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授课计划_第1页
第一章授课计划_第2页
第一章授课计划_第3页
第一章授课计划_第4页
第一章授课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一 章 授课计划 计划课时4实授课时本章名称导论课堂类型讲授与技能训练教 具世界地图挂图目 的要 求 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熟悉并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熟悉并掌握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重 点难 点及处置重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难点:国际贸易各基本概念的区别。处置:国际贸易各基本概念的区别通过示范讲解和技能训练解决。课外作业 复习思考题1、2、4。 实际训练题。课 后总 结通过教师引导性介绍本章内容和学生参与分析讨论重难点部分,初步达到了使学生对国际贸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建立起了正确分析研究国际贸易理念,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国际贸易概念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较

2、好的基础。检 查意 见引子 介绍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新动态,引出国际贸易,导出其重要性。 介绍本课程讨论的内容与概况: 基础:经济学理论 讨论的基本内容: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基本理论和政策措施。 讨论的相关内容:国际贸易条约与组织。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与深化。产生的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有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一、国际贸易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1、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教学要求:通过讨论各时期的特点,讲清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3、条件等。国际贸易是几千年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特点外贸作用社会基础经济生产目的生产力水平生产量交易商品交易范围原始社会初期自然分工自然维持生存十分低下无剩余-后期社会大分工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的分离自然维持生存有所发展,仍十分低下剩余极少物物交换生存品氏族或部落间补充不能生产与生产不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自然有消费趋向产生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剩余增多产生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氏族或部落间补充不能生产与生产不足出现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自然生存与消费 商品生产技术十分低下剩余更增多生活用品氏族或部落间 促进了商品交换关系的扩大私有制、阶级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自然生存与消费生产技术

4、低下剩余更增多主要为奴隶和奢侈品小区域国家间产生了对外贸易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自然消费生产技术落后商品很少主要为奴隶和奢侈品小区域国家间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扩大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生产资料,农民租地种交租自然仍是消费生产技术较落后产生城市商品增多仍主要为奢侈品不断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总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处于次要地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又有交通条件的限制,国际贸易在商品种类和规模、范围上仍然有限-国际贸易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 2、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教学要求:讲清对外

5、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和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国际贸易获得了广泛发展,并真正具有世界性,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有重要地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欧各国商人为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促成了一系列冒险航行。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达迦马发现通往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这些地理大发现对全球国际贸易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后,进行殖民和掠夺性的贸易,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贸易扩大。 新大陆的发现和“新世界”的开辟,使欧洲各国的海外市场领域骤然扩大了。 国际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国际贸易额急剧

6、增长。产生了一批新型商业机构-成为海外殖民掠夺和扩大原始积累的重要工具。国内手工业工场化-圈地运动 总之,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在劳动力、货币资本、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和发展的时期(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第一次科技革命-欧美各先进国家相继发生并完成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产品大大增加-为国际贸易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工具的进步-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费,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可能条件。资本主义在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国际贸易把商品生产发展水平高的国家联

7、系在一起,也把生产发展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卷入到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到19世纪中叶,形成了全球性的统一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8001870年的70年间,国际贸易量度增加了10倍多。国际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 3、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垄断成为全部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日益扩大-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各国垄断资本实力大大增强-既控制了本国的生产和贸易,还直接控制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市场与贸易。为了扩张和争夺市场、减少相互竞争带来的损失,各国垄断组织达成暂时的妥协,开始

8、依照各自的实力订立某种协议-国际垄断同盟。他们利用垄断地位,通过不等价交换,控制和奴役殖民地及其附属国。国际贸易成为垄断组织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手段。结论:对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本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时的基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必要条件。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二、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存要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后:其内在要求,又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必须有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又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主义生产方

9、式离不开国际市场 1、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需要国际市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要在深广度上继续发展-国内资源和市场无法满足-需要国外市场提供资源和流通市场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需要国际市场资本主义各国的各个工业部门不均衡发展使较发达的工业需要国外市场。3、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需要国际市场生产方式的经常改造与生产规模无限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规律,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必然突破国界扩展到国外。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外贸易提高利润率1、通过对外贸易,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可以从国外获得廉价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率。2、通过对外贸易,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利润率从扩大出口

10、中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高了利润率。3、通过对外贸易,攫取超额利润,提高利润率通过出口过剩的第一部类社会产品的替换进口必要的消费资料或通过进口不足的第一部类社会产品的替换出口必要的消费资料,以解决两大部类的不平衡发展;还通过扩大了市场,使相当一部分产品得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在这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大低于国际社会,售价却是国际市场价格-从而攫取了大量超额利润,提高了利润率还能转嫁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4、通过对外贸易,输出资本,提高利润率从资本输出、就地设厂中提高利润率。5、通过对外贸易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外贸易使资本

