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配电站房分册(终稿)_第1页
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配电站房分册(终稿)_第2页
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配电站房分册(终稿)_第3页
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配电站房分册(终稿)_第4页
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配电站房分册(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 535(20162016 年版)年版)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 典型设计典型设计 10kV10kV 配电站房分册配电站房分册20162016 年年 3 3 月月 1 / 535目录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一篇总论 1第 1 章概述 1第 3 章典型设计依据 6第 4 章技术原则 8第二篇第二篇 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开关站典型设计 15第 5 章 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总体说明 15第 6 章 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方案 KB-1)20第 7 章 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方案 KB-2)100第三篇第三篇 10KV 环网室典型设计环网室典型设计 133第 8 章

2、 10KV 环网室典型设计总体说明 133第 9 章 10KV 环网室典型设计(方案 HB-1)139第 10 章 10KV 环网室典型设计(方案 HB-2)189第 11 章 10KV 环网室典型设计(方案 HB-3 )239第四篇第四篇 10KV 环网箱典型设计环网箱典型设计 268第 12 章 10KV 环网箱典型设计总体说明 268第 13 章 10KV 环网箱典型设计(方案 HA-1)273第 14 章 10KV 环网箱典型设计(方案 HA-2)285第五篇第五篇 10KV 配电室典型设计配电室典型设计 308 2 / 535第 15 章 10KV 配电室典型设计总体说明 308第

3、16 章 10KV 配电室典型设计(方案 PB-1)314第 17 章 10KV 配电室典型设计(方案 PB-2)342第 18 章 10KV 配电室典型设计(方案 PB-3)369第 19 章 10KV 配电室典型设计(方案 PB-4)398第 20 章 10KV 配电室典型设计(方案 PB-5)427第六篇第六篇 10KV 箱式变电站典型设计箱式变电站典型设计 459第 21 章 10KV 箱式变电站典型设计总体说明 459第 22 章 10KV 箱式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 XA-1)464第 23 章 10KV 箱式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 XA-2)478附录附录 511 1 / 535第一

4、篇第一篇 总论总论第第 1 1 章概述章概述推进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提高集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建设具有安全可靠、坚固耐用、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现代配电网的重要举措。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简称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是推进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最基础、最重要手段之一。推广应用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对强化配电网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配电网工程质量、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宣传“国家电网”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等具有非常重

5、要的意义。1.11.1 典型设计的容典型设计的容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是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主要成果之一,包括四个分册: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配电站房分册 、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配电变台分册 、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架空线路分册和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电缆分册 。1.21.2 典型设计的目的典型设计的目的配电网具有建设规模大、点多、面广、设备种类繁多、分布围广、地域差异大、形式多样等特点。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现代配电网要施集约化管理,发挥规模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编制配电网典型设计的目的是:

6、统设标准,统一设备规;方便运行维护,方便设备招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效益。1.31.3 典型设计的原则典型设计的原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六化” 、 “六统一” 、顺应智能配电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编制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的原则:安全可靠、坚固耐用、自主创新、先进适用、标准统一、覆盖面广、提高效率、注重环保、节约资源、降低造价,做到统一性与适应性、先进性、经济性和灵活性的协调统一。(1)统一性:典型设计基本方案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外部形象体现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特征。(2)适用性:典型设计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在公司系统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

7、能在一定时间,对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外部条件均能适用。(3)可靠性:以实现坚固耐用为目标,保证模块设计安全可靠,通过模块拼接得到的技术方案安全可靠。(4)先进性:推广应用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适应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要求;鼓励设计创新;典型设计各项技术经济可比指标先进。(5)经济性:综合考虑工程初期投资与长期运行费用,追求工程寿 2 / 535命期最优的企业经济效益。(6)灵活性:典型设计模块划分合理,接口灵活规,组合方案多样,增减方便,便于调整概算,方便灵活适用。1.41.4 典型设计的组织形式典型设计的组织形式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了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编制组。典型设

8、计编制组由运维检修部总负责,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技术牵头,考虑公司系统不同地区配电网特点及其设计单位实力,遴选系统省(市)经研院(所)设计单位组成,充分发挥设计单位技术和实力上的优势。典型设计分为10kV 配电工程(配电站房、配电变台) 、10kV 架空线路工程和 10kV 电缆工程三个编制小组,其中,国网电力牵头负责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配电站房分册和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配电变台分册的编制工作,国网电力牵头负责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架空线路分册的编制工作、国网电力牵头负责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电缆分册的编制工作。

