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物学 难度1占40,2占50,3占10;一、名词解释(5个名词/2分)11脊索(notochord)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21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cord)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31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低等脊索动物在消
2、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42尾索动物(tunicate)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之一。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消失。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的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51逆行变态(retrogressive metamorphosis)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
3、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62头索动物(cephalochordate)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脊索不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73脑眼(ocelli)位于文昌鱼神经管两侧的黑色小点,是文昌鱼的光线感受器。每个脑眼由一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可通过半透明的体壁,起到感光作用。82背板和内柱(dorsal lamina and endostyle)海鞘、文昌鱼等原索动物咽腔内壁背、腹的中央各有一条沟状结构,分别成为背板和内柱。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内柱上下相对,在咽前端以围咽沟相连。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
4、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向前推行,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91无头类(Acrania)头索动物身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脊索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头部不明显,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故称为无头类。101有头类(Craniata)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后被脊柱所取代。脑和各种器官在身体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111无颌类(Agantha)圆口纲属于较低等的脊椎动物,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又称无颌类。121有颌类(Gnathostomata)包括脊椎动物中除了圆口纲物种外的所有类群。这些生物都具备了上、下颌,用于支
5、持口部、加强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131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合称为原索动物。143被囊动物(tunicate)尾索动物幼体时期尾部有脊索及背神经管,身体包裹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当中,所以又成为被囊动物。152鳃笼(branchial basket)圆口纲具有的支持呼吸器官鳃囊的特殊构造。由9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4对纵走软骨条共同连接而成。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侧,不分节,末端构成保护心脏的围心软骨。162单鼻类(monorhina)圆口类只有一个外鼻孔,开口于两眼中间的稍前方或吻端,因此又称单鼻类。173囊鳃类
6、(Marsipobranchii)即圆口类,它们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位于鳃囊中,因此又称为囊鳃类。182鳃囊(gill pouch)圆口纲特有的结构,位于内鳃孔和外鳃孔之间呈球形的构造,囊的背、腹、侧壁上均着生有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193沙隐虫(Ammocoete)七鳃鳗的幼体,其摄食和生活方式与文昌鱼相似,经过37年后,于秋冬之际经过变态成为成体201侧线(lateral line)为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呈管状或沟状,埋于头骨内及体侧皮肤下面,侧线管以侧线孔穿过头骨及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感觉器位于侧线管内。211侧线鳞(scale in lateral
