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熟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常熟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熟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常熟调查队2015年3月2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省政府关于我省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苏政发2012161号)、苏州市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苏府20132号)和常熟市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常政发201321号)要求,常熟市进行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普查对象是在常熟市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
2、户。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常熟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摸清了常熟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普查数据通过国家、省市以及苏州市的验收,普查数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要求。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有关要求,常熟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熟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常熟调查队向社会发布经济普查公报。现将公报发布如下:第一部分 总 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2013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经济活动单位(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及个体经营户)129715个,比2008年(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
3、加 32454个,增长33.4%。其中,法人单位24530个,增加9989个,增长68.7%;产业活动单位3250个,增加1904个,增长141.5%;个体经营户101935个,增加20561个,增长25.3%。个体户中,有证照个体经营户 68943个,增加14134个,增长25.8%(详见表1-1)。表1-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单位数(个)比重(%)一、法人单位24530100.0企业法人2260492.1机关、事业法人5892.4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13375.5二、产业活动单位3250100.0第二产业42213.0第三产业282887.0三、个体经营户101935100.0
4、#有证照个体经营户68943100.0 第二产业701310.2 第三产业6193089.8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单位数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 10594个,占43.2%;批发和零售业 6389个,占26.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85个,占6.5%。在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户数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41381个,占6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510个,占19.6%;制造业6837个,占9.9%(详见表1-2)。表1-2 按行业分组的法人单位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法人单位(个)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个)合 计2453068943第二产业114957013
5、制造业1059468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41建筑业847175第三产业1303561930批发和零售业63894138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0913510住宿和餐饮业250329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5950金融业47房地产业9116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8536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4216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772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622800教育25425卫生和社会工作1551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95235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915注:表中法人单位合计数、第三产业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
6、牧、渔业法人单位 285个;有证照个体经营户合计数、第三产业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5个。2013年末,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22604个,比2008年末增加9385个,增长71.0%。其中,内资企业占96.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4%,外商投资企业占 2.3%。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0.4%,私营企业占90.9% (详见表1-3)。表1-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企业法人单位(个)合 计22604内资企业21761国有企业94集体企业238股份合作企业42联营企业8有限责任公司591股份有限公司87私营企业20549其他
7、企业15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15外商投资企业528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77.70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 6.88万人,增长9.7%。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36.96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9.00万人,增长32.2%。其中,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25.20万人,增加6.86万人,增长37.4%。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52.51万人,占67.6%;建筑业6.37万人,占8.2%;批发和零售业4.78万人,占6.1%。在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1.61万人,占46.1%;制造业7.06
8、万人,占28.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98万人,占11.8%(详见表1-4)。表1-4 按行业分组的法人单位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人)合 计 777037252017第二产业59331471820制造业 5251477059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44113建筑业 637261216第三产业183723180197批发和零售业477651161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38929804住宿和餐饮业66561871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674164金融业2236房地产业1512115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057
9、3139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40779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96616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09011475教育15298221卫生和社会工作95422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539116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0216- 注:表中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合计数、第三产业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251人;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合计数、第三产业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21人。三、企业资产总计和营业收入201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8689.28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企业资产总
10、计占53.3%,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占46.7%。2013年,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34.9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占75.8%,第三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占24.2%。四、小微企业2013年末,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小微企业法人单位22074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97.7%。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10386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45.9 %;批发和零售业6233个,占27.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19个,占5.8%。2013年末,全市小微企业从业人员39.26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54.1%。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28.33万人,
