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大气环境——大气运动和全球性的大气环流_第1页
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大气环境——大气运动和全球性的大气环流_第2页
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大气环境——大气运动和全球性的大气环流_第3页
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大气环境——大气运动和全球性的大气环流_第4页
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大气环境——大气运动和全球性的大气环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 级高一学 科地理版 本湘教版内容标题大气运动和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编稿老师王希军【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大气运动和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二、教学重点、难点:(1)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季风环流的形成三. 教学过程:2. 3 大气的运动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均匀,造成高低纬间的温度差异。例题: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 地球引力B. 太阳辐射能C. 水平气压梯度力D. 地转偏向力【解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答案】 C2.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的( )A

2、. 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B. 上升运动C. 下沉运动D. 水平运动【解析】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然后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答案】 A一、热力环流(一)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二)形成过程:(教材33页图2.8)(图一) (图二) (图三)垂直气流近地面气压高空气压水平气流受热(A)上升低压高压高压 低压冷却(B、C)下沉高压低压例题:1. (综合题)读“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15),回答:(1)图中方框内是低压还是高压,用“高”或“低”填在图中。(2)从空气的垂直运动来看:热

3、的地区空气 ,冷的地区空气 。(3)从水平方向看:空气从 气压流向 气压。(4)乙图的空气环流是因 引起的,因此称为 环流。【解析】 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积聚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A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热力环流。【答案】 (1)甲图A上为高压,B、C上为低压,乙图A上为高压,A下为低压;B、C上为低压,下为高压。 (2)上升 下沉 (3)高 低

4、(4)地面冷热不均 热力小结:例题:2. 关于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指空气的垂直运动B. 指空气的水平运动C. 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D. 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大气运动形式【解析】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是由空气的冷热不均造成的。【答案】 C(三)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城市风a. 城市工业、居民、交通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使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b. 城市风在大气环流微弱时,表现明显。c. 城市规划时,为减轻大气污染:例题:3. 读图回答:(1)简答: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2)在图中用粗线标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的方向

5、。(3)这种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上空的风到 下沉的距离称为城市风的下沉距离。若在郊区甲地建设卫星城或建设有大量大气污染物排出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4)广州市近年来在郊区封山育林,来解决市区因地价高,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状况,这种做法可行吗?应着重考虑什么条件?【答案】 (1)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层数高而密,不易通风散热。(2)图略(3)城市 郊区 不合理 工厂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及卫星城排出的污染物会从近地面流向城市,加剧城市污染和相互污染。(4)可行,但应着重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

6、内热力环流还可存在于海陆之间、陆上水面与周围地区、绿地与裸地之间、盆地、坡地等地区。 例题:4.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夜雨率达80%以上,原因是:CA. 白天气温高,包含水汽的能力强;夜晚气温降低,包含水汽的能力降低而带来夜雨B. 白天,谷坡由于空气升温快,空气沿谷坡上升,而谷地中央气流下沉难以成云致雨,如图甲C. 夜晚,近地面空气冷却快,冷空气沿谷坡沉入谷底,谷地中央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成云致雨,如图乙D. 夜晚,来自印度洋沿雅鲁藏布江谷地推进的风力强5.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据此分析回答(1)(3)题。(1)图中甲、丙两处的

7、风向分别是( A )A. 西北风和东南风B. 西风和东风C. 东南风和西北风 D. 西南风和东北风(2)目前,有部分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B )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避免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 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A. B. C. D. (3)图24中正确表示图23乙处等压面图的是( C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F1、F2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 (北半球)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 (甲) (乙)(一)基本概念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梯度,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

8、个力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风形成的原动力。(二)对照以上图甲、图乙分析如下:方向对风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垂直它不因风向而变化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影响风向、风速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 右 南半球 左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可减风速必须注意以下二种情况:1. 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上图甲)这种情况往往存在于高空大气中。2. 在近地面的风向,往往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上图乙) 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摩擦力越小,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小,摩擦力为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例题:1. 北半球高空一飞机向西行,飞行员

9、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飞机逆风而行B. 飞机顺风而行C. 风从南侧吹来D. 风从北侧吹来【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北向南,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向右偏转,直到与等压线平行,这时风从东向西吹。所以飞机顺风飞行。【答案】 B2. 人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他的( )A. 右前方B. 左前方C. 右后方D. 左后方【解析】 地转偏向力在南半球向左偏。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背风而立,高压应在左后方。【答案】 D实际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的风向例题:画出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3. 下图是关于

