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立法的能与不能近年来,随着国民阅读危机的日益深重,我们与阅读社会的美好期许渐行渐远,关于全民阅读立法的呼声空前高涨。20XX年两会期间,葛剑雄、王明明、白岩松、陈建功、何建明等一百一十五名有重要社会影响的政协委员,联名签署并提交了一份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明确提出了“由全国人大制定全民阅读法、国务院制定全民阅读条例”的建议。建议认为,为全民阅读立法,就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确定政府为促进全民阅读的责任主体。同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将把全民阅读立法当作推进阅读的头等大事来抓,并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20XX年两会,李
2、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倡导全民阅读”纳入文本,进一步推动阅读立法。同年11月、12月,湖北省和江苏省相继出台促进全民阅读的地方性法规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和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标志着阅读立法已进入地方性实施阶段。一时间,“阅读立法”成为媒体和学者谈论的热门话题。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阅读立法一词让人有点不知所云的感觉。因为在中国人的心中,法律和惩戒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困惑:全民阅读立法,我不读书难道就犯法了?要被抓进去吗?当然不是。作为一种促进型立法,它并非是对公民个体阅读内容和阅读行为的强制,而是通过明确和规范政府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行为,促进全民阅读、
3、更好地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事实上,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将全民阅读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力推进国民阅读。例如美国的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20XX、日本的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20XX、韩国的读书文化振兴法(20XX、俄罗斯的民族阅读大纲(20XX等。在举国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历史性阶段,面对不断加剧的国民阅读危机,推进阅读立法无疑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但从各地市民的采访意见和广大网友的讨论来看,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即便了解了阅读立法的个中动议,许多人仍不免对此心生疑惑,或本能地排斥公共立法行为进入本属私人空间的阅读,或认为阅读立法会和“常回家看看”入法一样,陷入缺
4、乏操作性的泥潭而成为一纸空文,沦为另一种形式主义。平心而论,这样的担心、忧虑甚至排斥不无道理,毕竟我们有不少政策法规由于种种原因而沦为一纸空文。在我看来,阅读立法能否发挥好它的正能量,成为建设阅读社会、书香社会的重要保障,关键在于能否回答好以下三个问题:立法推进的导向和目标是什么?通过哪些举措来确保这一立法导向和目标的推进?以及如何辩证地看待阅读立法的局限性,而不成为政府过度干预的文化政绩工程?毋庸置疑,阅读立法自然是为了推进阅读,但就目前的境况而言,最重要的是哪些方面呢?首先当然是阅读率。近年来,尽管阅读率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总体而言一直处于低位。对于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中国而言,无书可读依然是
5、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国民阅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现实的情况显然不容乐观,据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XX显示,我国平均每四十四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三千二百零一平方公里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20XX年我国人均拥有藏书仅为可怜的零点五二册,也就是两个人才只有一册图书。更令人困窘的是,根据国际“图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颁布的标准,每五万人应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最少三册。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离这个国际最低标准依然相去甚远,甚至人均拥有藏书最高的地区也才二点九四本,依然低于国际最低水平,而人均拥有藏书最低的地区仅为零点一九册,简直令人咋舌。其中,最令人堪忧的是我国儿
6、童的图书拥有量,据朱永新先生的介绍,我国三点六七亿儿童人均拥有图书一点三册,未成年人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排名第六十八位,是以色列的五十分之一,日本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三十分之一。因此,推进阅读立法,首当其冲的是就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建设,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确保人均图书拥有量的提升,因为培养阅读兴趣的前提是有书可读。当然,对于许多都市公民而言,书籍似乎唾手可得,甚至有些人面对着书籍的海洋而发愁。这时,阅读内容就显得至为重要了,毕竟内容才是王道。环顾四周,不少人埋头于教科书、考证辅导书、英语词典乃至职场成功学,说无人读书实在有些夸张,但这是真正的阅读吗?非也。在我看来,
7、阅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基于实用的目的,比如读一些专业、职业方面的书,或者炒股、养生之类的书,如果一个人只读这样的书,我不认为他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第二种是出于消遣的目的,工作累了翻翻报纸,上网看看八卦新闻,或拿一本流行畅销读物顺手翻几下,纯粹是为了消遣和放松,这也不是我所谓的阅读。第三种才是真正的阅读,即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通过阅读,一个人可以感到思想上的愉悦,得到精神上的提升,从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让自己的精神获得成长,内心变得丰富、充实,思想变得敏锐、深刻,这才是我们应该倡导的阅读。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有人说,阅读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
8、。我想,他说的一定是那种真正的阅读,那种非功利性的阅读,那种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交通的阅读。这也正应了康德的那句名言: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真正的阅读包蕴着美,也是精神愉悦的源泉。因此,真正的阅读既是一个思想事件,也是一个审美事件。事实上,这种非功利化的阅读正是诸多有识之士所倡导的,知名书评人止庵就曾说“读书分两种,一种是功利性读书,教材、参考书都属于这种,这种阅读其实我们从来没少过。还有一种是非功利性读书,读的是无用书,不会马上给你带来好处,不会让你的身份职业有立刻的变化,但它对一个人的素质潜移默化,对精神世界施加影响,让一个人变得有趣、有品位、有文化、有见识。”放眼社会,我们并不缺少功利性
