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快速路设计统一规定及技术标准-内容_第1页
天津市快速路设计统一规定及技术标准-内容_第2页
天津市快速路设计统一规定及技术标准-内容_第3页
天津市快速路设计统一规定及技术标准-内容_第4页
天津市快速路设计统一规定及技术标准-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1 总总 则则.32 2术术 语语.42.12.1 一般术语一般术语.42.22.2 道路工程术语道路工程术语.42.32.3 桥梁工程术语桥梁工程术语.52.42.4 排水工程术语排水工程术语.53 3 道路工程道路工程.73.13.1 总则总则.73.23.2 设计规范设计规范.73.33.3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73.3.1 道路等级与计算行车速度73.3.2 荷载等级8 净空高度83.3.4 抗震烈度83.3.5 车行道宽度83.3.6 路缘带宽度93.3.7 分车带宽度93.43.4 平面设计与纵断面设计平面设计与纵断面设计.93.4.1 平面设计93.4.2 纵断面设计113.5

2、3.5 道路与道路交叉道路与道路交叉.123.5.1 等级划分123.5.2 计算行车速度123.5.3 立交横断面13立交主线平纵线型13非机动车道15立交匝道端部出入口设计153.5.7 间 距153.63.6 出入口出入口.153.6.1 型式153.6.2 位置16间距(指出入端部间距离)164桥梁工程桥梁工程 .184.14.1 总则总则.184.24.2 设计规范设计规范.184.34.3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184.44.4 荷载标准、桥梁净空及河道、航道荷载标准、桥梁净空及河道、航道.194.4.1 荷载标准194.4.2 桥梁净空194.4.3 河道、航道194.4.4 自行车

3、、人行桥坡度及栏杆高度204.54.5 抗震设计抗震设计.204.64.6 桥梁型式的选择桥梁型式的选择.204.6.1 跨河桥梁204.6.2 互通式立交和跨线桥梁204.74.7 桥梁跨径桥梁跨径.214.7.1 立交桥主线214.7.2 立交匝道214.84.8 桥梁截面选择桥梁截面选择.214.8.1 箱型梁型式214.8.2 其它主梁截面214.94.9 桥梁墩柱的布置与型式桥梁墩柱的布置与型式.224.9.1 墩柱的布置224.9.2 墩柱型式224.104.10 主梁施工工艺主梁施工工艺.224.114.11 预应力工艺预应力工艺.224.124.12 桥梁下部结构桥梁下部结构.

4、234.134.13 桥面及附属工程桥面及附属工程.234.13.1 桥面铺装244.13.2 伸缩缝244.13.3 泄水管254.144.14 桥梁各部位混凝土标号桥梁各部位混凝土标号.255排水工程排水工程 .265.15.1 总则总则.265 5. .2 2 设计规范设计规范.265.35.3 排水技术标准排水技术标准.265.3.1 暴雨强度公式265.3.2 雨水计算公式265.3.3 雨水计算参数265.3.4 污水量计算275.3.5 排水构筑物275.3.6 管材选用275.3.7 排水泵站271 总 则1.0.1 为使天津市城市快速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

5、证质量,特制定天津市城市快速路设计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 。1.0.2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快速路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的设计,指导天津市快速路设计标准化、规范化。1.0.3 快速路应按安全、实用、经济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并结合我国国情和本市经济、技术条件,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合理使用土地资源,重视环境保护,注意与电力、电讯、园林绿化及其他城市建设工程的协调和综合关系,使快速路设计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1.0.4 快速路设计必须先搞好调查研究,既要摸清现场的情况,又要掌握规划的意图,弄清与工程设计有关的基本条件,收集必要的设计基本资料,并

6、进行认真分析,做到设计方案合理、数据可靠。1.0.5 应按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主要构筑物的技术要求进行快速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周围构筑物相协调,使其成为一项绿色环保工程。在快速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远期与近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贯彻远近结合的思想,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在快速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造成反复开挖修复的浪费。在快速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输效益与养护费用等关系,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不宜单纯为节约建设投资而不适当地采用技术指标中的低限值。1.0.6 快速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人、车

7、、路、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造型优美、结构可靠、经济可行。1.0.7 快速路的平面、纵段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道路标高应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等配合,保证排水畅通。1.0.8 快速路设计中应注意节约用地,合理拆迁房屋,妥善处理文物、名木、古迹等。1.0.9 快速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1.0.10 快速路设计中涉及其他工程(如桥梁、城市防洪、排水、给水、电力、电信、燃气、铁路等)时,本标准有规定者应按本标准执行,本标准规定者可参照有关规范执行。2术 语2.1 一般术语2.1.1 城市快速路 city highway快速路为满足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而修

