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药师考试讲义药物分析_第1页
主管药师考试讲义药物分析_第2页
主管药师考试讲义药物分析_第3页
主管药师考试讲义药物分析_第4页
主管药师考试讲义药物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物分析第一节药物分析理论知识 一、总论(一)药品质量控制的目的、全面控制药品质量与质量管理的意义1.目的: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2.全面控制药品质量:在药物的研制、生产、供应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应该执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采用各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对药品进行严格的分析检验。3.意义:实现对药品的全面质量控制。(二)药品质量标准1.定义: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2.种类:中国药典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英文为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

2、Ch.P。正确表达为中国药典后以括号注明是哪一年版,如中国药典(2005年版)。建国以来,我国已出版了八版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和2005年版)。从1963年版开始药典分为二部,一部收载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制剂,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其制剂;2005年我国药典委员会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并入药典,设为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我国现行药典是2005年版,分为一部、二部和三部。(三)药典所涉及主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凡例:是为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验提供指导原则

3、。正文:收载了不同药品、制剂的质量标准,药品标准内容一般包括:名称、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类别、剂量、规格、贮藏、制剂等。附录:包括制剂通则和通用检测方法,如一般鉴别,一般杂质检查方法,有关物理常数测定法,试剂配制法,氧瓶燃烧法,分光光度法及色谱法等。索引:包括汉语拼音索引(中文索引)和英文索引。常用国外药典:(四)常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1.常用的定性方法(1)化学鉴别法:呈色反应鉴别法主要有:三氯化铁呈色反应适用于具有酚羟基或水解后产生酚羟基药物的鉴别;异羟肟酸铁反应适用于芳胺及其酯类药物或酰胺类药物的鉴别;茚三酮呈色反应适用于具有脂肪氨基或-氨基酸结构药物的鉴别;重氮化-偶合

4、显色反应适用于具有芳伯氨基或水解后产生芳伯氨基药物的鉴别;氧化还原显色反应适用于具有还原基团药物的鉴别。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主要有:与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与硫氰化铬铵的沉淀反应;其他沉淀反应。荧光反应法主要有三种情况:药物本身在可见光(或紫外光)下发射荧光;药物溶液加硫酸使呈酸性后,在可见或紫外光下发射荧光;药物与某些试剂如溴、间苯二酚、衍生化试剂等反应,于可见光下发射荧光。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是利用药物与某些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特征气体的原理,通过对此种气体的鉴别来确定药物种类的方法,主要有:胺类、酰脲类、酰胺类药物经强酸处理后,产生氨气;含硫的药物经强酸处理后,产生H2S气体;含碘的有

5、机药物,加热,生成紫色碘蒸气;含醋酸酯、乙酰胺类药物水解后,加乙醇,产生醋酸乙酯的香味。(2)光谱鉴别法:紫外光谱鉴别法:适用于具有共轭双键结构药物的鉴别,常用的方法有:测定最大吸收波长(max),或同时测定最小吸收波长(min);规定一定浓度的供试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度;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法;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法;经化学处理后测定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性。红外光谱鉴别法:中国药典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参照国家药典委员会编订的药品红外光谱集,比较被测药物的红外光谱图与对照图谱是否一致。近年来用于制剂的鉴别也日益增加。BP也采用标准图谱法,而USP采用对照品比较法。(3)色谱鉴别法:

6、包括TLC法、HPLC法和GC法。TLC法一般采用对照品(标准品)比较法,要求供试品斑点的比移值(Rf)与对照品的一致。HPLC法和GC法一般采用对照品(标准品)比较法,要求供试品溶液中药物色谱峰的保留时间(tR)与对照品的一致。(4)生物鉴别法:是利用生物体进行试验来鉴别药物的。如胰岛素的鉴别采用小鼠惊厥试验。2.定量分析方法(1)容量分析法:定义:是将已知浓度的滴定液由滴定管滴加到待测药物的溶液中,直到所加滴定液与被测药物按化学计量反应完全为止,根据滴定液的浓度与消耗滴定液的体积计算被测药物的含量。原料药的含量测定首选容量分析法。aA+bBcC+dD种类: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非水溶

