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监测技术8-陆源排污口临近海域监测技术_第1页
海洋监测技术8-陆源排污口临近海域监测技术_第2页
海洋监测技术8-陆源排污口临近海域监测技术_第3页
海洋监测技术8-陆源排污口临近海域监测技术_第4页
海洋监测技术8-陆源排污口临近海域监测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 陆源排污口临近海域监测技术陆源排污口临近海域监测技术 陆源排污(terrestrial pollution source)是指直接向海域排放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口,但不包括河流入海口。8.1 基本概念及存在的影响问题基本概念及存在的影响问题 陆源排污口临近海域(陆源排污口临近海域(sea area of terrestrial pollution source)是指受陆源排污口影响海域外缘向)是指受陆源排污口影响海域外缘向排污口一侧的海域。排污口一侧的海域。天津近岸海域排污口1)陆源入海排污口)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超标排放现象有增无减,排污口邻现象有增无减,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质量持续恶化,

2、渤海沿岸减排压力尤为突出。近海域海水质量持续恶化,渤海沿岸减排压力尤为突出。目前,海洋已被当成最大的目前,海洋已被当成最大的“垃圾场垃圾场”和和“下水道下水道”。 存在问题:存在问题:中国国家海洋局监测发现,目前渤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中国国家海洋局监测发现,目前渤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陆源污染,每年陆地向渤海排入污水五十六亿八千万吨,陆源污染,每年陆地向渤海排入污水五十六亿八千万吨,占全中国的百分之十七点九;主要污染物每年入海两百一占全中国的百分之十七点九;主要污染物每年入海两百一十六万吨,占全国的百分之八点五。十六万吨,占全国的百分之八点五。2)排污口)排污口不合理设置不合理设置现象依然存在。

3、现象依然存在。设置在排污区的排污口仅占设置在排污区的排污口仅占8.4%,设置在海水增养殖区、,设置在海水增养殖区、旅游区(度假和风景旅游区)和保护区的排污口占旅游区(度假和风景旅游区)和保护区的排污口占43.2%、设置在港口航运区的占设置在港口航运区的占33.7%,设置在其他海洋功能区的,设置在其他海洋功能区的占占14.7%。 入海排污口位置的选择和确定,直接关系到对海洋入海排污口位置的选择和确定,直接关系到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影响。入海排污口位置入海排污口位置在不同的海域,海水的涨潮、落潮以及海流运动、海水在不同的海域,海水的涨潮、落潮以及海流运动、海水交换对污染物的输运、海水的自净能力

4、也存在着区别,所交换对污染物的输运、海水的自净能力也存在着区别,所以即使相同数量的污染物,排放到不同的海域,其所产生以即使相同数量的污染物,排放到不同的海域,其所产生的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也存在着区别的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也存在着区别.同时,入海排污口位置的确定,还关系到同时,入海排污口位置的确定,还关系到海域使用、船舶航海域使用、船舶航行安全、海水养殖等事项行安全、海水养殖等事项,所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批准之前,所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批准之前,还须征求海洋、海事、渔业等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还须征求海洋、海事、渔业等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为了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在选择入海排为

5、了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在选择入海排污口时,应当根据污口时,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进行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进行,需要经,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并报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过科学论证,并报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部门审查批准。在海洋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海滨风景名胜区和其他在海洋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海滨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不得新建排污口不得新建排污口。 此外,在有条件的地区,选择和确定入海排污口时,应当将此外,在有条件的地区,选择和确定入海排污口时,应当将排污口深海设置,实行离岸排

6、放排污口深海设置,实行离岸排放;在设置离岸排放的深海排污;在设置离岸排放的深海排污口时,也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以及海底电缆、口时,也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以及海底电缆、海底管道等海底工程设施的有关情况确定。海底管道等海底工程设施的有关情况确定。 在对环渤海地区一百一十二个入海排污口的监督监在对环渤海地区一百一十二个入海排污口的监督监测数据中,有七成排污口设置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测数据中,有七成排污口设置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分布在海水增养殖区、旅游区和保护区;设在排污区分布在海水增养殖区、旅游区和保护区;设在排污区的仅占百分之七点八;百分之八十一的排污口违法超的仅占百分

7、之七点八;百分之八十一的排污口违法超标排放。标排放。 3) 排污口邻近排污口邻近海域污染严重海域污染严重。 监测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总面积约监测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总面积约790平方公里,其平方公里,其中劣四类和四类水质区面积高达中劣四类和四类水质区面积高达453平方公里,占监测平方公里,占监测海域总面积的海域总面积的58%,其中,渤海排污口邻近海域劣四类,其中,渤海排污口邻近海域劣四类和四类水质区面积占监测海域总面积高达和四类水质区面积占监测海域总面积高达80%。约。约66%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质量不能满足其海洋功能要求,近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质量不能满足其海洋功能要求,近40%排污口邻近海域的环境

