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下自然常识1-4单元教案整理打印版_第1页
沪教版四年级下自然常识1-4单元教案整理打印版_第2页
沪教版四年级下自然常识1-4单元教案整理打印版_第3页
沪教版四年级下自然常识1-4单元教案整理打印版_第4页
沪教版四年级下自然常识1-4单元教案整理打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望远镜里的天空第一课 透镜设计思路:通过触摸和观察透镜的镜面,发现透镜的镜面形状;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凸透镜能够会聚光线、凹透镜能够发散光线。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透过透镜看物体的活动,发现凹凸透镜对物体有缩小和放大作用;通过改变透镜在物体与眼睛之间距离,还发现看到的“物体”有时是正立德、有时是倒立的这些探究活动也为学生学习望远镜、学习显微镜做了铺垫。同时,在学生的观察、实验等系列活动中,也提高了发现、探究、求实等科学素养。重点:初步了解不同透镜的特点;知道光通过凸透镜发生会聚、通过凹透镜则会发散。难点:初步了解不同透镜的不同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触摸和观察,认识凸透镜、凹透镜

2、的特点2、通过实验比较,初步了解光通过凸透镜发生会聚、通过凹透镜会发散3、通过实践操作,还能发现用凸透镜看到的字比原来大等其他特点。4、初步形成良好的交流、记录、评价等技能。5、知道一些生活中用到透镜的例子。教学活动:活动一“观察”:这两种透镜各有什么特点?活动目标:初步认识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学 生 活 动 流 程指 导 要 点1、观察:看看摸摸不同的透镜2、交流:说说凹透镜、凸透镜的特点3、记录:活动手册p11、  引导学生注意到教材照片右侧的透镜侧视图。可以告诉学生还有其他类型的凹透镜、凸透镜,不只是教材中所呈现那两种。2、  引导学生看看摸摸不同透镜不同部位的厚薄特

3、点。活动二“实验”:光通过透镜会怎样?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光通过凸透镜发生会聚、通过凹透镜会发散。学 生 活 动 流 程指 导 要 点1、  实验:让光束射向黑色卡纸,用白色粉笔画出光斑的大小;让光束透过凹透镜射向黑色卡纸,用蓝色粉笔画出光斑的大小;让光束透过凹透镜射向黑色卡纸,用红色粉笔画出光斑的大小。2、  比较、交流:比较三个光斑的大小。3、  记录:活动手册p11、  教材中呈现的是“光束射向黑板”,教学中可用黑色卡纸替换黑板,可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2、  事先拉上窗帘,给学生实验准备一个良好的暗环境。3、  鼓励学生用自

4、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4、 可以演示“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报纸”的实验,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凸透镜会聚了光束即会聚了光能。活动三“操作”:分别用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观察物体,看看有什么发现。活动目标:1、对透过透镜看物体有进一步的探究和发现2、知道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3、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勤于发现、善于交流。学 生 活 动指 导 要 点1、  观察:用一块凸透镜(凹透镜)贴近书本看文字(或图片);用一块凸透镜(凹透镜)由贴近书本看图片(或文字)渐渐远离书本看图片(或文字);用一块凸透镜(凹透镜)看远处。2、  交流:自己的发现3、记录:活动手册p21、视学生

5、的实验状况而定,可以先做一个操作流程的示范。2、事实上,学生还会有很多发现。比如:凸透镜能“放大”字体、凹透镜则“缩小”字体。学生可能还会看到有时候文字“正立”,有时候“倒立”等等。 可鼓励学生本着求实的精神记录自己的发现。活动四“小资料”: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目标:知道一些生活中用到透镜的例子。学 生 活 动指 导 要 点1、  观察:放大镜、望远镜、老花眼镜、显微镜、投影仪、近视眼镜、照相机等中用到透镜的部位2、交流: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1、 准备一些实物,让学生看看摸摸用用,让学生找找实物中的透镜。2、 还可以介绍一些发明史。比如:透镜的发明故事、眼镜的发明

