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常识和古诗情感_第1页
唐诗宋词元曲常识和古诗情感_第2页
唐诗宋词元曲常识和古诗情感_第3页
唐诗宋词元曲常识和古诗情感_第4页
唐诗宋词元曲常识和古诗情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诗宋词元曲常识和古诗情感唐诗宋词元曲常识一、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一) 从形式划分:诗 古体诗 (四言诗经.氓、五言迢迢牵牛星、七言琵琶行)近体诗 律诗(五律山居秋暝、七律蜀相)绝句 (五绝春晓、七绝枫桥夜泊)词 单调(不分段,主要是小令)如梦令双调 (分两段,即上下两阕,是最常见形式)雨霖铃三叠 (三段)、四叠(四段)曲 杂剧 窦娥冤、西厢记散曲小令 天净沙.秋思套数 高祖还乡(二)从内容上分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3、咏物言志诗4、边塞征战诗5、怀古咏史诗二、诗歌三大特征1、精炼性2、跳跃性3、抒情性三、押韵、平仄、对仗1、押韵:一般古体诗平声、仄声均可押;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所押韵的字

2、叫做韵脚。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押in(一二声)一一平声韵脚:秦、津、人、邻、巾2、平仄:通常简化操作把一二声大致当作平声,三四声和入声字当作仄声。不必深入探究,但读起来一定要音律和谐。3、对仗:律诗的八句分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四、诗1、古体诗又称古风、古诗,唐以前的古诗都是古体诗,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南北朝民歌等,唐代以后也有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

3、五言、七言、杂言,其中乐府诗标题常 有“歌”、“行”、“吟”、“引”、“曲”等名称。2、近体诗分绝句和律诗,有严格的格律限制。绝句每首四句,全诗共 20字(五绝)或 28 字(七绝);律诗每首八句,全诗共40字(五绝)或56字(七绝)。一首律诗的八句分四联, 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格律诗每句不仅字数固定,还要求平仄相间,一联中的两句则要平仄相拗(相反)。格律诗偶句一定要押韵,奇句除第一句外, 都不押韵,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3、唐诗的主要作家初唐:四杰、陈子昂盛唐:边塞诗人一一岑参、高适山水田园诗人一一王维、孟浩然诗仙一一李白中唐:诗圣一一杜甫新乐府运动代表一一白居

4、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盛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4、唐诗产生背景:唐朝诗歌在我国文化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对世界 文化史的一大贡献。那么为什么这种文化现象会出现在唐朝呢,而不是其他朝代呢?第一是经济因素。在中国历史上,唐朝之前的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分裂,即三国时代和南北朝时期,这其中虽然有晋朝的统一, 但是在生产力水平上没有超出汉朝水平,经过北方战事的冲击,带来北方生产力水平的下降,大量土地荒芜,大量劳动力或死或逃亡,这时江南虽 然有一定程度的开发, 但是这种增长势头没有能够弥补北方战事的冲击,在总体水平上中国的生产力在下降。隋朝虽然统一了全国,但是

5、由于时间较短和对外战争的原因, 生产力水平虽然有了较快 发展,但是短时间内又陷入了战事, 文化的发展遵循长线效应,因此, 文化在隋朝虽然略有 发展,但是在高度上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准。经过唐王朝的统治,特别是前几朝的休养生息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策的带动下,大量闲置的土地得到开发, 大量劳动人口的出现, 促进了经济水平的发展, 生产力有了教大 发展,这可以通过唐王朝时代出现的大量生产工具来证明,物质财富大量积累, 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这些经济因素的出现促进了文人对那个时代的讴歌,因此为文化的向前发展准备了物质动力和思考的源泉。第二是政治因素。唐朝较其前朝的任何时代在文化政策上都是比较开放

6、的。我想这与唐王朝出身于北方少数民族(当时条件下)有关,他们虽然了解中原文化,特别是汉朝以来的儒家文化,但是唐 朝统治者们有自己的理解,这对汉朝以来的儒家文化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异质性文化理解,正是这种异质性的理解方式,使得唐王朝的统治者们可以推行一种不同于前朝的文化政策,而他们推行的文化政策正好是文化理解与文化共融,这种政策符合了当时民族融合的趋势,适应了当时文化发展的规律,促进了唐王朝文化的发展。在前面两种因素的作用下, 唐王朝的文化在向前发展着, 在这种文化发展的推动下, 文 人所面临的就是文化模式的选择问题。 这种文化模式的选择在今天看来是有必然性的,主要原因如下:六朝门阀的只重形式、 不

7、重内容的浮靡文风, 是当时文化所不能选择的, 因为这种文化 模式不能很好地表达当时的要求。 而诗歌模式是中华民族所早就有的, 因此当时的文化对这 种原有的文化模式进行了模式上的创新,就形成了唐朝的诗歌模式。开明与开放是盛唐气象的根基。 惟开明才能革旧布新,云蒸霞蔚;惟开放才能百川汇海, 博大深邃。盛唐不过短短的五十年, 其国势之强盛,气象之恢宏, 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 亮点,放到世界历史上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片辉煌。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 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

