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基础标准概述_第1页
某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基础标准概述_第2页
某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基础标准概述_第3页
某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基础标准概述_第4页
某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基础标准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湖南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基础标准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DesignBasicStandardforCivilBuildinginHunanprovinceDBJ43/Txxx-20xx(征求意见稿)批准部门: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xx年xx月xx日1总则02术语13基本规定24 BIM软件及协同平台34.1 BIM软件要求34.2 BIM协同平台建设要求35 BIM模型深度45.1 一般规定45.2 各个专业构件精细度46 BIM设计成果交付56.1 一般规定56.2 BIM设计模型交付5附录A模型深度等级及构件精细度表6附

2、录B模型深度协定构件信息选用表13本标准用词说明16引用标准名录16附:条文说明18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2 Terms3 BasicRequirements4 BIMSoftwareandCollaborationPlatform4.1 BIMSoftwareRequirements4.2 BIMCollaborativePlatformConstructionRequirements5 LevelofDetail5.1 GeneralRequirements5.2 AccuracyofeachProfessionalComponents6 BIMDesign

3、ProductDelivery6.1 GeneralRequirements6.2 BIMDesignModelDeliveryAppendixA:TableforModelDepthLevelandAccuracyofComponentAppendixB:SelectionTableforComponentInformationinProtocolofDepthmodelExplanationofWordsinThisStandardListofQuotedStandards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 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和

4、引导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支撑我省工程建设信息化实施,提高信息应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是湖南省民用建筑设计中BIM应用的通用原则和基础标准。1.0.3本标准适用于本省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中BIM设计。1.0.4采用BIM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建筑信息模型即BIM,是指创建并利用数字化模型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全过程进行管理和优化的过程、技术和方法。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

5、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2.0.2BIM模型BIMModel基于BIM所产生的数字化建筑模型。BIM模型的信息由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两部分组成。2.0.3协同平台ProjectCollaborationPlatformBIM设计中项目内部及项目间的所有参与方之间协同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具备工作过程的协同、数据交互以及工作成果的归档、共享、发布、交付和审核功能。2.0.4子构件SubComponent承载着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以构成BIM模型的基本对象或组件。2.0.5构件BIMComponent包含某一类别的全部子构件的统称。构件可以是单个

6、建筑逻辑的子构件,也可以是多个子构件的集合。2.0.6BIM模型深度BIMModelDepth模型所包含信息的详细程度。2.0.7构件精细度AccuracyofBIMComponent构件所包含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的细致程度指标。3基本规定3.0.1在BIM设计过程中创建的BIM模型宜充分考虑到BIM模型在工程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各专业的应用。3.0.2在设计各阶段,应充分利用BIM模型所含信息进行协同工作,各专业设计的BIM模型应支持与其他基于工程实践应用的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实现各专业、工程建设各阶段的信息有效传递。3.0.3BIM设计应用相关方应根据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实际需

7、求和应用条件,协定模型应用的设计阶段、要求、BIM模型深度、基本应用内容、构件精细度等级、数据交付格式,明确BIM模型交付和数据互用的内容、格式、模型数据提取与交换开放性要求等。3.0.4BIM模型数据应设立对应的分类及编码,编码应满足采集、加工、处理、汇集、分发、互用、服务和应用等相关的信息处理要求。构件的分类及编码宜在构件属性中体现。3.0.5采用BIM技术以工业化方式建造的建筑,其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的BIM设计数据,应作为部品(部件)交付物的组成部分交付。4BIM软件及协同平台4.1 BIM软件要求4.1.1 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自身业务特征并根据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选择BIM软件

8、。软件建立的模型应能满足各相关专业子模型关联和整合要求,并应协调一致。4.1.2 设计单位选择BIM软件时应对软件的信息建立、共享和应用等能力进行验证。4.1.3 BIM软件应符合企业自身各专业设计协同需求,应满足基于工程实践应用的建筑信息模型对软件技术与信息交换标准的要求。BIM软件创建、提取和交换的数据应能根据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和管理的需求存储和持续维护。4.1.4 BIM软件宜符合设计与工程项目策划、勘察、施工、运营维护等建筑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信息传递的需求,模型数据的提取与交换功能应满足开放性要求。4.1.5 BIM软件宜具有可定制开发功能。软件的可定制开发功能应提供开放的二次开发数据接

