植物保护讲义_第1页
植物保护讲义_第2页
植物保护讲义_第3页
植物保护讲义_第4页
植物保护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物病虫害防治学二七年十一月绪 论 1.植物保护(植物病虫害防治) 植物保护(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门与农业有害生物做斗争的实践性的科学,是可持续农业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农田有害生物发生发展与生态系统进化规律为基础,不仅要求能控制当时病.虫.草.鼠等灾害,保证作物优质高产,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而且要求前一时段采取的植保技术体系能为后年份或后年代的植保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作物生产和植物保护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和提高,生态环境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现代叫”可持续植保”2.病虫害防治方针的进化(1)预防为主,防治并举,全面防治,重点肃清.(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3)预防为主,可

2、持续防治,控制到有虫不成灾.第一篇 基础理论一.昆虫基本知识.二.植物病害基本知识.三.有害植物基本知识.四.鼠害基本知识.五.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一.昆虫基本知识(一)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昆虫的特征: 1.昆虫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有2对翅 3.3对足1.昆虫的头部及其附器1.1 .昆虫的头式 下口式(蝗虫),前口式(步甲),后口式(蚜虫).1.2.头部的附器 1.2.1.触角:1.2.2.眼 单眼复眼1.2.3.口器.-昆虫的取食器官咀嚼式(天牛)吸收式(刺吸式-蝉,虹吸式-蝶,舔吸式-苍蝇)2.昆虫的胸部及其附器(二).昆虫的

3、内部器官与功能2.1.昆虫的消化器官结构及其与防治的关系 2.1.1.昆虫的 消化器官是1条从口腔到肛门的纵贯体腔中央的管道,包括前肠、中肠、后肠3部分,中肠又称胃,是昆虫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主要部分。 2.1.2.消化吸收与防治的关系:昆虫的消化吸收必须在稳定的酸碱度下进行,2.2.昆虫的呼吸结构与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呼吸器官叫”气门”,其呼吸作用与药剂熏蒸防治的关系密切,在高温情况下熏蒸效果好,在仓库熏蒸时,加入少量二氧化碳使昆虫呼吸作用增强,提高熏蒸效果。2.3.昆虫的神经器官的结构及其与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神经器官是昆虫生命活动的支配系统,昆虫通过神经器官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活动,破坏神

4、经传导会导致昆虫死亡。2.4.昆虫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与防治的关系 2.4.1.大多数昆虫有两性分化,激发两性昆虫交配的主要是信息激素,昆虫的交配和受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交配和受精过程不是同时进行的,昆虫的受精通常发生在交配以后、产卵之前。 2.4.2.生殖器官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2.4.2.1.利用性诱剂防治害虫 2.4.2.2.利用绝育法防治害虫 2.4.2.3.进行害虫预测预报 (三)昆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3.1.昆虫生物学特性与作用: 含义:是指昆虫个体发育阶段各个时期生命活动的特性. 作用:了解昆虫生物学特性,可以找出害虫发生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控制害虫的发生并设计和创造保护与利用益虫的

5、途径.3.2.昆虫的生殖: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3.3.昆虫的变态:不全变态(蝗虫).完全变态(蝶.蛾) 3.4.昆虫各个时期的特点与防治的关系 3.4.1.卵期:人工防治,如剪除卵块. 3.4.2.幼虫期:利用化学药剂和微生物农药,实行治早.治小的防治措施,可以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同时掌握幼虫的龄期和龄数及其百分比率,就可比较准确掌握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 3.4.3.成虫期:了解不同昆虫对补充营养的种类及需求程度,可以开展化学诱杀. 3.5.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史 世代: 昆虫的世代: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世代” 年生活史:昆虫从

