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检修作业指导书2一、支撑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2二、线岔检查作业指导书7(1)无交叉线岔检查作业指导书7(2)交叉线岔检查作业指导书13三、分相检修作业指导书18(1)七跨三断口分相检修作业指导书18(2)元件式分相检修作业指导书22四、补偿装置检查作业指导书23五、避雷器检查作业指导书28六、电连接线检查整治作业指导书32七、分段(分相)绝缘器检修作业指导书35八、附加悬挂检修作业指导书43九、隔离开关设备检修作业指导书46十、接地装置检查作业指导书54十一、接触悬挂作业指导书57十二、空气绝缘距离作业指导书61检修作业指导书一、支撑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支撑

2、装置巡检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定位支撑装置巡检作业。2 引用规范性文件2.1 接触网运行检修实施细则(铁运200769号)2.2 接触网安全作业规程3 作业目的3.1 对接触网支撑装置各零部件进行检修,以保证这些部件在运用中保持良好的状态;明确各检修部位及工序的作业步骤,以实现作业过程有效可控;4 作业程序(流程图)作业准备完成安全措施检查、测量调整参数复测填写记录调整调整办理收工手续调整调整4.1 作业流程: 作业车到达支柱定位点处质检员向支柱侧旋转作业平台到合适位置开始作业5 作业内容与要求:5.1 作业准备:5.1.1 人员准备:分工人数要求作业内容高空

3、作业2人接触网工;安全等级三级以上;掌握高空作业检修技能;熟练掌握作业指导书对支撑装置进行检修、测量质检员1人干部、技师、工长对检修测量等作业进行监督,做好相关记录注:其它作业人员(如地线)在此不一一列出。5.1.2 材料准备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定位线夹个22定位环个23承力索座个2单槽、双槽各一个4开口销个105螺母各种型号套各56电力复合脂盒17定位器组1说明:开口销、各种垫片、螺母可根据需要配带,其他可放置在作业车上材料箱,如有需要再上作业平台。5.1.3 工具准备序号名 称规格或型号单位数量备 注1作业车(或车梯)台12力矩扳手0-200N.m个2配8、12、16、20

4、套筒子各2个放置在作业车上3力矩扳手0-100N.m个2含套筒头4大绳18mm条1放置在作业车上5锉刀把1放置在作业车上6扭面器套2放置在作业车上7五轮直弯器台1放置在作业车上8梅花板手8-20mm套2放置在作业平台上9链式手扳葫芦1.5t台1放置在作业车上10水平尺600mm把1放置在作业平台上11安全带条1现场作业人员每人1条12短接线套1放置在作业平台上13弹簧秤20KG套1放置在作业平台上5.2 设备分A、B、C、D、E区进行检查,如下图:5.2.1 A区主要负责上下部腕臂底座、回流线等部位的检修,注意检查各部螺栓紧固情况,上下部底座及抱箍有没有滑移、变形等现象,回流线肩架是否完好,回

5、流线鞍子处是否有损伤等。5.2.2 B区主要负责支持装置处的检修,主要检查各部螺栓是否紧固,有无缺失,棒式绝缘子有无闪烙、破损,腕臂以及腕臂支撑有无弯曲变形等现象。5.2.3 C区主要负责定位处检修,主要检查各部螺栓是否紧固,定位器是否完好,定位坡度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线夹是否完好,有无入槽,钩头鞍子处承力索有无损伤等现象,并负责调整拉出值。5.2.4 D区主要负责跨中承力索检修,主要检查承力索有无损伤,承力索吊弦线夹是否完好,有无入槽,螺栓紧固等。5.2.4 E区主要负责跨中接触线检修,主要检查接触线磨耗、接触线有无硬弯或者扭面,接触线吊弦线夹是否完好,有无入槽,螺栓紧固等。5.2.5 质检员

6、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并记录,高空作业监护人主要负责高空作业人员监护工作,时刻提醒高空作业人员注意作业安全,注意防止触电、防止碰撞、防止高空跌落,负责操作轨道车平台,注意不侵入未封锁区域,在高空作业人员超出作业平台作业时,提醒系好安全带,轨道车运行过程中,提醒作业人员注意扶好站稳,作业完毕后旋转降低作业平台至下一作业点。5.3 检查项目及内容5.3. 上下部腕臂底座及瓷瓶铁铆压板的检查5.3.1. 上、下部腕臂底座穿钉是否紧固,弹簧垫片是否压平,有无副帽。5.3.2 上、下部腕臂底座棒式绝缘子顶部铁锚压板安装是否正确,弹簧垫片是否压平。5.3.3 瓷瓶是否破损,有无脏污、破损、烧伤痕迹。 平腕臂绝

