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防雷装置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手册(共47页)_第1页
最新防雷装置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手册(共47页)_第2页
最新防雷装置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手册(共47页)_第3页
最新防雷装置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手册(共47页)_第4页
最新防雷装置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手册(共4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质量管理手册xxx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二0一八年一月十九日 目 录第一章 质量工作方针及要求2第二章 国家技术规范和标准2第三章 质量保证体系33.1组织机构框图33.2检测流程43.3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53.4仪器设备配置及仪器设备操作流程73.5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193.6检测报告、文书及归档21第四章 内部管理制度234.1组织机构框图、内设机构职能、岗位设置及职责234.2防雷装置检测人员基本情况264.3技术负责人任命文件264.4内部文件管理制度274.5合同管理制度304.6检测报告编制审批制度314.7异议申诉处理制度324.8事故分析处理制度3

2、34.9保密制度354.10人员培训制度 374.11人员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 384.12资料交接制度 384.13现场监督检查制度 394.14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404.15检测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404.16检测结果报告制度 404.17检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424.18人员档案保管制度 454.19其它资料档案保管制度 46第一章 质量工作方针及要求 实施防雷检测是防灾减灾重要性举措,目的是为了减免雷击灾害造成的损失。其检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遭遇雷害时,高质量的防雷装置能有效地抵御雷电灾害;而质量低劣的防雷装置,非但不能取到防雷的作用,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

3、失。由此可见,实施防雷检测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确保防雷工程的高质量。本公司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针,对影响防雷检测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包括: 1xxx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组织机构如图3.1。在机构上,设置防雷检测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 2考核工作人员业绩时,坚持质量一票否决权,凡因质量酿成事故者,不得评优、晋级和增薪; 3制定与防雷检测有关的各岗位的管理制度;4在防雷检测的全过程中的各阶段、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第二章 国家技术规范和标准序号标准和规范名称代号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3建筑物防雷工

4、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4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15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6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规范QX/T 105-2009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三章 质量保证体系3.1组织机构框图办公室Xx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校核部检测部质量部技术部3.2检测流程否受理受检单位复检申请后安排复检,准备仪器根据存在问题通知书所列的不符合项内容进行复检,记录数据业 务 受 理签订协议(委托书)开具出检通知单下达任务查阅资料,确定检测项目根据检测对象,准备和检查仪器巡视环境,了解情况,布置检查仪

5、器现 场 检 测对检测项目及检测数据进行复核、确认签字。检查收回仪器对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编写分项评定及综合评定,完成原始记录 根据原始记录编制相关检测文书审核是否通过是授权签字人签字并出具相关检测文书检 测 资 料 归 档进 行 服 务 跟 踪 回 访是否符合要求否是签订协议(委托书)业 务 受 理开具出检通知单下达检测任务调用查阅资料,确定检测项目,并准备和检查检测仪器检查防雷装置施工质量是否与设计相符并记录,视情况进行测试对检测项目的数据及意见进行复核确认并签字否出具存在问题通知书,由施工单位签字确认,现场交建设或监理单位签收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受理建设单位复检申请,安排检测人员进行复检

6、是否符合要求是受理建设单位提出防雷装置施工跟踪检测的申请告知施工跟踪检测相关事宜(时间、内容等)视需要出具施工跟踪检测意见书,将相应阶段施工跟踪检测资料存档备用。调用查阅各阶段施工跟踪检测资料、防雷装置设计评价资料等,确定检测项目受理建设单位竣工阶段检测申请,开具出检通知单下达检测任务各阶段检测是否全部完成是否否整改期限内受检单位是否提出复检申请是竣 工 检 测定 期 检 测施工跟踪检 测图3.2 防雷装置检测业务流程图3.3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3.3.1 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包括查阅资料、检查观感质量、测量技术参数、分析处理、抽检等。3.3.2 查阅资料查阅资料指查阅设计图纸、隐蔽工程记录及竣工图

7、等相关资料,所查阅的资料必须确认其可靠性、真实性、有效性。施工跟踪检测应查阅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施工图纸必须是经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核准的设计施工图,也包含后续的设计修改单(图)。在检测过程中,如现场施工与设计施工图纸不一致,应要求施工单位提供有效的设计修改单(图)。竣工阶段检测或首次定期检测中缺少的隐蔽工程记录项目,可以查阅相关的隐蔽工程记录或竣工图纸。隐蔽工程记录必须是经建设或监理单位签字盖章有效的记录。对于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所查阅的安全评价报告、环境评估报告及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等,应确定其是否有效。3.3.3 检查观感质量 检查观感质量指对各种防雷装置及措施的外露部分观感质量进行检查并记录和判断