6、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掌握昆虫详细的生活史,就能知道其来龙去脉和危害特点,分析和掌握其生活史的薄弱环节,开展正确防治,研究昆虫生活史,是实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基础3.6.昆虫的主要习性与防治的关系 3.6.1.趋性:是昆虫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强迫性的定向运动.在昆虫的治理中趋光性和趋化性应用比较广,如:灯诱、食诱、性诱、潜所诱、色诱. 3.6.2.假死性;如振落捕杀. 3.6.3.群集性:为集中防治提供了有利时机. 3.6.4.迁飞与扩散:指导综合防治方案的实施.(四)昆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4.1.气候因素 4.1.1.温度:昆虫是冷血动物,生长.发

7、育和繁殖等都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称为有效温度或适温区。 4.1.2.湿度和降水:降雨可以直接影响昆虫的数量. 4.1.3.光照:许多昆虫的孵化.化蛹.羽化都有一定的昼夜节律,这些特性与光周期变化密切相关.如蚜虫对黄色有趋性. 4.1.4.气流:主要影响昆虫的飞行.4.2.土壤因素 土壤温湿度,土壤结构,土壤酸碱度与昆虫的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4.3.生物因素 4.3.1.食物 4.3.1.1食物的数量及质量:食物的数量是影响昆虫种群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当食物不足时,会造成种群中大量个体的死亡或引起种群个体的大规模迁移, 食物的质量影响其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等. 4.3.1.2.寄主植物的抗性:寄主

8、对昆虫的抵抗性. 4.3.2.天敌极其在害虫控制中的作用: 每种昆虫在自然界中都会遭到其它动物取食或微生物寄生,这些动物或微生物被称为天敌.而利用天敌进行害虫控制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了解天敌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天敌,是我们同害虫做斗争的主要方法. 4.3.3.食物链及食物网: 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食物链中任何一个环境的变化都会造成整个食物链的连锁反应,如果人工制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的环境或引进新的天敌种类,增加天敌的数量,就可有效控制害虫这一环节,并会改变整个食物链的组成. 4.4.人类活动与昆虫发生 4.4.1.改变昆虫生长发育的环境.如种植抗虫品种.造成不利于害虫

9、生长发育和种群发生的环境,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4.4.2.改变一个地区的昆虫种类组成.如引进害虫和天敌. 4.4.3.直接控制害虫.使用各种方法防治害虫.(五)农业昆虫重要类群的识别5.1.鞘翅目 天牛5.2.半翅目 蝽5.3.鳞翅目 蝶5.3.鳞翅目 蛾 (六) 昆虫的分类系统及命名分类: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目 鞘翅目 科 天牛科 (属 星天牛属) 种 光肩星天牛命名:双名法命名: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在学名后加上最先定名人姓氏.蛾类与蝶类的区别蛾类蝶类触角线状羽状(末端不膨大)末端膨大成棒状翅的连锁方式翅僵和翅僵钩翅抱(无翅僵和翅僵钩)翅休止状态屋脊状或平放身体背面直立于身体背面

10、活动时间夜晚白天蛹结茧常无茧二.植物病害基本知识(一)植物病害的概念与类型1.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出现各种病理变化,表现出各种病态甚至死亡. 病原物:诱发植物病害的生物和环境因素称为病原物.1.2.植物病害类型 1.2.1.非侵染性病害:由不适宜的物理.化学.气候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这类病害不能传染,因此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1.2.3.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生物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这类病害可以传染,故也称传染性病害.1.3.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症状 1.3

11、.1.概念 症状:植物生病后表现出的病态,包括病征和病状. 病症:是植物全身或局部受侵染后外表出现的异常状态,如变色.坏死.腐烂.畸形. 病征:是病原物的繁殖体或营养体在病株或病部上的表现,如肉眼可见的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 1.3.2.病状类型 变色: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称为变色. 坏死: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和组织死亡.腐烂 :植物的肉质或木质部分受病菌酶和毒素的作用,使组织分解,造成软腐或湿腐. 萎蔫:植物维管束被寄生真菌和细菌所侵染而引起的全株迅速萎蔫.分为可逆性萎蔫和不可逆性萎蔫. 畸形:植物受害后,可以发生增生性病变生长发育过度,组织细胞增收生,病部膨大,形成肿瘤;枝或