7、line)在鱼体两侧通常具有1条或几条穿过侧线管的鳞片称为侧线鳞。221罗伦氏壶腹(ampulla of Lorenzini)又称罗伦瓮、罗伦齐尼瓮或罗伦氏器,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由皮肤衍生的感觉器,是侧线管的变形构造,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由罗伦瓮、罗伦管和管孔三部分组成。为水流、水压、水温的感受器,也能感知电压。233红腺和卵圆窗(red gland and oval window)红腺位于闭鳔类的鳔前腹面内壁上,为单层或多层上皮褶,下面有大量的微血管构成特异的网状构造,能分泌气体于鳔内。卵圆窗位于鳔的后背方,壁薄而密布微血管,以小孔与鳔体相通,周围有环肌和辐射状肌,是吸收鳔内气体的场所。24
8、1鳍(pronephros)(fin)鳍:分布于鱼类的躯干部和尾部,是维持身体平衡和运动的主要器官,由内骨骼的支鳍骨和露在身体外面的鳍条组成。分为奇鳍和偶鳍。251奇鳍与偶鳍(median and paired fin)奇鳍与偶鳍:奇鳍着生在身体的中线上,自头部经背部绕过尾部以至肛门为止的连续皮褶,包括背鳍、尾鳍、臀鳍;偶鳍着生在身体的两侧,自头部以后起沿腹部两侧至肛门,包括胸鳍、腹鳍。262鳍式(fin formula) 鳍式:是记述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的数目,鳍名用大写英文字母,棘数用罗马数字,软条数用阿拉伯数字,棘与软条相连用“-”表示,棘与软条分隔用“,”表示,数目变化范围用“”表示。2
9、73盾鳞(placoid scale)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由基板和棘两部分组成,基板埋藏于真皮中,大多呈菱形,基板底部有一孔,是神经和血管通入的地方;棘着生在基板上,露于皮肤外面,尖端朝向体后,外层覆以釉质,内层为齿质中央为髓腔。283硬鳞(ganoid scale)硬鳞:为硬骨鱼类中硬鳞鱼所具有,是由真皮形成的。一般为斜方形的骨质板,上面覆盖一层硬鳞质,能反射特殊的光亮。293 骨鳞(bony scale)骨鳞:骨鳞为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有,由真皮形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具弹性的半透明薄骨板,骨鳞呈覆瓦状排列,前端插入真皮形成的鳞袋内,后端游离于表皮之下,侧缘为相邻
10、的鳞片所覆盖。骨鳞的结构为上下2层,上层为骨质层,下层柔软为纤维层。302 圆鳞(cycloid scale)圆鳞:骨鳞的一种,顶区边缘(游离缘)光滑,如鲱形目、鲤形目等。 312栉鳞(ctenoid scale)栉鳞:骨鳞的一种,顶区边缘(游离缘)具有锯齿状突起,如鲈鱼、鰕虎鱼等。322咽颅(visceral skeleton)咽颅:位于脑颅的下面,环绕消化道前端两侧,支持口、舌及鳃片,由左右对称且分节的骨块组成。第1对特化成颌弓、第2对特化为舌弓、第37对为鳃弓。又称为咽弓。331初生颌(primary jaw)初生颌:由腭方软骨和麦克氏软骨构成的颌叫做初生颌。341次生颌(seconda
11、ry jaw)次生颌:构成上下颌的骨块为后来形成的膜质骨,即支持上颌的前颌骨、上颌骨,支持下颌的齿骨、隅骨等,这种颌称为次生颌。351性逆转(sex reversion)性逆转:雌雄生殖腺转变的现象称为性逆转。如黄鳝从胚胎期到性成熟期全是雌性,成熟产卵后,卵巢逐渐变成精巢。361卵生(oviparity)卵生:把成熟的卵直接产在体外,在体外进行发育的繁殖方式。如多数鱼类、鸟类。371卵胎生(ovoviviparity)卵胎生:受精卵在雌性生殖管道内进行发育,但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依靠卵黄供给,与母体没有营养物质的联系,仅呼吸靠母体进行或母体提供部分水分和矿物质。如多数软骨鱼类。383膜迷路(
12、membranous labyrinth)膜迷路:由于内耳是由膜质的囊和管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像迷宫一样的结构,因此又称为膜迷路。392脊柱与脊椎骨(vertebral column and vertebra)脊柱与脊椎骨:脊柱纵贯身体体背方,俗称脊梁骨,是由数量不等的脊椎骨相互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脊椎骨是构成脊柱的结构单位,鱼类可分为躯椎和尾椎二种,陆生脊椎动物逐渐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402口腔齿与咽喉齿(pharyngeal teeth)口腔齿与咽喉齿:着生在口腔内周围骨骼上的齿称为口腔齿,包括包括颌齿、犁齿、腭齿、舌齿等。着生在第五对鳃弓形成的下咽骨上的齿为咽喉齿。411
13、喉鳔类与闭鳔类(physostomous and physoclistous)喉鳔类与闭鳔类:鳔具有鳔管的鱼类称为喉鳔类,如鲤鱼;无鳔管的鱼类称为闭鳔类,如鲈。421 鳃间隔(gill septum)鳃间隔:两鳃片间的隔膜称为鳃间隔,软骨鱼类发达,真骨鱼类退化或消化。 432半鳃与全鳃(hemibranch and holobranch)半鳃与全鳃:长在同一鳃弓上的两个鳃片称为全鳃,只有一个鳃片的为半鳃。441动脉球与动脉圆锥(bulbus arteriosus and conus arterosus)动脉球与动脉圆锥:腹大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与心脏的心室相通,不能搏动,硬