9、口。4.2 BIM协同平台建设要求4.2.1 BIM设计应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工作模式中进行。设计单位应根据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充分考虑企业和工程项目设计及管理工作流程特点和实际需求,建立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流程的BIM协同设计平台。4.2.2 BIM协同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建模软件及不同专业软件之间应建立交互传递数据接口标准,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共享,保证BIM设计过程中专业内的协同和专业间的协同。4.2.3 BIM协同平台中建模软件及不同专业软件之间的数据传递应建立记录机制,记录模型数据及相关信息形成所使用的软件类型及版本、模型深度、信息的建立者与编辑者、建立和编辑的时间、

10、信息所有权的状态等。BIM协同平台宜对关联模型数据信息的建立者和编辑者建立相对应的权限许可机制。4.2.4 各相关专业的关联模型数据信息应具有唯一性,采用不同方式表达的信息应具有一致性,不宜包含冗余信息。4.2.5 BIM模型数据的交互应保证在所有BIM工作流程中关键数据的可用性。BIM协同平台应保证相关专业的关联模型数据信息准确地传承,按照模型结构的要求进行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并保持对信息的持续维护。4.2.6 BIM协同平台中模型数据的存储应满足数据安全的要求,宜采用高效的方法和介质进行专门的存储、更新和维护。信息模型的输入和交付数据宜支持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多版本管理。5 BIM 模型深度

11、5.1 一般规定5.1.1 BIM模型由基本信息和构件信息构成。基本信息为BIM模型所包含的不依附于构件的信息。构件信息由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组成。5.1.2 BIM模型深度由不同的构件类型以及不同构件的构件精细度决定。模型深度由低到高可分为100(M100)、200(M200)、300(M300)、400(M400)、500(M500)五个等级。5.1.3 BIM模型深度宜按与设计应用阶段对应的基本应用内容确定。确定BIM模型深度时应满足工程项目不同设计阶段实际使用的需求,但模型深度不宜要求过高,避免过度建模。BIM各设计应用阶段对应的模型深度等级见附录A表A.0.1。各模型深度等级对应的B

12、IM设计基本应用内容见附录A表A.0.2。5.1.4 设计单位有义务协助BIM应用相关方确定项目不同设计阶段中BIM技术的应用范围,并充分解释达到该应用所需模型深度的理由。5.2 各专业构件精细度5.2.1 BIM模型中的构件按照建筑、结构、机电划分专业。5.2.2 BIM模型中构件精细度分为五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为精细度等级1(LV1)、精细度等级2(LV2)、精细度等级3(LV3)、精细度等级4(LV4)、精细度等级5(LV5)。不同精细度等级划分及其所包含的构件信息见附录A附表A.0.35.2.3 建筑专业的相关构件精细度可根据模型深度的要求在附录A表A.0.4中进行选取。5.2.4 结

13、构专业的相关构件精细度可根据模型深度的要求在附录5.2.5 机电专业的相关构件精细度可根据模型深度的要求在附录A表A.0.5中进行选取。A表A.0.6中进行选取。6 BIM 设计成果交付6.1 一般规定6.1.1 BIM设计交付成果应满足协定的项目应用需求且应充分表达专业交付信息集合。BIM交付成果应以电子文件的方式进行交付。根据项目应用需求,BIM交付成果也可包括与之对应的常规图纸、信息表格和相关技术文件。6.1.2 BIM设计交付成果中的表格信息应与与BIM模型中的信息一致。BIM交付成果中的图元信息和表格信息宜与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图纸信息一致。6.1.3 BIM设计交付成果中电子文件应以

