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仪征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沙河农民集中居住区(B区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批 准:周开富审 核:钱玉林技术负责:钱玉林工程负责:郭贵全校 对:郭贵全报告编写:朱志林制 图:朱志林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二、勘察目的三、勘察依据及布孔原则四、勘察手段与完成工作量五、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六、场地岩土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七、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均匀性八、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九、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十、场地与地基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十一、地基、基础评价十二、基坑工程评价十三、场地的地质环境评价十四、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十五、结论与建议附图
2、: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3、钻孔柱状图4、图例(1张)5、部分静力触探单孔曲线柱状图6、分层固结ep曲线7、综合颗粒分析曲线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2、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及分层统计表3、特殊土工试验指标分层统计表4、分层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5、土工试验成果总表及分层土工试验表6、砂(粉)土液化判别成果表及液化指数计算成果表7、(试验室)土工试验成果总表附件:1、水质分析报告2、土质分析报告3、场地波速测试成果报告 一、工程概况(仪征)沙河农民集中居住区位于仪征市经济开发区内(天宁大道西、沿江高等级公路南、),地处沿江高等级公路南侧、天宁大道东侧、拟建的十二圩路北侧。项目总用
3、地约137亩(91475平方米)。拟建工程为多层住宅楼及配套的多层幼儿园、公建等,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本次勘察范围为一期工程,期拟建建筑物及其特征等等详细资料见下表(表1-1表1-2)。 沙河农民集中居住区B区1期拟建建(构)筑物特征一览表 表1-1编号建筑物名称结构形式及层次高度(米)长度(米)宽度(米)柱网(米)*(米)1101#134#住宅楼框架结构,(1+5)层约23约2660约10.311.14*42幼儿园框架结构,23层约12约67约52约8*43公建七框架结构,23层约12约50约24约4*64公建八框架结构,2层约8约33.6约10.8约5*4 沙河农民集中居住区B区1期
4、拟建建(构)筑物特征一览表 表1-2编号建筑物名称柱下最大荷载(kN)拟采用的地基形式室内0.00标高/室外标高(米)基础底板埋置深度(米)备注1101#134#住宅楼约1300桩基4.6/4.5约2.0无地下室 2幼儿园约1300桩基4.6/4.5约2.0无地下室3公建六、七约1500桩基4.6/4.55.5约2.0无地下室4公建八约600桩基4.6/4.5约2.0无地下室注:表中柱网尺寸,以设计图纸为准;荷载为估算值;基础埋深为估算值,从室外地面算起。该工程拟建建筑物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为一般。采用桩基时单桩极限竖向承载力初步设计值约为10001500kN。-1-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
5、岩土工程所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后的后果,该工程中的高层住宅楼的重要性等级属二级,其它建(构)筑物的重要性等级属三级;按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划分,该场地的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二级;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综合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按抗震设防类别划分拟建物为标准设防(丙)类建筑。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受江苏省仪征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我院承担了(仪征)沙河农民集中居住区(B区一期)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二、勘察目的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
6、段,目的主要为:通过勘察和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等手段以及对成果的综合分析评价、判断,向委托方提供拟建工程的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点: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地基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2-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建筑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
7、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提供地下室层高范围内的静止土压力系数。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7、对场地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判定建筑场地类别,提供建筑场地的卓越周期等;8、评价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9、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桩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有地下室时提供基地下室的防水水位和抗浮水位;10、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11、查明该场地的地层结构、岩
