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基础知识_第1页
化肥基础知识_第2页
化肥基础知识_第3页
化肥基础知识_第4页
化肥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肥料基础知识教案肥料基础知识教案 一切生物必须有适宜的生活条件,才能维持其生命活动。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养分、光照、水分、空气、热量(温度)和机械支持(扎根)等条件。作物之需养分,犹如人类生存需要食物一样。作物生长需要多种养分,缺乏某种养分就生长不好,没有必需的养分更无法生长。这些养分来源于自然循环和人工制备。 第一节第一节 作物养分的功能和作作物养分的功能和作用用 第二节第二节 作物养分的来源作物养分的来源 第三节第三节 作物养分的需缺作物养分的需缺 第四节第四节 推荐施肥技术推荐施肥技术 第五节第五节 正确认识化肥在农业正确认识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第一节 作物

2、养分的功能和作用作物养分的功能和作用一、作物正常生长的必需养分一、作物正常生长的必需养分 第一,对所有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都是不可缺少的。缺少某些养分,作物就不能完成其生长过程,即有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形成种子的生长周期。 第二,缺乏这些养分时,作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其他养分不能完全代替其作用,而只有补施这种养分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第三,这种养分必须对作物起到直接营养作用,而不是起间接改善环境条件的作用。主要养分 碳、氢、氧、氮、磷、钾 次要养分 钙、镁、硫 微量养分 锌、铁、锰、硼、铜、钼、氯 养分元素主要来源: 碳、氢、氧、氮 (空气与水) 氮、磷、钾、钙、镁、硫、锌、 铁、锰、硼、铜

3、、钼、氯 (土壤)二、养分的生理功能二、养分的生理功能(一一)主要养分主要养分 1、碳、氢、氧、碳、氢、氧 碳、氢、氧在作物体内含量多达干物质的碳、氢、氧在作物体内含量多达干物质的90%90%以上,其中以以上,其中以碳素为最多,约占干物质总量的碳素为最多,约占干物质总量的45%45%左右。这三种养分主要通过左右。这三种养分主要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取得。作物体内各种重要有机化合物,如碳水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取得。作物体内各种重要有机化合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有机酸等,主要都是由它们构成的。光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有机酸等,主要都是由它们构成的。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合作用的最初产物糖,是一种最

4、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它是作糖,是一种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它是作物呼吸作用的基本原料,是一切代谢作用所需能量的提供者。在物呼吸作用的基本原料,是一切代谢作用所需能量的提供者。在作物体内合成各种其它有机化合物也需要以糖作为基础原料,再作物体内合成各种其它有机化合物也需要以糖作为基础原料,再进一步形成复杂的淀粉、纤维等。进一步形成复杂的淀粉、纤维等。 氢、氧在作物体内参与生物氧化和还原过程,并起重要作用。氢、氧在作物体内参与生物氧化和还原过程,并起重要作用。2、氮、氮 氮是作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组分之一,蛋白质、叶绿素酶、纤维素、生物碱的元素组成中都含有氮素。 (1)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 (2

5、)氮素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 (3)氮素是作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 (4)氮素是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的组分 尿素的性质尿素的性质 性质 尿素分子式是CO(NH2)2,含氮(N)46%,显白色或浅黄色的结晶体。它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吸湿性较强,因在尿素生产中加入石蜡等疏水物质,其吸湿性大大下降。 尿素性质应着重注意: 1)尿素含有少量的缩二脲,又称双缩脲,超过1%时对作物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宜作种肥、苗肥、叶面肥或用量过多和过于集中。 2)尿素是有机态氮肥,要经土壤中脲酶的转化,变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易被作物吸收,一般要提前4一8天施用。 3)尿素在转化前是分子态的,不被土壤吸附,应防止随

6、水流失;转化后的氨也易挥发,要深施覆土。尿素的施用技术尿素的施用技术 尿素可做基肥和追肥,一般不直接做种肥或秧头肥,因为掌握不好,高浓度的尿素会影响种子发芽和幼根生长。如果必须作种肥施用,要与种子分开,尿素的用量也不宜多。施用前须先和干细土混匀,施在离种子下方2cm左右,或旁侧lOcm左右。 尿素易随水移动,在旱地上也可土表撒施,随即浇水,第一周内肥料向下层移动,以后因水分蒸发作用,肥料又向上层移动,大部分集中在l0一20cm土层内,不致于引起氮素挥发损失。亩灌水量不宜过大或过小,壤土地以2030立方米为宜,砂壤土或砂土以1520立方米为宜。 基肥基肥 追肥。追肥。 以粮食作物为例,一般亩用尿

