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省纺织服装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改革开放以来为广东省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纺织工业,在进入 21 世纪以后正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 客观评价广东省纺织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深入研究广东省纺织工业竞争力问题, 对广东省经济建设率先实现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全国纺织工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一、广东省纺织工业的地位与作用(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纺织工业取得长足发展1.1980 年以来广东省纺织工业实现了两次跨越式增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坚持改革开放方针, 以深圳特区的诞生为标志, 广东省纺织工业实现了第一次跨越。 广东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先于全国, 以港澳投资和 “三来一补
2、”外向型经济为主要拉动力, 1990 年与 1980 年相比, 1990 年全省纺织企业户数约 7600 户,增长近 26 倍;从业人数约为 90万人,增长3.9 倍;工业总产值( 90不变价)为 181.2 亿元,增长 5.6 倍(翻了 2.7番) ;出口交货值为 31.6 亿元,增长5倍(翻了 2.6 番) ,广东省纺织工业产值在全国的位次也由第 11 位跃升至第5 位。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 发出 “广东要上几个台阶, 争取用 20 年的时间赶上亚洲 “四小龙“的号召” ,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指引下,广东省纺织工业开始了第二次飞跃,逐步形成了以广州、 深圳、 佛山、 中山、 东莞、
3、 汕头、 开平等城市为中心的大批市、 镇产业集群,广东省建成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生产基地、集散市场中心、出口基地。 服装、 针织等终端产品跃居全国第一位,与1990 年相比, 2002 年全省企业户数为 30684 户,增长了 3 倍多;从业人数为 252 万人,增长了 1.8 倍;工业销售产值 2896 亿元(现价) ,增长近 5 倍;全省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达142.72 亿美元,增长 20.6 倍(翻了 4.43 番) ,占全国的23,居全国首位。2. 从 1980 年到 2002 年广东省纺织工业物质生产力得到长足进步, 各大类产品产量持续高倍增长, 为全省和全国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据统计
4、, 广东省服装产量从 1980 年的 200 万件, 增长到 2002 年为 77.09 亿件, 22年间 增长了 3850 倍 ; 化纤产量 1980 年为 5400 吨, 2002 年为 44 万吨, 22 年间增长了 80 倍 ;纱 产量 1980年为 4.62 万吨, 2002 年为 24.32 万吨, 22 年间增长了 4.3 倍 ;布产量 1980 年为 2.59 亿米, 2002 年为 33.56 亿米, 22 年间增长了 12 倍 。(二)广东省纺织工业的地位和作用1. 纺织工业对广东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作用。纺织工业在广东省工业化过程发挥了主体产业、 先导产业、 创汇产业、
5、就业产业和致富产业的作用。面向未来, 在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 纺织工业仍将继续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 世纪 80-90 年代,广东省纺织工业在全省制造业总产值的排位仅次于烟草行业居第二,成为广东省工业化初期的主体行业,是地方财税和扩大再生产资金的重要来源。目前,广东省进入工业化中期, 新型产业实现较大发展, 纺织工业的比重趋于下降, 但从纺织工业自身来分析, 对广东省经济社会的作用仍在提高。 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 广东省纺织工业对其它各行业的拉动系数总和为 1: 2.52,全国为 1: 2.17;同时其影响力系数为1.12,超过各行业影响力平均值12% ,表明
6、纺织工业在广东对整个地方经济仍然具有较大的带动效应。纺织工业是广东外贸的主要产业。 2002 年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 142.72 亿美元,实现顺差 73.19 亿美元,占全省贸易顺差158.27亿美元的 46.24%,为第一顺差大户。纺织工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领域。 1980 年到 2002 年间,广东纺织行业就业人数由18.51 万人增长到 252万人,增长了 12.6 倍;对解决城镇职工就业和再就业,特别是吸纳本省和外省劳动力起到很大作用。纺织工业带动了农民致富和农村城市化。 广东的很多纺织产业集群在乡、镇、村, 不仅拉动了纺织业、 相关服务业和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农民致富和农村城市
