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JTGT D07-2021 重庆市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标准化设计指南_第1页
CQJTGT D07-2021 重庆市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标准化设计指南_第2页
CQJTGT D07-2021 重庆市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标准化设计指南_第3页
CQJTGT D07-2021 重庆市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标准化设计指南_第4页
CQJTGT D07-2021 重庆市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标准化设计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QJTG重庆市交通行业推荐性标准 CQJTG/T D07-2021重庆市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标准化设计指南Standardized Design Guide for Expresswa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reen Landscape Engineering In Chongqing 2021-04-15发布 2021-05-01施行重庆市交通局发布重庆市交通行业推荐性标准 重庆市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标准化设计指南 CQJTG/T D07-2021主编单位: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重庆市交通局施行日期:2021年05

2、月01日前言根据重庆市交通局要求,由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承担重庆市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标准化设计指南的编制工作。本指南结合重庆地域特点,依据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借鉴国内其他省市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经广泛征求意见后编写而成。指南重点对JTG B04规范中的污染防治和绿化景观设计内容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以期更好的指导本地设计工作。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定义、规范性引用文件、总体设计、环境保护、绿化景观、附录。本指南由重庆市交通局负责管理和解释。请各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函告指南主编各单位在执行期间,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函

3、告本标准日常管理组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财富大道17号财富2号C栋,邮编:401121,电话邮箱:89624317)以便修订时参考。组织单位:重庆市交通局主编单位: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主要编写人员:邵树强 邸小勇 刘小辉 钟 芸 秦 鸿 胡免缢 吴云天 刘 军 杨航卓 黄明庆 胡军发 冯玉涛 杨 莉 刘 利 张 鑫 崔英明李思画 吴 勇 叶宜可 余 江 刘一颖 刘 芭 章 玉主要审查人员:李关寿 朱 文 向朝生 蒙 华 晏胜波 邱 娟 陈伯奎 胡旭辉李玉峰 彭 凯 朱根桥 艾 乔 包曙光 李

4、增渠 杨国超 邹俊辉目 次1 总则12 术语和定义23 规范性引用文件24 总体设计34.1 一般规定34.2 环境保护设计34.3 绿化景观设计35 环境保护55.1 声环境55.2 大气环境75.3 水环境95.4 固体废物106 绿化景观126.1 路基绿化景观设计126.2 互通绿化景观设计166.3 隧道洞口绿化景观设计186.4 服务区绿化景观设计19附录A 重庆市高速公路绿化分区及植物选择23附录B 植物特性一览表29附录C 设计文件编制要求37附录D 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设计参考图集401 总则1.0.1 为加强路域生态保护,规范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设计,提升高速公路环境品

5、质,结合重庆地域特点,制定本指南。1.0.2 本指南适用于重庆市新建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设计,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1.0.3 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应坚持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治水土流失、降低环境污染的原则。1.0.4 鼓励采用符合环保要求和景观美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1.0.5 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指南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本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定义 JT/T 643.1-2016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术语 第1部分:公路界定的术语和本指南中规范性引用文件定义的术语均适用于本文件。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

6、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GB 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51335声屏障结构技术标准GB 6722爆破安全规程GB/T 8485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JTG 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T 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T 1198公路交通噪声防治措施分类及技术要求JT/T 646公路声屏障 第15部分JT/T 1236公路声屏障紧急

7、疏散口设置要求JT/T 647公路绿化设计制图JTG/T 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82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T D3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YB/T 5294一般用途低碳钢丝HJ/T 90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 379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隔声门HJ/T 17隔声窗CJJ 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292边坡喷播绿化工程技术标准09MR603城市道路 声屏障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4 总体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设计应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8、、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确因条件受限的,可统一规划、设计,分期实施。4.1.2 为降低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应加强线路方案比选,尽可能绕避环境敏感点,无法绕避的应加强论证工作并采取合理可行的保护和处置措施。4.1.3 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程设计应符合以下程序:1 依据公路沿线环境敏感点的位置、影响因素和影响范围,选择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方案。2 根据不同环境敏感点的特性,开展环境保护工程设计。3 结合当地自然及社会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景观设计。4.1.4 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工设计文件编制应符合附录C的相关规定。4.2 环境保护设计4.2.1 应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或污染物排