7、素10一15公斤。 一是旱作基肥时,尿素可撒施田面,随即耕耙。春播作物地温低,如果尿素集中条施其用量不宜过大,否则易引起土壤局部碱化或缩二脲增多,造成烧种。 二是水田基肥时,尿素可在排干田水后撒施,然后翻犁,5一7天后待尿素转变为碳酸铵,再进行灌水耙田。也可以在耕后耙前维持浅水施入,再用拖拉机施耕,使尿素和泥浆均匀混合。 尿素作面肥时,亩用量78公斤,在移栽水稻前均匀施入,在耙田过程中不能随便放水。粮食作物亩用尿素8一13公斤,在分蘖期或拔节期施用 一是旱地作物可采用沟施或穴施,施肥深度6一lOcm,施肥后覆土盖严,防止水解后氨的挥发。 二是水田作物在追肥时要先排水,保持薄水层,施后除草耘田,

8、两三天内不要灌水,待大部分尿素转化为碳酸铵后再灌水。 用尿素追肥要比其他氮肥品种提前几天。在砂土地上漏水漏肥较严重,可分次施,每次肥量不宜过多。3、磷 磷在作物体内的含量除C、H、O以外,仅次于N、K,一般在种子中含量最高。作物体内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磷,有些化合物中虽然不含磷,但在其形成和转化过程中,必须有磷参加,如糖和脂肪的代谢过程。(1)磷是作物体内细胞的组分,存在于染色体内,使细胞分裂和组织发育不可的物质。 (2)植物体内还有很多含磷化合物,腺三磷式高能磷酸化合物,当水解时可释放大量的能量,供作物生长、运行、合成以及代谢等方面的需要。当作物光合作用中有多余能量时,可由腺三磷贮存起

9、来。(3)磷在作物内常向生长发育旺盛的位部移动。磷肥作为种肥进早供给作物吸收利用,既能促进根系发育,又可提高磷的再利用。(4)磷参与作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脂肪等代谢作用。施用磷肥有利于作物体内干物质的积累,对谷物的籽粒饱满,对块根、块茎作物合成并积累淀粉,对浆果、甜菜中积累糖分,都有良好的作用。(5)磷是氮素代谢过程中一些酶的组分,对氮化合物的代谢十分重要. (6)磷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碱性土上施用磷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碱能力。 4、钾 钾是作物的主要养分,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三要素之一。钾与氮、磷不同,它不是作物体内有机物的组分。钾呈离子状态存在于作物汁液中,或吸附在原生质胶

10、粒的表面。钾在作物体内分布很广,尤其在细胞分裂活跃的部位。钾在作物体内流动性很强,随作物生长最旺盛部分移动。一般在幼芽、幼叶和根尖含钾量最高。而种子中含量最低。 (1)钾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酶的活性。 (2)钾能提高作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使之较快地转化为蛋白质。缺钾使作物不能利用铵态氮合成蛋白质,而使铵盐在作物体内积累,不利于作物生长。 (3)钾能增强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4)钾能促进作物合理用水。 (5)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并加速同化产物向贮藏器官输送。 (6)钾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提高抗旱性能。 (7)钾能部分消除过量的氮和磷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氯化钾的性质氯化钾的性质 氯化钾

11、是高浓度的速效钾肥,分子式为KCl,含260。肥料中还含有氯化钠(NaCl)约1.8%,氯化镁MgCl20.8%和少量的氯离子(Cl-),水分含量少于2。氯化钾一般呈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有时含有少量铁盐而成红色。氯化钾物理性状良好,吸湿性小,溶于水,呈化学中性反应,也属于生理酸性肥料。氯化钾的施用技术氯化钾的施用技术 氯化钾与硫酸钾一样适宜作基肥或早期追肥,肥效也相近,但一般不宜作种肥。因为氯离子易影响附近种子的发芽。氯化钾和氯化铵同时施用,成为双氯化肥,不仅在烟草作物和盐碱地、咸田、不宜施用,茶树、葡萄、马铃薯、甘薯、甜菜、甘蔗、西瓜等忌氯作物,尤其在幼苗或幼龄期更要少用或不用。 氯化钾施在不