8、、 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五、词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产生于唐,繁盛于宋,与诗比较,更集中于抒情,极少叙事,其格律的限制比诗更严。词有词牌,词牌一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便被固定。58字以内的为小令,不分阕; 59至90字为中调,分上下阙(片),91字以上为长调,可分为 三叠、四叠等。2、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晏几道 姜夔 秦观豪放派:苏轼(开启此派,有很多婉约词)辛弃疾3、

9、宋词产生发展背景:唐末以至五代后期,后蜀、南唐偏安一隅,相对于中原与北方军阀混战的广大地区而言,差可视为有着物阜民安的小康局面。此时两个小朝廷的几位君主(后蜀的王衍、孟昶,南唐的李璟、李煜)耽安逸乐,他们亲自带领一批富有才艺的臣僚,日以谱写新词,歌吹弹唱, 消磨昏晓,从而便将这一新兴文体磨勘切磋,使之日现光润。但其内容,往往流于浮靡,特 多浅薄。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形容当日词坛情况,乃云:“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一,自唐以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一一.处处之红楼夜月。”,这里所谓的“宫 体”、“倡风”,指的是作品格调的特色。至于“香径春风”、“红楼夜月”,所云当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情态

10、。如此描述,大体上交代了当时这一歌唱文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技巧的日趋娴熟与内容的偏于空虚。北宋初期,晏(殊)、欧(阳修)诸家写了许多清巧的作品。其间虽也不乏男欢女爱的 情致,但是比起南唐、后蜀词人,他们的作品,则是大减脂粉的腻味。如晏的浣溪纱(“一 曲新词”)便多清气。即使被人讥为惯写“女儿诗”的秦观,他的浣溪沙(“漠漠轻寒”);鹊桥仙(“纤云弄巧”)诸作,也都含有清新温润的生活气息。至于日与倡优为伴,并以 风流浪子自诩的柳永,他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诸词,也都不可停留在他自我解嘲的“风流事,平生畅”(鹤冲天)的文字表面而与花间词诸作等量齐观。待等词到苏轼、 范仲淹、陆游、辛弃疾几位大家手中,

11、进而别开境界。他们的作品,情怀开张,性格明朗 词情深远,比之前人,扩大了词的境界,可谓一时词唱的上品。北宋后期,至南宋,因为国 事日蹙,词人们伤时感慨,发为咏叹。李清照一生前后两个时期的词作,实与国运同步。其 间亦有陈亮等人的慷慨悲歌,但在表现方面,惜少蕴藉;有些作品,与词的艺术本色难以谐合,加以音节促急,大异清吹常调,失之异途。六、曲1、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是配乐的长短句,它由词演化过来,兴起于金元时代, 体式与词相近而较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用口语。曲包括散曲和小令,小 令只含一支曲子,套数则由多支曲子组成,一套至少两曲,多则不限。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 郑光祖马

12、致远另一重要作家:王实甫西厢记3、元曲产生的背景:元代文学史始于蒙古王朝灭金(1234年),终于元王朝灭亡(1368年)。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三百多年来中国境内宋、辽、西夏、金以及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立的局面。统一后的元朝的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这种大一统的局面,增强了国内各地区经济的相互调剂,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元朝的制度基本上沿袭宋、 金旧制,同时也保存了蒙古的某些遗习。这是蒙古贵族统治集团为了适应中原地区的封建生产方式,相应地采用“汉法”治理中原的必然结果。元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中的上层统治阶级统治全中国的王朝,对其他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13、的现象。北方民间俗谣俚曲流行, 在宋金对立时期,吸收溶化了民间新兴的歌曲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乐曲,逐渐形成散曲。散曲的题材,主要有风情和隐逸两类, 此外还有一些揭露现实和写景、咏史、咏怀之作。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泼辣的作风、活泼的形式、质朴本色的语言和灵动的气韵,大大丰富了我国的古典韵文。元曲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 元散曲的题目有三部分组成:宫调、曲牌、内容提示。如般涉调耍孩儿借马就是用“般涉调”的调式,第一支曲的曲牌是“耍孩儿”,内容是“借马”。又比如马致远的一套散套双调夜行船秋思 ,“双 调”是调式,“夜行船”是第一支曲子的曲牌,“秋思”是内容提示。马

14、致远还有一支小令 越 调天净沙秋思,“越调”是调式,曲牌是“天净沙”,“秋思”是咏唱内容的标题。元曲 是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同步练习: 1、说出下面诗的韵脚。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雕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2 、把下面这首打乱顺序的绝句重新排列好: A杨柳青青着地垂B借问行人归不归C杨花漫漫搅天飞D柳条折尽花飞尽3、下列诗句的作者及时代,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A.唐

