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移动TD-LTE室内分布系统工程验收技术规范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30/8da99d63-343d-45d6-ae37-cb185c09cb76/8da99d63-343d-45d6-ae37-cb185c09cb761.gif)
![湖北移动TD-LTE室内分布系统工程验收技术规范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30/8da99d63-343d-45d6-ae37-cb185c09cb76/8da99d63-343d-45d6-ae37-cb185c09cb762.gif)
![湖北移动TD-LTE室内分布系统工程验收技术规范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30/8da99d63-343d-45d6-ae37-cb185c09cb76/8da99d63-343d-45d6-ae37-cb185c09cb763.gif)
![湖北移动TD-LTE室内分布系统工程验收技术规范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30/8da99d63-343d-45d6-ae37-cb185c09cb76/8da99d63-343d-45d6-ae37-cb185c09cb764.gif)
![湖北移动TD-LTE室内分布系统工程验收技术规范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30/8da99d63-343d-45d6-ae37-cb185c09cb76/8da99d63-343d-45d6-ae37-cb185c09cb7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移动TD-LTE室分站点 工程验收技术规范(V1.0)湖北移动网优中心2014年1月7日I目录1.验收总则22.系统组成33.施工安装工艺验收53.1.施工安装环境检查53.2.施工安装前器件及材料环境检查53.3.信号源设备安装验收63.3.1.一般要求63.3.2.安装位置63.3.3.后备供电73.4.有源器件安装验收73.5.无源器件安装验收73.6.线缆布放验收83.6.1.一般要求83.6.2.线缆走道(或槽道)93.6.3.同轴电缆103.6.4.泄漏电缆103.6.5.五类线113.6.6.走线管113.6.7.电源线113.6.8.接地系统123.6.9.光缆及尾纤133
2、.6.10.光纤配线箱133.6.11.其他信号线和监控线143.7.天线安装验收143.8.标签153.9.加电检查164.工程初验164.1.初验条件164.2.信号源设备验收174.3.工艺指标验收174.3.1.驻波比测试174.3.2.无源器件指标抽检174.3.3.天线口输出功率测试184.3.4.双通道功率平衡性测试184.3.5.上行干扰测试184.4.网络性能验收194.4.1.测试环境要求194.4.2.性能验收项目194.5.初验问题整改215.工程试运行215.1.试运行要求215.2.试运行观察指标215.3.试运行问题整改226.工程终验226.1.终验条件226.
3、2.终验内容和要求226.3.终验问题整改23附录A 我国室内分布系统制式的频段范围(MHz)24附录B常见室内分布系统标签的规格建议25附录C 常见室内分布系统标签的编制示例26附录D 工程自检报告28附录E施工安装工艺验收表29附录F 工程初验验收表39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英文缩写英文名称中文名称AC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电BBUBase Band Unit基带处理单元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广播控制信道BERBit Error Rate误码率BLER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C/ICarrier to In
4、terference Ratio载波干扰比CQTCall Quality Test呼叫质量测试DCDirect Current直流电DTDrive Test驱车测试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移动通信全球系统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分组接入PCCPCHPrimary Common Control Channel主公共控制信道P