7、液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配位滴定法。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滴定度(T)的概念:滴定度为每1ml某摩尔浓度的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重量(mg)。含量计算:直接滴定法:剩余滴定法:(2)光谱分析法:药物含量测定主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依据是Lambert-Beer定律:A-lgTlgl/lo=ECL式中的E为吸收系数,有两种表达方式:摩尔吸收系数()和百分吸收系数( )。当被测物浓度(C)以mol/L为单位时,E为摩尔吸收系数;当C的单位为1g/1OOml时,E为百分吸收系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有:A.对照品比较法:被测组分的含量为:(式

8、中D为稀释倍数;W为取样量)。B.吸收系数法:式中()X为供试品的百分吸收系数;()r为对照品的百分吸收系数。注意:测定时,要求供试品溶液的A应在0.30.7。荧光分光光度法:该法的定量依据是当激发光的波长、强度、溶剂、温度等条件一定时,物质在低浓度范围内的荧光强度与溶液中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式中Ri为供试品溶液的读数,Rib为供试品溶液试剂空白的读数,Rr为对照品溶液的读数,Rrb为对照品溶液试剂空白的读数,Cx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Cr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3)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该法先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开,然后逐一检测。定量方法有:内标法加校正因子 外标法:分为标准曲线法和外

9、标一点法。外标一点法的计算公式为:(4)生物检定法:有肝素生物检定法、胰岛素生物检定法、洋地黄生物检定法等。(5)其他方法:抗生素微生物检查法、酶分析法、放射性药品检定法、氮测定法、旋光度测定法和电泳法。3.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的关系在药物分析中,常常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来选择分析方法,这是进行药物分析的一个基本的思路。二、药物的杂质检查1.杂质的来源(1)在生产过程中引入,在合成药物的生产过程中,原料不纯或未反应完全、反应的中间体与反应副产物在精制时未能完全除去而引入杂质。(2)在贮藏过程中,在温度、湿度、日光、空气等外界条件影响下,或因微生物的作用,引起药物发生水解、氧化、分解、异构化、晶型转

10、变、聚合、潮解和发霉等变化,使药物中产生有关的杂质。2.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叫做杂质限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来表示。3.限量检查法系指取一定量的被检杂质标准溶液和一定量供试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处理,比较反应结果,以确定杂质含量是否超过限量。由于供试品(S)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可以通过杂质标准溶液的浓度(C)和体积(V)的乘积表达,所以,杂质限量(L)的计算为:或限量检查法通常不要求测定其准确含量,只需检查杂质是否超过限量。4.一般杂质与特殊杂质的概念(1)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如酸、碱、水分、氯化物、硫酸盐、砷盐、重金属

11、等。(2)特殊杂质是指在个别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如阿司匹林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会引入水杨酸。三、复方制剂分析1.概念:复方制剂是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有效成分的药物制剂。2.分析方法:(1)若各有效成分之间互不干扰,利用各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用专一性较强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分别测定各成分直接测定各成分。(2)若各有效成分之间相互干扰,可经处理、分离后测定,或者采用HPLC法、计算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于多种成分难于逐个分析,可先选择12个主成分测定以控制质量。四、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1.定义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

12、遵循的法定依据。2.制定的意义(1)对我国的医药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良好的影响。(2)有利于促进药品国际技术交流和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3)新药必须制订药品质量标准。3.制定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则。4.主要内容:名称、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类别、贮藏和制剂。五、体内药物分析1.体内药物分析的定义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2.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干扰杂质多;样品量少,不易重新获得;药物浓度较低,对方法灵敏度和专属性要求高;检测分析方法,要求简便、快速、准确;实验室

13、应拥有多种仪器设备;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有时不太容易。3.生物样品的种类包括:体液、各种器官和组织。体液主要包括血液(血浆、血清和全血)、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等。4.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1)蛋白质的处理方法:加入可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及中性盐加入酸性沉淀剂组织的酶消化法(2)萃取方法:液-液萃取液-固提取5.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1)检测方法的要求: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专属性。(2)常用的方法有:色谱法:HPLC法、GC法及其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法及其联用技术;免疫分析法(IA):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酶免疫分析法(EIA)、荧光免疫分析法(FIA);分光光度法:比色