8、建的对向车行道之间设置中间分车带,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的道路。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2.1.2 道路工程 road engineering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等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体。2.1.3 桥梁工程 bridge engineering以道路中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为对象进行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等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体。2.1.4 排水工程 sewerage, wastewater engineering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废水的工程2.1.5

9、初步设计 preliminary design以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初步设计阶段的目的是确定设计方案;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提出施工方案的意见,计算工程数量和主要材料数量,编制设计概算。为施工图设计工作做好一切准备。2.1.6 施工图设计 detailed design以批准的初步设计为依据,进一步对所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加以具体和深化。最终确定各项工程数量和材料数量,提出施工计划,编制施工图预算,达到适应施工的需要。2.2 道路工程术语2.2.1 快速路技术标准 city highway technical standard of road 根据快速路的性质、

10、交通量及其所处地点的自然条件,确定道路应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规定。2.2.1 快速路规划 city highway planning在交通规划的基础上,对快速路的路线位置、方案比较、投资效益和实现期限的测算等的规划工作。2.2.3 平面设计 alignment design; plane design快速路线形、交叉口、排水设施及各种道路附属设施等平面位置的设计。2.2.4 纵断面设计 profile design2.2.5 横断面图 cross-sectional profile 2.2.6 互通式立体交叉 interchange上下各层道路之间用匝道或其他方式互相连接的立体交叉。2.3 桥

11、梁工程术语2.3.1 桥位 bridge site在勘测过程中所选择的建桥位置。2.3.2 跨径 span结构或构件支承间的水平距离。2.3.3 荷载 load 使结构或构件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外力及其它因素。2.3.4 桥下净空 clearance of span为满足桥下通航(行车、行人)的需要,对上部结构底缘以下规定的空间限界。2.3.5 上部结构 superstructure桥梁支座以上(无铰拱起拱线或框架主梁底线以上)跨越桥孔部分的总称。2.3.6 下部结构 substructure 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其荷载传递至地基的桥墩、桥台和基础的总称。2.3.7 基础 foundation将桥

12、梁墩、台所承受的各种荷载传递至地基上的构造物。2.3.8 桥面铺装 bridge deck pavement为保护桥面板和分布车轮的集中荷载,用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铺装在桥面板上的保护层。2.4 排水工程术语2.4.1 排水系统 sewerage system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2.4.2 生活污水 domestic wastewater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2.4.3 污水处理 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处理。2.4.4 径流系数 runoff coe

13、fficient一定汇水面积雨水量与降雨量的比值。2.4.5 总变化系数 peaking variation factor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3 道路工程3.1 总则3.1.1 本标准适用于中心城区快速路道路的设计。其改、扩建的快速路也可参照执行。3.1.2 快速路道路设计应处理好道路与即有城市基础设施的协调,做充分预留及考虑近远期的结合。3.1.3 快速路道路设计应保证既有交通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同时应结合既有景观,提高文化品位,降低噪音、减少干扰,最大限度改善周边环境。立交除满足行车、行人的功能外,应充分考虑与周围景观的衔接,使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立交景观应与沿线区域许许多多

14、、大大小小的空间景观连串起来考虑,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空间概念。3.1.4 快速路道路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3.2 设计规范1 城市道路交叉设计规程(报批稿) ;2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 ;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JJ37-90) ;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 ;7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JJ69-95) ;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2-94) ;

15、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11 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0-2003) ;12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 。3.3 一般规定3.3.1 道路等级与计算行车速度1 快速环线为城市快速路 V=80km/h。2 东西通道为城市快速路 V快速环内=60km/h;V快速环外=80km/h。3 南北通道为城市快速路 V快速环内=60km/h;V快速环外=80km/h。4 辅路、地面道路:对应主线 V=80km/h,辅路 V=40km/h;对应主线 V=60km/h,辅路V=30km/h。无色灯环岛 V=20km/h。5 立交匝道、高架路

16、上下匝道 V=30-40km/h,其中环形匝道 V=30-35km/h。3.3.2 荷载等级1 快速路城-A 级 2 非机动车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准则第 4.1.6 执行。人行天桥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准则第 4.2 执行。地道人群荷载 4KN/m2;路面计算荷载:BZZ-100。 净空高度1 机动车道:环及环外地面层 5m,其它各层间 4.5m;环内各层间 4.5m。2 人行、非机动车道(天桥人行道,最小,地道最小,极限;梯道踏步最小垂直净高。3 国家干线铁路(如京山线、津浦线等)7.96m,一般铁路(如陈塘支线等地方铁路m,桥墩外与轨中心距m(国标 3.5m) 。曲线另计加宽值。4 轻轨