14、骨鱼类具有。动脉圆锥是软骨鱼类心脏的组成部分,位于心室的前方,内有瓣膜,能有节律的搏动。 451动脉与静脉(artery and vein)动脉与静脉:输送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称为动脉,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称为静脉。461单循环(single criculation)单循环:血液在体内只有一条循环路线。血液从心脏压出经鳃完成气体交换后,不返回心脏,进入背大动脉,送至身体各处,离开器官组织的乏氧血沿静脉回流到心脏。473 裸卵巢与被卵巢(naked ovary and closing ovary )裸卵巢与被卵巢:卵巢裸露,外面没有腹膜形成的卵囊膜包裹,称为裸卵巢,又称游离卵巢,软骨鱼类和肺鱼类
15、的卵巢属于此种类型。卵巢外面被由腹膜形成的卵囊膜所包裹,卵囊膜向后延伸形成输卵管,称为被卵巢,也称封闭卵巢。硬骨鱼类的卵巢属于此种类型。483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内分泌腺:属于无管腺,其分泌物(激素)直接释放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靶细胞,使之发挥作用。491韦伯氏器(weberian organ)韦伯氏器:鲤形目鱼类,由最前面的3个脊椎骨的一部分经过变异形成的,包括闩骨、舟骨、间插骨和三脚骨,位于内耳和鳔之间,起传导作用。501洄游(migration)洄游:有些鱼类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在一定的季节,沿着固定的方向,聚集成群作有规律的长距离迁移运动,以转换生活环境的方
16、式满足对生殖、觅食、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原地,这种现象称为洄游。512 生殖洄游(breeding migration)生殖洄游:鱼类在达到性成熟之后,从越冬场所或觅食场所聚集成群向产卵场的洄游称生殖洄游,也称产卵洄游。522觅食洄游(feeding migration)觅食洄游:鱼类因追随或寻找食物而进行的洄游称为索饵洄游,也称觅食洄游。532越冬洄游(overwintering migration)越冬洄游:当秋季气温下降,鱼类为了寻求适宜水温常集结成群,从觅食场所向越冬场所进行的洄游称为越冬洄游,也称季节洄游。541正尾型(homocercal type)正尾型:末
17、端尾椎骨愈合向上翘入尾鳍上叶基部,但从外观上看,尾鳍的上下叶对称,见于大多数硬骨鱼类。551歪尾型(heterocercal type)歪尾型:部分尾椎骨上翘伸入尾鳍的上叶,把尾鳍分为上下不相等的两叶,在外观和内部结构都不对称,如鲨鱼、鲟鱼等。561原尾型(protocercal type) 原尾型:尾椎一直伸到尾的末端,尾鳍的上下叶对称,仅见于鱼类的胚胎期。572口咽腔(cavum oropharyngeum)口咽腔:鱼类和两栖类,口腔和咽部无明显的界限,统称为口咽腔。581鳃耙(gill rakers)鳃耙:着生在鳃弓内侧两排并列的突起,是阻拦食物随水流出鳃裂的滤食结构,同时具有味觉作用,
18、其数目、形状及疏密状况与鱼类的食性有关。592导管膀胱(canal bladder)导管膀胱:是大多数鱼类的膀胱,来源于中胚层,为左右输尿管末端愈合膨大形成的。602泄殖腔膀胱(cloacal bladder)泄殖腔膀胱:是总鳍鱼、肺鱼及两栖动物的膀胱,来源于内胚层,为泄殖腔腹壁突出形成的。612螺旋瓣(spiral valve)螺旋瓣:有2种螺旋瓣,一是软骨鱼类、少数硬骨鱼类的肠管腔内由肠壁突出形成的黏膜褶,有延缓食物的通过和增加消化吸收面积的作用。一是位于动脉圆锥内的纵行的螺旋形瓣膜,有使血液分流的作用。622镰状突(falciforme process)镰状突:为眼球内膜质的垂直隆起,起
19、于盲点,以韧带止于晶状体腹面后方的铃状体。是硬骨鱼类具有调节视力的特有结构。631双凹型椎体(amphicoelous centrum)双凹型椎体:椎体前后两端都凹入,椎体间具有退化的脊索并穿过椎体,使残存的脊索呈念珠状。鱼类、低等有尾两栖类、低等爬行类属于此种类型。641吞咽式呼吸(bucco-phryngeal respiration)吞咽式呼吸:两栖动物由于没有胸廓,呼吸动作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同时口腔粘膜也能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吞咽式呼吸。651原脑皮(archipallium)原脑皮:从两栖动物开始出现的,在大脑顶壁出现了零星的神经细胞,称原脑皮。仍与嗅觉有关。66
20、2休眠(dormancy)休眠:是动物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当恶劣条件到来时,动物停止进食,呼吸次数、心跳频率、呼吸耗氧量均大为减少,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状态,当条件转好时,再恢复活动。休眠是动物一种主动过程。可分为夏眠、冬眠和日眠。671 固胸型肩带(firmisternia pectoral girdle)固胸型肩带:蛙类两侧肩带的左右上乌喙骨在腹中线处相互平行愈合在一起。肩带在腹面不能左右交错活动。681弧胸型肩带(arcifera pectoral girdle)弧胸型肩带:蟾蜍等两侧肩带的左右上乌喙骨不愈合,在腹中线彼此重迭。肩带可在腹面左右交错活动。 692不完全双循环(imcom
21、pleted double circulation)不完全双循环:血液在体内有两条循环路线,一是体循环,血液从心脏发出后,到身体各处进行气体交换,乏氧血返回心脏;一是肺循环,血液从心脏发出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多氧血再返回心脏,由于两栖类和爬行类,心室只有一个或分隔不完整,因此从身体返回的乏氧血和从心脏返回的多氧血在此有一定的混合,称为不完全双循环。702同型齿(homodont)同型齿:牙齿的数目很多,但大小、形态相似,叫做同型齿。如蛙的犁骨齿。713耳柱骨(听骨)(columella)耳柱骨(听骨):为中耳腔内出现了棒状的小骨,一端连在鼓膜上,另一端与内耳卵圆窗相连,主要作用为传导声波。由鱼