14、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放射性核素技术:应用稳定性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用放射性强度表示标记药物量,用体液中的放射强度表示体液药物浓度。6.在医院中的应用药物滥用监测;治疗药物监测;临床毒性分析;临床疾病诊断;进行新药的药物动力学与生物药剂学研究。模拟练习1.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A.凡例、药品、制剂、索引B.凡例、正文、附录、索引C.凡例、药品标准、制剂通则、索引D.药品、制剂、索引、附录E.凡例、药品标准、索引、附录答疑编号1110702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考点中国药典的内容。2.药品质量检验工作应遵循()A.中国药典B.药物分析C.体内药物分析D.制

15、剂分析E.化学手册答疑编号11107020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3.我国现行的药品质量标准有()A.中国药典和地方标准B.中国药典、国家药监局标准和部颁标准C.国家药监局标准和地方标准D.中国药典、国家药监局标准和地方标准、E.中国药典和国家药监局药品标准答疑编号1110702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考点药检的技术要求。4.下列药物中,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是()A.苯巴比妥B.苯佐卡因C.泼尼松D.链霉素E.青霉素答疑编号11107020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具有芳伯氨基的

16、芳酸及芳胺类药物可发生重氮化叫偶合反应。5.药物及其制剂的成分中不属于杂质范畴的是()A.药物中的残留溶剂B.药物中的多晶型C.阿司匹林片中的水杨酸D.药物中的合成中间体E.维生素AD胶丸中的植物油答疑编号111070205: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考点杂质的概念。6.药物的杂质限量是指()A.杂质的检查量B.杂质的最小允许量C.杂质的最大允许量D.杂质的合适含量E.杂质的存在量答疑编号111070206: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杂质限量的定义。第二节药品质量控制 大纲解读 药品质量控制1.通则2.片剂、胶囊剂3.注射剂和滴眼剂4.栓剂5.软膏剂、眼膏剂6.

17、气(粉)雾剂及喷雾剂7.颗粒剂8.滴耳剂、滴鼻剂、洗剂、搽剂、凝胶剂9.透皮贴剂一、通则1.药检的任务:药检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和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物理学、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对各种药物及其制剂进行质量检验,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药检工作不仅仅包括常规的检验,还应包括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等方面的监测。药品检验可分为:抽检、委托检验、复核检验、注册检验、仲裁检验和进出口检验。医院的药检任务有:(1)制定和修改质量管理制度、检验规程;(2)负责自制制剂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3)负责可疑有质量问题的原料药的检验;(4)定期对注射用水进行检验;(

18、5)检测自制制剂的留样观察品;(6)负责检查每批聚乙烯包装容器;(7)负责控制区、洁净区洁净度的监测;(8)当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制剂或自配制剂不合格时,应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生产部门进行调整,不合格产品应销毁;(9)临床发现有药品质量问题,药检人员应查找原因,对药品进行测定,不合格产品应监督停用;(10)负责制剂质量的统计分析,填写月报表。2.医院内部药品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医院内部药品流通环节:采购、生产检验、验收入库、仓库保管、发放供应、门诊、住院药房、病区药房质量控制:实行药品质量跟踪分析报告制度,除了药检科(室)的工作要规范、标准、统一外,还应深入药库、调剂室、病区药房,了解、检查、收集、整

19、理医院内药品质量情况并及时归纳分析。建立药品质量档案。对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向药学部(科)主任报告,并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共同设法解决质量问题。3.药品检验程序:一般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1)取样:取样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取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均匀,合理。取样方法:设总件数为X,取样后可按等量混合后检验。(2)药品的鉴别: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某些化学反应,测定某些理化常数或光谱特征来判断药物及其制剂的真伪。通常,某一项鉴别试验,只能表示药物的某一特征,决不能将其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因此,药物的鉴别采用一组(两个或几个)试验项目

20、全面评价一个药物,力求使结论正确无误。(3)药物的检查:药典中检查项下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与安全性四个方面;对于规定中的各种杂质检查项目,系指该药品按既定工艺进行生产和正常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或产生并需要控制的杂质。(4)药物的含量测定:测定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一般采用化学分析或理化分析来测定,以确定药物的含量是否符合药品标准的规定要求。(5)检验记录与报告:检验记录必须真实、完整、科学。记录内容包括供试品名称、批号、数量、来源、取样方法、包装情况、外观性状、检验目的、检验依据、收到的日期、报告的日期。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所有记录内容及检验结果和结论;对不符合规定的药品还应提出处理意