9、放标准,结合项目沿线的环境条件制订相应的防治对策与措施,满足维护路域范围生态平衡的要求。4.2.2 应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和措施,对施工与运营期可能产生的噪声、废气、污水、固体废物等各种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4.3 绿化景观设计4.3.1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主要包括路基、互通、隧道洞口、服务区四部分,隧道洞口、互通和服务区应作为绿化景观设计重点区域。4.3.2 应结合项目特点进行绿化景观总体设计,明确总体定位,确定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划分主题景观分区,指导分部设计。4.3.3 植物选择应适地适树、便于管养,具体可结合项目实际参照附录A和附录B确定。4.3.4 植物组合宜以乔、灌

10、、地被形成立体系统,兼顾花、色搭配,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效果。4.3.5 绿化景观不得影响公路使用功能,不得遮挡交通标志及驾驶员视线。4.3.6 绿化景观设计应考虑后期管养,加强病虫害防治、植物养护、修剪等要求。5 环境保护5.1 声环境5.1.1 一般规定1 高速公路应收集沿线声环境功能区划资料,重点调查距公路中线两侧200m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目标,识别声环境敏感目标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2 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应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相关要求,不满足的应进行降噪处理。3 交通噪声降噪方案应根据路线与敏感目标的距离、高差、外环境等情况,在预测敏感目标超标量的基础上,结合声环境敏感

11、目标执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经济技术论证后采用。常见交通噪声降噪途径及降噪方案见表5.1.1。 4 应通过采取低噪声工艺和设备、合理选择施工时间等措施控制施工噪声对噪声敏感点的影响。表5.1.1常见交通噪声降噪途径及降噪方案序号降噪途径降噪方案1噪声源治理降噪路面、禁鸣、减速标志等2噪声传播途径控制声屏障、降噪林、路堑、土堤等3噪声敏感目标保护隔声窗、隔声门、隔声阳台和外走廊4规划管理调整线位、调整建筑物使用功能、环保搬迁5.1.2 交通噪声防治方案1 噪声源治理1)降噪路面(1)可采用多孔沥青路面、SMA路面、橡胶沥青路面等进行降噪。(2)路面类型应结合项目特点、降噪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2、。2)设置限速、禁鸣标志(1)在满足安全通行条件下,应在声环境敏感目标路段设置限速、禁鸣标志,减少交通噪声干扰。(2) 限速、禁鸣标志应符合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要求。2 噪声传播途径控制1)声屏障(1)声环境敏感点附近交通噪声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规定限值,且建筑物规模较大,分布较集中时,可采用声屏障。(2)声屏障设置不应影响公路结构和使用安全。(3)高速公路声屏障具体形式、高度、长度,应根据降低目标噪声值要求,进行插入损失计算,确定的声屏障插入损失不应小于降低噪声目标值。声学计算应根据公路声屏障 第3部分:声学设计方法JT/T 646.3进行。(4)声屏障外延长

13、度不宜小于受保护对象到声屏障距离的2倍,声屏障长度大于1km时,应设紧急疏散口。(5)填方段声屏障内侧距离路肩边缘距离不宜大于2m,路堑段宜设置在挖方坡顶1.52.5m之间。(6) 桥梁处声屏障与护栏应一并设置并设置防脱落装置,护栏顶宽不应小于220mm,当小于220mm时,声屏障立柱底座应进行特殊构造设计。(7) 声屏障基础形式应根据所处位置地基情况确定,路基段一般可设置条形连续梁,下部结构根据地质情况可采用扩大基础、桩基础、直接置于基岩上等形式。桥梁段应采用连接螺栓连接声屏障和护栏。(8)声屏障外形和颜色应与附近主体工程、区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协调。(9)声屏障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2)

14、降噪林(1)景观要求较高且场地允许的环境敏感点路段,有条件的可优先考虑设置降噪林。(2) 设置降噪林的段落填挖高度不宜过大,宜采用乔、灌木密植的方式。降噪林距离路基边缘距离不宜小于2m。(3) 降噪林宜选择隔声效果好的常绿乔木、灌木,在厂矿区、城镇段可选择抗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氯气等大气污染能力强的树种。(4) 降噪林宽度不宜小于10m,可采用排植,乔灌木间杂种植,乔木高度不宜低于4m,灌木高度不宜低于1.5m,具体植物高度应根据汽车噪声源与绿化林带的距离、高差等综合确定。3)路堑(1)在地形、环境条件许可时,可设置路堑降低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2)路堑坡形、坡率和防护绿化等可与公路边坡一致。

