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年产2000吨聚丙烯酸钠的工艺设计THE PROCESSING TECHNIQUE DESIGN OF POLYACRYLATE SODIUM WITH 2000 TONS OUTPUT PER YEAR学院(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毕业设计年产2000吨聚丙烯酸钠的工艺设计摘要本设计对聚丙烯酸钠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应用现状、生产概况、市场需求情况和应用前景的进行了综述;对工艺流程中聚合方法、分离方法、干燥方法进行选择;对生产的物料及热量进行了衡算。详细介绍了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对主要设备进行了选型和工艺尺寸的计算。本文还对生产车间进行了设计,对工
2、艺流程图,厂房布置图等进行了绘制。关键词:聚丙烯酸钠,物料衡算,生产工艺,工艺流程图,厂房布置图THE PROCESSING TECHNIQUE DESIGN OF POLYACRYLATE SODIUM WITH 2000 TONS OUTPUT PER YEARABSTRACTForeign and domest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duction status, market demand and prospect polyacrylate sodium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polymerization, se
3、paration and drying method were selected, and material and heat balance were calculated. The processing technique flow and control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main equipments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dimensions were estimated. In addition, the workshop of production was also designed; the process
4、flow diagram and plants arrangement drawing were drafted.Keywords: Polyacrylate sodium, material balance, processing technique , process flow digram, plants arrangementII毕业设计目录摘要IABSTRACTII1 概述11.1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研究现状11.2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性质和应用21.2.1 聚丙烯酸钠的性质21.2.2 聚丙烯酸钠的应用21.3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需求、生产和应用前景31.4 项目的设计依据41
5、.5 建厂规模及产品规格51.5.1 建厂规模51.5.2 产品规格52 聚丙烯酸钠的生产工艺62.1 聚丙烯酸钠聚合的实施方法62.2 反向悬浮聚合工艺条件及其影响因素72.2.1分散剂及其助分散剂的选择及其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72.2.2 引发体系的选择及其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82.2.3 单体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82.2.4 链转移剂对分子量的影响92.2.5 搅拌转速的影响92.3 后处理工序的选择102.3.1 分离方法的选择102.3.2 干燥方法的选择102.4 聚丙烯酸钠的生产工艺流程102.5 生产过程主要操作及控制113 工艺衡算和设备选型123.1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123.1
6、.1 物料衡算123.1.2热量衡算153.2 主要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及选型183.2.1各釜体高度与内径尺寸确定183.2.2 各釜体夹套尺寸的确定213.2.3 分离设备223.2.4 干燥设备233.2.5 其他设备的选择243.3 设备一览表243.4原料主要技术规格、供应及消耗定额253.4.1原料规格及用量253.4.2 原料消耗定额254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264.1 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264.1.1 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264.1.2 车间设备平面布置的原则264.1.3 车间设立面布置的原则264.2 车间设备布置274.2.1车间设备平面布置274.2.2车间设备立面布置275
7、 建设工程及公用、辅助工程说明285.1建设工程说明285.2给水、排水系统285.3电力供应及生产控制286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296.1环境保护296.1.1该项目环保设计依据和标准296.1.2环保治理措施296.1.3预期效果296.1.4环保管理及监测296.1.5绿化概况306.2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307 概算与技术经济317.1 项目投资估算317.2产品成本估算317.3 财务评估327.3.1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计算327.3.2 盈亏平衡分析32总结33参考文献34致谢36iii毕业设计1 概述随着我国丙烯酸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丙烯酸下游产品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
8、范围不断扩大。聚丙烯酸钠盐是丙烯酸盐类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产物,由于聚丙酸钠盐中含有大量亲水基团,它易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是一种高分子电解质。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具有良好的离解性、较理想的润湿性、保水性和成膜性(浸渍或涂布时),同时还具有耐温性强、冻融稳定性、机械稳定性、以及经长期贮存后其粘度无明显变化等特点。不同聚合度的产物亲水性、硬度、强度、附着力等性能差别很大,这些差异以及它们本身具有的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使这类聚合物获得广泛应用1。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从几百至几千万以上,变化幅度很大,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可以用作各种各样的目的和用途。超低分子量(700以下)的用途还未完全开
9、发出来;低分子量(1000-5000)时,主要起分散作用;中等分子量(104-106)显示有增稠性;高分子量(106-107)的聚丙烯酸钠主要做增稠剂和絮凝剂;超高分子量(107)的聚丙烯酸钠不再溶于水,在水中溶胀,生成水凝胶,主要用作吸水剂2。水溶性聚丙烯酸钠中又包括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两大类。本论文主要涉及水溶性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生产线的工艺设计。1.1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聚丙烯酸钠主要是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采用丙烯酸经氢氧化钠中和形成丙烯酸钠溶液,然后用高浓度丙烯酸钠溶液、低浓度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水溶液聚合而成。其原理为: 一般而言,水溶液聚合时,聚合组分
10、较少,工艺实施较容易。但由于搅拌和传热的原因,聚合水溶液中要求单体浓度很低,而且产物成块状,出料困难。需要经过切割、粉碎、筛分、烘干等后续工艺。反相悬浮法聚合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制备水溶性高分子新方法,这方面的研究性文章最早由Dimonie等人于1982年发表。它是将丙烯酸钠水溶液分散在油溶性连续相中,在搅拌和分散剂的作用下,分散成微小的液滴,在水溶性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反应。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便于实现工业化,产品分子量可达千万以上,产品溶解性能比水溶液聚合产品好,而且克服了水溶液聚合中的高粘和传热困难的工艺难点,并且可以得到粉状或者粒状的聚合物,产物的后处理工艺、储运和使用上也较容易。1.