17、m。5 高架与轻轨电气管线3m。6 航道河道I 级河道南运河设计水位 2.0m(大沽水平) ,净空 1.8m。大沽水平) ,通航净空1.6m1.8m。6 级航道北运河、子牙河设计水位 1.5m(大沽水位) ,净空 4.5m。3.3.4 抗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按 7 度设计,8 度设防,一般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1.3,特殊桥型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1.8。3.3.5 车行道宽度3.3.5.1 快速路主路车行道采用 68 车道,23 条 3.50m 宽车道,一条 3.75m 宽车道(在行车道中处于外侧) ,主路两外侧设多功能车道,车道宽度 3.5m。3.3.5.2 辅路1 均按一个车道,辅路一般按二车道即

18、 7.5m(即 3.5x2+0.25x2);商务区、有常规公交为三车道(即 3.5x3+0.25x2)2 机动车道,远期逐步过渡到实现规划功能取消非机动车道。最终以模数确定:9m、11m(受条件限制应至少满足 7m);环岛辅道宽度:对应路段 9m 宽时,环道宽度 12m; 对应路段 11m 宽时,环道宽度 15m。一条车道宽 V40km/h 时,取 3.75m;当 V40km/h 时,取 3.5m。3 匝道:单向单车道净 7m 宽;单向双车道净宽:0.5+3.75x2+0.5=8.5m 或0.25+3.5x2+0.25=7.5m。双向双车道 2.5+3.5+0.5+0.5(绿带)+0.5+3.

19、5+2.5=13.5m。4 集散车道宽同单向单车道,净宽 7m,与主路间设物理分隔 0.5m。5 变速车道宽+0.5=4m。6 人行天桥地道宽3m(3m 时用 3m,梯(坡)道最小宽自行车推行最小宽 2m。7 自行车、人行桥坡度及栏杆高度,自行车多时梯道带坡,坡度1:4,栏杆高扶手0.9m,残疾人扶手高 0.65m。3.3.6 路缘带宽度V40km/h 为,快速路均为。V40km/h 为,地面辅道、高架上、下匝道为。3.3.7 分车带宽度1 地平式快速路中间带4m。2 高架桥上下行在同一断面时中间设物理分隔带,二侧加 0.52 路缘带。3 辅路及高架下地面道路:高架桥墩作为分车带时,侧向加设安

20、全带宽0.5m。4 两侧带:地平式时分隔带,即主路侧路缘+分隔带+辅路侧路缘=2.25m,人行密集区辅路侧加隔离栅,用 0.5m 物理分隔时,应考虑防撞要求。3.3.8 横坡:快速路、地面路、辅道均为 1.5-2%,人行道 1-2%。超高:主线、匝道2%。3.4 平面设计与纵断面设计3.4.1 平面设计1直线快速路上所设直线技术指标见表 3-4-1。快速路直线技术指标一览表 表 3-4-1V=80 km/hV=60 km/h最大直线长度(m)16001200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m480360)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m)1601202 平曲线快速路平曲线技术指标见表 3-4-2。快速路平曲

21、线技术指标一览表 表 3-4-2V=80km/hV=60km/hV=40 km/hV=30km/hR 不设超高 min (m)1000600300150R 设超高推荐 (m)40030015085R 设超高 min (m)2501507040平曲线最小长度 (m)1401007050园曲线最小长度 (m)70503525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园曲线半径2000100015000400当中心线转角 7时,小转角平曲线最小长度1000/700/2以 2计超高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70503525(3) 超高(%)高架最大64合成坡777一般54冰冻积雪区3%3 缓和曲线直线与园曲线或大半径园曲线与小半径

22、园曲线间应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其长度在不小于超高缓和段长度基础上,应下表值,选用宜用式R/9LSR,当 R 较大时,LSR/9,当 R 较小时,LSR。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园曲线半径、超高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见表 3-4-2。4 加宽快速路平曲线技术加宽值见表 3-4-3。快速路平曲线加宽值一览表 表 3-4-3园曲线半径(m)2002501502001001506010050604050小汽车普通小汽车加宽(m)铰接汽车5 视距快速路视距要求见表 3-4-4。快速路视距要求一览表 表 3-4-4V=80km/hV=60 km/hV=40 km/hV=30 km/h停车视距(m)11075