6、故事等等。  第二课 望远镜设计思路:通过任意选择两块透镜、形成任意的前后放置顺序,透过这样的透镜组合看远处,探究望远镜的结构和组成、发现望远镜中“物体”的特点;通过自选两块透镜、自定前后放置顺序、加以合适的两个纸筒组装简易望远镜,进一步了解光学望远镜的结构和组成;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望远镜,感悟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出学生对望远镜里的天空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探究中能有所发现的能力。重点:初步了解一般光学望远镜的结构和组成;初步认识到望远镜的作用。难点:初步认识到望远镜的特点和作用。教学目标1、  发现用两块凸透镜可以使远处

7、的景色“变近了”。2、  发现用一块凹透镜(贴近眼睛)、一块凸透镜可以使远处的景色“变近了”。3、  对透过两块透镜望远处,还能有一些别的探究和发现。4、  了解一般光学望远镜的组成、特点。5、  了解相关科学史,感悟科学技术的发展6、  初步形成良好的交流评价技能教学活动:活动一“操作”:选择两块透镜形成不同的透镜组合,一边调节两块透镜之间的距离,一边通过透镜组合看远处。活动目标:1、发现用两块凸透镜可以使远处的景色“变近了”。2、发现用一块凹透镜(贴近眼睛)、一块凸透镜都可以使远处的景色“变近了”。3、对透过两块透镜望远处,还能有些别的探究

8、和发现。学 生 活 动 流 程指 导 要 点1、  观察:学生任意用两块透镜看远处,观察远处物体。学生透过两块透镜(一块凸透镜贴近眼睛,一块凹透镜拉向远处)观察远处。学生透过两块透镜(一块凸透镜贴近眼睛,一块凸透镜拉向远处)观察远处。学生透过两块透镜(一块凹透镜贴近眼睛,一块凹透镜拉向远处)观察远处。学生透过两块透镜(一块凸透镜贴近眼睛,一块凸透镜拉向远处)观察远处。2、  交流:充分表达各自的发现3、  记录:活动手册p24、  交流: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凸透镜的组合能使远处的景色“变近了”,相当于望远镜的组合。1、 可以先示范一下组合、调节

9、距离、看远处的过程,同时提醒学生切勿直视太阳。也可以要求学生依据活动手册p2的联系边观察边记录。2、  对于“变远了、变近了、远近不变”可以酌情选用,比如只保留“变近了”这一栏。这样可易于教学。3、  在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观察记录以后,再组织学生讨论文文的问题“哪些透镜的组合相当于望远镜?”活动二“制作”:制作简易望远镜活动目标:进一步了解一般光学望远镜的组成;初步形成良好的交流评价技能。学 生 活 动 流 程指 导 要 点1、  小组讨论:“用什么、怎样做”2、  制作:将一个纸芯筒插入另一个纸芯筒之中,两个筒可以移动调解,但不会滑脱。将物镜放在纸芯

10、筒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将目镜放在纸芯筒的另一端,用胶带固定3、  记录:活动手册p24、  使用:自己和他人制作的简易望远镜。5、  评价:自己和他人制作的简易望远镜。1、  不必强求学生区分这两种类型的光学望远镜,活动手册的练习以及教材中的图文呈现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望远镜有不同的类型,而且与科学家、科学研究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学生制作与记录之前, 应告诉学生开普勒式望远镜和伽利略式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在教材上先做一个图文连线。2、  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 应加强视导。3、学生使用自制望远镜时,提醒学生注意到用伽利略式望远镜看到的远处景色