5、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VCPolyvinylchlorid聚氯乙烯RRURadio 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RSCP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接收信号码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SINRReference Signal Signal to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参考信号信干噪比TCHTraffic Channel业务信道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6、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LTETime Division-Long Term Evolution时分长期演进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不间断电源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41 1. 验收总则1、本规范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部分和室内分布系统部分的施工安装工艺质量、基本的网络性能、工程档案、工程建设程序规范化等方面的验收,网络侧的其他部分验收应参见相应的标准、规范。2、无线通信系统室内分布系统工程中涉及到的基站设备和直放站设备的设备验收可依据相关的技术体
7、制及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3、验收应当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国家、行业以及中国移动已有相关标准、组织与流程遵循遵守中国移动已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4、省市公司在进行实际验收时,可采取资料复核、现场检查测试、记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场不具备测试条件的项目,原则上可直接利用厂验报告、产品出厂检验报告、随工验收报告、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统一组织的实验室测试及外场测试相关结论。5、本规范的验收项目分为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是必须进行验收的项目,可选项是由省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验收的项目。6、在满足基本验收项目前提下,重点验收如下类项目:对后期网络运行影响大的指标、侧重新业务和新功能、有利
8、于后期运行维护以及本期工程的特殊场景。7、综合室内分布系统应严格控制不同系统之间的干扰,所使用的器件和线缆应涵盖所有需要接入系统的工作频段,相关器件指标应满足无源器件及室分天线相关企业标准的要求,安装工艺和网络性能应满足本规范中各系统单独验收时的具体要求。8、无线通信系统室内分布系统工程验收应按照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图1 工程验收工作流程2. 系统组成室内分布系统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图2 室内分布系统示意图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和分布系统两部分组成。信号源为不同制式的基站设备或接入点设备,信号分布系统是由有源器件(含设备,下文合称有源器件)、无源器件、有源天线、无源天线、电缆或光缆传输线缆
9、等组成。详细说明如下:1、信号源信号源主要包括一体式基站、分布式基站、Femto基站等多种形态的基站以及其他无线接入点设备(如WLAN AP等)。2、有源器件有源器件主要包括直放站、干放以及其他用于信号放大、信息汇集或传输扩展等功能的有源设备、模块或单元。3、无源器件无源器件主要包括3dB电桥、耦合器、合路器、功分器、负载、衰减器、滤波器等。(1)3dB电桥:实现相同频段的多载波合路。(2)耦合器:从射频通路中通过耦合分配出一部分信号的无源器件,是带有不同耦合衰减量值的分路器,用于分布系统延伸链路中接至覆盖天线输出节点的连接器件,该类器件的耦合度量值是由耦合出口接至天线辐射输出的额定覆盖功率电
10、平所决定选择。(3)合路器:把两路或多路信号合并到单个通路上去的无源器件,具有两个或多个输入和一个输出端口,用于分布系统的收发共用射频链路中节点连接。(4)功分器:将功率平均分配到各个分路上去的无源器件,具有一个输入和两个或多个输出端口,用于分布系统链路分支时的节点连接。(5)负载:用于分布系统延伸链路中的分支节点或检测点口的终结。(6)衰减器:具有不同的衰减量值的无源器件,用于分布系统延伸链路尾端与天线辐射输出的额定覆盖功率电平的适配。(7)滤波器:用于多系统共存环境条件下独立系统上行或下行单链路分布的收或发隔离及带外杂散抑制。4、天线室内分布系统中常用的天线类型包括全向吸顶天线、定向吸顶天
