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工—热处理原理2_第1页
材工—热处理原理2_第2页
材工—热处理原理2_第3页
材工—热处理原理2_第4页
材工—热处理原理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1.2 钢的冷却转变同一种钢加热到奥氏体状态后,由于尔后的冷却速度不一样,奥氏体转变成的组织不一样,因而所得的性能也不一样。研究奥氏体冷却转变常用等温冷却转变曲线,即TTT曲线(过冷奥氏体在一定温度下随时间变化组织转变情况)及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即CCT曲线(过冷奥氏体依冷却速度变化组织转变情况)。TTT曲线是选择热处理冷却制度的参考,CCT曲线更能反映热处理冷却状况,作为选择热处理冷却制度的依据。9.1.2.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当温度在A1以上时,奥氏体是稳定的,不发生分解。当温度降到A1以下后,奥氏体即处于过冷状态,这种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过冷A是不稳定的,会转变为其它的组织。

2、钢在冷却时的转变,实质上是过冷A的转变,而过冷A的转变也是一个点阵重构和C的扩散过程。 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定义:过冷A向其他组织转变的转变量与等温保温时间的关系曲线(TTT曲线Time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或C曲线或IT曲线Isothermal Transformation)。测定方法:金相硬度法膨胀法磁性法热分析法等二、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孕育期:过冷A从过冷到转变开始这段时间,其长短反应了过冷A的稳定性大小。C曲线中,鼻尖处(550)的孕育期最短,过冷A稳定性最小。为何不同温度下过冷A稳定性不同?727过冷度较小时,由于过冷A和P之间的自

3、由能差较小(相变驱动力较小),过冷A比较稳定,故孕育期很长,转变所需总时间也很长;温度下降,过冷度增大,新旧相之间的自由能差不断加大,过冷A的稳定性最低,孕育期最短,转变速度最快;继续降低温度,新旧相的自由能差不再起主导作用,原子扩散能力起主导作用,温度降低使扩散过程越来越困难,过冷A的孕育期和转变时间逐渐增长。三、亚共析钢过冷A的等温转变曲线 亚共析钢的过冷A等温转变曲线与共析钢C曲线不同的是,在其上方多了一条过冷A转变为铁素体(F)的转变开始线。亚共析钢随着含碳量的减少,C曲线位置往左移,同时Ms、Mf线住上移。亚共析钢的过冷A等温转变过程与共析钢类似。只是在高温转变区过冷A将先有一部分转

4、变为F,剩余的过冷A再转变为P型组织。 四、过共析钢过冷A的等温转变曲线 过共析钢过冷A的C曲线的上部为过冷A中析出二次渗碳体(Fe3CII)开始线。当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时,过共析钢随着含碳量的增加,C曲线位置向左移,同时Ms、Mf线往下移。过共析钢的过冷A在高温转变区,将先析出Fe3CII,其余的过冷A再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 9.1.2.2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及其产物 奥氏体冷却到A1温度以下,由于过冷A的自由能较其他组织的自由能高,所以将向其他组织转变。高温转变区(A1550的珠光体转变区)中温转变区( 550MS的贝氏体转变区)低温转变区( MS以下的马氏体转变区)一、高温转变(

5、P转变)转变温度: A1550(扩散型转变)转变产物:珠光体型组织 ,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渗碳体呈层片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转变温度越低,层间距越小。按层间距大小,珠光体组织分为: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过冷A高温转变产物的形成温度和性能名 称符号形成温度/硬 度能分辩片层的放大倍数珠光体PA1650170200HB<500×索氏体S6506002535HRC>800×屈氏体T6005503540HRC>2000× 实际上,这三种组织都是珠光体,并无本质差别,且无严格的温度界限,其差别只是珠光体组织的“片间距”大小;形成温度

6、越低,片间距越小,组织的硬度越高,屈氏体的硬度高于索氏体和粗珠光体 二、中温转变(B转变)(半扩散型转变)转变温度: 550MS(240)转变产物:贝氏体渗碳体分布在碳过饱和的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 。550 350 :上贝氏体(上B),呈羽毛状,微观上为小片状的渗碳体分布在成排的铁素体片之间。350 Ms:下贝氏体(下B),在光学显微镜下为黑色针状,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在铁素体针内沿一定方向分布着细小的碳化物(Fe2.4C)颗粒。 转变产物性能上贝氏体:铁素体片较宽,塑性变形抗力较低;同时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片之间,容易引起脆断,因此强度和韧性都较差。 下贝氏体:铁素体针细小,无方向性,碳的