9、相关设计单位由牵头单位负责总体协调,组织精干力量开展典型设计研究和编制工作。1.51.5 典型设计的工作方式典型设计的工作方式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的工作方式是:统一组织、分工负责、充分调研、择优集成;加强协调、团结合作、控制进度、按期完成。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以应用为重点,以工程设计为核心;采用模块化设计手段,推进标准化设计;建立滚动修订机制,不断更新、补充和完善典型设计。1.5.1 统一组织、分工负责、充分调研、择优集成(1)统一组织: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组织编制典型设计,提出统一的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指导性意见,统一协调进度安排,统一组织推广应用,统一组织滚动修订。(2)

10、分工负责:典型设计工作组在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的领导下,开展调研,编制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技术原则。技术原则包含典型设计对象、主要设计原则、设计对象的技术方案组合和主要技术指标。(3)充分调研:工作组在起草典型设计技术原则时,结合我国电网发展实际状况,采用实地考察、印发调研函、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有效组织开展调研工作。各单位在编制典型设计技术原则时,充分调研本地区配电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4)择优集成:根据各有关单位编制的技术原则,工作组对其进行审查,择优选择典型设计方案,择优选择设计单位。通过归并整理,集成为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技术原则和具体的典型设计方案,并确定设计单位,编制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

11、程典型设计 。1.5.2 加强协调、团结合作、控制进度、按期完成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有关单位和部门加强协调、团结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按计划完成相应的阶段性成果,严格控制进度,按期完成典型设计编制工作,并确保最终成果在公司系统的覆盖面和适应性。1.5.3 以工程应用为重点、以工程设计为核心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工作的重点是实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指导公司系统配电网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对于具体的典型设计方案,要能满足公司系统各地区工程应用的需要,并能方便使用。 3 / 535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工作的核心是规、统一配电网工程的设计,形成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平台,并引导今后配电

12、网工程的建设发展方向。1.5.4 采用模块化设计手段,推进标准化设计在10kV 配电站房分册 、 10kV 配电变台分册中,设立配电变压器、进出线、无功补偿装置等基本“模块” 。 10kV 架空线路分册中,按照线路回路数、导线截面、海拔高度、气象条件、适用地形和杆塔型式设计各种杆型、各类杆头模块。 10kV 电缆分册中,按照各类电缆的敷设方式设计基本模块。各种不同情况的实际工程要能应用典型设计模块,通过拼接和调整得到合理、适用的设计方案,以保证典型设计成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对于具体的模块要贯彻标准化设计,保证典型设计的统一性,实现集约化管理的目的。 4 / 5352013 年 9 月 11 日

13、,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全面开展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家电网运检20131323 号) ,启动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出“深化细化配电网典型设计方案” ; 2013 年 9 月 29 日,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组织召开“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启动会,下达典型设计工作等重点工作推进计划,明确由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牵头开展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工作;2013 年 9 月,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印发关于成立配电网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通知 (经研配网20131046 号)正式启动配电网标准化典型设计工作;2013 年 9 月-2014 年 1 月,组织 40 余家

14、科研、设计单位的 100 余名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工作,在充分调研、精心比选、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于 2014 年 1 月编制完成国家电网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2013 版) ,2014 年 3 月由中国电力正式出版。2015 年 4 月,按照国网公司深化完善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总体部署,为进一步深化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成果,国网运维检修部组织开展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编工作。在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2013 版)基础上,深入调研,总结配电网典型设计应用经验,保持技术原则的连续性,保留应用成熟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条件,精简安全风险高、运维困难、可替代设计方案,合并技术参数差别较小的方案,将部分应用率

15、高、适用面广的方案纳入增补方案。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编工作共分为:调研阶段、技术原则编制阶段和典型设计成果编制阶段共三个主要阶段。2.12.1 调研阶段调研阶段2015 年 4 月,国网运维检修部下发通知,面向 27 家省公司调研开展配电网标准化成果书面调研工作,系统梳理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2013 版)应用情况及需求,提出典型设计修订意见。2015 年 5 月至 7 月,国网运检部多次组织召开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深化完善工作研讨会,制定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深化完善方案;并于2015 年 6 月 2 日-12 日,组织专家赴国网、 、 、 、及电力公司开展配电网标准化成果现场调研,深入了解各地 1

16、0kV 配电网建设改造情况及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2013 版)应用情况,为开展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编提供参考。同时,国网经研院根据调研情况,初步编制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技术原则(修订)初稿。2.22.2 技术原则编制阶段技术原则编制阶段2015 年 8 月 5 日至 8 月 7 日,国网运维检修部组织国网经研院、国网、 、冀北、 、 、 、电力等 20 家公司在召开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修编研讨会,研讨 10kV 配电、线路及电缆技术原则,同时明确此次修编由国网经研院总体牵头,成立 10kV 配电工程(配电站房、配电变台) 、架空线路工程及电缆工程编制组,并明确任务分工。此次会议标志着配电网工程典