12、同土壤中的反应氯化钾施在不同土壤中的反应 (1)在酸性土壤中。氯化钾和硫酸钾均是生理酸性肥料。钾离子被作物吸收或土壤胶体吸附,氯离子与土壤胶体中氢离子生成盐酸(HCl),土壤酸性加强,这就增加了土壤中活性铝、铁的溶解度,加重对作物的毒害作用。所以长期施用较多的氯化钾,也要注意增施有机肥或石灰,以降低土壤酸性。 (2)在石灰性土壤中,残留的氯离子与土壤中钙离子结合,形成溶解度较大的氯化钙(CaCl2),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能被雨水或灌溉水排走;在干旱或排水不良的地区,会增加土壤氯离子浓度,对作物生长不利,因此这种地区应控制氯化钾或氯化铵的用量。(二二)次要养分次要养分 (1)钙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

13、)钙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元素元素 (2)钙与蛋白质相结合是质)钙与蛋白质相结合是质膜的重要组分膜的重要组分 (3)钙对碳水化合物的转化)钙对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和氮素代谢有良好作用。和氮素代谢有良好作用。 (4)钙离子能降低原生胶体)钙离子能降低原生胶体的分散度。的分散度。 (5)各种作物对钙的需要量)各种作物对钙的需要量不同,双子叶植物的细胞中有不同,双子叶植物的细胞中有较多的有机酸,需要较多的钙较多的有机酸,需要较多的钙与之结合,以降低酸度。与之结合,以降低酸度。 (6)钙能抑制真菌的侵袭,消除某些离子过多所产生的危害:如酸性土壤,钙能减少氢离子、铝离子;碱性土壤,钙可减少钠离子。常在酸性土壤上

14、施用石灰、在碱性土壤上施用石膏,可以改良土壤。 (7)钙在作物内易形成不溶性的钙盐沉淀而固定,成为不能转移和再度利用的养分。作物缺钙往往不是土壤供钙不足而引起的,主要是由于作物对钙的吸收和转移受阻,而出现的生理失调。1.钙钙 钙在作物体内主要分布在叶中,老叶比幼叶含量更多。钙在作物体内主要分布在叶中,老叶比幼叶含量更多。2 镁镁 镁是一切绿色作物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它是叶绿镁是一切绿色作物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它是叶绿素的组分。素的组分。 (1)镁是许多酶的活化剂,能加强酶的催化作用,有助于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作物的吸收作用。 (2)镁参与脂肪代谢。缺镁时,豆科作物种子含油量降低。镁能促进作物合成

15、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从而有利于提高果品和蔬菜的品质。 (3)镁在作物体内移动性较强,可向新生组织中转移,一般在幼嫩组织中含镁较多。镁是可以再利用的养分元素之一。 (4)镁对作物体内的磷酸盐的转移有密切关系,镁离子既能激发许多磷酸转移酶的活性,又可作为磷酸的载体促进磷酸盐在作物体内转移。作物生长初期,镁大多存在于叶片中,到结实期就开始转向种子,并以植酸盐的形式贮藏起来。镁能促进腺二磷合成腺三磷,因此含磷多的作物,镁的含量也多。3 硫硫 (1)硫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在作物体内,硫是构成半光氨酸、胱桉酸和蛋桉酸的成分。 (2)在作物体内,含硫的有机物参与氧化还原过程。 (3)硫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一

16、定作用,缺硫时,叶绿素含量降低,夜色淡绿,严重时,叶色黄白,叶片寿命缩短,硫促进豆科作物根瘤的形成。 (4)硫夜氧化态形式进入作物体内,但在形成氨基酸等化合物过程中,通常被还原为硫氢基,这些氧化还原反映大都在叶片中进行。(三)微量养分(三)微量养分 (1)铁是绿色作物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2)铁是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是一些酶的组分,并可催化生物的呼吸作用,铁又是作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在呼吸过程中占重要地位。 (3)铁离子在作物体内是最为固定的元素之一,通常呈高分子化合物状态存在,流动性很小,老叶片中的铁,不能向新生组织转移,因此不能被再利用。1铁铁2硼硼 硼并不是作物体内的组成物质

17、,但对作物生理过程硼并不是作物体内的组成物质,但对作物生理过程有特殊作用。有特殊作用。 (1)硼有增强作物疏导组织的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正常运转,硼能促进生长素的运转。 (2)硼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在作物体内,花是含硼量最高的部位,尤其是柱头和子房。 (3)硼有利于蛋白质合成和豆科作物的固氮。一般来说,豆科作物需硼比禾本科作物多,多年生作物比一年生作物需硼量大。 (4)大多数作物需硼与不需硼之间的含量范围很窄,过多和不足都会造成危害,因此用量必须严格控制。3锰 (1)锰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硝酸还原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锰在叶绿素中直接参与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水的光解需要锰和

