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1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1 1:请结合第三四两句,分析诗的前两句中忽”渐”二字运用的妙处。(5 5分)“忽”,迅速,快;“渐”,慢慢地。(1 1 分)这两个字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1 1 分)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注意题目中的“夏 日”),明月可爱而“渐”起,又表现出一种心理的愉快感受,( 2 2分)才有了三四两句中散发乘凉和开轩闲卧的闲适。(1 1 分)2:2:从“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到“劳梦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请简要
2、分析。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1 1 分) 悦耳清心清幽绝俗的境界使诗人想到音乐,要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1 1)分由“鸣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1 1 分)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怀人”上来(1 1 分)这种“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1 1 分)由景到情,层递自然(1 1 分)2 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B)A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 B
3、“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D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2 2、 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C)A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 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D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 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 含蓄。3 3、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
4、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4 4、 品味“蒸”与“撼”。“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5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2 2 分)6 6 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2 分)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7 7 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 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9 9、 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天空 。(2
5、 2 分)10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2 分)D DA A、 “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 B、 “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 C、 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 D、 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1111、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3 3 分)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 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
6、隐含求仕之意。1212、 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图景及妙处。(3 3分)图景: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妙处: 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 一 “平”, 一 “混”,一“蒸”,一 “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1313、 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何不同? (2 2 分) 这首诗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
7、负,希望有人引荐的心情。杜甫的登岳阳楼 感身 叹世,表现贫病困顿中的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1414、 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515、 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临渊羡鱼1616、 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2 2 分)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1717、 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 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3 3 分)夸张。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
8、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1818、 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答:“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2020、 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答: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2121、 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用典故;这是隐喻想做官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3.3.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孟浩然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1 1)孟浩然之诗通常完全借具体事物抒发感情,而此诗却有所不同,
9、请作简要分析。在这首诗里,诗人对自己山丘隐逸生活的困苦直说苦无资”对科举人仕直说 非吾愿”对自己旅途盘缠短缺直说 黄金尽”可见,此时的孟浩然心中郁积的哀怨太多,顾不上用间接 手法就一股脑地发泄出来了。(2 2)虽然此诗主要是直抒胸臆,但也有婉转之句,请找出来加以分析。诗歌最后一联就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用傍晚吹起的冷风以及秋日寒蝉凄切的哀鸣声来烘托诗人内心的悲苦之情。4.4.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 1 )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所描绘的景象有怎样的特征(3 3 分)作者选取了 落叶(木)、鸿雁、
10、北风、长江 ”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 风呼啸,江面 寒冷的深秋景象。评分建议:意象 2 2 分,景物特征 1 1 分。(2 2 )诗歌第三联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色?(4 4 分)乡泪客中尽”直接抒情,直接点明了乡思情深,也抒发了客居他乡的凄苦。而归帆天际看”则虚写家人盼望自己,把思乡之情写得更加真写感人。这两句虚实结合,极富表现力。评分建议:直接抒情”1 1 分,虚写或虚实结合 1 1 分,分析各 1 1 分(3 3)试分析尾联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3 分)尾联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愁苦之情。迷津欲有问”用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 点出内心的迷茫,即从政与归隐的心理矛盾。平
