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东汉草圣张芝_第1页
讲义--东汉草圣张芝_第2页
讲义--东汉草圣张芝_第3页
讲义--东汉草圣张芝_第4页
讲义--东汉草圣张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讲义-东汉草圣张芝书法兴趣小组讲义:东汉草圣张芝晋代的大书法家,被后代称为 书圣”的王羲 之,在其得意于自己的书法时说过: 钟、张信 为绝伦,其余不足观”。钟者,钟繇也,三国魏时颖川长社(今河南 长葛)人,字元常,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评价 他的书法: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 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张者,张芝也,其是东汉时敦煌酒泉(今属 甘肃省)人,犹善草书,后人称其为草圣”。在书法造诣上,王羲之只认为,作为前辈的 钟繇和张芝还可以,其余晋以上各朝代的书家 们,其作品真的没有什么看头啊。要知自秦汉至东晋,历代产生的杰出书法家 已不可胜计,而在王羲之眼中,却只有钟张两人。 王羲之好大的

2、口气,但他的大口气是有底气的,要不后代就不会称他为 书圣”,而他的大口气还 ,他仍是有排 列的,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不敢吞了钟张两人。而在这两人中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 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还是书圣的派头和口气 “要真论起来,我的书法,与钟繇比,可能有点 超过了他,与张芝比,可以齐头并进。但张芝这 人练草书,洗笔砚就可将一个大池塘的水染成了 墨色,的确是写得十分精熟了, 如果我也能花那 么大的功夫,痴迷地练习,我就能超过他。 ”看 王羲之还是推崇张芝一点,不得不服。但这个能被 “书圣”推崇的 “草圣”,至今没有 人能知道他真正的出生之年, 只知道他大约死于

3、公元192年,他究竟活了多少岁?至今也还是个 谜。这是否因为他是隐士, 隐士的 晦或者饱含着无奈的神秘。 也可能因为了这样的 缘故,我对张芝这个隐士就多了一份留意之心, 而特别对他的由隐士而成就的草圣多了一点兴 趣。从史料看,张芝有很长的一段时期生活、活 动和隐居在敦煌。敦煌,这个在世界的艺术领域中都是十分神 圣和神秘的地方, 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 艺术长河中涌动着最辉煌浪花的一段。只要是有 成就的艺术家,只要将自己溶汇进去,其艺术上 的档次及其艺术美学上的感觉,都来,都有点隐会给我们现代 人一种脱然和浑厚的感受。因为敦煌的艺术之潭 是那样的深邃而漫远。要认识张芝,我们还得追寻他在敦煌中

4、的轨 迹。张芝前辈并非敦煌籍人,而是作为朝廷的将 兵之官而领兵驻守敦煌一带。据敦煌名族志 残卷,其中残留有关于张氏家族的十三行文字: 尉张瓘领兵东来,郡城东南七里,子凭因时有 司隶校尉张襄者。”后张襄因奏 霍光夫人毒死 后”一事而招祸,因为当时的汉宣帝刘询认为大将军霍光有大功劳,不理睬张襄的上奏。但张襄 见汉宣帝不理睬此事,心中便十分的害怕霍光的 族人对自己不利。所以赶忙逃避,举家从清河绎 幕迁到甘肃天水,后来张襄病死。其后代又将家 迁徙到敦煌的北府,称北府张,这就是张芝的祖 先。北府张在敦煌很有名,张姓人才辈出。据后 汉书记载,张芝的祖父是张惇,是汉时的汉阳 太守,父亲是张奂,史料说他文武双