22、的舌颅骨演变而来。721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e limb)五趾型附肢:从两栖纲开始出现的结构。由总鳍鱼的鳍演化而来,解决了陆生动物失去水中浮力而出现的支撑身体重力的困难。包括肱(股)骨,桡(胫)骨,尺(腓)骨,腕(跗)骨,掌(跖)骨和指(趾)骨。732两栖动物(Amphibian)两栖动物: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体水陆兼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742平颅型(platybasic type)平颅型:两栖动物的头骨扁而宽,脑腔狭小,无窝间隔,称为平颅型。753喉气管室(laryngotracheal chamber)喉气管室:为两栖动物的构造,以狭小的裂缝开口于咽部,由一块环状软骨
23、和一对杓状软骨支持,无尾类在喉门内侧具一对声带。761变温动物(poikilothermal)变温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身体的体温不能维持恒定,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772鼓膜(tympanic membrane)鼓膜:中耳的组成部分,位于眼后呈圆形,覆盖在中耳腔的外壁,内接耳柱骨,在高等动物,由于外耳的出现而内陷。783耳后腺(paotid)耳后腺:位于蟾蜍类的眼后方,为一对大型的毒腺,一般认为是由粘液现演变形成的,其分泌物含有多种有毒成分。亦称耳旁腺。791参差性椎体(diplasiocoelous centrum) 参差性椎体:蛙科和树蛙科的两栖类,第一至第七脊椎骨的椎体
24、为前凹型,第八脊椎骨的椎体为双凹型,这种类型的椎体称为参差性椎体。803犁鼻器(Jacobson's organ)犁鼻器:为嗅觉器官,从两栖动物开始出现,在两栖动物为鼻腔腹内侧的1对盲囊,能感知化学性质。在蜥蜴和蛇类特别发达,是在鼻腔前面的1对盲囊,以独立的鼻腭管开口于口腔顶壁。812枕髁(occipital condyle)枕髁:也称枕骨髁,为四足动物特有的构造,枕骨后方的突起,与第1枚颈椎(寰椎)相关节,使头部能够活动。两栖类和哺乳类为2个,爬行类、鸟类为1个。822前凹形椎体(procoelous centrum)前凹形椎体:椎体前端凹入后端凸出,两椎体间的关节较灵活,脊索有残存
25、,但不连续。多数无尾两栖类、多数爬行类等属于此种类型。832后凹型椎体(opisthocoelous centrum)后凹型椎体:椎体前端凸出后端凹入,高等有尾两栖类、部分无尾两栖类、少数爬行类属此类型。841羊膜动物(Amniote)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绒毛膜、尿囊等胚膜结构的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纲、鸟纲、哺乳纲。851羊膜卵(amniote egg)羊膜卵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胚膜结构的卵。羊膜卵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三层胚膜(绒毛膜、尿囊膜、羊膜)包围胚胎,羊膜腔中充满着羊水,胚胎浸在羊水中而得到保护,免于干燥和减轻震荡。861颞窝(temporal fossa)是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
26、,在头骨两侧眼眶后面的一个或两个孔洞,是借相邻膜性硬骨的缩小或丢失形成的,颞窝的形成与咬肌发达有关,包括无颞窝、上颞窝、合颞窝、双颞窝四种类型。873尿囊 (allantois)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肠后部突出的一个盲囊,深入到胚外体腔内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称为尿囊。881次生腭(secondary palata)在口腔顶壁由前颌骨、上颌骨的腭突以及腭骨、翼骨形成的水平分隔。将口腔和鼻腔完全分开,使内鼻孔后移。爬行动物中以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893自残断尾现象(tail autotomy phenomenon)某些蜥蜴在尾部遭受拉、压、挤等机械刺激时,会在尾椎骨的某个部位连同肌肉和皮肤一起断裂
27、的现象。自残部位的细胞有增值殖分化能力,残尾断面可重新长出再生尾。902胸式呼吸(thoracic breathing)借肋间肌的收缩使胸廓的扩张与缩小完成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胸式呼吸。911爬行动物(Reptile)是指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922潘氏孔(Panizzas pore)鳄类心脏的室间隔完整,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留有一个沟通2个心室的孔称潘氏孔。932尿囊膀胱(allantoic bladder)羊膜动物的膀胱由胚胎期的尿囊基部扩大而成,故称尿囊膀胱。943红外线感受器(infrared receptor)蝰科及蟒科种类具有的对环境温度微小变化发生反应的热能