11、海夕漫漫”写景, 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评分建议:点出感情 1 1 分,分析一句 1 1 分4 4 题为 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 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5 5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 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点明名意象 2 2 分,赏析 3 3 分)5 5 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1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
12、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2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平海夕漫漫”答情景交融亦可。)(手法、情感、赏析各2 2 分,如果赏析尾联必须答出两种手法,答出一种给3分)6.6.请说说首联两句与诗题有着怎样的联系。首联两句写景。诗人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 北风
13、”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7.7.请就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谈谈你的看法。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诗人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弓 I I 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 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 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说,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都有。1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 4 分)该诗表现了作者的思乡盼归之情。作者先借景抒情, 以凄清的秋景表现内心的惆怅,再写自己客居楚地,想到亲人不觉落泪,而要归去却水天茫茫,找不到归路。2 2 诗歌颈联在构思上很有特点,请你
14、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 4 分)诗歌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联想或想象)的写作手法。上句写作者自己在旅途中思念家乡和亲 人,不禁落下泪来;而下句是作者想象自己的亲人在家乡的襄水之滨望着天边驶来的船帆, 盼望着自己归来。作者用想象的景象将思念”的内容落实,自己一方与亲人一方彼此呼应,不仅丰富了诗歌内涵,扩大了诗歌境界,而且真切表达了作者的思归之情。4 4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有何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 4 分)答: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 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1 1、 诗中借助哪些意象写出了早寒特点?试具体分析。(5 5 分)诗人捕捉到
15、落叶、大雁和北风三个最具代表性事物写出了早寒”特点(2 2 分),树叶飘落、鸿雁南飞的深秋景象突出了早寒”,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寒冷氛围。 (3 3 分)2 2、 诗中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 6 分)颔联中 遥隔”表明作者离家遥远,山川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思乡之情。(3 3 分)颈联先以游子泪 尽”他乡的细节,直接抒发强烈思乡之情; 再假托家人遥望天际归帆盼望自己归去, 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3 3 分)5 5 晚泊浔阳望庐山唐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1 1 )一、二两联运用了
16、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 3 分)对比(或“衬托”)手法。(1 1 分)诗人航行江中未逢名山,泊舟浔阳才见到庐山香炉峰,突出了香炉峰的挺拔秀丽、不冋凡响,(1 1 分)表达了诗人惊喜神往的感情(1 1 分)。(2 2 )三、四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析。(3 3 分)诗人读远公传,仰慕远公,而现在泊舟浔阳,却只闻钟声,虽靠近东林禅寺,却难觅高人踪影(1 1 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1 1 分),以及不见高人的怅惘(或“惆怅”、“失落”、“寂寞”等)之情(1 1 分)。(3 3)简析第四句中“始”字的表达效果。(3 3 分)“始”字自然写出了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1
17、 1 分)在千里江面上扬帆而下,一路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那秀拔的庐山突然出现在眼前,诗人有相见恨晚之感。(2 2 分)(4 4)从全诗看,诗人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3 3 分)诗人流露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1 1 分)诗人远望清幽的庐山,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此时东林 禅寺近在眼前,寺院里隐约传来阵阵 钟声,隐逸之情渐生。(2分)6 6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1 1)这首诗是在诗人心情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 感。(5 5 分)仕途失意(壮志难酬
18、)之悲,世态炎凉之苦,年华已逝之哀,万念俱灰的无奈(或绝望、失 望)。(答出一点给 2 2 分,答出两点给 4 4 分,答满三点给 5 5 分)(2 2)请简要分析 松月夜窗虚”的妙处。(6 6 分)这句诗的妙处就在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2 2 分)。松下的月光(月光透过松树)照进窗内,增加了诗人的空虚,给诗人一种更加清冷、寂寥(孤寂)之感。(3 3 分)这样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耐人寻味)(1 1 分)(3 3 )联系全诗,分析 不才明主弃”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3 3 分)不才”是谦辞,不才明主弃”写得有怨恨,有自怜或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4 4)松月夜窗虚”中的 虚”字用
19、得好很传神,分析传神在哪里。(3 3 分)虚”字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7.7.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唐)孟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1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6 分)访友不遇的伤感。孟浩然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 可不见流放中的友人,顿生伤感之情;(2 2 分)对友人被贬的愤愤不平。才子竟遭流放,何况流放之人还是自己的挚友,因此心中不平;(2 2 分)对友人的思念牵挂。流放之地梅花再好,怎及留居北地的故乡 呢! ( 2 2 分)(2 2)这首诗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