8、其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观感质量主要是检查防雷装置施工安装工艺。如:检查接闪器、引下线是否平正顺直;检查SPD的连接导线是否平直、色标是否清晰、绝缘层有无破损、老化;检查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的防腐措施是否完整;螺栓固定的是否有防松零件等。3.3.4 测量技术参数 测量技术参数指运用各种仪器、仪表设备对防雷装置各种技术参数进行测量、读数、记录的过程。3.3.4.1 测量的技术参数包括长度量值、电涌保护器参数、接地电阻值、过渡电阻值、环路电阻值、土壤电阻率等。1 长度量值:用经纬仪、测距仪、卷尺、游标卡尺、测厚仪等测量。2 电涌保护器参数:泄漏电流Iie和直流参考电压U1mA用防雷

9、元件测试仪测量。残压Ures用冲击试验平台测量,测量时应采用In或Ipeak的值(8/20s波形)冲击(有条件时)。3 接地电阻值: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4 过渡电阻值:用等电位测试仪、毫欧表、万用表等测量。5 环路电阻值:用环路电阻测试仪测量。6 土壤电阻率:用土壤电阻率测试仪测量。3.3.4.2 应根据环境因素,按仪器使用要求正确操作测量仪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真实性。1 接地电阻值测试1) 根据所使用的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测试原理或方法,正确布置辅助电压和电流电极的桩位并连线。2) 本业务规范推荐使用电位降法测量接地电阻值,辅助电压和电流电极的桩位根据直线补偿法(0.618法)或

10、夹角补偿法(30法)进行布置。用直线补偿法测量时,接地极E、辅助电压极P、辅助电流极C(E、P、C)应在一条直线上且垂直于地网,避免平行布置。3) 布置辅助电压和电流电极的桩位时要注意避免或消除土壤电阻率不均匀、地网带电、杂散电流或高频干扰等因素对接地电阻测试的影响。 当地网带电影响检测时,应查明地网带电原因,在解决带电问题之后测量,或改变检测位置进行测量。 当被测接地装置的面积较大而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为了得到较可信的测试结果,宜将电流极离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增大,同时电压极离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也相应地增大。当接地体(网)四周土壤具有剖面结构、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应注意使辅助电压极、电流极与接

11、地体(网)布置在剖面的同一侧或土壤电阻率较均匀的区域内。4) 接地极E连接线长度应符合仪器使用说明要求。当需要加长时,应将实测接地电阻值减去加长线阻值(应通过本仪器用接地电表二极法测量)作为实际值。也可采用四极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检测。5) 当建筑物周边为岩石或水泥地面时,可将P、C极与平铺放置在地面上每块面积不小于250mm250mm的钢板连接。为使钢板与地面接触良好,可在钢板与地面之间铺设含水量高的毛巾等棉质物品,并用水润湿后实施检测。2 土壤电阻率测试测试方法应参照附录H。本业务规范推荐使用温纳(Wenner)四点法测量土壤电阻率。试验电极打入地下的深度应满足h0.1a(a为试验电极之间的

12、距离)。为了解土壤的分层情况,在测量时,可改变几种不同的a值进行测量。3 过渡电阻值测试过渡电阻值测量时,应测量被跨接物,而不能测量其连接导体。使用过渡电阻测试仪连续测量时,可能出现因被测物上的锈蚀或其他绝缘层较厚而使两个线夹间未形成回路而不显示测量值的现象,应去除锈蚀或绝缘保护物再进行测量。4 电涌保护器相关参数测试泄漏电流和直流参考电压测试方法应参照附录I,测试时应保持仪器面板及工作台面的清洁与干燥,以免泄漏电流、电弧、电晕而引起测试出错。电涌保护器的残压Ures测试方法参照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一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18802.1,采用In或Ipeak的值(8/20

13、s波形)进行冲击测试。3.3.5 分析处理分析处理是指对测量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并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测量数据为最终结果的可直接与标准要求比对并判定,测量数据不能直接与标准要求比对的需计算导出最终结果。需要进行计算导出结果的项目主要有年预计雷击次数、保护范围、间隔距离、冲击接地电阻值、电涌保护器冲击电流值等。3.3.6 抽检法抽检法的应用:在对所有被检对象检查观感质量的基础上,对于同一类型数量较多项目(如接闪短杆)的测试,可以通过随机抽取一定比例样本测试的方法来反映整体情况。3.3.6.1 接闪短杆接地电阻值的测试抽样比例不少于20%(含必测点)。注:必测点按GB50057-20