5、全,曾为武 威太守,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之位督掌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在抗击羌、乌桓和鲜 卑的反叛与进犯中屡建奇功, 声名卓著, 后升为 大司农的官职。在汉灵帝刘宏的建宁169年),张奂上疏给朝廷,建议宜蠲除党禁,此举却得罪了专权的宦官集团, 受到打击, 遭到 禁锢,最后遗归田 向朝廷上疏而获罪的错误,虽然这些上疏都是为 了朝廷朝政而发, 但结果都是使自己获罪, 而且 张芝的父亲比他的祖先更倒霉。道了这样的情况, 况下,只得写了封哀恳的奏记给段颎。其中哀求:“父母朽骨,孤魂相托,若蒙矜怜,壹惠唉唾,则泽流黄泉,旋及冥寞,非奂生死所能报塞 一个曾为当朝大官, 而又才华横溢的贵族, 对自

6、 己的政敌说出: “非生死所能报 ”这样的话语, 易事也,写到后来,简直就是痛哭流涕了:“今 呼天不闻, 叩心无益, 诚自伤痛。 如不哀怜, 便为鱼肉,企心东望,无所复言。 ”我哀怜到公元里。 看来张芝的祖先连续犯着张奂被遗归田里后,此事还没结束。他的政治宿敌段颎当上了司 隶校尉,段颎 “欲逐奂归敦煌,将害之 ”。张奂知 分的忧惧,在求救无门的情这 等地步,也没什么话说了。好在这样的哀怜,居然也打动了段颎,段颎 放了他一马,没有害他。而张奂则赶快带了全家, 归回到敦煌故里躲避灾难了。但回归敦煌故里的张奂,是无奈之举,在政 治上的抱负,其内心是没有熄灭的。他回到敦煌 后, 虽然从此 “闭门不出

7、”,但却“养徒千人 ”,“著 尚书记难学者靠拢。心死之人,不会 “养徒千人 ”,更不会 著书立说。他那本尚书记难我无缘得读,但 从书名感觉,恐怕也是不能脱离政治内容的吧,张奂虽然心不死, 但他只能一 丝毫的显露,可以说这种压抑, 封建时代黑暗的朝政就这样扼杀了一位屡建奇 功、声名卓著的官员。而在张芝来说,在其父亲获罪的建宁二年 (169年),距其大约卒年的192年还有二十三 年,按常规推理,张芝也应在三十岁以上了。而 作为长子的他,自然也目睹和经历了父亲这场官 场灾难,这不能不对他的心灵和生活态度起着 要的影响。父亲在朝为官时,作为名臣子弟的张芝,自 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其交游也不会少,王愔在文

8、余万言。 ”表面上努力向一名直压抑着, 不敢有 一直持续到死。字志中称其: 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 文为儒宗,武为将表。从王f音的记述中,我们 可以知道,张芝在少年时起,就有相当的志向, 要达到 文学武学都出众的人”。后来,他与父亲 一起,体验了父亲朝处高官,暮为罪人的宦海浮 沉,年时的志向有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官场的惧惮使 他的人生观开始向另一个轨迹转化。 转化后的轨 迹就是:学识渊博也不出仕。王惜的文字志说张芝:失尉辟,公车有道征,皆不至, 有道。”说朝廷知他有学问高操,就征召他做官, 但张芝不就,他不就的原因,是想 信道守真, 知命乐天。(汉赵壹非草书语),张芝在 写给朋友朱使君的信中

9、说:养正气可以消邪, 人无其衅,妖不自作。”就是说自己已走上了一 条信奉道教,养真气而内守的隐士之路。张芝走上了隐士这条路,与当时敦煌的环境 也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是东汉末年,朝政是宦官 当权,政治腐败而黑暗,加上水旱灾害连年不断, 民不聊生,以张角为首的太平道众正在密谋起 义,朝野的士大夫辈皆感到社会的大动荡就会到 来,一些士族为保身家性命,开始寻找隐居之O故对少生与死自己皆不能把握的官场经历号张地,而山长路远,皇帝的统治又鞭长莫及,文化层次 的积淀又相当深厚的敦煌, 就成了一些西部士族 选择安家的好去处。当时敦煌的地理环境也远不是今天这个样 子。敦煌流传的诗歌,敦煌清溪逐水看渔樵, 策杖褰衣

