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 XX、X炫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南海陈 庄太平钱河岭集刘桥六个村项目片规划设计报告项目承担单位:XX县土地整理中心报告编制单位:xxxxxx报告编制日期:二。一。年十二月安徽省 XX 县 XX 乡、 XX 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南海陈庄太平钱河岭集刘桥六个村项目片规划设计报告项目名称:安徽省XX县XX乡、XX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南海陈庄 太平钱河岭集刘桥六个村项目片项目申报单位:XX 县人民政府项目承担单位:XX 县土地整理中心项目负责人:规划设计编制单位:安徽省XXXX 工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编制负责人:xx联系方式:通讯地址:xxx邮政编码:230031联系电话:xxx二。一。年十二
2、月第一章综合说明11.1 项目背景 11.2 规划任务 21.3 规划设计综述 3第二章项目概况92.1 XX 县简况 92.2 项目区基本情况 10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233.1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233.2 基础设施条件 243.3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73.4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303.5 水资源分析 373.6 环境影响分析 453.7 公众参与分析 45第四章项目规划 474.1 工程规划目标和规划原则 474.2 工程规划标准 494.3 规划设计依据 514.4 项目总体规划 544.5 主要工程布局 554.6 主要工程内容 61第五章工程设计 655.1 土地
3、平整工程 655.2 灌溉排水工程 705.3 水工建筑物工程 865.4 道路工程 895.5 防护林工程 995.6 拆迁工程 1045.7 工程量汇总 104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1.1.86.1 施工条件 1186.2 施工程序与管理 1196.3 进度管理 1236.4 质量管理 125第七章 项目规划过程1277.1 成立领导小组与技术小组 1277.2 资料收集与实地踏勘 1287.3 规划设计阶段 1287.4 检查校核阶段 1297.5 成果提交 1297.6 与有关部门规划的协调处理 129第八章投资预算 1318.1 编制依据 1318.2 费用计算标准 1328.3 投资
4、结构 1358.4 分年度投资 136第九章效益分析与土地适宜性评价 1379.1 社会效益分析 1379.2 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1399.3 经济效益分析 1419.4 土地适宜性评价 146第十章权属调整 15310.1 土地权属的内容 15310.2 权属调整的原则 15310.3 权属调整的程序以及内容 154第十一章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15711.1 组织领导机构设置 15711.2 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15811.3 工程实施管理措施 16011.4 资金使用管理措施 16111.5 档案管理措施 16111.6 工程运行期维护管理 162附 件 1651、 、XX县XX乡、XX
5、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南海陈庄太平钱河岭集刘桥六个村项目片土方平整工程计算表(附后) 1652、 XX县XX乡、XX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南海陈庄太平钱河岭集刘桥六个村项目片预算书(另装成册) 1653、 XX县XX乡、XX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南海陈庄太平钱河岭集刘桥六个村项目片规划设计图册(另装成册) 165第一章 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项目名称:XX 县 XX 乡、 XX 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南海陈庄太平钱河岭集刘桥六个村项目片项目性质: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为加快推进XX 县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科学发展,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及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整体推进
6、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启动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及安徽省国土资源厅2010 年 6 月 11 日关于修改完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方案的通知精神,XX 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安徽XXXX 工程设计研究院于2010年 10月编制完成了XX 县 XX 乡、 XX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蚌埠市国土资源局于2010年 10月 10日组织农业、工程、水利等相关技术人员,对申请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XX 县 XX 乡、 XX 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进行了现场踏勘,并组织有关专家对XX 县 XX 乡、 XX 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初步评审,安徽省国土厅组织专家于
7、2010 年11 月 19日对项目进行了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情况:钱河、岭集、刘桥等6 个行政村,本项目区总面积1835.9784,整治面积1550.0667公顷。 项目区内土地集中连片,周边交通、通信设施较为完善,可满足项目实施需求整理后可新增耕地53.9100 公顷,新增耕地率可达3.48 %,申报2011 年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4934.21 万元,单位面积投资0.212万元/亩,工程由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其它工程组成,由中央、省、地方财政按 50%、 25%、 25%比例投资。其中工程施工费4162.22万元,占总投资的 84.35%; 设备购置费143.60