14、10附录B中雷击率最高部位确定,目测为一体的接闪带可以只抽测一点。3.3.6.2 防侧击措施的金属门窗、栏杆过渡电阻值或接地电阻值的测试抽样比例不少于30%,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须全检。3.3.6.3 型号相同的电涌保护器的直流参考电压、泄漏电流、残压的测试抽样比例不少于10%。3.3.6.4 幕墙、金属屋面等接地电阻值的测试按10m10m网格抽测。3.3.7 检测判定规则 将现场检测结果经分析处理后形成的各项结果与报告(含原始记录)中对应技术要求和设计施工要求逐项进行比较,判定规则如下:1 对强制性和严格性标准要求,检测结果满足标准要求的判“符合”,否则判“不符合”。两种评定结果均在报告中对应

15、项评定栏中填写。2 对允许有选择或有条件执行的标准要求,检测结果满足标准要求的判“符合”,填入报告中对应项评定栏;检测结果不满足要求的不作判定,可在备注中提出建议。3.4仪器设备配置及仪器设备操作流程3.4.1仪器设备配置及仪器设备操作流程仪器设备配置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仪器厂家备注1激光测距仪UT393B优利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2测厚仪TT110北京时代新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3全站仪KTS-442R4KOLIDA4数显推拉力计SD-500N温州一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5可燃气体测试仪AS9800希玛仪表6接地电阻测试仪K-2125B北京好天气科技有限公司7土壤电阻率测试仪ETCR3000

16、B广州市铱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8等电位测试仪ETCR3700B广州市铱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9环路电阻测试仪THJ-6416辽宁天宏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10防雷元件测试仪ES9020广州征能电子科技 有限公司11绝缘电阻测试仪PC-40B上海安标电子有限公司12表面阻抗测试仪GM3110深圳市聚茂源科技有限公司13数字式静电电压表EST101东莞市通荣防静电科技有限公司14万用表UT39A优利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15直流标准电阻BZ3辽宁天宏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16钢卷尺0-15m百锐17游标卡尺0-300mm杭州工具量具有限公司3.4.2 接闪器的检测3.4.2 .1 检查接闪器的类型,如接闪杆、接

17、闪带、接闪网等。注:1.GB50057-2010第 3.0.3条 24款、第9款、第10款及第三类建筑物,当其女儿墙以内的屋顶钢筋网以上的防水和混凝土层允许不保护时,宜利用屋顶钢筋网作为接闪器;GB50057-2010第 3.0.3条 24款、第9款、第10款及第三类建筑物为多层建筑,且周围通常无人停留时,宜利用女儿墙压顶板内或檐口内的钢筋作为接闪器。2.为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伤人等事故隐患,高层建筑物不应利用建筑物女儿墙内钢筋做为暗敷接闪带。3.除第一类建筑物和GB50057-2010第4.3.2条第1款规定的建筑物之外,宜利用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作为自然接闪器,如屋顶旗杆、装饰物、广

18、告牌、女儿墙上的盖板等,其截面应符合GB50057-2010表 5.2.1的规定,其壁厚应符合GB50057-2010第 5.2.7条的规定。3.4.2.2 检测接闪器的材料和规格。注:1.利用屋顶输送和储存物体的钢管、钢罐作接闪器时,尚应检查其被雷击穿后内部介质是否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2.对于通信铁塔、独立接闪杆铁塔、宝塔形与套筒式钢管接闪杆的杆长皆取最顶端的一节为接闪器。3.4.2.3 检查接闪器的敷设状况,包括安装位置、是否平正顺直无急弯。检查接闪网、接闪带(短杆)是否按GB50057-2010附录B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检查当建筑物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接

19、闪带(短杆)是否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外);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注:矩形平屋面未设置接闪网时,应测量d女儿墙上接闪带间的距离(沿屋面宽度方向的距离)(m)、S-女儿墙上的接闪带距屋面垂直距离(m),当时,屋面应按标准要求敷设接闪网。3.4.2.4 检查接闪器的连接方式、工艺与质量。3.4.2.5 检查接闪器的防腐措施与现状,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3.4.2.6 检测建筑物屋顶金属物体是否与防雷装置相连。3.4.2.7 检查接闪器上有无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线及低压架空线等电气、通信线。3.4.2.8 检测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网、线)与屋面及被保护物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20、3.4.2.9 检测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或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应检测Ri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支柱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下同)、hx被保护建筑物或计算点的高度、Sa1空气中的间隔距离 (m)。根据GB50057-2010公式4.2.1-1和4.2.1-2进行计算,分析处理。注:冲击接地电阻值可通过冲击接地电阻测试仪直接测量。也可通过测量工频接地电阻R和土壤电阻率,并获取接地装置最长支线实际长度,按GB50057-2010附录C计算。下同。3.4.2.10 检测架空接闪线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间隔