17、型设计 (2013 版)修编工作正式启动。2015 年 8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各编制组组织召开多次修编工作会议及专家研讨会,完成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技术原则征求意见稿。2015 年9 月 10 日-18 日,国网运检部面向 27 家省公司印发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技术原则(修订) ,征求各单位意见。2015 年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编制组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技术原则,完成修订稿。 5 / 5352.32.3 典型设计成果编制阶段典型设计成果编制阶段2015 年 10 月 20 日至 10 月 30 日,国网运维检修部组织编制组在开召开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18、配电站房分册集中修编工作会议,编制完成 10kV 配电站房分册初稿。2015 年 11 月 10 日至 11 月 14 日,国网运检部组织、国网经研院牵头在召开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配电站房分册初稿审查会。根据审查意见,编制组进一步修改完善初稿,形成 10kV 配电站房分册征求意见稿。2015 年 11 月 16 日至 11 月 23 日,国网运维检修部面向公司发展部等 8 个部门和 27 家省公司印发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征求意见稿,征求各单位意见。2015 年 11 月 24 至 12 月 5 日,编制组根据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初稿,完成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配电站房分册送审稿。2

19、015 年 12 月 17 日,国网运维检修部组织相关专家在召开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配电站房分册送审稿审查会,专家组审查了典型设计方案,形成审查意见。2015 年 12 月 19 日至 12 月 22 日,编制组根据送审稿审查意见,对典型设计图纸及技术文件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2016 年 1 月 6 日国网运维检修部组织相关专家在召开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配电站房分册完善工作研讨会,差异化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进一步提高典设方案适用性和实用性,对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配电站房分册进行完善修订。2016 年 1 月 13 至 1 月 19 日,编制组根据完善修订意

20、见,完成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配电站房分册征求意见稿。2016 年 1 月 22 日至 1 月 27 日,国网运维检修部面向公司发展部等8 个部门和 27 家省公司印发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征求意见稿,征求各单位意见。2016 年 2 月,编制组根据征求意见和国网运检部同步修订的配电网技术导则 ,修改完善典设方案容,形成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配电站房分册(报批稿) 。 6 / 535第第 3 3 章章 典型设计依据典型设计依据3.13.1 设计依据性文件设计依据性文件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修订版)的通知 (国家电网生2012352 号)国家电网公司业扩报装管理规则(国网(营销/3

21、)378-2014)国家电网公司业扩供电方案编制导则 (国家电网营销20121247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的通知 (国家电网安质2014265 号)3.23.2 主要设计标准、规程规主要设计标准、规程规GB 1094.1电力变压器GB 1094.11干式电力变压器GB 1984高压交流断路器GB 11032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 16926高压交流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GB 14049额定电压 10kV、35kV 架空绝缘电缆GB 2152额定电压 1kV 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GB 2686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 31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3096声

22、环境质量标准GB 39063.6kV40.5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 38043.6kV40.5kV 高压交流负荷开关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B 代码)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GB 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GB 50053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GB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 500603110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GB 50061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GB 5006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GB 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GB 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GB 50260电力设施抗震

23、设计规GB 2686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T 10228干式变压器技术条件和要求GB/T 22582电力电容器低压功率因数补偿装置GB/T 11022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技术要求GB/T 22072干式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DL 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DL/T 401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 404户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DL/T 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510335110kV 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DL/T 5131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DL/T 5220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221城市电力电缆

24、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8220kV750kV 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635kV220kV 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程DL/T 5222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37高压/低压预装箱式变电站选用导则 7 / 535DL/T 599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 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728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选用原则DL/T 825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NB 35047水电工程水木建筑物抗震设计规/T 100886kV500kV 级电力变压器声级JGJ 118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JGJ 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Q/GDW

25、514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Q/GDW 1738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1184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799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3.33.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2013 年版)国家电网公司输配电工程典型设计 10kV 配电工程分册 (2006 版) 8 / 535第第 4 4 章技术原则章技术原则4.14.1 供电区域划分原则供电区域划分原则根据国家电网公司 Q/GDW 1738-2012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国网公司区域供电区域按照负荷密度划分为:供电区域A+ABCDE直辖市市中心区或30市区或1530

26、市区或615城镇或16农村或0.11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30市中心区或1530市区或615城镇或16农村或0.11地级市(自治州、盟)15市中心区或615市区、城镇或16农村或0.11农牧区行政级别县(县级市、旗)6城镇或16农村或0.11农牧区注 1: 为供电区域的负荷密度(MW/km2);注 2:供电区域面积一般不小于 5km2;注 3:计算负荷密度时,应扣除 110(66)kV 专线负荷,以及高山、戈壁、荒漠、水域、森林等无效供电面积。4.4.2 2 编号原则编号原则4.4.2 2.1.1 方案编号原则方案编号原则具体方案编号原则按照第一位代表类型,第二位代表户、户外,第三位代表方案编号