8、万元, 占总投资的2.91%; 其他费用531.64万元,占总费用的10.77%, (其中前期工作费199.79万元,占总投资的4.05%;工程监理费41.62万元,占总投资的0.84%;竣工验收费124.87万元, 占总投资的2.53%; 拆迁及补偿费70.52万元, 占总投资的1.43%;业主管理费94.85万元,占总投资的1.92%) ;不可预见费96.75万元,占总投资的1.96%。为争取该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受 XX 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安徽省XXXX 工程设计研究院承担XX 县 XX 乡、 XX 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南海陈庄太平钱河岭集刘桥六个村项目片规划设计的编制任务。3.49
9、规划任务经过现场踏勘和征求项目承担单位意见,确定项目区主要规划设计任务如下:1、 分析项目区基本情况,重点分析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包括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水资源平衡分析等;2、 充分了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各部门规划,使项目规划与其协调一致,反映区域发展动向;3、制定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4、落实土地开发整理指标;5、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土地利用布局;合理确定地块形状、规模、方向、有效调整土地关系;6、进行项目区主要工程配置与布局。3.50 划设计综述3.50.1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总面积1835.9784公顷, 建设规模 (实际整治面积)1550.0667公
10、顷。3.50.2 项目类型安徽省 XX 县 XX 乡、 XX 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区地貌属沿淮平原,土地整理规模1550.0667 公顷,集中连片,整理后新增耕地率可达3.48%。实际情况,确定该项目为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属安徽省耕地总根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的相关要求,结合XX 县 XX 乡的量动态平衡项目。全称为“XX 县 XX 乡、 XX 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南海陈庄太平钱河岭集刘桥六个村项目片”。3.50.3 项目性质该项目性质属于土地整理项目。通过对项目区内的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加强当地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开发未利用土地、改造低产田,增加
11、有效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条件。3.50.4 项目区范围项目区位于XX 县 XX 乡境内,总面积1835.9784公顷,实际整治面积1550.0667公顷。项目区范围在东径116 59 081 17 02 21ft纬33 06例3 09 42东至钱河村小张庄居民点,西至岭集村岭集居民点,北至刘桥居民点,南至北淝河。项目区区位图见图1-1。图 1-1XX 县 XX 乡、 XX 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区位置图3.50.5 项目所在地区地貌类型和项目区的地貌类型本项目区地处北淝河北岸,地貌类型属沉积平原,地势较平缓,地形总体为北高南低,XX 乡土壤类别较为复杂,水稻土,潮土,棕
12、壤土 等均有分布,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自然肥力较高,适宜种植玉米、水稻、小麦、豆类等。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水量中等偏丰富,XX乡属于古河道发育地带富水区,含沙层顶板埋深4-8m, 底板深度20-25m,粉细砂层厚度为13-15m,动水位下降8-11m时,单井出水量大于35 m3/s。项目区地面黄海高程18.0-23.1m, 项目区地形平坦,但有部分地形复杂,总体地形北高南低。3.50.6 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本项目区内所有土地均为集体土地,其使用权均属XX 县 XX 乡,土地权属明确,界址清楚,无土地权属纠纷。3.50.7 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比例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实施后预计新增耕
13、地53.9100 公顷,新增耕地率3.48%。3.50.8 项目建设工期项目计划建设工期为15个月, 从 2010年10月至 2011 年 12月, 跨2 个年度。1.3.9 项目投资预算项目总投资为4884.56万元, 每公顷均投资3.15万元 (每亩投资0.21万元)。1.3.10 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情况在规划报告编制过程中,多次现场踏勘并组织了有基层单位的干部 群众参与的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 XX县XX乡领导、土地管理业务干 部、农业和水利等主要部门的技术人员及代表、项目区所在地的干部群 众代表。报告编制过程中,各方代表提出许多有关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的意 见和建议;并达成共识:一致
14、认为通过整理项目的实施确实可以增加有 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并 表示对项目实施和土地权属调整给予全力配合。1.3.11项目特性表项目具体的特性及主要工程数量详见以下项目特性表:编号名称编号名称单位数值参数一、项目概况1.1建设规模公顷1550.06671.2项目投资力兀4884.561.3新增耕地公顷53.91001.4新增耕地率%3.48%1.5地貌类型平原1.6建设期月15二、工程体系1.土地平整工程1.1耕作田块修筑工程1.1.1平整土地挖(填)方万m345.351.1.2田填修筑万m32.831.2耕作层地力保持工 程1.2.1表土保护土方万m33
15、.391.2.2土地翻耕力由0.21表 1.3.11项目特性表2.灌溉与排水工程2.1水源工程2.1.1水塘挖方万m312.242.1.2水塘填方万m313.502.1.4机井工程座126.002.2输水工程2.2.1支渠km3.292.2.2斗渠(梯形衬砌)km5.542.2.3农渠(梯形衬砌)km13.132.3喷微灌工程/2.4排水工程2.4.1现有支沟清淤km11.692.4.2现有斗沟清淤km4.302.4.3斗沟km27.432.4.4农沟km53.522.4.5条田沟km98.382.5渠系建筑物工程2.5.1支沟节制闸1座22.5.2支沟节制闸2座32.5.3斗沟节制闸座32.