11、是“正立”的,而用开普勒式望远镜则反之。活动三“小资料”:各种各样的望远镜活动目标:1、了解相关科学史,引发热爱科学的情感。2、感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帮助。学 生 活 动指 导 要 点1、  了解:双筒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阿雷西博天文台射电望远镜等2、交流:还有哪些特别的望远镜?1、  可以介绍一些科学史。比如:牛顿的故事、伽利略的故事、现代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等。2、  可以播放一些相关音像资料。第三课 探索月球设计思路:通过交流,学生之间共享各自对月球的原有认识;通过观察和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望远镜对人类

12、认识月球概貌的作用;通过观看有关登月的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人类登月的科学史;通过阅读和交流我国探月计划及其进展资料,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收集有关月球的更多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月球、感受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愿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到神话故事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有密切关系。重点:初步了解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以及科学技术于其中的作用。 难点: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历程。 教学目标1、  知道人类认识月球的一些历程2、  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事物的影响3、  初步了解一

13、些月球的表面特征4、  初步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爱国、爱科学的情感5、  引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活动一“讨论”: 说说你对月球的认识活动目标:1、知道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引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学习兴趣。2、初步知道望远镜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月球。3、对月球的表面特征有一些了解。学 生 活 动 流 程指 导 要 点1、  说说:神话里的月宫和嫦娥2、  看看说说:肉眼看到的月球、不同放大倍数望远镜中的月球3、  交流:望远镜在人类认识月球中的作用4、  推测:环形山的形成5、  了解:科学家对环形山形成的推测

14、1、  可以让学生多多交流有关月宫、嫦娥的神话故事,进一步引发学生了解月球、探索月球的兴趣。2、  可以简单介绍一些月球地貌,以及科学家们对环形山形成的各种推测。3、  也可以呈现月貌照片,介绍一些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环形山、月海”等。引发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探究的情感。活动二“欣赏”:登陆月球活动目标:1、知道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阿波罗11登月”,引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学习兴趣。2、进一步知道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月球。3、对月球的表面特征有一些了解。学 生 活 动 流 程指 导 要 点1、  观看:“阿波罗11登月”音像资料2、  收集整

15、理资料:活动手册p33、  交流:对月球的认识1、  可以介绍一下教材照片。包括登月舱、宇航员、宇航员正在做的工作2、  可以介绍一些人类登月梦想以及成败历程3、  准备充分的音像资料活动三“小资料”:“嫦娥工程”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爱国、爱科学的情感。2、对我国探月计划和活动中的重要事件“嫦娥工程”有些了解。学 生 活 动指 导 要 点1、  阅读交流:中国人的登月梦想、尝试。2、  阅读交流:“嫦娥工程”相关资料。3、  了解:人类登月的意义1、  可以介绍一些月球资源、以及人类登月的

16、意义。激发学生关注我国的探月计划及活动。2、  可以介绍一些科学工作者只争朝夕的工作精神。引发学生珍惜时间、爱学习、爱科学的意识。  四课 望星空设计思路:通过认星星、找星星等活动,初步了解北斗七星的方位和形状,初步了解北极星的方位,初步知道一些认星星的方法和意义;通过收集整理彗星、流星的资料,通过制作科普小报,引发学生对探索宇宙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资料,通过“用哈勃望远镜”欣赏宇宙中美丽的星系、星云,对著名“千里眼”哈勃望远镜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能认识到人类不断改进和发展望远镜,而不断改进和发展的望远镜又帮助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宇宙、更深入地探索宇宙。从而,帮助学生感受到人

17、类探索宇宙的不懈努力,激发学生学科学、学技术、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愿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重点:对北斗七星、北极星有初步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望远镜能帮助人类探索宇宙。难点:初步认识北斗七星、北极星;初步了解认星星的意义。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如何利用星空图认星星。2、  初步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3、  初步了解辨认星星的意义。4、  初步了解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星云、星系、彗星、流星等天体。5、  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索宇宙的浓厚兴趣。6、  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不懈努力。教学活动:活动一“观察”:望星空,认星星