11、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39.0%;批发和零售业3.29万人,占4.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32万人,占3.2%。2013年末,全市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881.60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的 56.2%。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2016.94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的 23.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19.04亿元,占12.9%;房地产业950.51亿元,占10.9%(详见表1-5)。表1-5 按行业分组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和资产总计企业法人单位(个)从业人员(人)资产总计(亿元)合 计220743926044881.60第二产业11179299647
12、2102.61工业103862833062016.94建筑业7931634185.66第三产业10895929572779.00批发和零售业623332922339.49批发业471825145303.07零售业1515777736.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96721491.10住宿和餐饮业238389815.39住宿业114161610.17餐饮业12422825.22房地产业84410295950.5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19232031119.0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87376269.3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3331587.89其他未列明行业8367789166.72注:表
13、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资产总计合计数、第三产业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09个,从业人员716人,资产总计19.55亿元。五、主要经济结构变化情况各类法人单位数及从业人员变化:2013年末,在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占92.1%,比2008年末提高了1.2个百分点;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占2.4%,下降了2.0个百分点;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单位占 5.5%,提高了0.8个百分点。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93.3%,比2008年末下降了0.3个百分点;机关、事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5.3%,提高了
14、0.1个百分点;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从业人员占1.4%,提高了 0.2个百分点。二、三产法人单位数及从业人员变化:在法人单位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占46.9%,比2008年末下降了1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占53.1%,提高了1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76.4%,比2008年末下降了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23.6%,提高了5.1个百分点。二、三产个体经营户户数及从业人员变化:在个体经营户中,第二产业个体经营户占15.9%,比2008年末下降了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占84.1%,提高了5.4个百分点。其中有证照个体经营户
15、中,第二产业个体经营户占10.2%,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占89.8%。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第二产业占36.1%,比2008年末下降了1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 63.9%,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其中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第二产业占28.5%,第三产业占71.5%。六、各地区情况在法人单位中,单位数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虞山镇9600个,占全市法人单位数的39.1%(单位数比2008年末增长60.0%);辛庄镇1663个,占6.8%(增长54.7%);古里镇1544个,占6.3%(增长53.8%)。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人数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虞山镇28.19万人,占36.3%(从业人员
16、数比2008年末增长29.0%);古里镇7.17万人,占9.2%(增长4.5%);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50万人,占8.4%(增长115.9%)(详见表1-6)。(涉及行政区划调整的地区2008年数据未作调整;服装城2008年数据汇总在虞山镇中)表1-6 法人单位及从业人员情况分地区情况板 块法人单位#企业法人单位数(个)期末人数(人)单位数(个)期末人数(人)全市总计2453077703722604725250 虞 山 镇96002818738649251304 梅 李 镇108345159101243138 海 虞 镇124946530117444545 古 里 镇1544717491
17、45969925 沙家浜镇9073710582235869 支 塘 镇131330178121627855 董 浜 镇7182054366419613 辛 庄 镇166342820153740984 尚 湖 镇152535778140333750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6853659366836030 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32864953129463676 虞山尚湖度假区5921389353111879 常熟服装城9541148292210722 碧溪新区136938381125335960 表1-7 第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及从业人员分地区情况板 块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单位数(个)期末人数(人
18、)单位数(个)期末人数(人)全市总计1149559331411109131936 虞 山 镇2760175582588975722 梅 李 镇718407122942426 海 虞 镇843412403313305 古 里 镇1085664553743470 沙家浜镇531337922912077 支 塘 镇920258562961999 董 浜 镇503185831611030 辛 庄 镇1188384403492544 尚 湖 镇1071307733322977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157275715118459 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95553876998289 虞山尚湖度假区20655
19、653256314 常熟服装城136790910655 碧溪新区905332913482669在企业法人资产总计中,总量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虞山镇3084.32亿元,占全市企业法人资产总计的35.5%(比2008年增长138.0%);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1449.35亿元,占16.7%(增长171.2%);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93.87亿元,占9.1%(增长264.4%)。在企业法人营业收入中,总量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虞山镇1716.88亿元,占全市法人营业收入的30.5%(比2008年增长41.1%);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738.42亿元,占13.1%(增长81.4%);古里镇522.59亿
20、元,占9.3%(增长80.4%)(详见表1-8)。表1-8 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及资产总额分地区情况(亿元)板 块全部企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营业收入资产总计营业收入资产总计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全市总计5634.948689.284272.204631.981362.744057.30 虞 山 镇1716.883084.321068.81862.66648.072221.66 梅 李 镇398.57391.40333.18291.9865.3999.42 海 虞 镇254.57450.53215.32293.8539.25156.68 古 里 镇522.59502.92467.82415.9354
21、.7786.99 沙家浜镇269.01362.63256.76306.8212.2555.81 支 塘 镇177.05194.64157.56143.5519.4951.09 董 浜 镇139.36169.68132.23129.197.1340.49 辛 庄 镇314.09332.89288.76273.0225.3359.87 尚 湖 镇239.36230.72197.15185.9342.2144.79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738.421449.35520.8962.97217.62486.38 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区432.38793.87363.96434.0868.42359.79 虞
22、山尚湖度假区62.37151.2223.1536.9239.22114.30 常熟服装城84.31211.520.300.1884.01211.34 碧溪新区285.98363.60246.42294.9039.5668.70第二部分 工业、建筑业 根据常熟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1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法人单位共11495个,从业人员59.33万人,企业法人资产总计4631.98亿元,企业法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72.20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33.6%、2.8%、100.3%和55.7%。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工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
