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一)环境容量 概念一: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概念一: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机械运动性质。 概念二:概念二: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质的最大数量。它是一个变量,环境容量它是一个变量,环境容量M M由两个组成部分由两个组成部分,即基本环境容量,即基本环境容量K K和变动环境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R R。前者可以通过环境质。前者可以通过环境质量标准减去环境本底值
2、求得:后者是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量标准减去环境本底值求得:后者是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而言。其力而言。其 基本环境容量也被称为基本环境容量也被称为K K容量或稀释容量,变动环境容容量或稀释容量,变动环境容量也被称为量也被称为R R容量或自净容量。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稀释和容量或自净容量。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稀释和自净容量,无疑对防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自净容量,无疑对防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排放方式自净稀释W自净W稀释W例一:水环境容量例一:水环境容量: :反映流域的自然属性(水文特性),又反映人类对环反映流域的自然属性(水文特性),又反映人类对环境的需求(水质目标)境的需求(水
3、质目标) 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稀释容量(稀释容量(W稀释稀释)+自净容量(自净容量(W自净自净)两部分两部分 稀释容量稀释容量: :在给定水域的来水污染物浓度高于出水水质目标时,依靠稀在给定水域的来水污染物浓度高于出水水质目标时,依靠稀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纳的污染物量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纳的污染物量 自净容量自净容量: :由于沉降、生化、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给定水域由于沉降、生化、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给定水域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净的污染物量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净的污染物量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水体环境容量水体环境容量土地环境容量土地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
4、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TSPTSP,SOSOx x,NONOx x,COCOx x,O O3 3,PbPb 等。其中, 大气空间有效面积; 大气空间有效高度大气环境容量00011()/(1)nnaaaiaiaiaiiQVBBCR000aaiaiaiaQBiBiCiR表示大气环境容量,表示第 种污染物的标准值表示第 种污染物的本底值,是大气环境资源的自身原始状态,表示第 种污染物的大气同化能力,表示其他非主要污染物占污染物总量的比率。aaaHSVaSaH水体环境容量 水体环境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体( (河流、湖泊等) )和地下水体。 城市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指标包括:CODCOD、BODsBODs、C
5、uCu、HgHg、PbPb、CrCr、AsAs、C Ca a、溶解氧、挥发酚、氰化物等。水体环境容量Q Qw w 水体环境容量; ; V Vw w 水体体积; ;B Bwi wi 表示第i i种污染物的标准值; ;B Bwi0 wi0 表示第i i种污染物的本底值; ;C Cwi0 wi0 表示第i i种污染物的大气同化能力,可以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值; ;R Rw0 w0 表示其它非主要污染物占污染物总量的比率。011001/wniniwiwiwiwwRCBBVQ水环境容量基本特征 资源性 水环境容量是一种自然资源能容纳一定量的污染物也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的需要;水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可再
6、生自然资源。区域性 受各类区域的水文、地理、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水域对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水环境容量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系统性 河流、湖泊等水域一般处在大的流域系统中,水域与陆域、上游与下游、左岸与右岸构成不同尺度的空间生态系统,因此,在确定局部水域水环境容量时,必须从流域的角度出发,合理协调流域内各水域的水环境容量。 土地环境容量 首先就其资源量的确定来说,有两个方面必须考虑:第一笼统而论,土地环境资源总量应是市域范围内的国土总面积。第二具体来讲,从城市环境污染影响出发,土地环境资源有效总量应为有土壤层覆盖和裸露的市域国土总面积。 城市土地污染物的主要指
7、标包括:CODCOD、BODBOD5 5、HgHg、CrCr、AsAs、CaCa、SOSO2 2、挥发酚、氰化物、油类等。土地环境容量 Ql 表示土地环境容量; Se 表示土地环境资源总量; Ml 为每公顷土地的土壤重量2250000kg ; Bli 表示第i种污染物的标准值; Bli0 表示第i种污染物的本底值; Cli0 表示第i种污染物的同化能力; Rl0 表示其他非主要污染物占污染物总量的比率011001/lninililililelRCBBMSQ应用一 环境容量是在环境管理中实行污染物浓度控制时提出的概念。污染物浓度控制的法令规定了各个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容许浓度标准,但没有规定排入环
8、境中的污染物的数量,也没有考虑环境净化和容纳的能力,这样在污染源集中的城市和工矿区,尽管各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达到(包括稀释排放而达到的)浓度控制标准,但由于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过大,仍然会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在环境管理上开始采用总量控制法,即把各个污染源排入某一环境的污染物总量限制在一定的数值之内。采用总量控制法,必须研究环境容量问题。 n1996年7月,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提出了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明确“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n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全国环境保护工作(1998-2002)纲要,提出了“一控双达标