21、见,供有关部门参考,最后检验报告应由检验人员、复核人员及有关负责人签名或盖章。4.药品质量控制的常见通用项目(1)重量(装量)差异检查:重量差异是指按规定称量方法测得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检查意义:在片剂生产中,由于颗粒的均匀度、流动性及生产设备等原因可使片剂重量产生差异影响临床用药,所以应规定该项检查。检查法:取药片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片的重量,计算每片片重与平均片重差异的百分率。重量差异的限度规定见表1-7-1。表1-7-1 片剂重量差异的限度平均重量重量差异限度0.3g以下0.3g或0.3g以上±7.5%±5%结果判断:

22、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出限度1倍。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法:取供试品5瓶(支),除去标签、铝盖、容器外壁用乙醇洗净、干燥,开启时注意避免玻璃等异物落入,分别迅速称定,倾出内容物,容器可用水、乙醇洗净,在适宜条件下干燥,再分别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表17-2)。表1-7-2装量差异的限度平均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平均装量 装量差异限度0.05g以下至0.05g ±15%0.05g以上至0.15g ±10%0.15g以上至O.50g±7%0.50g以上 ±5% 结果判断:每1瓶(支)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比较,应符合规定。(2)含量均匀

23、度检查法:含量均匀度是指小剂量口服固体制剂、胶囊剂、膜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中的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检查意义:当片剂中药物的含量较低时,如每片含几毫克或零点几毫克,药物在颗粒中的均匀度较难控制,仅靠重量差异检查已不能完全反映药物含量的均匀程度,所以需做含量均匀度检查。检查法:取供试品10片,分别测定每片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求其均值、标准差S和标示量与之差的绝对值A()。结果判断:A+1.80S15.0,符合规定;A+S15.0,不符合规定;A+1.80S15.0,且A+S15.0,取20片复试,计算30片的值、S和A值,如A+1.45S15.0,符合规定。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

24、剂不再检查重(装)量差异。(3)崩解时限:指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以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并通过筛网所需时间的限度。检查意义:固体制剂经口服后在胃肠道中先崩解,药物才能被释放、吸收。如果不能崩解,药物就无法吸收,也就起不到治病的目的。所以固体制剂需要进行崩解时限检查。检查方法:片剂、糖衣片、薄膜衣片或浸膏片、肠溶衣片、泡腾片各有规定和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药片6片,分别置于升降式崩解仪吊篮的玻璃管中,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表1-7-3)。表1-7-3固体制剂崩解时限剂型 崩解介质 崩解时间(min) 温度()片剂 水 15 37±1糖衣片、薄膜衣片或浸膏片 盐酸溶液(

25、91000)30 37±1肠溶片 盐酸溶液(91000)12037±1 磷酸盐缓冲液(pH6.8)60泡腾片 水 5 1525结果判断:各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崩解。如有1片不能崩解,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复合规定。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4)溶出度: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检查意义:固体制剂经口服后在胃肠道中需崩解,溶解、吸收等过程,才能产生药效。崩解是药物溶出的前提,但由于药物由于受本身的溶解性、辅料与工艺条件的影响,崩解后药物的溶出速率会影响疗效,所以固体制剂需要进行溶出度检查。检查方法:第

26、一法为转篮法,第二法为桨法,第三法为小杯法。测定条件:样品量:投入的药量一般不超过溶解度的10%20%;溶剂:考虑两个因素:药物的性质和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部位,部位不同,其pH值有显著差异。弱酸性药物在胃内吸收容易,如阿司匹林片采用pH4.5醋酸盐缓冲液作溶剂;相反,弱碱性药物选用人工肠液,如苯丙胺片、甲苯磺丁脲片;对溶解度甚小的如灰黄霉素片,则采用苯、氯苯和0.02%吐温80水溶液的两相溶剂。温度:对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有影响。37士0.5。搅拌速度:转篮法50200rpm。结果判断: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检查崩解时限。(5)融变时限:融变时限是检查栓剂或阴道片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的融化,软