15、(3)路堑深度及长度应结合线形通过声学计算确定。4)土堤(1)环境敏感点附近废方较多且地形允许时可设土堤降噪。(2)土堤高度、长度及宽带应通过声学计算确定。(3)土堤应做好坡形设计,边坡坡比宜缓于1:1.5,高度大于10m时应设置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坡面可结合周围环境采用植草、灌或植树处理。(4)土堤应做好截、排水措施,保证自身稳定。3 噪声敏感目标保护1) 可通过敏感建筑物设置隔声窗、隔声门、隔声阳台和隔声外走廊等围护隔声措施,降低噪声影响,保证室内合理的声环境质量。2) 隔声窗及隔声门应符合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5、隔声窗HJ/T 17和环境保护产品技

16、术要求 隔声门HJ/T 379的有关规定。4 规划管理1) 调整线位时应进行经济技术分析,线位调整后,敏感点接收的公路噪声值应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中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对应的噪声限值要求。2) 当采取各类措施仍无法满足声环境功能区要求时,可采取环保搬迁或改变建筑使用功能。5.1.3 施工噪声防治1 施工场地选择应落实项目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应避开噪声敏感点,条件受限时,施工设备应采取降噪措施。2 施工组织设计应对邻近噪声敏感建筑物的施工机械提出降噪措施。对临近噪声敏感区域的公路隧道和挖方段应按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规定,提出爆破作业噪声控制要求。3 施工中应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

17、工艺,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施工车辆通过环境敏感区路段,严禁鸣笛。4 施工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规定,对场界噪声不达标的施工场地,应采取措施进行控制。5 声环境敏感目标周边施工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采取降噪措施将施工噪声对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严控夜间产生环境噪声的施工作业;5.2 大气环境5.2.1 一般规定1 应收集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资料,对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二级的区域,调查人口资源分布与公路线位、设施的位置关系。2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应以保护人口集中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空气敏感区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根据区域周边大气环境

18、敏感度、空气污染物扩散气象条件选择相关防治技术。3 环境敏感点应加强环境空气污染监测。5.2.2 施工作业扬尘控制1 土石方施工作业中应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控制扬尘。施工物料运输路线应尽量远离居民区。临时物料堆场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或进行全封闭设计。2 对环境敏感点路段内的施工道路或临时道路应经常洒水处理和种植植被,减少粉尘污染。3 隧道施工中应加强施工人员健康防护,应利用雾化除尘等清洁工艺,降低粉尘对作业人员影响。4 散装材料运输车辆应遮盖,不得产生扬尘污染。5 人口密集地区施工作业应设置围挡,封闭施工。5.2.3 施工场站扬尘控制1 沥青搅拌站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区、二级区中城镇居民集中居住区域

19、距离不应小于300m,混合料搅拌站距离不应小于200m,搅拌站应设置在当地主导风向下风口。2 施工场站应设置硬质围挡,道路地表及主要出入口应硬化并设冲洗装置。3 场站内水泥和砂石等散装物料堆场周围应设置不低于堆放高度的严密围挡,搬运及装卸应采取降尘措施。4 服务设施存渣场应采取密闭、覆盖等抑尘措施,生活垃圾应密闭化储存,并及时清运。5 施工场站颗粒物排放需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的相关要求。5.2.4 烟气污染防治1 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和管理区等应采用电能、太阳能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设备,厨房等设施应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饮食油烟排放应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

20、的规定。2 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及其他骨料混合拌和设备应有除沥青烟气、除尘等设施。3 有条件的可采用温拌沥青技术减少沥青烟气排放。4 禁止焚烧沥青、橡胶和塑料等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5 汽车尾气防治可栽植能吸收有害气体的植物减轻影响,环境敏感点附近有条件的可采用绿化林带净化空气。5.3 水环境5.3.1 一般规定1 应注重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等自然水流形态,生产生活废水严禁随意排放,严禁向地表水体倾倒废弃油料和沥青等有毒有害物质。2 高速公路应避开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经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时,应设置警示标志。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不宜设置公路服务设施、搅拌站及取、弃土场;在饮用水