12、根过度分枝,产生丛枝.发根等,也可以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使器官矮缩.皱缩. 1.3.3.病征类型 霉状物.粉状物.绣状物.点状物.索状物.菌脓. (二).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在自然界,植物与其它生物之间常存在共生.颉抗.寄生的复杂关系. 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表面或体内,并从后者获得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的关系.前者称为寄生物,后者称为寄主. 2.1.植物病原真菌 在植物病害中,80%以上的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是最重要的植物病原群类. 无性繁殖:指营养体不经过性细胞的结合而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后代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指经过两个性细胞(或菌丝)的结合而产生后代新

13、个体的繁殖方式.2.2.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细菌)2.3.植物病毒2.3.1.概念: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类非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植物病毒引起的病害在数量和危害上仅次于真菌.如烟草花叶病毒.水稻条纹叶枯病.2.3.2.病毒的传播方式 2.3.2.1非介体传播 (1).机械传播:指病株汁液通过与健株表面的各种机械伤口磨擦接触而产生的传播. (2).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病毒大都有系统侵染的特点,在植物体内除生长点外各部位均可带毒,因而以块茎.块根.球茎和接穗芽作为繁殖材料就会引起病毒的传播. (3).种子和花粉传播:种子带毒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早期侵染和远距离传播. 2.3.2.2.介体传播:

14、传毒昆虫中70%为同翅目的蚜虫.叶蝉.飞虱和粉虱.2.3.植物病原线虫 又称蠕虫,目前危害最厉害的是油松线虫. (三).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3.1.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3.1.1.共生现象和寄生现象 3.1.1.1.互惠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共生,彼此有利.如:地衣(真菌和藻类) 3.1.1.2.共栖性或偏利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共生,彼此无厉害关系.如:苔藓. 3.1.1.3.颉抗性或致病性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共生颉抗作用,对一方或对方都有害. 3.1.2.寄生性和致病性 3.1.2.1.寄生性:寄生物从寄主获取营养的能力称为寄生性. 寄生植物因寄生水平和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类:一

15、是活体营养生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从寄主的活组织中获取营养,当寄主植物细胞和组织死亡后,寄生植物也停止生长和发育.寄生物侵入寄主后,并不立即杀死寄主细胞,而是力求与寄主和平共处以保持寄主的正常代谢,从而便于吸取更多的营养提供其生长发育.如锈病.白粉病.第二类是死体营养生物,一种是像活体营养生物一样,侵害活的寄主植物,组织死亡后,能继续发育繁殖,另一种是侵入寄主后,立即分泌酶和毒素,杀死寄主植物,然后吸取营养. 3.1.2.2.致病性:指寄生物破坏寄主引起病害的能力.寄生性和致病性有密切关系,寄生性强的,致病性弱,而寄生性弱的反而致病性强.3.2.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3.2.1.病害的侵

16、染过程 简称病程,指从病原侵入开始,经病原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引起寄主一系列病变,直到寄主表现症状,病原开始播放传播体为止的过程. 3.2.1.1.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 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直接侵入. 3.2.1.2.潜育期 指从侵入完成到症状显露为止的一段时间.潜育期表面看来非常平静,其实是病程动态最复杂,病原物与寄主相互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3.2.1.3.发病期: 从症状显露到病变演变终结的一端时间. 3.2.2.病害的侵染循环 侵染循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开始发育的整个过程.分为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 病原

17、物的传播: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传播、人为传播. 3.2.3.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3.2.3.1.病原物 病原物对寄主的伤害方式大体可分为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细胞施加的机械性伤害;病原物分泌物.毒素和激素类物质对寄主的伤害;病原物掠夺寄主的营养,后两种是主要的伤害. 3.2.3.2.寄主植物 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的性能称为抗病性. 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即寄主抗病性的表现,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发病轻的称为抗病,发病很重的称为感病。 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 (1) 避病 寄主的感病部位由于形态,机能或物候等原因从空间或时间上避开了病原物传播体的大举入侵,就造成了避病.避病不是双方接触后的真正抵抗,