8、土工程特性,对可能采用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三、勘察依据及布孔原则-3-3.1、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和依据有:1、勘察合同及勘察委托书;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静力触探技术规则(CECS 04:88);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1
9、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1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GJ32/TJ 109-2010);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等。3.2、布孔原则按建筑群布置勘探点,孔间距控制在15.0030.00米以内。 四、勘察手段与完成工作量 4.1、勘察手段本次勘探点位置、数量、类型及深度由我院按照有关规范确定,并经甲方认可。勘察手段采用机械钻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土工试验、水质和土质分析以及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勘察评价。-4-4.2、机械钻探本次勘察采用的钻机型号为XY-1型,钻孔开孔直径为110mm,钻孔直径为91mm(部分
10、钻孔采用麻花钻钻进),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流塑、软塑、可塑状态粘性土以及粉土采用薄壁取土器固定活塞法取样,硬塑状态粘性土采用回转取土器单动三重管法进行取样,所有土试样质量等级均达到级,并及时送试。4.3、原位测试4.3.1、标准贯入试验以42mm触探杆自由落锤(锤重63.5kg,落距76c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试验时先预贯15cm不计击数,以后每贯入10cm计一阵击,以记录30cm的锤击数作为实测击数。4.4.2、静力触探单桥静力触探采用SY-3型触探架,10cm2单桥探头,25mm探杆,下地锚作为触探反力,测试数据由JC-X3型微机测量,量测数据并人工记录,数据采集每10cm记录一次,每2m回
11、零一次,以减少误差。4.3.3、波速测试各岩土层剪切波速(Vs)值每1米测试1组土层剪切波速值,波速测试严格按照工程物探要求进行。4.4、勘探点定位及高程测量勘探点定位、数量及孔深等根据相关规范并结合拟建建筑物总-5-平面图的情况布设,根据甲方提供的总平面规划图及控制点坐标(仪征市地方坐标),由专业测量人员采用全站仪测放勘探点位置,并用水准仪自高程基准点BM1、BM2测求各勘探点孔口绝对标高。各基准点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其有关参数见下表(表4.4)。 平面控制点及高程基准点参数 表4.4点号XY黄海高程(米)BM118574.76719218.5424.606BM218602.257
12、19630.7564.3274.5、土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的土样测试项目分别为天然含水量、比重、天然重度、液限、塑限、固结试验、直接快剪试验、三轴快剪(UU)试验、颗粒分析试验等(详见“土工试验成果总表”),其中界限含水量采用圆锥重76g的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求。4.6、水、土质分析试验水、土的化学分析试验只做了有关水、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及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评价所需的试验项目。因该工程地下无钢结构,水、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未进行评价。土质分析试验按要求测求土的易溶盐的相关指标,测试项目和结果详见附件“水质分析报告”和“土质分析报告”。4.7、完成工作量该工程于2011年10月2
13、8日进场勘察,于2011年12月10日结束外业工作,于2011年12月28日提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间-6-提供试桩用中间报告)。该工程最后完成的总勘察工作量见下表(表4.7)。 仪征沙河农民集中居住区B区1期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表4.7项目工作量项目工作量取土性钻孔孔数(个)78室内土工试验物理指标(组)275进尺(m)2162.6固结试验(组)275单桥静探、其它孔孔数(个)161直接快剪(组)274进尺(m)4032.3固结快剪(组)/加密鉴别孔孔数三轴(UU)(组)/进尺(m)取样原状样(组)275颗粒分析(组)386扰动样(件)250渗透试验(组)16水样(件)3水质分析(组)3标准贯
14、入试验(次)1476土质分析(组)3备注: 单桥静探、其它孔中含加密孔、电房、垃圾站等处勘探点共11个。波速试验(米)60无侧限抗压强度(含重塑土)7+7重型动力触探(组)/测量放点(个)239五、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5.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场地向南距长江北岸边约3.0公里,属长江河漫滩地貌。勘察时场地主要为农田和村庄等,场地内局部有水塘等分布。本场地地形平坦,地面标高约(黄海标高,下同)一般为3.74.5米,局部低洼处约2.5米左右。水塘等的平面范围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其皆为人工开挖,深度一般小于2.0米。5.2、自然地理根据江苏省环境水文地质图集(江苏省地质矿产局
15、编),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033mm,年平-7-均蒸发量1518mm。潜水位年变幅最大为2.15m,最小为0.84m,高值一般出现在79月汛期,低值多出现在1112月旱季。降水量的不均衡是影响地下水位的主要因素。 5.3、地层场地位于扬子地层区东部,基底由中元古界海州群及张八岭群 区域变质岩系组成,中生代地层发育较齐全,上第三系也有分布,第四系以河湖冲积相地层为主。5.4、地质构造根据江苏省及上海市区域地质志,场地处于扬子准地台。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与淮阳山字型东翼反射弧及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复合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初步勘察结果,场地南约710
