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_第1页
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_第2页
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_第3页
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_第4页
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YD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 XXXX-XXXX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broadband IP metro area network(2004年版)(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实施XXXX-XX-XX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broadband IP metro area networkYD XXXX-XXXX(2004年版)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施行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X

2、X出版社200X 北 京目 次前 言III1 总 则12 术语、符号23 网路结构53.1 网络层次53.2 节点设置54 网路组织65 路由协议65.1 自治域划分原则65.2 路由协议选择76 路由策略86.1 路由策略设计原则86.2 路由信息的接收与宣告86.3 流量流向规划与路由选择规则86.4 路由协议运行的稳定性与扩展性97 网间互联107.1 与骨干网或省网间互联107.2 与PSTN/ISDN网间互联108 网络性能109 服务质量1210 网络管理1410.1 网管体系结构1410.2 网管接口1410.3 网管功能1411 网络安全1611.1 安全目标与框架1611.2

3、 安全管理1611.3 安全技术部署1612 传送技术1913 业务2013.1 业务种类2013.2 业务描述2013.3 业务承载2113.4 业务和用户接入方式2213.5 业务计费与结算2313.6 业务管理和宽带用户管理2314 编号方案、地址分配与域名系统2614.1 编号方案2614.2 地址分配2615 设备配置原则2816 机房设计30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32前 言宽带IP城域网是IP骨干网在城域范围内的延伸和覆盖,是覆盖城市、郊区及其所辖的县市和地区,提供城域多业务的网络。宽带IP城域网承担集团用户、商用大楼、智能小区的业务接入和电路出租任务,具有覆盖面广、投资量大、接入

4、技术多样和接入方式灵活的特点。IP城域网界于全国骨干网或省网和用户驻地网或终端用户之间,将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各种业务连接到骨干网中。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基于IPv4的我国宽带IP城域网的网路结构、网路组织、路由协议、路由策略、网间互联、网络性能、服务质量、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传送技术、业务、编号方案、地址分配设备配置原则、机房设计等。本规范适用于基于IPv4的我国宽带IP城域网的工程规划和建设。本规范由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修订、监督执行。本规范起草单位: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XXX1 总 则2 术语、符号本规范使用了以下术语:AC接入控制器ACL访问控制列表ADSL非对称

5、数字用户线AP接入点AS 自治系统ATM异步转移模式BGP 边界网关协议,BGP-4为边界网关协议版本4BRAS宽带接入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CAR承诺访问速率CBWFQ 基于类的加权公平排队CIDR无类域间路由选择CoS服务等级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D电路交换数据DDN数字数据网DiffServ差分服务模式DWDM密集型波分复用ENUM电话号码到 URI的映射FR帧中继GE千兆比特以太网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RE通用路由封装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TS通用流量整形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DCInternet数据中心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美IETF因特网工程师任务组In

6、tServ集成服务模式IP互联网协议IP800基于IP的800号业务IPv4互联网协议-第4版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IPSecIP安全协议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IS-IS中间系统-中间系统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L22层L2TP第2层隧道协议L33层L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MIB管理信息库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NAP网络接入点NAS网络接入服务器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PHB逐跳转发行为PKI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OSSDH上传送IPPQ优先队列PSTN公用电话交换网QoS服务质量RADIUS拨号用户远程认证服务RED随机早期探测RFC征求意见稿RPR弹性分组环RS

7、VP资源预留协议SDH同步数字体系SmartCard智能卡SMC安全管理中心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P服务提供商TE流量工程Token令牌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VOIPIP承载语音VPN虚拟专用网WAP无线应用协议WFQ加权公平排队WRED加权随机早期检测WLAN无线局域网WWW万维网XML扩充标识语言E-LSP 一种MPLS CoS方案,在LER上将IP DS字节映射到MPLS标记的EXP位,通过EXP位向LSR表示分组的QoS要求L-LSP在LER上将IP DS字节映射为一个LSP,通过标记和EXP位向LSR表示分组的QoS要求3 网路结构3.1 网络层次业务管理层负责提供统一的网络管理