7、缘子有穿销 斜腕臂绝缘子没有穿销5.4 斜撑的检查5.4.1 零部件的外观检查,无裂纹变形,零部件连接状态;5.4.2 检查螺母是否按规定力矩紧固,锁片是否安装标准。5.5 限位定位器座的检查;5.5.1 对限位定位器座的外观整体检查,检查螺栓是否紧固,垫片是否压平,紧固螺帽是否缺失;定位器支座必须垂直大地,不得顺线路偏斜。5.6 定位器的状态检查5.6.1 对定位器的外观整体检查,检查定位器是否破损、开裂,有无烧伤痕迹,发现问题则进行更换。定位器压接处裂纹。5.6.2 对定位器坡度(定位器与水平线夹角的正切值)进行测量,要保持在1/10-1/5范围内。若坡度大于1/5或小于1/10则进行调整

8、。5.7 定位线夹检查5.7.1 对定位线夹的外观整体检查,检查定位线夹是否破损、开裂,有无烧伤痕迹,发现问题则进行更换。5.7.2 检查定位线夹是否入槽,受力面安装是否正确,螺栓是否按紧固力矩25N/M紧固到位。5.7.3 螺母在受压侧,纵向位置与腕臂偏移一致。5.8检查承力索支撑线夹5.8.1 目测检查零部件的外观,无裂纹变形,零部件连接状态;安装好的承力索支撑线夹应竖直向上;铜铝过渡套无缺失;压线盖板螺栓无松动、承力索有无从支座中脱出;5.9 开口销检查标准5.9.1 用手或钳子将开口销插入圆柱销内,不能用榔头将开口销打进去。5.9.2 用螺丝刀将开口销掰开。5.9.3 掰开开口销的角度

9、,原则上为60°(两边对称),见图A。5.9.4 开口销在打开时,注意使分开的部分平直、对称,如图A。不允许长短不齐(图B)、带R形(图C)和上下空档(图D)。6 重点控制事项6.1 严格执行“两纪一化”等基本安全制度;6.2 严格执行群体作业、专人防护制度,作业人员必须服从防护员指挥,一旦来车能及时撤离线路,防止发生车辆伤害; 6.3 严禁脚踩定位器、定位管、接触线;6.4 严禁使用作业车平台将接触线向上顶起;6.5 夜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夜间作业劳动安全规定;6.6 作业中应做好工具材料保管工作,不得抛掷工具材料,作业完毕必须工完料清,撤出栅栏外时对工具材料清点一遍;二、线岔检查作

10、业指导书(1)无交叉线岔检查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无交叉线岔检查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无交叉线岔检查作业。2 引用规范性文件2.1 接触网运行检修实施细则(铁运200769号);2.2 接触网安全作业规程。3 作业目的3.1 发现并整改无交叉线岔技术标准上的偏差;3.2 分析、调整无交叉线岔技术状态,保证接触网运行安全。4 作业程序4.1 封锁天窗作业时间内,使用激光测量仪对无交叉线岔技术参数进行测量。4.2 封锁停电天窗作业时间内,使用车梯或作业车上网检查和调整无交叉线岔的状态。5 作业内容与要求5.1 使用激光测量仪测量技术参数(以正线18号道岔为

11、例):5.1.1 人员要求: 分工人数要求作业内容测量人1人接触网工;安全等级三级以上;熟练掌握作业指导书;熟练使用激光测量仪操作激光测量仪进行测量质检员1人经过质检员培训合格的干部、技师或工长以上人员监督、指导测量人作业流程,做好相关记录5.1.2 携带工具: 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激光测量仪台12强光手电只13卷尺5m把15.1.3 在封锁天窗作业时间内,作业人员标准化穿戴并按规定进行工具登记后进入防护栅栏,步行前往线岔安装地点,必须携带足够的照明设备并确认激光测量仪状态良好。5.1.4 作业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应校正激光测量仪,检验方法:选择一根吊弦或定位点,将激光测量仪基准