9、”(全国主要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33211工程,加大了重点地区和重点流域的治理力度。n2002年1月,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明确了“十五”期间努力完成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重点地区环境质量,节制生态恶化趋势“三大任务”。n 国家关于总量控制的规定 我国“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到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得到控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我国“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10、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国家关于总量控制的规定(一)环境容量应用(二) 在环境规划与管理程中,人们认识到,如果将环境在环境规划与管理程中,人们认识到,如果将环境这样一个复杂的维持自组织的系统,视为一个容纳废弃这样一个复杂的维持自组织的系统,视为一个容纳废弃物的物的“容器容器”,显然是不合适的。,显然是
11、不合适的。 环境容量应是一个描述系统性的、与人类社会行为环境容量应是一个描述系统性的、与人类社会行为息息相关的动态变化量。环境容量的概念表述了环境容息息相关的动态变化量。环境容量的概念表述了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但这只是环境功能的一部分。在这一纳污染物的能力,但这只是环境功能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内,部分内,任一环境,它的环境容量越大,可接纳的污染任一环境,它的环境容量越大,可接纳的污染物就越多,反之则越少物就越多,反之则越少。除此之外,环境还为人类提供除此之外,环境还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能源,为人类提供各种精神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能源,为人类提供各种精神财富和文化载体。财富和
12、文化载体。 一种说法认为,承载力是从工程地质领域转借过来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地基的强度对建筑物负重的能力。生态学最早将此概念转引到该学科领域内,即“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承载力概念引入生态学后发生了演化与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资源条件产生了不同的承载力概念和相应的承载力理论。生态承载力是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的供应与容纳能力及其可维持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对于某一区域,生态承载力强调的是系统的承载功能,而突出的是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其内容包括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子系
13、统。所以,某一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概念,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某一特定的生态系统,在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的条件下,可持续承载的人口数量、经济强度及社会总量的能力。生态承载力大体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等类型。(二)环境承载力 在人类面临粮食危机、土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科学家提出了土地承载力的概念。在环境污染蔓延全球、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科学家相继提出了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等概念。另一种说法认为,承载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马尔萨斯时代。马尔萨斯是第一个看到环境限制因子对人类社会物质增长过程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他的资源有限并影响人口增长的理论不
14、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存在,而且对后来的科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达尔文在其进化论观点中采用了人口几何增长和资源有限约束的观点。同样马尔萨斯的资源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的观点对人口统计学也存在巨大的影响。将马尔萨斯的理论用逻辑斯缔方程的形式表示出来,用容纳能力指标反映环境约束对人口增长的限制作用可以说是现今研究承载力的起源。1. 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环境承载力是描述环境状态的重要参量之一,即
15、某一时刻环境状态不仅与其自身的运动状态有关,还与人类作用有关。 环境承载力既不是一个纯粹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的量,又不是一个描述人类社会的量,它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是研究环境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判据。 (二)环境承载力 2. 2. 环境承载力的描述环境承载力的描述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固有功能的表现,它不仅与环境系统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固有功能的表现,它不仅与环境系统本身的结构有关,还与外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输入输本身的结构有关,还与外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输入输出有关。若将环境承载力(出有关。若将环境承载力(EBCEBC)看成一个函数,那么它至)看成一个函数,那么它
16、至少包含三个自变量:时间(少包含三个自变量:时间(T T)、空间()、空间(S S)、人类经济行为)、人类经济行为的规模与方向(的规模与方向(B B):): EBC=fEBC=f(T, S , BT, S , B) 环境承载力的特点是时间性、区域性、主客观的结合性。环境承载力的特点是时间性、区域性、主客观的结合性。 为了方便量化描述,将环境承载力划分为:为了方便量化描述,将环境承载力划分为:环境能够容纳环境能够容纳污染物的量;环境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能力;污染物的量;环境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能力;环环境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境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二)环境承载力3. 3. 环