10、气旋、反气旋的示意图,正确的说法有: ( B )A. 天气系统在北半球叫气旋,在南半球叫反气旋B. 图是反气旋,出现在南半球C. 图分别是北半球的反气旋和气旋D. 图强烈发展可成为影响我国的台风4. 读甲地区周围风向图,回答(1)绘出甲地区四个方向(图中四点)处的风向。(2)绘出两条等压线、并分别将1000和1010百帕气压值标在所绘出的两条等压线上。(3)该地位于 半球,该地目前受 天气系统控制,在其控制之下,该地一般会出现 天气。(4)位于不同半球的该天气系统,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A. 天气状况B. 气压分布 C. 水平气流 D. 垂直气流【答案】 (1)见下图 (2)见下图 (3)北

11、低气(气旋) 阴雨 (4)C课后练习:一、下图表示北半球由于海陆热力状况不同形成的热力环流,完成下列问题:1、若为7月,A、B两地中,气温高的是 _ ,气压低的是_ ;用箭头表示热力环流的方向。A、B之间的风向是 _ 。2、若为1月,A、B两地中,气温低的是 _ ,气压低的是 _ ;用箭头表示热力环流的方向。A、B之间的风向是 _ 。二、下图表示某地海平面的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试判断:1、该地位于 _ 半球。2、在图中用箭头分别画出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答案】 一、1、A A 东南 2、A B 西北二、1、南 2、(略)2. 4 全球性大气环流一、三圈环流 (一)前提1、形

12、成因素(1)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2)地转偏向力形成机制(以北半球为例)2、低纬环流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3、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南半球(略)例题:1. 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闭合环流是实际存在的B. 各环流的位置是常年不动的C. 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D. 大气环流又分为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两部分【解析】 大气环流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个部分,各环流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变化。闭合环流是以不考虑大气运动中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为前提的,是不存在的。【答案】 C2. 南极洲由大陆中心吹向四周的盛行风为 ( )A. 逆时针

13、方向的极地东风B. 顺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C. 逆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D. 顺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解析】 由极地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的风为极地东风,在南半球向左偏,围绕南极洲大陆呈逆时针方向。【答案】 A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全球共4个高气压带4个低气压带B. 低气压带均由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C.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性质是炎热干燥的D. 全球有三个风带【解析】 全球共7个气压带,其中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6个风带。气压带的形成,有的是热力因素,有的是动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答案】 C4. (综合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大气环流图(1)图中各字母所

14、在的气压带名称是:A ;B ;C ;D 。其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 。(2)在气压带之间画出各风带的风向,并注出各风带的名称。(3)极锋是由哪两个风带的气流交汇而形成的?(4)用箭头表示三圈环流的方向;图中代表的是 风,代表的是 风。(5)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的地方成低压、冷的地方成高压B.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C. 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D. 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解析】 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有关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其中气压带的成因是关键。气压带的成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热力原因,由冷

15、热不均造成;另一类由动力原因造成,二是有关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和分布,其中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南北半球对称分布。三是各气压带、风带空气运动的方向,其规律是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高气压带气流下沉。风从高气压带流向低气压带,且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四是各气压带内的天气状况,规律是低气压带多云雨,高气压带多晴天。五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其规律是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具体表现为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答案】 (1)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BD(2)略(3)极锋是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纬度60°附近相遇形成的锋面。(4)图

16、略中纬西 东北信(5)BC5. 读半球三圈环流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纬度为0°、30°、60°、90°的点依次是 、 、 、 。(2)A处的降水类型常年以 雨为主;B是 风带,它是 环流圈的组成部分。(3)C气压带被大陆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时间是 月(1或7)。(4)D所在的风带若在南半球吹 风;终年在D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在 洲分布最广。(5)在极点上空观察F风带,其风向呈 时针方向运动。(6)若有一架飞机从赤道飞往北极地区,飞行高度始终距地表15000m,则此飞机先是在 (大气层)中飞行,而后在 (大气层)中飞行;至北纬30°附