8、与业务管理、统一业务描述格式,根据业务开展的需要,实现业务的分级分权及网络管理,提供网络设备的故障、配置、计费、性能和安全的统一管理。3.2 节点设置4 网路组织“双星型”网络结构, 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初期投资。 5 路由协议5.1 自治域划分原则 对于较小规模的宽带IP城域网可不设置为独立的自治域,而是将其作为一个IGP路由域上联到省网或骨干网,并且通过IBGP会话向骨干网通报其内部路由。 对于一些省份中的的省会或者经济比较发达的主要城市,其IP城域网可以划分为独立的自治域,分配公用的或保留的AS号,并通过EBGP会话向省内骨干网或省际骨干网通报其内部路由,若采用了保留AS号,

9、应在省网与骨干网互连的边界进行过滤,转换为骨干网合法AS号向外广播。5.2 路由协议选择 不拥有独立自治域的IP城域网,其被划分为省网IGP路由域,因此城域网IGP选择应考虑内部设备对路由协议的支持,还应根据省网的路由协议选择自己的内部路由协议。在自治域内应选用合适的域内路由协议。域内路由协议应采用动态路由机制,可以选用OSPF或IS-IS。应选用合适的域间路由协议。与全国骨干网或省网域间路由协议采用BGP-4。6 路由策略6.1 路由策略设计原则1 通过路由策略的实施,实现正确的路由信息接收与宣告。2 通过路由策略的实施,在网络拓扑的配合下,应实现避免网络中出现单故障点、提高网络的生存能力。

10、3 通过路由策略的实施,应实现预期的路由选择方案,实现网络流量规划,使网络业务流量合理的分布在各条电路上。4 路由策略应保证网络具有可扩展性,使得网络扩展后全部资源可以被优化利用。5 路由策略应简单、明了,含义明确、便于管理维护,应对业务流量流向的变化具有适应性,可以根据流量流向变化方便、快速地进行调整。6.2 路由信息的接收与宣告6.3 流量流向规划与路由选择规则 主备疏通方式:对于所有流量,网络正常情况下经正常路由疏通,正常路由异常时经由备用路由疏通; 按流量分担疏通方式,对于所有流量,在网络正常情况下经由可能的路由以负载分担方式疏通,异常时业务疏通质量将有所降质; 按业务分担疏通方式:对

11、于不同的流量(例如按业务种类),在网络正常情况下分别经由各自不同的主要路由进行疏通,异常时业务疏通质量将有所降质。规划优化的原则为尽量满足网络所承载业务的质量、可靠性等要求,全网的整体资源利用率高,同时要易于维护管理,并方便进行流量调整。 就近原则:业务流量根据拓扑结构确定的最短路径进行疏通; 指定路径原则:业务流量根据预先规划的路径或者预先规划的路径关键点(例如出入口位置、不同网络平面等)进行疏通。 合理设计域内路由协议的链路权值; 运用域间路由协议的各种属性并合理设计赋值; 采用MPLS TE技术。6.4 路由协议运行的稳定性与扩展性7 网间互联7.1 与骨干网或省网间互联7.2 与PST

12、N/ISDN网间互联8 网络性能 吞吐量:网络两个节点之间特定业务流的平均速率; 延迟:IP包在进入网络节点和离开网络节点之间的平均历时,可以是单向延迟或是往返延迟; 抖动:IP包延迟的变化; 包丢失率:IP包在网络传送过程中丢失报文的百分比; 可用性: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的百分比。 单向延迟:20ms(暂定值,从接入节点至IP城域网出口,包括传输延迟和设备延迟); 抖动:20ms(暂定值); 包丢失率:1(暂定值); 可用性:99.99(暂定值)。9 服务质量 在采用主备疏通方式的流量规划方式下,中继电路的带宽利用率宜设计在5070区间内; 在采用分担疏通方式的流量规划方式下,中继电

13、路的带宽利用率宜设计在4050区间内。1 基于RSVP的IntServ方案是一种端到端基于流的QoS技术。目前粒度为单个流的资源预留的解决思路在互联网上扩展性无法保证。不建议采用。 2 基于DSCP的DiffServ方案是一种基于类的QoS技术。通过将业务定义为有限的类,可以较好地解决扩展性问题,建议主要采用。3 MPLS可以与DiffServ结合,提供MPLS CoS。MPLS与DiffServ的结合可以将DS字节的设置融入MPLS的标记分配过程中,使得MPLS标记具备区分分组服务质量的能力。包括E-LSP方案和L-LSP方案。目前可主要采用E-LSP方案。4 MPLS TE是一种间接改善网