18、是避免接触. (2)抗侵入 在同一条件下,某品种发病显著少于其他品种. (3)抗扩展 寄主抵抗病原物的扩展 . (4)抗损害 某种寄主植物虽不能抑制或抵抗病原物的侵入扩展和繁殖,但能通过种种生理调节和补偿作用抵抗病原物对产品形成的损害.这中抗损性称为耐病. (5)抗再侵染 3.2.3.3.环境因子 温度,湿度. 3.2.3.4.人类活动 种植制度,播期.密度.施肥.灌水,其他农事.3.3.植物病害的流行. 3.3.1.概念: 一种病原物在大面积植物群体中短时间内传播并侵染大量寄主个体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流行. 3.3.2.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 病害”三要素”既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 3.

19、3.2.1 寄主植物 (1)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或感病性. (2).寄主植物遗传一致性的程度 3.3.2.2.病原物 (1).病原物毒力水平. (2)病原物的数量 (3)病原物的传播 3.3.2.3.环境条件 (1).湿度 高湿度有利于病害流行. (2).温度 高于或低于植物最适范围的温度有利于病害 的流行,因为不适的温度降低了植物的水平抗性. 3.3.2.4.栽培管理 (1).田块的选择 (2).繁殖材料的选择 (3).栽培实践 (4).病害控制措施 (5).新病原物的引入(四)植物病害诊断4.1.植物病害诊断步骤 4.1.1.田间观察 既现场观察,观察病害在田间的分布规律. 4.1.2.症状的

20、识别与描述 既对植物标本做全面的观察和检查,尤其对发病部位,病变部分内外的症状做详细观察和记载. 4.1.3.采样检查 为更进一步确定病原菌,对标本进行解剖和镜检. 4.1.4.病原物的分离和接种 对少见的、新的病害进行分离培养,然后接种到同一种寄主植物,以确定真正的致病菌. 4.1.4.提出适当的诊断.4.2.各类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4.2.1.非侵染性病害 特征:同一病害症状往往大面积发生,无逐步传染扩散现象,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 4.2.1.1.病害大面积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及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4.2.1.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 多为

21、生长不良或有系统性的症状一致的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 4.2.1.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由于使用农药和化肥不当引起. 4.2.1.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4.2.2.侵染性病害 特征: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不是均匀的;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物的存在;有的侵染性病害在病部有明显的病征. 4.2.2.1.真菌病害 如锈病.白粉病等常在病部产生典型的病征,依照这些病征或病征上的子实体形态,就可以进行病害诊断,对与病部不易产生病征的真菌病害,可以用镜检诊断. 4.2.2.2.细菌病害 4.2.2.3

22、病毒病害 病毒病以花叶,矮缩,坏死多见. 4.2.2.4.线虫病三.农田有害植物的基本知识(一)概念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1.1.概念:生长在农田.包括杂草和果园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称为农田有害植物,包括杂草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3.1.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1.2.1.直接危害 (1) 争多水分.养料.光照和空间,降低农作物产量. (2) 降低农产品品质 3.1.2.2 间接危害 (二)杂草 3.2.1.杂草的一般性状 3.2.1.1. 杂草的生长和发育 杂草一般比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强,生长快且旺盛. 3.2.1.2. 种子的成熟期和出苗期参差不齐 农田杂草种子的成熟期比栽培

