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读诗经选篇16篇-适合中小学生(整理版)1.秦风蒹葭:追寻恋人的诗,表达优美心境。2.邶风凯风:歌颂母亲及养育之恩的伟大。3.郑风子衿:珍视友情,也有说是相思之情。4.王风采葛:表达热恋深情,艺术化的情感表达。5.豳风伐柯:古代婚谣,含有哲理。6.卫风河广:张扬游子思乡的真情。7.卫风木瓜:阐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8.秦风无衣:战歌,讴歌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英雄。9.郑风风雨:抒发风雨怀人的情怀。10.魏风硕鼠: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爱憎分明。11.周南桃夭:歌咏桃花之美,借此道贺词。12.召南甘棠:怀念召伯,表达深深的思念。13.大雅大明(节选):史诗性质
2、的叙事诗。14.小雅采薇:表达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15.小雅鹤鸣:劝人为善,开拓心胸。16.小雅白驹:好客之道,惜别和眷眷思念之情。全文摘自古诗文网、简书、主题阅读网、搜狐搜索等网站,并加以编辑整理形成。目 录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录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作者佚名。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即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雅即朝廷
3、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用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
4、活的一面镜子。一般以四个字为一句,是二二的节奏,这是因为中国的语言是方块单音字,习惯以两个字为一个音节,比如把“桌”、“椅”说成“桌子”、“椅子”。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释:蒹葭(jin ji),水生草本植物。 苍苍、萋萋、采采,都是茂盛之貌。 为:即未。晞(x):晒干。已:止。伊:指示代词。小雅白驹有相同用法。 湄(mi):水岸。涘(s):水边。遡洄(s hu)
5、:逆流而上。溯游:顺流而下。从:追寻,陈风株林中有“从夏南兮”。 阻:艰难。跻(j):登高。 宛:仿佛。 坻(ch)、沚(zh),都是水中的沙洲。右:迂回曲折,国语吴语中有“今吾道路悠远”。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
6、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赏析:诗中的“伊人”是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抒情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感情真挚,但结果渺茫。该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暮秋之景物与作者委婉惆帐的相思之情交叠,营造了一种美好又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这是其最有价值意义之体现。该诗中最令人共鸣的东西,就是创造的“在水一方”之可望不可及的意境。心中爱慕的“伊人”,被河水阻断在对岸,世间一切受到阻碍难以追求到的苦楚,都可在该诗中找到共鸣。“伊人”可以是情人,也可以是友人、贤才、理想、功业等等。有追求,有艰难险阻,有失落悲伤,有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同样境遇。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
7、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注释:邶(b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这里喻母爱。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凯,大也。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这里喻子女。棘,落叶灌木,即酸枣。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心,指纤小尖刺。夭夭:树木嫩壮貌。劬(q)劳:操劳。劬,辛苦。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这里比喻子女已长大。圣善:明理而有美德。令:善,好。爰(yun):
8、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寒泉:卫地水名,冬夏常冷。浚(xn):卫国地名。睍(xin)睆(hun):犹“间关”,鸟儿宛转的鸣叫声。一说美丽,好看。黄鸟:黄雀。载:传载,载送译文:和风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赏析:以凯风吹彼棘心开篇,把母亲的抚育比作温暖的南风,把自己弟兄们小时候比作酸枣树的嫩芽,“丛生的”小嫩芽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全是母亲大人辛勤哺育的功劳。七个儿子一个一
9、个长大成人(材)了,母亲的大恩大德,堪称圣善,儿子却是不孝儿,这就是自责自称,总嫌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与母亲的养育之恩相比,还差得很远很远,无以为报。以凯风吹棘心、棘薪,比喻母养七子。凯风是夏天长养万物的风,用来比喻母亲。棘心,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喻儿子初生。棘薪,酸枣树长到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子已成长。后两句一方面极言母亲抚养儿子的辛劳,另一方面极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责。诗以平直的语言传达出孝子婉曲的心意。又以寒泉比母,以黄鸟比子,作进一步的自我批评。寒泉也成为母爱的代称。寒泉在地下流淌,滋养浚人。母亲生养弟兄七人,至今还如此劳苦,让作儿子的如何心安?黄鸟鸣叫得清丽婉转,尚且如此悦耳动听,为