14、通用的数据格式进行交付,如有特殊要求应由交付合约双方进行协定。6.1.4 交付方应保证BIM设计交付成果中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如使用不能完整地保留模型信息的中间格式进行交付,应取得被交付方的同意并按交付双方协定的合约进行交付。6.2 BIM设计模型交付6.2.1 BIM设计模型成果交付深度应满足相应阶段项目设计深度要求。6.2.2 BIM设计模型成果交付前,应对模型数据进行检查,确保BIM模型数据成果的准确性。关联模型数据的交付检查,应按合同约定由交付双方进行检查和确认。6.2.3 根据附录A确定的BIM模型深度、基本应用内容、构件类型及构件精细度,宜采用附录表B.0.1进行记录,作为设计模

15、型成果最终交付验收的依据。附录A模型深度等级及构件精细度表A.0.1BIM应各设计应用阶段对应的模型深度等级应用要求可按表A.0.1选择。表A.0.1BIM各设计应用阶段对应的模型深度等级范围表模型深度等级设计应用阶段方茶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深化竣工图M100一一M200V一M300一VVM400一一VM500一一一说明:1 .模型深度应当以满足BIM应用的要求为准,本表中不同设计应用阶段对应的模型深度,可作为确定模“深度要求的参考。2 .表中项为在该设计应用阶段一般常采用的对应模型深度等级;“口”项为不常用,但在该设计应”阶段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商定采用的模型深度等级;”项为在该设计应用

16、阶段一般不宜采用的模型采度等级。3 .设计应用阶段相应对应的模型深度等级,宜经协商后在合同中约定。A.0.2 各BIM设计模型深度等级对应白基本应用可按表A.0.2选择。表A.0.2各BIM设计模型深度等级对应的基本应用范围表”号基本应用模型深度等级M100M200M300M400rZI500适宜应用设计阶段1建筑专业模型构建VVVVV对应按表A.0.1选择的设计应用阶段及对应的模型深度2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明细表VVVVV3工程量统计VVVVV4各专业辅助设计出图5虚拟仿真漫游6场地分析V一一方案设计7功能分析Vv-一一方案设计、初步设计8建筑性能模拟分析VVV一方案设计、初步设计9设计方案比

17、选及优化VVV一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10结构专业模型构建VVVV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深化、竣工图11机电专业模型构建一VVV施工图设计、施工深化、竣工图12建筑结构平、立、剖面检查一VV一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深化13竖向净空优化一VV一施工图设计、施工深化14冲突检查一VV一施工图设计、施工深化15管线综合一VV一施工图设计、施工深化16预制拆分设计一一VV一施工图设计、施工深化17一体化设计一一V一施工深化18施工深化设计一一V一施工深化19构件预制加工一一V施工深化20建筑空间管理一一一V竣工图、运营维护21资产管理一一一一V竣工图、运营维护22运营系统建设一一一V竣

18、工图、运营维护23建筑设备运行管理一一一V竣工图、运营维护说明:1.不同模型深度中的基本应用内容应当以满足BIM应用的实际需求准。本表中不同模型深度各专业模型的基本应用内容,可作为确定模型深度要求的参考。基本应用内容选择时不宜提出过高的深度要求,但应琴虑各阶段的模型衔接和传递要求,充分利用BIM模型数据的复用性和延续性,避免过度建模和重复建摸。2.BIM交付成果除相应的BIM模型外,如果合同中有约定,还应包括模拟分析报告、碰撞检查报告、工程量清单等各类BIM应用形成的成果文件和信息表格,也可以包括由BIM模型输出的二维设计图纸和三维视图、虚拟仿真漫游视频文件。3.表中项为在该模型深度等级一般常