11、主义商品形式的生产具有普遍的、世界的性质,使商品生产的主要范畴获得充分发展,使货币变成世界货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教学要求:讲清国际与对外贸易、进出口、复进出口、有无形贸易等概念的区别.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解释:关税区(Customs Territory):一个与其他领土之间的大部分贸易保持单独关税税率或其他单独贸易法规的领土,也称关税领土。-是一个地理的概念,不一定指主权国家,关税区的边境称为关境(Customs Frontier)。举例:欧

12、洲联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关税区,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可以理解为是彼此独立的两个关税区。GATT上签字的每一方都称为缔约方(Contracting Party),WTO的每一方都称为成员(Member)。关于建立WTO的马拉喀什协定专门注明:本协定所称的“国家”应该理解为包括WTO的任何单独关税区成员;当本协定把一个单独关税区称为“国家”时,这种表达仍应理解为指的是单独关税区。前面的国际贸易概念中在“国家”后加“(或地区)”,这种表达也就应理解为指的是单独关税区。 内容: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活动。 其中,商品也有用货物来说明,劳务也有用服务来说明。但劳务范围大于服务,还包含知识。 实

13、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 内涵: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国际贸易的概念-从国际范围来看的,也被称为世界贸易(World Trade) ,即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来看,也被称为国外贸易,即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活动,反映了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在经济上的对外联系的程度。这种交换活动有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常用海外贸易(Overseas Trade)来表示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按货物流向等划分: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一国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或劳务输往国

14、外市场销售。又称输出贸易,但不属于外销的商品则不算。例:运出国境供驻外使领馆使用的货物、旅客个人使用带出国境的货物均不列入出口贸易。若运出国境供驻外使领馆使用的货物在国外又出售了、旅客个人使用带出国境的货物在国外又出售了均要入出口贸易。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外国商品或劳务在本国国内市场销售。又称为输入贸易,同样,不属于内销的货物则不算。例:外国使领馆运进供自用的货物、旅客带入供自用的货物均不列入进口贸易。若外国使领馆运进供自用的货物又在本国销售了、旅客带入供自用的货物又在本国销售了均要列入进口贸易。 复出口(Reexport Trade):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

15、未经加工再输出。是出口贸易的变形。在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品输入本国未经加工,也未进入市场,又输往国外。但在英美等国,复出口还包括进口商品虽已进入本国市场,但未经过加工又运往国外的商品。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复进口(Reimport Trade):输出到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是进口贸易的变形。例:出口后退货,未售掉的寄售贸易的货物退回国内等,海关将此类情况列入复进口。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又称为通过贸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这种贸易对乙国来说,既不是进口,也不是出口,仅仅是商品的过

16、境而已。有些内陆国家同非邻国的贸易,其货物必须通过第三国过境。二、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教学要求:讲清三者之间的差别。 甲国生产国 乙国 消费国丙国 中介国丙国 转口国 A B C CA:生产国与消费国不通过任何第三国直接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直接贸易(Direct Trade)B、C: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即间接出口、间接进口;-对第三国而言分两种情况:一B是第三国的中介人参与了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商品买卖-中介贸易;C是第三国中间商从生产国购入商品又销往消费国-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

17、),也称中转贸易。国际上从事转口贸易的往往是地理位置优越、运输便利、贸易限制较少的国家和地区。例如伦敦、鹿特丹、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但从事中介贸易主要是一些国际性中介机构和商人。注意,即使商品是直接从生产国运往消费国去的,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交易关系,就不属于直接贸易,而是间接贸易。三、总贸易与专门贸易教学要求:讲清统计范围上的差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是贸易国家(或地区)记录和编制进出口货物统计的一种方法。先介绍一个概念关税区。1、总贸易(General Trade),亦称一般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专门贸易(Spec

18、ial Trade)亦称特殊贸易: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例:进口货物的渠道一般有四种: 为国内消费和使用而直接进入的进口货物;-总进口-专门进口 进入海关保税工厂的进口货物; -总进口-专门进口 为国内消费和使用而从海关保税仓库中提出的货物; -专门进口进入海关及从自由贸易区进口的货物。 -专门进口出口货物的渠道也有四种: 本国产品出口; -总出口-专门出口 从海关保税工厂出口的货物; -总出口-专门出口 本国化商品出口; -总出口-专门出口从海关保税仓库和自由贸易区出口的货物。-总出口另外,过境贸易一般都不列入总贸易或专门贸易统计。2总贸易与专门贸易分别说明不同的问题。总贸易是说明一

19、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专门贸易体系则说明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的意义。3各国都按自己的统计方法发布数字和向联合国报告,联合国在公布各国对外贸易统计资料时分别注明,以G代表总贸易值,S代表专门贸易值。目前采用总贸易的约有9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和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采用专门贸易的约有83个国家或地区,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我国对外贸易统计有海关和商务部两种渠道,国外转口一般不列入海关统计,但列入商务部统计。四、有形商品贸易和无形商品贸易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仅指有形商品的交换,是通常所说的狭义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而