12、边(轨尺不可动端)放在一侧钢轨上,打点测量吊弦或定位点导高、拉出值,记录数据;再将激光测量仪基准边放在另一侧钢轨上,打点测量同一点吊弦或定位点导高、拉出值,记录数据;比较两次测量数据,误差在5mm以内不做校正,误差在5mm以上必须校正。校正方法如下:在开机界面下翻页至“参数校正”选项,按对应的数字选择键进入校正状态,将激光测量仪基准边放在一侧钢轨上,按长光键将激光红点打在吊弦或定位点线夹上,然后按测量键;测量结束后,将激光测量仪基准边放在另一侧钢轨上,按长光键将激光红点尽量打在上一次测量的同一个点,然后按测量键;按“保存参数”退出校正界面。校正完毕后,应按检验方法再次检验,确保激光测量仪工作良

13、好,然后按“基本参数”进入正常测量状态。5.1.5 测量开始,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无交叉线岔检修记录表。首先测量定位点正线拉出值,侧线拉出值符合设计规定,正线拉出值400mm,侧线拉出值350mm,允许误差±10mm,并记录。5.1.6 测量定位点正线导线高度符合设计规定,允许误差±20mm,并记录。无交叉线岔处两支接触线高度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不大于5mm;始触点范围内不得装设任何线夹。5.1.7 测量侧线开口侧第一、二、三吊弦及闭口侧第一吊弦距侧线定位点处的水平距离符合设计要求:5.1.8 在侧线闭口侧第一吊弦处测量侧线导线相对正线导线抬高值,保证定位点处侧线抬高9

14、0-130mm。5.1.9 测量侧线支吊弦布置高度符合下列要求:5.1.9.1 道岔柱定位点处,侧线接触线抬高90130mm;5.1.9.2第一吊弦点接触线抬高5575mm,尽可能接近下限值;5.1.9.3第二吊弦点抬高815mm,该吊弦基本不受力,接触线呈抛物线;5.1.9.4第三吊弦点抬高为0,即导高5600mm。5.1.10 侧线接触悬挂过岔后第一根吊弦接触线高度约5800mm,以保证定位点接触线抬高;第二根吊弦抬高不小于250mm。5.2 使用车梯或作业车上网检查无交叉线岔网上状态(以车梯为例):5.2.1 人员及分工: 分工人数要求作业内容高空作业人2人接触网工;安全等级三级以上;掌

15、握高空作业检修技能;熟练掌握作业指导书上网测量、检查质检员1人经过质检员培训合格的干部、技师或工长以上人员监护高空作业,监督、指导高空作业人作业流程,做好相关记录辅助人员4人接触网工安全等级二级以上。推扶车梯5.2.2 工具: 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车梯(或作业车)铝合金台12扭矩扳手20100N·m把13水平尺把14吊弦压接钳把15卷尺5m把16相机台15.2.3 材料: 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载流式整体吊弦根若干含压接管、线鼻子、心形环2等电位线(含并沟线夹)35mm2-800mm根若干5.2.4 封锁后,按规定进行工具、材料登记后进入防护栅栏,人员、

16、机具到达作业现场,做好作业前准备工作。5.2.5 停电命令发布后,组装梯车上道,开始作业。5.2.6 一般检查以下内容:5.2.6.1 用水平尺在侧线开口侧第一吊弦处测量侧线导线相对正线导线抬高值,侧线支接触线高于正线支接触线55-75mm,尽可能接近下限值,不能超过上限值。5.2.6.2 用水平尺在侧线开口侧第二吊弦处测量侧线导线相对正线导线抬高值,侧线支接触线高于正线支接触线8-15mm。5.2.6.3 用加长水平尺在侧线开口侧第三吊弦处测量侧线导线与正线导线水平情况,允许误差±5mm。5.2.6.4 检查交叉吊弦状态:5.2.6.4.1 交叉吊弦为载流式整体吊弦时,承力索端和接

17、触线端均应安装有导流环;5.2.6.4.2 交叉吊弦为滑动式绝缘吊弦时,检查承力索端绝缘滑块位置和状态是否正常;5.2.6.4.3 检查交叉吊弦接触线线夹处,是否有刮痕,导流环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导流环装在线夹倾斜的反侧,如下图所示。图中只是显示导流环安装位置,对于导线面应尽可能满足水平状,最坏程度也不大于15度)错误:低于导线面5.2.6.5 检查线岔电连接状态,检查标准和方法参照电连接作业指导书。5.2.6.6 标准定位时道岔柱上两支腕臂的位置:正线支在闭口侧,侧线支在开口侧。非标准定位在上述标准定位对应的线间距处的导线抬高量相一致。5.2.6.7 检查线岔区域内,两接触悬挂交叉点处的距离,