7、过饱和度大,位错密度高,且碳化物分布均匀、弥散度大,所以硬度高,韧性好,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三、低温转变(M转变)(非扩散型转变)马氏体:C在-Fe中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具有很大的晶格畸变,强度很高。马氏体转变:钢从A状态快速冷却,在较低温度(MsMf )下发生的无扩散型相变。(广义上讲,凡是相变基本特征属于M型的转变产物都称为M,该过程称为M转变。)马氏体转变是强化金属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多数工件、零件都需要淬火和回火获得最终的使用性能。钢、许多有色金属和合金以及陶瓷材料等均有马氏体转变。9.1.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一、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实际生产中较多情况下是连续

8、冷却,比如说正火、退火、淬火等热处理等都是从高温到低温连续冷却,因此研究连续连续冷却更有意义。 连续冷却:在一定冷却速度下,过冷奥氏体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发生转变,得到的产物往往是不均匀的混合组织。 连续冷却时采用过冷A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来研究。二、共析钢过冷A的连续冷却转变 1、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水冷 Ps过冷A转变为P型组织开始线Pf过冷A转变为P型组织终了线KK过冷A转变中止线Vk上临界冷却速度,共析钢以大于该速度冷却时,由于遇不到P转变线,得到马氏体(M)组织。Vk下临界冷却速度,共析钢以小于该速度冷却时,得到全

9、部P型组织。CCT曲线与TTT曲线比较CCT曲线与TTT曲线之间有何差异?共析钢过冷A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中没有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的部分,在连续冷却转变时得不到贝氏体组织。与共析钢的TTT曲线相比,共析钢的CCT曲线稍靠右靠下一点,表明连续冷却时,奥氏体完成珠光体转变的温度较低,时间更长。CCT曲线较难测定,一般用过冷A的TTT曲线来分析连续冷却转变的过程和产物,但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差异。 缓慢冷却(V1炉冷):过冷AP,转变温度较高,P呈粗片状,硬度170HB220HB稍快冷却(V2空冷):过冷AS,P呈细片状,硬度25HRC35HRCV3(油冷):TMAR,硬度4555HRC过冷AT(KK线以上

10、)过冷AM( MsMf:马氏体转变)过冷AAR(残余奥氏体AR 连续冷却转变后少量没有转变而保留到室温的过冷奥氏体)VKVK'V4冷却(水冷):M AR图中:1、P转变开始线2、P转变终了线3、P转变中止线4、M转变开始线5、M转变终了线三、亚共析钢过冷A的连续冷却转变 与共析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差异亚共析钢过冷A在高温时有一部分将转变为F,而共析钢没有F的转变。亚共析钢过冷A在中温转变区会有少量贝氏体(上B)产生,共析钢没有。 如油冷的产物为F+T+上B+M,但F和上B量很少,有时可忽略。 另外,如果W(C) 0.6%,则油冷和水冷后的产物中会有少量AR 。四、过共析钢过冷A的连续冷却转

11、变 与共析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差异过共析钢过冷A在高温区,将首先析出二次渗碳体(Fe3C),而后转变为其它组织。由于过共析钢奥氏体中碳含量高,所以油冷、水冷后的组织中应包括残余奥氏体(AR )。过共析钢与共析钢一样,其冷却过程中无贝氏体(B)转变。五、TTT曲线和CCT曲线的意义 钢的TTT曲线和CCT曲线对生产与科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是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规程和发展新的热处理工艺(如形变热处理)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对于分析研究各种钢在不同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与性能,进而合理地选用钢材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六、钢的冷却转变小结 钢在冷却时,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根据其转变温度的高低可分为高温转变产物

12、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中温转变产物上贝氏体、下贝氏体,低温转变产物马氏体等几种。随着转变温度的降低,其转变产物的硬度增高,而韧性的变化则较为复杂。 9.1.2.4 影响C曲线的因素一、含C量的影响亚共析和过共析钢的C曲线中有先共析相析出线;共析钢(C%=0.77%)的过冷A最稳定,C曲线最靠右;亚共析钢的过冷A稳定性随含C量降低而降低,C曲线向左边移动;过共析钢的过冷A稳定性随含C量增加而降低,C曲线向左边移动;A中的含C量越高,Ms点越低,RA越多。二、合金元素的影响除Co和Al外,所有合金元素都增大过冷A的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使Ms下移;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Si、Cu等和弱碳化物形成