23、40303.4.2 纵断面设计1 纵坡快速路上纵坡技术指标见表 3-4-5。快速路纵坡技术指标一览表 表 3-4-5V=80km/hV=60km/hV=40 km/hV=30km/h1、最大纵坡(积雪冰冻区)4%(天津采用此值)2、最小纵坡%(困难段0.3%)3、 (高架纵坡)桥梁、涵洞0.5(困难时0.3%)4、大、中桥最大纵坡4%5、隧道A、机械通风3%B、短洞4%C、进出口与隧道同坡6、人行天桥地道梯道坡1:2A、坡道1:7B、残疾人1:12C、特困处1:102 坡长及竖曲线快速路坡长及竖曲线技术指标见表 3-4-6。快速路坡长及竖曲线技术指标一览表 表 3-4-6项目V=80km/hV

24、=60 km/hV=40 km/hV=30 km/h最小坡长(m)290170110853%11001200最大坡长(m)4%9001000Rmin(m)45002000600400R 凸极 min(m)30001400400250Rmin(m)30001500700400R 凹极 min(m)20001000450250竖曲线最小长度(m)705035253.5 道路与道路交叉3.5.1 等级划分1 一般规定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为一级立交;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为一级、二级立交;快速路与次干路相交为三、四级立交;支路与辅路直接相接。一级立交为枢纽立交(主线直行车流快速或按设计车速连续行驶;转向车流

25、经定向匝道或集散、变速车道行驶或部分左转减速行驶) 。二级立交为一般互通立交(主线直行车流快速或按设计车速连续行驶,次要主线直行车可能有转向车流交织干扰;转向车流减速行驶或减速交织) 。三级(简单立交)主线直行车流快速或按设计车速连续行驶,次要主线车流受平交口左转车冲突为间断流;转向车流以匝道上跨,受平交口影响减速交织为间断流。2 快速环线与主干路相交立交结合路口间距,如在允许设立交范围内,可以按二级立交设计成一般互通立交;如间距过近,快速环线高架,主干路在下,设上、下匝道与主干路连接为三级立交,分离立交即四级立交。3 快速路与次干路相交,一律采用四级立交为分离立交。4 支路不直接与快速路连,

26、只能与辅路连。5 快速环内快速通道交叉口:与快速通道相交口应为枢纽立交,但立交级别应降一级,按二级立交设置。快速通道在快速环以内与主干路立叉为三级立交即菱形立交;与次干道相交,为分离立交;支路与辅路连。另外注意快速路上不允许采用环形立交;定向半定向匝道在快速路上只允许右进右出。3.5.2 计算行车速度1 主线直行及定向匝道应分别采用与主线、定向匝道相应道路等级的计算行车速度。2、 匝道,匝道计算行车速度见表 3-5-1。对应主线车速下匝道计算行车速度一览表(V 为 km/h ) 表 3-5-1 相交道路 V主线 V8060504080603560603540305040303525302040

27、352530203020注:定向匝道、一级枢纽立交用上限,二级立交用中值,地形投资限制适当降低,二级部分互通及环形立交宜用下限。3.5.3 立交横断面3.5.3.1 主线车行道布置同路段,设集散车道时,应设在主线机动车道右侧,其间设分车带;3.5.3.2 匝道:单向单车道匝道为净 7mm(加宽值另计) 。2.5.4. 1 主线平面线形路段。进出立交的主线路段,行车视距停车视距。主线平面线形路段设计参数一览表 表 3-5-2主线 V(km/h)806050V=40km/hV=30km/hV=20km/h一般1575750600R 凸(m)极限1050500400一般1050675525R 凹(m

28、)极限700450350一般605045竖曲线长(m)极限403530超高(冰雪区)4%合成坡6%V=40km/hV=30km/hV=20km/h超高渐变率中1/2001/1751/1601/1501/1251/100超高渐变率边1/1501/1251/1151/1001/751/503.5.4.2 匝道。不同计算行车速度下匝道设计参数一览表 表 3-5-3V 匝(km/h)807060504035302520冰雪区 2401509070503525不设超高4203002001308060453020I=3152301601056550352520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I=280205145956

29、045352515(不设缓和曲线与不设超高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相同)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757060504540352520匝道回旋线参数(A)135110907050403525A1.5R 并不小于上值反向曲线二个回旋线参数宜相等,不等时比值1.5,匝道平曲线由一条园曲线及二缓和曲线组成,也可由二缓和曲线直接连。平曲线最小长度(m)1501401201009080705040圆曲线最小长度(m)706050453530252020匝道停车视距(m)1109070554035302520匝道最大纵坡(积雪冰冻区)4%4%4%4%4%4%4%4%4%一般450030001800120060045