18、活动目标:1、初步知道如何利用星空图认星星。2、初步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3、初步了解辨认星星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学 生 活 动 流 程指 导 要 点1、  交流:认出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方法。2、  辨认:活动手册p4中的北斗七星。3、  辨认:活动手册p4中的北极星。4、  转一转:转出特定日期、特定时间的星空图5、  模拟:利用星空图认星星。6、交流:认星星的方法和意义1、  介绍:旋转星图的使用方法。说明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日期、特定的时间星空的变化。2、  示范:利用星空图认星星3、  为学生准备

19、当日某时刻的星空图。鼓励学生夜晚特定的时间看星空。活动二“欣赏”:用望远镜可以看见许多美丽的天体活动目标:1、  知道宇宙中的一些天体。2、  初步了解著名的哈勃望远镜。3、  初步了解到改进和发展中的望远镜能帮助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宇宙、更深入地探索宇宙。4、  进一步感受到人类探索宇宙的不懈努力。5、  激发学生学科学、学技术、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愿望3、学 生 活 动 流 程指 导 要 点1、  阅读:哈勃望远镜以及哈勃望远镜中的天体2、  上网收集资料:宇宙中的彗星和流星3、  制作小报:活动手册p5“彗星和流星”

20、1、  准备一些图文资料多介绍一些先进的天文望远镜2、  事先了解一些比较可靠的、有价值的相关网站网址。3、  在学生上网过程中,须加强视导。第二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第一课 微观世界设计思路:通过比较用肉眼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相同的物体,了解到人类发明的工具(比如放大镜、显微镜)能够帮助人类更细致地认识物体,了解到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世界;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常见的物体,进一步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进一步了解到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的非生命世界、生命世界;通过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子以及阅读发现细胞的科学史资料,初步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

21、单位。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的乐趣,从而引发其热爱科学、勤于探究等意识。重点:能认识并使用简易显微镜;初步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难点:能认识并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工具、仪器能帮助人们认识事物。2、  了解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世界。3、  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4、  初步学会描绘、交流显微镜下的发现。5、  初步认识生物的基本组成。6、  了解相关科学史,激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7、  初步知道细胞是生

22、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教学活动:活动一“讨论”:比较下面几张图,说说你的想法。活动目标:1、了解工具、仪器能帮助人们认识事物2、了解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世界 学 生 活 动 流 程指 导 要 点1、  观察:肉眼看到的头发、用10倍放大镜看到的头发、用100倍显微镜看到的头发、用1000倍显微镜看到的头发2、  交流:各自的想法1、  提示学生观察的是同一根头发2、  准备可以接入实物投影仪的显微镜, 一边操作、一边让学生观察比较;或者准备相关的音像或图文资料让学生观察比较。3、  可以准备一些显微镜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先进的显微技术。活

23、动二“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物品活动目标:1、了解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世界。2、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学 生 活 动 流 程指 导 要 点1、  安装:把镜头、反光镜装在简易显微镜上。2、  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镜头、反光镜、通光孔等。3、  观察:把棉纤维、丝纤维、浅彩色薄塑料、餐巾纸、鱼鳞、食盐等物体分别放在载玻片上,并且放到载物台上观察。4、  交流:各自的发现1、  示范:安装简易显微镜。2、  指导:简易显微镜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镜头、反光镜、通光孔。3、  示范并指导:简易显微镜各个

24、主要组成部分的养护、使用方法。4、  示范: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5、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及时视导。6、  可以让学生说说、写写、画画各自的发现。活动三“观察”: 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子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描绘、交流显微镜下的发现。2、发现黑藻叶子由许多“小格子”组成。学 生 活 动指 导 要 点1、  准备: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2、  夹取叶片:用镊子轻轻夹取一片黑藻叶子。3、  平展叶片:用镊子小心地把叶片平展在载波片上。4、  观察、记录:边看显微镜、边画图。完成活动手册p75、  交流自己的发