21、水源准保护区内不得堆放或倾倒任何含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3 高速公路经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中规定的类标准的水体、鱼类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确定的其它敏感水域路段,路面径流应设置沉淀池处理。5.3.2 环境敏感区桥梁、路基和隧道径流处理1 公路桥梁跨越5.3.1规定的各类敏感水体时,应采用纵向截流管(槽)将桥面径流排至桥梁两端并设置沉淀池处理;公路路基和隧道水排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和养殖水体等5.3.1规定的敏感水体时,应设置沉淀池;紧急避险车道宜设置沉淀池纳蓄车辆泄

22、漏的燃油及运输的有害液体。2 桥梁纵向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应满足车辆通行安全的要求。当采用封闭式管道作为截流管无法满足排泄要求时可采用明槽排水,排水流量及断面应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进行计算确定,封闭式管道宜采用不锈钢材料。3 沉淀池兼具沉淀及储纳泄露有害物质的功能,其容量应考虑沉淀过滤、有害物质运输车最大容量和用于稀释有害物质的水量等因素要求,有效容积不应小于30m3,同时应满足环评报告中的容积要求。4 未采用自动放空装置的桥(路)面径流沉淀池应在降雨后人工放空,及时恢复功能,沉淀物应定期清理。5.3.3 沿线设施污水处理1 高速公路沿线设施应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净化。

23、2 净化后水体应尽量回用,确需排至外部的,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规定。5.3.4 施工期污水处理1 施工营地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应处理回用或达标后排放。2 涉水桥梁基础施工及滨河路段路基施工应采用围堰法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少对水体的扰动。3 桩基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应沉淀、脱水后外运,并按相关规定处理。4 隧道施工排水、预制养生用水和搅拌站排水等应循环利用或处理达标后排放。5.4 固体废物5.4.1 一般规定1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应遵循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从各环节控制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2 建设与运营养护产生的固体废物应

24、按工程弃渣、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及处置。3 固体废物的贮存及运输应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及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4 对收集、贮存和运输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应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5 公路建设应优化完善施工方案,控制固废排放。5.4.2 工程弃渣污染防治1 应加强公路沿线粉煤灰、煤矸石和矿渣等工业废弃材料的调查,统筹落实其在公路工程中的综合利用。2 应加强公路工程土石方调配,充分利用弃渣,最大限度做到“零弃方”。1) 应合理确定平纵线形,充分利用路基及隧道挖方作为路基填料,减小废方量。2) 应结合地质情况及材料性能,优先利用路基及隧

25、道挖方料生产建筑材料。3) 条件许可时,可利用弃方造地,增加使用功能。3 应重视弃渣场安全和水土保持工作,合理选择弃渣场位置,做好防护和排水设计。1) 应合理选择弃方位置,不得随意倾倒和堵塞河道;工程弃渣应与生活垃圾分别堆放、储运和清理。2) 大量集中堆放的工程弃渣应保证渣体结构的整体稳定,不得垮塌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 渣场应做好防排水设计和水土保持工作,不得产生水土流失,污染环境。4 公路建设应加强路域施工范围及取弃土场地的表土收集与利用工作,做好取弃土场和施工便道等临时用地的植被保护与恢复。5 施工全过程应严格控制固体废物的产生。施工产生的弃方和钻渣,基坑开挖产生的废渣和废弃建材等,

26、应定点收集堆放,并尽量回收利用;无法利用的应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堆放。6 软弱土路基集中的项目应合理选择软基处理方式,在保证安全、经济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挖淤少的方案;软弱土处理产生的淤泥应加强利用,减少废弃。5.4.3 生活垃圾污染防治1 施工生活驻地应设置垃圾临时堆放点,堆放点应设防雨淋、防扬散和防渗漏措施;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至指定垃圾收集点或排放点处置。2 公路附属设施办公及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配置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并及时运送至指定的垃圾收集点或排放点处置;化粪池污泥及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剩余污泥应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5.4.4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1 公路施工及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