11、2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性质和应用1.2.1 聚丙烯酸钠的性质 聚丙烯酸钠3,英文名Sodium polyacrylate,缩写PAAS或简称PAA-Na,结构式为CH2CH(COONa)n,是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商品形态的聚丙烯酸钠,相对分子质量小到几百,大到几千万,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粘稠液体、凝胶、树脂或固体粉末,易溶于水;因中和程度不同,水溶液的pH一般在6-9;能电离,有或无腐蚀性;易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但在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等水溶液中随碱土金属离子数量增加,先溶解后沉淀;无毒。 (1) 稳定性 1) 热稳定性:聚丙烯酸钠热稳定性好,海藻酸钠、梭甲基纤维素钠等天然粘稠液,经热处
12、理,其粘度降到初始的1/10以下,但聚丙烯酸钠的水溶液仅降低3/10。聚丙烯酸钠用于分离铝厂红泥,就是基于丙烯酸钠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2) 冷冻稳定性: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即使经过冻结,其粘度也不变。 3) 机械稳定性: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在室温下以10000r/min高速搅拌3min,粘度无显著变化。 4) 储存稳定性:聚丙烯酸钠水溶液长期贮存,粘度变化很小。 5) 生物分解性:聚丙烯酸钠水溶液生物稳定性极好,不腐败。(2) 成膜性聚丙烯酸钠水溶液属于高分子电解质,吸湿性非常强,因此水溶液成膜相当困难。但可用浸渍或涂布方法在表面上制成透明均一的膜。(3) 吸湿性、保水性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链中含有大量
13、的强亲水基团(COONa),因此其吸湿性极强。干燥产品在空气中可以吸湿自重的10%,而高吸水树脂则可以吸收自重1000倍以上的蒸馏水,而在无机盐等电解质溶液存在的情况下,吸水性能将下降。1.2.2 聚丙烯酸钠的应用聚丙烯酸钠应用范围与其产品的聚合度有关,不同聚合度的产品其功能与用途亦不同,见表1-1。 1) 絮凝剂聚丙烯酸钠是一种线状、可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链上的羧基由于静电相斥作用,使得曲绕的聚合物链伸展,促成具有吸附性的功能团外露到表面上来,由于这些活性点吸附在溶液中悬浮粒子上,形成粒子间的架桥,从而加速了悬浮粒子的沉降。作为絮凝剂的聚丙烯酸钠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百万,其商品形态为黄
14、色粘稠液体,固含量或达8%,相应特性粘数3.40。聚丙烯酸钠絮凝剂是特别适用于烧碱和纯碱行业盐水精制、氧化铝生产的赤泥沉降分离、味精厂废水中蛋白质回收和制糖等行业的高分子材料4。表1-1 不同聚合度聚丙烯酸钠的功能及应用聚合度功能用途1-50离子封闭防水垢剂、洗涤作用增效剂60-500分散、水还原作用分散剂、石油钻井添加剂、水还原剂500-10000防沉淀、分散作用分散剂、柑橘保鲜剂、增稠剂、保护胶、铸造粘合剂、医药糖衣粘合剂10000-100000沉积、絮凝、沉淀作用加快墙体材料粘性剂、农药防漂散剂、电解盐水精制、絮凝剂100000-500000水膨胀性水凝胶 2) 保护胶聚丙烯酸钠中含有的
15、大量亲水基团(-COONa),在水中产生电离,在乳液聚合中适量地加入聚丙烯酸钠与聚合体系中的阴离子乳化剂产生较强的双电子层,由于同性相斥的原理,使整个乳液聚合体系更稳定,提高产品的机械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目前内许多厂家加入0.5-1%的聚丙烯酸钠故作为保护胶。 3) 增稠剂在水性涂料中加入聚丙烯酸钠作为增稠剂,增稠效果明显,且能有效地防止涂料的沉降、分层现象,并可改善涂料的流平性和涂刷性能,在夏季使用不易出现发露、发臭现象,一般使用量为涂料量的1-3%为宜。但是涂料整个体系中pH值需在8-9.5,聚丙烯酸钠盐才能有效地发挥增稠效果5。 4) 分散剂做分散剂使用的聚丙烯酸钠可用于水处理,在碱性和
16、中性浓缩倍数条件下运行而不结垢。能将碳酸钙、硫酸钙等盐类的微晶或泥沙分散于水中而不沉淀,从而达到阻垢目的。除了用于水处理还,还广泛大量应用于造纸、纺织、印染行业做浆料分散剂,用于陶瓷工业做碳酸钙分散剂,用于涂料行业做颜料分散剂等6。 聚丙烯酸钠除上述用途外,还可以作为柑桔保鲜剂、干燥剂、药物糖衣粘合剂、铸造钻合剂、土壤稳定剂、土壤改良剂、食品添加剂等。1.3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需求、生产和应用前景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主要用于氯碱、纯碱行业的盐水精制,铝厂的红泥沉降,味精厂的废水蛋白质回收等行业。烧碱大量用于造纸、合成洗涤剂、纺织、医药、冶金、食品等领域。纯碱被大量使用于玻璃、洗涤剂、金属冶炼