21、距离,应检测Ri、Sa2接闪线至被保护物在空气中的间隔距离(m)、h接闪线的支柱高度(m)、l接闪线的水平长度(m)。根据GB50057-2010公式4.2.1-4和4.2.1-5进行计算,分析处理。3.4.2.11 检测架空接闪网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间隔距离,应检测Ri、Sa2接闪网至被保护物在空气中的间隔距离(m)、l1从接闪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支柱的距离 (m)、n从接闪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不同支柱并有同一距离 l1的个数。根据GB50057-2010公式4.2.1-6和4.2.1-7进行计算,分析处理。3.4.2.12 检测被保护物是否处于接闪器保护范

22、围内。3.4.2.13 测量接闪器及被保护物相关数据。如接闪杆的高度、被保护物的几何尺寸、接闪器与被保护物的距离等,然后用滚球法计算接闪器保护范围。 注:在确定接闪线的高度时,要考虑到弧垂的影响。在无法确定弧垂的情况下,可考虑架空接闪线中点的弧垂。当等高支柱距离小于120m时,弧垂取2m;当等高支柱距离为120150m时,弧垂取3m。3.4.2.14 检查建筑物屋面的非金属物体(如隔断墙、烟囱)是否处在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注:对于不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非导电性屋顶物体,检测其是否突出由接闪器形成的平面高度0.5m。3.4.2.15 检查建筑物顶部孤立金属物是否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若未处

23、于保护范围内,则应检查其高出屋顶平面的高度、上层表面总面积及长度,确定是否要采取保护措施。3.4.3 引下线的检测3.4.3.1 检查引下线的根数。3.4.3.2 测量引下线的间距,计算其平均间距。注: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或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时,在其钢构件或钢筋之间的连接满足GB50057-2010规定并利用其作为引下线的条件下,当其垂直支柱均起到引下线的作用时,可不要求满足专设引下线之间的间距。3.4.3.3 测量引下线的材料规格。3.4.3.4 检查引下线的敷设状况,包括布置是否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是否平正顺直无急弯、是否以最短路径接地、是否采取防机械损伤

24、措施、是否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距离大于0.1m。3.4.3.5 检查明敷引下线(非单根)的断接卡设置情况,测量断接卡距地面距离,测试接地电阻值时应断开其连接后进行。3.4.3.6 检查引下线附近保护人身安全所采取的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措施,应符合GB50057-2010第4.5.6条规定。注:专设引下线设置时应优先考虑距出入口或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3m。3.4.3.7 检查引下线及其与接闪器间的连接方式、工艺与质量。3.4.3.8 检查引下线的防腐措施与现状。3.4.4 接地装置的检测3.4.4.1 测量土壤电阻率(需要时)。3.4.4.2 检查接地装置的类型(包含人工接地体、自然接地

25、体)。3.4.4.3 检查防直击雷与防闪电感应、电气设备和信息系统等接地合设或分设。注: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与防闪电感应、电气设备和信息系统等接地应分设,难以分设时可按GB50057-2010规范4.2.4条规定合设;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接地应合设。3.4.4.4 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或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之间的地中距离Se1 (m)、Ri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支柱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根据GB50057-2010公式4.2.1-3进行计算,分析处理。3.4.4.5 测量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3.4.4.6 检查接地体的埋设深度。3.4

26、.4.7 检查接地装置及其与引下线间的连接方式、工艺与质量。3.4.4.8 检查接地装置的防腐措施与现状。3.4.4.9 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3.4.5 防侧击措施的检测3.4.5.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侧击措施的检测3.4.5.2 检查首道水平接闪带高度。3.4.5.3 检查水平接闪带垂直距离。3.4.5.4 检查水平接闪带及其与引下线间的连接方式、工艺与质量。3.4.5.5 检查3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的连接情况,测试其接地电阻值。3.4.5.6 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防侧击措施的检测3.4.5.7 确定需采取防侧击措施物体。采取防侧击措施的物体包括:1、对

