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3节2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_第1页
第2章第3节2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_第2页
第2章第3节2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_第3页
第2章第3节2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_第4页
第2章第3节2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当形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化学反应会释放能量。正因为如此,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存储在物质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等,从而使化学能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P50 交流研讨:“即热饭盒”涉及的反应原理:_。写出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_、Fe2O3 是氧化剂、Al 是还原剂。热能以上反应过程都是化学能转化为_。Mg2H2O=Mg(OH)2H2铁路工人经常利用铝热剂来焊接钢轨,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答案:铝热

2、剂的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铝粉的混合物。高温下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铁熔化后流入钢轨缝隙,这样就将两块断裂的钢轨焊接在了一起。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_。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有_产生2.铜片插入稀硫酸无明显现象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上无明显现象(1)P50 活动探究:气泡(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由于金属锌比金属铜活泼,流出,经过导线流向_(正极),氧化剂在_上得到电子发生_反应,即 H从铜片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形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气分子从铜片上逸出。同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_移动

3、,阳离子向_移动,从而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这样,就完成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变过程。失去锌片铜片正极还原负极正极锌原子_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电子从_(负极)原电池的电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流向正极)的一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来自负极)的一极。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4常见电池目前市场上的电池有_(又称一次电池)、_(又称二次电池)和_等。_具有能量转化率高、能长时间提供电能等

4、优点而应用于航天和军事领域。人们不仅利用化学反应制造丰富多彩的物质、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量,还利用化学反应开发出各种分析技术来确定_、_以及测定_等。例如,在农业生产和研究中,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了解_,以做到合理施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目的;在病理诊断化验、药品质量鉴定、环境监测等领域,则需要利用化学反应对_。其实,人们在利用化学反应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化学反应规律及其实质的认识。干电池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蓄电池各种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有关组分的含量样品进行分析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含量土壤1组成原电池的条件(1)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5、(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4)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2原电池正负极判定方法(1)依据原电池两极材料:一般说来,相对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 太活泼,不能作电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该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镁、铝和 NaOH 溶液构成的原电池,相对不活泼的金属铝作负极,而较活泼的金属镁作正极。原因是镁与 NaOH 溶液不反应,而铝则反应。(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电流(外电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3)根据内电路离子迁移方向:阳离子移向原电池的正极,阴离子移向原电池的负极。(4)根据原电池中反应类型:正极:得到电子,发生

6、还原反应,现象是金属的析出或 H2的放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是电极本身的消耗,质量减小。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实验室用粗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 H2,加快反应速率;用纯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 H2 ,可加入少量的CuSO4 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在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为负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正极。如有两种金属 A 和 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 A 极溶解,B 极上有气泡产生,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泼性为 AB。(3)制造多种化学电源,如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等。实用电池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能产生稳定而具

7、有较高电压的电流;安全、耐用且便于携带;便于回收处理,不污染环境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B例 1.(2011 广东中山检测)下列各装置能组成原电池的( )。解析:A 中两个电极都是Zn,活泼性相同,无法形成原电池;B 中满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可形成原电池;C 中酒精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也不能形成原电池;D 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也不能形成原电池。例 2.下列有关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CA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使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电子从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不活泼金属为负极C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D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解析: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 A 错

8、误。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失电子,电子沿导线流向正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 B、D 错误,C 正确。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经导线从负极流入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例 3.将金属 A 和金属 B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有氢气生成。若将金属 A 和金属 B 相连后投入稀硫酸中发现 A 被腐蚀,B 未被腐蚀,关于 A、B 的叙述正确的是()。DA金属活动性 ABB还原性 BAC在后者装置中金属 A 发生还原反应,金属 B 发生氧化反应D金属 B 的表面有明显气泡产生,金属 A 表面无明显现象性强,还原性A强于B,故A、B、C错误;原电池中,H在正解析:金属

9、A 和金属 B 相连投入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A被腐蚀说明 A 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负极,则 A 比 B 的金属活动极 B 上得到电子,生成 H2,B 的表面有明显气泡产生,A 的表面无明显现象,故 D 正确。1.由铝、铁、铜、银和硝酸银溶液,可以组成原电池的总数为()。DA3 种C5 种B4 种D6 种2.(2011 广东潮州检测)有 A、B、C、D 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A、B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A 极为负极;C、D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电流由 D导线C;B、C 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C 极产生大量气泡;B、D 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D 极产生大量气泡

10、。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ABCDCCABDBACDBDBDCA解析:A、B 形成原电池,A 为负极,活动性:AB;C、D 形成原电池,电流由D导线C,活动性:CD;B、C形成原电池,C极产生大量气泡,活动性:BC,综上可知活动性:ABCD。3.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 CuSO4 溶液。(1)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_。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答案:(1)D(2)铁圈和银圈组成了原电池,铁圈发生氧化反应,

11、质量减少,而银圈上有铜析出,质量增加解析:根据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判断该装置组成了原电池,其中铁作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Ag作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因而产生的现象为铁圈向上倾斜而银圈向下倾斜。内容特点本节教材首先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让学生体会怎样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备新物质的一般思路,并总结已学过的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其次承接本章第一节中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问题,以“化学能如何转变成电能”为例解释了“为什么说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并说明了化学反应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作用。作为化学必修模块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最后一节,本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的认识的双重任务。本节的知识框架为:教学指要本节教材从制备新物质和提供能量这两个方面对化学反应的价值进行概括、整合,从而体现了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这一主题以“氯气的制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