10、什么七个儿子却不能抚慰母亲那颗饱受孤苦的心呢?诗中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无不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设喻贴切,用字工稳。诗中虽然没有实写母亲如何辛劳,但母亲的形象还是生动地展现出来。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释:子:男子的美称。,主要指读书人。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衿:衣领。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宁:难道。 嗣(s):释文引韩诗通“贻”(y),给、寄的意思。 嗣音:传音讯。 挑达(to t):独自来回
11、走动。 城阙:城门楼。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赏析:珍视友情,也有说是相思之情。表面上看这是一位女子思念情人的诗,细细分析,她所思慕的情人是一位贵族少年,身着青色的衣襟,配有青色的玉带,一副风流倜傥的模样。曹操的短歌行中直接引用该诗的第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以表达自己“惜才爱士”的宽广胸襟,及对天下贤才的思慕之情。毛序:“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12、。” “青衿”一词已成为读书人的代称。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注释:萧:芦荻,用火烧有香气,古时用来祭祀。三秋:这里指三季。译文:心上人啊去采葛,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像隔了三月久。心上人啊采芦荻,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像隔了三秋久。心上人啊采香艾, 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像隔了三年久。赏析:表达热恋深情,艺术化的情感表达。热恋中的情人,总觉得时间太快,相聚短暂;也觉得时间太慢,分开大久。处于这种状态之中,除了热乎乎的情感体验之外,脑子里是容不下其它东西的,也不可能有其它东西。这是一种完全主观的内心状态。客观真实在情人心中转变成了主
13、观真实;主观真实掩盖了生活的实际状态。客观真实完全可能被夸大凸现,或者彼缩小忽略。 “以我现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样一种心境是艺术化的心境,也是在热恋时的心境,因此才会有“情人眼里出西施”。 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注释:柯,斧柄。伐柯,砍木头做斧柄。克,能够。取:同娶。匪:通非。则,法则。 觏(gu),遇。古文中的“觏”与“遇”都还有礼遇、招待的意思。“我觏之子”意思是:我招待你这个人。 笾(bin),盛果品的竹器。豆:盛肉类的木碗。 践:排列整齐之貌。 笾豆有践:指设宴款待。小雅伐木有“笾豆有践,兄弟无远”。译文:伐斧柄如何
14、?没斧子怎么行。如何娶妻?没有媒人可不行。砍斧柄,砍斧柄,这个规则在近前。你再来提亲,我设宴款待。赏析:这是一首古代婚谣,含有哲理。该诗将“伐柯”比喻娶妻、用“斧子”比喻媒人。因为这首诗,后世将媒人做媒也称为“作伐”。“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这句叙事中带有比喻。此处的伐柯,已经不是丈夫找妻子那样狭义的比喻,而是广义地比喻两种事物的协调关系:砍伐树枝做斧头柄,有斧与柄的协调关系;做其他事情,也有两方面的协调关系。要协调两方面的关系做到好的柄子配上好的斧头,那就不能背离基本的原则方法。如果砍下的枝条歪七扭八,过粗或过细,都不能插进斧头眼中,成为适手的斧柄。砍取斧柄,要有一定的要求、原则、方法。那么,
15、协调一件事物或一种活动的双方,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原则、方法。从具象的斧与柄的关系,上升到抽象的一体两面的关系,这个比喻就有了广泛的意蕴,启示了一个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按一定原则才能协调。后人常用“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来表示有原则的协调关系,来引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就是从广义的比喻性来理解这两句诗的。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注释:河:黄河。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跂(q):古通“企”,踮起脚尖。予:而。一说我。曾:乃,竟。刀:通“舠(do)”,小船。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崇朝(zho):终朝,
16、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译文: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赏析:该诗张扬游子思乡的真情。概括地速写了一位游子思乡的形象,和他欲归不得的迫切心情,栩栩如生。这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此诗善用设问与夸张。在卫与宋国之间,横亘着壮阔无涯的黄河,此诗之开篇即从对黄河的奇特设问发端“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凡有奇特夸张之处,必有超乎寻常的强烈情感为之凭借。诗中的主人公之所以面对黄河会断然生发“一苇杭之”的奇想,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此刻正升腾着无可按抑的归国之情。接着的“谁谓宋远?跂予望之”,正以急不可