30、0400250150凸形极限300020001200800400300250150100一般2700202515001050675525375255165竖曲线最小半径(m)凹形极限180013501000700450350250170110一般1059075605545403030竖曲线最小长度(m)极限706050403530252020注:1、 匝道驶入主线附近,纵断与主线平行相当长段,保主线视距。2、匝道及其端部纵坡处,用大竖曲线半径,保停车视距,分(合)流点附近竖曲线最小半径、最小长按主线 V 采用下表值。但据 V 匝按上表选的竖曲线半径及长度比下表值大时用大值。V 匝60km/h,

31、以此对应用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纵坡%;最大纵坡3.5%;坡度%时,坡长限制:%取 150m;3%取 200m2.5%取 300m。竖曲线最小半径取 500m3.5.6 立交匝道端部出入口设计快速路出入口位置:1 出入口端部位置设在凸形竖曲线上坡道上。2 驶出匝道出口端部,在减速车道终点,应设缓和曲线,使分流点处设较大曲率半径。分流点曲率半径与回旋线参数 A 见表 3-5-4。不同分流点曲率半径对应的回旋线参数 A 一览表 表 3-5-4回旋线参数 AV 主(km/h)分流点行驶 V(km/h)分流占最小曲线半径(m)一般低限8050100504560407035303 一级立交主线与驶出匝道

32、出口分流点处,行车道边缘宜加宽一定偏量值,圆弧连主线与匝道路面边缘。分流点处偏置值与鼻端半径见表 3-6-1。3.5.7 间 距1 互通立交间距 1.5km3km,时宜将二个立交作一立交结点处理,出入口可通过设集散车道来解决设加减速车道和交织路段长度的不足,以及提供必需的设置标志段所需间距,或从路网整体出发,将其之一改为简单分离式立交。2 人行天桥、地道间距 300400m。匝道出入口间距一览表 表 3-5-53.6 出入口3.6.1 型式根据分隔带宽度不同,出入口可采用图 3-6-1 所示型式。图 3-6-1 出入口型式。3.6.2 位置1 主线行车道右侧,平、竖曲线 R 较大处。2 出口跨

33、线桥前;当在跨线桥后时,距桥150m。3 入口设主线下坡段(以便加速,保持充分视距) 。4 主线与匝道分流处,行车道边缘应加宽一定偏置值,偏置值见表 3-6-1,以园弧连。行车道边缘加宽偏置值一览表 表 3-6-1主线偏置值 c1(m)匝道偏置值 c2(m)鼻端半径 r(m)驶离主线311主线相互分岔15 分流点处分流点处楔型端渐变率见表 3-6-2。分流点处楔型端渐变率一览表 表 3-6-2V=80km/hV=60km/h渐变率1/101/83.6.3 间距(指出入端部间距离)1变速车道形式: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一般采用) ; 双车道时均为直接式。V=80km/hV=60 km/hV40 k

34、m/hV=50 km/h分流点楔形端渐变率1/101/81/7一般220160110140匝道出入口最小净距(m)极限110803570主线出入口最小间距表 表 3-6-3出入口型式项 目出出出入入入入出806102106101020主线 V(km/h)604601604607602 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采用,上下坡道应进行长度修正,修正系数见表 3-6-4。双车道应乘。坡道变速车道长度修正系数表 表 3-6-4主线平均坡%02233446下坡减速车道修正系数上坡减速车道修正系数3 集散车道快速路不同车速时交织长度见表 3-6-5,交织长度小于表中值时,应设辅助车道,出入口交通与主线分离,为集散

35、车道,其 V计同匝道,通过变速车道与直行干道连接,立交内应加物理分隔,物理分隔图式见图 3-6-2。交织路段交织长度表 表 3-6-5V(km/h)8060主线车辆最小交织长度(m)500320物理分隔图式 图 3-6-24 辅助车道A、分合流处加辅助车道。B、基本车道数连续。车道变化点应距互通立交1km,设渐变率1/50 过渡。C、长度如下:分流端为 1km,最小 600m;合流端为 600m。D、互通立交加速车道末至下一互通立交减速车道起点间距500m 时设辅助车道,将二立交连起来,当流量大时,间距 2km,也应设连续辅助车道。E、高架路上、下匝道坡脚距交叉口停车线最小距离见表 3-6-6

36、。高架路上、下匝道坡脚距交叉口停车线最小距离 表 3-6-6。项 目下 匝 道上 匝 道一般最小距离(m)14050极限最小距离(m)100304 桥梁工程4.1 总则4.1.1 为了在中心城区快速路建设中设计桥梁时妥善处理与建桥有关的问题,保证桥梁的质量及发挥桥梁的效益,制定本统一技术标准。4.1.2 本标准适用于中心城区快速路桥梁的设计。其改、扩建的桥梁也可参照执行。4.1.3 城市快速路桥梁建设应按照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4.1.4 快速路桥梁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4.2 设计规范(1)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2)城市桥梁设计