11、线、双极化天线、壁挂天线、八木天线、GPS天线等。5、线缆室内分布系统涉及的线缆及辅助材料包括如下种类:(1)同轴电缆:主要包括连接RRU和末端天线的馈线、GPS天线跳线和馈线。(2)泄露电缆:主要适用于地铁、遂道、矿井等特殊环境。(3)电源线:为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及各种有源器件提供电源的线缆。(4) (超)五类线:五类是指国际电气工业协会为双绞线电缆定义的五种不同的质量级别,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是在对现有五类屏蔽双绞线的部分性能加以改善后出现的电缆。(5)接地线:主要包括BBU设备接地线缆、RRU设备接地线缆、室内和室外防雷盒接地线、电源线接地线缆以及GPS防雷器及馈线接地线缆。(6)光缆及
12、尾纤:主要包括BBU和RRU间通信的光缆以及用于连接光缆与光纤收发器。(7)其他信号线和监控线:主要包括动环监控线、本地操作维护及测试信号线等。(8)走线管:保护走线的附属管道。3. 施工安装工艺验收室内分布系统安装调试完备,集成商在提请工程验收前检查时,需同时提交自检报告,验收方对自检报告进行检查。自检报告中应包括对本章要求的各项工艺指标的测试自检结果。3.1. 施工安装环境检查1、基站设备或直放站设备工作环境及设备安装机房环境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2、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使用的器件及材料安装环境应保持干燥、少尘、通风,施工区域的井道、楼板、墙壁严禁出现渗水、滴漏、结露现象。3、施工区域及
13、其附近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物品。4、市电已引入,照明系统亦能正常使用。5、室内覆盖系统防静电环境要求参见行业标准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YD 754-95)和具体工程设计要求要求。不满足要求的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改造建设。6、室内覆盖系统工程防火要求应满足符合行业标准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YD 5002-2005)(报批稿)要求。不满足要求的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改造建设。3.2. 施工安装前器件及材料环境检查1、开工前建设单位、供货单位和施工单位(或集成商)共同对已到达施工现场的设备、材料和器件的规格型号及数量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备规格型号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无受潮、破损和
14、变形现象。(2)材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其数量应能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工程建设中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材料。(3)器件的电气性能应能进行抽样测试,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进网技术要求。2、当器材型号不符合原工程设计要求而需做较大改变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3、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器件应由建设单位、供货单位和施工单位(或集成商)共同鉴定,并做好记录,如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时,应通知供货单位及时解决。4、无线网室内分布系统使用的器件及材料严禁工作在高温、易燃、易爆、易受电磁干扰(大型雷达站、发射电台、变电站)的环境。3.3. 信号源设备安装验收3.3.1. 一般要求1、信号源
15、基站设备的安装工程验收参见中国移动相关无线设备验收规范。不满足要求的应按相关规范进行改造建设。2、设备电源安装要求应满足行业规范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技术规范(YD/T 5040-2005)和具体工程设计要求要求。不满足要求的应按相关规范进行改造建设。3、设备安装要求应满足行业规范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5059-2005)。不满足要求的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改造建设。4、设备防雷接地设施应满足行业规范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 5098-2005)和具体工程设计要求要求。不满足要求的应按相关规范进行改造建设。3.3.2. 安装位置1、设备的安装位置符合设计文件(方案)的要求