16、5.4支渠分水闸座152.5.5斗渠分水闸座582.5.6放水口门座13892.5.7田间支道桥座202.5.8田间道桥座352.5.9生产桥座222.5.10涵洞(支道过农沟涵)座82.5.11涵洞(支道过斗渠涵)座42.5.12涵洞(支道过农渠涵)座92.5.13涵洞(斗渠过田间道涵)座152.5.14涵洞(斗渠过生产路涵)座212.5.15涵洞(农渠过田间道涵)座162.5.16涵洞(农渠过生产路涵)座202.5.17涵洞(渠过农沟涵)座112.5.18涵洞(农沟过田间道涵)座562.5.19涵洞(农沟过生产路涵)座492.5.20农机下田涵座5152.5.21渡槽座142.6泵站及输配
17、电工程2.6.1太平站改造座12.6.2输电线路更换km1.53.田间道路工程3.1田间道3.1.1田间支道km16.243.1.2田间道km39.063.2生产路3.2.1生产路km58.13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4.1农田林网工程4.1.1护路护沟渠林万株10.245.其他工程5.1拆迁工程5.1.1树木补偿费棵386.005.1.4青苗补偿费亩1162.605.1.5三杆迁移根25.00三、综合经济指标3.1投资标准力兀/亩0.213.2年效益力兀432.053.3静态投资回收期年11.30第二章 项目概况2.1 XX 县简况2.1.1 地理位置XX县位于安徽省中部,东经 116
18、 451 /17 09北纬32 4333 19之间。属蚌埠市管辖,怀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地处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承东启西,横贯南北,东与蚌埠市相连,南与淮南市相接,西与亳州市相邻,北与宿州市相望。距蚌埠机场仅10 公里,津浦铁路从东侧经过,206 国道、307、 225 省道、合徐高速公路、界阜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在县城东侧互通立交,淮河、 北淝河、 茨淮新河等河道排列其间,常年通航,乡乡通柏油路,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XX 县地处皖北、淮河中游,始建于1291 年。全县辖19 个乡镇、365个行政村,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 2396平方公里,总人口 130万人。怀远属北亚
19、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2.1.2 自然条件XX 县处于中低纬度地区,天气多变,冷暖气团活动和交锋频繁,降雨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都比较大,并且存在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依据项目区实测资料分析,本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00mm, 大水年 ( 1991年)最高达1553.6mm,枯水年(1978年)仅为477.5mm。多年平均气温 15.4,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17.8,多年平均无霜期224 天。风向以东南和南风频率最高,年平均风速为2.8 米 /秒。雨量分配不均、旱灾频发,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2.1.3 社会经济情况XX 县辖 10 个镇、 9
20、 个乡:城关镇、鲍集镇、龙亢镇、河溜镇、常坟镇、马城镇、双桥集镇、魏庄镇、万福镇、唐集镇、淝南乡、XX乡、褚集乡、陈集乡、XX 乡、徐圩乡、兰桥乡、荆芡乡、找郢乡;龙亢农场。 302个行政村、39个居委会。现有总人口1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17万人; 总户数 32.9万户, 其中乡村户数26.8万户; 人口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542 人。 2009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16 亿元,财政总收入 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37元,工业、投资、消费、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幅。2.2 项目区基本情况2.2.1 位置与范围XX县XX乡位于XX县北部,与XX县城相距22km。南临北溯河
21、,东、西分别与XX 乡和双桥集镇毗邻,北与陈集乡、鲍集乡接壤;合徐高速公路、206 国道、固濉路从境内斜穿而过,全乡腹地南北约12公里;东西约16 公里。项目区位于安徽省XX 县 XX 乡境内,地处北淝河北岸。本项目区位于XX 乡境内,总面积1835.9784公顷,实际整治面积1550.0667公顷。项目区范围在东径116 59 081 17 02 21ft纬33 06例3 09 42东至钱河村小张庄居民点,西至岭集村岭集居民点,北至刘桥居民点,南至北淝河。2.2.2 自然条件1、 地形地貌本项目区地处北淝河北岸,地貌类型属沉积平原,地势较平缓,地面黄海高18.0-24.0m,地形总体为北高南
22、低,北部地形比降较缓,地形比降约为1/3000, 南部沿北淝河北岸地形比降相对较大约为1/250, 且存在部分局部洼地。项目区虽然整体地形为平原地区,但也存在局部地形突变区,形成部分突出岗地或者陷入洼地地形。项目区总体地形平坦,但有部分地形复杂,总体地形北高南低。2、 气候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向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地带。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总体看来,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光、热资源较为丰富且配置较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为农业的一年多熟制提供了有 利条件。3、 河流水系本项目区位于北淝河北岸四方湖湖区上游,四方湖位于淮河左岸,X