20、效果?请简要分析。(5 5 分)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全诗四句,两处对比。(1 1 分)人的对比:洛阳才子与岭南流人对比。袁拾遗身为 才子”理当被朝廷重用,却被贬他乡,沦为流人”其过人的才能与恶劣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委婉表达出对当时才人”被贬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而不露,引人深思。(2 2 分)地方的对比:梅花早放的南方虽美,但还是不如春天的北国。一扬一抑,增强了诗的波澜,更见对朋友的思念挂念之情的深挚。(2 2 分)(3 3 )后两句采用什么手法,作者以此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对比,江岭梅早,而北地春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牵挂。(4 4 )请分析概括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一首写事的诗。
21、 写自己到洛阳去寻访 才子”袁拾遗不遇,原来他被流放到江岭去了。 我 们从 才子”和 流人”的对比中可推知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君主的昏庸。从三、四句我们还可以 体味出作者的另一层感情来:作者深深挂念着被远地流放的袁拾遗。因此,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这样概括:这首诗通过写寻袁拾遗不遇、袁被远地流放之事, 表现出作者对他的深深挂念,流露出对才子被流放的社会现实的不满。8 8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 1 分)
22、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必然若失。(1 1 分)(2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春江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 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1 1 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1 1 分)。(3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 1 分);末链码跟踪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 1 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
23、),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 2分)黄昏独坐海风秋。红旗半卷出辕门。更吹羌笛关山月,前军夜战洮河北,无那金闺万里愁。已报生擒吐谷浑。(1 1)王昌龄的两首从军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联系诗句分析。(4 4 分)其一表达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情感。久戍不归的征人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传入耳际的缕缕笛声勾起征人无限的思乡、思亲之情。(2 2 分)其五赞颂将士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大漠之中狂风四起,飞沙走石,战士们顶着狂风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 中途听到了前方传来的大捷的消息,战士们因失去了一次杀敌的机会从军行七首(其一)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大
24、漠风尘日色昏,而遗憾。(2 2 分)(2 2) 两首诗歌的三、四句都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简要赏析。(4 4 分) 其一中“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诗人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乡恋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使全诗更富有意蕴。(2 2 分)其五中“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两句,避免了正面写夜战过程,从侧面写前军夜战的战果辉煌,让读者去体会联想将士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使诗歌更深沉、含蓄。(2 2 分)9 9 从军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鉴赏这首诗以久戍
25、边关的士卒口吻抒写军中思归之情。首句中的“烽火城”, 代指设置烽火台的边城;古时边境上筑高城以御敌,一旦敌人入侵,便于城垛上燃狼粪或柴草,白天以烟、夜 间以火来报警。“百尺楼”,也指边地戍楼。这两种景物,都是边境上所特有的;它既点明 了地理环境,又给这首边塞诗笼罩上一层浓浓的沙场氛围。次句则点明这是秋天的一个傍晚,在苍茫暮色中,一名兵士正孤零零地坐在戍楼上;迎着从青海湖上吹来的阵阵寒风,默默无语,神驰他乡。“黄昏寂寞, 独坐凄凉; 海风入楼, 秋夜怀远。 只一句, 而层次之中, 无穷边思。 ”(清人王尧衢语)耳边又传来呜呜咽咽的羌笛声:“更吹羌笛关山月。 ”关山月,乐府曲调,属鼓角横吹曲,内容
26、大都表达征戍离别之情。本来心绪已十分悲凉的征人,伤离别的乐曲又引发了他无穷的思亲之情。禁不住心驰万里而涌起滔滔愁思。 “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 指无奈。金闺,女子闺阁的美称;这里借指家室。这一句不写自己正思念金闺中人,而想象此时闺人正在万里之外念及自己。因边城闻笛而代为金闺之愁;自己之愁已经不堪, 而闺中之愁,更将奈何?!这一曲笔使得感情倍深一层。诚如清人李瑛所云: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思己,正深于思家也。”(诗法易简录)这首诗起句壮逸,断句凄楚伤神。烽火城是一片孤城;百尺楼为一座危楼;征人独坐其上。 一个“独”字,既吻合了征人背井离乡、远涉边地之孤独,也切合了金闺中人因征人不归而
27、独守空闺之孤独。此外,“更吹羌笛关山月”一句,也有“一击两鸣”之妙。闻笛者固然闻笛伤情,吹笛者又何尝不是和泪吹奏呢?!吹奏者借吹奏关山月 所抒发的绵绵离别之情, 深深地感染了闻笛者,使闻者顿起金闺之 思。在章法结构上,诗以前三句的写景叙事, 来烘托第四句的直接抒情;以第四句的直接抒 情来深化前三句的写景叙事。“更吹”、“无那”,转折有致,将全诗推向高潮。而末句中 最末一个“愁”字,为一篇之诗眼,使戍卒怀乡思亲的真挚感情,被刻画得既饱满深刻,又 含蓄蕴籍。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 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 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 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一一 “无那金闺万里愁
28、”。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 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情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王昌龄素有“七绝圣手”之称,他的七言绝句写得概括凝炼,言近旨远;涵义丰富、神韵悠 然。这首从军行便是一例。10.10.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1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下文的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4 4 分)运用对比写法,更能表现出听者深重的别
29、情边愁,任何新曲都无法排遣戍边将士内心的思乡之情。(2 2 分)(如围绕琵琶的异域情调、边关的别离内涵来讲,也可适当给分)(2 2 )从写法上看,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4 4 分)1前三句叙事抒情,最后一句写景。2以景结情(借景抒情)。(1 1 分)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的意境,将将士们浓浓的愁绪与凄清的秋夜月光和荒凉的 边塞风光融为一体。(3 3 分)11.11.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 1) 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30、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 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 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1 1 分)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改弹新曲,但内容总是旧别情(1 1 分)然形成了一 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 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 引发读者抚今思昔, 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 早日平息边塞战事, 使人民过上安定的 生活的愿望。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