28、感受器。951高颅型(tropibasis type)颅骨形状较高而隆起,称为高颅型,羊膜动物属于此种类型。963皮肤肌(skin muscle)起自躯干肌、附肢肌或咽部肌肉而止于皮肤的肌肉称为皮肤肌。972毒牙(fangs)为毒蛇前颌骨和上颌骨上的12对特化的大牙,表面有沟(沟牙)或中央有管(管牙),基部通过导管与毒腺相连。981端生齿(acrodont)牙齿着生在颌骨的顶端。991侧生齿(pleurodont)牙齿着生在颌骨边缘的内侧。1001槽生齿(thecodont)牙齿着生在颌骨的齿槽内。1012胚膜(embryonic membrane)羊膜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膜,包括绒毛膜、
29、尿囊、羊膜。1023颅顶孔(calvaria pore)原始爬行动物和某些蜥蜴的头骨左右顶骨之间的合缝上保留的孔,顶眼位于此处,在古爬行动物普遍存在。1032新脑皮(neopallium)大脑表层的锥体细胞聚集成的神经细胞层称为新脑皮,是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的,哺乳动物动物特别发达,有些种类形成了沟和回,成为最高级的神经中枢。1041鸟类(Aves)是指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1051恒温动物(homeotherm)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包括鸟纲和哺乳纲。1062正羽(contour feather)为被覆在鸟类体表的大型羽片,由羽轴和羽片组成
30、。根据着生部位可分为覆羽、飞羽、尾羽等。又称翮羽。1072绒羽(down feather)鸟类羽毛的一种,着生在雏鸟的体表和正羽的下方,羽轴纤弱,羽小枝不构成羽片,保温性能强。1082纤羽(hair feather)鸟类羽毛的一种,杂生在正羽与绒羽之中,羽轴纤细延长,羽枝短,散生在羽轴顶端,外形似毛发,又称毛状羽。1092飞羽(flight feather)着生在鸟类前肢上后缘的羽毛,对飞翔起重要作用,其中着生在腕、掌、指部的飞羽称初级飞羽、着生在小臂上的飞羽称次级飞羽、着生在大臂上的飞羽称三级飞羽。飞羽的形状和数量是鸟类分类的重要依据。1102尾羽(tail feather)着生在尾部的飞羽
31、,飞翔时起转向和平衡身体的作用,其形状和数量也是重要的分类依据。1112尾脂腺(oil gland)着生在鸟类尾基部背面的一对皮肤腺,分泌油脂可以保护羽毛,并有防水作用,水禽发达,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鸟类,缺乏尾脂腺。1121龙骨突(keel)指鸟类胸骨中线高耸的突起,它增加了飞翔肌肉的固着面,为飞行时扇翅有力提供了保证。1132愈合荐骨(synsacrum)鸟类特有的结构,由少数胸椎、全部腰椎和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它构成了步行时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又称综荐骨。1142尾综骨(pygostyle)鸟类特有的结构,由最后几枚尾椎愈合形成的垂直骨板,为尾羽的着生部位。1152叉骨(wish
32、bone)鸟类肩带左右锁骨及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形成“V”形,称为叉骨,它可防止鸟类飞行时左右肩带的碰撞。1161开放式骨盘(wall opening pelvis)鸟类腰带耻骨退化,左右坐骨、耻骨在腹中线不联结,而一起向侧后方伸展,构成“开放式骨盘”,它与产生大型的具硬壳的卵有关。1171嗉囊(crop)为鸟类食管基部的膨大,具有贮存和软化食物功能。1181双重呼吸(dual respiration)鸟类特有的,不论吸气或呼气,肺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1192气囊(air sac)为和某些初级、次级支气管末端相连的膨大的盲囊,由单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广布于内脏、骨腔及某些运动肌之
33、间。为鸟类的辅助呼吸系统。包括成对的腹气囊、后胸气囊、颈气囊、前胸气囊和单个的锁间气囊。1202后气囊(back air sac)鸟类与肺部中支气管末端相连的气囊为后气囊,也称吸气囊。包括腹气囊和后胸气囊。1212前气囊(front air sac )鸟类与肺部次级支气管末端相连的气囊为前气囊,也称呼气囊。包括颈气囊、锁间气囊和前胸气囊。1223鸣管(syrinx)为鸟类气管特化的发声器官,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界处,此处具鸣膜和鸣肌,鸣肌控制鸣管壁的形状和紧张度,使气流振动鸣膜而发声。1232完全双循环(complete double circulation)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心脏四腔,心房与
34、心室已完全分隔,使体循环回心脏的乏氧血和肺循环回心脏的富氧血进入心室后完全分开,这种血液循环方式称为完全双循环,它提高了血液循环的效率。1242双重调节(dual regulation)鸟类特有的,不仅能改变晶体的形状以及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还能改变角膜的曲度,这种视力调节方式称为双重调节。1251离趾足(eleutherodactylous foot)鸟类足型的一种,三趾向前,一趾向后;后趾最强,前趾各趾游离。如一般鸣禽。1262对趾足(zygodactylous foot)第二和第三趾向前,第一和第四趾向后。如啄木鸟。1273异趾足(heterodactylous foot)第三和第四趾向
35、前,第一和第二趾向后。如咬鹃。1283并趾足(syndactylous foot)三趾向前,一趾向后,但向前的三趾基部并合。如翠鸟。1293前趾足(pamprodactylous foot)。四趾均向前方。如雨燕。1302占区(territorial behavior)鸟类在繁殖期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领域,不准其它尤其是同种鸟类侵入,称为占区。1312巢寄生即将卵产于其它鸟类的巢中,由义亲代孵及哺育繁殖方式。如杜鹃。1322窝卵数(clutch)鸟类在巢内所产的满窝卵的数目。1332定数产卵(determinate layer)指在每一繁殖周期内,鸟类只产固定数目的窝卵数,遗失不补。1343不定数