16、。并且垂直、牢固。安装位置有变更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2、信源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装在室内。对于室外安装的信源设备,应做防雨水溅湿主机箱体和防雷、防晒、防破坏的措施,且室外安装的信源设备宜采用C30混凝土基础,基础高度应不低于15cm;对于室内安装的信源设备,室内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室内的温度、湿度不能超过信源设备正常工作温度、湿度的范围。3、安装位置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安装位置应保证信源设备便于调测、维护和散热需要,要求信源设备底边离地有一定的距离且周围0.5米内无热源设备。4、当有两个以上信源设备需要安装时,设备应在同一水平
17、(或垂直)线上,设备间距便于日常操作维护,主设备安装中需要预留足够空间便于后期系统扩容。5、信源设备内的各子单元应安装正确、牢固、无损坏、无掉漆的现象。3.3.3. 后备供电(可选)1、室内用信号源及有源设备应按照重要性和断电情况配置后备电池。后备电池宜采用直流配电加铁锂电池,时间宜参照重要站点4小时,非重要站点2小时。重要和非重要站点由各公司根据话务大小、覆盖类型、市电稳定性等因素自行划分。3.4. 有源器件安装验收1、有源器件的安装位置、设备型号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如安装位置需要变更,应征得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具备设计变更手续。2、有源器件的安装位置应确保无强电、强磁和
18、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3、有源设备的安装应牢固平整,有源器件上应有清晰明确的标识。安装时应用相应的安装件进行固定。要求主机内所有的设备单元安装正确、牢固、无损伤、掉漆的现象。4、有源器件的电源插板至少有两芯及三芯插座各一个,工作状态时放置于不易触摸到的安全位置。5、有源器件应有良好接地,并应用16平方毫米的接地线与建筑物的主地线连接。6、直放站和干放等有源设备应保证添加监控,其中数字光纤直放站(GRRU)设备宜采用有线E1监控方式。7、有源器件应有清晰明确的标签。8、室外安装的有源器件应做好防水、防雷、防晒和防破坏措施。9、施工完成后,所有器件要做好清洁,保持干净。3.5. 无源器件安装验收1、
19、无源器件的安装位置、设备型号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如安装位置需要变更,应征得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具备设计变更手续。2、无源器件应妥善安置在线槽或弱电井中,固定位置要便于安装、检查、维护和散热,避免强电、强磁或强腐蚀的干扰。在线槽布放的无源器件应用扎带固定牢固。3、对于分量较重的无源器件,安装时应用相应的安装件进行固定,并且垂直、牢固,不允许悬空放置。4、无源器件的接头应牢固可靠,电气性能良好,两端应固定牢固。5、无源器件严禁接触液体,并防止端口进入灰尘。6、无源器件的设备空置端口必须接匹配负载。7、无源器件应有清晰明确的标签。8、室外安装的无源器件应做好防水、防晒和防破坏措施
20、。9、施工完成后,所有器件要做好清洁,保持干净。3.6. 线缆布放验收3.6.1. 一般要求1、线缆的规格型号、线径、数量、走线路由、接地方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如安装位置需要变更,应征得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具备设计变更手续。2、信号线、控制线应尽量避免与强电高压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布放走线,确保无强电、强磁的干扰。当同轴电缆、五类线等线缆与电源线平行敷设时,应满足下表隔离要求:表3-1 平行敷设时的隔离要求条件最小净距(mm)电源线与同轴电缆平行敷设13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70双方均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注注: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且平行长度小于10m时,最小间
21、距可为10mm。表中同轴电缆采用屏蔽电缆时,最小净距离可以适当减小,并应符合设计要求。3、线缆应沿走线架或线槽进行布放,走向应清晰、平直,不得交叉和空中飞线。线缆经过白墙时要穿走线管。4、线缆需进行绑扎或采用专用的线缆卡具固定,绑扎固定间隔保持一致,且符合要求。多余线扣应剪除,所有线扣应齐根剪平不拉尖。预留的缆线应整齐盘放并固定好,不影响其他设备和器件的正常操作。需要绑扎的线缆和走线管的绑扎间距应满足下表隔离要求:表3-2 线缆的绑扎间距要求1/2线径>1/2线径水平布放时1.0m1.5m垂直布放时0.8m1.0m5、线缆应平直、整齐,并避免凹凸不平和急剧弯曲现象;需要弯曲布放时,弯曲角