16、公里处为沿江大断裂,拟建住宅小区东部及南部等有小型断层(推测为正断层)分布,以上大断裂及小型断层等近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无活动迹象。六、场地岩土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勘察查明钻探深度内地基土层共可分7个主要土层。其中层土Q4近代人类活动的表土层;、及层土主要为Q4长江冲积相粘性土、淤泥质土及粉砂等。本次钻探深度大于50.0米,未见基岩。各土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8-表土(Q4ml+al): 灰褐色,其成分为粉质粘土,局部为粉、细砂等,软可塑、松散,光泽弱,中低强度,低韧性;该层土主要为耕土,含植物根等,局部为素填土或房渣土,新近堆填,松散。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201.50米,平均0.35米;
17、层底标高:2.004.40米,平均3.65米;层底埋深:0.201.50米,平均0.35米。粘土夹粉质粘土(Q4al):褐黄、黄褐色等,可塑、质软,局部流塑等,很湿,中高压缩性,光泽反应中等,中低干强度,中低韧性,见植物根、少量云母、礓结核等。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02.10米,平均1.08米;层底标高:1.503.50米,平均2.64米;层底埋深:0.902.70米,平均1.41米。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灰褐色,流塑,很湿,中高压缩性,灵敏度(St)为2.88.9,其平均值为5.0,属于高灵敏性土,光泽反应中等,中低干强度,低韧性,见少量云母,夹薄层灰、青灰色粉土及粉、细砂等,平均
18、粘粒含量大于10%。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06.50米,平均2.94米;层底标高:-3.401.60米,平均-0.32米;层底埋深:2.507.50米,平均4.32米。粉砂与淤泥质粉质粘土互层(Q4al):粉砂为灰、青灰色,松散,很湿,饱和,中压缩性,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黑色矿物及少量云母等,颗粒形状亚圆形棱角状,级配不良,粘粒含量低;淤泥质粉质粘土为灰褐色,流塑,很湿,高压缩性,中灵敏度,光泽反应-9-中等,中低干强度,低韧性。该层土具薄层状或千层饼构造等。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05.40米,平均2.08米;层底标高:-5.000.50米,平均-2.35米;层底埋深:3.508.90
19、米,平均6.34米。粉砂(Q4al):灰、青灰色,稍密、局部中密,饱和,中压缩性,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黑色矿物及少量云母等,颗粒形状亚圆形棱角状,级配不良,粘粒含量低,夹薄层灰褐色流塑状粉质粘土或淤泥质粉质粘土等,具层状构造。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0011.40米,平均5.58米;层底标高:-11.70-0.10米,平均-7.64米;层底埋深:4.3015.00米,平均11.64米。细砂(Q4al):灰、青灰色,稍密、局部中密,饱和,中低压缩性,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黑色矿物及少量云母等,颗粒形状亚圆形棱角状,级配不良,粘粒含量低,夹薄层粉土、粉砂及灰褐色粉质粘土等,具层状构造。场区普遍分布,
20、厚度:0.6016.40米,平均8.18米;层底标高:-19.50-7.30米,平均-15.06米;层底埋深:11.0023.60米,平均19.06米。细砂(Q4al):灰、青灰色夹杂黄灰色等,中密、局部密实,饱和,中低压缩性,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黑色矿物及少量云母等,颗粒形状亚圆形棱角状,级配不良,粘粒含量低,夹薄层粉土、粉砂及灰褐色粉质粘土,具层状构造。该层未穿透,钻探揭示的层底最大埋深为31.35米。-10-各土层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七、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均匀性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结果详见报告附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层统计表等。根据统计
21、结果分析,除层土外,其余各土层的相关岩土指标的统计指标变异系数处于正常范围内,指标之间关系较协调。根据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数据综合判断,、等层土的土质欠均匀, 、层土的土质尚均匀。根据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等数据结合当地经验提供的各土层岩土参数指标建议值详见表7.1。八、场地水文地质条件8.1、含水层该场地的场地环境类型为类,钻探深度内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等土层,地下水类型属松散孔隙型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灌溉用水及长江的补给等,排泄形式以蒸发和地下径流为主。钻探深度内未见承压水或对工程有影响的承压水等。根据经验和部分室内试验资料,各含水层的垂直渗透系数如下:层表土,k=1.0*10-5cm/s;层
22、粘土夹粉质粘土,k=4.0*10-6m/s;层淤泥质粉质粘土,k=7.5*10-6cm/s;-11-层粉砂与淤泥粉质粘土互层,k=6.0*10-4cm/s;、层粉、细砂土,k=3.5*10-3cm/s。各土层的水平渗透系数可参照上述参数采用。8.2、地下水位钻探期间实测钻孔内地下水初件水位标高为2.32.7米,其稳定水位标高为2.32.7米。根据调查了解,近35年场地最高地下水位出现在雨季,最高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地下水位标高年变化范围约为1.54.0米左右。8.3、地下水作用和影响评价8.3.1、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据现场勘查目前场地内及附近无地下水污染源。据场地地下水和土的化学分析资料判定
23、: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见下表:8.3.1.1、按环境类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腐蚀介质项目环境类型()腐蚀等级硫酸盐含量SO42-水(mg/L)74、2、150(小于300)微土 (mg/kg)26、1、1(小于450)微镁盐含量Mg2+水(mg/L)25、25、28(小于2000)微土 (mg/kg)48、30、18(小于300)微铵盐含量NH4+水(mg/L)0.5、0.5、0.5(小于500)微土 (mg/kg)0(小于450)微苛性碱含量OH-水(mg/L)0(小于43000)微土 (mg/kg)0(小于64