31、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 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 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 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 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
32、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 必要的结论。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 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 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33、。12.12.春宫曲王昌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诗 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 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1313 西宫春怨王昌龄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1 1 )这是一首描写失宠妃子的古诗。有人说,第三句中的深”字,第四句中的 隐”字,既描写又抒情,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妙用。答案:深”描写了主人公痴痴地凝视冷月的情态, 表现了主人公失宠后的哀怨、酸苦和无奈。
34、 隐”描写了诗中人凝望皇帝所住的昭阳宫, 想把怨情倾注于昭阳宫, 但是所能望见的只是夜 色下一片朦胧的树影,加倍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凄凉的心境。(2 2)试赏析 西宫夜静百花香”一句的妙处。(4 4 分)答案:西宫夜静百花香一句,既点明季节,又点明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 夜。(2 2 分)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运用反衬手法,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 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 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2 2 分)(共 4 4 分)(3 3)诗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3 3 分)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想赏春景而怕添愁怀,欲弹奏而只能抱云和的百无聊赖、
35、无限幽怨的宫妃形象。(3 3 分)赏析:这首七绝写的是一个被幽闭在深宫的少女,在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面对良宵美景,却闷坐在重帘之内,欲卷珠帘欣赏美景,但不曾卷,因为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见了反更增添烦恼;于是她抱起云和,欲弹又止,斜抱胸前,凝望夜空,独自出神,她隔帘所望的是 皇帝所在的昭阳宫, 这是她的怨情所指, 但她所望到的仅仅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这就更加说明了她处境的可怜。这首诗对宫人的深情苦恨,幽怨情态,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414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1 1)有人说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你是
36、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解析:本诗用细腻而含蓄的笔触, 描写闺中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耐人寻味。说 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就必须弄清楚是从什么转到什么上来。诗中有两个明显的词语,第一 句中的 不曾愁”,第四句中的 悔”。找准了这两个感情基调,问题就很容易解决。答案: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女主人公由开始的不曾愁”到悔”的心理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忽见陌头杨柳色”。女主人公触景生情,看到陌头杨柳色 (春色),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夫媚, 自身的孤独寂寞、对夫婿的思念和担忧,一时涌上心头,自然而然产生悔”的心理活动。(2 2) 开头写少妇 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 悔”,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
37、意是什么?答:先抑后扬的写法;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 闺怨”的主题。(3 3) 本诗标题为 闺怨”,一开头却写 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答: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 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4 4)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 ?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答:先写少妇兴致勃勃, 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3 3)赏析忽”字妙处。答:前两
38、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4 4 )最后一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答:少妇的突然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失婿觅封侯”。(5 5 )杨柳色”为何会引起 闺中少妇”的情感?答:柳树又绿,夫婿未归,时光流逝,青春易逝。15.15.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 1 )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 2 分)答:橘
39、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 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4 4)本诗前两句在写法上或运用反衬,或用字巧妙。请结合具体诗句选择其一,作简要分析。(2分)答:示例一:首句运用了反衬的写法,以橘柚飘香的美好景色反衬友人醉别”,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惜别之情。示例二: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
40、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评分: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共2 2 分。意思对即可。(5 5) 诗歌后两句,在构思上虚实结合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2 2分). .答案:诗的三四句乃虚拟。诗人借助想象,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月夜泊舟、梦中 听猿的虚幻境界,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6 6) 一、二两句诗中 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5 5 分)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填,位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7 7) 三四两句诗明