36、产卵(indeterminate layer)指在达到满窝卵数之前,排卵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遗失即补,直至产满固定的窝卵数。1351早成鸟(precocial)孵出时雏鸟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如大多数地栖鸟类、游禽。1361晚成鸟(altricial)出壳后雏鸟尚未充分发育,光裸或具稀疏绒羽,眼未开,需由亲鸟饲喂,在巢内继续完成后期发育才能独立生活。如雀形目、猛禽等鸟类。1372迁徙(migration)是鸟类对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其特点是定期、定向,且多集成大群。1381留鸟(residan
37、t)终年留居在出生地(繁殖区),不发生远距离迁徙的鸟类。1391候鸟(migrant)在春秋两季,沿固定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迁徙的鸟类。1403旅鸟(passing bird)对某一地区而言,不在此繁殖或越冬,只是迁徙途中经过该地区的候鸟。1413迷鸟(straggler)在迁徙过程中,由于气候因子等的骤变(如大风等),使其漂离正常的迁徙路线而偶然出现在分布区以外的鸟类。1422复胃(stomachus compositus)食草动物动物中的反刍类所具有的胃,也称反刍胃,由瘤胃、网胃(蜂巢胃)、瓣胃、皱胃4室组成,其中皱胃内有胃腺,是胃的本体,其余3室为食道的变形。1432反刍(ru
38、mination)哺乳动物中有些食草动物为复胃,食物入瘤胃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分解,粗糙食物上浮,刺激胃前庭及食道沟,逆行入口再行咀嚼后再经瘤胃、网胃到达皱胃,这个过程叫反刍。1442肺泡(alveolus)是呼吸性支气管末端的盲囊,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外面密布微血管,是哺乳动物肺脏的组成单位和气体交换的场所。1452胸式呼吸(thoracic breathing)肋间肌收缩、舒张交替进行,胸腔左右直径扩大或缩小,使肺被动地扩张或缩小,从而进行吸气和呼气。这种呼吸方式称胸式呼吸。1462腹式呼吸(abdominal breathing)在哺乳动物中,由于膈肌的存在,将胸腔与腹腔分隔开,膈肌收
39、缩和舒张,增大和缩小胸腔的上下径,改变胸腔容积,使肺被动地扩张或缩小,完成呼吸作用,这种呼吸方式称腹式呼吸。1472胼胝体(corpus callosum)为哺乳动物所特有,指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的许多相互联络的神经纤维,此神经纤维所构成的通路称胼胝体。1481哺乳动物(Mammalia)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脊椎动物。它是脊推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动物类群。1491胎生(vivipary)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为胎生,他们的胎儿借胎盘和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过程而成为幼儿时产出。1501胎盘(placenta)为哺乳动物特有,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
40、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尿囊膜和绒毛膜紧密结合并向子宫内膜伸出许多指状突起的绒毛,母体子宫内膜也形成疏松指状突起嵌在胎儿绒毛之间,两者共同形成胎盘。1512分娩(parturition)胎儿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产出的过程称分娩。1522妊娠与妊娠期(gestation)胎儿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的过程称妊娠;自受精卵到胎儿产出的期限称妊娠期。1532肾单位(nephron)是肾脏结构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散于皮质内,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管位于髓质,包括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髓袢;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过滤形成的原尿入肾小囊,原尿经肾小管时水、盐、糖等被重吸收形成终尿。1
41、542 异齿型(heterodont)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分别具有切割、撕裂、咬压、研磨等不同功能,这种类型的齿称为异型齿。1552裂齿(carnassial tooth)食肉目动物所具有,上颌最后一枚前臼齿和下颌第一枚臼齿的齿突如剪刀状相交,特称为裂齿,也称食肉齿。1561蜕膜胎盘(deciduous placenta)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为一体,因而胎儿产生时需将子宫壁内膜一起撕下产出,造成大量流血。如环状胎盘和盘状胎盘。1571无蜕膜胎盘(indeciduous placenta )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因而胎儿产生时子宫壁内膜不脱落,