14、络QoS的技术。MPLS TE利用了LSP支持显示路由的能力,在网络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将网络流量合理引导,间接改善网络服务质量。MPLS DiffServ-Aware TE在MPLS TE的基础上,增加了基于类别的资源管理,充分利用了DiffServ的可扩展性以及MPLS 的显示路由能力,是解决IP QoS的较好技术之一。IP网络中QoS的技术部署主要包括资源控制、资源隔离和资源调度等各种技术及策略的运用。鉴于DiffServ是目前IP网络主要的QoS技术之一,本规范给出基于DiffServ的部署参考示例如下: 总体上,网络接入边缘路由器根据业务的QoS要求将业务映射到一个类别中,然后用IP包

15、头的DS字段加以标识。所有的网络核心的路由器根据DS字段执行预定义的服务策略,即根据DS字段将IP包放入不同队列,对不同队列定义不同的处理策略,实现不同类别IP包的不同的逐跳转发行为(PHB); 根据业务需要,定义服务等级; 在网络接入边缘,主要采用业务分类与标记(例如基于IP五元组、ACL等)、速率限制(例如CAR、GTS等)等技术; 在网络核心,主要采用队列调度(例如PQ/WFQ/CBWFQ/MDRR、LLS/NLS/PBS等)、拥塞控制(例如RED/WRED等)等技术。服务等级PHB调度方式拥塞控制业务7最高优先LLS无网络设备间协议通信6EFLLS无实时语音业务5EFLLS无实时视频业

16、务4AF4NLSWRED大客户金牌数据业务3预留2AF2NLSWRED大客户银牌数据业务1AF1NLSWRED大客户铜牌数据业务0BEFIFOWRED一般公众互联网业务10 网络管理10.1 网管体系结构10.2 网管接口1 网管系统与被管设备之间采用基于SNMP的接口。2 网管系统和省网管中心之间采用SNMP或基于XML的WebServices接口。10.3 网管功能 VPN用户可以拥有自己的网管设备和网管机构,由网管系统配置权限,实现VPN用户自助管理。用户VPN网管应具备以下功能:收集VPN内部的网管信息,如:拓扑结构、链路状态、流量和流向、网络资源的占用情况等;性能监视;相关信息的配置

17、,如内部业务配置等;同时还应提供VPN的内部计费管理、安全管理等。用户管理终端上只显示本用户虚拟专网的网络情况,在网络运行者授权的情况下,可实现用户对本虚拟专网的实时操作。网管系统支持VPN业务数据的生成,特别是VPN用户数据的生成,能够灵活地添加、删除虚拟专用网的用户站点,灵活地修改用户的接入权限,服务级别等。11 网络安全11.1 安全目标与框架防护部分、检测与评估部分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安全技术的部署。响应部分的实现构成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11.2 安全管理11.3 安全技术部署1环境安全: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如区域保护和灾难保护,应符合GB50173-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18、2887-89计算机站场地要求、GB9361-88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等地要求;2设备安全:网络设备如计算机以及电缆、网桥和路由器等的防盗、防毁、防电磁辐射泄露、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保护的措施有:对主机房及重要信息存贮、收发部门进行屏蔽处理;对本地网、局域网传输线路传导辐射的抑制;对诊断设备的辐射进行防范。3媒体安全:包括媒体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可以采用多机数据备份等技术加以保护。网络安全把需要保护的网络用防火墙从开放因特网中隔离开来,实现内部信任网与外部不可信任网之间或是内部网不同网络之间安全区域的隔离与访问控制,保证网络系统及网络服务的可用性。1 内外网隔离及访问

19、控制:在内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防火墙,实现内部网络的访问控制。根据防范的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可以选择分组过滤或应用代理等不同类型的防火墙。2内部网不同安全域的隔离及访问控制:采用防火墙技术实现内部网不同安全域的隔离及访问控制。3网络安全检测:安装网络安全评估分析软件。利用此类软件扫描分析网络系统,及时发现并修正存在的弱点和漏洞。4审计与监控:安装网络安全评估分析软件。利用此类软件对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进行记录的过程,以便发现和预防可能的破坏活动。5全网安全远程扫描和评估:在核心节点和网络管理中心安装网络安全扫描器,对整个网络进行安全扫描。6网络备份系统:设计合理的备份机制,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