27、。具体编号原则参照下表。表 4-1 第一位编号类型第一位开关站K环网室H环网箱H配电室P箱式变电站X表 4-2 第二位编号类型第二位户外A户B4.4.2 2.2.2 图纸编号原则图纸编号原则图纸编号,采用方案编号后缀 D1(电气) ,D2(二次) ,T(土建)和顺序编号,如 KB-1-D1-018,KB-1-T-01。图纸排序按照先系统配置图或电气主接线图,电气平、断面布置图,接地装置布置图,交直流回路图、控制回路图、信号回路图、建筑平面布置图,建筑立面及剖面图,设备基础平图。图纸编号原则和编排顺序参考下表进行编制。表 4-3 图纸编号10kV 系统配置图KB-1-D1-01电气平面布置图KB

28、-1-D1-02电气断面图KB-1-D1-03接地装置布置图KB-1-D1-0410kV 线路开关柜交直流回路图KB-1-D2-01 9 / 53510kV 线路开关柜控制回路图KB-1-D2-0210kV 线路开关柜信号回路图KB-1-D2-03建筑平面布置图KB-1-T-01建筑立面及剖面图KB-1-T-02设备基础平面图KB-1-T-034.4.3 3 技术技术原则原则4.3.4.3.1 1 设计对象设计对象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10kV 配电站房分册的设计对象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 10kV 开关站、10kV 环网室、10kV 环网箱、10kV 配电室、10kV箱式变电站。4.3

29、.24.3.2 运行管理模式运行管理模式本典设方案按无人值守设计。4.3.34.3.3 设计围设计围本典型设计各模块涉及围详见表 4-4。表 4-4 各模块设计围模块设计围开关站环网室环网箱配电室箱式变电站本典型设计包括各模块部的电气设备,平面布置及土建基础结构;与其相关的照明、防火、通风、防洪、防潮、防尘、防毒、防小动物和低噪声等设施。对于系统继电保护专业、配电自动化专业,提出可选配置原则,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系统情况具体设计。4.3.44.3.4 继电保护的配置原则继电保护的配置原则(1)应按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的要求配置继电保护,继电保护装置宜采用微机型保护装置。(2)馈线应

30、采用速断、过流保护,可配置重合闸装置。保护装置宜采用三相保护模式,对于有效接地系统应增加零序电流保护。4.3.54.3.5 配电自动化配置原则配电自动化配置原则(1)配电自动化配置应遵循“标准化设计,差异化实施”原则。(2)配电自动化终端配置应在一次网架设备的基础上,根据负荷水平和供电可靠性需求、地区需求合理配置集中、分布或就地式自动化终端,提高“二遥”自动化终端应用比重,力求功能实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3)根据供电区域类别配置“三遥”站所终端(以下简称 DTU)或“二遥”站所终端。对关键性节点,如进出线较多的开关站、环网箱、环网室和配电室,宜配置“三遥”站所终端;对一般性节点,宜配置“二

31、遥”标准型站所终端;对于线路中重要用户分支、故障频发分支线路以及运行年限较长分支线路宜配置“二遥”动作型站所终端。(4)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因地制宜地做好通信配套建设,合理选择通信方式。配电自动化终端与主站通信方式可选用无线公网、光纤专网、电力载波等,具体通信建设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施工难易、造价及运维成本等因素。(5)开关站、环网室、配电室宜配置组屏式站所终端,环网箱宜配置遮蔽立式站所终端。根据一次开关间隔总数量选择相应的站所终端容量。(6)按照国网公司关于中低压配电网安全防护的相关规定,配电终端对 10 / 535于主站下发的遥控命令都应进行单向加密认证。(7)继电保护设备、配电通信设备

32、应与配电终端电源统一考虑,宜采用一体化配置。应根据站所电源系统配置、开关操作机构电压等级等合理选择蓄电池或超级电容作为后备电源,后备电源具有无缝投切的能力。当使用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时,应具有远程/定期活化功能,并可上传相关信息。(8) “三遥”终端配置蓄电池应保证完成分-合-分操作并维持配电终端及通信设备至少运行 4 小时,配置超级电容应保证分闸操作并维持配电终端及通信模块至少运行 15 分钟。 “二遥”终端配置蓄电池应保证维持配电终端及通信模块至少运行 30 分钟,配置超级电容应保证维持配电终端及通信模块至少运行 2 分钟。(9)DTU 装置功能和技术要求、外部接口定义及接插件要求参见配电自