42、所以不出血。如散布胎盘和叶状胎盘。1582散布状胎盘(diffuse placenta)属于无蜕膜胎盘,绒毛均匀分布在绒毛膜上,如鲸、狐猴等。1592叶状胎盘(furcated placenta)属于无蜕膜胎盘,绒毛汇集成一块块小叶丛,散布在绒毛膜上,如多数反刍动物。1602环状胎盘(ring placenta)属于蜕膜胎盘,绒毛膜呈环带状分布在绒毛膜上,如食肉类、象、海豹等。1612盘状胎盘(disc placenta) 盘状胎盘:属于蜕膜胎盘,绒毛呈盘状分布于绒毛膜上,如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多数灵长目等。1622关闭式骨盆(wall closing pelvis)指哺乳动物的腰带骨在腹
43、侧,左右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缝合,构成关闭式骨盆。这种类型的骨盆显然具有更大的坚固性。1633硬皮动物(pachyderms)有些哺乳动物,表皮角质层非常发达,由几百层细胞组成,将这些动物成为硬皮动物。如象、犀牛、河马、猪等。1642针毛(guard hair)哺乳动物毛的一种,长而坚韧,着生有一定毛向,皮质层发达,具有保护作用。1652绒毛(villus)哺乳动物毛的一种,着生于针毛的下层,无毛向,髓质发达,保温性强。1662换毛(molt)哺乳动物的毛在春季和秋季有季节性更换现象,称为换毛。1671膈肌(diaphragm muscle)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起于胸廓后端的肋骨缘,止于中央腱,
44、将体腔分隔为胸腔和腹腔,构成呼吸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683会厌软骨(epiglorral cartilage)哺乳动物特有的软骨,在喉门外侧的一块软骨,构成了喉门盖,在动物吞咽食物时,盖住喉门,防止食物进入气管。1692肩带(pectoral girdle)脊椎动物联系前肢和中轴骨骼之间骨块,包括软骨化骨成分的肩胛骨、乌喙骨,有些种类还有上肩胛骨、前乌喙骨、上乌喙骨等以及膜质骨成分的锁骨、间锁骨等,在进化构成中,骨块趋于减少,至哺乳动物仅肩胛骨发达,乌喙骨退化成肩胛骨上的乌喙突,锁骨趋于退化,仅在飞翔、攀缘、掘土生活的种类发达。1702腰带(pelvic girdle)脊椎动物联系后肢和中轴
45、骨骼之间骨块,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均为软骨化骨成分,由髂骨直接与脊柱的荐椎相关节。1712齿式(dental formula)表示一侧牙齿数目的式子。1722角(horn)哺乳动物中有蹄类头上或鼻上所具有的突起物,由表皮及真皮部分特化形成的,为防御、攻击的利器。1732实角(solid horn)为鹿科动物所具有的分叉骨质角,通常多为雄兽发达,且每年脱换一次。它是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又称鹿角。1742洞角(hollow horn)为牛科动物所具有的角,不分叉,终生不更换,由头骨的骨角外面套以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角质鞘构成。又称虚角。1752鹿茸(velvet)为刚生出的鹿角,其外面包
46、裹富有血管的皮肤,此期的鹿角称鹿茸。1762犀牛角(rhino horn)为犀牛所具有的角,是毛的特化产物,来源于表皮,又称表皮角。1772激素(hormone)内分泌腺分泌的活性物质称为激素。1782趾行性(digitigrade)哺乳动物行走时,前肢的指骨或后肢的趾骨末端两节着地,这种足型称趾行性。如狼、豹。1792跖行性(plantigrade)哺乳动物行走时,前肢的腕骨、掌骨、指骨或后肢的跗骨、跖骨、趾骨全部着地,这种足型称跖行性。如猴、熊。1802蹄行性(unguligrade)哺乳动物中前肢的指骨或后肢的趾骨延长,仅用指(趾)端的蹄着地行走,这种足型称蹄行性。1812育儿袋(mar
47、supium)针鼹及有袋类雌性腹部由皮肤皱褶形成的袋,袋内有乳腺开口,袋壁一般有骨骼(袋骨)支持。1821 双平型椎体(amphiplatyan centrum)椎体前后两端扁平,椎体间以椎间盘(纤维软骨)相隔,椎间盘中央有脊索的残存,称髓核。为哺乳动物所特有。二、判断题(15小题/1分)11( )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经过变态成成体,营固着生活。对21( )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对32( )脊索动物的循环均是闭管式循环。错42( )尾索动物的成体均是固着生活。错52( )在脊椎动物亚门中只有圆口类和鱼类是用鳃进行呼吸。错61( )所有脊椎动物都是雌雄异体。错71( )圆口纲是
48、脊椎动物亚门中最低等的一个纲。对82( )圆口纲的口为吸附型,没有上下颌,因此称无颌类。错93( )七鳃鳗呼吸时水流进出都是通过外鳃孔,与一般鱼类由口腔进水经鳃裂出水方式不同。错102( )七鳃鳗的鳃丝来源于内胚层,位于独特的鳃囊中。对111 ( )鲨鱼、娃娃鱼、鳄鱼、鲸鱼都属于鱼类。错122( )软鳍鱼类的鳍通常无棘。对133( )鱼类的颊部是从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对142 ( )鱼类的尾鳍具有推进鱼体运动和舵的作用。对153( )鱼类皮肤的表皮可分为生发层和腺层,最内层为腺层。错162 ( )鳐、团头鲂属于侧扁型鱼类。错171 ( )硬骨鱼类的牙齿均生长在上下颌上。错182 (