41、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5 5 分)既为送别诗,又点出 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 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 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根据诗句内容和 一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主客移位),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 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8 8) 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的 凉”字有什么含义?(?(2 2 分)凉不仅写出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的寒冷,更写出诗人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9 9 最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2 分)抒发了
42、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和友人离去的孤独惆怅之情。16.16.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二句中有“不觉有离伤” 之语,诗人当真没有离伤么?三四句于送别诗中另辟蹊径,你认为 妙在何处?答: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为了宽慰友人,不得不用乐观的语言减轻对方的离愁。三四两句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蕴涵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作品鉴赏送柴侍御这首诗大约是诗人贬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 从龙标前往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诗中三四两句,一面是 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
43、透在字里行间了, 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这是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 手法。这首诗起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所以第二句便 说“送君不觉有离伤。三、四句,诗人再申述其意,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 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不也就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吗?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
44、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以豁达的胸襟,安慰、劝告朋友,我们的友谊是永久长存的,不论分离在什么地方,我 们的心是永远在一起的。补充资料唐朝的时候,苗人常来攻城。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后的一天,听说苗人又来了,县太爷得到了 这个消息,心里很着急,可是打又打不赢,跑又不敢跑。他只好去求王昌龄出个主意。王昌 龄便去看个究竟,果然见到苗将游世通的女儿带了三千女兵来到了芙蓉溪,要向他借无价之宝。一会儿,王昌龄和他 ?来的人被带到了女将面前,女将以为王昌龄不像自己心里想象的 诗家天子,于是发脾气,要用箭射死他。当时正是荷花开放的六月天,刚好落过一阵雨。女将想试试他到底是不是真的王昌龄,便要他就眼前的景色作
45、一首诗,做不好的话就射死他。王昌龄提了个要求:苗汉和好。说完他吟道:“雨过芙池暑气凉,红莲花共白莲香,四维碧叶三分水,几个沙鸥破夕阳。”吟完,写 在纸上并盖了个王昌龄的宝印,又折了红和白的两朵荷花送给了苗女,苗女见是真的王昌龄,心里好生高兴,就带兵回去了。17.17.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
46、野 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散: 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 “桑叶” “雉雊” “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 不散。赏析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 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 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47、? ”诗 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 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不是吗?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 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 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 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737) 宰相张
48、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 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徬徨中路, 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 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 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 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 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 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
49、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 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 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 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1818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1 1、从“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可以看出雨后新晴的乡村景色有什么特点?空气特别明净清新;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也可用原文中的“原野旷”、“无氛垢”回答。2 2、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分别是“
50、明”和“出”。 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 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 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 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3 3、 诗人在具体描写时,远近相称,动静结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天然绝妙、充满生机的画面,请你发挥想象,把这幅画面描绘出来。(5050 字左右)答案示例: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 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
51、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4 4、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 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5 5、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首诗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1919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 1、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 转”曰”进行分析。首联写山中秋景。