17、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从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角度,可以将环境承载力指标分为三部分:的联系角度,可以将环境承载力指标分为三部分: (1 1)资源供给指标。)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程度;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程度; (2 2)社会影响指标。)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用如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用设施水平和人口密度等;设施水平和人口密度等; (3 3)污染容纳指标。)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状况和污如污染物
18、的排放量、绿化状况和污染物净化能力等。染物净化能力等。 通过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可以间接量化表达某一区域通过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可以间接量化表达某一区域的环境承载量和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可以被应用于环境的环境承载量和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可以被应用于环境规划,并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成为从环境保护方面规划未规划,并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成为从环境保护方面规划未来人类行为的一项依据。来人类行为的一项依据。 指标体系例一环境容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目标层目标层A准则层准则层B指标层指标层C指标层指标层D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A自然资源容载力指标自然资源容载力指标B1B1社会经济容载力指标社会经济容载力指
19、标B2B2容载力可持续指标容载力可持续指标B3B3大气容载力指标大气容载力指标C1水资源容载力指标水资源容载力指标C2土地资源指标土地资源指标C3人口资源容载力指标人口资源容载力指标C5经济发展力容载指标经济发展力容载指标C6基础设施容载力指标基础设施容载力指标C7优势度指标优势度指标C10潜力度指标潜力度指标C11d11,d12.d21,d22.d31,d32.d41,d42.d51,d52.d61,d62.d71,d72.d81,d82.生物资源指标生物资源指标C4社会设施容载力指标社会设施容载力指标C8科教容载力指标科教容载力指标C9饱和度指标饱和度指标C12协调发展度指标协调发展度指标
20、13d91,d92.d111,d112.d101,d102.d121,d122.d131,d132.例子水环境承载力的定量表述方法 由表征水环境承载力大小的由表征水环境承载力大小的综合指数综合指数或或相对值相对值来表示。来表示。 假设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中,有假设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中,有m m个发展方案,因个发展方案,因而存在而存在m m个水环境承载力。不妨设此个水环境承载力。不妨设此m m个水环境承载力为个水环境承载力为Ej(j=1,2,Ej(j=1,2,,m)m),再设每个水环境承载力由,再设每个水环境承载力由n n个具体指标个具体指标确定的分量组成,即:确定的分量组成,即: 由
21、于水环境承载力的各个分量具有不同的量纲,为了比较其大小,必须对其各分量进行归一化处理。上式归一化处理后则为: 其中, 这样,第j个水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综合值),可用归一化后的向量的模来表示,即: 为了突出水环境对不同经济发展方案的支持因子的支持作用,可用下式表示第j个水环境承载力的相对大小: 综合指数越大,水环境承载力越大;相对值大于等于1,表示该方案下人类活动与水环境是协调的。 资源丰富度污染抗逆调控动态趋势大气环境气候资源丰富度指数大气污染指数大气污染调控指数大气环境质量动态变化指数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水资源丰富度指数水污染指数水污染调控指数水环境质量动态变化指数水环境承载力土地环境土地资
22、源丰富度指数土地污染指数土地污染调控指数土地环境质量动态变化指数土地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社会资源丰富度指数社会污染指数社会污染调控指数社会环境质量动态变化指数社会环境承载力基本承载力污染承载力抗逆承载力动态承载力综合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评价分解环境承载力评价分解环境承载力指数计算方法 某环境要素(如大气)的污染指数; j 某环境要素污染的各项指标; wj 第 j 项指标的加权值; 第 j 项指标的污染指数。jjEwEEjEjE 主要采用模糊归一化方法和加权法对指主要采用模糊归一化方法和加权法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环境承载力指数计算方法minmaxminEEEEEijjminmaxmaxEEEEEijj 表示第 j 项指标的污染指数;Eij 表示第 j 项指标的第 i 分量值(第 i 年值);Emin 表示第 j 项指标各年分量最小值,也可以取该项指标的国家标准目标上限值(如国家一级标准);Emax 表示第 j 项指标各年分量最大值,也可以取该项指标的国家标准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简短(17篇)
- 2025年百日誓师高考励志致辞(4篇)
- 《投资项目综合评价》课件
- 六年级数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4篇)
- 人教 版五年级美术下 册《第15课 会亮的玩具》教学设计
- 《面对地质灾害:2 泥石流脱险我知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地质实习自我鉴定600字(4篇)
- 《拉低成绩的八个坏习惯》主题班会教案
- 安全演讲稿模板汇编(30篇)
- 临街双层铺面出租合同书(29篇)
-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 华为培训教程01网络基础
- (高清版)DZT 020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岩金
- 《婴幼儿感觉统合训练》课件-前庭觉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8
- 管道完整性管理基础知识课件
- 学生户外抓鱼活动方案
- 材料方案设计
- 购车金融方案
- 墙面油漆工程的详细施工工序
- 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通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