17、等行业,2010年,我国纯碱生产企业数量约为全球纯碱生产厂家总和的一半,产能和产量均已达到世界纯碱总能力和总产量的1/3,超过2000万吨,在世界纯碱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2010年我国烧碱产量也达到2000万吨。目前,在这两碱行业的生产中,盐水精制过程大多一直使用聚丙烯酰胺和苛化淀粉,小部分使用聚丙烯酸钠,主要是由于表面看聚丙烯酸钠价格贵,而忽视聚丙烯酸钠用量少,效果好的特点。由于用PAM存在盐水质量上不去的缺点,随着聚丙烯酸钠应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使用聚丙烯酸钠。按烧碱年产2000万吨,精制盐水全部使用聚丙烯酸钠,用于精制盐水每生产1吨烧碱用聚丙烯酸钠0.2kg计,每年需要消
18、耗聚丙烯酸钠将达到4000吨。纯碱年产2000万吨,每生产1吨纯碱用聚丙烯酸钠0.14kg,需要用聚丙烯酸钠2800吨。另外在味精生产过程产生的谷氨酸母液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目前大多数厂家没有进行回收利用,如果采用聚丙烯酸钠作絮凝处理,既可回收又有用蛋白质,又可大大降低母液中的SS和COD含量,减少后续处理的有机负荷7。2010年商品味精产量为256.44万吨,按生产每吨味精消耗聚丙烯酸钠1.5kg计,每年需用的聚丙烯酸钠约4000吨。在铝厂的赤泥沉降的处理中目前大多使用麦麸或分子量低于1000万的胶体聚丙烯酸钠,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由于使用条件还没有彻底探讨,存在对赤泥种类的适应性问题,还不能
19、广泛使用,随着对其使用研究的深入,聚丙烯酸钠在赤泥分离中的应用将会迅速增加8。由以上分析可见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在很多领域都广泛使用,但是目前在国内企业使用的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国外产品还占相当大的比例。国内近年已有生产,但是生产厂家不多,生产能力较小,其中还包括胶体产品,因此可见在国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生产缺口还很大,有必要增加其生产,以满足国内的需求。因此建设高质量的使用性能好的聚丙烯酸钠生产厂是非常必要的。1.4 项目的设计依据 设计任务书安徽理工大学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安徽理工大学化工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聚合物合成工艺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设
20、备基础天津大学出版社1.5 建厂规模及产品规格1.5.1 建厂规模项目拟建立年产2000吨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生产线。1.5.2 产品规格所生产的聚丙烯酸钠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或粒状固体,产品质量指标见表1-2。表1-2 聚丙烯酸钠产品质量指标项目质量指标外观白色粒状或粉末纯度(%)95干燥失量(%)5分子量(万)600-1500残余单体量(%)0.05透明度(1%水溶液)水溶液透明游离碱无382 聚丙烯酸钠的生产工艺工艺流程的选择原则是:有一定的科学先进性和一定的科学水平,能体现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可操作性强。在兼顾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制定出工艺流程简短、技术成熟、投资少、生产成本低、适应生产的连