27、应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执行。2 危险废物应设置专门的收集及贮存场所,严禁将危险废物混入其他废物中贮存或进入弃渣场,严禁直接用作筑路材料。3 危险废物应委托具有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运输及处置。6 绿化景观6.1 路基绿化景观设计6.1.1 一般规定1 路基包括中央分隔带、填方边坡、挖方边坡(含坡脚碎落台)、路侧(包括填挖交界、土路肩、填方坡脚和挖方坡顶)和取弃土场等绿化,各分部绿化应符合项目总体景观设计要求。2 中央分隔带应结合项目特点和后期养护等因素确定防眩方案,有条件的优先采用植物防眩。3 填方边坡应采用植乔、灌、草的方式进行绿化。4 挖方边坡绿化应与防护方案相结合,采用植草、灌或藤

28、本等方式进行全坡面绿化。5 路侧可结合项目实际条件确定是否绿化。6 弃土场应结合项目具体条件采用复耕或绿化。6.1.2 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设计1 设计要点1) 防眩植物应选用适应性强、耐修剪、耐尾气污染、管理粗放和苗源充足的常绿乔灌木,植物高度不宜低于1.6m。2) 防眩植物宜搭配色花植物改善景观效果。3) 植物品种应结合景观分段、桥隧和服务设施等布设综合确定,可每隔510公里进行变换。4) 中央分隔带开口处两端2030m范围不得种植乔木。2 植物栽植模式及规格1)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植物宜采用规则式栽植,常用的有单排栽植和双排栽植两种模式。2) 单排栽植适用于宽度小于2m的中央分隔带绿化,双

29、排栽植适用于宽度23m的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栽植模式及规格可按表6.1.2执行。3)中央分隔带种植土厚度不宜小于45cm。表6.1.2 中央分隔带常见栽植模式及规格布置方式植物栽植模式及规格单排栽植防眩植物单排栽植,植物冠径宜采用80100cm,间距宜控制在0.81.5m。单、双排栽植中搭配色花植物时,可间隔50100m连续种植510株,植物间距宜控制在24m,干径宜采用46cm,分支高度不宜小于2.2m。双排栽植防眩植物双排栽植,两排植物错开呈品字形,植物冠径宜采用4060cm,纵向间距宜控制在0.81.5m。6.1.3 填方边坡绿化景观设计1 设计要点1)填方边坡坡面宜结合边坡防护采用喷播

30、或撒播草、灌绿化。2)填方边坡应结合周围环境采用“露、诱、封”的手法确定乔木栽植。3) 乔木宜选择常绿植物,多排种植时后排可考虑落叶植物。植物品种应结合景观分段、桥隧和服务设施等的布设综合确定,可每隔510公里进行变换。4) 填方边坡乔木栽植位置不应遮挡交通标志及驾驶员视线,不得侵入建筑限界。2 植物栽植模式及规格可参照表6.1.3的规定执行。表6.1.3 填方边坡乔木栽植模式及规格填方边坡分类植物栽植模式植物规格一级边坡边坡种植一排乔木,乔木距离路基边缘宜按24m控制,纵向间距宜按58m控制。景观要求高的地段第一排可栽植花乔,花乔距离路基边缘宜按24m控制,纵向间距宜按23m控制。常绿乔木一

31、般干径宜采用810cm,高度不宜小于3m,自然树形;落叶乔木一般干径宜采用68cm,高度不宜小于3m,自然树形;花乔干径宜采用46cm,分支高不宜小于2m。多级边坡边坡种植2排乔木,第一排乔木距离路基边缘宜按24m控制,第二排宜布置在填方平台或坡脚位置。乔木纵向间距宜按58m控制。注: 第一排植物距离路基边缘距离应考虑植物生长后期树冠大小、不侵入建筑限界、不影响交通标志和驾驶员视线等因素综合确定。6.1.4 挖方边坡绿化景观设计1 设计要点1) 边坡一般段落应采用草、灌或藤本进行绿化;重点段落可选择草花、藤本花、花色灌木等营造景观效果;有特殊需要的边坡可选用乔木进行绿化。2) 边坡可采用喷播、