7、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珠三角对两翼地区以及粤北山区纺织工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推动了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2. 广东纺织工业在全国纺织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广东是全国纺织生产大省、出口大省。 据 2002 年统计,广东省纺织工业各大类产品、品种、 质量、品牌等指标均领先于全国, 其中工业总产值和销售额都排第三,出口一直在全2002 年广东纺织品服装出口 142.7亿美元,占全国的 23.1%。广东省纺织工业吸引外资规模在全行业名列首位,对全国起了带头作用。2002年,广东规模以上企业实收资本 415亿元,其中港澳台资本为 201.36亿元,占48%,外商资本为 73.42亿元,
8、占18%,合计占总实收资本的 66.2% (全国此项比率为 30.92%)。广东省以珠三角经济为龙头, 对全国纺织工业发挥了重要的辐射性作用。一是进出口贸易拉动作用;二是通过特区和港澳多窗口引进先进技术、先进时尚文化、先进的国际化经营方式对全国起到示范作用;三是吸引全国各地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也为全国培训了大批行业骨干;四通过以时尚感和质量水平领先为特征的全国性集散市场,如深圳女装,沙溪的休闲装,增城、大涌、均安、开平的牛仔,盐布的内衣,张槎的针织服装,公平的西装,普宁的 衬衣,西樵的面料等都已经形成遍布全国的物流通道,对全行业产生重要影响。二、广东省纺织工业竞争力分析广东省纺织工业在改革开放以
9、来取得长足发展并在省内和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产业地 位,是其在国内先发优势的集中体现,具体包括五个方面:改革开放前沿与特区优势;毗邻港澳区位优势;以外向型为主的加工优势;以特色产品为中心的民营中小企业集群优势;吸纳全国人力资源的人才优势。这五大优势既是广东省纺织工业先发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广东省纺织工业进入新世纪做强做大的基础。只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大胆改革和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那么广东省纺织工业实现第三次跨越的目标就一 定会实现。(一)产品竞争力分析1 .产品竞争力优势。(1)成本优势是广东纺织服装各类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尽管广东省职工平均工资 在2002年超过全
10、国平均水平 43.41%,但由于纺织行业大量使用内地农民工,因此,广东省 纺织职工工资仅比全国高出 16.3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纯收入(元)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从业人员 工资(元)规模以上纺织 企业从业人员 工资(元)全国7702.82475.6124228701上海13249.86223.6239591258958177.63979.81350910000浙江11715.64940.41878511207山东7614.42947.7113746813OR11137.23911.91781410127(2)规模优势。广东省纺织工业由出口导向和外资带动发展起来,其中外资出口骨干企
11、业一般达到规模经济(面料厂、针织及其服装、机织服装),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大企业,也形成了大批产业集群,产生了集群效应。(3)质量和花色品种方面优于内地。毗邻香港、澳门的区位条件和外资企业数量比重大,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67.26%,产品在质量和花色品种的总体水平上好于内地。其中深圳、广州的服装品牌正在起步。广东省的纺织服装产品产生了优于内地的性价比优势。(4)出口骨干企业大多引进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加上外资带来的先进管理,使广东纺织工业有较强竞争力。由于以上原因,使广东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最多的省份,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 56%。同时,广东也
12、成为国内国内纺织品服装最具时尚优势的集散市场,对全国起到重要的辐射作用。全国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 销售产值(%)32.6955.9642.3126.4234.5729.652.产品竞争力的差距。(1)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仍有明显差距。在服装、针织、印染、棉纺(色)织、化纤、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毛纺织等八种主要产品方面,虽然广东省出口比重较高,但并未改变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源的成本优势的局面,大多停留在发达国家超市销售的大众化水平上。尤其在环保生态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具体差距的主要表现见附表一)。(2)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品牌效应,缺乏特色产品,出