21、续化,使整个生产装置达到高水平。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论证是在实验室和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2.1 聚丙烯酸钠聚合的实施方法高分子量聚丙烯酸盐的合成方法主要有水溶液聚合法和反相悬浮聚合法。水溶液聚合法911是以水为溶剂,将经碱部分中和后的丙烯酸,加入有关助剂、引发剂,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聚合、干燥粉碎而制得的方法。该法以水为溶剂,生产过程不产生污染;对主设备要求低,投资省;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缺点是反应速度快,温度不易控制;但后处理需增加干燥、粉碎、筛分工序,有过细粉末产生。水溶液聚合法生产的聚丙烯酸钠产品因呈不规则粉末状,是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生产的主要方法。国内的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生产基本
22、采用该法。反相悬浮聚合法1213是以溶剂(油相)为分散介质,经碱部分中和的水溶性单体丙烯酸钠,在悬浮分散剂和搅拌作用下分散成水相液滴,引发剂和交联剂溶解在水相液滴中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的聚合方法。该法解决了水溶液聚合法的传热,搅拌困难等问题;且反应条件温和,可直接获得珠状产品,生产的聚丙烯酸钠粒径大小可根据用途要求调节,溶剂容易与聚合物分离,是一种合成聚丙烯酸钠独特的方法。缺点是反应过程控制较不稳定;主设备材质要求高,设备投资较大;采用易燃的有机溶剂,需要溶剂回收装置,存在消防隐患和产生污染;只能进行间歇生产,设备利用率低。表2-1为水溶液聚合法与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钠的比较。采用反相悬浮
23、法合成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首先将丙烯酸单体经部分中和,单体溶液分散并悬浮于连续有机相中(如环己烷等),以无机过氧类引发剂 (如过硫酸钾) 或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如过硫酸铵、尿素)引发聚合,生成粉状或粒状沉淀,与溶剂分离后即得最终产品。根据上述分析、试验结果和企业资金情况,本设计的聚丙烯酸钠生产使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单釜间歇聚合工艺,以Span 60为分散剂、复合引发剂和相应的助剂加入反应釜中,控制温度40恒温1h、50恒温1h、60恒温1h后升温至共沸温度。脱水至粒子固含量为70%即可停止反应。由于聚合过程中,丙烯酸钠单体易自交联反应,形成不溶性凝胶,故在体系中要求加入一定量的链转移剂和缓
24、聚剂;聚合反应后聚合物颗粒对通常材料的盛装器具具有很大粘性,所以在釜中加入抗粘釜剂,防止金属表面发生引发聚合或大分子活性链接触釜壁就被终止聚合而钝化。表2-1 水溶液聚合与反相悬浮聚合的比较比较项水溶液聚合法反相悬浮聚合法引发体系过氧-还原引发体系过氧-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场所水相分散的水相聚合温度5010050100产品形态水溶液固体粒状或粉末散热相对困难非常容易产品分子量较低(难达1000万)较高(1000万以上)体系粘度低固含量是较高很低(近似于油相粘度)产品后处理烘干不需烘干2.2 反向悬浮聚合工艺条件及其影响因素14 目前,有关反相悬浮法生产水溶性聚合物的研究报道较少,影响聚合产品性能的
25、主要因素与常规丙烯酸系水溶液聚合体系相似,有单体浓度、水油比、引发体系及其用量、分散剂、聚合温度、聚合体系pH值、聚合体系中无机盐类、链转移剂、搅拌、缓聚剂等。2.2.1分散剂及其助分散剂的选择及其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丙烯酸钠反相悬浮聚合中,单体水溶液需借助油溶性分散剂,使之分散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油包水”型(W/O)悬浮液,山梨糖醇脂肪酸酐(Span类)和其环氧乙烷加成物(Tween类)是两种最常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W/O型反相体系一般选择HLB为38的span类(如span60等)作为分散剂。在实际聚合过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表面张力,改善分散能力并调节颗粒特性,在选择Span类作为
26、主分散剂的同时,需添加一定量的助分散剂,在Span分散剂溶解后尽快加入助分散剂的效果更好。助分散剂的加入同时也能起到适当降低产物分子量的作用。表2-2为助分散剂对分子量的影响,发现在单体、引发剂加入量相同的情况下,随助分散剂的加入,产品的分子量降低、颗粒也变细。选用Span60,油水界面张力较小,并且浓度>0.75%时聚合过程中体系稳定,聚合物粘壁较少,产物粒子均匀。故聚合选用Span60作为分散剂。表2-2 助分散剂对分子量的影响编号AA(mL)引发剂(w%)助分散剂(v%)分子量(万)颗粒形态112.50.180.0595粒状212.50.180.31288粉状312.50.160.