25、现:黑藻叶子由许多一个个“小格子”组成。1、  示范:观察记录显微镜下的黑藻叶子2、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加强视导3、  可以告诉学生这一个个“小格子”就是细胞。而“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提出可留待阅读完小资料以后。活动四“小资料”:细胞的发现活动目标:1、了解相关科学史,激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2、初步知道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3、初步了解概括性科学概念的提出必须基于多次实验、广泛观察等探究基础之上的。学 生 活 动指 导 要 点1、  阅读:罗伯特·胡克、自制的显微镜、绘制的软木薄片图2、  比较:罗伯特·胡克的

26、描述和小资料的最后一句概括性结论3、  交流:各自的认识和体会1、  可以多准备些相关的科学史、逸闻趣事、有价值的网站信息供学生阅读2、  引导学生比较描述性话语和概括性结论的不同,包括表达的不同、科学研究的基础不同等。从而,认识到概括性科学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多次实验、广泛观察等探究基础之上的。第二课 显微镜下的小生物设计思路:通过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水蚤、交流描绘自己的发现,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进一步熟悉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初步了解到在自然界中除了有个体大的动植物以外,还有个体比较小的动植物;通过观察面包、橘子上的霉斑,初步知道在自然界中还有微生物,而且微生物还有

27、不同的种类;通过阅读科学史资料,了解科学家成长的历程、探究的历程,引发学生热爱科学、乐意探究的情感。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动手操作能力、能有所发现等能力。重点:初步认识到在自然界里除了有个体比较大的动植物以外,还有个体比较小的动植物,还有微生物。初步知道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难点:初步知道在自然界里有微生物。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了个体大的动植物、个体小的动植物以外,还有微生物。2、  初步知道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微生物分布很广。3、  知道微生物个体比较小,繁殖速度很快。4、  了解相关科学史,激发学生进行

28、科学探究的信心5、  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显微镜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6、  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描绘从显微镜里看到的微观世界。7、  培养学生发现、比较、交流等兴趣与能力教学活动:活动一“观察”:水中的小生物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子的?活动目标:1、进一步熟悉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描绘从显微镜里看到的微观世界。学 生 活 动 流 程指 导 要 点1、  取样:用吸管吸取水蚤和一些水,滴在载玻片上。2、  观察、记录:学生一眼看镜头,一手做记录,完成活动手册p83、  交流:各自的发现1、 

29、 示范:取样、观察、记录的过程。2、  指导:写真的科学描绘技巧,包括描绘出轮廓及主要的构造、记录放大的倍数等。3、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加强视导。4、  可以提示学生观察水蚤跳动的心脏,指示出水蚤心脏的位置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使用显微镜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和热情。活动二“观察”:这些霉斑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子的?活动目标:1、初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了个体大的动植物、个体小的动植物以外,还有微生物。2、初步知道微生物个体很小、有不同种类等特征。3、初步知道有的微生物有益于人类,有的微生物有害于人类。3、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意愿。学 生 活 动

30、流 程指 导 要 点1、  观察:肉眼看到的霉斑、显微镜下的霉斑2、  交流:显微镜下霉菌的异同。3、  阅读:从小博士的话中初步了解微生物及其主要特征1、  制作霉菌的临时装片,选择使用合适的显微镜,让学生用 调试的显微镜观察面包上的霉菌、橘子上的霉菌。或者提供相关的音像图文资料供学生观察、比较、交流。2、  介绍这两种霉菌对人类有益或有害之处。3、  引导学生注意到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4、  引导学生阅读小博士的话。活动三“小资料”:伟大的看门人列文·虎克活动目标:1、了解相关科学史2、认识到普通人通过努力也能