10、屡蓦桥。 鸟坐春 池双影近,人呼出谷两声摇。祥烟五色飞仙电, 瑞草千丛间药苗。河畔曲肱而取次,嫌烦且弃树 中瓢。”这样的描写当然是有所修饰,但敦煌在一千 八百多年前的整体自然环境是相当不错的, 这却 是事实。在不错的自然环境中,有这么多有学冋 有地位的士族学者、隐士们为伴,张芝成为隐士 中的其中一员就是毫不奇怪的了。但做隐士亦应有隐士的资本。像张芝这种 少 持高操勤文学武的名臣子弟,更不会将平生所 学无端荒废。既然没有了功名之心,穷经博典在 政治上没有了施展的可能,但做为年轻的学者,专有一咏中是题隐士咏,隐士们生活在一种什么环境 呢?张扬学问的期望仍是那样的强烈。但选什么做为 张扬的突破口或者

11、载体呢?张芝将眼光定格在草书的书写艺术至东汉,书法一方面由隶书逐渐向成熟的楷 书转变,一方面隶书的草体也迅速发展,向今草转变,连当时的皇帝也十分喜欢草书, 也 特别器重草书名家,经常诏令他们以草书来上书 言事,朝野之间都以善草书而得名并被人尊重, 也产生了一大批的草书名家。张芝就是在这样的风气下选定了草书作为努 力的方向。应该说,张芝的选择是非常准确的, 草书是一种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变化无穷的高尚艺术,也可能,当时没有艺术这 个提法, 但做为隐士的张芝, 要抒胸中之意,张 扬学问,也只有草书是最高的境界和可寄托感情 的高尚载体。他知道自己不会再走进官场,少时 修炼成的高操和一肚皮学

12、问又使他不甘心沦为 一个无为之废人。那就用手中的一管笔吧,去体 会峻岭的气势,林间的美景,激流的奔腾、大漠 的孤烟落日将胸中澎湃的激情,悟道的心 得,化成美好的诗句,化成如歌的韵律,化成飞,那眼光是那么的坚定和深并逐渐速流转的美妙线条,化成隐的生命状态,化成宇宙中缥缈无际的艺术交响的 强有力音符 。敦煌无虚,要在敦煌成为高士更要无虚。敦 煌要的是一种在精神上和艺术上都能跨越千年 的务实。张芝选定的老师都是当代一流的草书名家。像杜度,官居齐相,汉章帝时下诏要他使用草书 言事。魏时的韦诞说他: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崔(瑗)法之,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崔瑗亦是东汉的草书名

13、家,官至济北相,学 杜度书法,杜度的书法瘦骨有神, 崔瑗在师法他 的基础上将线条变浓,点画更精微,有美玉天资 之誉,而张芝喜欢崔瑗的书法便师法而学之。所 以杜度和崔瑗都是张芝的老师。而在敦煌一带,由于名士们的云集,也产生 了一大批草书名家,像赵袭、罗晖、张越等人, 唐张怀瓘书断云: 赵袭,字元嗣,京兆长 安人,为敦煌太守,与罗晖并以能草见重关西, 而矜巧自与,众颇惑之,与张芝素相亲善虚”、淡”、逸”煌有张越,仕至梁州剌史,亦善草书 ”。这些有 一定地位的地方官吏和草书名家, 都是张芝交往 和学习交流草书的对象。 而面对无数的高手和名 家,张芝更是心不旁骛, 一头扎进书法的瀚海中, 专心致志,用