27、0866粒状412.50.160.31520粉状2.2.2 引发体系的选择及其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引发体系的选择及其浓度是影响分子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表2-3为引发剂对分子量的影响。表2-3 引发剂对分子量的影响编号AA(g)NaOH(g)引发剂加入次序引发剂(w%)M(万)形态12.56.8先0.161084粒状22.56.8后0.18679粉状31.256.6先0.18595粉状41.256.6先0.16866细粉状过硫酸盐引发剂是最常用的水溶性引发剂。根据自由基生成的机理,可将引发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热分解型引发剂,另一类是氧化还原引发剂。常用的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如过硫酸钾(KPS)和过硫酸
28、(APS)属于热分解型引发剂,其受热后可直接分解产生两个具有引发活性的自由基,分解活化能为140.3kJ/mol,一般使用温度为70。在水溶液聚合中,过硫酸盐-脂肪胺是类活性可调、易控制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研究发现,氧化剂用量主要决定聚合反应总速率,还原剂用量仅改变了反应速率分布。当还原剂用量一定时,增加氧化剂用量,聚合反应总速率增大;当恒定氧化剂用量,增加还原剂用量时,聚合反应速率基本不变,而速率分布改变。2.2.3 单体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丙烯酸钠的聚合反应本质上属于自由基聚合反应,由动力学链长与单体浓度的关系可知,单体浓度越高,聚合物分子量越高。由丙烯酸及其钠盐组成的单体进行反相悬浮聚合,
29、在反应过程中,可以改变水的加入量或通过改变AA的加入量改变聚合单体浓度。加入适量的AA不仅能增加聚合物的絮凝效果,同时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表2-4、2-5分别为水量和单体量对分子量的影响,增加水的量或减少单体量,即降低丙烯酸单体的浓度,聚合物分子量降低。表2-4 水量对分子量的影响编号加入水量(mL)AA(g)NaOH(g)分子量(万)产品形态11012.56.81170粒状21212.56.8363较小粒状31412.56.8240粉状43012.56.8171粉状表2-5 单体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编号AA(g)NaOH(g)引发剂(mL)分子量(万)产品粒状11.257.02.0164较
30、大粒状22.57.02.0273颗粒状33.07.02.0412粉状43.57.02.0704较细粉状2.2.4 链转移剂对分子量的影响加入异丙醇,可降低体系表面张力,减小反应过程中粘壁现象,改善产品的溶解透明度,同时还能作为反应过程中的链转移剂,调节产品分子量。2.2.5 搅拌转速的影响反相悬浮聚合必须在搅拌下进行,通过搅拌能使单体溶液分散成液滴,防止块状聚合。搅拌的另一个作用是加速反应热的传递,防止温度过高而发生爆聚,保证反应的正常进行。对于聚丙烯酸盐体系,由于单体浓度高、活性大,反应相当剧烈,要求搅拌强度也就更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当搅拌转速小于200r/min时,搅拌强度不够,不足以使
31、单体溶液均匀地分散成液滴,而且由于单体溶液的比重大于溶剂相,故大部分单体下沉于釜底而发生块状聚合,影响了反应的正常进行。而当搅拌转速太大时,反应体系并没有设想的那样稳定,甚至也出现了爆聚。这可能是由于搅拌转速太快,使单体液滴粒径过小,相对于转速小的体系,它需要更多的分散剂才能使液滴分散不聚并;同时高转速容易使发粘粒子聚并,因此,搅拌转速太快对于体系的稳定性并无益处。综合以上因素,本设计选择的最佳搅拌转速250r/min。2.3 后处理工序的选择2.3.1 分离方法的选择对脱水后聚合物混合物进行分离可采用过滤离心机或沉降离心机或分离机。通常,对于含有粒度大于0.01毫米颗粒的悬浮液,可选用过滤离
32、心机;对于悬浮液中颗粒细小或可压缩变形的,则宜选用沉降离心机;对于悬浮液含固体量低、颗粒微小和对液体澄清度要求高时,应选用分离机。根据产品的颗粒直径大小选择螺旋沉降式离心机除溶剂。2.3.2 干燥方法的选择对聚合后的湿物料进行干燥可采用气流干燥、回转窑、红外等干燥方式。气流干燥设备的干燥强度大,蒸发水份能力从 50kg/h1500kg/h,而设备容积小,投资省,是其他干燥设备比不上的;回转窑设备适应于连续生产,但是投资大、占地面积大,且对具有一定粘性的聚丙烯酸钠胶粒不适应该种干燥方式;生产试验的前期采用红外线加热,但是干燥成本高,而且设备维护费用大会导致产品成本显著增加。根据企业的投资情况和生
33、产能力,选用的气流干燥机干燥方法。2.4 聚丙烯酸钠的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如图2-1所示:引发剂溶剂回收丙烯酸 中 和聚合共沸脱水除溶剂 干燥NaOH水溶液分散介质分散剂助剂 成品 图2-1 反相悬浮聚合制备聚丙烯酸钠流程示意图(1)丙烯酸钠溶液的制取:将经计量的丙烯酸、适量的助剂与经溶解、冷却、计量的烧碱溶液进行部分中和,中和后的丙烯酸钠,加入适量水,得到浓度为45%单体溶液即丙烯酸钠水溶液。(2)丙烯酸钠的聚合:将中和后的丙烯酸钠水溶液与由分散介质和分散稳定剂配制好的分散液共同放入反应釜中,并加入适量助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至共沸脱水至固含量70%是停止反应。(3)聚合物混合物的