33、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 、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规 。4.3.64.3.6 设计深度设计深度本典型设计的设计深度是电气一次专业施工图深度、电气二次专业初步设计深度(继电保护基本配置图、材料表、典型端子排示意图、直流电源配置图,配电自动化接口定义图、端子排图、典型安装尺寸图) 、土建专业按照最大尺寸考虑做到初步设计深度(接地方案为典型示意图) 。4.3.74.3.7 假定条件假定条件海拔高度:1000m;环境温度:-30+40;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5;污秽等级:级;日照强度(风速 0.5m/s):0.1 W/cm2;地震烈度:按 7 度设计,地震加速度为 0.1g,地震特征周期为 0.35s;洪涝

34、水位:站址标高高于 50 年一遇洪水水位和历史最高涝水位,不考虑防洪措施;设计土壤电阻率:不大于 100m;相对湿度:在 25时,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 95,月平均不超过 90;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ak=150kPa,无地下水影响;腐蚀:地基土及地下水对钢材、混凝土无腐蚀作用。4.3.84.3.8 站房选址原则站房选址原则站房的土建设计应满足抗震、防火、通风、防洪、防潮、防尘、防毒、防小动物和低噪声等各项要求,并应满足电气专业的各项技术要求,建筑设计应符合安全、经济、适用、美观并与小区整体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在非独立建筑和地下配电站不宜采用 SF6 设备,宜采用空气或环保气体设备。本次典设户

35、站房典型方案均按独立的地上建筑设计,在繁华区和城市建设用地紧地段,为减少占地、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可结合建筑物共同建设,宜设置在公共建筑物的首层。沿海及易发生涝地区,户站房应建设于建筑物首层。由于结合建筑物共同建设的各类站房,其电气主接线、进出线回路数、设备布置等与独立建设的站房相同,仅设备运输、通风、排水、接地等方面有区别,故结合建筑物共同建设站房的电气部分应严格按本典型设计执行,平面布置可参考本典设对应典型方案的平面进行设计。 11 / 535户配电设施设计围仅限于建筑物本体,若为独院建设,则进站道路、站道路、平面布置等应在总图设计中另行考虑;若为与公建结合实施的配电设施,则不能位于整体建筑

36、的最低点。当配电站房位于地下时,应满足如下特殊要求:(1)地下配电站房如采用 SF6充气绝缘,应设置浓度报警仪,底部应加装强制排风装置,并抽排至室外地面。确保工作人员及周边人员的安全,留有备用电源接入的装置。(2)10kV 地下配电站房的净高度一般不小于 3.6m;若有管道通风设备、电缆桥架或电缆沟,还需增加通风管道或电缆沟的高度。(3)10kV 地下及半地下配电站房没有无线信号覆盖时,应考虑有线通信方式。4.44.4 高海拔及严寒地区技术要求高海拔及严寒地区技术要求本次典型设计方案均按海拔(H)1000m 设计,当用于1000mH4000m 高海拔地区时,还应遵循以下容:(1)当海拔 100

37、0mH3000m 时,可依据本典设方案选用高原型空气绝缘、气体绝缘及固体绝缘开关柜;当海拔 3000mH4000m 时,10kV 高压开关柜宜采用高原型、全绝缘、全密封、免维护的固体绝缘开关柜或气体绝缘开关柜。(2)所有柜设备一次元件采用加强型绝缘电器。(3)修正设备外绝缘水平对于安装在海拔高于 1000m 处的设备,外绝缘水平应根据 GB/T 11022-2011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进行修正,修正系数应考虑空气密度和温湿度对设备的影响。(4)修正设备空气间隙设备选型时应根据海拔修正设备空气间隙,以保证设备具有足够的耐击穿能力。(5)低温环境要求本次典型设计环境温度围为:-

38、30+40,当用于极寒地区时不建议使用 SF6气体设备。(6)其他高海拔及极寒地区工程的设备选型应在技术规书中标明详细环境参数。4.4.14.4.1 严寒、冻土地区的建、构筑物设计要求严寒、冻土地区的建、构筑物设计要求4.4.1.14.4.1.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在多年冻土地区建(构)筑物选址时,宜选择融区、基岩裸露及粗颗粒土分布地段。多年冻土用作建筑地基时,按 JGJ 118-2012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进行设计。4.4.1.24.4.1.2 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埋置深度(1)季节性冻土地区:1)对强冻胀性土、特强冻胀性土,基础的埋置深度宜大于设计冻深0.25m;对不冻胀、弱冻胀和冻胀

39、性地基土,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设计冻深,对深季节冻土,基础底面可埋置在设计冻深围之,基底允许冻土层最大厚度可按 JGJ 118-2012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的规定进行冻胀力作用下基础的稳定性验算,并结合当地经验确定。2)基槽开挖完成后底部不宜留有冻土层(包括开槽前已形成的和开槽后 12 / 535新冻结的)当土质较均匀,且通过计算确认地基土融化、压缩的下沉总值在允许围之,或当地有成熟经验时,可在基底下存留一定厚度的冻土层。(2)多年冻土1)在多年冻土地区构筑物地基设计中,应按 JGJ 118-2012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的相关规定,对地基进行静力计算和热工计算。2)对不衔接的多年冻