17、近,已知近地面气温为30,问飞机所在的高度气温约为 。当飞至F地上空时,飞机一装有温度计的降落伞坠落。估计温度计所显示的数字有可能呈现怎样的变化?请在下图中大致绘出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曲线。【解析】 本题综合性较强,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答案】 (1)A C E G(2)对流 东北信 低纬(3)7(4)西北 欧(5)顺(6)对流层 平流层 60(绘图提示:随高度减小,温度先降温后升温。应注意温度变化曲线中转折点的高度大约为8000米9000米)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主要以北半球为例:一月(冬季)七月(夏季)大陆海洋大陆海洋同一纬度气温低高高低气压中心高压低压低压高

18、压亚太地区大气活动中心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30°S以南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大气活动中心:冬、夏季海陆上的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大影响。例如:大气活动中心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会造成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的异常。课堂练习:对照教材填出亚太地区各大气活动中心。例题:1. 关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基本上是断块状B. 7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被海洋上

19、的热低压切断C. 1月,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D. 北半球基本上是条带状【答案】 AC2.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注:教师用挂图或版图加以说明)时间副高位置雨带分布春末15°20°N华南夏初20°N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日本南部78月25°30°N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9月南撤南移,北方雨季结束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干旱。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北方地区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干旱。例题:2. 读我国东部

20、地区夏季雨带进退时间图,回答下列问题。(1)6月下旬雨带平均位置在 流域,这时当地降雨被称作 。(2)7月份雨带位置北移到黄河流域及华北、东北地区,此时江淮地区的天气正是降水较少的 天气。(3)在下图中画出雨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时的锋面示意图,并画出锋面南北两侧气流的运动方向。SN雨区位置【答案】 (1)长江 梅雨 (2)伏旱 (3)见下图。SN雨区位置“风调”才能“雨顺”我国东部的雨带移动与“梅雨”在一般年份的5月中旬,夏季风的“前锋部队”和南下冷空气交汇的锋面雨带最早在华南登陆,拉开了我国大陆雨季的序幕,使这里的旬(10天为一旬)雨量猛增约一倍。6月中下旬,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方冷空气继续向

21、北退缩,雨带随之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值梅子成熟季节、细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人们称之为“梅雨”。7月中旬,雨带再一次北进,使淮河以北的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进入雨季盛期。8月下旬,北国转寒,秋风南下,夏季风迅速南撤,不到一个月,大陆上东部又成为冬季风的“天下”,只在华南沿海因台风的侵袭,仍有相当雨量。由于冷空气较为强大且南下迅速,因此,夏季风南撤过程中雨带并不明显。既然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雨水又主要靠夏季风输送,因此,夏季风的脚步一旦反常,自然就会引起大范围的旱涝灾害。可见,季风“调”,则雨水“顺”,“风调雨顺”的说法是合乎科学道理的。季风不调,雨水不顺,以致发生重大水旱灾

22、害的年份在我国历史上是不少见的。三、季风环流1、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2、见教材图2.18 亚洲季风 1月(冬季)7月(夏季)东亚南亚东亚南亚风向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偏北风偏南风性质低温干燥、风力强劲高温、湿润和多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3、课堂思考:(1)夏季,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一地区?东南季风呢?冬季风呢?答:夏季,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等地)。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即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岗底斯山

23、一线以东、以南)。通常把这一范围称为我国的季风区。冬季风影响范围是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等少数地区以外的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风影响范围比夏季风广。(2)为什么东亚(含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季风最典型?答: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任何地区显著,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在东亚最典型。例题:1. 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在某季节呈图中状态时,正是( B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B、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C、北太平洋低压强盛的季节 D、北大西洋低压强盛的季节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

24、表示的是 月季风图。E的风向为 ,F的风向为 。(2)A、B、C三地中,气压低的是 。(3)盛行E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特点是 。(4)E季风的成因是 。F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解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在大陆上形成低压,海洋上为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这就是亚洲东部的夏季风。这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南亚季风的形成,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主要因素,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为西南季风。【答案】 (1)7 东南 西南(2)AB(3)高温多雨(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模拟试题】(答题时

25、间:10分钟)1. 图为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等压线分布图(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此时该气压带断裂成       ,体现了         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A               

26、   B                。 (3)此时,东亚吹          风,南亚吹         风。2.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图中A处是  &

27、#160;  (高、低)气压,名称是          。 (2)图中B处盛行        季风,C处盛行        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