34、分离:反应后生成的混合物通过离心机分离分散介质与聚合物,再经热水洗涤除去聚合物表面的一些残留助剂。(4)聚丙烯酸钠的后处理工序:将分离工序过后的聚合物进行干燥、计量包装等处理后,得到聚丙烯酸钠产品。2.5 生产过程主要操作及控制 (1)配碱 按NaOH:H2O=l:2.33的质量比配制碱液,其浓度约为30%(w/w)。将称量好的烧碱缓慢倒入装有定量量纯水的配碱釜中,同时开动搅拌,并在夹套通冷却水冷却,控制最终碱液温度(30)。 (2)丙烯酸中和 按丙烯酸:NaOH=l:0.56的质量比在中和釜中加入丙烯酸,开搅拌并在夹套通冷却水,同时缓慢加入已冷却的碱液,碱液量为丙烯酸:碱液=l:1.74质量
35、比,相当中和度100%(mol)。控制最终丙烯酸中和液温度30。(3) 聚合反应将中和的45%丙烯酸钠单体水溶液、分散剂Span 60、2%单体质量的复合引发剂和相应的助剂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控制温度40恒温1h、50恒温1h、60恒温1h后升温至共沸温度。脱水至粒子固含量为70%即可停止反应。(4)分离干燥工序经共沸脱水后的聚合物混合物通过螺旋沉降式离心机脱除分散剂等,将离心后的聚合物湿物料经气流干燥机干燥至产品含水量达0.2%-0.5%时。(5)包装干燥后的粉末,存放于贮料斗中,先测定产品的分子量、密度等有关性能,然后按每袋25kg装袋输送到仓库以备出厂。3 工艺衡算和设备选型 3.1 物料
36、衡算与热量衡算物料与能量衡算的有关计算公式、数据等参见文献1521。 3.1.1 物料衡算(1) 确定物料平衡关系(2) 明确物料发生的化学变化,写出主、副反应方程式 丙烯酸被中和,中和反应方程式如下: 引发剂引发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其反应方程式如下:丙烯酸自由基聚合中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与聚合物结构单元相对分子质量无化学计量上的变化,引发剂会结合到聚合物分子链上。(3) 收集数据资料1) 生产规模。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年产量(生产能力):2) 生产时间。年工作日:3) 相关技术指标见表3-1。表3-1 技术指标项目内容技术指标项目名称技术指标聚合物后处理损失率丙烯酸中和度原料NaOH水溶液浓度中和
37、用NaOH水溶液浓度单体水溶液浓度2%聚合物质量100%(摩尔)99%(质量)30%(质量)45%(质量)引发剂用量引发剂水溶液浓度分散稳定剂用量分散介质用量分散剂循环用量0.2%单体质量50%(质量)2%单体质量与单体质量比4:190%分散剂总用量4) 质量标准。原料NaOH溶液浓度为99%。其他原料均视为纯物质。因为只对聚合工序做物料衡算,所以不用考虑产品的其他质量指标。5) 化学变化参数。加入的NaOH能够与丙烯酸完全反应,生成丙烯酸钠。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如下:丙烯酸=72.06,氢氧化钠=40,丙烯酸钠=94.06,水=18。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完全参加反应,转化率可视为100%,单体与
38、聚合物之间无化学计量上的变化,但引发剂结合到聚合物分子链上,会使聚合物数量略有增加。(4) 选择计算基准与计量单位因为是间歇操作过程,所以基准为“批”。 (5) 确定计算顺序 由于产物与原料之间的化学计算关系比较简单,且整个工艺过程比较简单,容易得到产物量与单体原料投料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采用顺流程的计算顺序。(6) 计算主要原料(丙烯酸)的投料数量用顺流程的计算顺序进行物料衡算必须求出主要原料每批投料量。该生产装置年产量2000t,年开工330d,每天生产4批,后处理工序中聚合物损失率2%。每批应生产的聚合物数量为:1) 引发剂(0.2%单体质量)全部结合到聚合物中;2) 单体100%转化
39、成聚合物,且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与聚合物结构单元相对分子质量相同;3) 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丙烯酸投料量为:(7) 顺流程设备展开计算1) 中和釜物料衡算已知:丙烯酸中和度100%、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72.06、NaOH相对分子质量40、单体相对分子质量94.06原料丙烯酸钠的质量为17731.4kg反应需纯NaOH的质量为: 30%NaOH中含水的质量为: 则30%NaOH的质量为: 单体丙烯酸钠的质量: 45%丙烯酸钠中含水的质量为: 中和反应生成水: 则中和反应过程中应加入的水为:2) 配碱釜物料衡算 在装有水冷装置的配碱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质量分数9
40、9%的氢氧化钠。中和用30%NaOH溶液32808.586kg中各组分的质量为:kg kg原料用99%NaOH中各组分的质量为: kg kg则需纯水: 3) 分散介质调配罐物料衡算已知:分散剂:单体=4:1、分散稳定剂=2%单体质量,则分散剂质量: 循环分散剂质量: kg新鲜分散剂质量: 分散稳定剂: 分散液: 4) 聚合反应釜物料衡算反应前反应釜中各组分质量:单体: 23144.82kg 水: 28288.11kg 分散剂: 92579.28kg 分散稳定剂:46.29kg引发剂用量=0.2%单体质量、引发剂水溶液浓度=50%(质量)引发剂水溶液的质量: 反应后反应釜中聚合物混合物的各组分:
41、分散剂: 92579.28kg 分散稳定剂:46.29kg水: 聚合物: (8) 整理并校核计算结果对聚合工序做全物料平衡计算,进行校核。由物料守恒定律有:整个聚合工序的物料衡算过程是正确的。(9) 生产聚丙烯酸钠的各工序物料衡算整理如表3-2。表3-2 生产聚丙烯酸钠各工序物料衡算结果工序名称输出输入原料质量(kg)产品质量(kg)配碱 99%片碱 9941.996 纯水 22866.59 30%氢氧化钠 32808.586中和 30%氢氧化钠 32808.586 99%丙烯酸 17910.51 纯水 892.94 中和液 51432.93 其中:丙烯酸钠 23144.82 水 28288.