22、应保持圆滑均匀,其曲率半径应满足相应线缆的指标要求。(1)同轴电缆的曲率半径必须满足如下指标要求。表3-3 同轴电缆的弯曲半径要求(mm)电缆俗称7/8"(普通)7/8"(超柔)1/2"(普通)1/2"(超柔)馈线型号2221129一次最小弯曲半径24017014060二次最小弯曲半径500260250110(2)泄露电缆的曲率半径要求参照同轴电缆。(3)光缆的弯曲半径要求为:静态弯曲半径大于等于10倍光缆外径,动态弯曲半径大于等于20倍光缆外径,尾纤盘放弯曲直径大于等于80mm。(4)馈电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15倍馈电光缆的弯曲直径。(4)电源线拐
23、弯处的弯曲半径应大于50mm(或不小于线缆外径的20倍)。(5)接地线的曲率半径应大于0.13米。6、线缆应采用阻燃材料,外表面应干净、清洁、无施工记号,无明显的折、拧现象,并避免强行拉伸,线缆的护套绝缘层无破损及划伤,馈管无裸露铜皮。7、当线缆接入室外设备时,线缆外径应与防水堵头孔内径相匹配。未使用的接头均应拧紧堵头或采用防水胶带将接头连接器端部密封,防止漏水。8、室外线缆进入室内前必须做滴水弯。波纹管滴水弯底部必须剪切一个滴水口,以防止雨水沿馈线进入室内,入线口、孔必须用防水材料密封。折弯时应满足曲率半径要求,以避免影响驻波比等指标。9、机房各进线孔洞(含走线管孔洞)在安装完成后均应用防火
24、材料封堵;室内电缆走道穿越墙洞或楼板时,孔洞四周应加装保护框;馈线窗的防水密封处理应符合工程设计及相关规范的密封要求。10、对于含有金属材质的线缆,在进入机房前应有良好的屏蔽接地措施,如采用屏蔽线缆或穿钢管方式敷设时,金属屏蔽层两端应可靠接地。11、各种线缆应连接正确,线缆两段应有明确、清晰的标签。接头制作规范,无松动。12、双通道室分系统两个通道的布线应尽量对称。3.6.2. 线缆走道(或槽道)1、线缆走道(或槽道)的位置、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如安装位置需要变更,应征得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具备设计变更手续。2、线缆走道(或槽道)的组装应平直,无明显扭曲和歪斜,沿墙水平电缆走道应与
25、地面平行,沿墙垂直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垂直。3、线缆走道(或槽道)的侧旁支撑、终端加固角钢、吊挂、立柱等器件的安装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牢固、端正、平直。4、所有支撑加固用的膨胀螺栓余留长度应一致。5、所有油漆铁件的漆色应一致,刷漆均匀,不留痕,不起泡。6、线缆走道(或槽道)使用金属钢管或线槽时,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就近接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3.6.3. 同轴电缆1、同轴电缆所经过的线井应为电气管井,不得使用风管或水管管井。2、同轴电缆应尽量在线井和吊顶内的线槽布放,走线美观,并按规定用扎带进行牢固固定,且不得于其他厂家的馈线及电线绑扎在一起。3、同轴电缆的连接头必须牢固安装,接触良好,并
26、做防水密封处理。4、电缆头的规格型号必须与射频同轴电缆相吻合。5、电缆冗余长度应适度,各层的开剥尺寸应与电缆头相适合。6、电缆头的组装必须保证电缆头口面平整,无损伤、变形,各配件完整无损。电缆头与电缆的组合良好,内导体的焊接或插接应牢固可靠,电气性能良好。7、芯线为焊接式的电缆头,焊接质量应牢固端正,焊点光滑,无虚焊、无气泡,不损伤电缆绝缘层。焊剂宜用松香酒精溶液,严禁使用焊油。8、芯线为插接式的电缆头,组装前应将电缆芯线(或铜管)和电缆头芯子的接触面清洁干净,并涂防氧化剂后再进行组装。9、电缆施工时应注意端头的保护,不能进水、受潮;暴露在室外的端头必须用防水胶带进行防水处理;已受潮、进水的端
27、头应锯掉。3.6.4. 泄漏电缆1、泄漏电缆的布放应满足同轴电缆的上述布放要求。2、泄露电缆不能与风道等金属管道平行敷设,周围应避免有直接遮挡物。3、泄漏电缆布放时,不应从锋利的边或角上划过。如果不得不将泄漏电缆长距离地从地面或小的障碍物上拉过,应使用落地滚筒。3.6.5. 五类线1、(超)五类线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2、(超)五类线的绑扎,在管道内和吊平顶内隐蔽走线位置绑扎的间距不应大于40cm;在管道开放处和明线布放时,绑扎的间距不应大于30cm。五类线必须用尼龙扎带牢固绑扎。3、对于不能
28、在管道、走线井、吊顶、天花板内布放的五类线,应考虑安装在走线架上或套用PVC管。4、(超)五类线的布放长度不应超过100米。如实际长度大于100米应修改设计,改用其它传输方式解决。5、水晶头(RJ45)接头压制做工需满足设计、施工要求。3.6.6. 走线管1、对于不在机房、线井和天花吊顶中布放的射频同轴电缆,应套用PVC走线管。要求所有走线管布放整齐、美观,其转弯处要使用转弯接头连接。2、走线管应尽量靠墙布放,并用线码或馈线夹进行牢固固定,其固定间距应能保证走线不出现交叉和空中飞线的现象。固定间距参考上文的统一要求。3、若走线管无法靠墙布放(如地下停车场),馈线走线管可与其他线管一起走线,并用