18、小于300mm时应加装等电位线。6 重点控制事项6.1 严格执行“两纪一化”等基本安全制度;6.2 严格执行群体作业、专人防护制度,作业人员必须服从防护员指挥,一旦来车能及时撤离线路,防止发生车辆伤害; 6.3 严格控制始触区内,一般情况下不得安装有任何线夹,有线夹时尽量移出。6.4 正侧相交线岔时,必须保证侧线拉出值标准,以确保正线动车组高速通过时不会与侧线接触。6.5 防止梯车倾倒或滑移;6.6 夜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夜间作业劳动安全规定;6.7 作业完毕必须做到工完料清。117 记录及表格7.1 无交分线岔标准值、安全运行值、状态限界值(允许机车速度:200Km/h) 类 别项 目标准值安

19、全运行状态值状态限界值超安全运行值恢复时间(天)备 注1无交叉线岔(标准定位)定位点处拉出值正线400mm,侧线350mm10mm20mm102定位点处侧线接触线抬高130mm90130mm同安全运行状态值103侧线接触线工作支第一吊弦点处抬高55mm5575mm同安全运行状态值104侧线接触线工作支第二吊弦点处抬高8mm815mm同安全运行状态值105侧线接触线工作支第三吊弦点处抬高0mm5mm同安全运行状态值106侧线接触线非工作支第一吊弦点处抬高200mm180250mm<180mm107侧线接触线非工作支第二及之后吊弦点处抬高>300mm280550mm<280mm1

20、07.2 无交叉线岔检修记录无 交 叉 线 岔 检 修 记 录  车站 年线岔号检修日期定位点处拉出值正线/侧线(mm)侧线接触悬挂接触线抬高值(mm)侧线悬挂过岔后抬高(mm)电连接状态检修人互检人备注日/月项别定位点处第1吊弦处第2吊弦处第3吊弦处第1吊弦处第2吊弦处修前修后修前修后修前修后修前修后修前修后修前修后修前修后: : : 29(2)交叉线岔检查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普速线交叉线岔巡检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既有线时速200km/h及以下的线路接触网交叉线岔的巡检作业。2 引用规范性文件2.1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

21、9号);2.2 接触网安全作业规程。3 作业目的3.1 检查线岔各零部件的连接是否良好,有无松、脱、断、裂的设备缺陷存在,及时处理缺陷,确保设备稳定可靠;3.2 测量线岔的几何参数是否符合检修标准,及时调整参数,保证在安全值范围内,机车通过弓网关系良好;4 作业程序(流程图)地面人员测量交叉点、500处抬高值高空人员调整定位,使之符合要求地面人员复测交叉点、500处抬高值高空人员检查限制管、各零部件状态填写检修记录5 作业内容与要求5.1 测量作业内容5.1.1 人员要求: 分工人数要求作业内容测量人1人接触网工;安全等级三级以上;熟练掌握作业指导书;熟练使用激光测量仪操作激光测量仪进行测量质

22、检员1人经过质检员培训合格的干部、技师或工长以上人员监督、指导测量人作业流程,做好相关记录5.1.2 携带工具: 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激光测量仪台12强光手电只13卷尺5m把15.1.2 地面测量人员使用激光测量仪或者钢卷尺、水平尺、测杆测量交叉点位置、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锚支抬高量、间隙,并把测量值填写至线岔检修记录表上。5.1.1 对单开道岔的标准定位,两接触线交叉点的垂直投影在道岔导曲线两内轨相距630-760毫米间的横向中心点处,其中心偏差不得超过±50毫米。5.1.2 正线与侧线交叉:正线接触线应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两工作支接触线相距500毫米

23、处侧线接触线应高于正线接触线1030毫米;相距500毫米处非工作支接触线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80100毫米。5.1.3 侧线与侧线交叉:两工作支在相距500毫米处应等高,允许误差10毫米,非工作支应高于工作支70100毫米。5.1.4 对于复式交分道岔,两接触线应相交于菱形端对角线的中点;对于交叉渡线,两接触线的交点应位于两渡线中心线的交点处。上述两种线岔允许横向和纵向偏差均为50毫米,两接触线交叉点两端相距500毫米处应等高,允许高差10毫米。5.1.5 道岔定位柱两条接触线拉出值均不宜超过400毫米。5.1.6 非标准定位时两接触线交叉点垂直投影在导曲线两内轨相距为735-935毫米范围内,