32、点播和栽植等绿化种植方式,宜优先采用喷播植草、灌绿化。3) 边坡灌木品种每段不宜少于2种,一级边坡不宜采用合欢、刺槐等生长快、高度大的品种,以合欢、刺槐为主的边坡数量不宜超过项目边坡总数的50%。4) 挖方碎落台可采用喷播植草、灌处理,植物种类可与挖方边坡一致。5)边坡绿化覆盖率不应小于90%,灌木覆盖率不应小于75%,覆盖率不达标时应采用喷播、点播和栽植等方式进行补种。6)挡墙、护面墙、桩板墙等工程应采取遮蔽绿化措施,改善景观效果。7)挖方边坡绿化大规模施工前应选取代表性段落进行试验性施工,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验证。8) 挖方边坡绿化可采用直接喷播植草、灌,CF网植草、灌,挂铁丝网喷有机基

33、材植草、灌,框架内绿化及硬质岩自然式绿化等方式。2 喷播植草、灌1) 适用于坡面岩土体自身稳定,坡比不陡于1:1,坡高不大于4m的填方及土质和强风化软岩挖方边坡。也可与CF网或喷有机基材绿化等方式结合,作为其工序的一部分。2)施工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喷播材料配比可采用:种子2030g、复合肥100g、钙镁磷250g、粘合剂3g、保水剂5g、木纤维200g、无纺布30g。(2) 喷播种子可采用草种、草灌种子、草花种子、草灌花种子四种方式,种子种类宜选择34种。(3) 植草种子不宜少于20g/m2 ,植草花、草灌种子不宜少于25g/m2 ,植草、灌、花种子不宜少于30g/m2(草、灌、花质量

34、比为2:7:1或1:8:1)。3)应按人工清坡、覆土5cm、洒水保湿、喷播种子、养护的顺序施工。3 CF网植草、灌1) 适用于坡比不陡于1:1,分级开挖的中强风化软质岩及软硬岩互层稳定边坡。2)施工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椰纤维网(CF网)应具有较低的伸长率和高抗拉强度。(2)有机基材配合比:种植土1300kg,有机肥0.5kg,油饼1kg,腐殖材料(糠壳20kg,泥炭土15kg),粘结剂2kg(禁止使用水泥),保水剂2kg。3)应按人工清坡、坡面覆土、补平顺、挂设CF网搭接并固定、喷射有机基材、养生的顺序施工。4 挂铁丝网喷有机基材植草、灌1) 适用于边坡坡比不陡于1:0.5,分级开挖的中

35、风化强风化软质岩及软硬岩互层的稳定边坡。2)施工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基材配比应按CF网植草、灌中有机基材配合比执行。(2)热镀锌机编铁丝网应符合一般用途低碳钢丝YB/T 5294规定,铁丝直径不宜小于1.8mm。3)应按人工清坡、施工坡面锚杆、挂设铁丝网并绑扎、喷射有机基材、养生的顺序施工。5 框架内绿化1) 适用于土建设计施工框架梁的边坡,框架内码植生袋时坡比不宜陡于1:0.75,框架内喷有机基材时坡比不宜陡于1:0.5。2)施工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 植生袋规格应根据框架尺寸确定,袋装绿化基质可由5份细粒土、2份河砂、3份泥炭土以及少量复合肥及植物种子拌和而成。(2) 喷有机基材

36、材料应与挂铁丝网喷有机基材植草、灌一致。3)框架内码植生袋应按人工清坡、码砌植生袋、施工锚钉、挂铁丝网、养生的顺序施工;框架内喷有机基材施工顺序应按人工清坡、施工锚杆、挂铁丝网、喷有机基材、喷播、养生的顺序施工。6 自然式绿化1) 适用于整体稳定的硬质岩边坡及坡面采用挂网喷砼、护面墙、挡墙等硬质防护的边坡。2)施工材料及植物应符合以下要求(1)土工网应符合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相关规定。(2)灌木冠径不宜小于50cm,高度不宜小于1m,间距宜为0.51.0m;花乔干径不宜小于3cm,分支高不宜小于1.5m,自然树形,间距宜为24m;爬藤长不宜小于50cm。(3)种植土厚

