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比较阅读: 夜雨寄北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1、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
2、,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2、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
3、)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话:_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4、160;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5、60;_ ,_。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提示总结: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
6、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
7、;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四、巩固提升(真
8、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五、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比较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3、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
9、具书解决并掌握)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 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 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三、课堂探究(一)自主
10、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1、你怎么理解“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遮:遮盖,掩盖。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2、你发现这两行诗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比喻、对偶 3通过这两行诗,你发现这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吗?来得急4你从最后两行诗又发现了这雨有什么特点?去得快 大(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提示总结: 望湖楼在杭州
11、塘门外西湖边。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
12、,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五、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比较阅读: 如梦令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
13、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 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
14、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 醉花阴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 菩
15、萨蛮 武陵春 、声声慢等。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 婉约派正宗 词人。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 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时期的李清照。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6、:1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痛苦、绝望、(至)愁 (“至”字空出) 2这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但表达的方式(或抒情的方式)很不相同。能说说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绝望直露,号叫,直抒胸臆,声嘶力竭。未选取任何意象。 声声慢较为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借事借景抒情,讲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讲究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 小结:改写的诗,完全抛开了原作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剩下抽象概念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显得直白浅露,并显得情感“泛滥成灾”。尽管痛苦绝望的情感(愁绪)是相同的,但已面目全非了。倘若李清照知道了,一定不会承认
17、这是自己作品的改写。 三:一般地说,诗歌讲究含蓄蕴藉,讲究把所要表达的情感艺术地表达出来。声声慢里词人要表达的情感是愁(痛苦、绝望),这在词里也有极明确、极直接的表达。 3 这是词里的哪一句? 明确:最末一句。 师结:这句也算得上是此词的关键句、主旨句。这一“愁”字算得上此词的词眼。 (需要插入背景了解词人满腹愁绪的原因) 4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是意象的艺术。为写“愁”,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 学生齐找 秋风,淡酒,征雁,黄花,梧桐,细雨。 5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出“愁”来的? 学生作答
18、 秋风:秋风砭骨,天寒心冷。 淡酒:举杯浇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伤心”泪。 雁:相思,想丈夫,丈夫已逝,飘零金陵。人不如雁! 黄花:繁盛,无心赏,无人一起赏。 (人):衬人憔悴,不止是“为伊(丈夫)消得人憔悴”,还有家亡,国破呢。 梧桐、细雨:“噼哩啪啦,虽细不断,落在叶上,打在心上(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_温庭筠更漏子) 小结:风寒心冷,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添思乡之痛.征雁、黄花又引发词人“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感伤;后又以梧桐、细雨渲染,这份愁思已浓得化不开。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
19、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比之克洛岱声嘶力竭的呐喊,能带给人更多的艺术想象、艺术享受! 6为了写“愁”,词人巧妙地撷取了人生岁月里的一个小小时段,这个时段从何时起,又到何时止? 学生齐答:早晨(起床),傍晚?黄昏(采用纠错学习法我觉得该从早晨开始,有道理吗?) 师问:怎么看的出是早晨? 明确:学生难答时,作提示“乍暖还寒”。 设疑引导学生辩识:不同版本:教材作“晚”字
20、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作“晓”字,哪个恰切?为什么? (讨论:不求一致,但求自圆其说) 师个人认为:“乍暖还寒”表明是“晨”;下片有“黄昏”,上片当有与之对应的时间,“晚”则重复,“晓”则呼应;古人有早晨饮酒的习俗(扶头酒);若是“晓”,则从早到晚,词人“傻愣愣”守着窗子,捱至天黑,加重加深了愁苦的表达! 这首词中,有一句形式很特别,同学们注意到了吗? (齐答) 寻寻
21、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描述词人起床后的情状。 点明:依次写及动作、结果、感受,词人尚未从梦中走出,含有双重的哀愁!(寻寻觅觅词人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东张西望,要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凄凄惨惨戚戚是“寻寻觅觅”的感受。) 奠定了全词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与末句呼应) 8此词开篇就见愁,结尾又点愁,可见愁绪满溢于全词的字里行间。除了我们刚才提及的词句外,还有哪些词句彰显了词人的愁绪? 生答:最难将息难熬啊!