15、李白 唐王维南宋陆游 宋李清照 清秋瑾B.唐王昌龄 南朝宋谢灵运 南宋陆游唐韩愈清谭嗣同C.宋陆游南朝宋谢灵运唐杜甫唐韩愈明于廉D.宋陆游 唐王维唐杜甫 南宋李清照 清谭嗣同4.判断下面两首作品哪一首是词,哪一首是曲,并说说你是怎样辨认的?其一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鹏鹊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苴一/、K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5、文学常识填空:(1) “初唐四杰”指 四位诗人,其中我们学过写的一首五律,题目是»,当中的名句是(2

16、)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 王孟”指的是 和 ,我们学过的他们的律诗代表作分别是 »和 。(3)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高岑”指的是 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是 在»中的名句。(4)唐代诗人有 季杜”指 和,'小李杜”指 和,他们的字分别是 、。(5)唐代诗人 元白”指的是 和 ,他们都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反映民间疾苦的 »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他的 »则以描写音乐而闻名。(6)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和,当中成就最高的 是 ,开了 词派的先河,代表作有 »和«»。(7)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是 ,字易安

17、,号,著有集,代 表作»写尽国破家亡、孤苦凄凉的伤痛;但她的另一首绝句却写得 豪放雄壮,一二两句“, "成为英雄主义的颂歌。(8)南宋代豪放派的一位代表词人是 ,他字幼安,号 ,他的词集是 ,代表作是 。(9 )南宋爱国主义大诗人 ,字务观,号 ,诗作示儿、和 «»等都是广为传颂的爱国主义作品。(10)元曲四大家指 、和,其中成就最 高的是,著有»,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在元杂剧中艺 术上取得 天下魁”艺术成就的杂剧 »,作者是 。古诗的题材一、三种不常考的题材1、悼亡诗 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2、谈禅说理诗如:题西

18、林壁山外与山内一个人只要有了固定的立场和立足点,他对事物的看待就一定会有局限。3、闺怨诗(有涉猎,但不常考)一一闺怨诗的作者大多是男性(如“花间派”是男子作闺音)放臣弃妇,自古同情练习1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7分)二、六种常考题材1、羁旅行役诗(思念故乡 /怀念友人诗)在路上一一宿/旅/次到地方一一看题目和注释 产生理由:宦游不归/将军戍边/官职升降常见词:雁、月、信、梦、时令

19、(中秋/除夕/冬至/重阳)练习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闻 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 塘赵嘏晓发梳流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填空(2分)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五言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4分)2、边塞征战诗想打: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保家卫国的志向;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陆游、辛弃疾)不想打:战场残酷,厌战;思乡;生活艰辛;闺怨;其他:思念安邦定国的良将,描写战场上紧张的氛围常见词:号角/角、旗鼓、战车、玉门关、楼兰、龙城、单于、折杨柳、梅花落、小单于(这三个都是乐曲名,都是边塞思乡曲)

20、、大漠、烽火、狼烟练习3: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品读全诗,描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练习4: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戍楼:军营城楼。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感情基调如何?3、咏史怀古诗(1)遵循原则: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2)情感:怀才不遇之情;讽谏统治者;兴衰无常/人事无常/繁华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3)常见词:金陵/石头城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21、,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北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江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结合晚唐历史)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结合王安石变法)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结合南宋偏安一隅)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

22、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这首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首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练习5: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 “总为浮云能蔽日” 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

23、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送别诗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劝勉友人;宽慰友人;期望能与友人一样;或发发牢骚(具体看诗句内容)练习6:送张舍人之江东11 / 15唐诗宋词元曲常识和古诗情感李白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间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抖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阖间城,苏州城。青袍,贞观四年 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试以两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

24、析。练习7: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注】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 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6分)(1)多是对所咏之物的歌颂(2)要关注物的内在特点与外部环境:由物到志(3)常见对象:蝉一一餐风饮露一一高洁;穷困梅一一白梅(先开放)争先(王安石);红梅“不凑热闹”(苏轼)一一高洁竹/松柏一一高洁;不畏严寒在困境中依然坚强木芙蓉一一美在照水,德在拒霜一一高洁,不畏艰险杜鹃一一“不如归去”一一感伤凄凉鹅鹃一一“行不得也哥哥”一一离人

25、一一离愁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分)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答:(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 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6、山水田园诗(1 )山水诗:谢灵运一一谢公屐一一热爱祖国大好河山(2)田园诗:陶渊明(入世13年/东晋末年/又名潜)一一对官场腐败/黑暗的厌恶;对田园 闲适淡泊生活的喜爱/向往;入世与出世间激烈矛盾冲突练习8:军周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漫。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注:【注】潺濠:(ch cnyu c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接舆:春秋时楚国狂人,诗中借指裴迪。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颔联简要分析。(3分)答案:1、答:游子思归乡(1分):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己归去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