24、500)微总矿化度水(mg/L)408、407、599(小于20000)微土 (mg/kg)微-13-8.3.1.2、按地层渗透性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pH值B腐蚀等级水:7.5、7.2、7.7(大于5.0)微土:7.3、7.8、7.5(大于5.0)微侵蚀性CO2(mg/L)0、0、0(小于30)微HCO3-(mmol/L)8.3.1.3、水和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干湿交替或B腐蚀等级水中Cl-含量(mg/L)48、46、53(小于100)微土中Cl-含量(mg/kg)68、53、34(小于250)微8.3.2、地下水的力学作用和影响评价8.3.2.1、地下水对结构物的上
25、浮作用本工程无地下室等地下设施,设计、施工时应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地下室和挡土墙等地下构筑物的上浮作用。8.3.2.2、地下水对边坡的不利影响该场地没有永久性边坡,对临时性边坡,验算边坡稳定时,应考虑地下水对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 8.3.2.3、地下水位升降对地面及工程的影响自然条件下,地下水年升降幅度约为1.02.0米左右,地下水位升降对地面及工程的影响较小,一般可不考虑其相关的影响。当进行基坑降水时应考虑降水漏斗引起的地面不均匀沉陷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地下水回灌等。8.3.2.4、地下水对支挡结构物的影响-14-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小,可不需设置支挡结构,可不考虑地下
26、水对支挡结构物的影响等。8.3.2.5、产生潜蚀、流土及管涌的可能性本场地上部的地基土层中含粉土、粉砂等土层,透水性较好,当因水头压差而产生自下向上的渗流时,易产生潜蚀、流土及管涌等。九、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9.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仪征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本场地现属于仪征市市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按仪征市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采用。9.2、饱和土液化判别经初判,地面下20米以内各土层中第、层
27、土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可不考虑该层土的地基液化影响;层土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砂等,其平均粘粒含量大于10%,一般可不考虑其地基液化的影响,但应考虑其震陷的影响;、层土为Q4以粉、细砂为主的土层,为可液化土层。-15-根据公式Ncr=Noln(0.6ds+1.5)-0.1dw 3/c (No=7,=0.8,ds20米,dw=0.0米) 对液化判别孔G27、G59G206等10个孔进一步判断,判别结果为:层中粉砂薄夹层为液化土,、层土为液化土层,、层土为不液化土层。液化孔的液化指数为3.1819.20,其平均值为9.7。综合分析、判断,剔除异常值后,该场地属“中等”液化地基,主要液化土层为、层
28、土。9.3、抗液化措施该场地为“中等”液化场地,可采取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处理的抗液化措施。9.4、场地类别判定根据实测钻孔剪切波速(详见附件:“场地波速测试成果报告”),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50Vse150m/s,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3条有关条文规定,覆盖层的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覆盖层厚度:根据场地钻探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确定该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大于50.0米。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表4.1.6查得该建筑场地类别属类。9.5、场地特征周期值-16-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5.1.4-2查得
29、该建筑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45s。9.6、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本场地存在液化土层等软土,根据本工程场地地基土层特点,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1条和表4.1.1确定本场地属于不利地段。十、场地与地基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勘察查明,该场地属于长江下游北岸河漫滩平原地貌,地形平坦,场地周边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及不良地貌发育,拟建工程不在陡坎或高边坡附近,场地与地基稳定,适宜作建筑物场地。十一、地基、基础评价11.1、地基、基础方案建议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地基特点,本工程多层住宅楼不宜采用天然地基,柱距较小的二层公建及单层电房等辅助用房可采用天然地基。
30、根据相关规范、规定要求,本工程采用桩基时可预应力管桩或预制桩。采用天然地基时宜以第层粉质粘土作基础持力层,设计时应验算下卧层为层土的强度。11.2、天然地基评价-17-11.2.1、场地、地基稳定性和处理措施的建议从场地的地形、地貌及不良地质作用和现象方面看该工程的场地和地基较稳定,可不需采取针对场地的稳定性问题的处理措施,但该场地内存在软土及可液化土层,应采取适宜的抗液化措施等。该期工程场地局部有水塘等分布,分布的水塘等为近期人工开挖形成,开挖深度一般为2.03.0米,设计、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地基处理。11.2.2、地基的均匀性评价从整个场地看,该工程场地主要地基受力层工程特性差异较大