27、化或溶散的情况。检查法为:栓剂:取供试品3粒,在室温放置1小时后,分别放在融变时限仪的3个金属架的下层圆板上,装入各自的套筒内,并用挂钩固定。除另有规定外,将上述装置分别垂直浸入盛有不少于4L的37±0.5水的容器中,其上端位置应在水面下90mm处。容器中装一转动器,每隔10分钟在溶液中翻转该装置一次。结果判断:除另有规定外,脂肪性基质的栓剂3粒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软化或触压时无硬心;水溶性基质的栓剂3粒均应在60分钟内全部溶解。如有1粒不合格,应另取3粒复试,均应符合规定。阴道片:仪器装置同上述栓剂的检查装置,但应将金属架挂钩的钩端向下,倒置于容器内,调节水液面至上层金属圆盘

28、的孔恰为均匀的一层水覆盖。取供试品3片,分别置于上面的金属圆盘上,装置上盖一玻璃板,以保证空气潮湿。结果判断:除另有规定外,阴道片3片均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或崩解成碎粒并通过开孔金属圆盘或仅残留少量无固体硬心的软性团块。如有1片不合格,应另取3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6)微生物限度: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是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真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检查法:供试品应随机抽样,一般抽样量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凡能从药品、瓶口(外盖内侧及瓶口周围)外观看出发霉、变质的药品,可直接判为不合格,无需再抽样检查。检查的全部过程

29、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防再污染。除另有规定外,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真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5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6±1。检验结果的报告以1g、1ml或10g或10ml为单位。细菌、真菌与酵母菌计数:采用平皿菌计数法或培养基稀释法。控制菌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液一定量,直接或处理后接种,经增菌、分离培养后,进行革兰染色、生化试验与血清凝集试验等项检查。结果判断:细菌菌落数、真菌(酵母菌)菌落数、控制菌三项均符合该品种微生物限度项下规定,应判供试品合格;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规定,应判供试品不合格。细菌菌落数、真菌(酵母菌)菌落数第一次测定超过该品种微生物限度项下规定

30、时,应从同一批号样品中随机抽样,复试2次,以3次结果平均值报告。眼科用药的真菌和酵母菌菌落数复试报告,须以2次复试结果均不得长菌,方可判供试品合格。如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生长真菌(酵母菌)菌落数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板生长细菌菌落数超过该品种微生物限度项下规定时,经复试2次,以3次结果平均值仍超过规定,应判供试品不合格。各类制剂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抽样复试,即应判该供试品不合格。二、制剂的质量要求 1.片剂与胶囊剂(1)片剂:包括普通片、含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等。多数片剂应作重量差异和崩解时限检查;

31、口腔贴片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以及微生物检查;咀嚼片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分散片应进行溶出度和分散均匀性检查;阴道片应进行融变时限和微生物检查;阴道泡腾片作发泡量和微生物检查;肠溶片检查释放度;缓释片与控释片均应检查释放度。(2)胶囊剂:除另有规定外,应进行装量差异和崩解时限检查。2.注射剂和滴眼剂(1)注射剂:注射剂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注射剂应进行装量、装量差异、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无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渗透压应合格。装量检查法:为保证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需对注射液及注射用浓溶液进行装量检查。方法为:标示装量为不大于2ml者取供试品5支,2ml以上

32、至50ml者取供试品3支;开启时注意避免损失,将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及注射针头抽尽,然后注入经标化的量具内(量具的大小应使待测体积至少占其额定体积的40%),在室温下检视。测定油溶液或混悬液的装量时,应先加温摇匀,再用干燥注射器及注射针头抽尽后,同前法操作,放冷,检视,每支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量。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的注射液及注射用浓溶液照最低装量检查法检查。装量差异:注射用无菌粉末应进行装量差异检查,检查方法见“药品质量控制的常见通用项目”。细菌内毒素:细菌内毒素主要来自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成分为脂多糖,对人有致热反应,甚至导致死亡。细菌内毒素检查采用鲎试剂法,利用鲎试剂与内