37、荷载标准(CJJ77-98)(3)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7)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4.3 一般规定4.3.1 桥梁中关于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的分类规定,及跨河桥设计所采用洪水频率,在不通航的河流上有关桥下净空的规定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

38、执行。4.3.2 桥梁设计中跨河桥梁的通航等级应按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航道等级,和内河通航标准 (GB50139-2004) 。4.3.3 桥梁设计应设置照明、交通信号标志、航运信号标志、桥面排水、检修、安全等附属设施。4.3.4 不得在桥上敷设污水管、煤气管和其它可燃有毒或腐蚀性的液、气体管如条件许可,允许在桥上敷设电讯电缆、热力管、自来水管、电压不高于 10kV 配电电缆,但需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4.3.5 桥梁建筑应反映时代风貌,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4.3.6 桥梁设计要因地制宜。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并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提高设计的科技

39、含量。4.3.7 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按区域划分为“环内” 、 “环” 、及“环外”三部分。各部分有其不同的技术标准,其中“环”系指规划的中环线东南及西北半环的总称。4.4 荷载标准、桥梁净空及河道、航道4.4.1 荷载标准4.4.1.1 车辆荷载快速环线及东西、南北快速通道位于环外的桥梁采用城-A 级,东西、南北位于快速环内为城-B 级。4.4.1.2 非机动车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准则第 4.1.6 执行。4.4.1.3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准则第 4.2 执行。4.4.1.4 专用人行桥设计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准则第 4.1.7 执行。4.4.1.5 地道人群荷载:4KN/m2。4.4.1.6

40、 当桥梁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其荷载组合及荷载安全系数的采用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023-85) 。4.4.2 桥梁净空4.4.2.1 机动车道环及环外地面层 5m,其它各层间 4.5m;环内各层间均为 4.5m。4.4.2.2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净空2.5m;天桥在人行道上 2.5m;最小 2.3m;地道最小 2.5m。梯道踏步最小垂直净高 2.4m。4.4.2.3 铁路京山线、津浦线、京秦等一级国铁干线7.96m,一般铁路(李港铁路、陈塘铁路支线等)7.0m,墩外与轨道中心距离应根据基础外缘的施工要求确定直线段极限距离不小于 2.44m,

41、曲线处要按规定另行加宽,并应取得铁路主管部门同意。4.4.2.4 轻轨净空6.75m。4.4.2.5 工矿、企业的场区铁路采用 5.5m 净空标准设计。4.4.3 河道、航道4.4.3.1 市内级河道:南运河设计水位 2.0m(大沽水平,下同) ,通航净空 1.8m。4.4.3.2 市内级河道:卫津河、津河、复兴河(南围堤河) 、月牙河、北塘排水河、陈台子河设计水位 2.0m(大沽水平) ,通航净空 2.0m,最小应1.6m。4.4.3.3 六级航道:北运河、子牙河设计水位 1.5m(大沽水平) ,净空 4.5m。4.4.4 自行车、人行桥坡度及栏杆高度自行车推行坡道坡度不大于 1:4.0,人

42、行桥栏杆高度不应小于 1.05m。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美观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的 3.1.11 条规定的水平荷载。4.5 抗震设计4.5.1 抗震设计应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01-2003)中第 2.0.8 条的规定进行。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不再采用地震基本烈度的概念,取之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4.6 桥梁型式的选择4.6.1 跨河桥梁4.6.1.1 跨河桥梁梁底标高及净空、跨径应同时满足防洪及通航的要求。4.6.1.2 跨河桥梁建筑应反映时代风貌,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桥梁总体设计要符合建筑原理:

43、注意空间比例,节奏明暗和稳定感。桥梁建筑重点应放在总体布置和主体结构上,以塑造桥梁总体结构美。建筑要符合结构受力明确合理。结构之外可根据地域、人文景观特点予以适当装饰。4.6.2 互通式立交和跨线桥梁4.6.2.1 互通式立交及跨线桥梁 50m 跨径以下一般应以等截面箱形梁为主。以便于在直线段、曲线段和异型段平、立面衔接,使立交结构整体性强,风格统一,外观协调,线形流畅。4.6.2.2 互通式立交及跨越重要干道(主干道及以上等级道路)时一般宜一跨跨越,以保证桥下道路视野开阔通透。4.6.2.3 立交桥梁结构选型在同一座立交内宜选用一种形式,在特殊位置不得不选用另一种形式时应处理好外观过渡。一般