23、作物早,成熟期也不一致,造成1年繁殖几代的现象. 3.2.1.3.繁殖方式多样 杂草的繁殖方式一般有种子繁殖.根茎繁殖.匍匐茎繁植和块茎繁殖. 3.2.1.4.生命力顽强 杂草种子寿命长,抗逆力强 3.2.1.5.对环境适应能力强 杂草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能耐干旱.低温.盐碱和贫脊土壤 3.2.1.6. 传播途径广 杂草种子的特殊结构和多样的传播方式是杂草广泛分布的根本原因.3.2.2.杂草的分类 3.2.2.1.按亲缘关系分类 3.2.2.2.按生物学特性分类 (1) 一年生杂草 (2)二年生杂草 (3)多年生杂草 3.2.2.3.按叶形分类 (1)阔叶杂草 一般指双子叶植物杂草 (2)狭叶

24、杂草 一般指单叶植物杂草(三)寄生性种子植物 3.3.1.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特性 少数种子植物由于缺乏叶绿素或某些器官退化,失去自己制造营养的功能,只能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夺取水分和养分,称为寄生性种子植物 3.3.1.1.茎寄生和根寄生 3.3.1.2.全寄生和半寄生 很多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叶片退化为鳞片,无叶绿素存在,完全丧失了自制营养的能力,称全寄生.如菟丝子和列当.有些种子植物具有叶片和叶绿素,可以制造养料,只通过吸收根或吸器与寄主植物的导管连接,靠寄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称半寄生,如桑寄生和槲寄生. 3.3.2.寄主性种子植物的危害 寄主植物被寄生后,除在受害部位着生寄主性种子植物外,一般

25、形态上无重大改变,仅有局部肿大现象,但由于大量消耗养分,致使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并表现为生长迟缓.植株矮小.叶片凋萎黄化.花而不实.落花落果等情况,严重时可引起枝芽枯死或全株死亡.3.4.农田有害植物的防治策略 综合使用各种防治方法,将农田有还植物控制在经济为害水平之下,是我国农田有害植物防治的基本策略.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和各中杂草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创造有利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杂草生长.繁殖.蔓延的条件.要不断协调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的因素,从选种.检疫.施腐熟的有机费,清除灌溉渠系杂草.加强田间管理.采用和推广杂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措施抓起,充分利用各种防治措施的优点,恶化

26、杂草的发生环境,不断降低有害植物的种群数量, 四.鼠害的基本知识(一).鼠类的危害鼠类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对各种农作物的各个阶段都会造成危害 2.鼠类对林业的危害 直接危害树木,盗食树木种子.咬食树根.毁坏幼苗. 3.对畜牧业的危害 啃食牧草,挖掘洞系,使草场植被破坏,改变草场的植物群落结构,造成草场沙化.退化.4.对水利设施的危害 在河堤和水库上掘洞,造成河堤和水库决堤5.对人类的危害 转播人类疾病二.鼠类的防治措施农田鼠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防鼠 采取各中措施破坏鼠的基本生存条件,造成不利于鼠类生存的环境,是使鼠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持久有效地控制鼠的危害,

27、因此在防治时,应该因地制宜综合使用,在选择农田鼠害防治时,应该先考虑农业措施,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作用,合理使用杀鼠剂,协调各种防治措施,将鼠的数量长期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损失水平之下. 五.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一)植物检疫1.1.植物检疫的意义 植物检疫不仅能阻止农产品携带危险性有还生物出.入境,保证起安全,还可以指导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以及与国际植物建议组织的合作与谈判,使本国农产品出口道路畅通,以维护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利益.1.2.植物检疫的工作范围及内容 1.2.1.范围 根据国家所颁布的有关植物检疫的法令.法规.双边协定和农产品贸易合同上的建议条文等要求开展工作,对植物及其产品在引种运输.

