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计数检验_第1页
红细胞计数检验_第2页
红细胞计数检验_第3页
红细胞计数检验_第4页
红细胞计数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第一节红细胞检查第一节红细胞检查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生成与破坏保持动态平衡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生成与破坏保持动态平衡,血液中红细胞,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数量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可 通过红细胞计数获得通过红细胞计数获得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 n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n诊断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的指标之一诊断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的指标之一n红细胞计数的方法红细胞计数的方法 n显微镜计数法显微镜计数法 n血液分析仪法血液分析仪法n 显微镜计数法(重点)

2、显微镜计数法(重点)n 用等渗液稀释血液后,滴入用等渗液稀释血液后,滴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一定范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红细胞,经换算得每围内的红细胞,经换算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检测原理检测原理 RBCRBC未排除未排除白细胞数量影响白细胞数量影响n 10ul末梢血或末梢血或EDTA抗凝静脉血抗凝静脉血n 加入加入2ml等渗液中,混匀等渗液中,混匀n 混悬液充入混悬液充入改良牛鲍计数板改良牛鲍计数板n 高倍镜下计数中央大方格的四角及中央五个高倍镜下计数中央大方格的四角及中央五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总数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总数A。n 换算?换算?操作操作RBC/L=(A/5

3、)2510106200 =(A/100)1012Neubauer计数盘血液分析仪法血液分析仪法n采用电阻抗法或激光检测法采用电阻抗法或激光检测法方法学评价方法学评价方法方法 优点优点 缺点缺点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显微镜显微镜计数法计数法 传统方法,设传统方法,设备简单,廉价备简单,廉价 费时费力,费时费力,精密度低精密度低 参考方法;分析参考方法;分析仪异常结果复核仪异常结果复核 血液分血液分析仪法析仪法操作便捷,操作便捷,易于标准化,易于标准化,精密度高精密度高 价贵;环境价贵;环境要求较高要求较高 健康人群普查;健康人群普查;大批量标本筛检大批量标本筛检 质量保证(显微镜法)质量保证(显微

4、镜法)n技术误差技术误差n仪器误差仪器误差n分布误差分布误差n显微镜法红细胞计数误差来源有三个显微镜法红细胞计数误差来源有三个稀释倍数不当稀释倍数不当2血液凝固血液凝固4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部位不当3 1充液不当充液不当3 3技术误差技术误差 参考值参考值n 成年男性成年男性:(:(4.095.74)1012/Ln 成年女性:(成年女性:(3.685.13)1012/Ln 新生儿:(新生儿:(5.26.4)1012/Ln 婴儿:婴儿: (4.04.3)1012/Ln 儿童:儿童: (4.04.5)1012/LRBC存在年龄存在年龄与性别的差异与性别的差异临床意义临床意义RBC参考值上限,参考值上限

5、,RBC增多增多RBC参考值下限,即贫血参考值下限,即贫血生理性生理性变化变化病理性病理性变化变化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 生理性缺氧引起6个月-2岁婴儿n相对性增多相对性增多:见于呕吐、高热等引起暂时性:见于呕吐、高热等引起暂时性血液浓缩。血液浓缩。通过补液,血容量恢复正常,红细胞增多即消失。n绝对性增多绝对性增多:继发性增多,由继发性增多,由EPOEPO代偿性代偿性或或非代偿性增高非代偿性增高引起。引起。原发性增多,红细胞系统异常增殖性疾病。原发性增多,红细胞系统异常增殖性疾病。病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 3 13 23 3生成减少生成减少 破坏过多破坏过多 血管丢失血管丢失 贫血:红细胞计数、血红

6、蛋白测定或血细胞比贫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容低于参考值下限。病因学分类病因学分类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 n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衰竭:再生障碍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性贫血。 n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肾性贫血、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肾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n 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缺陷)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缺陷) 膜缺陷、酶缺陷、血红蛋白异常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膜缺陷、酶缺陷、血红蛋白异常致红细胞寿命缩短。n 细胞外在异常(获得性因素)细胞外在异常(获得性因素) 免疫性因素:输血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7、等。免疫性因素:输血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等。 非免疫性因素:机械损伤、化学物理因素、寄生虫及非免疫性因素:机械损伤、化学物理因素、寄生虫及脾亢等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破坏过多血液丢失:血液丢失:急、慢性失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外伤引发的出血外伤引发的出血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 n 在有核红及网织红内合成在有核红及网织红内合成n 是红细胞胞浆内的呼吸载体蛋白是红细胞胞浆内的呼吸载体蛋白n Hb在成熟红细胞内分布特点(近胞膜处多,在成熟红细胞内分布特点(近胞膜处多,中心部少)决定了红细胞的双凹圆盘形状中心部少)决定了红细胞的双凹圆盘形状n 合成速度受促红细胞