13、口附加值不高。广东省纺织服装企业出口产品以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为主。概括地说是“打工”为主。 设计力量薄弱,研发投入少,产品功能和质量创新、技术创新、时尚创新等相对滞后,各地区和各 行业缺乏新技术推广培训机制,行政引导力度不大,质量监督和知识产权保障措施不具体, 因此产品附加值优势不明显。全国纺织OR上海浙江山东每白兀产品销售成本实现销售收入(元)112.75109.98117.00111.56112.79113.62(3)广东纺织工业虽然上下游生产规模都很大,但缺乏产业链效应。广东纺织工业是加工贸易出口拉动发展起来的,“两头在外”比重高,与江苏、浙江等省相比,产业内部整合动力不足。港资企业主要
14、经营方式是前店(在香港)后厂(在广东),外资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与本省企业配套较少。产业集群仍处在初级阶段,集群区内产品雷同,集群之间产业关联度不高,区域经济整 体竞争力提升较慢。全国OR其中国 有企业外资独资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外资合作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加工贸易/出口 贸易总额(%)44.963.944.990.385.988.544.76.5(二)企业竞争力分析广东省纺织企业多种所有制并存,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非国有经济产值比重高达92.76%,外资特别是港资企业是广东省纺织企业的骨干,产值占 67.26 %,在规模以上企业 中,外资及港台资企业数占56.28 %、从业人数占67.52 %、工
15、业总产值占67.26 %、工业增加值占67.53 %、出口交货值占81.66%。广东省纺织工业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形成了 各类企业的不同特点。1 .外资企业。外资纺织企业竞争力特点:大规模加工企业多;管理优势突出;信息化水平高;产品进入国际化产业供应链; 技术装备与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资金雄厚,融资能力强;产品质量好;广东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针织企业和纺织染服装跨国企业广东省外资纺织企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有:利润率普遍较低,每百元销售收入获得的销售利润仅5.92元,相当于全省规模以上其它企业的 86.55 %;企业研发投入少,出口方式 以加工贸易为主;多数外资企业以贴牌加工、OEM来料加工、来样加工
16、,以香港转口为主,缺乏自有品牌,受香港经济影响大。2 .民营企业。广东省民营纺织企业劳动力充足,人力资源成本低,企业活力强,发展势头迅猛,经营灵活,市场反应迅速。但是,普遍规模小,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在大中型企业中,民 营企业产值仅占2.2%,而浙江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产值占46.69 %,多以粗放式经营为主,一部分企业仍然属于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企业融资能力差,资金普遍短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盲目性大。3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广东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141户,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的 7.21 %,且大部分是出口骨干企业,经过改革重组,一般规模较大。国有纺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高,
17、工人素质较好;企业管理基础较好,产品质量稳定。企业社会责任感强、缴税比例高,在维护社会 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广东纺织国有企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间有很多的不适应,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仍未解决,企业包袱重,负债高,互相担保多,造成效益低,亏损大,产品销售 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 6.29%,毛利率比非国有企业高44.33 %,而成本费用、利润率为一1.97%,非国有企业为1.03%。国有纺织企业整体技术装备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广州、 佛山等老纺织基地的国有纺织企业困难更为突出。4.广东省纺织工业总规模较大,但缺少大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仅有的几个还是外资企业。广东省纺织工业大企业集中分
18、布在外资企业中,在2002年全国出口额和销售额前 100名企业中,广东省入围企业和数量少于长三角地区。省份按销售收入排名(前100名)按出口交货值排名(前100名)入围企业个数销售收入比例入围企业个数出口交货值比例广东77.94%815.27%江苏2325.64%2620.23%浙江2829.65%2223.17%山东1512.14%1715.56%(三)集群与区域竞争力1. 广东省纺织产业集群的优势。广东省纺织产业重点集群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的佛山、 中山、 东莞、 江门等市以及潮汕地区所属的 40 多个镇(区) 。其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纺织工业的 80% ,显示出集群区纺织在广东纺织工业中占有非