31、成为科学探究者甚至成为科学家。3、了解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的不懈努力。学 生 活 动指 导 要 点1、  阅读:列文·虎克、自制的显微镜、列文·虎克当年画的细菌2、  交流:对小资料题目的认识和感想。1、  可以多准备些相关的科学史、逸闻趣事、有价值的网站信息供学生阅读2、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不只是象牙塔上的工作,普通人一样可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第三课 微生物与人类设计思路:通过讨论、阅读、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初步认识到有些微生物危害人类、有些微生物有功于人类;通过防止食品发霉的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免受

32、某些微生物危害的办法;通过自制酸奶的拓展活动,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一些微生物的作用。此外,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还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还能提高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能力。重点:初步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难点:提高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探究能力。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有些微生物有利于人类。2、能举例说明有些微生物有害于人类。1、  知道有时人们会采取一定的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2、   知道有时人们会采取一定的方法促使微生物繁殖。3、  发现一些防霉的办法,知道酸奶的制作方法。4、  关注身边的科学,提高一些生活技能。

33、5、   初步提高设计对比实验等实验的能力。教学活动:活动一“讨论”: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活动目标:1、能举例说明有些微生物有利于人类。2、能举例说明有些微生物有害于人类。3、关注身边的科学学 生 活 动 流 程指 导 要 点1、  观察图片:(腌菜、干酪、豆酱和酱油、面包、青霉素、疫苗)2、  观察图片:(水痘;食物中毒、结核病、手足癣、食物发霉、衣物发霉)3、交流:说说其它实例1、  可以准备相关的音像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食物、药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一些疾病的病因。2、  可以准备一些剪贴图,让学生以“微生物与人

34、类的关系”为分类准则分分类。活动二“实验”:防止食品发霉活动目标:1、初步提高设计对比实验等实验的能力2、探究、发现一些生活中防霉的办法3、知道有时人们会采取一定的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学 生 活 动 流 程指 导 要 点1、  交流生活经验:橘子在怎样的环境下易发霉2、  设计对比实验:一个馒头放在潮湿的塑料袋里,另一个放在干燥的塑料袋里;(潮湿)一个馒头(在潮湿的塑料袋里)放在冷藏室,另一个(在潮湿的塑料袋里)放在冰箱外面;(温度)3、  交流记录实验方案:完成活动手册p94、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完成活动手册p91、  因为有光照、没

35、光照和通风状况是否良好一样对微生物的影响没有典型意义,而且其中缘由比较复杂,不易解释。所以即使可能是学生的探究意向, 也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是否选用活动手册p9相关项目。2、  可以准备呈现实验过程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分析。也可以组织好后续观察记录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习得相关的科学知识。3、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有时会采取一定的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三“拓展”: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酸奶活动目标:知道有时人们会采取一定的方法促使微生物繁殖学 生 活 动指 导 要 点1、  准备:一点点酸奶、一包牛奶,对调羹、保温杯、小锅高温消毒。2、  加热:

36、把一包牛奶倒入小锅里温热3、  混合:在温热的牛奶中加入酸奶,并且一起倒入保温杯,盖上盖子。3、观察:半天后可发现牛奶变成了酸奶4、1、  示范自制酸奶的过程,并且对教材中的某些表述做修改。或者播放相关的音像资料。2、  解释:酸奶里有能使牛奶变成酸奶的微生物3、  引导学生交流:有时候人们会采取一定的方法促使微生物生长繁殖。4、  提醒学生注意卫生措施。第三单元 第一课 食物链设计思路:从观察活动入手,引导学生对海洋、池塘、草原、森林、农田等生态环境中生物之间食物关系进行观察讨论,通过看看、画画、想想、玩玩、说说,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食物链,知道

37、各种生态环境中都存在着食物链,感知大自然中生物之间的食物供求关系并非是简单的一条食物链,而是互相影响着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活动一“认识食物链”,要求学生从观察海洋中的一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什么是食物链;活动二“认识不同环境中的食物链”,引导学生观察池塘、森林、草原等几种典型生态环境,通过看一看、连一连、想一想、说一说寻找这些不同环境下的食物链,知道各种生态环境中都存在着食物链;活动三“认识食物网”,要求学生观察比较复杂的生态环境,通过游戏感知大自然中生物之间的食物供求关系并非是简单的一条食物链,而是互相影响着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活动三“探索食物网”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目