17、耐的思乡奇情,推涌出又一石破天惊的奇思。为滔滔黄河横隔的遥远宋国,居然在踮脚企颈中即可“望”见(那根本不可能),可见主人公的归国之心,已急切得再无任何障碍所可阻隔。强烈的思情,既然以超乎寻常的想像力,缩小了卫、宋之间的客观空间距离。当诗之第二章,竟又以“谁谓河广,曾不容刀”的夸张复叠时,便不会再令人感到吃惊或可笑,反倒觉得这“奇迹”出现得完全合乎情理。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注释: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
18、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琼琚(j):美玉,下“琼玖”“琼瑶”同。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赏析:本诗阐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
19、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
20、”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注释: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就是今之披风,或名斗篷。“同袍”是友爱之辞。王:指周王,秦国出兵以周天子之命为号召。于:语助词,犹“曰”或“聿”。兴师:出兵。秦国
21、常和西戎交兵。秦穆公伐戎,开地千里。当时戎族是周的敌人,和戎人打仗也就是为周王征伐,秦国伐戎必然打起“王命”的旗号。同仇:共同对敌。戈、矛:都是长柄的兵器,戈平头而旁有枝,矛头尖锐。仇:吴越春秋引作“讐”。“讐”与“仇”同义。与子同仇:等于说你的讐敌就是我的讐敌。泽:同“襗”内衣,指今之汗衫戟:兵器名。古戟形似戈,具横直两锋。作:起。裳:下衣,此指战裙。甲兵:铠甲与兵器。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我愿与你穿同样的战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谁说我们没衣穿?我愿与你穿同样的汗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谁说我们没衣穿?我愿与你穿同样的战裙。君王发兵去
22、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赏析:这首是战歌。全诗分为三章,采用兵士相语的口吻。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据今人考证,周幽王十一年(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
23、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诗,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诗歌音节短促,声调激昂,生动地表现了秦国兵士
24、们同仇敌忾、慷慨从军的情景。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释:喈(ji 皆)喈:鸡鸣声。云:语助词。胡:何。夷:平,指心中平静。胶胶:或作“嘐嘐”,鸡鸣声。瘳(chu):病愈,此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晦:音喑,如夜。译文: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赏析:该诗抒发风雨怀人的情怀。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
25、;如夜的晦冥,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易词写景讲究,细腻地表现出了一个女子的思君感受。从诗艺、诗旨看,风雨都具有丰富的艺术意蕴。三章叠咏,诗境单纯。艺术的辩证法恰恰在于愈单纯而愈丰富。使用情景反衬之法,恰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董斋诗话)。风雨的诗旨,象征意象,一诗多解。今人或主“夫妻重逢”,或主“喜见情人”;联系诗境,前说更合情理。汉代有“乱世思君”说。毛诗序曰:“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风雨”象征乱世。后世的士人君子,常以虽处“风雨如晦”之境,仍要“鸡鸣不已”自励。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
26、,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注释: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无:毋,不要。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三岁:多年。三,非实数。贯:借作“宦”,侍奉。逝:通“誓”。去:离开。女:同“汝”,你。顾:顾怜。莫我肯顾:莫肯顾我。爰:乃,于是,在此。所:处所。德:恩惠。这里的意思是感激。国:域,即地方。直: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一说同值。劳:慰劳。之:其,表示诘问语气。号:呼喊,感激。译文: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多年