14、墨碇磨穿石砚,写尽茧纸。纸张太贵,好在出了个蔡伦,在其任主管制 造宫廷御用器物的尚方令时,深感纸张的缺乏, 于是他带领属下工匠, 认真总结了两汉以来用麻 质纤维造纸的经验,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 渔网等为原料, 制造出了便宜而流行的纸张。 中 国传统文化的天空, 飘扬着的满天旌旗中有一面 醒目的 “蔡侯纸 ”旗,名贵的锦帛、绢绫写完,就写便宜的蔡侯纸, 体验了纸张的感觉, 再写衣帛和其它材质。据西 晋卫恒的 四体书势 说张芝学书:“凡家之衣 帛,必先书而后练之。”家里的衣服、布帛,先 写了书法,再进行染色。所写的毛笔,废弃无数, 那洗笔砚的墨渍, 将一个大池塘的水都染成了墨 色。据法国人伯希

15、在1908年7月劫到国外的敦 沙州都督府图经记载:“张里效古不落!煌文书第2005号 芝墨池在县东北 敦煌,在哪几个地方居住过,居住了多长时间,谷府东五十步。 ”张芝在这都是不容易考实的事,但敦煌有张芝墨池,这 却是个大事实。作为名臣子弟的张芝,作为敦煌隐士的张芝, 以数十年的苦练草书作为抱真守道的修炼,最终 成就了书法 草圣”这样的历史称谓。这个 草圣” 的书法又若何呢?唐人李嗣真的书后品云: 伯英(张芝)章草,似春虹饮涧。落霞浮浦;又似沃雾沾濡,繁霜摇落。”这样的书品,现代 人也许不好理解,但那种美感却是可感受的; 笔 法浑厚飘逸顾盼的线条,象春天雨后的彩虹与山 中的溪涧交融;行笔顿挫而造

16、成奔跃的地方,像夏天缤纷的晚霞将没入波光灿烂的渡头;通篇 书写形成的墨法像秋天的浓雾, 在刚健虬劲的植物枝叶上;活泼腾挪的点画和行 笔中带动的游丝,神妙得犹如观赏冬天积压在劲 枝上的繁霜在风的摇动下缠绵飘逸地媚婉下 落。”古人们对书法美的欣赏,应该比我们现代人 有更多的感悟和富于形象的美学形容,以上所引 唐人李嗣真所描写的现象只是其中较普通的几 句,但大体上的语言类别基本是这一类的。从李 嗣真的描绘中,我们也可领略到张芝的草书作品 是观赏性相当强的美妙艺术品。(四)但可惜得很,现代人论张芝,多数认为,张 芝是“草爽清肃的沾濡圣”,虽有文字上的定论,但从1985年 以前出土的汉晋书简看来,书法史

17、上传为张芝所 书的草书作品四件,即淳化阁帖中收入的 芝 白帖 (又称 秋凉平善帖) 、知汝殊愁帖 、 今欲归帖 、得鄱阳帖 ,据宋以后的考证, 四帖都是伪作,非出自张芝之手,除芝白帖 是纯章草作品, 接近汉末书风外, 张芝属于汉末“草圣”, 其作品基本上应是章草或带章草味很浓 的草书。对于这个问题,我自然不是专家,但目 前的确亦没有过硬的张芝作品来说明张芝是否 能今草的问题, 但站在我个人的立场上, 我认为 张芝是可以写出相当有水平的今草作品的。 我们 可以从大的概念上去感悟。首先是,张芝是否只能章草,或者说,东汉 时的大批草书家也只能是章草。关于这个问题,我看也只有通过出土文物来 回答。自1

18、985年在中国甘肃省武威旱滩坡出土的十九号晋墓中, 出土了五枚木牍, 而五枚木牍 上的草书已是十分成熟的今草面貌, 而晋代与汉 代相差的时间并不长, 在文化现象的接近上界线 更是并不分明。随葬物的清单中更有 “故笔二 枚”,“故纸三百张 ”,可见纸张在晋代已是寻常 之物。而恒玄伪事147年),桓玄帝有令曰: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帝已明令以纸代简,可见当时已是纸张开始普及 的时期, 而本人认为,纸张的普及亦正是章草向 今草快速转变的时期。我们可以试想,从古至今,毛笔书法的工具 基本是相同的,纸张的质地也基本对走笔没有太 多的差异。所以我们不能把我们的祖先想象得太 古板和迟钝。 “