8、生成素(合成速度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雄激)与雄激素调节素调节 Hb(四聚体)(四聚体)珠蛋白珠蛋白血红素血红素2条条链链2条非条非链链原原卟啉卟啉铁原子铁原子血红蛋白组成血红蛋白组成 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存在形式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存在形式 存在形式存在形式 所占比例所占比例还原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Fe2+ ) 正常成人正常成人99%99%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Fe3+ ) 1%1%Hb测定即测定血液中测定即测定血液中各种血红蛋白各种血红蛋白的总浓度。的总浓度。 n 血液的物理特性:比重法,折射仪法血液的物理特性

9、:比重法,折射仪法n Hb的分子组成:全血铁法的分子组成:全血铁法n Hb与与O2可逆性结合:血气分析法可逆性结合:血气分析法n Hb衍生物光谱特点:衍生物光谱特点:HiCN,SDS-Hb等等检测原理检测原理 HiCN法检测原理法检测原理n 红细胞被溶血剂破坏后,高铁氰化钾可将各种红细胞被溶血剂破坏后,高铁氰化钾可将各种血红蛋白(血红蛋白(SHb除外)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除外)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Hi),后者与试剂中的),后者与试剂中的 CN - 结合生成棕红结合生成棕红色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色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在)。在540nm处测定处测定HiCN的吸光度,直接换算的吸光度,直接

10、换算Hb浓度或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浓度或在标准曲线上查得Hb浓度。浓度。n 20ul血液加入血液加入5ml转化液中,充分溶转化液中,充分溶血转化后,以转化液调零,测定标本血转化后,以转化液调零,测定标本(HiCN)在)在540nm的吸光度的吸光度A。n 计算计算操作操作n直接计算(符合直接计算(符合WHO标准的分光光度计)标准的分光光度计) Hb A6445844000251A367.7n以以 HiCN参考液绘制标准曲线,利用吸光度参考液绘制标准曲线,利用吸光度 A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在标准曲线上查出Hb浓度浓度方法学评价方法学评价n缺点:缺点:试剂有毒、试剂有毒、高高WBC造成试剂造成试剂混浊混浊

11、、HbCO 转化慢、不能测转化慢、不能测SHb。HiCN测定法测定法(参考方法)(参考方法) n优点:操作简单优点:操作简单 ,反应速度快,产物,反应速度快,产物稳定,便于质控。稳定,便于质控。方法学评价方法学评价n优点:优点: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试剂无毒试剂无毒,结果准确,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重复性好 。n缺点:缺点:SDS质量差异大;消光系数未定,质量差异大;消光系数未定,不能直接计算不能直接计算Hb浓度浓度;不能测定;不能测定SHb ;SDS破坏白细胞破坏白细胞。 SDS-Hb测定法测定法( HiCN替代方法)替代方法) 方法学评价方法学评价n优点:优点:试剂简易无毒、呈色稳定、试剂简易无

12、毒、呈色稳定、准确性与精密性较高。准确性与精密性较高。n缺点:缺点:575nm波长比色,波长比色,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仪上应用受限,不能转化上应用受限,不能转化HbF。AHD575测定法测定法 方法学评价方法学评价n优点:优点:准确度、精密度较高。准确度、精密度较高。 n缺点:缺点:试剂有毒、试剂有毒、HbCO HbCO 转化慢。转化慢。 HiN3测定法测定法方法学评价方法学评价n优点:优点:溶血强,不破坏白细胞,适用于溶血强,不破坏白细胞,适用于血液分析仪。血液分析仪。n缺点:缺点:精密度、准确度低。精密度、准确度低。CATB测定法测定法 质量保证(比色法)质量保证(比色法) n 标本:引起血

13、清浊度增加的因素致标本:引起血清浊度增加的因素致Hb假性增高。假性增高。n 器材及试剂:定期校准仪器,选用合格的微量采器材及试剂:定期校准仪器,选用合格的微量采血管和刻度吸管,保证试剂质量。血管和刻度吸管,保证试剂质量。n 技术操作:控制技术误差。技术操作:控制技术误差。n 废弃物:妥善处理废液。废弃物:妥善处理废液。参考值参考值n 成年男性:成年男性:131172 g/Ln 成年女性:成年女性:113 151 g/Ln 新生儿:新生儿:180190 g/Ln 婴儿:婴儿: 110120 g/Ln 儿童:儿童: 120140 g/Ln 老年(老年(70岁):男性岁):男性 94122 g/L 女性女性 87112 g/L Hb存在年龄存在年龄与性别的差异与性别的差异临床意义(同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同红细胞计数)n 判断贫血程度优于红细胞计数判断贫血程度优于红细胞计数n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n Hb和和RBC不一定正确反应全身红细胞总容量不一定正确反应全身红细胞总容量的变化。的变化。n 某些贫血,某些贫血, Hb和和RBC减少程度可不一致,减少程度可不一致,同时测定同时测定Hb和和RBC,对诊断更有意义。,对诊断更有意义。贫血程度的判定贫血程度的判定分度分度 Hb含量含量 症状症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