24、非标准定位拉出值不得于大于450毫米。5.1.7 对于菱形道岔可按照单开道岔的调整要求而进行,对其组成的四个线岔进行调整,还必须兼顾两渡线交叉点位于菱形交叉中心点的正上方。5.1.8 限制管应安装牢固,两线间上下活动间隙为13毫米。5.2 使用车梯或作业车上网检查交叉线岔网上状态(以车梯为例):5.2.1 人员及分工: 分工人数要求作业内容高空作业人2人接触网工;安全等级三级以上;掌握高空作业检修技能;熟练掌握作业指导书上网测量、检查质检员1人经过质检员培训合格的干部、技师或工长以上人员监护高空作业,监督、指导高空作业人作业流程,做好相关记录辅助人员4人接触网工安全等级二级以上。推扶车梯5.2

25、.2 工具: 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车梯(或作业车)铝合金台12扭矩扳手20100N·m把13水平尺把14吊弦压接钳把15卷尺5m把16相机台15.2.3 材料: 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载流式整体吊弦根若干含压接管、线鼻子、心形环2等电位线(含并沟线夹)35mm2-800mm根若干3限制管500mm/700mm根各一根半个锚段长度大于800m,使用700mm长限制管,小于则使用500mm长限制管。5.3 高空人员根据测量数据,对超过设计安全值要求的进行参数调整。5.3.1 两接触线交叉点纵向位置符合要求(即在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750mm内),但横向

26、中心偏差超过规定(即超过20mm)时,应根据测量确定交叉投影所偏移的方向及偏移值,相应调整定位点的拉出值,直至交叉点投影位置符合要求;5.3.2 两接触线交叉点投影的横向位置符合要求(位于两内轨横向中心上),但纵向位置超过规定(即在两内轨相距630-760mm之外);当小于630mm时,减少交叉角,即相应调整两定位拉出值;当大于760mm时,增大交叉角,即相应调整两定位点拉出值(工作支拉出值一般不得超过450mm,而非工作支不受其限制,交叉角为两工作导线的夹角);5.3.3 两接触线纵横向位置均超过规定:(1)根据线岔的实际情况,可将限制管两端固定线夹松动调整至需要位置(必要时拆除)。(2)用

27、线坠或者划线标记正线接触线并位于两内轨距630-760mm内,然后调整该线线岔定位拉出值,直至符合630-760mm的横向中心处。(3)调整侧线或下锚支定位拉出值,直至该线交与线坠或标记处,则该点就是两接触线的交叉点。5.3.4 两交叉接触线相距500mm处两工作支水平和非工作支抬高不符合要求时,在保证正线接触线高度的情况下,调整邻近吊弦的长度直至达到要求为止。注意,非工作支接触线的抬高必须均匀。5.3.5 限制管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时,根据实测偏移及计算(或查安装曲线)出的调整温度下应偏移数值和方向进行调整。5.3.6 交叉点处两支接触线间活动间隙不符合要求时,则调整限制管,直至活动间隙符合要

28、求。必要时,更换限制管。5.3.7 检查各零部件,发现有松、脱、断问题的立刻采取相应措施处理。6 重点控制事项6.1 线岔交叉点的投影位置,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350mm,纵向距道岔定位大于2.5m;安全值:160km/h及以下区段,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了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85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50mm。6.2 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

29、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80mm。160km/h以上区段非工作支接线线按设计要求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下锚。安全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10-3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高差不大于30mm。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50-100mm。160km/h以上区段延长一跨并抬高350-500mm后下锚。 6.3 限制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应安装牢固,并使两接触线有一定的活动间隙,保证接触线自由伸缩;6.4 始触区,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550-800mm的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

30、夹;160km/h以上区段,对于宽1950mm的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仿真最大动态抬升高度(最大200mm)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必需时)外的其他线夹或零件。6.5 各部分线夹、防松垫片及螺栓紧固;7 记录及表格7.1 线岔检修记录表线岔检修记录_年车站线岔号检修日期项别交叉点位置、内轨距/横向(mm)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mm)锚支抬高量(mm)间隙(mm)限制管等零件的状态电联接器的状态检修人互检人备注修前修后修前修后修前修后修前修后修前修后修前修后三、分相检修作业指导书(1)七跨三断口分相检修作业指导书1