8、质量等级为极差和差。排污口邻近海域的环境质量等级为极差和差。闽江、敖江、龙江、等6个地方排污口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结果表明,陆源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较差。其中,松山混合排污口邻近海域汞污染严重,是二类海水标准的12.9倍;敖江混合排污口邻近海域粪大肠菌群污染量是二类海水标准量的12倍,悬浮物污染量达41.3倍;龙江混合排污口邻近海域污染更为严重:汞污染量是二类海水标准量的119.6倍,悬浮物达48.21倍。 国家海洋局连续对部分入海排国家海洋局连续对部分入海排污口特征污染物进行连续监测污口特征污染物进行连续监测表明,入海排污口特征污染物表明,入海排污口特征污染物的超标排放状况及邻近海

9、域沉的超标排放状况及邻近海域沉积物的污染状况呈逐年加剧之积物的污染状况呈逐年加剧之势。势。据介绍,据介绍,滩涂围垦滩涂围垦、各类、各类海洋海岸工程建设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陆源排污陆源排污、资源过度开发资源过度开发、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等,已成为破坏我国近岸海等,已成为破坏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域生态系统的罪魁祸首罪魁祸首。 据悉,目前,据悉,目前,78%的排污口污水对的排污口污水对海洋生物产生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危害,其中,其中,20%的排污口污水对海洋生物的综合毒的排污口污水对海洋生物的综合毒性风险较高。污水综合生物毒性效应最为显著的排污性风险较高。污水综合生物毒性效应最为显著的排污口类型为工

10、业排污口,主要分布于环渤海沿岸和浙江、口类型为工业排污口,主要分布于环渤海沿岸和浙江、福建海域。福建海域。 国家海洋局监测分析,部分污水处理厂所排放污水国家海洋局监测分析,部分污水处理厂所排放污水中污水综合毒性风险高,与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对此类中污水综合毒性风险高,与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对此类污染物处理能力的不足有关。污染物处理能力的不足有关。排污口名称类型所在地排污口邻近主要海洋功能区类型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2011年超标排放次数主要超标污染物龙昆沟排污口市政海口市风景旅游区不劣于第三类4磷酸盐、粪大肠菌群美舍河入海口市政海口市港口区不劣于第四类0演丰西河入海口市政海口市养殖区不劣于第二类2化学需氧

11、量、悬浮物秀英工业排污口工业海口市港口区不劣于第四类0福昌河入海口市政海口市风景旅游区不劣于第三类0注:为重点排污口。2011年海口市主要陆源排污口排污状况统计表年海口市主要陆源排污口排污状况统计表感潮河段是河口区的一部分。河口区是河流和海洋的连接区感潮河段是河口区的一部分。河口区是河流和海洋的连接区, 其其环境特征不同于海洋也不同于河流。河口区分为河流近口段、河环境特征不同于海洋也不同于河流。河口区分为河流近口段、河流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流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4)感潮河段水质监测与评价问题。)感潮河段水质监测与评价问题。8.2 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监测 主要监测内容:

12、主要监测内容:p 河流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河流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盐度、硝酸盐、铵盐、化:盐度、硝酸盐、铵盐、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油类、铅、汞、镉、砷等。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油类、铅、汞、镉、砷等。p 陆源入海排污口及临近海域监测:陆源入海排污口及临近海域监测:水文气象、水质、水文气象、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生物生态、生物毒性等。沉积物、生物质量、生物生态、生物毒性等。p 海洋垃圾监测:海洋垃圾监测:垃圾总类、数量、密度等。垃圾总类、数量、密度等。 1)排污口的地理位置:该排污口所在地点的准确经纬度,)排污口的地理位置:该排污口所在地点的准确经纬度,采用全球定位系统确定,定位精度采用全球

13、定位系统确定,定位精度 10m;现场拍摄不少于三幅排污口数码照片(不同角度,大于现场拍摄不少于三幅排污口数码照片(不同角度,大于300万万像素);像素); 8.2.1 重点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的监测重点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的监测(1)排污口监测内容:)排污口监测内容: 市政及生活污水类:市政及生活污水类:COD、氨氮、磷酸盐、粪大肠菌群、氨氮、磷酸盐、粪大肠菌群、BOD5、悬浮物、油类。、悬浮物、油类。 工业废水类:工业废水类:COD、氨氮、磷酸盐、粪大肠菌群、氨氮、磷酸盐、粪大肠菌群、BOD5、悬浮物、挥发酚、油类、砷、汞、铅、镉,该排污口的其他特悬浮物、挥发酚、油类、砷、汞、铅、镉,该排污