18、氯离子,所产生的氯离子和电子是进行光合作用时所必需的。 (2)锰可促进作物体内硝态氮的还原进程,利用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3)锰是多种酶的活化剂,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和氮的代谢。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密切关系。4铜 (1)铜是作物体内一些氧化酶的组分,如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酸氧化酶等。 (2)铜对叶绿素有稳定作用,可避免叶绿素过早地遭受破坏,有利于叶片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3)铜参与蛋白质和糖的代谢,与作物呼吸作用关系密切。5锌 (1)锌是作物体内许多酶的组分,如碳酸酐酶等。碳酸酐酶有催化二氧化碳水合反应的作用 (2)锌在作物体内的含量与作物生长素的分布密切相关,锌能促进生长素的

19、合成。 (3)锌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4)锌与碳水化合物的转化有密切关系,施用锌肥能提高作物的耔粒质量,改变耔粒和茎秆的比率。6钼 (1)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分,它参与硝态氮的还原过程。钼能促进豆科作物及自生固氮菌固氮,钼在作物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氮素代谢方面。 (2)钼能促进光合作用并能消除土壤中活性铝在作物体内的累积而产生的毒害作用。7氯 (1)氯在叶绿素光合作用反应中起着不可缺少的辅酶作用。 (2)氯离子可作细胞渗透压的调节剂和阳离子的平衡者。 (3)氯离子活性强,极易进入作物体内,因此会加强结合阳离子的吸收。 (4)在细胞遭破坏、正常的叶绿体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时,它能使叶绿体的光合反

20、应活化。 (5)氯离子对烟草,薯类等作物有不良影响。(一)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一)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作物吸收养分可以通过根部和叶部器官。作物所需养分,特别是旺盛生长时期,养分吸收的强度较大,绝大部分来自土壤。因此,根部养分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主要来源,叶部养分(根外养分)是辅助来源。当对作物强化养分,特别在根部吸收养分困难时,根外养分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了。三、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形三、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形态态 1.根部养分的吸收根部养分的吸收 根是作物吸收养根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大多分的主要器官。大多数陆生作物的根在地数陆生作物的根在地下形成庞大的根系,下形成庞大的根系,根系吸收养分以根尖

21、根系吸收养分以根尖(生长点)以上的分(生长点)以上的分生组织区最为活跃。生组织区最为活跃。根系一方面吸收水分根系一方面吸收水分和养分,一方面不断和养分,一方面不断向土壤分泌有机酸等向土壤分泌有机酸等有机物质,这些有机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能溶解土壤中的物质能溶解土壤中的一些非水溶性肥料和一些非水溶性肥料和土壤养分,以利作物土壤养分,以利作物吸收利用。吸收利用。 2.叶部养分的吸收叶部养分的吸收 一般陆生作物的一般陆生作物的叶片外表面细胞壁上虽叶片外表面细胞壁上虽有一层蜡质层,但仍能有一层蜡质层,但仍能吸收养分,实验证明,吸收养分,实验证明,养分进入叶细胞可以通养分进入叶细胞可以通过气孔,也可通

22、过叶片过气孔,也可通过叶片角质层上的裂缝和从表角质层上的裂缝和从表面细胞延伸到角质的微面细胞延伸到角质的微细结构,即外壁胞质连细结构,即外壁胞质连丝,是角质膜到达表皮丝,是角质膜到达表皮细胞原生质的通道。作细胞原生质的通道。作物叶部吸收的养分和根物叶部吸收的养分和根部吸收的养分一样能在部吸收的养分一样能在作物体内同化和运转。作物体内同化和运转。(二)作物吸收养分的作用形态(二)作物吸收养分的作用形态 1.离子态、分子态和气态离子态、分子态和气态 离子态养分为主要形态,大部分分子态养分需离子态养分为主要形态,大部分分子态养分需经分解转变为离子态后才能被作物吸收,气态养分经分解转变为离子态后才能被

23、作物吸收,气态养分主要有主要有CO2、 SO2、O2和和H2O等,它们通过扩散作等,它们通过扩散作用进入作物体内。用进入作物体内。2.无机态养分和有机态养分 (1)无机态养分 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类,其中阳离子形态有 NH4+、K+、Ca2+、Mg2+ 、Fe3+、Fe2+、Mn2+、Zn2+等,呈阴离子形态的有NO3- 、 H2PO4-、HPO42- 、SO42-、H2BO3-、B4O72-、Cl- 等。 (2)有机态养分 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的有机态养分属于难溶态的范畴,存在于土壤的有机物质或微生物活体体内,或呈螯和物形态存在。一般不如无机离子态养分易被作物利用,大多数有机态养分需经微生物