20、及时恢复。例如在设计网络拓扑时,任一节点与网络其它之间应该至少有两条物理连接,以供迂回路由;关键网络设备都必须有备用的。1鉴别:利用口令机制、智能卡或个体特征鉴别技术,对通信各方的身份进行鉴定。2数据传输加密技术:利用密码技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防止窃听、泄露、篡改和破坏。加密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的加密(比如传输前对文件进行加密)。3数据存贮安全:对保存在用户终端中进行安全保护,防止关键数据被窃取。选择使用安全数据库系统,以及基于口令/密码算法的身份验证。4信息内容审计:安装信息内容审计软件,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审计,以防止或追查可能的泄密行为。5口令

21、管理:目前发现的漏洞,大多是由于口令管理不严,使得黑客可以乘虚而入。因此口令的有效管理是非常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6用户帐号管理:在为用户建立帐号时,应注意保证每个用户的ID的唯一性,避免使用公用帐号;对于过期的帐号要及时封闭;对于长期不用的帐号要定期检查,必要时封闭。7加强信息服务器的安全措施:必须注意服务器本身的安全设施,随时更新版本。8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备份措施:利用冗余技术,通过系统中硬件、软件、数据的冗余,实现当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硬件、软件、数据)出现故障时,使用冗余部件提供服务。12 传送技术SDH或城域WDM连接,以确保网络的可扩展性;在网络建设初期规模较小时,核心节点也可通过

22、内置的光传输接口直驱光纤互联或采用MSTP技术。100Mb/s以上速率的接口与汇聚节点相连,远距离传输时优先选用光纤作为物理层媒介。13 业务13.1 业务种类1 IP话音类业务:主要是IP电话业务和基于IP电话技术、软交换技术的增值语音业务。2 IP数据类业务:分为基本数据业务和增值数据业务。基本数据业务是在互联网上直接实现的数据业务,包括拨号接入、专线接入、IP VPN、IDC等。增值数据业务是指由城域网作为承载网络,由运营商或者运营商与第三方SP合作通过相关业务平台提供的业务。13.2 业务描述宽带IP城域网提供的IP话音类业务主要是指通过城域网能承载的语音通信类业务。主要包括以下一些业

23、务:VOIP业务;IP会议电话;IP800等语音增值业务。1 基本数据业务1) 城域网接入业务城域网接入业务主要是城域网为用户提供基于固定、移动、无线等各种方式的城域网接入服务。主要提供以下接入城域网的手段: PSTN、ISDN、GSM拨号接入; 宽带接入(ADSL、以太网); GPRS接入、CDMA2000 1X接入; WLAN接入; 有线专线接入; 固定无线接入。2) 数据中心业务(IDC业务)IDC是提供安全、可靠、高速、可扩展的电信级服务场所。IDC业务为ISP、ICP、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主机资源托管、主机资源出租以及更高层次的服务。3) IP虚拟专业网(VPN)业务IP VPN该业务

24、是指基于IP城域网为用户提供虚拟专用网络服务,为用户提供的虚拟专网与公众业务路由隔离。该业务主要分为两种:VPN和VPDN业务。目前可实施VPN业务的主要手段是:L2TP VPN、GRE VPN、IPsec VPN、MPLS L2VPN和MPLS L3VPN等。2 增值数据业务1) 信息服务业务IP城域网信息服务业务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承载的,由专门的业务平台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该类业务主要包括如下一些业务: 电子邮箱; 信息浏览(WWW、WAP); 内容下载; 在线翻译、在线杀毒; 电子公告板/聊天室; 其它信息服务类业务。2) 即时通信业务即时通信业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网实现实时的文字或视频聊

25、天、应用程序协作等服务。3) 流媒体业务流媒体业务是通过互联网网实时播放多媒体内容,例如互联网电视、视频点播、远程教学等。流媒体业务采用组播技术可以节约IP城域网的网络资源。4) 网络游戏业务网络游戏业务是通过互联网承载实现网络游戏应用协作,从而向用户提供的用户-应用交互、用户-用户交互的业务。5) 电子商务业务电子商务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贸易,包括在互联网上建立商务市场,完成订购、投递物品的信息管理以及资金的传递等功能。IP城域网用户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目的作为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消费者、商家、银行、认证中心、客户服务中心、支付处理方和投递方。具体应用包括电子银行、电子购物、电子商品交易等。电子商务业