19、常重要的地位。广东省纺织产业集群的优势主要有: 一是专业化生产形成“块状”产业。在与相应的专业市场互动和劳动力资源有效供给的条件下, 专业化生产小而精、 小而专, 相互配套协调,集群外部规模效应和内部规模效应增强了集群的活力。二是集群企业与港澳市场结合紧密,信息灵通,跟进国际市场流行趋势(特别是女装、针织服装等) ,快于国内同行,有的企业形成外加工基地。 三是社会化中介服务已经起步。 四是各地政府对发展纺织产业集群给予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土地使用、工商税务、金融服务、社会化服务等,开平、增城、大郎、盐步、西樵等基层政府支持本地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 广东省纺织产业集群存在的突出问题。总体上
20、说, 广东纺织产业集群虽然起步早, 且有市场活力, 但在发展水平上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 具体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产品缺乏创新与差异化能力; 二是集群区产品质量缺乏保证体系;三是产业集群基本上在地方行政区划框架中发展,各自为政孤立发展,集群之间配套性不强; 四是企业管理水平低, 家族式体制束缚了企业发展; 五是环境和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行业自律性差; 六是与集群产业相互配套的专业化市场普遍面临升级的问题,尤其在现代物流、电子交易方面起步迟,相当多的企业仍以现货、现金交易为主。3. 广东省纺织重点城市(区域)发展特征与主要问题。广东省纺织工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跨越式发展, 始终是在中心
21、城市的带动下兴旺延伸出来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次飞跃过程中, 纺织产业基本上在由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发展起来的。 到九十年代的第二次飞跃, 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时尚创新中心、 贸易中心、技术中心、 投融资中心的格局, 并向中心城市周边以及更大范围扩散的纺织产业集群, 形成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区域纺织经济网络。 目前, 尽管大多数加工企业不在中心城市, 但中心城市对纺织业的作用不可低估。当前, 广东省中心城市纺织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纺织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 非常大的份额, 产值、销售额、 利税以及解决就业在当地均发挥着主要作用。政府对纺织业发展高度重视,并给予一系列的政策扶持,这些城市包
22、括中山、东莞、江门的开平等。第二 类纺织服装业发展最早, 现在虽然纺织行业在这些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呈连年下降,但仍保持较强发展潜力的城市。如广州、深圳、佛山三大城市。规模以上纺织总产值占全省纺织工业的37%。而这三大城市在大珠三角的特殊地位对提升纺织服装业的品牌创新、技术创新、 和发展高附加值纺织业以及营造国际化经营中心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一些行政指导思想上已经不把该行业作为重点行业,对跨地区调整思路不清晰、 引导产业提升不力、要求不高甚至放任自流。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国际化大都市尚且高度重视纺织服装的产业链 高端地位(比如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德国杜赛尔多夫、美国的北卡来罗那等),
23、显然,广东的大城市远未达到对纺织服装业不屑一顾的水平。第三类纺织服装业发展迅猛,在地方经济的比重呈上升势头, 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地方政府也对纺织业的发展倾注比较大的投入。这类城市有揭阳、清远、普宁、高州等。4.广东省纺织产业集群与重点城市行业状况及评价汇总表(见附 表二、三)。(四)广东纺织工业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1 .珠三角纺织工业在改革开放早期的先发优势正在衰减,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正在受到长三角后来居上的强劲挑战。由于产品结构调整缺乏强力推动,企业结构调整中民营企业发展尚不成熟,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许多遗留问题, 占主体地位的外资企业基本停留在加工贸易的阶段,最有利于
24、提升全省竞争力的一些城市在宏观经济中过早地减少对传统产业的重视。至使全省纺织工业竞争力的提升速度逐步慢下来。具体表现在:规模以上企业总体经济指标运行质量普遍低于行业 平均值;与长三角省份比较,偿债能力与周转能力等运行效率的领先优势已有所削弱;广东纺织产业升级的速度相对较慢,存在累计折旧程度高,年限相对较久等问题;而长三角(上海、浙江、江苏)地区的设备都比较新,每年的折旧率高,设备更新速度快。总资产周转举应收账款 周转举固定资产 周转举资产负债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成本费用利润率(%)行业平均1.0510.252.8361.262.053.47江苏1.1911.953.2461.722.493.