31、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七跨三断口分相检查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七跨三断分相检查作业。2 引用规范性文件2.1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2.2 接触网安全作业规程;2.3 接触网七跨三断口电分相绝缘锚段关节安装图 。3 作业目的3.1 检查发现并整改七跨三断口分相的缺陷问题; 3.2 通过检修与调整,保证七跨三断口分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运行良好。4 作业程序4.1 封锁停电天窗作业时间内,使用车梯或作业车检查七跨分相状态。4.2 封锁天窗作业时间内,地面检测七跨分相技术标准状态及分相标志牌是否完整、牢固。4.3 封锁天窗作业时间内,地面检测分相

32、地感器技术标准状态及安装是否牢固。5 作业内容与要求5.1.1 人员准备:分工人数要求作业内容高空作业2人接触网工;安全等级三级以上;掌握高空作业检修技能;熟练掌握作业指导书对七跨分相进行检修、测量。 质检员1人担任以下职务的:干部、技师、工长对检修、测量等作业进行监督,做好相关记录测量2人接触网工;安全等级三级以上;熟练掌握激光测量仪的使用方法。按激光测量仪作业指导书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注:其它作业人员(如地线)在此不一一列出。5.1.2 材料准备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可调式整体吊弦2适中长度2螺母、垫片个各105.1.3 工具准备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激光测量仪

33、台12梯车(或作业车)台13力矩扳手0-100N.m套14安全带根25卷尺5m把16水平尺600mm把17高斯计(磁感器)台18毛刷把1清扫地感器用5.1.4 检查项目:5.1.4.1 承力索、吊弦、电连接、接触线有无灼伤痕迹;5.1.4.2 锚段关节内各绝缘距离是否符合要求。5.1.4.3 两悬挂间的空气绝缘间隙是否标准。5.1.4.4 分相标志牌是否良好、安装是否牢固。5.1.4.5 测量地感器的磁场及安装是否牢固。5.1.4.6检查两外侧转换柱处两接触线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电联接线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5.1.4.7 检查各补偿装置是否动作灵活,a、b值是否符合要求。5.1.4.8 检

34、查隔离开关状态。5.1.4.9检查两中心柱处两支接触线距轨面高度是否相等,水平距离是否符合要求。5.1.4.10检查两内侧转换柱处两接触悬挂间的绝缘距离是否符合要求;各绝缘子串的空间位置是否符合要求;中间三跨关节三角区空间交叉点是否符合要求;电联接线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5.1.4.11测量三角区内导线磨耗情况。5.1.4.12检查转换柱锚支吊座的高度及相邻腕臂是否卡磨承力索。5.1.4.13有关概念注释:(见图1:七跨分相平立面示意图)中性段:三断口分相关节的两支悬挂各有一处中性段。其中一支悬挂的中性段为分相关节中两外侧转换柱间该支悬挂最外侧悬式绝缘子裙边间的距离。两支悬挂中性段有相互覆盖的区

35、域。无电区:为两中性段相互覆盖的区段。即分相关节两内侧转换柱外侧悬式绝缘子外侧裙边间的距离。平 面 图图1 七跨分相平立面示意图6 检查方法与标准6.1设备有无烧伤痕迹6.1.1 当动车没有正常进行断合操作时,受电弓极可能拉弧烧伤接触网设备。因此,应在电分相装置范围内详细检查承力索、吊弦和接触线、电连接等有无烧伤痕迹(承力索、接触线烧伤图片如下图),承力索电连接等有无散股等异常情况。 承力索烧伤情况 接触线烧伤情况 6.1.2 检修中发现线索或零部件有烧伤,应检查电气连接情况及各部安全距离,找出原因及时处理,烧伤的承力索需做补强处理。在未调整前要对整个锚段关节内的所有数据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

36、综合分析,确定最终的调整方案。6.2 参数检测6.2.1用水平尺、卷尺配合测量分相范围内定位点两支接触线的水平、垂直距离并记录,水平、垂直距离不符合标准时,在保证工作支导线高度、定位坡度、偏移、拉出值符合标准后方可调整线间距和抬高,因悬挂布置位置造成其绝缘间隙不够时,可相应改变悬挂位置来保证其绝缘间隙。6.2.2 拉出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0mm。6.2.3 两支悬挂各带电部分空气绝缘间隙为500mm,允许误差为+5mm,-0mm。6.2.4两锚柱处,下锚支接触线抬高700mm。两外侧转换柱处,下锚支接触线抬高700mm。6.2.5两中心柱处,两接触线距轨面等高,误差为5m