40、土地基,当构筑物热影响的稳定深度围地基土的稳定和变形都能满足要求时,应按季节冻土地基计算基础的埋深。3)对衔接的多年冻土地基,当按保持冻结状态利用多年冻土作地基时,基础埋置深度可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小于建筑物地基多年冻土的稳定人为上限埋深。4.4.1.34.4.1.3 防冻害措施防冻害措施基础在冻胀、强冻胀、特强冻胀地基上,应采用下列防冻害措施:(1)设置排水设施避免因地基土浸水、含水率增加而造成冻害。(2)对低洼场地,应加强排水并采用非冻胀性土填方,填土高度不应小于 0.5m,其围不应小于散水坡宽度加 1.5m。(3)在基础外侧面可回填非冻胀性的中砂和粗砂,其厚度不应小于200mm;应对

41、与冻胀性土接触的基础侧表面进行压平、抹光处理。(4)可用强夯法消除土的冻胀性。(5)可采用换填法,用非冻胀性土或粗颗粒土做垫层,但垫层的底面应在设计冻深线处。(6)基础结构应选钢筋混凝土基础,增强基础的整体刚度。4.54.5 易受台风影响地区技术要求易受台风影响地区技术要求(1)配电站房不应设置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易受台风影响地区配电站房,原则上不采用地下布置。(2)在典型设计基础上,考虑历史洪涝情况,适当提高户外电力设备安装基础高度;配电站房室地面应适当高出室外地面,入口处应设置挡水设施。(3)易涝区域新建住宅小区的供电设施、备用发电机等不得设置在地下室。(4)易涝区域小区集中安装的

42、计量箱不得设置在地下室,低洼地区的计量箱应高于 1 楼。4.610kV4.6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开关站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国家电网公司 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共 2 个方案,技术方案组合见表 4-5。表 4-5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方案电气主接线10kV 进出线回路数设备选型KB-1单母线分段(两个独立单母线)2 进(4 进) ,612回馈线金属铠装移开式或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KB-2单母线三分段4 进,612 回馈线金属铠装移开式4.710kV4.710kV 环网室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环网室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国家电网公司 10kV 环网室典型设计共 3 个方案

43、,技术方案组合见表 4-6。表 4-6 10kV 环网室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 13 / 535方案电气主接线10kV 进出线回路数设备选型布置方式HB-1单母线分段(两个独立单母线)2 进(4 进),212 回馈线进线负荷开关,馈线负荷开关或断路器户单列布置HB-2单母线分段(两个独立单母线)2 进(4 进),212 回馈线进线负荷开关,馈线负荷开关或断路器户双列布置HB-3单母线三分段4 进,612 回馈线进线负荷开关,馈线负荷开关或断路器户双列布置4.84.8 10kV10kV 环网箱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环网箱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国家电网公司 10kV 环网箱典型设计共 2 个方案,技术方

44、案组合见表 4-7。表 4-7 10kV 环网箱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方案电气主接线有/无电压互感器设备类型配电自动化HA-1无电压互感器无电动操作机构进线负荷开关,出线负荷开关/HA-2单母线有电压互感器有电动操作机构进线负荷开关,出线负荷开关或断路器遮蔽立式4.94.9 10kV10kV 配电室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配电室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国家电网公司 10kV 配电室典型设计共 5 个方案,技术方案组合见表 4-8。表 4-8 10kV 配电室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方案电气主接线10kV 进出线回路数变压器类型主要设备选择PB-1油浸式 2630PB-2单母线2 回进线,2 回馈线干式 28

45、00环网柜PB-3油浸式 2630环网柜PB-4干式 2800环网柜PB-5单母线分段(两个独立单母线)2 进(4 进),212 回馈线干式 4800环网柜4.104.10 10kV10kV 箱式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箱式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国家电网公司箱式变电站典型设计共 2 个方案,技术方案组合见表 4-9。表 4-9 10kV 箱式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方案组合方案名称方案分类项目名称XA-1(美式)XA-2(欧式)变压器容量(kVA)200、400、500(S13 及以上节能型油浸式变压器)400、500、630(S13 及以上节能型油浸式变压器)电气主接线和进出线回路数高压侧:

46、线变组接线方式、12回进线低压侧:46 回出线高压侧:单母线接线方式、12回进线低压侧:46 回出线设备短路电流水平(kA)20kA20kA无功补偿可按 10%30%变压器容量补偿,并按无功需量自动投切可按 10%30%变压器容量补偿,并按无功需量自动投切 14 / 535第二篇第二篇 10kV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开关站典型设计第第 5 5 章章 10kV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总体说明开关站典型设计总体说明5.15.1 技术原则概述技术原则概述5.1.15.1.1 设计对象设计对象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的设计对象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 10kV 开关站。5.1.25.1.2 运行管理模式运