19、采用的基本应用内容;“口”项为不常用,但在该模型深度等级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商定采用的基本应用内容;“一”项为在模型深度等级一般不必要采用的基本应书。4.在模型深度等级对应确定的基本应用内容,宜经协商后在合同中约定。A.0.3不同精细度等级划分及其所包含的构件信息可按表A.0.3确定。表A.0.3构件精细度等级划分表构件精细度等级代号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精细度等级1LV1仅线条和面积的尺寸、形状及概略的定位概略的信息,如名称、类型、参数、材质、设计说明精细度等级2LV2概略的尺寸、形状及准确的定位,概略的部件一定的信息,如名称、类型、参数、材质、设计说明精细度等级3LV3精确的尺寸,形状及定位,

20、准确的部件较丰富的信息,如名称,类型、材质、参数、工*求、设计及重要的施工说明、成本精细度等级4LV4实际的尺寸、形状及定位,详细的制作、建造部件完整的实际产品信息,如名称、类型、参数、材质、PW、型号、制造商、安装说明、成本精细度等级5LV5实际安装的真实尺寸、形状及定位,详细的实际竣工部件实际安装的真实产品信息,如名称、类型、参数、材质、求、型号、制造商、安装及使用说明、成本、运维信息表A.0.6机电专业模型深度对应的典型构件精细度表A.0.5选择。表A.0.4建筑专业模型深度对应的典型构件精细度表构件分类模型深度等级构件子构件M100M200M300M400M500场地地形表向O道路O周

21、边建筑PO新建体量Oooo建筑地坪建筑红线O建筑墙非承重墙活动隔断建筑柱非承重柱阳台及飘板门O窗ro立面洞口百叶O屋顶屋囿O屋脊ro檐口o幕墙立面幕墙o楼梯楼梯ro爬梯电梯及扶梯电梯o自动扶梯ro栏杆扶手吊顶大花家具其他设备建筑装饰o停车场说明:1.表中各单元格中标识符分别表示构成各模型深度等级的相应构件精细度等级。表示LV1;“表7KLV2;表小LV3;表小LV4;表小LV5。2.标识符中:LV1()表示应具备。LV2()LV5()实心形状表示应具备;空心形状表示应具备,但可根据应用需求降低构件精度且不得低于LV1()。“土”表示可不具备、也可根据应用需求选用LV1()的信息。构件分类模型深

22、度等级M100M200M300M400M500基础锚杆承台O筏板O柱结构柱构造柱梁主框架梁次梁圈梁板楼板集水坑楼板反边堵挡土墙承重墙洞口梁洞口板洞口O墙体洞口楼梯楼梯梯边梁O钢爬梯O车道车道板O车道梁雨棚雨棚梁拉杆、支撑雨棚柱预埋件r预埋件下点钢结构节点碎节点钢筋说明:1 .表中各单元格中标识符分别表示构成各模型深度等级的相应构件精细度等级。表示LV1;表7KLV2;表小LV3;表小LV4;表小LV5。2 .标识符中:LV1()表示应具备。LV2()LV5()实心形状表示应具备;空心形状表示应具备,但可根据应用需求降低构件精度且不得低于LV1()。“土”表示可不具备、也可根据应用需求选用LV1

23、()的信息。构件子构件模型深度等级M100M200M300M400M500风管风管管件O风管附件风阀O末端堵头其他附件O软风管风道末端O空调设备风机O末端空调设备O冷热源机组O其他O给排水管道给排水管件O给排水管路附件水阀O其他附件O末端堵头O软管O卫浴装置O喷头O给排水设备水泵O水箱O其他O电缆桥架O电缆桥架配件O电缆O线管O线管配件O导线O母线O电气设备变、配电柜,发电机组O开关柜、配电箱O电气装置插座、开关、接线盒等O用电末端照明灯具O安全设备防雷接地O火灾监控O火警设备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O智能化设备数据设备O通讯设备O安防设备O其他构件支吊架O设备洞口O说明:1 .表中各单元格中标