22、; 独自怎生得黑痛苦愁绝如不能捱至天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愁之少来写愁之多,可谓别出心裁
23、0; 总结:同学们,我们整天嘻嘻哈哈不识愁滋味,难得李清照把这愁情描述得如此刻骨铭心,让我们看到了一颗痛苦、绝望、寂寞、至愁的心,而这份愁又体现了多少人的苦痛。也许正是因为词人把深藏心底的那份愁情推向了极至,也才有了这千古绝唱! 四 习诵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拓展学习领域。 1声声慢(寻寻觅觅)课本第34页 2一剪梅(红藕香残)课本第42页 3如梦令 李清照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_ 思考:抓住关键句,深入思考领悟,判定:这首词应当写于_(早期晚期),
24、表达的是生活里的_(忧愁情趣)。(课外体会其中情趣) 4 _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疏:疏放,疏狂。 问题:(1)请为这首词填上词牌名。 (2)在这首惜花词里,词人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此词中,最清奇的句子是_。(课下想想为什么) 5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
25、西风,人比黄花瘦。 瑞脑:香料 金兽:香炉 纱厨:纱帐 . 重阳:重阳节,古人常于这日亲友团聚,相携登高,配茱萸,饮菊酒。 问题:此词中,有一句堪称千古绝唱。这句是_。(琢磨此句的况味) 6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舴艋(zé mng):<书>小船。 写愁名句集锦: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
26、美人) (2)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7、0; (5)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问题:以上五句均用夸张的_来形容愁。(填一修饰手法) 这些优美诗句运用夸张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董解元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驼在马背上,到了王实甫,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来,装在车子上。多美的诗句啊! 好了,同学们。诗啊,是要用心来读的。 最后送大家两句话:现实生活中,但愿快乐幸福与我们永
28、远相伴;阅读世界里,希望大家能走近李清照,真正体会到那份美丽的忧伤与忧伤的美丽! 7小资料:易安词在国外 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8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
29、多写其优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1、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2结合杜甫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
30、到今朝尚有余醉。 3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4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却道”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
31、;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7“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 “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
32、”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8词人为什么这么惜花?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提示总结: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
33、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
34、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35、。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五、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比较阅读: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36、并摘录到书上)(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1、这首词抒发了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1)朗读第一句词,回答,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让人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一句词:4、词中间接抒情的有:借铺叙情境抒情的:“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37、!”。借意象描述抒情的: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试加以分析。(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提示总结: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
38、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
39、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
40、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
41、。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
42、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
43、“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吴小如)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五、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比较阅读: 浪淘沙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
44、析诗歌。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1、毛泽东简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2、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林木葱茏、气候宜人的海滨胜地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毛泽