52、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 用一 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 结合的画面。2 2、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 种感情的。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 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 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 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人,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
53、。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 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对即可)(3(3 )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深秋暮色,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5)(5)寒山转苍翠”中的 转”字在诗歌中的作用是什么?(4(4 分) )写出了山的颜色渐变的动态。(6 6)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4 分)全诗选取富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再加上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的描述,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之情。(7 7 )诗的颈联是从
54、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点化而来,试分析两首诗各自的妙处. .(4 4 分)陶诗写出了朦胧的村庄和袅袅的轻烟,在这冲淡静谧之中,越发突出乡居生活的宁静悠闲。王诗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动态感。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 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 高度。(8 8 )尾联刻画出了作者与裴秀才迪怎样的形象?(4 4 分)接舆,是春秋时代 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将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醉酒狂歌,则把 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2 2 分)
55、并以陶潜自况,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 者形象。(2 2 分)(3 3 )本诗写景有何特点?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 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4 4 )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5 5 )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2.2. 结合句意说一说第二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2 分)第二联写的是诗人拄着拐杖站在柴门外,顺风中听着傍晚时分传
56、来的蝉的鸣叫声,从中可以 看出诗人隐居中超然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安逸闲适的心情。(句意”感情”各 1 1 分,意思相同即可)3.3. 诗歌的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 3 分)尾联采取化用典故的方法。第一句诗人将裴迪比作楚狂接舆,表达了对他的赞许。第二句诗 人自比陶渊明,表现出自身归隐田园、蔑视官场的清高心态。(3 3分,其中手法 1 1 分,分析2 2 分,能正确分析一个典故即可)20.20.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
57、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解析】该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E 级。该题选了王维过香积寺一诗来鉴赏。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 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本题能找出“咽”与“冷”是诗眼并不困难,难的是“为什么”和“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王维的诗,不只是“诗中有画”,而且往在“诗中有 道”。
58、特别是他晚年沉湎于佛家的空寂心境之中,诗中的“道”,即禅理、禅趣尤浓。这首 诗描写深山古寺的环境:古木、云峰、渺无人迹的山径、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声、照在深苍 松林上的凄冷日色, 还有空寂曲折的潭岸,都是那么萧瑟暗淡、幽冷阗寂,给人以远离世间尘嚣之感。这既是诗人赴寺途中实见实闻的景物,也是他那消极出世的禅寂心境的写照。诗人正是要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进入他所企求的无烦扰的寂静禅境。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尚。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
59、个字,把泉声、危石、 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咽”字绘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幽静, 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冷”字绘日色,以感觉写视觉, 融孤寂之情入阴冷之景,妙化无垠,诚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所以说, 第三联两句中 的“咽”“冷”二宇, 精炼传神, 堪称“诗眼”。赵殿成评论说:“下一咽字,则幽静 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诗境浅说)“日 色冷青松”一句,还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 受的“冷”
60、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 的感受。在唐代诗人中,王维是比较早地并且成功地将通感运用于诗歌创作的。本题学生应重点答出三个要点,一是绘写出山中寂寥的景色,此所谓意境;二是此二字可以说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使诗文更为生动;三是此二字衬写出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21.21.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评析】: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体育赛事设备租赁合同
- 运载工具变速器测试仪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软木制塞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粉笔板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电咖啡研磨机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04版版权质押合同:音乐版权的质押融资服务协议
- 油炉家用取暖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水冷却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04版物联网应用平台建设合同
- 自行车测速计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李白》优秀PPT课件
- 物业公司客户服务部危险源清单及风险评价表
- 02-1-桥梁典型病害
- 危险化学品普查登记表(11张表)
- PDCA循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华师大版 -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 ISO13485-2016培训教材PPT课件
- 解读高考物理实验命题特点和规律
- 南方CASS9.0教程(手册)
- 焊盘设计标准
- 商业银行练习题及答案(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