24、识符分别表示构成各模型深度等级的相应构件精细度等级。表示LV1;表7KLV2;表小LV3;表小LV4;表小LV5。2 .标识符中:LV1()表示应具备。LV2()LV5()实心形状表示应具备;空心形状表示应具备,但可根据应用需求降低构件精度且不得低于LV1()。“土”表示可不具备、也可根据应用需求选用LV1()的信息。附录B模型深度协定构件信息选用表表B.0.1模型深度协定构件信息选用表BIM设计应用阶段(中,选)口方案设计口施工深化初步设计口竣工图施工图设计建筑专业:M级模型深度等级结构专业:M级机电专业:M级与模型深度等级对应的基本应用内容(栏空格中,选)建筑专业模型构建设计方案比选及优化

25、一体化设计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明细表结构专业模型构建施工深化设计工程量统计机电专业模型构建构件预制加工各专业辅助设计出图建筑结构平、立、剖面检查建筑空间管理虚拟仿真漫游竖向净空优化资产管理场地分析冲突检查运营系统建设功能分析管线综合建筑设备运行管理建筑性能模拟分析预制拆分设计构件分类构件精细度等级(下栏中,选)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LV1LV2LV3LV4LV5LV1LV2LV3LV4LV5建筑专业场地地形表向P道路周边建筑新建体量;建筑地坪建筑红线建筑墙非承重墙r活动隔断建筑柱非承重柱阳台及飘板/门/窗屋顶屋囿:屋脊檐口幕墙r立面幕墙楼梯r楼梯爬梯电梯及扶梯电梯自动扶梯栏杆扶手/吊顶大花/家具/其

26、他设备/建筑装饰/停车场/结构专业基础锚杆承台筏板柱结构柱构造柱梁P主框架梁次梁圈梁板楼板集水坑楼板反边堵r挡土墙承重墙洞口梁洞口板洞口墙体洞口楼梯楼梯r梯边梁钢爬梯车道车道板r车道梁雨棚雨棚梁拉杆、支撑雨棚柱预埋件预埋件下点r钢结构节点碎节点钢筋/机电专业风管/风管管件/风管附件风阀末端堵头二其他附件软风管/风道末端/空调设备风机末端空调设备冷热源机组P其他给排水管道/给排水管件/给排水管路附件水阀其他附件末端堵头连接软管/卫浴装置/自动喷淋喷头给排水设备水泵水箱其他电缆桥架/电缆桥架配件/电缆/电气线管/线管配件/导线/母线/电气设备变、配电柜,发电机组开关柜、配电箱电气装置插座、开关、接

27、线盒等用电末端:照明灯具安全设备防雷接地火灾监控火警设备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智能化设备数据设备r通讯设备安防设备其他构件支吊架设备洞口/说明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

28、“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引用标准名录1.2.3.4.5.6.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湖南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基础标准DBJ43/Txxx-20xx条文说明制定说明湖南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基础标准DBJ43/Txxx-20xx,经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xx年xx月xx日以湘建科20xxxx号批准、发布。本标准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在总结湖南省具体工程实践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BIM软件及协同平台;BIM模型深度;BIM设计成果交付。为方便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和学校等单位有关

29、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湖南省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基础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和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在使用中如果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编制组。1总则213基本规定234 BIM软件及协同平台244.1 BIM软件要求244.2 BIM协同平台建设要求245 BIM模型深度275.1 一般规定275.2 各专业构件精细度276 BIM设计成果交付296.1 一般规定296.2 BIM设计模型交付291总

30、则1.0.1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组成部分,信息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和行业的升级转型。BIM技术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策划、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改造、拆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住房

31、和城乡建设部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建质201167号)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也明确要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建质函2015159号)就推进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湘政办发20167号)对我省BIM技术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0.2

32、本标准的编制所针对的是建筑设计环节中,以民用建筑为对象的BIM技术应用标准,它定义和规范的是民用建筑设计中BIM应用的通用原则和基础标准。工程建设P-BIM软件的选择和认证应满足这些通用原则和基础标准。1.0.3本标准定义和规范的是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中的BIM设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的深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设计、装修工程设计等环节的BIM设计也应执行本标准。本标准侧重于BIM技术应用的通用原则,由于BIM设计对工程全寿命周期其他各阶段BIM应用引导作用明显,因此本标准也可为工程全寿命周期其他各阶段BIM应用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标准所指改建是指对原有建筑的功能