47、行管理模式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按无人值守设计。5.1.35.1.3 设计围设计围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的设计围是开关站的电气设备、平面布置及建筑物基础结构;与开关站相关的防火、通风、防洪、防潮、防尘、防毒、防小动物和低噪声等设施。本典型设计不涉及系统通信专业、系统远动专业的具体容,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开关站系统情况具体设计,可预留扩展接口。5.1.45.1.4 设计深度设计深度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的设计深度达到电气一次专业施工图深度、电气二次部分和土建专业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可用于实际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5.1.55.1.5 假定条件假定条件海拔高度:1000

48、米;环境温度:-30+40;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5;污秽等级: 级;日照强度(风速 0.5m/s):0.1 W/cm2;地震烈度:按 7 度设计,地震加速度为 0.1g,地震特征周期为 0.35s;洪涝水位:站址标高高于 50 年一遇洪水水位和历史最高涝水位,不考虑防洪措施;设计土壤电阻率:不大于 100 米;相对湿度:在 25时,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 95,月平均不超过 90;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ak=150kPa,无地下水影响;腐蚀:地基土及地下水对钢材、混凝土无腐蚀作用。5.25.2 技术条件技术条件10kV 开关站一般适用于 A+、A、B、C 类供电区域的负荷中心。10kV 开关

49、站典型设计方案按电气主接线型式可划分为单母线分段(两个独立的单母线) 、单母线三分段两种。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各方案技术条件见表 5-1。表 5-1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技术方案方案电气主接线10kV 进出线回路数设备选型适用围KB-1单母线分段(两个独立的单母线)2 进(4 进) ,612回馈线金属铠装移开式或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A+、A、B、C其中 KB-1-C 方案适用于 A+、AKB-2单母线三分段4 进,612 回馈线金属铠装移开式A+、A 15 / 5355.2.15.2.1 开关站方案划分说明开关站方案划分说明10kV 开关站典型设计方案按电气主接线、进出线回路数、主要电气设

50、备选择、电气平面布置形式进行划分。5.2.1.15.2.1.1 电气主接线电气主接线10kV 部分:单母线分段、两个独立的单母线和单母线三分段。5.2.1.25.2.1.2 进出线回路数进出线回路数10kV 开关站每段母线一般设 12 回进线、36 回馈线,并可适当增减进出线回路数。5.2.1.35.2.1.3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主要电气设备选择10kV 选用金属铠装移开式或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开关柜,参照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建设改造标准物料目录选取。5.35.3 电气一次部分电气一次部分5.3.15.3.1 电气主接线电气主接线10kV 部分:单母线分段、两个独立的单母线和单母线三分段。5.3

51、.25.3.2 进出线回路数进出线回路数10kV 开关站每段母线一般设 12 回进线、36 回馈线,并可适当增减进出线回路数。在 KB-1 方案中可配置配电变压器,具体可参照配电室 PB-3或 PB-4 的低压及变压器部分。5.3.35.3.3 设备短路电流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导体选择设备短路电流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导体选择(1)10kV 设备短路电流水平:20kA,25kA。(2)主要电气设备选择:10kV 选用金属铠装移开式或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开关柜,10kV 开关柜主要设备选择结果见表 5-2。表 5-2 10kV 开关柜主要设备选择结果表设备名称型式及主要参数备注真空断路器630A,2

52、0kA;1250A,25kA电流互感器进线及分段回路:1)600/5A;2)1000/5A二次额定电流可选5A 或 1A,变比根据实际计算确定电压互感器1)10kV/:0.1kV/:0.1kV/3 332)10kV/:0.1kV/:0.1kV/3:0.1kV/3 333)10kV/0.1kV/0.1kV三种可选避雷器17/45kV可选 12/41kV主母线630A、1250A站用变干式 30kVA , 10.55/0.4kV,UK=4可选(3)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柜门关闭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41,柜门打开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2X。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柜整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3X,气室防

53、护等级不低于 IP65。(4)开关柜应具备“五防”闭锁功能。(5)开关柜选用优质真空断路器,操动机构一般采用动作性能稳定的弹簧储能机构,具备手动和电动操作功能,满足综合自动化接口要求。(6)柜体都应安装带电显示器,按要求配置二次核相孔。(7)气体绝缘开关柜气箱箱体采用 304 不锈钢,厚度不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 2mm,年泄漏率小于等于 0.5%。(8)导体选择根据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为 20kA、25kA,额定短路持续时间 4s,按发热及动稳定条件校验,10kV 主母线及进线间隔导体选 TMY8010。母线工作电 16 / 535流按 630A、1250A 考虑。母线连接可采用电缆或母线桥。(5)