44、不宜选用两种以上形式或在同一条线上 2、3 种型形式交替出现,否则破坏全桥建筑风格的统一,使立面杂乱无章。4.6.2.4 当立交桥及跨线桥选用特种桥型时应以突出特种桥桥型的景观为中心,其它结构应与之相协调,避免主题分散,重点不突出,破坏立面效果。4.7 桥梁跨径4.7.1 立交桥主线4.7.1.1 立交主线位于立交三层以上的桥梁跨径应以 3540m 为主,一般不得小于 30m。4.7.1.2 立交主线位于立交二层的桥梁跨径应以 3035m 为主,一般不得小于 25m。4.7.2 立交匝道4.7.2.1 平曲线半径小于 100m 的匝道桥一般应以中小跨为主,但跨径不得小于 20m。4.7.2.2

45、 平曲线半径大于 100m 的匝道桥跨径宜选用 25m 以上,一般不宜小于 25m。匝道桥分跨应结合匝道所跨越的下层桥梁或地面道路的实际需要而定,但要兼顾立面美观。4.7.3 高架区间4.7.3.1 高架区间是指桥梁连续长度超过 500m,桥梁纵断高差不大于 2m,且无匝道出入主线的桥梁。4.7.3.2 高架区间的跨径布置,选择等跨为宜,一般不小于 3035m。在跨越路口时可适当放大,以满足桥下通过道路的视野要求。4.8 桥梁截面选择立交桥和跨线桥的桥梁断面选择应本着结构合理、施工简便、造型美观、经济实用的原则。4.8.1 箱型梁型式4.8.1.1 箱型梁其整体刚度大,施工方便,外型美观,造价

46、相对经济,适合城市立交弯、坡斜的特点,一般被列为首选。4.8.1.2 在快速路系统上一般宜选择如下梁高:即 1.3m,1.5m,1.7m,1.8,2.0m,2.3m为标准梁高。其高跨比宜采用 1/171/20,最好不要小于 1/22(梁高/跨径) 。其箱梁外型分为标准A 型与 B 型(详见附图一) 。4.8.1.3 在快速路上如必须采用非标准梁高时,其箱梁外型主要参数应与标准断面一致。4.8.2 其它主梁截面4.8.2.1 预制梁若立交主体结构必须采用混凝土预制梁结构时,应注意与其相邻部位的箱梁的梁高,悬臂上尽量接顺,使立面过渡自然。4.8.2.2 钢梁及钢混凝土迭合梁受其施工条件限制或必须采

47、用轻质大跨结构的钢及钢混梁时,其外型尺寸除满足受力要求之外,也应注意与桥两端衔其它桥型相协调和立面的美观效果,以免造成总体线型处外观的缺憾。4.9 桥梁墩柱的布置与型式4.9.1 墩柱的布置4.9.1.1 单幅桥梁宽度16.5m,宜采用独柱墩型式。4.9.1.2 在双幅桥或多幅桥墩柱布置时,在横桥向应力争将墩柱对齐,防止错开使纵断立面感到墩柱过多过密。4.9.2 墩柱型式4.9.2.1 在一个立交或一段区间的高架桥范围内,墩柱断面尺寸应根据墩的高度不同可选择 1 种或 23 种,以达到桥梁外观总体比例协调的目的,但其柱型建筑风格要保持一致。4.9.2.2 根据快速路桥梁的不同宽度,可根据总体布

48、局的需要和受力条件予以选择不同尺寸的墩柱,提出 8 种标准柱型供选用(见附图二) 。4.10 主梁施工工艺4.10.1 快速路系统在采用连续梁结构设计中必须明确提出与设计相配套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在设计文件中应有详细的施工流程和施工顺序,如:支架法现浇箱梁中每个施工阶段浇筑主梁的施工长度先后顺序,预应力张拉步骤和支架的拆架时间先后次序。4.10.2 主梁设计中应根据设计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进行施工安装验算,其结果应满足施工过程中及成桥后运营阶段主梁的受力和变形安全可靠。4.10.3 设计中应考虑各种不同施工工艺所必需的临时荷载,并在文件中予以说明。在施工中临时荷载超过允许的临时荷载时,

49、施工应通知设计予以验算通过后方允许设置。4.10.4 在桥梁结构设计中要根据预应力计算并考虑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给出各跨主梁的预拱度的方向与数值。跨径大于 30m 的预应力预制梁最好先预制试验梁,通过试验验证后再确定预拱度。4.11 预应力工艺4.11.1 立交桥跨径大于 25m 的主梁应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4.11.2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预应力应作为荷载计算其效应。构件预加应力时,预应力在构件端部(锚下)的控制应力k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于钢丝、钢绞线 kby对于冷拉粗钢筋 ky同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应符合下列规定:荷载组合:对于钢丝、

