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一章 绪论1.1 微生物的概述 一、定义: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蓝绿藻),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二、发展史: (一)一个未知的世界(1)个体微小 一般地说,人眼对小于1mm的物体就看不清楚了,而微生物的大小多数是在几m至几十m范围内,因此就无法发现或辨认它们。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2)
2、外貌不显 微生物的个体(细胞)虽看不见,但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群体(菌落或菌苔)却是可见的。然而,各种微生物群体的外形往往平淡无奇、不甚显目,因此,对其作用就极易忽略。 (3)杂居混生 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都是杂居混生在一起的,因此,在发明对其中各纯种微生物可进行分离、培养的技术前,是无法知道各种微生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的真正作用的。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4)因果难联 由于微生物具有生长繁殖速度快和代谢活力强等特点,因此,当人体或动植物体处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早期时,一般并不会引起人们的警觉。一旦事态突然严重时,对于一些没有较深刻的微生物学知识的人来说,也不会真正理解这竟然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因此容
3、易遭到损失。在非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生物化学变化(如发酵、腐败等)中,也有同样的情况。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鼠疫在地球上大流行: 第一次公元6世纪时,曾危及埃及、土耳其、意大利和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死亡人数约1亿人; 第二次(14世纪)流行时,欧洲约死2500万人口,亚洲约死4000万(其中中国约1300万);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第三次流行,发生在香港和印度北部地区,死亡人数约100万。 这三次全球性杀人不见血的流行病共殃及近2亿人口,比死亡最惨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约死亡1.1亿)还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细菌化石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二)人类揭开微生物世界奥秘的人类揭开微生物世界奥秘的历史历史 1史
4、前期史前期 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大约在距今8000年前一直至公元1676年间。当时的人类虽未见到微生物的个体,却自发地与微生物频繁地打交道,并凭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开展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的活动。 酵母菌是人类最古老的家养生物之一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2初创期初创期 从1676年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起,直至1861年近200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中,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仅停留在形态描述的低级水平上,而对它们的生理活动及其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却未加研究,因此,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当时还未形成。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这一时期
5、的代表人物是荷兰的业余科学家微生物学先驱者列文虎克(Anth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 他的贡献主要有三方面: 利用单式显微镜(透镜直径约3mm)观察了许多微小物体和生物,并于1676年首次观察到形态微小、作用巨大的细菌,从而解决了认识微生物世界的第一个障碍; 一生制作了419架显微镜或放大镜,放大率一般为50200倍,最高者达266倍; 发表过约400篇论文,其中绝大部分(375篇)寄往英国皇家学会发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3奠基期奠基期 从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颈瓶试验彻底推翻生命的自然发生说并建立胚种学说(germtheory)起,直至1897
6、年的一段时间。 其特点为: 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要的独特方法和技术; 借助于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 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 开始客观上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指导科学实验; 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但当时主要还是以其各应用性分支学科的形式存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本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法国的巴斯德(L.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科赫(R.Koch,18431910),他们可分别称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和细菌学的奠基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巴斯德学派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
7、并认为只有活的微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再加上消毒灭菌等一系列方法的建立,就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科赫学派的重要业绩主要有三个方面: 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重要方法,尤其在分离微生物纯种方面,他们把早年在马铃薯块上的固体培养技术改进为明胶平板培养技术(1881),并进而提高到琼脂平板培养技术(1882)。在1881年前后,科赫及其助手们还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包括细菌鞭毛染色在内的许多染色方法、悬滴培养法以及显微摄影技术。 利用平板分离方法寻找并分离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例如炭疽病菌(1877)、结核杆菌(1882)、链球菌(1882)和霍乱弧菌
8、(1883)等。 在理论上,科赫于1884年提出了科赫法则,其主要内容为: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为纯种培养物;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后,应当出现特有的病症;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出来,并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应该与原始病原微生物相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4发展期发展期 1897年德国人EBuchner用无细胞酵母菌压榨汁中的“酒化酶”(zymase)对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成功,从而开创了微生物生化研究生化研究的新时代。此后,微生物生理、代谢研究就蓬勃开展了起来。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在发展期中,微生
9、物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1)进入了微生物生化水平的研究; (2)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更为扩大,出现了抗生素等新学科 ;(3)开始出现微生物学史上的第二个“淘金热”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热潮;(4)在各微生物应用学科较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一门以研究微生物基本生物学规律的综合学科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5)各相关学科和技术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加速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5成熟期成熟期 从1953年4月25日JDWatson和HFCCrick在英国的自然杂志上发表关于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起,整个生命科学就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阶段,同样也是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成熟期到来的标志