37、度不宜小于40cm。3)应按挂土工网、砌筑种植槽、回填种植土、栽植植物、养生的顺序施工。6.1.5 路侧绿化景观设计1 设计要点1)填挖交界处可采用孤植大树、群植乔木等方式进行绿化。2)土路肩可结合项目实际采用硬化或绿化处理,绿化以植草为主。3)填方边沟至隔离栅之间的段落、挖方坡顶至隔离栅之间的段落可结合项目实际考虑是否栽植植物。2 植物栽植模式及规格1) 填挖交界处灌木高度不宜小于1.2m,自然树形;花乔干径不宜小4cm,高度不宜低于2m,间距宜为23m;乔木干径不宜小于8cm,高度不低于4m,间距宜为35m,孤植大树干径不宜小于25cm,自然树形。2)土路肩绿化可采用喷播植草或植草花方式。

38、3)填方坡脚与挖方坡顶紧邻隔离栅处可纵向规则栽植爬藤或灌木。6.1.6 取弃土场绿化景观设计1 设计要点1) 弃土场可根据所处位置采用乔、灌、草进行绿化,应选用适应能力强、抗病虫害的乡土树种。2) 取弃土前应清理表层3050cm土体保存,取弃土完成后,将表土覆于渣场表面用于绿化或复耕。3)取弃土场绿化率不应小于80%,灌木覆盖率不应小于70%。2 植物栽植模式及规格1) 弃土场坡面及顶面应回填3050cm种植土并撒播或点播植草、灌处理,可视范围内的取、弃土场,应栽植乔、灌木进行遮挡。2) 乔木干径不宜小于6cm,高度不宜小于3m,间距宜为34m,灌木冠径不宜小于150cm,自然树形,间距宜为2

39、3m。3)取土场挖方边坡可参照路基挖方边坡绿化方式处理。6.2 互通绿化景观设计6.2.1 一般规定1 互通绿化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安全优先;四季常绿,多季有花;结合地域,突出特点;匹配环境,协调统一;粗放管理,长效景观;结合养护,控制造价;地形自然,排水通畅。2 互通应重视分流区、汇流区、匝道围合区和视线引导区的功能设计。3 靠近重要城镇、连接风景区或有其他特殊需求的互通应作为重点互通进行景观设计,其他可作为一般互通进行设计。4 互通应结合场地情况进行地形整理设计,形成排水通畅、起伏平缓且适宜植物生长的场地。6.2.2 植物选择与配置1 植物选择应乔、灌、地被植物相结合,速生树

40、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并满足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在1:13:1。2 植物应优先选择抗性强、耐瘠薄和易管养的品种,宜多选用乡土植物和季相变化明显的植物。6.2.3 一般互通绿化景观营造方式1 汇流区1)以立交匝道合流处为圆心,半径3050m范围内禁止栽植乔木。2)禁植乔木区内可栽植低于司机视线的灌木、地被,植物应与周边区域种植植物一致。2 分流区1) 在立交的分流处,半径3080m范围内可栽植开花或色叶小乔木,对驾驶员起提示作用。2)乔木干径不宜小于4cm,高度不宜小于2m,自然树形。3 引导区1)匝道平曲线外侧应种植乔木或者灌木引导驾驶员视线。2)匝道内侧应保证视线

41、通畅,可种植不影响视线的低矮灌木。3)乔木规格与主线填方边坡植物一致。4 围合区1) 互通匝道围合区应遵循高速公路整体景观段落规划,结合互通周边环境进行设计。2) 一般互通围合区绿化应以生态恢复为主,自然式种植植物,局部视线焦点区域点缀体现景观性和互通特色的景观植物。3) 大乔木干径不宜小于8cm,高度不宜小于3.5m,自然树形;小乔木干径不宜小于4cm,高度不宜小于2m,自然树形。6.2.4 重点互通绿化景观营造方式1 汇流区、引导区可参照一般互通设计。2 分流区1)功能性绿化可参照一般互通。2)重点互通的分流区可种植主景大乔木加强提示性和景观性。3)重点互通的分流区可设置地方特色的雕塑、小