33、毒素发生凝聚反应进行检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复合规定。检查方法有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检漏方法:一般应用灭菌检漏两用的灭菌器进行检漏,利用有颜色的水在负压状态下渗透进有缝隙的安瓿而将其检出。方法为于灭菌后待温度稍降,抽气至真空度85.390.6kPa,再放入有色溶液及空气,由于漏气安瓿中的空气被抽出,当空气放入时,有色溶液即借大气压力压入漏气安瓿内而被检出。(2)滴眼剂:除另有规定外,眼用制剂应检查:可见异物、粒度、装量、无菌。3.栓剂:融变时限检查的意义:栓剂放入腔道后,在适宜的温度下应能融化、软化或溶散,才能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所以应作融变时限检查。4.软膏剂和眼膏剂(1)软膏

34、剂:除另有规定外,软膏剂应检查粒度、装量和微生物限度;用于大面积烧伤或严重损伤的皮肤的软膏剂,还应进行无菌检查。(2)眼膏剂:应检查粒度、金属性异物和微生物限度;用于眼部手术的眼膏剂还应进行无菌检查。软膏剂和眼膏剂应均匀细腻故应检查粒度。5.气(粉)雾剂及喷雾剂(1)气雾剂:气雾剂的包装容器应具有所需压力,喷射时每一揿应按规定量喷出药物并不得有泄漏、漏气、喷不出或因连续喷射弹力差或揿压费力及雾型不正常的现象。除另有规定外,气雾剂应检查泄漏率、每瓶总揿次、每揿主药含量、雾滴(粒)分布、喷射速率、喷出总量、无菌、微生物限度。泄漏率:泄漏率是体现阀门系统密封性的重要指标。泄漏率对每揿主药含量、含量均

35、匀性、喷出药物/液滴的粒径密切相关。每瓶总揿数:为保证每瓶气雾剂的给药次数不低于规定的次数,需要进行每瓶总揿数的测定。每揿主药含量:由于每揿主药含量是处方因素的综合体现,也是容器和阀门系统质量的体现。因而该项是气雾剂重要的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项目之一。通过对批间和批内每揿主药含量的测定,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保证临床给药的一致性,确保临床疗效。有效部位沉积率:由于气雾剂在使用中由于抛射剂的量不断减小、容器内的压力也随之降低,虽然药物的含量均匀性可能符合要求,但正是由于压力的降低,使药物的有效部位沉积率与使用初期不一致,所以气雾剂在质量控制中应该对单次给药条件下的有效部位沉积率以及装量规格进行

36、检查。粉雾剂:除另有规定外。应检查含量均匀度、装量差异、排空率、每瓶总吸次、每吸主药含量、雾滴(粒)分布、微生物限度。(2)喷雾剂:除另有规定外,应检查每瓶总喷次、每喷喷量、每喷主药含量、雾滴(粒)分布、装量差异及装量、无菌、微生物限度。6.颗粒剂 除另有规定外,应检查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及装量。模拟练习A型题对于制剂的检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口腔贴片进行崩解时限检查B.注射剂一般检查包括装量差异检查C.咀嚼片进行崩解时限检查D.防腐剂的检查属于注射剂一般检查的范围E.胶囊剂除另有规定外,进行重量差异检查答疑编号1110704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37、本题考点为片剂、注射剂及胶囊剂的一般检查项目。检查注射剂的一般不包括()A.注射液的装量差异B.注射液的澄明度检查C.注射液的无菌检查D.热原检查E.注射液中防腐剂使用量的检查答疑编号11107040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此考点为注射剂的一般检查项目。软膏剂的一般检查中不包括()A.粒度检查B.装量检查C.微生物限度D.无菌检查E.崩解时限答疑编号1110704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软膏剂的一般检查。片剂在0.3g或者0.3g以上的片剂的重量差异限度为()A.±7.5%B.±5.0%C.5.0%D.±7

38、.0%E.±0.5%答疑编号11107040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中国药典规定片剂在0.3g或者0.3g以上的片剂的重量差异限度为±5.0%。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检查()A.崩解时限B.重(装)量差异C.溶出度D.主药含量E.释放度答疑编号111070405: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此考点为药品检测方法要求。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是()A.鉴别-检查-写出报告B.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C.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D.取样-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E.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答疑编号111070406:针对该题