42、11聚合 中和液 51432.93 2%引发剂 46.29 分散剂 92579.28 分散稳定剂 46.29 聚合物 23191.1 水 28334.4 分散剂 92579.28 分散稳定剂 46.293.1.2热量衡算聚丙烯酸钠的生产可分为多个工序,每一个生产工序都有一定的能量变化,因此各工序分别计算。整个过程均采用25作为基准温度,生产1批聚丙烯酸钠产品各工序的原料需求情况按物料衡算表中计。(1) 配碱工序由物料衡算可知,在配碱工序中,需纯氢氧化钠9842.576kg,溶解用水22966.01kg,氢氧化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折算为物质的量为分别为:氢氧化钠: mol水: mol查表
43、可知氢氧化钠在此浓度下的溶解热为,此浓度下溶液的平均比热为,水的比热为,已知片碱和纯水的进料温度为25,氢氧化钠溶液的出料的温度为30,配碱过程最大温升65,冷却水出入平均温差为10。输入的热量包括氢氧化钠带入的热量,纯水带入的热量,氢氧化钠带入的溶解热,由于氢氧化钠带人的热量和纯水带入的热量为0。所以 kJ输出的热量出包括氢氧化钠溶液由25升到30所需的热量和冷却移走的热量。其中 kJ由于 kJ需冷却水的质量: kg(2) 中和工序已知条件:丙烯酸的进料温度为25,比热为,氢氧化钠水溶液的进料温度为30,平均比热为,中和液的平均比热为,水的比热为,100时水的蒸发热为,丙烯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
44、热,中和液输出温度为30,冷却水平均温差为10。中和工序的输人热量包括:氢氧化钠水溶液引入的热量,丙烯酸引人的热量,丙烯酸中和热,其计算结果如下:氢氧化钠水溶液带入的热量: kJ丙烯酸引入的热量为零:在中和工序中,中和度为100%,因此发生中和反应的丙烯酸为:kJ输入热量 kJ输出的热量出包括中和液移走的热量,水分蒸发吸收的热量,以及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其计算结果如下:kJ这一工序水分蒸发很少,故水分蒸发热量可忽略不计。所以 由于 所以 kJ冷却水用量: kg(3) 聚合反应工序已知丙烯酸中和液的平均比热为,中和液进料温度为30,丙烯酸钠的聚合热为77.7kJ/mol,水的比热为,l00水的蒸发
45、热为,聚合物混合物出料温度为60,聚合物平均比热为,分散剂平均比热输入的热量包括:丙烯酸中和液引入的热量,丙烯酸钠聚合的聚合反应放热,其计算结果如下:丙烯酸钠中和液引入的热量: kJ聚合物反应放热:kJ则输入的热量: kJ输出的热量包括生成的聚合物从25升温到60所需的热量,分散介质带走的和水从25到60的热量及耗损的热量。其计算结果如下:聚合物带走的热量: kJ分散介质带走的热量: kJ水带走的热量: kJ(3) 生产聚丙烯酸钠的各工序物料衡算整理如下表3-3。表3-3 生产聚丙烯酸钠的各工序热量衡算工序名称输入kJ输出kJ配碱 11326344.3311326344.330549215.7
46、3010777128.611326344.33中和 14247620.8814247620.88549215.73843500.050013698405.1513404120.83聚合19962672.8519962672.85843500.052053571.90519119172.87452632.044145322.723.2 主要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及选型3.2.1各釜体高度与内径尺寸确定(1) 配碱釜日产聚丙烯酸钠90.91吨,需配碱液;溶碱时最高温度为50,查得30%碱液的比重为;则6.06吨碱液的体积为:131.234344/1.33=98.673;按装料系数75%计,需配碱釜容积
47、为。生产工艺条件为:所处理的为碱性溶液,釜体内为常压,温度为50,夹套为循环冷却水,夹套内表压为0.3MPa,温度小于50,故可确定该釜属于带搅拌装置的低压反应釜。本设计采用圆筒形壳体和标准椭圆形封头作为釜体的结构型式,盛装物料的碱液可选用材质为钢的不锈钢釜。查表得标准椭圆封头的体积为、。令:为釜体直边高度、为反应釜体的总高度,则:因为所处理的物料为液-固相,其筒体高度于筒体直径之比为11.5。若选1.5,则有:得 m虽然釜属于非标准设备,但用于制造反应器的上下封头仍应选用标准封头。因为取得较小,所以此处按公称尺寸选定釜体直径5.0m。釜体的直边高度为:m釜体实际高度为:m根据表取封头直边高度
