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XXXXX-2011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XX-XXX-2011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pavement concrete in pedestrian walkway(征求意见稿)2011XXXX发布 2011XXXX实施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前 言为推动透水混凝土的应用技术水平,规范和指导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施工与验收,加强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工程质量,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渝建2010265号)的要
2、求,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和其它省市地方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原材料;5. 配合比设计;6. 基层要求;7. 施工;8. 质量检验及验收。本规程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的实施、应用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交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桂花园43号。联系电话:89875070邮编:400015),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重庆建工住宅建
3、设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上海嘉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建工大野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目 次1 总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23 基本规定44 原材料55 配合比设计76 基层要求87 施工97.1 一般规定97.2 搅拌和运输97.3 摊铺、密实107.4 面层处理107.5 接缝施工107.6 养护108 质量检验与验收11附录A 透水系数测定方法13附录B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孔隙率试验15本规程用词说明17引用标准名录18附:条文说明19301 总则1
4、.0.1 为确保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使用,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或改建的行人道、步行街、园林道路,以及轻荷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有透水要求的路面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与验收。1.0.3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及重庆市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透水路面混凝土(Pervious Pavement Concrete) 用于道路等路面结构,由粗骨料及水泥、矿物掺合料等经拌合、硬化后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混凝土。2.1.2 行人道(Pedestrian Wa
5、lkway)主要以行人通行为目的的道路或设施,包括公路旁的人行道、步行街、园林道路,以及轻荷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2.1.3 增强剂(Reinforcing Agent)用于改善粗骨料和水泥及掺合料的粘结性能,提高透水混凝土强度的添加剂。2.1.4 透水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透水混凝土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透水量。2.1.5 基层(Base Course)设在面层以下的结构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人行、车辆等荷载,并将荷载分布到垫层或土基上。2.1.6 松铺系数(Loose Paving Coefficients)透水路面混凝土施工时松铺厚度与达到规定压实度
6、的压实厚度之比称为松铺系数。2.2 符号P透水混凝土孔隙率,%;m0测试透水混凝土孔隙率的试件干燥时的质量,g;V测试透水混凝土孔隙率的试件的体积,cm3;m1测试透水混凝土孔隙率的水箱、试件与水箱中水的总质量,g;m2测试透水混凝土孔隙率的水箱与水箱中水的总质量,g;w水的密度,g/cm3。Cw 透水路面混凝土的透水系数,mm/s;V1透水系数测试第一次读数时的水量,ml;V2透水系数测试第二次读数时的水量,ml;T1透水系数测试第一次读数时的时间,s;T2透水系数测试第二次读数时的时间,s。3 基本规定3.0.1 行人道、步行街、园林道路等,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20的透水混凝土,厚度不宜
7、小于120 mm。3.0.2 轻荷载道路、停车场、广场等,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30的透水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230 mm。3.0.3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性能应符合表3.0.3的规定。表3.0.3 透水混凝土的性能项 目性能要求C20C30抗折强度(28d),MPa 2.53.5耐磨性,mm (磨坑长度)30透水系数,mms 0.5抗冻性,% 25次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损失率 2025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5孔隙率,%103.0.4 行人道路面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时,宜分为单色层和双色组合层;采用双色组合层时,彩色面层厚度不应小于30 mm。4 原材料4.0.1 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
8、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要求。4.0.2 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的规定。4.0.3 透水混凝土增强剂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0.3的规定。表4.0.3 增强剂的性能指标种类有机类无机类性能指标含固量,%4050SiO2含量,%85%延伸率,%150极限拉伸强度,MPa1.04.0.4 骨料粒径宜分为2.36 mm4.75 mm、4.75mm9.50 mm、9.50 mm16.0 mm等3个粒径范围,骨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0.4的规定。表4.0.4 骨料的性能指标项 目指 标123粒径尺寸,mm 2.364