50、钢绞线 yby对于冷拉粗钢筋 yby荷载组合或组合:对于钢丝、钢绞线 yby 对于冷拉粗钢筋 ybyk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Ry、Rby预应力钢筋桩拉设计强度及标准强度y扣除相应阶段预应力损失后受柱区预应力钢筋的有效应力4.11.3 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构件的法向拉、压应力、主拉应力、主压应力也应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023-85)的规定。4.11.4 对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等于 25m 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对长度小于25m 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4.12 桥梁下部结构4.12.1 快速路城市立交和高架桥基础宜选用灌注桩基础或灌注桩与承台粗

51、浅的高桩承台基础。它具有克服表层土土质较差,基础占地相对较小,施工工艺简便,噪音小,施工质量易于保证等较多优点。灌注桩直径一般选用 1.0m、1.2m、1.5m,最大可选用 2.0m。4.12.2 中等以下跨径的桥梁支座一般应选用板式橡胶支座。根据连续梁计算确定支座高度、面积及各墩是否选用带有四氟板的型号的支座类型。为了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对于跨径大于 35m 的桥梁建议少用过大的板式支座。对于连梁设计中要考虑更换支座的实施条件。4.12.3 支座反力大于 800 吨时应采用盆式橡胶支座。根据桥梁结构总体布置和计算确定其各墩应选用固定、单向位移和双向位移的型号。4.12.4 在下部结构设计中必须

52、根据所选用板式橡胶支座和盆式橡胶支座的种类和支座性能来设计下部结构的桩基形式。固定支座下应设置水平力制动墩。4.12.5 由于特殊需要个别立交桥梁需采用压入桩时应在场区范围内按规定进行实际压桩工艺和荷载实验后方可确定桩长。4.13 桥面及附属工程4.13.1 桥面铺装4.13.1.1 桥面铺装立交桥、高架桥采用复合式桥面铺装,面层为 4cm 厚细砾式沥青混凝土,第二层为5cm 厚中砾式沥青混凝土铺装,下层为水泥混凝土铺装厚 67cm。在第二层和下层之间设置防水层。4.13.1.2 水泥混凝土铺装内掺入纤维网并设置工厂焊接钢筋网片,网片采用冷轧带肋型,钢筋直径选用 810mm,网格为 1010c

53、m 及 2020cm 设置。4.13.1.3 桥面沥青砼层下设置柔性防水层防水层可选用防水卷材(APP 型)或喷涂类产品,各类产品必须满足下列技术规定。对于防水卷材应满足:项 目指 标抗隔破要求130 度,500g 重锤,300mm 高度,冲击后无破损纵横向拉力800kn不透水性0.3MPa,2h 不渗水粘结性20,MPa耐热性大于等于 150,无流淌、起泡和滑动抗冻性20 次无开裂柔韧性-201,无裂纹及断裂延伸性40%对于防水涂料应满足:项 目指 标固体含量%43不透水性0.3MPa,2h 不渗水粘结性20耐热性160,无流淌、起泡和滑动抗冻性20 次无开裂柔韧性-201,无裂纹及断裂延伸

54、性4.13.2 伸缩缝4.13.2.1 快速路桥梁的伸缩缝应采用经久、耐用、防滑、易于维修和更换的材料和构造形式,市区内桥梁应采用模数式伸缩装置,全包式伸缩缝。4.13.2.2 在设计伸缩缝计算伸缩量时除考虑温度变化产生的伸缩量之外,还应计入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施工误差的量值。在选用规格时应合理、适当。常规 80mm 模数式伸缩装置在天津地区一般适用连梁长度为 120m 左右为宜。4.13.3 泄水管4.13.3.1 泄水管的设置需按当地雨量公式计算其数量,其位置应考虑在竖曲线的低凹处,上层桥泄水孔应避设在下层桥的桥面行车范围,并要保证外观规则统一,尽量减少外露部位尺寸。4.13.3.2 桥面泄水管宜设置矩形井口,井口分为侧井与平井两种,具体尺寸、材质等详见附图三。4.13.3.3 在泄水孔设计及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孔周围的防水,防止孔周边雨水渗漏影响桥梁混凝土耐久性和桥梁外观。4.14 桥梁各部位混凝土标号部 位标 号桥面混凝土铺装C30,防渗 P6 级混凝土主 梁非预应力混凝土 C30,预应力混凝土 C50明帽梁C30承 台C25灌注桩C25,水下混凝土5 排水工程5.1 总则5.1.1 快速路排水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