49、 )喉鳔类的鳔管退化。错192 ( )圆口类和软骨鱼类都是没有鳔的。对202 ( )头肾为软骨鱼类的肾脏前部,为前肾的残余。错213 ( )黄鳝为雌雄同体。错221 ( )罗伦氏壶腹是侧线官的变形构造。对232 ( )内耳是鱼类的听觉、平衡觉器官。对243( )胰岛产生的胰岛素可以提高血糖浓度。错252 ( )侧线器官是鱼类特有的皮肤感受器。错262( )骨鳞和牙齿是同源器官。错272( )盾鳞和牙齿是同源器官。对283( )鱼类的毒腺是表皮细胞的衍生物。对292( )鱼类的眼既无泪腺,也无真正的眼睑。对302(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对313 ( )鳃耙长在鳃弓朝口腔的一侧。对322(
50、)同样年龄的鱼,雄鱼一般比雌鱼大些。错333 ( )松果体是脑上腺。对342 ( )真骨鱼类的头长是指吻端至鳃盖骨后缘的直线长度。对352 ( )尾柄长是指臀鳍基部至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错362( )鱼类的眼均位于头部两侧。错373( )脂鳍位于背鳍的前方。错382 ( )骨鳞和硬鳞都由表皮衍生而形成的。错392( )盾鳞的鳞棘在鱼体上一般伸向身体的前方。错402 ( )鱼类均具有鳞片。错412( )色素颗粒在色素细胞内扩散时,鱼体色变深。对422 ( )鱼类的表皮层中分布有大量的多细胞腺体,即黏液腺。错433 ( )一般认为圆鳞较为原始,栉鳞较为高级。对443 ( )毒腺通常与棘(或刺)连在
51、一起。对453( ) 将具有韦伯器的鱼类称为骨鳔鱼类。对461 ( )草食性鱼类的肠比肉食性鱼类的肠要长。对472 ( )所有鱼类都具有胃。错482( )胆囊具有分泌、贮存胆汁的作用。错491( )硬骨鱼类的鳃间隔除少数种类外,一般都较发达。错501 ( )流经鱼类心脏的血液为乏氧血。对512 ( )头肾是鱼类的拟淋巴腺,位于围心腹腔隔膜的前方。对522 ( )淡水鱼类比海水鱼类排尿多些。对533 ( )间脑具有分泌作用。对542 ( )软骨鱼类为卵胎生或胎生。错552( )鳗鲡为降河性洄游鱼类。对561 ( )我国海洋渔业中占重要地位的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都是鲈形目鱼类。对572( )中华鲟
52、在海洋中肥育,在江河上游产卵繁殖。对581 ( )软骨鱼类第14对鳃弓各着生有1个全鳃,第5对鳃弓前方着生1个半鳃。错591( )硬骨鱼类的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球四部分组成。错602( )鱼类的生殖系统均为雌雄异体。错612 ( )黄鳝的性逆转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即从胚胎到性成熟都是雄性,产一次精后,逐渐变为雌性。错622 ( )软骨鱼类渗透压的调节是依靠血液内尿素的浓度进行的。对633 ( )鱼类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在椎管内合并后穿出脊椎骨。对642( )鱼类的发电器官都是由肌肉演变形成的。错652( )鱼类返回心脏的血液是经过总主静脉注入到静脉窦的。错663( )两栖动物的肩带附
53、着于头骨,腰带借荐推与脊柱连接,这是四足动物与鱼类的重要区别之一。错672( )两栖动物出现了胸骨,但与躯干椎的横突或肋骨互不连接。对682( )青蛙口腔顶部的颌间隙分泌的粘液具有湿润和消化食物的功能。错692( )从两栖纲动物开始出现羊膜卵使胚胎有可能脱离水域而在陆地干燥环境下进行发育。错701"( )鱼类有脑神经对,两栖类有脑神经对。"错712( )两栖类的生殖方式为体外受精。错722( )雄性黑斑蛙的输尿管兼有输精作用。对732( )一般情况下,同种的雄性蛙蟾身体小于雌性。对743( )在繁殖期间,鲵螈类同蛙蟾类一样具有抱对行为。错752( )青蛙的粘液腺由表皮衍生,
54、位于表皮层内。错761( )两栖类为恒温动物。错772( )中耳是两栖类产生听觉的器官。错782( )蝌蚪和青蛙成体都是动物食性。错792( )鱼类的眼无活动性的眼睑,而大多数陆栖两栖动物的眼大而突出,具有活动性眼睑。对802( )青蛙的椎体类型为前凹型。错812( )两栖动物外鼻孔一对,内具瓣膜,而且外鼻孔经鼻腔以内鼻孔开口于口腔。对823( )雨蛙和树蛙具有保护色而能变色是由于在光线或温度下,皮肤内色素细胞发生扩展,聚合形态变化引起的。对833( )蛙蟾类的外声囊是由肌肉皱褶向外突出而形成双壁结构,而内声囊则是由皮肤扩展而形成的。对842( )蛙蟾类的声囊是发声器官。错852( )蛙蟾类的前肢短小,四指,指间无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面料销售居间合同样本
- 法律咨询行业法律服务合同
- 智慧安防系统服务合同
- 茶业买卖合同
- 大蒜买卖合同
- 木制品购销合同
-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合同
- 电子设备部件定制化生产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节能改造项目合同6篇
- 二零二四上海离婚协议书定制与婚姻法律风险评估及咨询合同3篇
- 合同签订执行风险管控培训
- DB43-T 3022-2024黄柏栽培技术规程
- 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含答案)
- 九宫数独200题(附答案全)
- JT-T-496-2018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 食材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标
- 再见深海合唱简谱【珠海童年树合唱团】
- 《聚焦客户创造价值》课件
- PTW-UNIDOS-E-放射剂量仪中文说明书
- 保险学(第五版)课件全套 魏华林 第0-18章 绪论、风险与保险- 保险市场监管、附章:社会保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