9、.754.759.509.5016.0压碎值,%16.0(卵石)20.0(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15.0含泥量(按质量计),% 1.0表观密度,kg/m3 2500紧密堆积密度,kg/m3 1350空隙率,% 47.04.0.5 透水混凝土拌合与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4.0.6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采用彩色面层设计时,所用颜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碱性和耐候性。4.0.7 透水混凝土保护剂应附有产品质量保证书。4.0.8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验收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外加剂、增强料和保护剂等还应具
10、有使用说明书。4.0.9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原材料进场后,应进行进场检验,且应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随机抽检。4.0.10 原材料检验规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l次。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 对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规格且连续进场的骨料,每400m3为一批,不足400m3按一批计,每批抽检l次。3 外加剂、增强料和保护剂应按进场批次和产品抽样检验方法确定。每批不少于1次。5 配合比设计5.0.1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配制强
11、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5.0.2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表3.0.1中的性能要求。5.0.3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的规定。5.0.4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的规定。5.0.5 当掺用增强剂时,其掺量应按水泥用量的百分比计算。6 基层要求6.0.1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耐冲刷能力和强度。6.0.2 基层应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可采用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基层;基层厚度
12、不宜小于150 mm。6.0.3 基层应考虑排水,排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在基层设置透水排水管,排水管应与市政排水系统相连。6.0.4 透水混凝土基层应设置1%2%的横坡,横坡应向排水方向一侧倾斜。6.0.5 基层的压实度、平整度及材料质量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城市道路维护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 50/T 283的相关要求。7 施工7.1 一般规定7.1.1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条件,查勘施工现场,复核地下隐蔽设施的位置和标高,确定施工方法、编制施工方案。7.1.2 透水混凝土施工前必须按规定对基层和排水系统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面层施工。7.1.3 在透水混凝土面
13、层施工前,应对基层作清洁处理,处理后的基层表面应粗糙、清洁、无积水,并保持一定湿润状态。7.1.4 不同品种、不同等级、不同厂家的水泥不得混用。7.1.5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 时,应按冬季施工方法施工。7.1.6 当室外最高气温达到40 及以上时,不宜施工。7.1.7 雨天不宜进行基层施工,不应在雨天浇筑透水混凝土面层。7.2 搅拌和运输7.2.1 原材料计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规定。7.2.2 原材料称量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每盘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2的规定。表7.2.2 每盘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原材料种类允许偏差(按质量计)
14、胶凝材料±2%外加剂、增强剂、保护剂±1%粗、细骨料±3%拌合用水±1%7.2.3 透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7.2.4 透水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后,运至施工地点进行摊铺、压实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由实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7.3 摊铺、压实7.3.1 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摊铺前应确保模板尺寸、位置、高程等应满足设计要求,支撑牢固稳定,隔离剂涂刷均匀,模板接缝严密、模内洁净。7.3.2 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摊铺时,宜均匀摊铺,找准平整度与排水坡度,摊铺时其松铺系数宜为1.1。7.3.3 透水混凝土宜采用专用低频振动压实机,或采用平板振动器
15、振动和专用滚压工具滚压。对边角处特别注意有无缺料现象,要及时补料进行压实。7.3.4 透水混凝土压实后,宜使用机械对透水性混凝土面层进行收面,必要时配合人工拍实、抹平。整平时必须保持模板顶面整洁,接缝处板面平整。7.4 面层处理7.4.1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采用双色组合层时,彩色透水混凝土上面层应在普通透水混凝土层初凝前完成铺筑。7.4.2 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后,宜在48小时内涂刷保护剂。涂刷保护剂前,面层应干燥、清洁。7.5 接缝施工7.5.1 透水混凝土路面须按设计要求预留或切割伸缩缝;当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方可进行伸缩缝切割,伸缩缝深度与路面厚度相同。7.5.