23、X 县城北 10 公里北淝河的中游。为河水向两岸扩展所形成的河湖一体的湖泊,长35公里,宽12公里,上承北溯河来水,系纯平原区。自西向东流,至徐家岗穿过津浦铁路,于沫河口注入淮河。在北淝河流域治理前,本地区洪涝灾害较为频繁,1954 年以来四方湖水位超过18.5m年份共计21年。通过历年对北溯河流域的治理,及怀洪新河的开通,四方湖5年一遇按规划除涝水位为18.00m,本项目规划按五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项目区均在18.00m 等高线以上以上区域。4、 植被项目区自然条件适应多种植物生长,植被比较丰富,有亚热带的,也有暖温带的。是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区,群落繁多。项目区属落叶、常绿阔叶、针叶
24、混交植被带。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加之人类活动频繁,原生自然植被受长期以来人为破坏及生产垦殖,现已很少。主要木本植物有水杉、意杨等,没有成片林地,仅有不完全的护路、护沟林带,林木覆盖率低,项目区内主要为次生植被栽培植物: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大豆、油菜等。种植结构以旱作物种植,一麦一玉米为主,水旱轮作,一稻一麦为辅。5、土壤XX 乡土壤类别较为复杂,砂姜黑土、水稻土,潮土,棕壤土等均有分布,分布量最广的为砂姜黑土,本属所有土种的共同特征,大致为( 1) 凡是本土属的土壤,除具有砂姜黑土的一般特性外,黑土层都较为明显, 呈舌状向黄土层过渡,虽然其出现部位不尽相同,但都临接地表。(
25、2)质地从重壤到粘土,尤以心中粘重较密,结构以块状或绫状为主,具有强烈的膨胀和收缩性。( 3)砂姜层出现在一米范围内,其上石灰反应不明显,锈斑、纹及铁锰结核较多,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 4)土种之间的形态差异主要反应在土体的上层,如黑土土种分布地势较为低平,故逢汛期,受涝渍的威胁较大。( 5)土壤通透性能不好,但保水、保肥性较好。6、工程地质项目区为弱淮北冲(洪)积平原,天然地层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淤积物所组成的粉质粘土。项目区地层分布由上至下依次为砂姜黑土、粉质粘土、泥质粉砂岩(强风化)。7、天然建筑材料项目工程建设所需的砂、石、木材等主要建材,当地均无生产,但周边采购、运输均便利,能
26、满足项目施工需要;主要问题是因此造成 工程单价偏高。8、自然灾害项目区自然灾害较多,主要是天气灾害,以旱、涝灾害威胁最大,其次是低温、大风、冰雹等。天气灾害的影响因素很多,因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58月雨量集中,易造成涝灾;夏季副高北挺稳定,常造成伏旱,秋季常受南下冷高压控制,造成秋旱。由于地势低洼,涝灾威胁常年存在;旱灾类型繁多,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七至八月的伏旱及夹秋旱出现最多,危害最大。加之项目区水利配套不完善,排灌不畅,农田防护措施差,降低了项目区作物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影响了农业增产和增收。2.2.3 资源条件1、 农业气候资源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中等,光照充足
27、。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5.3度,一年中7月份气温最高,日平均气温 32.2 度, 1 月份最低为-1.6 度左右,常年稳定在10以上的积温达4959.9, 持续天数为227 天,全年无霜期210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8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850毫米左右,雨量适中,但季节分布不均,其中 6-9 月降雨占全年的65%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514.5mm, 总的来说,本区光、热、水资源比较协调,适宜水稻、小麦、大豆等多种农作物生长。2、水资源项目区地处淮河中游地带的北淝河流域北岸,地下水位高,地表水源丰富。项目区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50 毫米,大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水资源比较丰富。项目区区内农田沟渠基
28、本配套,水网密集,拦蓄地面径流能力强;灌溉水源较充裕,且排涝能力强。项目区现有一座电灌站从北淝河提水灌溉。项目区水源水质和水量均符合灌溉要求。项目区为传统农业区,远离工业污染,水质良好,安全无污染,是开发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理想地区,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水量中等偏丰富,XX 乡属于古河道发育地带富水区,含沙层顶板埋深 4-8m,底板深度20-25m,粉细砂层厚度为13-15m,动水位下降8-11m时,单井出水量大于35 m3/s。本地水资源主要解决农业生产用水,加上通过节水灌溉,合理利用地下水,设计利用沟、渠、塘尽可能蓄留雨水等措施,完全可以解决