31、,地基主要受力层为中、高压缩性土层,局部持力层底面坡度大于10%或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差值大于0.05b,参照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第8.2.4条之1、2款判断该工程场地的地基属于不均匀地基。11.2.3、地基承载力评价及其使用条件根据原位测试、土层的物理性质结合经验确定的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可参照报告表7.1采用,表中fak未作深、宽等修正。当多层建筑以层土作天然地基的持力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层土)的强度。11.2.4、建筑地基的变形特征-18-拟建工程的地基变形特征主要为沉降量、筏板基础的整体倾斜和局部倾斜、条形基础的局部倾斜等。
32、地基变形计算所需的各土层的变形参数可根据报告附件“分层固结e-p曲线”按实际土压力读取。11.2.5、地下室防水和抗浮评价本工程无地下室。11.3、桩基工程评价11.3.1、桩型和桩端持力层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该工程高层住宅楼建议采用预制桩或预应力管桩,桩端持力层宜采用层土(中密细砂)。11.3.2、可能采用的桩型、规格及相应的桩端标高的建议根据安全、经济合理、设计要求及当地施工条件和经验等综合确定本工程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桩端持力层可采用层土。桩端标高宜为-19.0-16.0米(桩入土深度为2022米)。11.3.3、桩基的初步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参照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33、JGJ 72-2004)附录C以及附录D、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3.3条、第5.3.4条、第5.3.5条等提供的估算单桩承载力的方法,预制桩的设计、施工所需的侧阻力、端阻力及其它岩土参数等见下表(表11.3.3),设-19-计、施工所需的其它岩土参数参见报告中的表7.1。预制桩或预应力管桩初步设计时所需岩土参数建议值 表11.3.3土层名称土层平均厚度(米)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抗拔系数im(MN/m4)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表土0.3015/0.74.5/粉质粘土1.1015/0.84.51.0淤泥质粉质粘土2.9015/0
34、.82.01.0粉砂与淤泥质粉质粘土互层2.3025/0.76.00.0粉砂5.5040/0.710.02/3粉砂5.00604000(h20m)0.710.01.0粉砂31.08850000.710.01.0注:1、本表中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使用于桩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1.5米、1.0米的非液化土层或非软弱土层时的情形,其它情形按相关规范的规定采用。11.3.4、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估算初步设计时可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公式5.3.5估算建议桩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即:Quk=Qsk+Qpk=uqsikli+qpkAp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可按Ra=Qu/
35、K(K=2)取值。预制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估算结果详见表11.3.4。-20-预制桩或预应力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表 (表11.3.4-1)估算依据的勘探点(代表楼号)管桩直径(m)桩端持力桩顶标高(m)桩端标高(m)桩长(m)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kN)G18(116、115、109)0.42.5-17.520.01866.90G27(109、104、101)0.42.5-17.520.01930.7G45(117、110、105)0.42.5-17.520.01759.7G59(102)0.42.5-17.520.02142.6G72(118、111)0.42.5-
36、17.520.01774.1G81(103)0.42.5-17.520.01821.7G90(111、112、119)0.42.5-17.520.01670.0G100(107、106、108)0.42.5-17.520.01630.7G131(120、113、114)0.42.5-17.520.01773.6G151(121124、114)0.42.5-17.520.01726.6G175(幼儿园)0.42.5-17.520.01666.0G184(126、127、129131)0.42.5-17.520.01726.6G206(128、132134、公建七)0.42.5-17.520.01
37、588.8注:表中预应力管桩承载力估算时按带桩头的情形考虑,且未考虑地基液化的影响。11.3.5、沉桩的可能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预制桩:采用预制桩时,桩端穿过的土层一般为软土、中密粉砂等,未发现影响沉桩施工的孤石、漂石及其它障碍物。根据当地经验和目前场地空旷、周围无居民的施工环境和条件,预制桩可采用打入法和静压法施工。采用预制桩时,应根据所要穿过土层的原位测试(标贯、静力触探)指标选择相应的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21-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试桩,根据试桩结果确定设计、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等。11.3.6、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及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见前
38、8.3.1。当预制桩或预应力管桩的接口为钢质结构(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地下水对钢结构的腐蚀性可按“弱腐蚀”考虑,或根据要求进行专门的腐蚀性勘察和评价等。11.3.7、采用桩基时需注意的其它问题采用预制桩等挤土型桩时,由于桩端所穿过的土层一般为淤泥质土、中密的粉砂等,群桩施工时桩对土的挤压作用易使土层产生显著的侧向流动,使已经施工桩的桩顶产生水平位移甚至局部剪断等,设计、施工时应考虑挤土效应对工程的影响,并根据相关经验采取适宜的预防措施,可采取预钻孔取土、挖应力释放沟、复打(或复压)等预防性处理措施等。设计、施工时应考虑预制桩的桩身强度和沉桩荷载的协调,防止出现断桩或暴桩等,建议正式施工前应进