27、应滚球半径的球体从屋顶周边接闪带外向地面垂直下降接触到的突出外墙物体(俗称落球法);2、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各表面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显著突出的物体。3.4.5.8 检测接闪器及连接导体材料规格,检查相关连接方式、工艺与质量,检查接闪器的防腐措施与现状,测试接闪器接地电阻值。3.4.5.9 检测需采取防侧击措施的物体是否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测量相关数据。3.4.5.10 检查外墙内、外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底端与防雷装置的连接状况。 3.4.6 防闪电电涌侵入及防高电位反击措施的检测3.4.6.1 低压配电线路的检测3.4.6.2 检查低压配电线路引入敷设方式。

28、3.4.6.3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电缆全线埋地时,检测在入户端电缆金属外皮、钢管是否与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3.4.6.4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而部分埋地引入时:1 检查架空线与建筑物的距离。2 检查转换处是否装设SPD,如已设,检测SPD类型、相关参数及安装工艺。注:此处选用的电涌保护器应符合下列规定:应装设户外型电涌保护器,所装设的电涌保护器应选用级试验产品,其电压保护水平应小于或等于 2.5 kV,其每一保护模式应选冲击电流等于或大于 10 kA;若无户外型电涌保护器,应选用户内型电涌保护器,其使用温度应满足安装处的环境温度,并应安装在防护等级 IP54的箱内。当电涌保护

29、器的接线形式为GB50057-2010表 J.1.2中的接线形式 2时,接在中性线和 PE线间电涌保护器的冲击电流 ,当为三相系统时不应小于 40 kA,当为单相系统时不应小于 20 kA。 3 检查SPD、金属外皮、钢管、铁脚、金具是否连在一起接地,测试其接地电阻值。4 检测电缆埋地长度是否不小于。5 检测入户端电缆金属外皮、钢管是否与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3.4.6.5 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检测入户端电缆金属外皮、钢管是否接地。3.4.6.6 检测入户处总配电箱内是否装设SPD,如已设,检测SPD类型、相关参数及安装工艺。注:1.第一类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与防闪电感应装置合设时,入户处总配

30、电箱内应设SPD,当其分设时,在满足GB50057-2010第4.2.3条第1、2、3款要求的情况下,可不设置;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入户处总配电箱内应设SPD。2.此处选用的电涌保护器应符合下列规定: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或相连的情况下,应在低压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配电柜处装设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 2.5 kV。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无法确定时应取等于或大于 12.5 kA。 当 Yyn0型或 Dyn11型接线的配电变压器设在本建筑物内或附设于外墙处时,应在变压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在低压侧的配电屏上,当有线路引出本建筑物至其他有独自敷设

31、接地装置的配电装置时,应在母线上装设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无法确定时冲击电流应取等于或大于 12.5 kA;当无线路引出本建筑物时,应在母线上装设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每一保护模式的标称放电电流值应等于或大于 5 kA。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 2.5 kV。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的确定:当电源线路无屏蔽层时宜按GB50057-2010公式 4.2.4-6计算,当有屏蔽层时宜按GB50057-2010公式4.2.4-7计算。式中雷电流取值分别为200kA(一类)、150kA(二类)、100kA(三类)。3.4.6.7金属管道的检测3.

32、4.6.8 架空金属管道的检测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检测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与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建筑物100m内是否多次接地及接地点间隔距离;测试接地电阻值。2 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检测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接地。3.4.6.9 埋地或地沟内金属管道的检测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检测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与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2 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检测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接地。3.4.6.10 输送火灾爆炸危险物质和具有阴极保护的埋地金属管道的检测1 检查其从室外进入户内处是否设有绝缘段。2 检查在绝缘段处是否跨接SPD,如已设,检测SPD类型、相关参数及安装工艺。注:电压开关型

33、电涌保护器或隔离放电间隙应满足下列要求: 选用级试验的密封型电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能承受的冲击电流按GB50057-2010公式 4.2.4-6计算,取m=1,式中雷电流取值分别为200kA(一类)、150kA(二类)、100kA(三类)。 对于输送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埋地金属管道: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应小于绝缘段的耐冲击电压水平。当无法确定绝缘段的耐冲击电压水平时,应取其等于或大于 1.5kV和等于或小于2.5kV。 对于具有阴极保护的埋地金属管道: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应小于绝缘段的耐冲击电压水平,并应大于阴极保护电源的最大端电压。3 检查管道等电位连接是否在绝缘段之后进入室内处进行