16、2 透水混凝土伸缩缝应按设计要求嵌入嵌缝材料。7.6 养护7.6.1 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覆盖并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天。7.6.2 养护期间透水混凝土路面不得行人、通车。7.6.3 透水混凝土模板拆除时其强度应能保证路面混凝土表面、棱角以及内部不受损伤。7.6.4 透水混凝土路面未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允许投入使用。8 质量检验与验收8.0.1 行人道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资料应完整。8.0.2 行人道透水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以标准养护28d龄期的150 mm×150 mm×150 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为准。8.0.3 行人道透水混凝土试件强度的检验
17、与评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l07执行。8.0.4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孔隙率与抗压强度检测应使用同一试块。8.0.5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质量应符合本规程3.0.1的要求。8.0.6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质量的检验应符合以下规定:1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耐磨性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机地面材料耐磨性试验方法GB/T 12988的规定。2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透水系数应按实际路面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依据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执行。3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抗冻性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的有关规定。
18、4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孔隙率试验依据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执行。5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的有关规定。8.0.7 检验规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检验应符合本规程3.0.1的规定。每100 m2同配合比的透水混凝土取样1次,不足100 m2按1次计。2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透水系数、耐磨性和抗冻性应符合本规程3.0.1的规定。每500 m2同一配合比的透水混凝土取样1次,不足100 m2按1次计。 3 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面层厚度允许误差为±5 mm。
19、每500 m2抽测1点,不足500 m2抽测1点。8.0.8 透水混凝土路面外观不应有裂缝、掉角、印痕、轮迹及抛粒等现象。8.0.9 透水混凝土路面面层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0.9的规定。表8.0.9 透水混凝土路面面层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范围检验点数检验方法广场、停车场、轻荷载道路步行街、人行道、园林道路人行道、园林道路、轻荷载道路步行街、广场、停车场厚度,mm±3.0±5.020 m10 m×10 m1用水准仪测量平整度,mm5720 m10 m×10 m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宽度,mm0-2040 m10 m
20、5;10 m1用钢尺量横坡,%±0.30且不反坡20 m1用水准仪测量附录A 透水系数测定方法1量筒,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管径为70 mm,装于仪器上部,容积约2000 ml上面标有刻度,分辨率为2ml;2螺纹连接,量筒下部与顶板采用螺纹连接,量筒下部设密封垫圈防止漏水;3顶板:下方开口内径80 mm,外径150 mm。4球阀:净内径40 mm;5立柱支架三根;6压重钢圈共四块,每块重约2.5 kg;7球阀开关;8透水混凝土路面;9排气孔及底座 ,下方开口内径80 mm,外径150 mm;10透水面积标准环,底面直径80 mm。101 透水系数测试仪仪器组成透水系数测定仪立剖面见下图,
21、仪器组成说明如下:2 试验步骤2.1 将被测试透水混凝土路面清扫干净。2.2 对被测路面用水充分湿润。2.3 在被测点中心放上透水面积标准环,抹一薄层密封材料,密封材料厚度要低于标准环高度,并用刮刀修补成内径80mm、外径约150mm、厚约35mm的密封材料环。2.4 将透水系数测试仪用力压在密封材料上,使透水仪底座与密封材料环吻合,加上四块配重块,以防压力水从底座与路面间流出。2.5 关闭透水系数测试仪下方的阀门开关,向量筒内注入自来水至略低于量筒顶面。2.6 迅速将阀门完全打开,水开始从透水系数测试仪下部流出,待水面下降到0 ml时,立即开动秒表,至水面下降2000 ml为止秒表读数。注:
22、测试过程中,应观察透水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水应该通过路面内部空隙或被测试件的反面及四周渗出,如水是从底座与密封材料间渗出,说明底座与被测试之间密封不好,应重新刮涂密封材料后对路面或试件重新操作。若试验时水面下降至一定程度后基本保持不动,说明试件基本不透水或根本不透水,则在报告中注明。2.7 按上述步骤在同一个检测路段选择5个测点测定渗水系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3 结果分析透水混凝土路面的透水系数按下式计算,计算时以水面从0ml下降至2000ml所需的时间为标准。式中:Cw 路面或试件的透水系数,单位为mm/s;V1 第一次读数时的水量(ml)通常为0ml;V2 第二次读数时的水量 (ml)
23、 通常为2000ml;T1 第一次读数时的时间(s);T2 第二次读数时的时间(s)。附录B 透水混凝土孔隙率试验方法1 原理本方法所测试的孔隙率实际是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即透水混凝土的开口孔隙率,利用透水混凝土的饱和吸水率进行表征。2 仪器设备2.1 电热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200 。2.2 台秤:量程050 kg,感量l g。2.3 钢直尺:规格为300 mm,分度值为0.5 mm。2.4 水箱:水箱的净空尺寸长、宽和高应分别不小于120 mm、120 mm和150 mm,顶部带有刻度线,刻度线距底部高度不小于120mm,水箱的总容积应不小于2.5 l。3. 试件尺寸和数量立方体或圆柱
24、体试件,试件最小截面尺寸不小于100 mm;数量不少于3块。4 试验步骤4.1 取一组3块试件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在60±5 下烘至恒质m0,精确至1 g。4.2 试件冷却至室温后,测试试件的体积V。如果是立方体试件,长、宽、高各方向上须测量三处,取其平均值计算试件体积,尺寸精确至0.5 mm;如果是圆柱体试件,直径方向上须在不同角度测量6处,高度方向上须在不同角度测量4处,取其平均值计算试件体积。试件尺寸测试结果精确至0.5 mm,试件体积计算结果精确至1.0 cm3。4.3 试件放入水箱,试件与箱壁之间相距至少10 mm,加水至高出试件20 mm以上,保持24 h。4.4 用滴