29、扎带与其他线管固定。3.6.7. 电源线1、电源线必须根据设计要求穿铁管或PVC管后布放,铁管和PVC管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管口应光滑,管内清洁、干燥,接头紧密,不得使用螺丝接头,穿入管内的电源线不得有接头。2、直流电源线和交流电源线宜分开敷设,避免绑在同一线束内。3、芯线间和芯线与地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4、电源插座必须牢固固定,如需使用电源插板,电源插板需放置于不易触摸到的安全位置。插座插板必须通过3C认证。5、电源线与电源分配柜接线端子连接,6平方毫米以上的电源线应采用铜鼻子与接线端子连接,并且用螺丝加固,接触良好。6、电源线两端线鼻子的焊接(或压接)应牢固、端正、可靠,芯线
30、在端子中不可摇动,电气接触良好。7、电源线接线端子处应加热缩套管或缠绕至少两层绝缘胶带,不应将裸线和线鼻子鼻身露于外部。8、电源线与设备及电池组的连接应可靠牢固,接线柱处应进行绝缘防护。9、为射频拉远单元供电时布放的室外直流电源线,其金属屏蔽层应在天线处、离塔处以及机房入口处进行“三点接地”保护。3.6.8. 接地系统1、电源地线和保护地线与交流中线应分开敷设,不能相碰,更不能合用。交流中线应在电力室单独接地。2、地线如遇穿墙走线,穿墙部分必须加套PVC管或波纹管加以保护,穿墙孔/口必须用防火泥加以密封。3、机房接地母线宜用紫铜带或铜编织带,每隔1米左右和电缆走道固定一处。4、接地线应连接至大
31、楼综合接地排,走线槽已经与综合接地排相连的,可连接至走线槽。5、地线与地网连接时,严禁形成倒漏斗(即形成积水漏斗),漏斗方向必须朝下。6、接地点的选择必须高于地网,馈线接地要求向着馈线下行方向,绝不允许向上。7、室内设备保护地线禁止接至室外楼顶等高处避雷网带上。8、馈线上的接地点直接用防水胶泥密封再用电工胶布包裹,接地排或地网上的接地点应作防水、防锈处理。9、当接线端子与线料为不同材料时,其接触面应涂防氧化剂。10、设备的保护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平方毫米的接地线保护接地。接地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11、交流地、直流地、保护地和防雷地应分开。每个接地点要求接触良好,不得有松动现象,并作防氧防
32、锈处理。12、接地电阻应小于5欧姆。13、避雷针要求电气性能良好,接地良好。室外天线都应在避雷针的45度保护角之内。14、由室外引入室内的馈线系统(含GPS馈线)应进行防雷接地。室外接地点宜分A、B、C三点。其中A点:距室外馈线头25-30cm;B点:在下塔拐弯前向上0.5 -1 米处(当机房上没有铁塔,天线是固定在支撑杆时,要求馈线在由楼面拐弯下机房前实施B 点接地);C点:馈线防水弯之前。禁止在馈线拐弯的弧度上做接地。当馈线长度超过60m时,应在中间部位增加一处接地。15、工作在室外或潮湿环境中的设备与线缆或天线与线缆或线缆与线缆之间的所有连接接头处必须采取防水措施。防水工艺要求可参照“3
33、15”、“333”等工艺方法。3.6.9. 光缆及尾纤1、光缆在槽道内应加套管或线槽保护,无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2、机架内用扎带固定尾纤时不应过紧,尾纤在扎带环中可自由抽动。固定尾纤时,推荐在尾纤外面缠绕尼龙粘扣带后,再用扎带固定。 3、尾纤在机架外部布放应加套管保护,套管末端应固定或伸入机柜内部。尾纤保护套管两端应用绝缘胶带封扎,避免尾纤滑动被套管切口划伤。胶带颜色宜与套管颜色一致。4、光接续盒应安装牢固可靠,密封良好,并易于维护操作。当采用的光缆带有金属铠装层或金属加强筋时,其应于接续盒处进行可靠接地。5、敷设好的光缆或尾纤不应被重物或其它重量较大的线缆叠压。6、过长尾纤应整齐盘
34、绕于尾纤盒内或绕成圈后固定。7、未用尾纤的光连接头应用保护套保护。8、光缆加强芯应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线规格应不小于16平方毫米。3.6.10. 光纤配线箱1、光纤配线箱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安装应牢固、可靠,机壳应保护接地。2、光纤配线箱功能和技术要求应满足国家规范和中国移动相关规定。光纤配线箱应采用封闭式结构。外壳材料采用优质钢材、铝型材或ABS塑料,表面喷塑处理,颜色满足局方要求或与局站原有设备相一致。3、光纤配线箱应能够具备壁挂安装条件,并应具备相关壁挂安装的材料。4、光纤配线箱建议分为6芯、12芯和24芯三种规格,具体规格容量建议见下表。表3-4 光纤配线箱规格容量表序号容量 (
35、芯)机架尺寸(高x宽x厚:建议)16200mm×200 mm×100mm212280mm×400 mm×100mm324400mm×400 mm×100mm3.6.11. 其他信号线和监控线连接到基站的环境告警采集线应有可靠的防雷保护措施。3.7. 天线安装验收1、天线的安装位置、设备型号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如安装位置需要变更,应征得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具备设计变更手续。2、天线的整体布局应合理美观。安装天线的过程中不得弄脏天花板或其它设施,室外天线的接头必须使用更多的防水胶带,然后用塑料黑胶带缠好,胶带应做到平整、少皱、美