20、广义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则是指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包括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和无形贸易(1nvisibleTrade)。 有形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商品进口和出口,在通过一国海关时必须向海关申报,海关依据海关税则对出口或进口的商品征税,并列入海关的每日统计。资料简介。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无形贸易:指非实物形态的商品(即劳务)的输出与输入,在通过一国海关时不必申报,也不列入海关统计。又称劳务或服务贸易。包括:伴随着实物商品和人的国际间移动而发生的劳务收支,如技术使用费、货物运输费、保险费、客运费、旅游费用等

21、;由资本的国际间移动而产生的投资收益项目,如利润、利息、红利、租金等;以及其他收支项目,如驻外机构经费、侨民汇款、专利费等。服务与贸易总协定则将国际服务贸易界定为:从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在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缔约方在其他缔约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性介入而提供服务;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即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涉及下列范围的交易活动: 过境交付,是指一国向另一国提供服务,没有人员和物资的流动,而且是通过电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例如,视听和国际金融中的清算与支付。 境外消费,是指一国消费者到另一国消费,而受到服务提供者提

22、供的服务。例如,本国病人到外国就医、外国人到本国旅游、本国学生到外国留学。 商业存在,是服务贸易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它是指允许外国的企业和经济实体到本国开业,提供服务,包括投资设立合资、合作或独资企业。例如,外国公司到中国来开酒店,建零售商店和办律师事务所等。 自然人流动,是指允许单独的个人人境来本国提供服务。例如,外国教授、专家、医生或保姆来本国从事个体服务。五、对外贸易额、贸易量与贸易差额教学要求:讲清进出口额统计上的差异、贸易额和量的区别.1对外贸易额(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以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进出口贸易。这是反映一国对外商品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进口总

23、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商品或劳务的全部价值。出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商品或劳务的全部价值。这两者之和即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货币: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公布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国际商品贸易额:即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相加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由于一国的出口对另一个国家而言即为进口,所以从世界范围来看,所有国家进口的合计理应等于所有国家出口的合计。由于各国一般都按FOB价格统计出口额,按CIF价格统计进口额,多出了运费和保险费,因而世界进口贸易总额总是大于世界

24、出口贸易总额。-对FOB、CIF稍作解释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没有任何独立的经济意义,通常所说的国际商品贸易额是单指世界出口贸易总额而言。年国际商品贸易额国际服务贸易额国际贸易总额20006.36/6.671.447.8020016.16/6.441.467.6220026.46/6.691.578.0320037.50/7.781.809.3020049.12/9.462.1011.222005200620072对外贸易量以货币所表示的外贸额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外贸的实际规模,不便于不同时期的外贸额直接比较。-采用计量单位十分方便对一国全部进出口的成千上万种商品而言,计

25、量单位不同,无法统一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采用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货币单位来计量,即以一个固定的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当时的进口或出口贸易总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或出口贸易额。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进口或出口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量,所以又称为对外贸易量(Quantum Foreign Trade)。这样,以某年为基期的进口或出口贸易量同各个时期的进口或出口贸易量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正确地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和相对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3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用以表明一国对

26、外贸易的收支状况。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故贸易差额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有重大的影响。出口总额 > 进口总额: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净出口(Net Export),常以正数表示。进口总额 > 出口总额:称贸易逆差或入超、净进口(Net Import),常以负数表示。出口总额 = 进口总额,则称为贸易平衡。前两个指标反映的是一国在某种商品的贸易上是处于出口国的地位,还是处于进口国的地位。六、现汇贸易、协定贸易与易货贸易教学要求:简介三个概念。现汇贸易(Spot Deal),也称自由结汇方式贸易(Cash Trade):指买方用外汇(通常是可兑换货币)来

27、支付结算的贸易,这是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国际通用的可兑换货币包括美元(USD、U.S.$)、英镑(GPB)、欧元(EUR)等。协定贸易(Agreement Trade):指两个国家签订贸易协定,通过记账方式交易,而不是直接动用外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进行结算。贸易差额转到下一年度账户上。易货贸易(Barter Trade):指两国直接以商品(货物)交换商品(货物)的贸易方式。特点:把商品进口与出口结合,双方有进有出,既是买方又是卖方。商品经过计价后,换货的金额基本平衡。-优点:不用外汇支付。-问题:洽商困难,定价不尽合理,商品不易对路,金额不易平衡,规模难以扩大等。 七、陆路贸易、