14、口的其他特征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毒有害物质、国际公约禁排物质等)征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毒有害物质、国际公约禁排物质等) 3-5种。种。 瞬时污水流量:将其作为该排污口的日平均污水流量。瞬时污水流量:将其作为该排污口的日平均污水流量。 监测频率与时间:上半年监测频率与时间:上半年2次,分别在次,分别在5月和月和6月上旬实施,月上旬实施,下半年下半年2次,分别在次,分别在7月和月和9月上旬实施。月上旬实施。2)污水中的污染物(或污染指标)瞬时浓度:)污水中的污染物(或污染指标)瞬时浓度: 仅限于距入海口仅限于距入海口5公里范围内为海水增养殖区、滨公里范围内为海水增养殖区、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洋保护区和海

15、水资源利用区的海旅游度假区、海洋保护区和海水资源利用区的重点重点入海排污口的邻近海域入海排污口的邻近海域。(2)排污口邻近海域监测)排污口邻近海域监测 监测手段单一。监测手段单一。 数据获取量较少。数据获取量较少。 监测的目标物质有限,暂无法获得各污染物产生的生监测的目标物质有限,暂无法获得各污染物产生的生态效应。态效应。 缺乏有效的示踪手段,无法确定污染物入海后的迁移缺乏有效的示踪手段,无法确定污染物入海后的迁移转化情况。转化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测站应布设在受陆源排污影响的海域范围内;测站应布设在受陆源排污影响的海域范围内; 测站的布设应覆盖或代表监测海域。测站的布设应覆

16、盖或代表监测海域。8.2.2 监测方案设计监测方案设计8.2.2.1 测站布设测站布设(1) 布设原则布设原则 直排海排污口的采样点位一律设在该排污口的入海口处,采直排海排污口的采样点位一律设在该排污口的入海口处,采样时采样点位不能受到潮水的影响。样时采样点位不能受到潮水的影响。 直排入海的污水河(沟、渠)的采样点位设在该排污河(渠、直排入海的污水河(沟、渠)的采样点位设在该排污河(渠、溪)不受潮水影响的入海口监测断面。溪)不受潮水影响的入海口监测断面。 对于水下排污口,采样点设在陆上污水排放设施出水口或竖对于水下排污口,采样点设在陆上污水排放设施出水口或竖井中,并可进行污水流量的测定。井中,

17、并可进行污水流量的测定。 点位布设应充分考虑在雨(雪)季、汛期等不利条件下能够点位布设应充分考虑在雨(雪)季、汛期等不利条件下能够保证后续监测顺利进行。保证后续监测顺利进行。 监测点位确定后,记录站位经纬度,在后续的监测中不得改监测点位确定后,记录站位经纬度,在后续的监测中不得改变。变。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监测站位的布设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监测站位的布设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p 一般在入海口的污水主流道的中心点布设一般在入海口的污水主流道的中心点布设1 个采样点位。个采样点位。p 水面宽度水面宽度50 m 的排污河(渠、溪)在中泓线布设的排污河(渠、溪)在中泓线布设1 个采个采样

18、点位;水面宽度样点位;水面宽度50 m100 m 的排污河(渠、溪)在近左、的排污河(渠、溪)在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布设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布设1 个采样点位;水面宽度个采样点位;水面宽度100 m 的的排污河(渠、溪)在左、中、右有明显水流处各布设排污河(渠、溪)在左、中、右有明显水流处各布设1 个采样个采样点位。点位。监测站位布设方法:监测站位布设方法: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监测站位数量的设置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监测站位数量的设置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水质水质测站以排污口为放射中心,按扇形布设。根据排污测站以排污口为放射中心,按扇形布设。根据排污口的影响范围布设测站,测站数

19、量一般口的影响范围布设测站,测站数量一般不少于不少于6个个。 沉积物沉积物测站应从水质测站中选取,其数量应少于水质测测站应从水质测站中选取,其数量应少于水质测站,但一般站,但一般不少于不少于3个个。 生物生物测站应从沉积物测站中选取,其数量应少于或等于测站应从沉积物测站中选取,其数量应少于或等于沉积物测站,但一般沉积物测站,但一般不少于不少于2个个。布设方法布设方法 水质监测一般每年水质监测一般每年4次次,监测月份为,监测月份为3月、月、5月、月、8月和月和10月。月。 沉积物沉积物监测一般每年监测一般每年1次次,监测月份为,监测月份为8月。月。 生物生物监测一年监测监测一年监测1次次,监测月份为,监测月份为8月。月。8.2.2.2 监测频率与时间监测频率与时间8.2.3 监测内容与项目监测内容与项目8.2.3.1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 必测内容为必测内容为水文气象水文气象和和水质水质; 选测内容为选测内容为沉积物沉积物和和生物质量生物质量。(1)水文气象)水文气象 风向、风速、气温、气压、天气现象、水温、水色、水深、透明度、海况。8.2.3.2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2)水质)水质 根据该排污口排放的特征污染物,确定必测项目,同时监测pH、化学需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