24、分解转变为无机态养分后,才能较顺利地被吸收利用,如尿素、氨基酸、糖类、磷脂类、植酸、生长素、维生素以及抗生素等。 3、水溶态养分、交换态养分、缓效态养分和难溶态养分、水溶态养分、交换态养分、缓效态养分和难溶态养分 (1)水溶态养分 凡能溶于水的养分均称为水溶态养分,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极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无机态养分和小部分结构简单、分子量小的有机态养分都属于水溶态养分,这种养分对作物的效果最高。 (2)交换态养分 能被吸附在土壤胶粒表面的交换性离子是交换态养分。 (3)缓效态养分 这种养分既不是水溶态的,也不是交换态的,不能直接为作物吸收利用,只能作为速效养分的补给来源,但肥效时间长。在判

25、断土壤潜在肥力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4)难溶态养分 难溶态养分主要存在土壤矿物中,不易释放,也不易迅速为作物根部分泌的弱酸溶解,有在较长的风化过程才有可能被释放,因此可当作是作物养分的贮备。 第二节第二节 作物养分的来源作物养分的来源 作物养分的来源主要依靠土壤。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土壤供应各种养分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各种养分中,除了碳、氢、氧以外,作物对氮、磷、钾的需要量较高,而土壤中这三种养分元素的数量却一般比较少。经实验证明,以根茬形式归还给土壤的各种养分元素的数量,以氮、磷、钾为最少,一般不足其吸收总量的10%,是归还比例最少的元素。因此要使作物保持良好的生长和丰硕的

26、产量,必须以肥料方式向土壤补充养分。 土壤中作物养分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六个方面。土壤中作物养分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六个方面。 1、土壤矿质土粒风化所释放的养分; 2、土壤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3、有机物质分解所释放的养分; 4、作物根系对养分的集聚; 5、降雨雪对土壤加入的养分; 6、施用肥料。 一、自然环境中的养分来源一、自然环境中的养分来源 (一)土壤中的养分(一)土壤中的养分 1.氮素氮素 一般情况,刚开垦的土地含氮量较高,种植后逐渐下降,一般情况,刚开垦的土地含氮量较高,种植后逐渐下降,形成新的生态平衡。旱地含氮通常比水田低。形成新的生态平衡。旱地含氮通常比水田低。 土壤中各种形态的氮素在不同

27、的环境条件下,不停地相互土壤中各种形态的氮素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停地相互转化,这主要是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学过程,如含氮转化,这主要是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化学过程,如含氮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土壤里的氮素有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土壤里的氮素有5-30%是蛋白态,有是蛋白态,有50%-80%是腐植质态,须经氨化和硝化作用,才能为作物吸是腐植质态,须经氨化和硝化作用,才能为作物吸收利用。又如速效态氮素的无效化过程,当土壤通气不良,反收利用。又如速效态氮素的无效化过程,当土壤通气不良,反硝化细菌把硝态氮还原成氮气或氧化氮气体,发生脱氮现象,硝化细菌把硝态氮还原成氮气或氧化氮气体,发生脱氮现象

28、,是速效态氮素在无效化过程中损失。是速效态氮素在无效化过程中损失。 2.磷素 我国土壤含磷一般在0.05%-0.30%P2O5范围内。分布趋势大体上是从南到北逐渐增加。 土壤中的磷素分为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两种,前者占10%-30%,后者占其余的大部分。有机态磷来源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残体及施用的有机肥料,其主要的化合物是核蛋白、核酸、磷脂和植酸等,都在磷细菌作用下供作物利用。土壤中无机态磷的化合物约有三十多种,一般归成三类土壤中无机态磷的化合物约有三十多种,一般归成三类: 水溶性磷酸盐 主要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一价磷酸盐,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易被作物吸收。 弱酸性磷酸盐 主要是碱土金属的二价磷酸盐

29、,只溶于弱酸中,转变为水溶性磷酸盐后方可为作物利用。 难溶性磷酸盐 这是土壤中无机态磷的主要部分,只有经长期风化过程,才能转化为作物能利用的形态。3.钾素 土壤中的钾素主要来源于含钾矿物,如钾长石、云母等,都是存在于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中,受土壤风化程度不同的影响,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钾素。 土壤中的钾素有三种形态土壤中的钾素有三种形态: 矿物态钾存在于原生矿中,是土壤含钾的主体,约占90-98%。经风化被释放的钾,既可存在于土壤溶液中,也可被土壤胶粒吸附,成为交换性钾。 缓效态钾主要包括粘粒矿物层状结构中的钾和一部分易于风化矿物中的钾。一般占全钾的2-6%。这类钾虽不能直接为作物吸收,但它是土壤