39、提问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此答案为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B型题固体制剂崩解时间A.5分钟B.15分钟C.30分钟D.60分钟E.10分钟1.片剂()答疑编号11107040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2.薄膜衣片()答疑编号111070408: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3.泡腾片()答疑编号111070409: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X型题属于医院药检任务的有()A.制定和修改质量管理制度、检验规程B.负责自制制剂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C.定期对注射用水进行检验D.负责制剂质量的统计分析E.负责药品的采购答疑编号111070410: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40、ABCD答案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药检的任务。第三节药品中的杂质及检查 一、重金属检查法重金属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与S2一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银、铅、汞、酮、镉、锡、锑、铋等,由于药品生产过程中遇到铅的机会比较多,铅在体内又易积蓄中毒,故检查时以铅作为代表。中国药典(2005年版)重金属的检查法一共收载了四种方法: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1.原理: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pH3.5醋酸盐缓冲液)条件下水解,产生硫化氢与微量重金属离子生成黄色到棕黑色的硫化物均匀混悬液。2.条件:用硝酸铅配制标准铅贮备液,临用前稀释。适宜目视比色范围为1Og/27ml20g/27ml的Pb,相当于标准铅溶液12ml。酸度pH3

41、.03.5时硫化铅的沉淀较完全。第二法:是将供试品在500600炽灼破坏后,再按第一法检查。第三法:是检查溶于碱溶液,而不溶于酸溶液的药物,在碱性条件下用硫化钠作显色剂。第四法:为微孔滤膜法-通过微孔滤膜过滤,使试验条件下生成的硫化铅沉淀富集于滤膜上,形成铅斑,比较供试溶液和对照溶液铅斑的颜色,来判断供试品种的重金属是否超过限量。二、砷盐检查法中国药典采用古蔡法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DDC)检查药物中的微量的砷盐。1.古蔡法(Gutzeit):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生成的砷斑比

42、较,判定药物中砷盐的含量。 2.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DDC法):是利用砷化氢与Ag-DDC吡啶溶液作用,使Ag-DDC中的银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以Ag-DDC溶液为空白,于51O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不得大于标准砷溶液的吸收度。三、氯化物的检查1.原理:是利用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浑浊液,与一定量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混浊液比较,以判断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超过限量。 Cl-+ Ag+ AgCl(白)2.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

43、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液。另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10g Cl-/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Oml,加水使成4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至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即得。四、硫酸盐检查法 1.原理:药物中微量的硫酸盐在稀盐酸酸性条件下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微粒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标准硫酸钾溶液(100g/ml)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硫酸钡浑浊程度比较,判定供试品硫酸盐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44、。2.方法:取供试品,加水溶解成约4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另取标准硫酸钾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成50ml,摇匀,放置10分钟,比浊。五、铁盐检查法1.原理:铁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盐作用生成红色可溶性的硫氰酸铁配离子,与一定量标准铁溶液用同法处理后进行比色。Fe3+nSCNFe(SCN)n3n+(n16)2.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置于50ml纳氏比色管,加稀盐酸4ml与过硫酸铵50

45、mg,加水稀释至约35ml后,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再加水适量使成50ml,如显色,立即与标准铁溶液(10gFe3+/ml)一定量按相同方法制成的对照溶液比较。六、铵盐检查法1.原理:将供试品中的铵盐碱化后蒸馏出来,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反应而呈色,与标准氯化铵溶液同法显色进行比较。2.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置蒸馏瓶中,加无氨蒸馏水200ml,加氧化镁1g,加热蒸馏,馏出液导入加有稀盐酸1滴与无氨蒸馏水5ml的50ml纳氏比色管中,待馏出液达40ml时,停止蒸馏,加氢氧化钠试液5滴,加无氨蒸馏水至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摇匀,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标准

46、氯化铵溶液2ml按上述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即得。七、水分的检查与测定1.干燥失重: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定药品中所含能被驱去的挥发性物质,既包括水分,如吸附水,也包括其他挥发性物质,如残留有机溶剂等。照药品项下规定的条件干燥至恒重,从减失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干燥失重方法有四种:加热干燥法、干燥剂干燥法、减压干燥法和热分析法。2.费休氏水分测定法:水分系指用药典附录方法(费休氏水分测定法)测得药品中的残留水和结晶水的总和,不包括其他挥发性物质。原理是利用碘氧化二氧化硫时,需要一定量的水参加反应,为非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滴定法之一。八、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主要检查药物在生产过程