37、m;两支悬挂的绝缘距离不小于320mm。6.2.6两内侧转换柱处参数要求:6.2.6.1悬挂点处两接触线间水平距离为500mm,允许误差为+5mm,-0mm;6.2.6.2悬挂点处非工作支抬高为450-500mm;6.2.6.3两内侧绝缘子串(以内侧终锚线夹为准)至其悬挂点间的距离为2800mm,误差为5mm;6.2.6.4两外侧绝缘子串至悬挂点间的距离1000mm,至第一吊弦点500mm,误差为5mm;6.2.6.5中间三跨绝缘锚段关节调整时应使非支尽量自然抬高,三跨关节三角区高度应为40-60mm(两线空间交叉点与设计导高(5600mm)间的高差);6.2.6.6各绝缘子裙边与工作支接触线

38、的高度差不小于250mm。6.3检查各部零件安装正确,连接牢固。凡松动过的紧固螺栓的紧固力矩,均应用力矩扳手检测,并达到设计要求值。止动垫片应揋到位。6.4 用高斯计测量地感器的磁场是否符合标准,低于标准的要及时更换,并对地感器进行清扫;检查固定地螺栓是否牢固。6.5 分相处电连接检查按电连接检查作业指导书进行。6.6 分相处隔离开关检查按隔离开关检查作业指导书进行。6.7典型缺陷处理方法:6.7.1 各分段绝缘子至其悬挂点的距离小于规定。确保各绝缘子裙边与工作支接触线的高度差符合要求条件下。a)用紧线工具(双钩紧线器或手扳葫芦)紧起分段绝缘子串,使其充分卸载。b)卸下锚结端的楔型线夹,按要求

39、重新制作回头。c)连接分段绝缘子串。d)松开紧线工具,使分段绝缘子串受力,检查受力部件的连接情况,拆除紧线工具。e)必要时调整补偿器b值。6.7.2 在保证工作支导线高度,定位坡度,偏移,拉出值符合标准后方可调线间距离和抬高,如由于吊弦等造成其绝缘间隙不够时,宜将原有吊弦拆除,更换新吊弦,因接触悬挂布置位置造成其绝缘间隙不够时,可相应改变悬挂位置来保证其绝缘间隙。6.7.3 转换柱处锚支与工作支导线相对抬高不符合规定时,可调整锚支吊弦长度以满足要求。6.7.4 导线磨耗超标的需对该段导线进行更换。6.7.5 曲线四跨中心柱两工作支导线相对高差与线路超高的关系式:A = d / L (约等于h

40、/ 3)式中:A-中心柱处两工作支导线相对高差(mm);d-中心柱处工作支导线间的水平距离(500mm)L-两钢轨中心距( 1440mm)h-外轨超高(mm)6.7.6 曲线跨中拉出值的测量计算公式:a = m + ca-曲线跨中拉出值。m-跨中接触线与线路中心的距离。c-受电弓与线路中心的偏移值。6.7.7 在转换柱处承力索从另一支腕臂上方通过时,如果磨该腕臂,可通过调整腕臂坡度进行,必要时更换腕臂支撑。7 重点控制事项7.1 严格执行“两纪一化”等基本安全制度;7.2 严格执行群体作业、专人防护制度,作业人员必须服从行车防护员指挥,一旦来车能及时撤离线路,防止发生车辆伤害; 7.3 严禁脚

41、踩定位器、定位管、接触线;7.4 严禁使用作业车平台将接触线向上顶起;7.5 严格控制定位点处两线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7.6 严格控制地感器螺栓固定松动;7.7 夜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夜间作业劳动安全规定;7.8 作业中应做好工具材料保管工作,不得抛掷工具材料,作业完毕必须工完料清,撤出栅栏外时对工具材料清点一遍;7.9 若分相处于小半径区段时,应注意测量跨中拉出值。7.10 如发现有零件烧伤,应检查电器连接情况,找出原因及时处理。(2)元件式分相检修作业指导书参照分段(分相)绝缘器检修作业指导书。四、补偿装置检查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补偿器检调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本