30、速效钾的直接后备。 速效态钾包括交换态钾和水溶态钾,前者占速效钾总量的90%以上,速效态钾占总钾量的12%4、微量养分 土壤中微量养分的主要来源有二,即成土母质和大气、火山烟雾等,前者为大多数微量养分的来源,后者为少数微量养分(主要是非金属元素)的来源。一般情况下,土壤微量养分可分为五种形态,及水溶态、弱交换态、强交换态、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前三种对作物到有效,特别是强交换态的量最多。(1)硼)硼 我国土壤含硼量在0500ppm之间,平均为64ppm。土壤中的硼有四形态: 有机态硼 经微生物分解后方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矿物态硼 存在于矿物中,风化缓慢,短期内不能利用。 吸附态硼 被吸附在土壤胶

31、粒表面,纾缓效态硼。 水溶态硼 存在于土壤溶液中,通常含量极少,属速效态硼。 一般土壤PH值在4.76.7之间,硼的有效性最高。(2)锰)锰 锰是土壤中含量较多的一种微量元素。我国土壤含锰范围为423000ppm,个别高达5000ppm,平均为710ppm。土壤中锰以2价、3价、4价的锰化物存在。2价锰包括水溶态锰和交换态锰,是作物直接吸收的形态;3价锰性质不稳定,易成还原态锰,在一定程度上对作物有效;4价锰溶解度小,作物不易吸收。(3)铜铜 我国土壤含铜量为3300ppm,平均为22ppm,除长江下游的部分土壤外,其他土壤平均都在20ppm以下。土壤中的铜有水溶态、交换态、矿物态难溶性和有机

32、螯合态,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锌)锌 我国土壤的含锌量低限小于3ppm,高限可达790ppm,平均100ppm左右。土壤含锌不仅受成土过程的影响,而且与母质、气候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基性岩上发育的土壤含锌量比酸性岩上发育的土壤高,石灰岩上发育的比片磨岩、石英岩高。(5)钼)钼 我国土壤中的钼含量为0.16ppm,平均1.7ppm。钼是土壤中含量范围最小的微量养分。土壤中的钼的分为水溶态、交换态、矿物态和有机态四种,前两种为有效性,后两种为难溶性,难溶性的需长期风化和微生物分解方可释放钼。 (6)铁铁 铁在土壤中的含量很高,作物对铁的需要量也较大,其需要量介于次要养分和微量养分之

33、间,习惯列入微量养分。通常铁以3价、2价或以其他形态存在于土壤之中,其形态因土壤的酸碱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的不同而变化。我国南方土壤,特别是水稻土中大量存在,亚铁含量可达每100g土有400500mg。 (二二)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主要指以禽畜类等有机废弃物为主要有机原料,以及其他添加剂为辅助原料,经发酵、无害化处理后制成的肥料。 有机肥料质量的主要标志: 干物质含量,腐殖质含量,易矿化态量,含氮、磷、钾总量和速效态量,碳氮比值,有害物含量(如重金属、有害菌类等。) 1、自然存在的物质、自然存在的物质 2、农家废弃物、农家废弃物 3、植物产品加工后的残余物、植物产品加工后的残余物 4、动物产品

34、加工后的残余物、动物产品加工后的残余物 5、城镇废弃物、城镇废弃物 二、化学肥料二、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是在工厂里进行化学合成或精细加工而成,化肥大都是无机化合物。(一)化学肥料的分类(一)化学肥料的分类1按所含养分分类按所含养分分类 (1)氮素化肥 简称氮肥,含有氮素,如硫酸铵、硝酸铵、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石灰氮等都是氮肥。 (2)磷素化肥 简称磷肥,含有磷素,如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脱氟磷肥、钢渣磷肥、钙镁磷肥等都属磷肥。 (3)钾素化肥 简称钾肥,含有钾素,如硫酸钾,氯化钾等都是钾肥。 (4)中量元素肥料 中量元素肥料是指含有钙、镁、硫元素的肥料。 (5)微量