23、,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0648个,从业人员529588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9.7%和 1.0%。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9924个,占93.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74个,占2.6%;外商投资企业450个,占4.2%。内资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6个,占全部内资企业的0.1%;集体企业84个,占0.8%;私营企业9698个,占91.1%。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70.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4.0%,外商投资企业占15.8%。内资企业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占全部内资企业的0.1%,集体企业占0.5%,私营企业占55.7%(详见表2-1)。表2-1按登
24、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企业法人单位(个)从业人员(人)合 计 10648 529588内资企业 9924 371931国有企业 6 269集体企业 84 1826股份合作企业 13 1543联营企业 3 22有限责任公司 89 26954股份有限公司 30 46548私营企业 9698 294768其他企业 1 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74 74010外商投资企业 450 83647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制造业10594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4个,分别占99.5%和0.5%。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制造业占99.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5、占0.8%。分行业看,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9.3%、15.7%和10.6%(详见表2-2)。表2-2按行业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企业法人单位(个)从业人员(人)合 计 10648529588农副食品加工业 37974食品制造业 28 109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2 929纺织业 2276 83178纺织服装、服饰业 1418 101960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90 997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36 4434家具制造业 164 5030造纸和纸制品业 256 7096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26、 232 6157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24 385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12 22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63 22772医药制造业 28 2813化学纤维制造业 293 982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700 180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95 1052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71 1892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24 5247金属制品业 1069 29131通用设备制造业 926 36040专用设备制造业 668 25109汽车制造业 109 1725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97 284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439 39774计算
27、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13 56266仪器仪表制造业 97 3372其他制造业 75 1598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9 524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3 21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9 2803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8 43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7 1208(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392.06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00.0%(详见表2-3)。表2-3按行业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资产总计(亿元)合 计 4392.06农副食品加工业 7.27食品制造业 5.6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8.71纺织业 469.48纺织服装、服
28、饰业 395.81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4.43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8.30家具制造业 19.34造纸和纸制品业 148.36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29.4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20.83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6.4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402.12医药制造业 33.84化学纤维制造业 108.3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23.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90.2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73.2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88.45金属制品业 180.01通用设备制造业 220.49专用设备制造业 183.43汽车制造业 297.58铁路
29、、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2.1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524.4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59.87仪器仪表制造业 19.68其他制造业 7.4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3.81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0.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90.1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29.7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9.26(三)资产贡献率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为8.5%,比2008年(10.0%)下降1.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为8.1%,比2008年(9.9 %)下降1.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14.5%,比2008年(10.9%)上
30、升3.6个百分点(详见表2-4)。表2-4按行业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总资产贡献率(%)合 计 8.5农副食品加工业11.4 食品制造业 19.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0.4纺织业5.2 纺织服装、服饰业 19.3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6.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1.7家具制造业 2.7造纸和纸制品业 3.7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4.3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7.2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8.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1医药制造业 6.9化学纤维制造业 3.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8.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
31、延加工业 6.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金属制品业 9.4通用设备制造业 13.3专用设备制造业 5.0汽车制造业10.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6.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9.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6仪器仪表制造业 13.0其他制造业 -1.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4.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6.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5.7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2(四)企业研发活动2013年,全市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或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有390个,比2008年增长222.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6.0%。2013年