9、的阅读,在人们的生活中缺席的,是那种并不能直接带来“好处”的非功利性阅读,这正是阅读立法所应大力倡导的。那么,这种真正的阅读真的没有任何好处吗?绝对不是。这样的阅读不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和社会都大有好处。培根在论读书中写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试想,明智、灵秀、周密、深刻、庄重、善辩,哪一样不是人的美好品质?社会的进步又何尝不是由这些品质所推动?循着培根爵士的思路,我们还可以说:政治使人谋勇,哲学使人超拔,小说使人阔达,传记使人省思,评论使人卓特,艺术使人飘逸这就印证了庄子的格言:无用之用,
10、方为大用。目光短浅之人是绝对不会有这般见识的,他们所想要的,是即刻的回报,亦即读书为了做官,读书为了发财,读书为了考试(考证),读书为了装点门面没错,他们只是欲望的囚徒,是虚伪的阅读者。总而言之,真正的阅读意味着智慧的积淀、创造力的勃发以及灵魂的深度。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得以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传统,并在其中获取人类所创造和积累的精神财富,让自己在精神上生长和丰满起来。因此,叔本华大致说过这样的话:人人都在生活,好像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实际上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以自己视野的极限作为世界的极限。是的,阅读造就了世界观的巨大差异,并极大地影响着政治、科学、宗教、艺术、技术等人类各领域
11、的成就。正是因为国民阅读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将之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据我观察,各行各业的卓越人物往往是爱好阅读的。引领世界潮流的苹果公司传奇人物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一位资深阅读爱好者,对他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书籍包括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困境、铃木俊隆的禅者的初心、帕拉宏撒尤迦的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以及赫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记等。同时,他对于流行的电视和电脑文化则嗤之以鼻,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过去十年中,大量的理论研究表明,电视对人的精神和心智是有害的。大多数电视观众都知道这个坏习惯会浪费时间并且使大脑变得迟钝,但是他们还是选择呆在电视机前面。关掉电视吧
12、,给自己省点脑细胞。还有,电脑也会让你的大脑秀逗,不信的话你去跟那些一天花八小时玩第一视角射击游戏、汽车拉力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的人聊聊看,你也会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样的话出自乔布斯一一许多人认为他是神一般的存在一一之口,比起一般人而言就有千百倍的说服力,而他独特的技术美学显然与他的阅读一一尤其是关于禅学的阅读一一密不可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而后者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国民素质。毫无疑问,阅读(主要是那种非功利性的阅读)在提升国民素质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是为何我国要想建成创新型国家,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是题中应有之义。除了功利性阅读的蔓延,各种碎
13、片化、快餐式的浅阅读也在全社会大行其道,手机阅读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最为糟糕的是,如今的年轻一代已然将手机作为主要的阅读工具。依我所见,这个主要用于电话和短信的工具一旦用于阅读时,其结果注定是悲剧性的。因为真正的阅读需要身心的沁入,这就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手机却是一个喧嚣扰攘的媒介,一会儿来了几条微信,一会儿电话铃响了,一会儿又来了更新提示音,总之要想在手机上专注阅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久而久之,人在阅读时的专注力就变得空前涣散,离真正的阅读也就越来越远。对于阅读而言,安静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到过欧洲的朋友肯定知道,他们的社会是非常安静的,许多人都手捧着书籍或kindle专注地阅读,无论是在机场
14、大厅,还是咖啡店抑或地铁上。因为他们懂得,安静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国家资源,阅读在安静中完成,智慧在安静中开启。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安静的,这时只有思想在喧哗。我们的情况恰好相反,所有公共场合几乎都是闹哄哄的,很少有人在安静的读书。仅此一点,就折射出文明的差距有多大。因此,作为伟大的印刷术的发明国,我们的阅读立法应该鼓励人们更多地进行纸质阅读,在安静的书页间去寻觅那份遗失的美好,在手捧书籍的优美姿态中去重建一个书香社会。也只有在纸质阅读的基础上,深阅读和慢阅读才能成为可能,后者是一种系统化、逐级递进的阅读模式,将阅读视为一种人生的修炼,一种精神的成长,从阅读中汲取信念、锤炼思想、培育品味、涵养人格。一
15、般而言,这是社会精英们所崇尚的阅读方式,显然也是阅读的较高境界。对于匆忙焦虑的中国人,这或许有些奢侈。然而,正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这也应该成为阅读立法所倡导和鼓励的内容,毕竟我们的目标是创新型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没有深阅读来积蓄全民族的精神能量,就难以重现中华文明昔日的辉煌。在具体的推进举措中,我认为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营造全会社阅读的浓厚氛围,这就要求书籍能尽可能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世界。所谓生活世界,亦即一个人在工作或劳作之余所置身的那个时空,可能是午后汇聚闲暇的公园一角,可能是平日里步履匆匆的地铁过道,可能是节假日赏心怡情的旅游景区凡此种种,都可以有书籍的藏身之处。试想,没有处
16、处散发书香的空间,何以成为书香社会呢?近几年来,一种名为“二十四小时自助书亭”的图书空间在全国多个城市先后出现,市民只需要凭借市民卡就可以轻松借阅书籍,有人戏称它为“知识银行”,着实令人眼前一亮。但遗憾的是,比起平日里随处可见的大小银行,这种“知识银行”实在还很罕见,书籍在人们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处于隐遁状态。其实,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地铁站过道内有那么多饮料自助机,却从没有自助书亭的身影。生理的口渴需要水分的补充(当然饮料并不是解渴良品),精神的饥渴更需要知识和智慧的补给。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书籍的世界中时(包括相关的配套设施),或许就有更多的人能停下匆忙的脚步,随手取一本书而沉浸其中。当然,情况也有较为乐观的一面,近年来政府对于独立书店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相较于早年间诸多知名独立书店纷纷关门歇业的窘境,近一两年来竟出现了反弹和回暖的迹象。作家签售、学者讲座、读书沙龙等渐成规模,不少独立书店已悄然成为都市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