47、中引入的有害的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二氯甲烷、吡啶、甲苯、环氧乙烷、二氧六环等)。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查,使用填充柱或毛细管柱,检测器通常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对含卤素元素的残留溶剂如氯仿等,采用ECD检测器,易得到高的灵敏度。常用的测定方法有三种: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等温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程序升温法;溶液直接进样法。第四节药品的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 生物利用度: 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的速度和程度。生物等效性: 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给以相同的剂量,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影响吸收的因素:制剂工艺、药物粒径、晶型或多晶型,处方中的赋形剂、填充剂、黏

48、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包衣材料、溶剂、助悬剂等。意义:生物利用度是保证药品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生物等效性则是保证含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质量一致性的主要依据。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概念虽不完全相同,但实验方法是一样的。由于生物样品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内源性物质的干扰(如无机盐、脂质、蛋白质、代谢物)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生物样品测定,为了保证方法的可靠性,必须建立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一、生物样品测定方法的基本要求1.特异性:是分析方法测量和区分共存组分中分析物的能力,即能证明所测的药为原型物或其代谢物,并能排除某些内源性物质和杂质的干扰。对于色谱法至少要考察6个不同个体空白生物

49、样品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外加对照物质色谱图(注明浓度)及用药后的生物样品色谱图。对于以软电离质谱为基础的检测方法(LC-MS、LC-MS/MS等),应注意考察分析过程中的介质效应,如离子抑制等。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分析物浓度与试验响应值间的相关性。用回归分析方法(如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获得标准曲线。标准曲线高低浓度范围为线性范围,在线性范围内浓度测定结果应达到试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用至少5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的生物介质,线性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浓度,不允许将定量范围外推求算未知样品的浓度。标准曲线时不包括零点。3.精密度与准确度:精密度为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相同介质中

50、相同浓度样品的一系列测量值的分散程度。准确度为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测得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 :要求选择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同时进行。低浓度选择在定量下限附近,高浓度接近于标准曲线的上限附近;中间选一个浓度。每一浓度每批至少测定5个样品。精密度用质控样品的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差(RSD)表示,相对标准差一般应小于15%,在定量下限附近相对标准差应小于20%。准确度用相对回收率表示,即采用“回收试验”或“加样回收试验”得到药物在样品中的回收率,一般应在85%115%范围内,在最低定量限附近应在80%120%范围内。4.最低定量限:是标准曲线上的最低浓度点,也称灵敏度,要求至少能满足

51、测定35个半衰期时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或Cmax的1/101/20时的药物浓度,其准确度应在真实浓度的80%120%范围内,RSD应小于20%。应由至少5个标准样品测试结果证明。5.样品稳定性:表示一种分析物在确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在给定介质中的化学稳定性。根据具体情况,对含药生物样品在室温、冰冻或冻融条件下以及不同存放时间进行稳定性考察,以确定生物样品的存放条件和时间。还应注意储备液的稳定性以及样品处理后的溶液中分析物的稳定性。6.提取回收率:分析过程的提取效率,能反映出样品预处理过程中组分丢失的情况,是评价萃取方案优劣的指标之一,以样品提取和处理过程前后分析物含量百分比表示。应考察高、中、低

52、3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其值一般低于100%(可能低至60%),但重要的是重现性好。7.质控样品:系指在生物介质中加入已知量待测药物所配制的样品,用于质量控制。8.质量控制:应在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确证完成之后开始测试未知样品,每个未知样品一般测定一次,必要时可进行复测。每批生物样品测定时应建立新的标准曲线,并平行测定高、中、低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的偏差一般应小于20%。 二、常规口服制剂试验的要求1.受试者的选择:一般选择健康男性;年龄一般在1840岁,同批受试者年龄一般不宜相差10岁或以上;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10%,同批受试者体重应相近,体重单位以kg计;身体健康,无心、肝、肾、消化道、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代谢异常等病史,并进行健康体检(如检查心电图、血压、心率、肝功能、肺功能和血象等),应无异常;无药物过敏史,无体位性低血压史。两周前至实验期间不服用其他任何药物,实验期间禁烟、酒及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