29、本项目的用水。2.2.4 社会经济状况XX 乡地处 XX 县西北中部,北淝河之滨。全乡辖21 个行政村,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总人口7.1 万人;耕地面积11.5万余亩,可利用水面 2 万多亩。乡政府设在新集街,距县政府所在地25 公里。XX 乡交通便利。206国道、刘濉公路、合徐高速公路横贯其境,距合徐高速公路包集出口处1 公里,蚌埠飞机场35 公里。XX 乡历史悠久,为淮河文化系,因处于北淝河之滨,故取名为XX 乡。 XX 乡前身为淝河区政府、新集公社。是素有“东方芭蕾 ”之称的民间艺术花鼓灯艺术重点乡镇之一。在淝河河中央有一高20多米的水中小岛一民间称中南海”。XX 乡至 2008年底,
30、全乡共辖21 个行政村,总户数16332户,总人口 78034 人,其中农业人口75823 人,非农业人口2211 人。 2008 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3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9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3476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13元,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65.97万元。项目区涉及XX 乡刘桥、岭集、南海、陈庄、太平、钱河六个行政村,项目区人口约为21348人,人均耕地1.63亩。项目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依靠农业和外出务工,种植业和养殖业处于分散经营状态,规模较小,项目区主要以种粮为主,2009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37 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82 元,增长15.6%。项目片
31、涉及行政村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村名人口人均耕地面积2009年农民人均 纯收入(元)人均收入增长 率(%)岭集55481.62447311.69南海25271.75502425.63陈庄25791.6504225.73太平38661.6461415.98钱河43781.17458214.41刘桥24502509727.042.2.5 农作物种植情况项目所在地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农作物种类较多,主要以小麦、水 稻、玉米等为主,但是农业基础设施较弱。项目区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0, 主要农作物小麦平均单产400公斤/亩、水稻490公斤/亩、玉米330公斤 描。机耕面积达到100%,农业种植是项目区农民的重
32、要经济来源。具体项目区现状种植结构统计表及作物 2006-2008三年平均产量统 计表:项目片涉及行政村种植结构统计表村名现有耕地 面积(亩)机耕面积 占总面积 的百分比午季作物 种植结构 (亩)夏季作物种植结构(亩)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岭集90001009000-67502250南海450010045005034001050陈庄41251004125-30501075太平618010061808043901710钱河48901004890-35001390刘桥48001004800-36501150项目片主要作物2006-2008年产量统计表作物不惬2006年亩均产量kg2007年亩均产量kg2
33、008年由均广量kg小麦395387408水稻504480481玉米402264330大豆125761052.2.6 土地利用现状1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农业用地占整理面积比例为98.96%,建设用地比例占0.03%,未利用土地比例占0.13%。农用地中,有耕地1343.3040 公顷、林地8.4772公顷和直接为农田服务的坑塘水面、道路、水利用地等(共182.1989公顷)。耕地中有水田、旱地两类。详见表 2.2.4:XX县XX乡XX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南海陈庄太平钱河岭集刘桥六个 村项目片区现状土地利用结构表表 2.2.4安徽省XX县XX乡、XX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南海
34、陈庄太平钱河岭集刘桥六个村项目片区现状土地利用结构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整理前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公顷)占整理面积比例(%)1农 用 地11耕地111灌溉水田61.91343.99113水浇地952.917961.48114旱地328.472721.19小计1343.304086.6613林地131后林地8.47720.55小计8.47720.5515其它 农用地153农村道路54.95853.55154坑塘水面15.70611.01156农田水利用地72.24944.66157田坎38.65752.49158晒场0.62740.04小计182.198911.75合计1533.9
35、80198.962建 设 用 地20村镇用 地以及 工矿用 地202建制镇0.00000.00203农村居民点13.59300.88206特殊用地0.00000.00小计13.59300.8826交通运 输用地262公路用地0.00000.00小计0.00000.0027水利设 施用地272水工建筑用地0.45780.03小计0.45780.03合计14.05080.913未 利 用 地32其他 土地324滩涂2.03580.13小计2.03580.13合计2.03580.13总计1550.0667100.00不动工区面积285.9117项目区总面积1835.97842 .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