42、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供电段接触网补偿器检调及更换作业。2 引用规范性文件2.1 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2.2 接触网安全作业规程;3 作业目的3.1 检查补偿装置各部件标准技术状态;3.2 通过检查与调整,保证补偿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接触网提供良好的张力补偿。4 作业程序图二7、对补偿滑轮组进行外观检查。6、滑轮注油槽。图一5、检查滑轮组的状态。4、测量滑轮工作间距。2、检查活动肩架。3、检查坠砣。1、测量补偿装置的A值、B值。8、紧固各部螺栓涂油。图三:补偿滑轮的种类5 作业内容与要求5.1 人工登杆检查:5.1.1 人员及分工:分工人数要求作业内容高空作业人2人接触网

43、工;安全等级三级以上;掌握高空作业检修技能;熟练掌握作业指导书登杆测量、检查质检员1人经过质检员培训合格的干部、技师或工长以上人员监护高空作业,监督、指导高空作业人作业流程,做好相关记录5.1.2 材料准备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螺母各种规格(用铁线串好)个2每个作业小组2带开口销螺栓按当天工作量带套每个作业小组3平垫片各种规格(用铁线串好)个2每个作业小组4弹簧垫片各种规格(用铁线串好)个2每个作业小组5补偿滑轮组1:2/1:3组1根据更换要求配备6防腐油适量每个作业小组7双耳楔形线夹个2每个作业小组8镀锌铁线1.6适量每个作业小组5.1.3 工具准备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

44、备 注1手扳葫芦3T/1.5T个各1个每个作业小组2钢丝套条3每个作业小组3安全带副1每名高空作业人4力矩扳手(含套筒)20100N·M套1每名高空作业人5水平尺把1每名高空作业人6卷尺5m把1每名高空作业人7锤子25磅把1每个作业组8扳手450mm把1每个作业组9木垫块块1每个作业组10温度计个1每个作业组11注油枪支1每个作业组12紧线器蛙型个4每个作业组13吊绳米10每个作业组14断线钳把1每个作业小组5.1.3 高空作业检查内容:5.1.3.1 测量、检查a值(补偿绳回头末端至定滑轮或断线制动装置的距离)、b值(坠砣底部距地面的距离)是否符合设计安装曲线的要求,任何情况下a、

45、b值均应大于200mm;5.1.3.2检查限界架安装位置是否正确、作用良好,不得妨碍坠砣的升降变化要求,限界架应架设在距轨面连线2m高的位置;5.1.3.3检查补偿坠砣情况,坠砣应完整无严重破损,叠码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度,且能升降自如,不卡滞,坠砣块应有重量标记,坠砣串重量符合张力补偿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2.0%;5.1.3.4测量同一滑轮组的两补偿滑轮的工作间距(行程)是否符合要求,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小于500mm;5.1.3.5检查补偿滑轮状态是否完整无损,滑轮转动是否灵活,没有卡滞现象,定滑轮槽应保持铅垂状态,动滑轮槽便转角度不得大于45度;5.1.3.6检查滑轮油槽内有无润滑油,

46、注油周期为3年一次;5.1.3.7检查补偿绳有无断股、散股等情况,补偿绳不得有接头,且不得与线索、其他部件相磨擦;5.1.3.8检查各部件受力是否良好,螺栓是否紧固、有油;5.1.3.9补偿绳预制长度,见下表:传动比1:21:31:4补偿绳长度(m)1116216 重点控制事项6.1作业前检查所有工具、材料是否良好;6.2带电处理时人员、机具、材料与带电部分应保持规定安全距离,带全带系于可靠部位;6.3操作过程中不得用力过猛;6.4安装楔形线夹时应注意楔形线夹的手里面不得装反;6.5注意行车防护、使用工具、材料不得影响行车。6.6 各部连接螺栓紧固到位,无松脱迹象;6.7 防止梯车倾倒或滑移;

47、6.8 攀爬高空人员要手抓牢靠,打好安全带;6.9 夜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夜间作业劳动安全规定;6.10作业完毕必须做到工完料清。7 记录及表格7.1 补偿装置检查整治记录表补偿器检修记录 车站(区间) 承力索型号 接触线型号 悬挂类型 年支 柱 号类别检修日期坠 砣滑轮注油及动作情况补偿绳限制器及其它零件检修人互检人日月项别温度(°C)a值标准/实际(mm)b值标准/实际(mm)重量(kg)状态117承力索12/6修前301150/12001630/1400578合格偏磨断股少螺帽黄陈修后/(调整)合格合格合格接触导线12/6修前301150/12001550/1400442合格合格合格合格修后/承力索修前修后接触导线修前修后设备负责人(签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