26、务应保证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必须采用一定强度的加密技术。13.3 业务承载13.4 业务和用户接入方式拨号接入包括PSTN/ISDN固定拨号接入和GSM CSD方式的移动拨号接入。拨号接入城域网应根据业务需要设置接入服务器。宽带接入包括ADSL接入和以太网接入。宽带接入应根据业务需要设置宽带接入服务器。宽带接入中可采用虚拟拨号方式。专线接入包括有线专线接入和固定无线接入两种方式,或者两种方式的结合。专线接入主要是指通过租用专线的方式将业务或用户接入城域网。1 有线专线接入1) 光纤直驱/宽带以太网接入:基于光纤直驱的宽带以太网接入可用于部分重要的业务源或大客户接入城域网等。2) 基于光纤的无源

27、光网络接入:无源光网络为运营商的中心机房和商业及居民客户之间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通信基础。目前成熟的有APON解决方案,但是设备造价较贵,以以太网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目前发展较快。目前无源光网络技术和设备不完全成熟。3) SDH/MSTP/DDN接入:SDH网络可以提供2.5Gbps、622Mbps、155Mbps、2Mbps速率的接入,MSTP网络还可以提供ATM接口和以太网(10/100/1000Mbps)接口;DDN网络可提供2Mbps及2Mbps以下的速率接入。通过SDH/MSTP/DDN网络可以接入重要的业务或大客户。4) ATM/FR/X.25接入:通过ATM/FR/X.25与城域网进行

28、连接,业务或用户可以接入城域网。2 固定无线接入固定无线接入主要有LMDS和3.5GHz等方式的固定无线接入。利用固定无线接入方式可以弥补接入手段的不足,接入光纤、SDH网络等覆盖不到的用户。通过GPRS、CDMA2000 1X网络与城域网的互连可以实现移动用户以分组方式接入城域网,使用各种城域网业务。WLAN提供了局域覆盖、高速接入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为用户提供热点地区高速数据接入。通过WLAN的接入控制设备联入城域网,用户可在WLAN覆盖区域接入城域网,使用各种城域网业务。13.5 业务计费与结算1 IP城域网计费体系由计费信息采集前端设备(NAS、BRAS、WLAN AC/AP等)、计费信

29、息采集点(主要是RADIUS服务器,基于信息内容的计费信息采集点主要在业务平台或业务管理平台)和运营商的计费帐务系统组成。计费信息采集点生成用户话单,可以定时、定量地传送给计费系统,由计费帐务系统进行批价、进行帐务处理等。2 城域网计费体系宜尽量采用集中方式。根据业务运营和管理需要,也可采用多系统分散方式。3 对于基于信息内容的计费,在生成计费话单信息前的业务流程中应包含对业务合法性、业务用户订购合法性等的鉴权环节,避免业务欺诈。1 城域网业务计费体系应支持基于时长的计费方式、基于流量的计费方式、基于信息内容的计费方式,支持包月计费方式,支持基于资源占用的计费方式,并支持各种计费帐务处理的各种

30、优惠方式。随着新的技术的发展,将来还可以采用基于QoS或者其它的高级计费方式。2 城域网业务计费体系应支持预付费的实时计费方式和后付费的的计费方式。3 城域网业务计费体系应支持计费方号码的灵活设定,可以是主叫号码、卡号、用户注册名、集团帐号等,以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4 城域网业务计费体系应支持用户漫游使用业务时发生的计费结算需要。5 计费信息采集点所收集的计费要素应满足业务需要。宽带IP城域网原则上归纳到省级结算中心,IP城域网只负责计费信息的采集,不支持结算。对于部分规模较大的IP城域网业务结算应依托于运营商已有的计费帐务系统,完成省际结算。13.6 业务管理和宽带用户管理宽带IP城域网运营

31、商应建设一个可增值的宽带业务平台,使宽带IP城域网能提供丰富的宽带业务,并实施集中业务管理,规范宽带业务的对外形象。 宽带IP城域网的业务中心建设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业务逻辑和业务功能分离,业务逻辑由业务中心定制,并通过开放的协议接口控制网络设备中的业务功能。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地生成新的业务,而且不需要修改网络设备并快速实施;可以使网络具备不断挖掘网络能力,针对不同的用户群提供不同的业务特性组合。如:宽带上网卡、宽带酒店(IP Hotel)、门户业务(Portal)、智能小区。 2 灵活方便的业务提供:面向用户和管理者的Web接入管理、支持多代理商的批发外包将是宽带业务的重要特征