34、。3.4.6.11 电子系统的检测3.4.6.12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地装置分设时的电子系统室外金属导体线路的检测1 检查金属线路类型。2 检查金属导体线路是否采用有屏蔽层的电缆。3 检查电缆敷设方式。4 检查电缆两端的屏蔽层、加强钢线、钢管等是否等电位连接到入户处的终端箱体上。5 检查终端箱内是否装设SPD,如已设,检测SPD类型、相关参数及安装工艺(此处宜装设SPD)。3.4.6.13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地装置分设时的架空通信线路的检测1 检查通信线路架空转换后是否使用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检查其埋地长度。2 检查转换处是否装设SPD,如已设,检测SPD类型、相关参数及安装工艺。注:

35、此处选用的电涌保护器应符合下列规定:应装设户外型电涌保护器,所装设的电涌保护器应选用 D1类高能量试验的产品,其电压保护水平和最大持续运行电压值应按GB50057-2010附录J的规定确定,连接电涌保护器的导体截面应按本业务规范附表J.1的规定取值,每台电涌保护器的短路电流应等于或大于 2 kA;若无户外型电涌保护器,可选用户内型电涌保护器,但其使用温度应满足安装处的环境温度,并应安装在防护等级 IP54的箱内。在入户处终端箱内是否装设SPD应按GB50057-2010第6章的规定确定。3 检测SPD、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是否连在一起接地,测试冲击接地电阻值。3.4.6.14

36、 接地装置合设的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及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电子系统的检测1 检查室外线路类型。2 当室外线路采用金属线时,检查其引入的终端箱处是否装设SPD,如已设,检测SPD类型、相关参数及安装工艺。注:此处选用的电涌保护器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电子系统的室外线路采用金属线时,在其引入的终端箱处应安装 D1类高能量试验类型的电涌保护器,其短路电流当无屏蔽层时,宜按GB50057-2010公式 4.2.4-6计算,当有屏蔽层时宜按GB50057-2010公式4.2.4-7计算,当无法确定时应选用2.0kA(一类)、1.5kA(二类)、1.0kA(三类)。选取电涌保护器的其他参数应符合GB50057-

37、2010附录 J.2的规定,连接电涌保护器的导体截面应按本业务规范附表J.1的规定取值。3 当室外线路采用光缆时,检查光缆金属物(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在入户处是否接地,检查有无金属线路引出本建筑物至其他有自己接地装置的设备。4 检查光缆引入的终端箱处的电气线路侧是否装设SPD,如已设,检测SPD类型、相关参数及安装工艺。注:此处选用的电涌保护器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电子系统的室外线路采用光缆时,在其引入的终端箱处的电气线路侧,当无金属线路引出本建筑物至其他有自己接地装置的设备时,可安装 B2类慢上升率试验类型的电涌保护器,其短路电流应按GB50057-2010表 J.2.1的规定确定

38、,宜选用 100 A(一类)、75A(二类)、50A(三类);当有金属线路引出本建筑物至其他有自己接地装置的设备时,应安装D1类SPD,具体可参照本条第二款。3.4.6.15 金属物或线路与引下线间隔距离的检测3.4.6.16 检查该建筑物是否为金属框架或钢筋连接在一起、电气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检查金属物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是否有自然或人工接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金属板、金属网等静电屏蔽物隔开。如符合上述条件,金属物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的间隔距离可无要求,否则应检测lx(引下线计算点到连接点的长度)、金属物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的实际间距。注:当金属物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有混凝土墙、砖墙隔开时,其击穿强

39、度应为空气击穿强度的 1/2,间隔距离一般情况下需增加一倍。3.4.6.17 检查金属物是否与引下线相连,带电线路是否通过电涌保护器与引下线相连。3.4.6.18 固定在建筑物上(含需采取防侧击措施的外表面)的用电设备和线路的检测3.4.6.19 检查配电线路是否穿钢管。3.4.6.20 检查穿线金属管的一端是否与配电箱和 PE线相连,另一端是否与用电设备外壳、保护罩相连,并就近与屋顶防雷装置相连。检查钢管因连接设备而中间断开处是否跨接。3.4.6.21 检查配电箱内开关的电源侧是否装设SPD,如已设,检测SPD类型、相关参数及安装工艺。注:此处选用的电涌保护器应符合下列规定:为级试验产品,其

40、电压保护水平不应大于 2.5 kV,标称放电电流值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3.4.6.22 检测相关连接导体的材料规格、连接方式、连接工艺与质量。3.4.6.23 测试相关接地电阻值。3.4.7 防闪电感应及防静电接地措施的检测3.4.7.1 检测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是否接到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检测相关连接导体的材料规格、连接方式、连接工艺与质量。检查金属屋面或钢筋混凝土屋面的钢筋网(交叉点应绑扎或焊接)是否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3.4.7.2 检查GB50057-2010第3.0.3条第57款规