54、开关柜典型设计方案和一二次接口配置应参考附录进行。(8)对 A+、A 类供电区域:1)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a.可配置包含温度测量等功能在的在线监测装置。b.通风栅具有专门的电弧防护装置,防止高压气体排出,泄压通道最小开启电流 2500A。c.操作机构耐受中性盐雾试验500h。d.1.1 倍额定电压下整柜局部放电量10Pc。2)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开关柜a.气箱箱体厚度不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 3mm,年泄漏率小于等于 0.1%。b. 1.1 倍额定电压下整柜局部放电量10Pc。c.断路器电气寿命为额定短路开断次数30 次。d.操作机构耐受中性盐雾试验500h。5.3.5.3.4 4 电气电气平面平面

55、布置布置电气平面布置力求紧凑合理,出线方便,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根据方案的建设规模,单母线分段、两个独立的单母线和单母三分段采用双列或单列布置。5.3.55.3.5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1)绝缘配合 a.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参照国家行业标准 GB/T 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确定的原则进行;b.氧化锌避雷器按 GB11032201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中的规定进行选择。(2)过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主要是考虑侵入雷电波及操作过电压对配电装置的影响。因此,在 10kV 母线上分别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作为配电装置的保护。 (3)接地开关站交流电气装置

56、的接地应符合 GB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要求。接地体的截面和材料选择应考虑热稳定和腐蚀的要求。接地体一般采用镀锌钢,腐蚀性高的地区宜采用铜包钢或者石墨。开关站接地电阻、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应满足有关 GB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要求。开关站采用水平和垂直接地的混合接地网。具体工程中如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采取降阻措施。5.3.5.3.6 6 站用电站用电及及照明照明站用电、照明系统电源宜取自站用变压器,也可取自外部电源。5.45.4 电气二次部分电气二次部分5.4.15.4.1 二次设备布置二次设备布置(1)二次设备组屏原则a.开关站二次设备柜

57、体结构、外形及颜色均应统一;b.10kV 保护装置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安装于相应间隔。(2)二次设备布置方案a.二次设备应尽可能避开强电磁场,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的干扰,还应考虑防尘、防潮,并符合防火标准; 17 / 535b.二次设备接地系统应与开关站主接地网可靠连接。5.4.5.4.2 2 电能计量电能计量 视情况选配专用计量柜或独立计量装置,计量绕组的精度达到 0.2S 级,若 10kV 侧设置电能计量装置,需按如下原则调整:(1)电能计量装置选用及配置应满足 DL/T 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规程规定。(2)互感器采用专用计量二次绕组。(3)计量二次回路不得接入与计量

58、无关的设备。5.4.5.4.3 3 电源电源系统系统直流系统额定电压宜采用 DC110V 或 DC220V,配置单独直流屏,采用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和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蓄电池容量按不小于 2h 事故放电时间考虑,为保护、通信、远动等设备提供电源。有需要的地区可选用交流电源系统。5.4.5.4.4 4 保护及自动装置配置保护及自动装置配置(1)配置继电保护装置的 10kV 开关站选用微机型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并设有通信接口。装置功能及技术要求详见国家电网公司35kV 及以下线路保护技术规,其中对于接有分布式电源的线路,经评估计算后,对应开关站馈线开关继电保护装置可配置方向保护。(2)母联开关应具有

59、备用电源自投功能和后加速保护跳闸功能。(3)不单独配置 DTU 等配电自动化设备,站通过配置远动通信装置实现各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信息的汇总上送,替代配电自动化设备实现配电主站对站中低压电网设备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4)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有关规定。(5)二次保护装置可配置转接端子,便于整体更换。5.55.5 土建部分土建部分5.5.15.5.1 站址场地概述站址场地概述(1)站址选择应接近负荷中心,利于用户接入。(2)土建按最终规模设计。5.5.25.5.2 标标示及警示示及警示在具体工程设计时,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规定制作悬挂标示及警示牌。5.5.35.5.3 主体建筑主体建筑5.5

60、.3.15.5.3.1 独立主体建筑独立主体建筑主体建筑设计要具备现代工业建筑气息,建筑造型和立面色调要与周边人文地理环境协调统一;外观设计应简洁、实用。对于建筑物外立面避免使用较为特殊的装饰,如玻璃雨蓬、修饰性栏栅、半圆形房间等。5.5.3.25.5.3.2 非独立主体建筑非独立主体建筑建筑设计要满足现代工业建筑要求,外观设计应简洁、实用。应注意设备运输及进出线通道,外观应与主体建筑相配合与协调。5.5.45.5.4 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1)独立主体建筑该工程总平面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运输、防火、防爆、环境保护和施工等方面的要求,应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工艺流程顺畅,并考虑机械作业通道和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