38、标 知道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各种生态环境中都存在着食物链。 知道大自然中生物之间的食物供求关系并非是简单的一条食物链,当一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就会形成食物网。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食物链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观察海洋生态环境投影片。讨论:海洋里的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什么是食物链。活动二:认识不同环境中的食物链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 观察草原、池塘、森林的生态环境投影片,找出其中的食物链,并用箭头表示出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活动作业P12页:连接食物链。 小结:各种生态环境中都存在着食物链。 讨论:你还能说出其它环境下生物之间

39、的联系吗?*箭头的表示方向 要告知学生。活动三:探索食物网(P19)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 观察农田生态环境投影片。 游戏谁吃谁?。请学生分别扮演书上图中呈现的11种动植物(鹰、蛇、食草昆虫、狐、鸟、鼠、蜘蛛、兔、稻子、草、青蛙),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根绳子,让学生们根据相互之间的食物关系用绳子连起来。讨论:找一找,你能发现几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交错在一起的形状像什么?结论:由于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与多种动植物具有食物联系,因此,很多食物链就会彼此交错,成为网状,人们就把自然界中多种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象地称为“食物网”。*这个小组活动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

40、感受自然界生物之间食物联系的复杂性,感知食物网的存在。第二课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设计思路:从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所包含的生物类别的讨论入手,结合一些环保实例的分析,了解食物链各环节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认识生物数量的变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分析发现事物内在关系的能力,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活动一“认识生态系统”,要求学生从观察入手,对一条由老鹰、蛇、兔子、青蛙、蚱蜢、植物等组成的完整的食物链展开讨论,认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中一般包括植物、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了解食物链各环节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初步了解生态系统

41、。活动二“讨论生物数量变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通过对一些环保事例的分析、讨论,初步认识生物数量的变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分析发现事物内在关系的能力,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目标    知道食物链各环节中的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生存、联系紧密。    初步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初步认识生物数量的变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分析,发现事物内在关系的能力。  

42、  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生态系统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 观察一条由老鹰、蛇、兔子、青蛙、蚱蜢、植物、细菌等微生物组成的食物链,讨论:这条食物链中包含了哪几类生物?食物链中的动物和植物分别是从哪里获得能量?细菌等微生物在食物链中是可有可无的吗?小结: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一般由植物、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组成。植物从空气和土壤中获得营养物质,动物直接或间接从植物获得营养物质。动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又变成空气和土壤中的成分,重新供植物利用。 介绍:生物与空气、土壤等环境条件一起构成生态系统。*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开展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一般由植物、食草动

43、物和食肉动物组成,了解动植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活动二:讨论生物数量变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P21)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观察P21页“蝗虫成灾草原遭破坏致使牛羊大量死亡”的事例,说说你看懂了什么?讨论:自然界中的熊猫以什么为食?如果箭竹开花后大面积死亡,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小结:食物链各个环节的动植物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生存、联系紧密。如果其中的某种生物数量增加或减少的话都会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活动作业P13页:写出生物数量变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阅读:P21小资料。* 该活动要注意由扶到放,先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观察讨论找出牛羊死亡的原因,然后对“箭竹开花后大面积死亡可能

44、会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再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体会食物链中的动植物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分析发现事物内在关系的能力。第三课 人与生态平衡设计思路:从人类生活对生态平衡影响的讨论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人类的不良行为对生态平衡的不利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分析发现事物内在关系的能力,知道保护环境和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本课的活动一“认识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要求学生对自己每天吃的食物的种类展开讨论,通过画一画、数一数、说一说,认识人与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活动二“认识人类的行为对食物链的影响”,抓住一些