13、元素Mn,只改变C曲线的位置,不改变C曲线的形状;碳化物形成元素Cr、Al、W、V、Ti等不但使C曲线右移,而且改变C曲线形状,使其分为两个部分,相当于P转变和B转变。Si、Ti、V、Mo、W等元素使P区鼻温上升,而Ni、Mn、Cu等则使之下降;所有碳化物形成元素均使B区鼻温下降;Cr、Mn对P的推迟作用小于对B的影响,其他元素刚好相反。三、加热条件的影响A化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则形成的A晶粒越粗大,成分越均匀;同时有利于先共析相和其他难溶相颗粒的溶解。这些因素都能降低A分解时的形核率,增加A的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加热温度偏低,保温时间不足,将获得成分不均匀得细晶粒A,甚至有大量未溶的第

14、二相,这些促进A冷却时的分解过程,使C曲线左移。9.2 常规热处理9.2.1 钢的退火与正火 9.2.1.1 退火的定义、目的及分类一、退火的定义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低于或高于Ac1点以上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地炉冷或控制冷却速度,以获得平衡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既可作为预备热处理,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化学或表面热处理等)创造良好的组织条件或适于后续加工工艺性能的需要,也可作为钢的成品或半成品的最终热处理。二、退火的目的降低钢的硬度,便于切削加工;消除内应力或冷作硬化,提高塑性以利于继续冷加工;改善或消除毛坯在铸、锻(轧)、焊时所产生的化学或组织不均(如偏析、带状组织和魏氏组织等),

15、提高其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细化晶粒,提高大批量生产零件的组织均匀性,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三、退火的分类第一类:在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退火,又称相变重结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球化退火、不完全退火、扩散退火第二类:在临界温度(Ac1)以下的退火,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其它:等温退火、去氢退火碳钢各种退火和正火工艺规范示意图9.2.1.2 常用退火工艺方法(固相线以下100200)。,处六、去氢退火 去氢退火的目的是消除钢中的氢所造成的白点(发裂)。采用温度需加热到Ac3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C曲线“鼻尖”稍下一点温度等温并保持较长时间,使氢原子从钢内逸出。 冶金工厂生产的钢

16、轨和某些对氢敏感的合金钢坯,锻、轧后从高温冷却到300500转入保温箱或灌中进行长时间的等温扩散,然后冷却到室温即可将氢消除。七、等温退火等温退火:将钢件加热到高于Ac3 (或Ac1 ) 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地冷却到珠光体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奥氏体等温转变,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能获得均匀的预期组织;对于奥氏体较稳定的合金钢,可大大缩短退火时间9.2.1.3 钢的正火 9.2.1.4 退火正火后的组织和性能火 9.2.1.5 退火与正火工艺的制定原则一、加热温度的选择 加热温度首先要按照钢的状态图和临界点来选择。一般的原则:不完全退火为Ac120 3

17、0;完全退火为Ac33050;正火为Ac3 (或Acm)3050(或加3080)。 生产上在不影响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将温度相近、要求相似的不同钢号混合装炉。碳钢各种退火和正火工艺规范示意图 二、加热速度的选择 对于一般碳钢和低合金钢而言,加热速度可不予限制,钢材入炉后可随炉升温,也可高温装炉。在连续生产条件下,大多采用高温直接装炉与快速加热,这对提高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能耗较为有利,但操作上要以保证保温阶段温度的均匀性为前提。 对某些导热性低的高合金钢或合金材料,加热速度应限于150/时以下,而且原则上应低温(250)装炉,开始加热速度较慢,温升至600后可加快升温速度。三、保温时间的选择保温的目的是使炉料内外温度一致,并完成所需的组织转变。保温时间的确定应考虑钢的成分及原始组织状态、装炉量、装炉方式以及加热炉的特性等因素。合金钢在退火、正火时的保温时间应比碳钢长一些,因为大多合金元素阻碍碳和铁原子的扩散,合金元素自身扩散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