48、50mm,釜体圆形直筒部分高度:m配碱釜的实际体积为:实际长径比: 搅拌型式可选用为推进式搅拌器,搅拌电机功率为3kw,转速为。(2)中和釜中和釜用于对丙烯酸的完全中和,日产聚丙烯酸钠6.06t,按每批需中和液:kg在中和液60时,测得其密度为1.36,51432.926kg的中和液的体积为,按装料系数0.75计算,需中和釜的体积为。查表得标准椭圆封头的体积为、。令:为釜体直边高度、为反应釜体的总高度,则:因为所处理的物料为液-固相,其筒体高度于筒体直径之比为。若选1.5,则有:得 m用于制造反应器的上下封头选用标准封头。因为取得较小,所以此处按公称尺寸选定釜体直径3.6m。釜体的直边高度为:
49、m釜体实际高度为:m根据表取封头直边高度50mm,釜体圆形直筒部分高度:m中和釜的实际体积为:实际长径比: 按每批量计,可选用材质为带夹套的搪瓷釜,配用60r/min的减速箱,三相搅拌电机3kw的标准设备。(3)分散介质调配罐分散介质调配罐用于对分散液的配置,每批反应需分散液:kg测得分散液密度为,92625.57kg的中和液的体积为,按装料系数0.75计算,需中和釜的体积为。查表得标准椭圆封头的体积为、。令:为釜体直边高度、为反应釜体的总高度,则:因为所处理的物料为液-固相,其筒体高度于筒体直径之比为。若选1.5,则有:得 m用于制造反应器的上下封头选用标准封头。因为取得较小,所以此处按公称
50、尺寸选定釜体直径5.0m。釜体的直边高度为:m釜体实际高度为:m根据表取封头直边高度50mm,釜体圆形直筒部分高度:m釜的实际体积为:实际长径比: 按每批次计量,该釜为普通溶液混合,没有热量交换可选用普通溶液混合搅拌设备。(4) 聚合反应釜单体水溶液和分散液的总体积为:按装料系数0.75计算,需中和釜的体积为:。查表得标准椭圆封头的体积为、。令:为釜体直边高度、为反应釜体的总高度,则:因为所处理的物料为液-固相,其筒体高度于筒体直径之比为。若选1.5,则有:得 m用于制造反应器的上下封头选用标准封头。因为取得较小,所以此处按公称尺寸选定釜体直径5.4m。釜体的直边高度为:m釜体实际高度为:m根据表取封头直边高度50mm,釜体圆形直筒部分高度: m实际长径比: =8.496/5.4=1.573 该釜为反相悬浮聚合,反应釜的容积、结构、材质以及搅拌型式等都影响聚合过程和产品质量。为增大聚合反应的传热面,可在聚合釜内釜壁附近安置若干折流板或插入两根D型挡板,其内部可通冷却水以增加传热面积;在釜顶安置回流冷凝器,可将单体蒸汽冷凝回流,以增加传热面积;在聚合釜夹套中安装螺旋型导流板,冷却水不走短路时,水对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套
- 2024-2025新入职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 2025工厂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带下载答案可打印
- 2025建筑电气工程分包合同
- 2025年华国某著名服装品牌省级销售总代理合同书(含附加协议)
- 2025财政资金借款合同范本
- 2025饮品加盟店合同
- 2025版商务办公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健身房装修承包合同范本
- 2025木材采购合同范本
- 人力资源规划案例分析题和答案解析
- 大棚建设钢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安全监理细则范本模板
- 梨山老母玄妙真经
- 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 病人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 GB/T 4802.2-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
- 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
- 英语高考3500词带音标
-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 框架结构柱、梁板模板安装技术交底
- 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及鉴别诊疗精编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