35、元素肥料 简称微肥,指含硼、铜、锌、锰、钼、铁等元素。常用的微肥是这些微量元素的硫酸盐或氧化物或酸根,如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锰、氧化铁、硼酸、钼酸铵等。 (6)有益元素肥料 有益元素肥料指含有对作物有益元素的肥料。一些有益元素大部分都在施用大宗肥料时附带拖入,如硝酸钠就带入有益元素钠。只有针对需要时,才施用专门有益元素肥料。 (7)复混肥料 复混肥料是指含有两种以上主要养分的化肥,是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总称,其中复合肥料一般是指化学合成的;另一种混合肥料一般是指物理(机械)混合的,这种肥料由于养分比例的目标不同,又分通用型肥料和专用型肥料.2按肥效快慢分类按肥效快慢分类 (1)速效肥料 (2)

36、缓效肥料 (3)控释肥料 3按酸碱性质分类按酸碱性质分类 (1)酸性化学肥料 (2)碱性化学肥料 (3)中性化学肥料 4按所含养分种类多少分类按所含养分种类多少分类 (1)单元化学肥料 (2)多元化学肥料 (3)完全化学肥料 5按形态分类按形态分类 (1)固体化肥 (2)液体化肥 (3)气体肥料 6按起主要作用分类按起主要作用分类 (1)直接化学肥料 (2)间接化学肥料 (3)激素化学肥料 7按施肥时间分类按施肥时间分类 (1)基肥 指为满足农作物整个生育时期对养分的要求,在播种前或定植前施入的肥料,也称底肥。 (2)追肥 指为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特殊要求,以补充基肥不足而施用的肥料。

37、 (3)种肥 指为满足作物苗期对养分的要求,在播种时与种子同时混播或撒入的肥料。在定植时采取沾秧根的方式,所用的肥料也为种肥。8按需要量和使用量分类按需要量和使用量分类 (1)主要养分化肥 如氮肥、磷肥、钾肥。 (2)次要养分化肥 如含钙、镁、硫元素的肥料。 (3)微量养分化肥 如硼肥、锌肥、铜肥、铁肥、钼肥等。 (4)超微量肥料 如稀土肥料。(二)(二) 化学肥料的优点和缺点化学肥料的优点和缺点 1化学肥料的优点化学肥料的优点 从养分循环观点看,一切有机肥料所含的养分都是原来已经在农业循环之内的养分。而化学肥料最主要的优点是它可以增加农业循环中养分的总量。 (1)养分含量高 (2)肥效快 (

38、3)原料丰富 (4)采用工业化生产 (5)节省运输和劳力 (6)保存容易并可久存 (7)多种效能 2化学肥料的弱点 (1)养分不齐全 化肥的养分不如农家肥齐全。一般化肥不含有机质,成分比较单一,只含一种或两三种养分。即使复混肥料可以增加多种养分,也很难作到象农家肥料那样的全面性。 (2)有局限性 化肥对土壤、作物存在局限性,即适用性问题。使用化肥要选择,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不然会事与愿违。氯化铵不能用于烟草、甜菜、甘蔗等忌氯作物,石灰氮不宜用于碱性土壤。 (3)施用化肥要讲究方法 化肥浓度高,溶解度大,使用方法如果不当,容易造成危害。倘若直接接触种子或根系,则易烧籽烧苗;如若使用时间不当,也会

39、造成贪青倒伏。(三三)微生物肥微生物肥 微生物是生物的一大类,与植物、动物共同组成生物界。利用微生物如细菌、酵母菌等繁殖快和有特殊转化作用的特点进行物质转化。在人为设计的,如适宜于微生物的养料、温度、空气、水分、酸碱度等条件下,在一定的载体上繁殖微生物,例如利用腐殖土(加禽畜粪、配以氮磷钾肥料)作为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植入氮细菌、磷细菌、钾细菌等,经发酵后制成微生物肥料。列举一例,肥料中氮磷钾细菌数分别达到90、180、50亿个/克,有机质30%,总养分(N+P2O5+K2O)25%的微生物肥与等量养分的复混肥料、有机质混肥对比,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有提高,作物得到增产,如表下所示。 项目养

40、分含量(mg/kg)水稻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产量(kg/hm)增产率(%)施前施后施前施后施前施后1231 对照2 复混肥料3 有机复混肥料4 微生物肥料68.068.468.268.167.672.579.890.751.751.951.651.850.864.975.088.480.680.981.280.779.485.389.196.04740564658476027-19.1123.3530.95 -3.566.75 -3.08 第三节第三节 作物养分的需缺作物养分的需缺 作物生长好坏和产量高低的决定因素很多,尤其与土、水、种、肥的关系密切,其中肥料是获得高产高质的重要因素。一、作物对