27、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禾苗。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犒劳我。我发誓要离开你,却那安逸的乐郊。乐郊乐郊真安逸,谁会长叹加哭号!赏析: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爱憎分明。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因而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并以大家所憎恶的“大老鼠”比喻他们,十分形象而贴切地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同时发誓要离开这些剥削成性的寄生虫,去寻找没有剥削的理想“乐土”
28、。正如当今之人遇有不得志时也要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样。这首诗主旨古今看法分歧不大,古人多认为“刺重敛”,毛诗序曰:“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序辨说曰:“此亦托于硕鼠以刺其有司之词,未必直以硕鼠比其君也。”今人多认为是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首诗纯用比体,诗经中此类诗
29、连同本篇只有三首,另外两首是周南螽斯、豳风鸱鸮。这三首的共同特点就是以物拟人,但本篇稍有不同。另两篇可以看作寓言诗,通篇比喻,寓意全在咏物中。本篇以硕鼠喻剥削者虽与以鸱鸮喻恶人相同,但鸱鸮中后半仍以鸟控诉鸱鸮展开,寓意包含在整体形象中,理解易生分歧;而本篇后半则是人控诉鼠,寓意较直,喻体与喻指基本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诗序认为老鼠“贪而畏人”,重敛者“蚕食于民若大鼠也”,对寓意的理解与两千年后的今人非常相近,其理就在此。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灼灼:花朵
30、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宜:和顺、亲善。蕡(f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蓁(zh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赏析:歌咏桃花之美,借此道贺词,祝贺年青姑娘出嫁。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
31、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全诗借桃树三种意象,表达三层祝福:第一节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和婚礼的喜庆,祝福新婚快乐;第二节借桃树结果,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祝福早生贵子;第三节以桃树枝叶茂盛,祝福家庭兴旺发达。优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注释:蔽芾(fi):小貌。一说树木高大茂密的样子。甘棠:棠梨,杜梨,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召(sho)伯:即召公,姬姓,封于燕。茇(b拔):草舍,此处用为动词,居住。败:伐也。憩:休息。拜:拔也,一说屈、折。说(sh
32、u):通“税”,休憩,止息。译文:葱郁的甘棠树啊,怎能忍心砍伐啊,召伯曾在这里住。高大的甘棠树啊,请你不要砍伐啊,这有先贤的脚步。茂密的甘棠树啊,千万不能砍伐啊,仁者英灵请仰慕!赏析:怀念召伯,表达深深的思念。召伯即召公,名姬奭(shi),也称召康公,周文王姬昌的庶子,周武王姬发的异母兄弟。他先辅佐父兄消灭了商纣,建立了周朝,继之又辅佐成王姬诵和康王姬钊,创建了“40年刑措不用”的“成康盛世”,为周朝打下了延续825年的坚实基础。他常到民间乡邑巡行,在棠树之下裁决狱讼、处理政事,而处理结果常常使公侯伯爵信服、庶民百姓满意。人们为纪念其勤政爱民、清廉听政的事迹,表示对他的爱戴和怀念,而不愿砍伐他
33、曾坐于其下办公和休憩的甘棠树,并且歌之咏之。这些诗歌在诗经中被记载下来,被后世千秋传唱,流传至今。宜阳县香鹿山镇甘棠村即为古召伯听政处原址,有清代河南尹张汉手书“召伯听政处”石碑于此。大雅大明(节选)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注释:明明:光采夺目的样子。在下:指人间。赫赫:明亮显著的样子。在上:指天上。忱:信任。斯:句末助词。易:轻率怠慢。维:犹“为”。位:同“立”。适(d):借作“嫡”,嫡子。殷嫡,指纣王。史记殷本纪:
34、“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挟:控制、占有。四方:天下。挚:古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汝南一带,任姓。仲:指次女。挚仲,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自:来自。挚国之后裔,为殷商的臣子,故说太任“自彼殷商”。嫔(pn):妇,指做媳妇。京:周京。周部族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自豳迁于岐(今陕西岐山一带),其地名周。其子王季(季历)于此地建都城。乃:就。及:与。维德之行:犹曰“维德是行”,只做有德行的事情。大:同“太”。有身:有孕。文王:姬昌,殷纣时为西伯(西方诸侯),又称西伯昌为周武王姬发之父,父子共举灭纣大业。翼翼:恭
35、敬谨慎的样子。昭:借作“劭”,勤勉。事:服事、侍奉。聿:犹“乃”,就。怀:徕,招来。厥:犹“其”,他、他的。回:邪僻。受:承受、享有。方:大。此言文王做了周国国主。译文:皇天伟大光辉照人间,光采卓异显现于上天。天命无常难测又难信,一个国王做好也很难。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终又让他失国丧威严。太任是挚国任家姑娘,也可以算是来自殷商。她远嫁来到我们周原,在京都做了王季新娘。就是太任和王季一起,推行德政有着好主张。太任怀孕将要生儿郎,生下这位就是周文王。这位伟大英明的君主,小心翼翼恭敬而谦让。勤勉努力侍奉那上帝,带给我们无数的福祥。他的德行光明又磊落,因此承受祖业做国王。赏析:史诗性质的叙事诗。先写王