36、析农用土地现状开发利用程度指标:(1) 土地垦殖率以耕地面积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之比表示,其表达式为:土地垦殖率=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0%项目区土地垦殖率=1343.3040 100% = 73.17% 1835.9784即项目区的土地垦殖率为 73.17%。(2) 土地利用率以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之比表示,其表达式为:100%,必到中避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率=一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项目区土地利用率=1833.9426 100% = 99.89% 1835.9784即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率为 99.89%。(3)耕地复种率以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占耕地面积之比表示,其表达式为:耕地复种
37、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0%耕地面积项目区耕地复种率=1343.3040 100% = 200% 1343.3040即项目区的耕地复种指数为200%3耕地质量现状项目区内土壤的耕作层平均厚度0.20.3米,土壤肥力中等,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磷、钾含量较低。项目区耕地主要种植小麦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实行规模化经营的耕作方式,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骨干水利设施均已通达项目区,但区内引水、控水及田间小农水设施不够完善,节制和分水闸80已损坏或老化,大多数灌溉渠道均为土渠,且年久失修。项目区内田间道路基本连接成网但路面标准不高,大部分为土质,农业生产资料运输易受天气影响。2.2.6 土地
38、利用存在的问题1、农田基本建设历史欠帐较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利用粗放,重用地轻养地,致使农业产出率较低;由于体制原因,且受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影响,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形成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资金矛盾突出。分散的农户难以整合拿出足够的资金投入农田整治,加上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直接影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2、项目区内道路系统虽经统一规划,田间道主要为土路,宽窄不一,特别是抗旱、抢收、抢种季节交通困难,明显地影响农业生产。部分过宽的生产路占地面积大,与其使用功能不相称,土地利用率低。3、项目区位于沿淮平原,地势总体平坦,田块面积适中、规整,但田块内部仍存在高低不平,格田分隔较多,田埂占
39、地较多,影响了土 地进一步的集约化利用。4、灌排体系已基本形成,( 1)各电灌站均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机房设备均老化,需要更新改造;( 2)各灌渠均为土灌渠,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田间排水沟系淤积严重,需要清淤;但是田间斗、农渠仍然以土灌渠为主,配套设施不全。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3.1.1 项目的合法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施土地整理是土地管理法赋于地方政府和农村经济组织
40、的重要义务和责任。本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安徽省实施土地管理办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符合中共中央199911 号文件积极推进土地整理的精神,也与 安徽省省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皖国土资 2001 112号 )规定的精神一致,并符合国土资发200579 号 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的要求。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方向与安徽省XX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是一致的。项目区是基本农田保护区,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方向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要求相一致,项目合法。3.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要求实施本项目符合经批准的安