25、管添水至与水箱刻度线平齐,称量水箱、试件与水箱中水的总质量m1,精确至1 g。4.5 将试件从水中取出,清洗水箱内外,再装入与上项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冷水至刻度线,称水箱与水箱中水的总质量m2,精确至1g。5 结果计算与评定孔隙率P按下式计算:式中,w为水的密度,取1g/cm3。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以3块试件的孔隙率取平均值,结果精确至1%。 本规程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
26、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3 无机地面材料耐磨性试验方法GB/T 129884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5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6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l07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9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27、GB 501641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11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12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 00213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15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16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17 城市道路维护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 50/T283DB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XXXXX-2011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XX-XXX-2011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ervious pave
28、ment concrete in pedestrian walkway条文说明2011XXXX发布 2011XXXX实施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目 次1 总则212 术语和符号222.1 术语223 基本规定234 原材料245 配合比设计256 基层要求267 施工277.1 一般规定277.2 搅拌和运输277.3 摊铺、密实277.4 面层处理277.5 接缝施工277.6 养护278 质量检验与验收291 总则1.0.1 近年来,透水路面混凝土在市政和交通建设领域发展迅速,我国虽有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对其设计与施工质量进行了规定,但考虑到重庆本地气
29、候与城市地貌特点,有必要编制地方标准以推进重庆市的透水路面混凝土技术发展,规范建设工程应用技术,保证工程质量。1.0.2 本条主要是明确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以及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1.0.3 本条规定了本规程与其它标准、规范的关系。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2 制定本条的目的是规定行人道透水路面混凝土的使用范围。2.1.5 本条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 002的规定。3 基本规定3.0.13.0.2 对于不同荷载的路面,为确保工程安全与使用寿命,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混凝土厚度要求不同。透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依据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
30、35的有关规定;轻荷载道路与停车场、广场等透水路面混凝土厚度依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的有关规定,经广泛调研与分析工程实例,人行道、步行街、园林道路等透水路面混凝土厚度应不小于120 mm。3.0.3 3.0.4 本条依据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的有关规定。4 原材料4.0.1 六种通用谁酸盐水泥中,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耐磨性相对较好,适合制备路面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要求不低于42.5级是为确保透水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4.0.3 本条依据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的有关规定。4.0.4 骨料的粒径对透水系数影响很大,粒径小,透水系数则大,应根据透水系数要求选择适宜的粒径。骨料的技术指标要求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685 规定的类粗骨料的技术要求;粒径为2.36 mm4.75mm骨料的技术指标也参照类粗骨料的技术要求。4.0.6 透水混凝土所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硬化后碱度较高,又处于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室外环境,所以要求颜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碱性和耐候性。4.0.7 目前透水混凝土保护剂尚没有技术标准对其质量进行规范,要求提供产品质量保证书是对透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保证。4.0.9 本条规定了人工砂混凝土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数字孪生技术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廉租房行业市场风险投资及融资策略趋势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
- 健康生活绿色无毒课件
- 2024年冷冻设备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蒙自市市管干部管理办法
- 虹口区食品仓库管理办法
- 行政兼培训管理暂行办法
- 西安市出租出借管理办法
- 衡阳市街道建设管理办法
- 襄垣县经营场所管理办法
- 小型引调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GB 9706.283-2022医用电气设备第2-83部分:家用光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 放弃房产贷款协议书
- 2025年循环借款合同模板
- DB62T 3136-2023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2025年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内蒙古公安厅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真题
- 安全生产管理与合规性检查课件
- 2025东航招聘面试试题及答案
- 顾问框架合同协议
- 2025-2030中国航空保险行业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