25、52浙江1.1511.453.0658.322.605.51广东1.117.453.1259.652.111.39山东0.9213.632.4065.522.104.66上海0.976.823.1754.041.854.322 .过度依赖两头在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据海关统计,2002年广东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贸易占63.9%,比全国平均值 35.7 %高出28.2个百分点。广东省的一般贸易出口只占全国的12.9 %,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占当年产值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值。利用外资的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外资企业在产品技术开发、跨国营销等方面属地化影响作用发挥不够。外资企业出口交货值占销
26、售产值的比重达54% ,费用利润率未 1.30%,低于全国,而在外资企业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90%。外资企业的销售成本平均值为3.68%,应交增值税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5.68%,低于全国纺织外资企业的7.94%,更低于全国纺织国有企业平均值的14.10%。全国OR江苏上海浙江山东新产品产值/全年产值比重()4.581.534.974.815.704.623 .区域产业布局战略性调整进展迟缓。珠三角纺织工业未能利用先发优势顺势提升,从而掌握营造珠三角与山区、两翼地区形成纺织工业梯度。产业链的主动权在广东省经济高速发展情况下,纺织工业质量、创新发展滞后,仍然依赖成本优势,从当初“
27、两头在外”,变成“三头在外”(两头在外加上外来低 工资劳动力资源)。投资环境不够完备,影响全省产业战略布局的调整进程。4 .中介服务体系发育落后于市场化进程。广东省纺织产业的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严重缺少服务体系,大多数的产业集群区还没有像样的公共培训中心、新技术推广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覆盖面较大的信息中心, 这使很多市场经济主体处在盲目状态;市场监督性中介组织短缺;缺乏社会协调网络。 这也是对 行业宏观情况不明,底数不清的重要原因。三、提高广东省纺织工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一)广东省纺织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机 遇: 一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带来的有利于纺织产业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机
28、遇;二是后配额时代作为 WTO 成员国争夺自由贸易空间的机遇;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扩大内需拉动的机遇; 四是以提前实现自由贸易区为标志的大珠三角经济圈(粤、港、澳)提前实现从而增添广东纺织工业新的区位优势的机遇。挑 战: 一是世界范围内传统纺织市场供过于求,过度竞争挤压利润空间的挑战;二是各国纺织业提升质量、 创新、 和快速反映为目标争夺技术制高点的激烈挑战; 三是在世界范围内跨国生产方式(跨国生产、跨国供应链、跨国开发研究、跨国市场垄断)的挑战;四是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推动结构调整,后来居上的挑战。(二)提高广东省纺织工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建议广东省确立: 以走新型工业化道
29、路, 建设纺织工业先进生产力为核心, 以实现第三次历史性跨越, 再上几个台阶为目标, 充分抓住新一轮发展的有利时机, 提高纺织工业竞争力,为广东省再过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再立新功。对此,我们提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和十项对策建议。战略: 发展战略转轨是广东省纺织工业能否抓住新时期历史机遇实现第三次跨越的首要问题。 需要方方面面统一思想认识, 尽快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烧,劳动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广东省纺织工业在过去24 年发展所凭借的优越历史条件今天都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再走粗放型, 两头在外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路子将愈走愈窄, 而转向新型工业
30、化道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艰苦努力,但这种转变在新的机遇期具有重要的意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它的主线是用先进科技建设先进生产力, 结合纺织工业的特点, 主要结合三个重点。一是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 要在产品的性能、功能和文化品位、 生态标准等方面攀上更高的台阶。 二是实现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要依靠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普遍的研发水平以及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创造力达到产业质量的新高度、新领域和文化品位的新境界。并依靠原创知识产权的特点培育国内外著名品牌。 三是实现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 以信 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过程、 营销过程和管理过程, 提高对全球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市 场细分能力。 有了这三项根