32、,通过有效的权限管理机制保证业务数据的安全。用户可以定制业务提供的多种特性以及选择不同的费率策略。对于不同的接入手段,应保持一致的业务特性。 3 灵活的业务计费:按时长、流量、带宽、服务等级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计费,支持灵活的业务策略。 4 提供开放的协议和管理接口,支持第三方数据库接入。5 积极发展Portal 业务,并通过广告充值等手段,刺激用户消费。13.6.2 宽带用户管理功能宽带IP城域网汇聚层设备应提供以下宽带用户管理功能: 1 边缘汇接设备应能根据用户的不同接入方式进行宽带用户的身份识别:以太网接入(以MAC、IP地址或VLAN ID组合方式识别用户);PPPoE接入(PPPOE

33、SESSION ID识别用户)-支持接入用户通过PPPoE接入上网,该接入协议在ADSL接入、以太接入、CMTS接入都适用;L2TP接入(L2TP SESSION ID识别用户)。 2 支持以下方式的用户认证:通过业务中心完成认证;通过Radius系统完成认证;WEB认证。IP城域网业务开放时对用户的识别可以采取两种方式:1) 如为用户分配唯一静态的IP地址,则无需进行认证。2) 如为用户分配动态IP地址,则由认证设备分配IP地址 3 用户地址管理 1) 应支持用户动态选择ISP的功能。 2) 支持固定分配IP地址:用户每次上网时,使用一个固定的IP地址。 3) 支持动态IP地址分配。 动态I

34、P地址分配有以下几种方式:DHCP动态分配:用户开机时,地址由DHCP SERVER分配,汇聚设备实现DHCP SERVER或DHCP Relay;Radius server动态分配:在认证阶段,由Radius Server为用户分配IP地址。 4) 支持由汇聚层网络设备分配IP地址:在PPP拔号中,由汇聚层网络设备从本机地址池为用户分配IP地址。 5) 支持ISP分配IP地址:适用于PPP中继到L2TP方式,地址分配对汇聚层网络设备透明。14 编号方案、地址分配与域名系统14.1 编号方案用户在其它业务提供商的网络上网时,要求键入全用户帐号,即usernamerealm。14.2 地址分配1

35、 按需分配,避免IP地址的浪费地址分配时应根据网络各节点的规模、建设周期、业务发展预测等因素综合考虑,本着既满足需求又不造成浪费的原则进行分配。在网络建设、扩容过程中规划地址时,应在满足网络近期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使用,避免IP地址的浪费。2 充分利用CIDR、VLSM等技术,合理高效地使用IP地址在规划地址时,应打破传统A类、B类、C类地址的划分,充分利用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技术及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等技术,合理、高效地使用IP地址,不应使用C类地址做为规划的最小单位。采用CIDR、VLSM等技术可以更有效的利用IP地址空间,但划分子网掩码时要注意保持地址的连续和路由表的优

36、化。3 提高地址利用率地址规划和分配时应注意按需分配,不造成浪费,提高地址利用率。合理扩大分配窗口值,尽可能提高已获得的IPv4地址的利用率。4 保持地址分配的连续性为保证IP网络的整网运行效率,简化各路由节点的路由表,在分配IPv4地址的过程中,应尽量保证网络内部地址的连续性,尽量按地域分配连续的IP地址块。5 为了业务发展的需要,地址规划时可以进行合理的地址预留地址预留时要注意地址的聚合问题,同时预留的空间应该有一定限度,避免地址的闲置和浪费。6 在不影响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可使用私有地址考虑到目前IPv4公有地址日益紧张,在不影响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可使用私有地址。规划和使用私有地址时,只能严格采用RFC规定的私有地址范围,不能随便使用其它范围的地址。7 无恰当理由不应分配静态的客户地址所有静态地址的分配都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详细的规划说明。对于拨号连接用户,应该采用动态地址,不应该采用静态地址。15 设备配置原则1 应在完成网络节点局域网结构详细设计的基础上配置节点所需要的主要设备。2 网络节点内路由器设备的配置应充分考虑该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和功能,所配置的设备的功能与性能应与该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