33、或者形式进行改变,而建筑的规模和建筑的占地面积均不改变的新建建筑;扩建是指保留原有建筑,在其基础上增加另外的功能、形式、规模,使得新建部分成为与原有建筑相关的新建建筑。1.0.4本标准对民用建筑的 BIM 应用设计中的通用原则和基础标准作出了规定。但民用建筑设计涉及的专业较多,相关专业的基于工程实践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所制定的相应标准中对BIM软件技术与信息交换也会作出具体规定,因此在采用本标准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基本规定3.0.1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策划、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改造、拆除等阶段。在建立BIM模型时,应考虑各阶段对虚拟建造、功能模拟、

34、性能分析、技术经济计算等应用的信息需求,以实现BIM模型及信息在后续环节中的充分利用。3.0.2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要求是所有信息协调一致,满足BIM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不同阶段各相关方的协同工作和有效实施。在以基于工程实践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方式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专业及全寿命周期内不同阶段各相关方都需要利用相关的共享信息资源,使用与任务相关的应用软件,得到相应的任务成果信息以及为其他任务准备的交换信息。因此,BIM模型应支持与其他基于工程实践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模型实现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3.0.3为实现BIM模型交付成果及信息在后续环节中的充分利用,BIM模型交付成果需要刻录包括性能分析、功

35、能模拟、技术经济分析、虚拟建造、运营管理等实际应用的信息需求。BIM设计任务委托合同确定前,签约双方应组织BIM交付成果接收方、使用方等相关方,对BIM交付成果的实际应用需求、交付成果内容、交付格式进行协商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各相关方商讨的共同协定,是BIM模型交付成果满足被交付方实际应用需求的保证,也是各相关方实现数据互用的基础。协定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模型应用要求、模型深度、构件精细度等级等要求,以及根据这些要求确定的模型交付内容、交付格式、模型数据后续交互使用、相关的知识产权等具体内容。3.0.4BIM模型数据的分类和编码应满足数据互用的要求。BIM模型数据的编码宜符合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

36、原则和方法GB/T7027的规定。BIM模型数据的分类应遵循科学性、稳定性、系统性、可扩充性、兼容性、综合实用性等基本原则。BIM模型数据宜采用面分类法或以面分类法为主的混合分类法进行分类。模型数据的编码应按编码规则统一进行,编码规则应遵循唯一性、匹配性、可扩充性、简洁性等基本原则,以方便设计者和使用者进行查找及后续使用。3.0.5BIM模型是对建筑的真实反映,在采用BIM技术以工业化方式建造的建筑中,BIM设计数据可以直观地表达出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中构件(如配筋、预埋管线、预置埋件/连接件等)的空间关系和各种参数情况以及部品/部件节点连接状态,是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

37、应相应记录的质量管理信息,是工业化方式建造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验收的依据,也是建筑工程质量责任归属的确认依据。4BIM软件及协同平台4.1 BIM软件要求4.1.1 BIM软件是BIM技术应用的基本软件,设计建模软件的选择正确与否,对支持各设计专业及全寿命周期内不同阶段各相关方实现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影响极大。4.1.2 BIM软件应用能力尤其是数据互用能力,是BIM软件能力的评判标准。目前建筑信息化软件市场中存在不少实际上并不成熟的BIM软件这类软件或应用功能不完善,或数据导入和输出格式不能共享,或信息插入、更新、修改和获取存在障碍等软件能力缺陷。因此本标准提出在选择BIM软件时应按软件的信息

38、建立、共享和应用等相关要求能力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验证。BIM软件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1.模型信息输入、输出;2.模型浏览或漫游;3.模型信息处理;4.1.3 相应的专业设计和数据互用功能;5.能协同进行专业内和专业间检查;6.应用成果处理和输出;7.满足项目各相关方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要求。4.1.3 在设计过程中不同专业会涉及到很多的软件使用,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数据流根据不同的软件格式会不同,应当择优选择相互操作性和兼容性较好的BIM软件。各专业基于工程实践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软件对软件技术与信息交换标准以及各专业设计协同条件都会有要求,满足这些要求是选择BIM软件的基本条件。4.1.4 设