41、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是否就近接到防雷装置或共用接地装置上,检测相关连接导体的材料规格、连接方式、连接工艺与质量。具体包括检测化工企业、加油加气站等场所的操作台、卸液台、充装台、加油机等装置的烃 (油)泵、压缩机等是否进行电气连接并接地;检测浮顶与罐体是否采用两根截面不小于50mm2的软铜线作电气连接;检测油(气)等金属储罐罐壁厚度、是否采用环形防雷接地、接地点数及沿罐壁周长间距,检查接地线材料规格;检测与金属储罐相接的电气及仪表配线是否采用金属管屏蔽保护,配线金属管上下两端是否与罐壁应做等电位连接;检测储罐金属附件是否等电位连接或接地;检测加油加气站信息系统是否

42、采用铠装电缆或导线穿钢管配线,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保护钢管两端是否接地。3.4.7.3 检测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及GB50057-2010第3.0.3条第5、6款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平行或交叉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平行敷设净距、交叉净距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检查是否采取相应的跨接措施,检测跨接导体的材料规格、连接工艺与质量、跨接点间距。3.4.7.4 检测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当过渡电阻大于0.03时,检查是否跨接,并检查跨接导体的材料规格、连接工艺与质量;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3.4.7.5 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43、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是否和电气、电子系统的接地装置共用,测试其工频接地电阻值。3.4.7.6 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是否装设等电位连接环,检测其环间垂直距离,检测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是否均连到环上。3.4.7.7 检查屋内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处的数量,检查接地干线及其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导体的材料规格,检查相关连接工艺与质量。3.4.7.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工艺管道防静电接地的检测3.4.7.9 检测在管道分岔处、无分支管道每80100m处、以及进出车间建筑物及有关装置或设施处、爆炸危险场所的边界、管道泵及其过滤器、缓冲器等部位是否进行防静电接地。3.4.7.10 检测直接埋

44、地管道是否在埋地之前及出地后各接地一次,检测车间内部管道是否与本车间的静电干线相连接。3.4.7.11 检测输送易燃液体的非金属管是否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检测气、液充装胶管两端连接处的跨接、连接线的截面和过渡电阻值。3.4.7.12 检测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的始、末端和分支处是否设防静电和防闪电感应的联合接地装置。3.4.7.13 检查在汽车(槽)罐车和槽船的装卸场所、码头是否设置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查相关连接导体材料规格、连接工艺与质量。检查在下列甲、乙、丙A类油品(原油除外)作业场所,是否设置消除人体静电装置:泵房的门外、储罐的上罐扶梯入口处、装卸作业区内操作平台的扶

45、梯入口处、码头上下船的出入口处。3.4.7.14 检查防静电接地线是否利用电源零线,是否与防直击雷接地线共用。3.4.7.15 检查是否设置静电接地仪,如已设,检查其运行状况。3.4.7.16 测试相关接地电阻值。3.4.7.17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危化品场所系指生产、使用、贮存、装卸、运输爆炸和火灾危险品、危化品(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所规定的物品)的场所(车间、厂房、仓库、装卸站台等),或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各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场所。如石油设施(油库)、加油加气站、燃气(管道)站、乙炔站、氧气站、烟花爆竹等。3.4.7.18 其他静

46、电导除措施参见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3.4.8 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的检测 本节主要针对建筑物内部的电子信息系统相关项目的检测,内部防护相关的LPZ0区至LPZ1区的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的检测见本章第3.4.6节。3.4.8.1检查电子信息系统供电系统接地型式、所处建筑物位置、接地装置设置情况、信号传输方式(见附表K.1)、电源及信号线缆入室形式,确定雷电防护等级。注: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总配电箱起供电给本建筑物内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3.4.8.2 屏蔽措施的检测3.4.8.3 了解建筑物整体屏蔽情况。包括结构类型、外墙金属物、外侧柱间距及层

47、高。3.4.8.4 检查机房屏蔽方式(网型、板型)、屏蔽体材料规格、网型屏蔽网格尺寸。3.4.8.5 检查线缆类型及敷设情况(屏蔽线缆、穿金属管、沿金属线槽敷设),检查线缆屏蔽体(屏蔽层)两端、LPZ交界处、入机房处是否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3.4.8.6 检查光缆金属物(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在入户处是否接地。如果在入户处较难实现其接地时,检查ODF光纤配线架或终端盒内光缆的金属加强芯等是否与金属护层进行可靠连通,并是否与机架或终端盒绝缘后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多股绝缘铜线引到本机房入口处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连接。 3.4.8.7 测试相关接地电阻值、过渡电阻值。3.4.8.