41、徽省XX 县 2000 年至 2010 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所制定的耕地占补平衡、改善土地生 态平衡等措施,也需要通过土地整理、复垦等活动加以具体落实。3.1.3 土地整理规划对项目的要求本项目对项目区内过宽的生产路、末级沟渠、零星废弃坑塘、部分废弃监区、晒场的建设用地等综合治理,土地整理以田块、零星废弃坑塘平整为主线,确保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达到3.48%。符合有关规定对净增耕地面积比例的要求。3.1.4 其它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安徽省 XX 县 XX 乡、 XX 乡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以农田整理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42、,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3.2 基础设施条件3.2.1 水利设施状况本项目区地处四方湖上游,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为四方湖(北淝河) 。四方湖位于淮河左岸,XX 县城北 10 公里北淝河的中游。为河水向两岸扩展所形成的河湖一体的湖泊,长 35公里,宽12公里,上承 北淝河来水,系纯平原区。自西向东流,至徐家岗穿过津浦铁路,于沫 河口注入淮河。北淝河流域治理前,本地区洪涝灾害较为频繁,1954 年以来四方湖水位超过18.5m年份共计21年。通过历年对北溯河流域的治理,及怀 洪新河的开通,四方湖5年一遇
43、按规划除涝水位为18.00m,本项目规划 按五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虽然北淝河流域经过多年的治理,但项目区水利设施仍然十分薄弱,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电灌站均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机房设备均老化,需要更新改造;(二)各灌渠均为土灌渠,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田间排水沟系淤积严重,需要清淤;(三)但是田间斗、农渠仍然以土灌渠为主,配套设施不全。项目区由北淝河引水灌溉,灌溉站能力已基本满足项目区灌溉要求。项目区现有的灌溉泵站的参数如下:水泵: 700ZLB-50 水泵两台套,500HL-12 水泵四台套;电机:JSL-12-8 (155kw)两台套,JSL126-8 (80kw
44、)四台套;开关柜、控制柜4 台;变压器两台。由于原来建设重主体枢纽工程、轻配套附属设施,目前项目区内灌排系统虽基本具备,但除了主要灌排渠道外,项目区内的涵、桥、闸等建筑物不配套,远远不能满足灌排的要求,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过路涵断面小与沟渠不配套,靠近支渠端没有沟路交叉建筑物,毛渠末端没有设控制闸。由于项目区地势低洼平坦,部分末级渠道采用灌排结合的方式,排灌系统附属建筑物简陋或不完善,给灌溉排涝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现有的排灌沟渠全部是土渠,渠系水利用率较低。项目区田块较规整,田间道路统一规划,但宽窄不等,过沟渠桥涵不足或规模与道路等级不配套,造成田间运输和农用机械作业有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
45、向更高层次发展。3.2.2 交通设施状况县级公路双桥古城公路紧靠项目区北边经过,为项目区对外交通主要道路。项目区交通干道为新岭路、姚岭路,路宽4 米,泥结碎石路面,道路年久失修,路况较差。项目区内各个自然村之间交通道路及田间的生产道路都是土路为主(路宽 2.25.3m不等),交通条件较差。现有道路的数量较大,总长度145.23km,基本相互连接贯通,道路体系基本布局合理的,但支道、田间道、生产路级别不分,宽窄不一,个别通往田间的生产路路宽达到5.3m, 占地面积大,路面标准低、坑洼不平,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农用道路提高标准、合理用 地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3.2.3 电力
46、设施状况XX 县 XX 乡供电普及率达到100。项目区附近有一座35KV 变电所,线路由XX 县 110KV 变电所引来,电力供应充足。目前,项目区全面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区380V 输电线路延伸到居民区,220V输电线路进入家家户户,完全能够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及居民生活用电需要。目前已完成了所有配电房进出线和农电网的改造工程。项目区内生产生活用电均有保障,骨干水利排涝、灌溉工程均已通电。1.1.4 林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区内有部分成规模的林地,总面积较小,只有排涝支沟两侧有零星防护林木,但未形成完整农田防护林体系,田间道两侧、坑塘四周、 “四旁 ”(居民点旁、路旁、水旁、宅旁
47、)缺乏种植,宅旁、村旁、次要道路旁、水(渠)旁的绿化水平不一。1.1.5 其他设施情况项目区广播、电视、邮政、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3.3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3.3.1 农业投入问题但农田基本建设历史欠帐较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利用粗放,重用地轻养地,致使农业产出率较低;由于体制原因,且受工农业产品 剪刀差的影响,形成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分散的农户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投入农田整治,加上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直接影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再加上近年来农业生产收益的不断降低和成本的不断加大,农业资金投入不足,仍采用粗放型农业生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低,筹资渠道不畅,使