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0520人年,比2008年增长 180.1%。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38.06亿元,比2008年增长 140.1%;R&D经费投入强度为1.07%,比2008年提高0.50个百分点(详见表2-5)。表2-5按行业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情况R&D经费支出(万元)R&D经费投入强度(%)合 计 3806411.07 制造业3802101.10 农副食品加工业3740.41食品制造业13802.16 纺织业396361.18 纺织服装、服饰业4
33、0959 0.9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2262 1.09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653 0.78造纸和纸制品业 6065 0.76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1944 1.23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394 1.16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80 0.4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1201 0.66医药制造业 12682 6.86化学纤维制造业115331.2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4895 0.6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359 1.1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4612 0.3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3345 1.64 金属制品业 16871 1.23通用设备制造
34、业23172 1.22 专用设备制造业 15607 2.09汽车制造业7563 0.7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1175 1.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64344 1.5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0988 1.47仪器仪表制造业 2120 1.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31 0.0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94 0.01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38 0.98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63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69件,分别比2008年增长54.6%和154.0%;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34.9%,比2008年提高13.7个百分点。
35、二、建筑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847个,从业人员 63726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12.8%和20.6%。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全部为内资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占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的 0.6%,私营企业占95.2%。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私营企业占87.4%(详见表2-6)。表2-6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企业法人单位(个)从业人员(人)合 计 847 63726内资企业 847 63726国有企业 5 41有限责任公司 29 6309股份有限公司 4 1713私营企业 806 556
36、52其他内资企业 3 11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9.1%,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2.9%,建筑安装业占23.1%,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占44.9%。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59.2%,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6.2%,建筑安装业占6.4%,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占18.2%(详见表2-7)。表2-7 按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企业法人单位(个)从业人员(人)合 计 847 63726 房屋建筑业 77 37676 土木工程建筑业 194 10272 建筑安装业 196 4143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380 11635(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全市
37、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39.92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06.8%(详见表2-8)。表2-8按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资产总计(亿元)合 计 239.82 房屋建筑业 108.19 土木工程建筑业 59.36 建筑安装业 16.37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55.90第三部分 服务业 根据常熟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13年末,全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共13035个,从业人员18.37万人,企业法人资产总计4057.30亿元,企业法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62.74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19.6%、40.5%、242.1%和51.8%。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
38、批发和零售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6389个,从业人员47765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56.2%和49.0%。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75.4%,零售业占24.6%。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65.5%,零售业占34.5%(详见表3-1)。表3-1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企业法人单位(个)从业人员(万人)合 计 6389 47765批发业 4817 31270农、林、牧产品批发 72 394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297 2230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39、 186513017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97 875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59 385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11887793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936 5103贸易经纪与代理 136 594其他批发业 167 879零售业 1572 16495综合零售 584283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205 1555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241 1719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88 748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342 1679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175 3407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1791588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141 7
40、50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143766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5%,其中国有企业占0.5%,有限责任公司占2.3%,股份有限公司占0.2%,私营企业占95.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3%(详见表3-2)。表3-2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企业法人单位(个)从业人员(万人)合 计 6389 47765内资企业 6360 47050国有企业 32 239集体企业 39 413股份合作企业 6 119联营企业 22 有限责任公司 147 7899股份有限公司 13 872私营企业 6104 37421其他企业 17
41、8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0 527外商投资企业 19 188(二)资产总计2013年末,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66.18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208.6%。其中,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71.61亿元,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4.56亿元,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26.7%和141.6%(详见表3-3)。表3-3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资产总计(亿元)合 计 566.18批发业 471.61农、林、牧产品批发 11.57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24.99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169.81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10.74医药及医疗器材批