36、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写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写到武王在姜太公辅佐下一举灭殷的史实,算是周朝开国史诗的最后一篇。此诗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既有情势的烘托,也有景象的渲染,有详有略,前后呼应,避免了平铺、呆板和单调,显得跌宕起伏、气势恢宏。此诗与大雅生民大雅公刘大雅緜大雅皇矣大雅文王诸篇相联缀,俨然形成一组开国史诗。从始祖后稷诞生、经营农业,公刘迁豳,太王(古公亶父)迁岐,王季继续发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克商灭纣,可以说是把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写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们看作一组周国史诗,只是诗经的编者没有把它们按世次编辑在一起,而打乱次序分编在各处。朱熹说它和大雅文王那篇一样,“追述
37、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其实此诗很难看出是周公所作,也很难看出有警戒成王的意思。总观这组六篇诗文,不过是周王朝统治者为歌颂祖先功德,追述开国历史的显赫罢了。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
38、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作:指薇菜冒出地面。止:句末助词,无实意。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意。莫:通“暮”,也读作“暮”。本文指年末。靡(m):无。室:与“家”义同。不遑(hung):不暇。遑,闲暇。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启,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猃(xin)狁(yn):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烈烈:炽烈,
39、形容忧心如焚。载(zi)饥载渴:又饥又渴。载载:又又。戍(sh):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聘(pn):问候的音信。刚:坚硬。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十月小阳春”。盬(g):止息,了结。启处:休整,休息。孔:甚,很。疚:病,苦痛。我行不来:意思是:我不能回家。来,回家。(一说,我从军出发后,还没有人来慰问过)常:常棣(棠棣),既芣苡,植物名。路:高大的战车。斯何,犹言维何。斯,语气助词,无实义。君子:指将帅。小人:指士兵。戎(rng):车,兵车。牡(m):雄马。业业:高大的样子。定居:犹言安居。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骙(ku):雄强,威武。这里的骙骙是指马
40、强壮的意思。腓(fi):庇护,掩护。翼翼:整齐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弭(m):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一说弓两头的弯曲处。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鲨鱼鱼皮制的箭袋。日戒:日日警惕戒备。棘(j):急。孔棘,很紧急。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霏(f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迟迟:迟缓的样子。往:当初从军。译文: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
41、,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写作年代说法不一,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从内容看,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诗就是三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乡镇卫生院工作方案
- 幼儿园教研工作方案2025年
- 2025年学期语文工作方案
- 初中教育方面的讲座讲稿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树立自信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平面设计竞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妇科宫腔镜手术护理查房
- 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施工图深化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皖江工学院《舞蹈技能实训(女生)V》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环境及数字建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
- (高清版)DZT 0350-2020 矿产资源规划图示图例
- (完整版)语文写作方格纸模板
- 简单夫妻自愿离婚协议书范本
- 打击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 制氧机实施方案
- BOM中的工艺模块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
- 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培训核心素养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培训课件如何教好孩子阅读
- 徒手控制警务技能教案
- 《院感基本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