28、海路贸易和空运贸易 陆路贸易( Trade by Roadway)海路贸易(Trade by Seaway)空运贸易(Trade by Airway) 八、水平贸易与垂直贸易教学要求:简介两个概念。水平贸易(Horizontal Trade):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例如,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所展开的贸易活动。垂直贸易(Vertical Trade):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大多属于这种类型。一般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农产品、工业原料或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产品,而向这些国家出口工业制成

29、品,特别是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产品。 九、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教学要求:讲清各概念的界定范围。1广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指商品、劳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是指商品贸易在一国进出口贸易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例: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中,2001年和2002年,中国出口品中机电产品的比重分别达到45、48.2,高新技术产品也分别达到17.5、20.8。在进口货物构成中,2001年2002年,中国进口品中机电

30、产品的比重分别达到接近50、52.7,高新技术产品也分别达到26.3、28.1。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正反映了我国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及科技水平的提高。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例:2001年,世界商品贸易中,农产品、矿产品、制成品出口额分别为5470亿美元、7900亿美元、4477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中的份额分别为9.1、13.2、74.8。世界服务贸易出口达14 600亿美元,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为19.6。在国际贸易结构中,服务贸易比重上升,正是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其国内生

31、产总值比重上升,全球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移的反映。制成品在全球贸易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说明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该国对外贸易总值、出口值、进口值的国别地区分布情况,即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是从哪些国家或地区流入的,通常以各个国家(或地区)在该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故地理方向也称地理分布或贸易流向,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例: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在2004年主要国家和地区为:欧盟、美、日、中国香港地区、东盟、韩国、

32、中国台湾省、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这前十位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83.0,比2003年下降了1.5,其中占出口总额的87.2、占进口总额的79.0。从上例可见,我国外贸市场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不过其比重在下降。已初步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重点在亚太地区。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也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指各洲、各国(或地区)在世界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即各洲、各国(或地区)参与国际商品流通的水平。它可以表明世界各国、各地区相互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例: 2001年世界进、出口总额分别为64388亿美元、61624亿美元,国际贸易地理方

33、向(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为:美国(18.3、11.9)、德国(7.7、9.2)、日本(5.4、6.6)、法国(5、5.2)、英国(5.2、4.4)、中国(3.8、4.3)、加拿大(3.5、4.3)、意大利(3.6、3.9)、荷兰(3.2、3.7)、中国香港(3.1、3.1),前十位总和分别为58.8、56.6。九、贸易条件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简称TOT)是指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交换比率,或说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故又称为交换比价。例子:某国以1997年为基准年,其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若2001年出口价格上涨了6,进口价格

34、下降了2,其贸易条件如何变化? 以1997年为基期,其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出口价格指数100+100×6106 进口价格指数100-100×298 则TOT(106÷98)×100108.2 因为TOT108.2>100,所以说明贸易条件有所改善,即:1997年1个商品出口换回1个外国商品,而2001年由于出口价格上升,进口价格下降,出口1个商品就可换回1.082个外国商品,说明比较1997年贸易条件有所好转。应该指出的是,这种贸易条件的改善或恶化是就进出口时期与基期比较而言的,因而这个指标是相对

35、的。 十、对外贸易依存度教学要求:讲清对外贸易依存度概念及影响因素。对外贸易依存度= 传统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对外贸易依存度可以分为出口依存度及进口依存度。19852002年我国的货物对外贸易依存度,即货物进出口额GDP如下表1-1所示:年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依存度(%)24.8/ 26.124.423.323.224.4/ 34.229.429.629.3/ 35.732.646.140.136.0年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依

36、存度(%)37.034.336.544.044.150.260.470/59.863.9 影响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动的因素包括:(1) 我国外贸依存度增幅较大的时期与我国进行外汇体制改革有较大关系。1986年7月15日,人民币与美元从l:3.2下调至l:3.37,使外贸依存度1985年从24.8上升到26.1;1989年12月16日下调为l:4.722,1990年外贸依存度上升到29.4;而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从1:5.762下调为l:8.687,下调幅度达5l,使外贸依存度从1993年32.6上升至46.1,上涨幅度达41.4; 19992005年,因外贸快速增长,才使外贸依存

37、度上升。所以,我国外贸依存度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是有较大关系。 (2)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转口贸易比重较大时,外贸依存度一般偏高,当一般贸易比重较高时,则外贸依存度较为平稳。 (3)由于外贸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速,分子比分母增长快,则外贸依存度也随之增大。第三节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世界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全球生产力迅速发展,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贸易有了空前的发展。国际贸易增长迅速,其增长率一直高于世界生产的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为全球GDP增速的两倍。解释表1-1和1-2 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国际分工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在国际分工发展快的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快;相反,在国际分工缓慢发展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较慢或处于停滞状态。二战后:国际分工发生变化-变为生产专业化协作为主-水平分工为主,国际贸易增长迅速。 产业资本的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急剧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在当代国际贸易舞台上,跨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