19、用笔千古不易 ”,差不多的材质, 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走笔,同样的纸张运动,在 书法这个十分传统的古老艺术上, 不要认为我们 今人才是什么 “创新 ”的“大师”。我们更应该想一 想,我们祖先们所创造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们就会更平心静气地议论祖先流传下来的书 法。而在我们祖先们的眼中, 我们今天被少部分 人说得神乎其神的“书法 ”、“笔法 ”、“墨法”之类, 在古人眼中无非中载,东汉桓玄帝时代 (约 古无纸,故用简, ”皇是雕虫小技而已。当然,这是对 故弄玄虚者而言。(五)在现代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物的佐证下,我是 越来越多地将古人在书法应用的变体创作上, 更 认为他们在这个领域中是百家竞秀, 缤

20、纷多彩 的。 特别是传统草书的发展,应该是伴随着实用 书法的出现而出现的。汉代的书法家和书论家赵壹也认为,草书始 于秦代。这里要说明一下,我并不想混淆现代草 书和古代草书的界限,我只是想说明,单从我们 历代留存的碑帖学上去研究和理解我们传统的 书法,特别是草书这个范畴并不一定会全面。东汉书法家蔡邕认为: 昔秦之时,诸候争长, 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成,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赵壹在书断 中也说: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 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 速耳。”草书的实质,就是正体字的快速书写,变繁 为简,变难为易。战争之场面,形势之紧急,草书的应用性在

21、聪明的祖先们眼中 了。当然,草书的书写亦必然是以正体作为基础, 所以从甲骨、篆隶、真行草的变异中,每一个时 期都必定有其特点和不同的结体,但它作为最具 实用性也是使用最广的一种书体(当然不包括艺 术性很强的 狂草),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在 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而张芝所处的时代,即章草 向今草转变的关键阶段,有那么多的草书大家在 全身心地探索着,能作为 草圣”的张芝,能否领 导着草书的创新尖端。(六)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认为: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加其流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奇形离 合,数急兼包,世称一笔书者,起自张伯 英 将张芝定位在变章草之字字独立为连绵奇形

22、离 合的今草,已认他为草书之祖。但张芝还是拿不 出今草的作品,奈何?书之出现,并非偶然。加上日常的书写应用,草,那是太平常伯英即草书之祖也。”张怀瓘的叙述,已汉代比张芝时代要早的崔瑗(77142年), 在他撰写的 草书势书:“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 规,抑左扬右,望之若崎,鸾企鸟踌,态意飞移。 狡兽暴骇,将奔未驰。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 怒从郁,放逸生奇。 ”这样丰富的想象力,只有 连绵放逸的今草意象才能产生,的章草所能出现。还举一例,这人比张芝的时代稍晚,而比王 羲之早了一辈。 他死后十多年王羲之才出生, 这 就是张芝姐姐的孙子,晋代的大书法家,也是敦 煌人的索靖(239303

23、年),在其写的草书 势中说: “盖草书之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 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虫蛇纠缪,或往或 还。及其逸游盼向,乍正乍邪,骐骥暴怒逼 其辔,海水窳窿扬其波,芝草葡萄还相继,棠棣 融融载其华,玄熊对踞于山岳, 飞燕相逐而差池。 举而察之,又似乎和风吹林, 偃草扇树,枝条顺 气,窈娆廉苫, 随体散布。”这样的书法品评的描写,通篇都是顾盼纠缠, 盘虬飞动的比喻, 这也只能是纵势连绵的草书才 有的状态。中,这样描写东汉时的草并非“字字区别通过以上所举,可以想见,比王羲之还早的 东汉,在纸张上表现草书高超艺术形态的书法作 品应该是非常多的。所以,今草的早期形态,应 该在东汉已经形成,形成的原因,当然也有很多, 但有一条主要的,就是时代的发展所使然。汉朝 以来,特别是东汉后期,由于历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