48、8 综合布线措施的检测3.4.8.9 检测线缆形成的环路面积。3.4.8.10 检测系统信号线缆敷设与防雷引下线、保护地线、给水管、煤气管、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及电力电缆的净距是否符合要求。详见附表L.1、表L.2、表L.3。3.4.8.11 检查低压配电线路的敷设状况是否符合下列规定:1 单芯线缆不应单独穿于金属管内;2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的交流和直流电线不应穿于同一金属管中;3 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应穿于同一金属管中。3.4.8.12 电源SPD的检测3.4.8.13 检查SPD设置 1 检查低压配电总配电箱处是否设置了第一级SPD。见本章第11.5节。2 检查分配电箱或被

49、保护设备前端是否设置了第二级SPD。低压配电系统中安装的第一级SPD与被保护设备之间关系无法满足下列条件时,应在靠近被保护设备的分配电盘或被保护设备前端安装第二级SPD:1)第一级SPD的有效电压保护水平Up/f低于设备的耐过电压额定值Uw时;2)第一级SPD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时。注:Up/f按GB50057-2010第6.4.6条、第6.4.7条计算。3 检查第二级SPD无法满足本条第2款要求时,是否设置了第三级SPD。3.4.8.14 检查SPD参数1 检查低压配电总配电箱处第一级SPD的参数是否符合要求,见本章第11.5节。2 检查分配电箱或被保护设备前端第二级、第三级

50、SPD的参数是否符合下列要求:1)应选用、级分类试验产品;2)Uc应符合GB50057-2010附录J表J.J.1(本业务规范附表K.2)的规定;3)In的能量配合资料由制造商提供,无资料时级分类试验产品5kA、级分类试验产品3kA;4)Up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耐过电压额定值Uw。3.4.8.15 SPD安装检测见本业务规范第11.9节。3.4.8.16 信号SPD的检测3.4.8.17 检查SPD设置1 检查通信和信号线路在LPZ0与LPZ1交界处是否设置SPD,具体要求见本业务规范第11.5节。2 检查信号线路在LPZ1与LPZ2交界处或终端箱处是否设置SPD(此处宜装设)。3 检查后续SP

51、D特性是否符合被保护设备过电压、过电流水平、设备端口耐冲击水平等要求。3.4.8.18 检查SPD参数检查雷电防护区交界处或终端箱处装设的SPD参数是否符合下列要求:1 Uc应大于线路上的最大工作电压。2 Up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冲击耐受水平(纵向、横向)。3 In(Iimp、Imax)应满足GB50343的要求。3.4.8.19 SPD安装检测见本业务规范第11.9节。3.4.8.20 机房等电位连接的检测3.4.8.21 检查等电位连接网络结构形式1 当电子系统为 300 kHz以下的模拟线路时,可采用 S 型等电位连接,且所有设施管线和电缆宜从 ERP处附近进入该电子系统。2 当电子系统为

52、兆赫级数字线路时,应采用 M型等电位连接,系统的各金属组件不应与接地系统各组件绝缘。3 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混合型等电位连接网络结构形式。3.4.8.22 检查电子信息机房是否设置等电位连接端子带或端子,并检测是否与接地装置相连;检测其连接导体材料规格。3.4.8.23 检测机房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屏蔽体、静电地板支架、建筑物金属结构等金属物是否与等电位连接带或端子相连;对Mm型还应检查每台设备的等电位连接线的长度不宜大于0.5m,并宜在设备对角处设两根连接线,其长度差宜为20%。3.4.8.24 检查向电子系统供电的配电箱的保护地线(PE线)是否就近与建筑物的等

53、电位连接网络做等电位连接。3.4.8.24 其他检测项目3.4.8.25 测试干扰电位:用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干扰电位档对接地干线进行电压测试,一般不应大于2V,但应符合设备的特殊技术要求。3.4.8.26 测试零地电位差:用万用表或专用设备在设备处或机房配电箱处进行测试,一般不应大于2V,但应符合设备的特殊技术要求。3.4.8.27 检查设备在机房内位置,设备距外墙体不应小于1m。3.4.9 等电位连接措施的检测3.4.9.1 检查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面层处,下列物体是否与防雷装置做防雷等电位连接:1)建筑物金属体、2)金属装置、3)建筑物内系统、4)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3.4.9.2 检查穿过建筑物防雷区界面的所有导电物是否在相应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LPZ0区与LPZ1区及各后续防雷区界面)。3.4.9.3 检查外来导电物进入防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