31、本转变, 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当然,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保证在于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本报告重点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纺织工业先进生产力提出了以下十项对策建议。1. 主导产品上档次。建议对以下35 类产品重点建设:服 装 :梭织服装中的西裤、衬衣、休闲装、女装、运动服装、晚礼服、婚纱、童装;针织服装中的 T 恤衫、内衣裤、外套;毛针织服装等;面 料: 针织面料、牛仔布、涤纶仿真面料;非织造布: 医疗卫生保健用非织造卷材及其制品、土工材料及其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用品、高级衬辅料、高档滤材、高档皮革基
32、材等;装饰布: 床上用品、布艺等;丝绸: 高等级丝、真丝绸及其工艺品;化纤: 锦纶民用丝、涤纶长丝、氨纶、芳纶,以及无纺布专用纤维、高功能、高性能材料的开发;棉纱 :高档无结头针织纱、花色纱;毛纱 :花色纱纺织机械 :染整设备2. 突破重大技术难关。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 建议科委及相关部门划拨专项科研基金, 并由行业协会牵头, 组建公共技术平台, 研究相关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进行原创性产品的开发和达到清洁生产。首先可针对以下十四项技术进行攻关。( 1)各种方法相互融合及各种材料复合的新型非织造布生产技术( 2)熔喷法、纺熔法及高技术含量的水刺法和针刺法非织造技术( 3)天然纤维面
33、料高档化后整理技术( 4)功能性纤维面料后整理技术( 5)高仿真、高性能差别化纤维开发与生产技术( 6)重大绿色环保及可降解化纤开发技术( 7)具有亚热带特色的蚕桑业技术,建设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8)真丝绸非甲醛抗皱整理技术9)高档精梳针织纺纱技术( 10)纺织后加工设备及基础配套设备的开发技术( 11)高档色织布、牛仔布开发技术( 12)三维人体扫描测量技术的开发应用普及( 13)印染厂节能、节水技术,染料回收、碱回收技术及末端深度治理技术( 14)羽绒羽毛成型加工及其制品的开发应用为保证上述两项对策的实现, 建议一是重视技术壁垒的应对, 为了稳定和提高出口, 应认真研讨有关国家出台的技术标
34、准、 技术法规及其合格评定程序, 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目前要大力推行ISO9000 、 ISO14000 和环保标志的认证工作, 也要重视 SA8000 标准问题, 强调生态观念,重视环境容量问题(印染、家纺、色织等行业) 。二是在上述产品专业化产业集群地区建立相关针织面料、梭织面料、 牛仔布开发培训中心。目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经选择佛山地区作为纺织工业产业创新培训、检测服务基地,基地建设已经起步。3. 创名牌。( 1)明确创各类名牌的目标。在 2010 年前创出 50 个“国内名牌” , “国际名牌”要有突破。逐步改变以加工为主的行业地位,加大开发和营销力量,做到加工和自营生产并重。(
35、 2)在产业集群区和重点城市创立“区域名牌” 。目前,中山基地、东莞基地、开平基地等十个“区域名牌”正在形成中,争取在 2010年前 40 个产业集群名城名镇,树立区域名牌形象。 (深圳有可能培养城女装城市名牌)( 3)争取在 2010 年前“国际名牌”实现零的突破。如 AAA 棉纱、锦帆尼龙丝、 “富安娜”、“丝丽”、“真维斯”、“名瑞”、“马克张”等。( 4)培养一批“名师” ,包括面料、花型、服装、室内家用纺织品等设计名师。4.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一是加强人才培训和加大高级人才培养的力度。( 1)整合地方现有纺织高等教育资源,组建广东纺织工学院。( 2)结合纺织产业创新培训基地项目,加强纺织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和培训。二是吸引海外人才,组织海外人才招聘活动,吸引国外科技、营销、管理人才和“海归派” ,利用 CEPA 条件吸引港澳人才。三是结合企业改革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做到人尽其才。5. 企业做强分类指导。1. 1)对有条件的企业,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著名大企业、大集团,逐步形成以民族资本为基础的跨国企业骨干。2. 2)外资企业鼓励外资企业的 “上档产品”和重点技术突破。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绿色建筑项目HSE管理体系优化合同3篇
- 2024版有机化肥技术服务合同
- 2024版美容师合同
- 幼儿园外教2025年度聘用合同2篇
- 全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2025年度国际协调项目合同
- 年度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产业分析报告
- 2024版社工项目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楼宇电梯全面维保及保养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专科医院聘任康复治疗师服务合同3篇
- 重庆市二零二五年度房屋买卖中介服务合同2篇
- 《请柬及邀请函》课件
- 中小银行上云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 机电安装工程安全培训
-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青海原子城的课程设计
- 常州大学《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护理
- 英语雅思8000词汇表
- 小学好词好句好段摘抄(8篇)
- JT-T-1059.1-2016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 《茶艺文化初探》(教学设计)-六年级劳动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