42、品、文字、图案,对当地的文化、旅游、特色进行宣传展示。4) 主景大乔木干径不宜小于15cm,高度不宜小于5m,自然树形;小乔木干径不宜小于5cm,高度不宜小于2.2m,自然树形;灌木冠幅不宜小于120cm。3 围合区1) 重点互通围合区绿化可采用疏林草地和自然组团绿化方式,适当加大植物规格,增加植物品种,宜采用观花观叶植物。2) 地处城市近郊或重要节点的互通,可适当设计图案、雕塑、小品,表现地区文化内涵,宣传地方文化。3) 现状条件不好的场地应进行地形整理,结合排水、景观效果、土石方平衡等综合考虑,不宜大填大挖。4) 主景树干径不宜小于20cm,高度不宜小于6m,自然树形;背景树干径不宜小于1

43、0cm,高度不宜小于4m,自然树形;小乔木干径不宜小于5cm,高度不宜小于2.2m,自然树形;灌木冠幅不宜小于150cm。6.3 隧道洞口绿化景观设计6.3.1 一般规定1 隧道洞口绿化包括分离式路基左右线间绿化、洞口仰坡绿化。2 隧道洞口绿化景观设计应遵循注重安全、恢复生态、自然融合的原则。3 隧道洞口绿化应以恢复生态为主,使隧道尽可能与原有环境融合,同时起到减小洞口亮度差、对洞口的构筑物等进行遮掩的作用。4 应将靠近重要城镇、临近风景区或有其他特殊要求的隧道、特长隧道和隧道群作为重点隧道,其他作为一般隧道,分别采用不同的景观营造方式。5 分离式路基内乔木与护栏距离不得小于2m。6.3.2

44、植物选择与配置1 植物选择应乔、灌、地被植物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应控制在1:13:1之间。2 植物选择应适地适树,优先选择抗性强、耐瘠薄、易管养的品种,宜多选用乡土植物。3 端墙式隧道洞顶绿化应与端墙景观相协调,墙面不宜强行绿化,可选用攀援、悬垂植物,尽量弱化墙体,与周围环境融合。4 削竹式隧道仰坡绿化应以生态恢复为主,撒播或喷播草灌为绿化基底,搭配叶片色泽较深,不反光且根系发达的灌木组团。6.3.3 隧道绿化景观营造方式1 一般隧道以复绿和生态恢复为主,绿化景观营造方式应符合表6.3.3-1的规定。2 重点隧道在生态恢复的基础上

45、,可通过植物组合搭配提升景观效果,有特殊要求的重点隧道可设置体现地方特色的雕塑、小品。绿化景观营造方式应符合表6.3.3-2的规定。 表6.3.3-1 一般隧道绿化景观营造方式位置宽度绿化方式主要植物规格过渡段5m以防眩功能为主,沿用中分带植物和栽植模式。可参考中分带植物规格景观段510m下层列植常绿灌木,上层较宽区域可间隔栽植小乔木和大乔木。大乔木干径不宜小于8cm,高度不宜小于3.5m,自然树形;小乔木干径不宜小于4cm,高度不宜小于2m,自然树形;灌木冠幅不宜小于120cm。景观段10m以乔木列植为主,局部点缀乔、灌组团。表6.3.3-2 重点隧道绿化景观营造方式位置宽度绿化方式主要植物

46、规格过渡段5m以防眩功能为主,沿用中分带植物和栽植模式,宽3-5m区域可列植小乔木。可参考中分带植物规格景观段510m中间列植大乔木,外侧栽植中等乔木和开花小乔木,下层列植常绿灌木,较宽区域可分段并栽植主景大乔木。主景大乔木干径不宜小于15cm,高不宜小于5m,自然树形;大乔木干径不宜小于10cm,高不宜小于4m,自然树形;中乔木干径不宜小于6cm,高不宜小于3m,自然树形;小乔木干径不宜小于5cm,高不宜小于2.2m,自然树形;灌木冠幅不宜小于150cm。景观段10m采用大乔和小乔木疏朗种植,成群落疏密有致的分布,搭配灌木组团式种植,并结合微地形设计营造景观。6.4 服务区绿化景观设计6.4.1 一般规定1 服务区绿化景观设计应满足安全、美化、引导、隔离、防尘、降噪、遮阴、休憩和旅游拓展等功能。2 应将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