28、贸易过程中进行管理和控制,目的是达到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在地区间或国家间传播蔓延. 1.2.2.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 一是国内或当地尚未发现或局部发生正在消灭的;二是一旦传入对作物危害性大,经济损失严重,目前尚无高效.简易防治方法的;三是繁殖力强.适应性广.难以根出的;四是可以人为随种子.苗木.农产品及包装物等运输,作远距离传播的.1.3.植物检疫的实施(二)植物抗性品种的利用及健康栽培技术2.1.植物抗性品种的应用 植物的抗害性是植物与各种灾害长期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为保持物种繁衍所必须的特性,包括抗干旱.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虫.抗病.抗草害等. 2.1.1.植物抗害性类型 按抗害性表象

29、程度分为:免疫.高抗.中抗.中感.高感. 2.1.2.植物抗病虫原理 根据是否遗传分为遗传抗害原理和非遗传抗害机理 2.1.2.1.遗传抗害原理 包括抗选择性.抗生性和耐害性 2.1.2.2.非遗传抗害机理 主要包括避害性和诱导抗性.2.2.植物健康栽培技术 2.2.1.改进耕作制度 农田中长期处于一种种植模式,可为相应的病虫提供稳定的栖息环境几丰富的食源,导致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常发性病虫猖獗的现象,合理的轮作倒茬可以提高作物抗性,恶化某些病虫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条件,达到抑制病虫的目的. 2.2.2.深耕改土 土壤是多种病虫生活栖息潜伏的场所.深根改土不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作物的生

30、长发育.提高抗性,还可以通过深翻土壤是病虫暴露于地表或深埋于土层中,恶化其在土壤中的生存环境,甚至在深翻土过程中,由于机械作用,直接杀伤害虫或破坏害虫的巢室使其死亡. 2.2.3.使用无害种苗 2.2.4.覆盖技术 是指通过地面覆盖物来达到保温.保水.增加土壤有机质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抗害力和利用覆盖物创造高温条件来杀害有害生物以及阻隔有害生物. 2.2.5.加强田间管理 (三).物理防治技术 3.1.概念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机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温度控制.微波辐射.人工和简单器械捕杀等 特点 物理防治见效快.防效好.不发生环境污染,既可作为有害生物预防或

31、辅助措施,也可用作有害生物大发生时或其他方法难以解决的一种应急措施.3.2.低温和高温的利用 有害生物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在适宜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以外过高或过底,均会导致其失活或死亡,同时某些寄主植物比有害生物对温度具有更高忍耐能力,根据这一特性,可利用高温或低温控制或杀死有害生物,此法多用于种子.储粮及土壤和休闲田的处理. 3.3.光波利用 多数夜间活动的昆虫均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双色灯或高压汞灯诱杀. 3.3.微波辐射的利用 微波防治技术是借助微波加热和加热均匀的特点,通过高温来杀灭害虫,此发是利用微波炉来处理某些农产品和植物种子中的害虫. 辐射法是利用电波.射线.X射线.红外线.紫外

32、线.超声波等电磁辐射进行有害生物防治的物理防治技术,可以达到直接杀灭害虫或使其不育的目的.这种处理方法具有穿透力强.杀虫效果好.无污染.成本低和快速的特点. 3.4.人工机械防治.(四)生物防治 4.1.生物防治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 指利用生物控制有还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是指包括控制有害生物的生物体及其产品;狭义的只包括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目前我们所说的生物防治一般是广义的生物防治. 意义 可以避免产生化学农药导致的弊端;,天敌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用持久,又是一种不竭的自然资源,可以就地取材.综合利用,降低成本.但是生物防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代替其他的防治方法,

33、必须与其他方法综合应用. 4.2. 生物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自然生物控制 在自然界中,危害农作物的有害生物种类很多,但真正对作物造成严重损失的有害生物种类并不多,95%以上是潜在的和间接的,大量的有害生物受到自然的控制,其中在重要的控制力量就是天敌因素.4.3.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4.3.1.抗生菌的使用 主要一分离筛选颉抗均为主,所防治的对象是土传病害,特别是种苗病害. 4.3.2.重寄生物的利用 重寄生就是1重寄生物被另1种寄生物寄生的现象,包括重寄生真菌和真菌病毒. 4.3.3.抑制性土壤的利用 又称抑病土,起主要特点是病原物引入后不能存活或繁殖;病原物可以存活并侵染,但感病后寄主受害很轻