39、行试桩,通过试桩时的相关参数进行施工控制等。由于场地内存在软土(层土)及液化土层(、层土),设计时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考虑可能出现的桩的负摩阻力对工程的影-22-响等。十二、基坑工程评价12.1、基坑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基坑开挖深度自自然地面向下一般不大于2.5米, 12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的地基土层主要为、及等层土,地基土层分布尚稳定。目前拟建建筑物基坑周围环境简单,基坑边线距离邻近最近的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距离大于15米。根据拟建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基坑开挖深度及其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层分布和性质等综合分析,基坑开挖对周边已建建筑物或其它地上和地下构筑物的影响小。勘察查明,该工程场地工程地质
40、、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对施工有较大影响。根据以上条件综合确定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12.2、边坡的局部稳定性、整体稳定性和坑底抗隆起稳定性本建筑基坑边坡和基底主要由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及粉砂等土层组成,设计、施工时应根据边坡高度进行边坡的局部稳定性、整体稳定性和坑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12.3、坑底和侧壁的渗透稳定性坑底和侧壁主要由粉质粘土、粉砂等渗透性相对较好的土层组-23-成,当基坑开挖时应考虑坑底和侧壁的渗透稳定性,建议做好地表水的排水措施等,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地下水位埋深时尚应采取降水措施。12.4、挡土结构和边坡可能发生的变形根据设计、施工等经验,本工程不需采用挡土结构。边
41、坡可能发生的变形主要为水平位移或圆弧滑动等。12.5、降水效果和降水对环境的影响本场地的开挖深度内的地下水含水层为渗透性较好的粉砂层和交差的粘性土层互层,竖向不均匀。当采用轻型井点进行基坑降水。基坑降水时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确定地下水降深,一般低于基坑底0.51.5米,同时井点布置时应考虑地层因素对降水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等。基坑降水过程中应考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地下水位的升降及降水漏斗等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对周围已有建(构)筑物的影响等。12.6、开挖和降水对邻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根据场地条件、基坑规模及邻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特点等,基坑开挖对邻近道路和地下设施造成的不良影
42、响小,一般可不考虑其影响。基坑降水过程中应考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地下水-24-位的升降及降水漏斗等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对周围已有建(构)筑物的影响等,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等。12.7、基坑开挖或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该工程的基坑地质模型简单,其剖面可参看相关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基坑设计所需的各土层的岩土参数可按下表(表12.7)采用。 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建议采用值 (表12.7)土层编号土层名称渗透系数(cm/s)重度(kN/m3)强度指标地下水位标高(m)Ck(kPa)k(kPa)表土1.0*10-518.0雨季施工时按4.0米考虑,非雨季可按实际情况考虑。粘土夹粉质粘土4.0*10-618.633.013.0淤泥质粉质粘土7.5*10-618.214.813.5粉砂6.0*10-418.17.719.0粉砂3.5*10-318.45.026.0细砂3.5*10-317.43.827.6细砂3.5*10-318.83.529.012.8、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的建议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基坑开挖土方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基坑降水时应使水体的排泄通道畅通,防止水体四处溢流造成道路等低洼处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办公空间室内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套学院《大数据与市场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专业综合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10《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编辑文稿》教学设计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3.4.2 现代化的大牧场 教学设计
- 5 风儿轻轻吹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教学设计-浙信息技术1单元“控制系统中的反馈”3《反馈与控制》
- 移动服务合同范本
- 付款申请英文模板
- 大同大学综测细则
- 生活会前谈心谈话提纲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版)第十二章课件
-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临床路径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英语全册作业设计一课一练(课时练)
- 2021新版GJB9001C-2017体系文件内审检查表
- 风筛式清选机的使用与维护
- 《计算流体力学CFD》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课件
-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