48、自身土地利用受到一定限制。道路等农业基础配套设施较落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3.3.2 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的内涝、旱灾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项目区作物的高产和稳产,不利于充分发挥项目区的土地利用潜力。3.3.3 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利用上用地和养地脱节,有些地方甚至光用不养,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导致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逐渐流失、形成短缺。当前氮、磷、钾三要素比例严重失调,氮、磷尤为缺乏,成为作物产量上升缓慢的主要影响因子。3.3.4 其他因素1、项目区现有提水站老化严重,干旱年份或农忙季节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要,不能做到及时播种。同时与灌溉站相配套的渠道及灌
49、 溉节制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条件严重不足;影响了灌溉设施功能的充分发挥。末级渠道标准不一,占地宽,土地利用率不高。2、项目区内田间道主要为土路,宽窄不一,特别是抗旱、抢收、抢种季节交通困难,明显地影响农业生产。部分过宽的生产路占地面积大,与其使用功能不相称,土地利用率低。3、项目区位于沿淮平原,地势总体平坦,田块面积大小不一、不规整,田块内部仍存在高低不平,格田分隔较多,田埂占地较多,影响了土地进一步的集约化利用。4、农用地总体产出水平低,保护耕地还没有找到强有力的措施,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机制和地方法规建设不完善,忽视资源与环境的短期行为依然存在。鉴于以上情况,项目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为提高项目
50、区内的灌水和排涝能力;进行土地平整,使田块形状规整、规模适中,以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配套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便项目区农业生产。同时大力推广作物新品种,新的施肥技术和耕作方法,逐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以保证项目区内耕地旱涝保收。3.4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3.4.1 新增耕地来源说明通过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和项目区现状图可以看出,项目区的新增耕地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整废弃坑塘水面;二是整理零乱的田坎以及零散沟渠路等;三是少量滩涂地等未利用地;少量废弃水工建筑用地。项目区部分水塘因长年累月淤塞,塘底与四周耕地基本相平,基本失去了蓄水功能,这部分水塘已成为废塘,可整理成耕地。另外,通过沟渠路等田间工程配套,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部分宅基地内及周边的当家塘亦可整理成耕地。根据项目区二调数据计算得可通过复垦水塘新增耕地9.2483公顷。项目区现有农村道路54.9585公顷,通过规划合理安排道路布局,减少多余的道路,可新增耕地7.0882公顷。项目区现有农田水利用地等线状地物占地达到72.2494公顷, 大量的沟渠淤积潜塞,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通过规划设计优化沟渠等布局,通过衬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露天煤矿作业岗位责任制与操作规范
- 城市道路路面工程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桥梁工程建筑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人造石制墓碑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钓鱼线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乒乓球球台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NN-二(2-氯乙基)甲胺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日常办公用品购买合同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土地承包租赁协议书
- 二零二五办公桌椅采购合同范例
- 《伟大的友谊》(配套PPT)课件
- GB 13326-1991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噪声限值
- 2023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解析(word)及答案(扫描版)
- 治理理论课件
- APQP及五大工具课件
- 食品销售流程图
- 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附评分标准2
- 每周安全安全检查记录表
- 2. 精准医学与支气管哮喘治疗
- DB11-T 1812-2020既有玻璃幕墙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技术规程
- 第四节 张益-髁突骨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