45、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上岸后到了寓所,他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这首壮美与缅怀之诗。(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把握节奏:1.请听课文朗读录音,把握节奏。2.齐读课文,赋以情感。3.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停顿。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4.点读、范读课文,予以评价。5.再齐读课文,融入情感。三、细读课文,疏通文意:【诗词译文】大雨落在了幽燕,白色的浪花波浪连天,秦皇岛外的打鱼船,在一片汪洋里都已
46、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边?往事已有一千多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扬鞭,东巡至碣石山留下了观沧海的诗篇。秋风萧瑟到了今天,人间却换了新颜。四、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品读上阕,描写了北戴河什么样的景象?怎样描写的?探讨上阕“落”“白”用词的精妙,体会描写景物的视角和层次。诗歌一开头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象。“大雨落幽燕”一个“落”字,是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大雨滂沱的壮美感。继之以“白浪滔天”,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推波助澜,波澜壮阔,蔚为壮观。上阕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
47、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将“打鱼船”这样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里,进一步烘托渲染了“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背景故事:毛主席很喜欢游泳。一次到北戴河,下海游出很远,跟随的人累得轮番上船休息,可毛主席就是不肯上船。后来,到了快望不到岸边的海域,遇上一位驾船捕蟹的老渔民,工作人员再次请毛主席上船,毛主席马上痛快地上了渔船,不待擦干身体,就和老渔民聊起天来。他当时只穿着泳裤,老渔民一下子没有认出来,两人就从鱼鳖虾蟹、吃喝穿戴、锅台灶头、老婆孩子、新旧社会,直聊到互助组闹不团结等等。道出了毛主席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领袖对海
48、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2.品读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抒发的情感?诗言志。下阕作者为什么会想起魏武帝曹操?因“东临碣石”。背景故事:毛主席又一次到北戴河,在海里畅游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就在沙滩上散步,边走边吟起了曹操的观沧海。主席身边陪同的保健医生徐涛问:这是谁的诗?主席告诉他是曹操的。徐涛很惊讶,说曹操只是个白脸奸臣,会做出那么好的诗?毛主席就耐心地解释: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了北方,为创建魏国打下了基础,同时大胆改革,革除东汉弊政,使当时受到很大破坏的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建安12年(公元207年), 52岁的曹操时任东汉大将军,为清除
49、边患,巩固后方,奉命率大军北征乌桓,9月胜利班师。途经北戴河附近的碣石山,他立马观海,慷慨赋诗观沧海。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澹澹(dàn):水波摇荡。竦峙(snzhì):高耸挺立曹操的观沧海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叱吒风云的豪情,流露出包容天地的帝王气象,表现了他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毛主席比较欣赏魏武帝的文韬武略,甚至胜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在沁园春雪里,毛主席写
50、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主席欣赏曹操“魏武挥鞭”的武略,更欣赏他“东临碣石有遗篇”的文韬,他因景生情,因地怀古,即以建功立业的帝王自比,体现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雄才大略。全词的主旨句是什么?“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通过描写北戴河大雨滂沱、波澜壮阔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毛主席的领袖风范及光辉思想,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词的写作时间是一九五四年夏,为什么又写“萧瑟秋风今又是”?这“萧瑟秋风
51、”并非实指,夏天何来“秋风”?它仅指面对高山大海,人不能不萌生的一份悠悠情怀,但情怀依旧,江山已改,不同代的人拥有不同的“人间”,“换了人间”已是历史事实,意在歌颂今非昔比的社会主义新时代。1、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赏析你喜欢的诗句。(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
52、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诗歌鉴赏提示:上阕写北戴河观海之风景,但景中蕴积着诗人深幽绵绵的情思。诗人在这旷邈的美景中既写出了目前的景致,也透发出英雄独立的慨然及阵阵怀古之幽思。 一起句就点明写作之地点,“幽燕”,这两个字不仅读起来好听,写起来好看,而且有厚重的中华历史感,以及汉语诗歌特有的美感。这地名本身就获得了充分的诗意,让人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大雨”与“幽燕”之间的一个“落”字,用得极好,给人有稳当大气之感,犹如亲自见到子诗人当时写诗的形貌神情,一个自然景观中落雨的“落”字,却在此得了诗人的精神,这精神
53、也一下子就贯注到读者心中,让读者也产生了与诗人同样大气磅礴的感受。紧接着“白浪滔天”更添磅礴之气,其中这“白”字用得极妙,极活,生出画面的丰富层次。而白浪滔天的大海,雨中的渔船,都隐没在一片汪洋之中。它们去了哪里了呀?诗人在此发出茫茫博大的询问。意不在询问,意在借浩大无涯的风景引出下阕的怀古情怀。我们咏哦到此,内心也不由荡起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旷世之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及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之叹。毛主席也隐隐流出一种流逝的慨叹,与古人之叹交相浑融,为自然过片酿好了充分的情绪。 下阕一开始,一笔带到千年往事之中,那时或许是另一个凉风送爽的夏秋之季