34、,或病原物在这种土壤中可以引起严重病害,但经过几年或十几年发病高峰之后减轻至微不足道的作用. 4.3.4.菌根菌的作用 主要包括菌根真菌.植物促生菌.增产菌.叶际微生物等几类.4.4.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 4.4.1.有益动物治虫 4.4.1.1.以线虫治虫 4.4.1.2.以虫治虫 天敌的利用 (1) 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 天敌的作用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高毒农药的使用,不但杀死害虫,也杀死了大量的天敌,是一些原本不严重的害虫成灾.良好的耕作措施是保护.利用天敌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是保护自然天敌的重要措施. (2) 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天敌. (3) 天敌的驯化和引进.

35、 4.4.1.3. 其他动物治虫 主要是以鸟治虫和以两栖动物治虫. 4.4.2.微生物治虫 在生产上应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苏云金杆菌).真菌(白僵菌).病毒(核多角体病毒)4.5.鼠类的生物防治 4.5.1.有益动物治鼠(天敌治鼠) 4.5.2.微生物治鼠(鼠类治病微生物治鼠)4.6.杂草的生物防治 4.5.1.以虫治草(以植食性昆虫防治杂草) 在进行杂草天敌的引进和研究是必须作到以下4点 (1)寄主的专一性强,只控制靶标杂草,对非靶标植物安全。 (2)寄主生态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引入地区的多种环境条件 (3)繁殖力强,释放后种群自然增长速度快。 (4)对杂草防治效果好,可很快将杂草控制

36、在神态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4.5.2.以菌治草(开发生物除草剂、拟天然除草剂、生物合理除草剂) 4.5.3.以植物治草 (五)化学防治 5.1.化学防治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5.1.1.概念:使用化学手段控制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5.1.2.重要意义(1)合理的化学防治,对农业的增产效果明显。(2)缺乏有效的大量的非化学控制方法。(3)化学防治有其他其他防治措施无法代替的优点:防治对象广泛;防治效果快而高;使用方法简便灵活;化学农药可以工厂化生产,大量供应,适于机械化作业,成本低廉。5.2.化学防治的局限性及其克服途径 5.2.1.引起病、害虫、杂草等产生抗药性 5.2.1.1.害虫的抗药性 机

37、理:一是物理保护作用,二是生理解毒作用。 克服措施:(1)综合防治。是防止和克服害虫抗药性的重要方法。(2)交替使用农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进行使用,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3)合理混用农药。特别是作用机制或代谢途径不同的农药混用,可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4)使用增效剂。与杀虫剂以适当比例混和,可以提高某些农药的防治效果几倍到几十倍。 5.2.2.杀害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 化学防治虽能有效控制有害事物的危害,但也杀上大量的有益生物,改变了生物群落结构,破坏了神态平衡,常会使一些不重要的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还会使一些原来已被控制的重要害虫因抗药性的产生而再度猖獗。

38、克服农药对有益生物不良影响的主要途径: (1)使用选择性或内吸性农药。(2)使用有效低浓度。即使用农药的浓度只是要求控制80%左右的有害生物的浓度。(3)选用合理的施药方法。(4)选择适当的施药时期。 5.2.3.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农药不仅污染了大气、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而且还通过生物富集,造成食品及人体农药残留,严重威胁着人体的健康。 主要预防措施(1)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最大限度地利用抗病品种和天敌控制作用,把农药的用量控制到最低限度(2)开发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及新型无公害的农药新品种。(3)改进农药剂型,提高农药质量,减少农药使用量。(4)严格遵照农药残留标准和制定的农药安全间隔期。(5)认真宣传贯彻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普及农药与环境保护知识,最大限度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5.3.化学农药的剂型 (1)粉剂。原药和惰性稀释物(如高陵土、滑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粉碎而成。 (2)可湿性粉剂。原药和少量表面活性剂(湿润剂、分散剂、悬浮稳定剂)以及载体(硅藻土、陶土)等一起经粉碎混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