10、。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本时期的特点为: 微生物学从一门在生命科学中较为孤立的以应用为主的学科,迅速成长为一门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逐步进入到分子水平的研究,微生物迅速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的对象; 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人为控制的方向发展,至70年代初,有关发酵工程的研究已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紧密结合,微生物已成为新兴的生物工程中的主角。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三、微生物在生物中的地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四、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大肠埃希氏菌 界 细菌界 门 朊细菌门 亚门 -朊细菌亚门 纲 发酵细菌纲 目 肠杆菌目 科 肠杆菌科 属 埃希氏属 种 大
11、肠埃希氏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五、微生物的特性 1、体积小,面积大、体积小,面积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总表面积/总体积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吸收多,转化快吸收多,转化快 发酵乳糖的细菌在1小时内可分解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Candidautilis(产朊假丝酵母)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比大豆强100倍,比食用公牛强10万倍;一些微生物在呼吸速率方面比高等动植物组织也强得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3、生长旺,繁殖快生长旺,繁殖快 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和繁殖速度。一种至今被人们研究得最透彻的生物Escherichiacoli(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其细胞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每分
12、裂1次的时间是12.520.0分钟。如按20分钟分裂1次计,则每小时可分裂3次,每昼夜可分裂72次,后代数为:4722366500万亿个(重约4722吨),48小时为2.21043个(约等于4000个地球之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4、分布广,种类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5、适应强,易变异 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尤其是恶劣的“极端环境”所具有的惊人适应力,堪称生物界之最。例如在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细菌可在250甚至在300的高温条件下正常生长;大多数细菌能耐0-196(液氮)的任何低温,甚至在-253(液态氢)下仍能保持生命;一些嗜盐菌甚至能在32的饱和盐水中正常生活;许多微生
13、物尤其是产芽孢的细菌可在干燥条件下保藏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青霉素生产菌Penicilliumchrysogenum(产黄青霉)的产量变异据记载,1943年时,每毫升青霉素发酵液中该菌只分泌约20单位的青霉素,40余年来,通过世界各国微生物遗传育种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该菌产量变异逐渐累积,加上其他条件的改进,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国家,其发酵水平每毫升已超过5万单位,甚至接近10万单位。利用变异和育种使产量获得如此大幅度的提高,这在动植物育种工作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1.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 研究环境、污染物、微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充
14、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防止、控制、消除有害的微生物,为人类造福。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章 病毒2.1 病毒概述病毒概述一、定义: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它们只能在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靠其宿主代谢系统的协助来复制核酸、合成蛋白质等组分,然后再进行装配而得以增殖;在离体条件下,它们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侵染活性。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二、病毒的特点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没有细胞构造,故也称分子生物;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环
15、境工程微生物学在宿主细胞协助下,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的生长和二均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从理论上分析,在自然界存在的病毒总数应大大高于一切细胞生物的总和。据报道,至今昆虫病毒已发现有1671种(1990年),脊椎动物病毒有931种(1981年),人类病毒有300多种(1984年),植物病毒有600余种(1983年),真菌病毒有近100种(1982年),至今已作过电镜观察的噬菌体至少有2850种或株(1987年)。 环境工程微
16、生物学2.2 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组分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组分 (一)病毒的大小绝大多数病毒是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微小颗粒,因此,必须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其具体形态和大小。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纳米(um,10-9m)。由于电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金属投影、磷钨酸与醋酸氧铀负染色法和X射线衍射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病毒的形态和显微结构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粗略地说,多数病毒粒子的直径在100nm上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二)形态由于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故单个病毒个体不能称作“单细胞”,这样,就产生了病毒粒子(virion,即病毒体)的名词。病毒粒子有时也称病毒颗粒(virusparticle),是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单个病毒。(P1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三)化学组成 核酸是病毒粒子中最重要的成分,它是病毒遗传信息的载体和传递体,因此是病毒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病毒核酸的类型很多,它为病毒的分类提供了可靠的分子基础。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活动策划赶工措施方案
- 别墅泳池防水施工方案研究
- 医务工作者文明实践活动方案
- 彩妆化妆品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公路桥梁建设灰土挤密桩应用方案
-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结构设计原理 (土木19-SPOC)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内燃机用进气歧管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医用X光照片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经济学基础》课件:项目一 揭开经济学的面纱
- 2024年T8联考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语文试题答案讲评课件
- 环形电流的磁场强度
- 【川教版】一年级上册 《生命 生态 安全》第一课 我和我的布娃娃 课件
- 消防科普教育馆管理制度及流程
- 磁力泵安全操作及维护培训课件
- JJG 643-2024标准表法流量标准装置
- 单位办理ETC授权书
- 公司组织架构图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