39、计单位在选择BIM软件时不仅要关注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同时应遵循基于工程实践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规则和工作流程,关注规划、勘察、施工、运营维护等建筑全生命期其他各阶段信息传递的需求,通过软件选择,充分考虑不同软件间数据交换格式的兼容性,为建筑全生命期各阶段信息的传递提供解决方案。4.1.5 针对各种不同的项目,任何一个BIM软件都不可能完成各专业设计的所有工作。BIM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多种软件产品的相互协作。有些适用于创建BIM模型,有些则适用于性能分析、功能或环境的模拟和优化。如果想对已有的软件增加应用功能和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这些软件提供开放的二次开发数据接口,设计单位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开发或

40、与第三方合作开发软件插件解决遇到的特殊设计需求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4.2BIM协同平台建设要求4.2.1 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平台是BIM技术应用的重要条件,是实现BIM设计协同的重要保障工具和手段。BIM协同设计平台应依据本单位BIM规划和信息化技术条件,以及各专业BIM协同的实际需求而搭建。BIM协同设计平台应充分考虑本单位BIM设计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以及数据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需求,为各专业提供一个统一的工作环境,通过BIM设计中各专业、各相关方的协同工作,实现设计专业内、专业间数据和文件的交互和沟通交流,对BIM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保证BIM设计相关数据存

41、储的完整性和传递的准确性。同时,还能针对工程项目的共享数据和信息为项目各相关方提供协同工作环境,保证相关方共享数据和信息的准确、统一。BIM协同平台一般包括的主要功能有:1.模型及文档管理(如交付数据或模型的生成与交付管理、BIM项目的归档与再利用管理、构件资源库管理、内置业务流程和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库等)4.2.2 设计过程中的用户信息交互及权限管理;3.BIM实施中的工作流程管理(如专业配合、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果发布等);4.模型信息管理(如模型创建及修改记录、专项模型信息、模型检查分析报告、模型变更信息、模型信息可视化、模型信息分类及统计、模型信息导出等);5.BIM模型操作协同(如

42、支持可在普通办公用的计算机上流畅运行的轻量化模型;分专业对模型进行控制;对模型图元的几何测量、任意位置的剖视;模型的组合装配,模型定点或移点浏览等);6.平台接口协同(具有如外部数据导入接口、基于工程实践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软件交互数据接口、交付数据或模型导出接口、浏览器软件等统一完整接口);7.BIM成果应用(如对BIM成果进行浏览、漫游及模拟动画,输出BIM成果的尺寸量度信息、构件的详细信息、工程量、批注等)。4.2.3 目前可选择的BIM建模软件和基于工程实践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软件种类较多,因此,建立 BIM 协同平台时应考虑良好的数据扩展性和兼容性,单位的信息化发展和项目各相关方共享数据

43、和信息需要,用的 BIM 软件对数据格式的开放交互具有限制性时,在转换为相对统一的数据格式。BIM协同平台支持的数据格式应满足设计优先支持主流BIM软件的数据格式。当采BIM协同平台进行数据的存储和交换中应BIM设计过程中,协同工作主要为建筑、结构、机电三大部分的专业内协同和专业间协同。BIM协同平台应搭建设计服务器,将所有设计成果保存在设计服务器中。在服务器项目文件系统中,应当为专业划分各自的文件位置,以便分别保存、更新BIM成果和多专业间协同。4.2.4 关联模型数据是指BIM模型数据共享活动涉及的、与BIM数据的建立、加工、处理、交换、共享、服务和应用相关联的各种数据。由于协同设计平台要面向建筑建设过程中众多的使用者,任何一方的误操作都有可能造成模型的损坏、数据的丢失,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