42、发 2.18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193.26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41.64贸易经纪与代理 9.63其他批发业7.80 零售业 94.56综合零售 18.81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6.28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12.16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3.41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7.05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33.71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3.97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6.03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3.14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609个
43、,从业人员11389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99.7%和19.4%。其中,企业法人单位 602个,从业人员 11136人;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7个,从业人员253人。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8.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3%,外商投资企业占1.7%。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1.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9%,外商投资企业占8.1 %(详见表3-4)。表3-4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企业法人单位(个)从业人员(人)合 计 602 11136内资企业 590 10131国有企业
44、 7 51集体企业 9 874联营企业 1 47有限责任公司 47 2604私营企业 526 655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 96外商投资企业 10 909 (二)资产 2013年末,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05.46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97.7%(详见表3-5)。2013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3.12亿元。表3-5按行业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合 计 105.46道路运输业 30.97水上运输业 39.12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 13.10仓储业 22
45、.01邮政业 0.25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市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 250个,从业人员 6656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7.9%和下降13.7%。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48.4%,餐饮业占 51.6%。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49.7%,餐饮业占50.3%(详见表3-6)。表3-6按行业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企业法人单位(个)从业人员(人)合 计 250 6656住宿业 121 3311旅游饭店 262583一般旅馆 95 728餐饮业 1293345正餐服务 81 2663
46、快餐服务 20 271饮料及冷饮服务 13154其他餐饮业 15 257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6.4%,其中集体企业占1.6%,有限责任公司占5.2%,股份有限公司占1.6%,私营企业占88.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6%;外商投资企业占2.0%(详见表3-7)。表3-7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企业法人单位(个)从业人员(人)合 计 250 6656内资企业 241 6493集体企业 4 37有限责任公司 13 942股份有限公司 4 127私营企业 220 538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4 71外商投资企业 5 92(二)资产总计
47、60;2013年末,全市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35.62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 50.4%。其中,住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3.70亿元,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92亿元,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37.4%和85.1%(详见表3-8)。表3-8按行业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资产总计(亿元)合 计 35.62住宿业 23.70旅游饭店 20.55一般旅馆 3.15餐饮业 11.92正餐服务 11.21快餐服务 0.24饮料及冷饮服务 0.30其他餐饮业 0.18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市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
48、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259个,从业人员2674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51.5%和64.3%。其中,企业法人单位258个,从业人员 2671人;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个,从业人员3人。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6.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8%,外商投资企业占2.3%。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0.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1%,外商投资企业占7.7%(详见表3-9)。表3-9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49、)从业人员(人)合 计 258 2671内资企业 250 2411集体企业 1 3有限责任公司 6 230私营企业 243 217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 55外商投资企业 6 205(二)资产 2013年末,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71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9.8%(详见表3-10)。2013年,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0.50亿元。表3-10按行业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合 计 14.71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0.37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0.4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3.87五、金融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市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47个,从业人员 2236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46.9%和84.8%(详见表3-11)。表3-11按行业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企业法人单位(个)从业人员(人)合 计 472236货币金融服务 20 2130资本市场服务 14 40保险业 1 25其他金融业 12 41 (二)资产总计2013年末,全市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静脉治疗护理个案汇报
- 二零二五社保缴纳协议书
- 担保人借条的合同书标准格式二零二五年
- 安全协议书合同书范文
- 从理论到实践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医疗教育模式
- 饭店合作协议书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全新物流运输保险合同书
- 交保证金厂房出租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2025至2031年中国家庭智能多媒体配线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速冻油炸小食市场消费前景及供需渠道战略规划报告
- 《红色诗词》课件
- 电动扶梯拆除施工方案
- 普法课件新编:2024年统计法详解
- 钢筋加工施工技术交底
- 妇科一病一品护理汇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GB/T 625-2024化学试剂硫酸
- 《国家的儿子》教案 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 酒店装修改造项目施工方案
- 2024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 2024-2030年中国有机肥产业应用态势及投资盈利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