41、氮、磷、钾的吸收量 不同的作物,甚至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在各不同生育期中对养分也有不同的要求,施肥量的多少又与土壤有关,一是土壤本身可供性养分的供给能力,二是土壤转移施肥中养分的效率。在一定范围内,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因此,一般可根据作物产量,估算其对氮、磷、钾的需要量。 作物收获物形成100斤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数量,斤氮(N)磷(P2O5)钾(K2O)大 田 作 物水 稻冬小麦春小麦大 麦荞 麦玉 米谷 子高 粱甘 薯马铃薯大 豆豌 豆花 生棉 花油 麦芝 麻烟 草大 麻甜 菜甘 蔗籽 粒籽 粒籽 粒籽 粒籽 粒籽 粒籽 粒籽 粒鲜 块 根鲜 块 茎豆 粒豆 粒荚 果籽 棉菜 籽

42、籽 粒鲜 叶纤 维块 根茎2.10-2.403.003.002.703.302.572.502.60.0350.507.203.096.805.005.808.234.108.000.400.190.90-1.301.251.000.901.600.861.251.300.180.201.800.861.301.802.502.070.702.300.150.072.10-3.302.502.502.204.302.141.753.000.551.064.002.863.804.004.304.411.105.000.600.30蔬 菜黄 瓜架云豆茄 子番 茄胡萝卜萝 卜卷心菜洋 葱芹 菜菠

43、菜大 葱果 实果 实果 实果 实块 根块 根叶 球葱 头全 株全 株全 株0.400.810.300.450.310.600.410.270.160.360.300.350.230.100.500.100.310.050.120.080.180.120.550.680.400.500.500.500.380.230.420.520.40果 树柑桔(温州蜜柑)梨(世纪)柿(富有)葡萄(玫瑰露)苹果(国光)桃(白凤)果 实果 实果 实果 实果 实果 实0.600.470.590.600.300.480.110.230.140.300.080.200.400.480.540.720.320.76二、

44、作物缺乏养分的一般形态特征二、作物缺乏养分的一般形态特征缺乏养分植株变态叶根、茎生殖器官指示作物主要养分氮生长受抑制,地上部受影响较地下部明显叶小,整个叶片呈黄绿色,严重时下部老叶几乎呈黄色,干枯死亡茎细小,多木质;根受抑制,较细小花、果实发育迟缓,严重时落果;不正常地早熟。种子小,千粒重低玉米磷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少,地下部严重抑制,次生根极少叶色暗绿,无光泽或呈紫红色,从下部叶子开始,叶缘逐渐变黄,然后死亡脱落茎细小,多木质,根不发育,主根瘦长,侧根长不出花少,果少,果实迟熟,种子小而不饱满,千粒重下降番茄钾较正常植株小,叶变褐,枯死,植株较柔弱,易感染病虫害开始从老叶尖端沿叶缘逐渐变

45、黄,干枯死亡,叶缘似烧焦状,并出现斑点状的死亡组织,有时叶卷曲显皱纹茎细小而柔弱,易倒伏分蘖多而结穗少,种子瘦小,果肉不饱满,果实畸形玉米番茄次要钙植株矮小,组织坚硬,病态先发生于根部及地上幼嫩部分,未老先衰,并易死亡幼叶卷曲,脆弱,叶缘发黄,逐渐枯死,叶尖有粘化现象根系发育受抑制,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腐烂、死亡、有粘化现象不结实或很少结实镁变态发生在生长后期,黄化,植株大小没有显著变化首先从下部老叶开始缺绿,叶脉仍呈绿色,只有叶脉间的叶肉变黄,以后叶肉组织逐渐变褐色而死亡变化不大开花受抑制,花的颜色苍白玉米硫植株普遍缺绿,后期生长受抑制幼叶开始黄化,叶脉先缺绿,遍及全叶,严重时老叶变黄,甚至变白,但叶肉仍呈绿色茎细长,很稀疏,支根少开花结实期延迟,果实减少铁植株矮小,缺绿病态,失绿症状首先表现在顶端幼嫩部分新出幼叶肉部分缺绿,黄化,严重时叶子枯死茎,根生长受制。果树长期缺铁,顶部新梢死亡果实小槐树桃树硼植株矮小,病态首先出现于幼嫩部分,植株尖端发白,茎及枝条的生长点死亡新叶粗糙,淡绿,常呈烧焦状斑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