54、,曹操慷慨当歌跃马挥鞭率军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以观沧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动,他深感幸甚,以歌言志,写下旷代名篇观沧海。 毛主席这时面对大海,想到了这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往事,想到了曹操又一个“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主席的眼前除大海之外,有大雨、有凉风、有涛声,还有幻觉中曹操的雄姿,古战场、古将士及古代的诗篇而这一切全凝结在:“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二行之中。 然后,诗人并不费力,仅借眼前凉风轻轻往面前一带,镜头又切入目前了。是的,今天又逢萧瑟秋风,那吹送了上千年的代代秋风,但一切都变了呀,一种新的美已经出现。新中国已诞生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笔者以为这是
55、毛诗中上上名篇,它融描写、感慨、抒情于一体,古往今来浑然天成,令读者体会起来回味无穷,意境深远不易测。下雨天,真好导学案学习目标:1、抓住文眼,梳理文章结构 2、理解雨天情趣的内涵,体悟主旨3、体味作者怀旧抒怀中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讴歌4、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琦君: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她享誉文坛已近半个世纪,作品包括散文、小说、评论和儿童
56、文学,其中以散文的成就最高。她擅长怀旧抒情,在人与事的敘写中,自然流露温柔敦厚的情感。琦君堪称以真善美的视角写童年故家的圣手,已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等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湿漉漉( ) 魂牵梦萦( ) 熹微( ) 黏溻溻( ) 紫檀木( ) 静谧( ) 摇曳( )熹微:魂萦梦牵:摇曳:3. 感情朗读,整体感知。(1)作者为
57、什么认为“下雨天,真好”?“好像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在那儿,我又可以重享欢乐的童年,会到了亲人和朋友,游遍了魂牵梦萦的好地方。优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2)作者说:“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试从课文中找出“雨珠的链子”和那些“好时光”。“用雨珠链子串起来”的往事:睡在母亲的手臂弯里听故事在水沟里漂小木船雨天逃学在家雨夜家中听鼓儿词雨天自己在家拣谷曲雨天在健身房后想家雨夜看红楼梦想念风雨声中父亲的音容细雨西湖赏梅听笛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
58、题号上做出标记。)1.、说说“我”从童年到青年有几种不尽相同的雨天情趣?(母爱的温暖、欢乐的童年、自由的乐趣、生活情趣、思念母爱父爱、雨中知己之情)可按童年、少年、青年分为三类:童年时的雨天情趣主要有三种:1、可以多享受一会母爱的温暖,在母亲温暖的臂弯里多躺会儿,听母亲讲动人的故事。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2、可以尽情享受不受约束的自由的乐趣。可以多玩会儿雨天里的游戏,因为老师来得晚。雨下一整天,可以一整天逃学。可以因为帮母亲剪线头而合法地不写字。可以因为帮家里拣霉谷子而天天不用读书。此类事讲得最多;贪玩是儿童的天性,自由是人类的天性,童心童趣的最基本特征就是自由欢乐、不受约束。3、雨天里特有
59、的热闹的生活情趣。和父亲一起赏雨赏花。和家里人一起听瞎子先生唱鼓儿词。邀请左邻右舍一起听戏,“煤气灯一亮,我就有做喜事的感觉,心里说不出的开心。”爱热闹同样是儿童自由欢乐天性的表现,包括前面提到的和母亲、叔婆样一起剪线头等。少年上学后的雨天情趣主要写了二种:1、不受约束的自由的情趣。可以不到大操场上体育课,不穿最讨厌的黑操裤。星期天下雨,家里人忙着打牌管不上“我”,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尽情玩耍,也可以丢开功课,一心一意看红楼梦。这条情趣和童年时相仿,又有不同,即既有热闹的自由也有安静的自由(安安静静看自己爱看的书),但都是人类自由情趣的体现。2、可以引起对母爱的思念,因为在雨天里,幼年的“我”才能
60、更多地靠近母亲。尽管这思念带着凄凉,却格外甜蜜深情,我们可以称之为“凄美”(下面回忆父爱也是)。青年时的主要写了三种:1、雨中回忆父爱;伤感动人,特别是病中的父亲提高声音吟诗,以使女儿不感冷清,令人为之动容。2、雨中独步徘徊西子湖畔的诗情画意、思古幽情。3、雨中独有的知己之情。三个时期都写到了雨天常有的一些生活情趣,如童年时在积水中玩小木船,到河边看涨大水,少年时雨天可以坐包车优哉游哉上学,青年时在雨天放声吟诗。开篇第二段说雨天可以让自己静心回忆与雨有关的种种有趣的或深情的好时光,这动容的回忆也是雨天情趣的概括,有欢乐的童年,有亲情相守,有魂牵梦萦的日子,有优游自在的岁月,总的就是自由、欢乐、亲情(母爱父爱等)、真情。文章说雨天把自己带到“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的处所,表达的就是对这人间自由、至性欢乐、至爱亲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轿车短期租赁服务协议与车辆交付明细版
- 2025年度宗教场地租赁合同中的活动安排与宗教仪式规范3篇
- 2024甲乙双方关于砌体工程劳务合作的合同
- 2024年金蝶人力资源报表分析系统订购
- 2024年食品饮料销售合同英文规范文本3篇
- 2024年适用:有机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合同
- 2024许娣与配偶离婚协议书及财产分割协议书2篇
- 2024年股东撤资协议:股权份额转让合同
- 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项目采购合同3篇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模板】
- 2025北京朝阳初二(上)期末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 部编新改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 2025年北京铁路局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做账实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账务处理示例
- 2025年人教版历史八上期末复习-全册重难点知识
- 2024年国家安全员资格考试题库及解析答案
- 仪控技术手册-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用典型条件表
- 法务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5年
- 曙光磁盘阵列DS800-G10售前培训资料V1.0
- 寺庙祈福活动方案(共6篇)
- 2024年化学螺栓锚固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