45、由于人类的不良行为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事例展开讨论,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活动三“认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抓住一些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事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平衡的不利影响,知道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活动四“学做环保小卫士”,引导学生通过制定和实施环保行动计划,将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教学目标初步认识人口的过度增长以及人类的不良行为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分析,发现事物内在关系的能力。知道保护环境和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P22)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讨论:你每天都

46、吃些什么食物 ?你认为人们每天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几类?画图:画出人与动、植物之间的食物网。交流:数一数,你一共画了多少条与人有关的食物链?说说人和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小结:人与动植物之间有复杂的食物联系。人的食物种类很多,因此,与人有关系的食物网实际上要比我们画的图复杂得多。*组织学生画一画、数一数、说一说,认识人与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活动二:认识人类的行为对食物链的影响(P22)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观察p22页配套投影片,讨论:农田里庄稼收成很差可能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的灾害? 小结:人类大量捕杀动物的行为会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讨论:举例说明人类的不良行为导致生态平衡遭受

47、破坏。 活动作业P14页:说说你对这些现象的看法。*抓住教材上和生活中一些由于人类的不良行为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事例展开讨论,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活动三:认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P23)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观察P23页中国人口增长图,说说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讨论: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生态平衡带来哪些影响?小结:人口增长过快会使人类对环境的索取增加,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最终威胁到自己的生存。*抓住一些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事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平衡的不利影响,知道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活动四:学做环保小卫士(P23)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观看环保行

48、动的录像或教材P23的环保行动图片,讨论:怎样的行为才是保护环境的行为?哪些保护环境的行为在自己身边就可以做的?活动作业P15页:做一份环保行动计划。交流行动计划。课后实施行动计划。*要指导学生从身边寻找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保行动计划,督促学生将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单元四 杠杆与天平第1课 杠杆平衡设计思路:通过做和玩跷跷板的活动,认识了解什么是杠杆,然后通过对杠杆平衡特点的实验研究,掌握使杠杆平衡的基本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使杠杆平衡的基本规律。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2、知道作用在杠杆上一侧的力在大小不变时,都可以使挂在杠杆支点另一侧不同位置、重量不等的物体平衡。3、初步了解杠杆的一

49、些应用实例。教学活动课前准备 演示用:跷跷板样品、杠杆、钩码、铁架台、若干运用了杠杆原理的玩(器)具实物或图片等学生用:铅笔、尺、橡皮、杠杆、钩码、铁架台等活动一 制作:做跷跷板(P25)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观察文具盒中的文具,思考:利用哪些文具可以制作一个简易跷跷板?2、做跷跷板。3、交流自己制作的跷跷板。* 提示学生应利用不同文具的特点进行制作。* 巡视了解学生制作的情况。* 应要求学生用演示的方法进行介绍和交流。 活动二 观察:找跷跷板的特点(P25)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翘动跷跷板,观察板在运动时的特点。2、交流观察研究的结果。* 提醒学生在操作时动作要慢一些,这样可以观察得仔细

50、些。 要提示学生重点观察:跷跷板在运动时,在作什么形式的运动?在板上有一个什么特殊的点?* 应要求学生用演示的方法进行介绍和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像跷跷板这样能绕支点上下摆动的杆叫杠杆。活动三 实验:使杠杆平衡(P26)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认识杠杆尺的基本结构和调节平衡的方法。2、实验一:在杠杆尺的一侧的某一位置挂一个钩码,在尺的另一侧同样挂一个钩码,使其平衡,并记录实验的结果。3、交流、分析实验结果。4、实验二:在杠杆尺的一侧靠近支点的某一位置挂二个钩码,在尺的另一侧挂一个钩码,使其平衡,并记录实验的结果。5、交流、分析实验结果。6、讨论:杠杆平衡原理的运用实例分析。* 在介绍杠杆尺的结构后,需要先演示杠杆尺上平衡螺母的调节平衡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学习操作。* 巡视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