36、观,安装完天线后应擦拭干净。3、天线的安装支架应为金属件,并做防锈处理。天线必须安装在手不能轻易触及处,但应保证能方便地对其他进行维护检查。4、全向吸顶天线或壁挂天线应用天线固定件牢固安装在天花板或墙壁上,定向板状天线应用壁挂安装方式或利用定向天线支架安装方式,天线主瓣方向应正对目标覆盖区。天线应尽量远离消防喷淋头。5、吸顶式天线安装必须牢固、可靠,并保证天线水平。安装在天花板下时,应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安装天花板吊顶内时,应预留维护口。6、全向天线安装时应保证天线垂直,垂直度各向偏差不得超过±1°;定向天线的方向角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安装方向偏差不超过天线半功率角的
37、177;5%。7、天线周围1米内不宜有体积大的阻碍物。天线安装应远离附近的金属体,以减少对信号的阻挡。不得将天线安装在金属吊顶内。8、天线应安装在避雷针45°保护角内。天线的安装支架及抱杆必需良好接地。9、对于使用两个单极化天线的双通道室分系统,天线间距安装偏差应不超过设计文件(方案)的5%;设计文件(方案)中未明确的应不小于4,宜控制在4-12之间 (如果采用2320-2370MHz频段,4约为0.5m,12约为1.5m)。10、对于使用双极化天线的室分系统,室内天线的极化隔离度和交叉极化比应满足表3-5的要求。表3-5天线类型极化隔离度(dB)交叉极化比(dB)全向双极化吸顶天线
38、2515定向双极化壁挂天线2518定向双极化吸顶天线252011、TD-LTE(E频段)与WLAN不共分布系统时,TD-LTE室分天线与WLAN AP天线距离安装偏差应不超过设计文件(方案)的5%;设计文件(方案)中未明确的应控制在1m以上,条件具备的应控制在3m以上。12、GPS天线和北斗天线应注意避免放置于基站射频天线主瓣的近距离辐射区域,禁止位于微波天线的微波信号下方、高压电缆的下方以及电视发射塔的强辐射下。以周边没有大功率的发射设备,没有同频干扰或强电磁干扰为最佳安装位置。13、GPS天线必须垂直安装,垂直度各向偏差不得超过1°。GPS 天线必须安装在较空旷位置,上方90 度
39、范围内(至少南向45°)应无建筑物遮挡。GPS 天线安装位置应高于其附近金属物,与附近金属物水平距离大于等于1.5m。14、GPS天线应考虑防雷措施,如安装GPS馈线连接浪涌保护器(SPD)。15、北斗天线应保证在向南方向上,天线顶部与周边建筑物顶部任意连线与天线垂直向上的中轴线之间夹角应不小于60度。北斗天线与WIFI的天线安装间距应大于3米。16、每幅天线都应有清晰明确的标识。17、为规避系统间干扰,独立建设室分系统时天线点的位置必须考虑到与其他系统的隔离,设计文件(方案)已明确的,具体间距应以设计文件(方案)为准,偏差不应超过5%。18、连接天线与馈线的软跳线应避免弯折过大。3
40、.8. 标签1、室内分布系统中每一个设备以及电源开关箱和馈线两端都应有明显的标签,方便以后的管理和维护。2、在并排有多个设备或多条走线时,标签应粘贴在同一水平线上。3、标签宜粘贴在设备、器材正面可视的地方,并用防水胶带进行防水处理。线缆的标签在首尾两端采用吊挂式,以方便阅读。4、对于室内天线,标签的粘贴应保持美观,且不会影响天线的安装效果。5、标签的标注应工整、清晰,并且标注方法要与竣工图纸上的标注一致。馈线的标签要标明进线和出线设备的编号和准确的长度。3.9. 加电检查1、电源引入极性正确,连接牢固可靠。2、设备工作电压应满足设备标称值要求。3、按设备厂家提供的操作程序开机,设备应正常工作。
41、4、检查设备各种可闻可见的告警系统,应工作正常、告警准确。4. 工程初验 4.1. 初验条件(1)单项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安装、调测。(2)按照设计要求实现业务逻辑,并具备业务开通条件。(3)各类技术文件、工程文件、竣工资料齐全完整,经建设单位检查与实际相符。(4)室内分布系统安装完毕,且自检测试合格,且施主信源性能指标无劣化,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设计资料、各类待验收器件说明书、操作测试手册齐全。(5)室内分布系统工程安装的天线总数、各类馈线总长度、各类器件总数符合设计要求。若工程中建设规模有变动,需要征得设计、监理部门同意,应有设计变更单等相关文件。(6)初验测试的内容依据本规范的要求制定。测试
42、操作方法和手段参照行业规范、企业标准、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文件以及专用仪表来进行。(7)在初验时,如果主要指标和性能达不到要求,应由责任方负责及时处理,问题解决后再重新进行初验。(8)室内分布系统提请工程初验时,集成商应提交工程自检报告(格式参见附录D),报告内容中应包含设备性能自检报告、施工安装工艺验收表、工程初验验收表,并附有监理公司的签字认可。其中,设备性能自检报告可以厂验报告的形式提交,施工安装工艺验收表和工程初验验收表的格式可参见附录E与附录F。作为系统自检报告的附表使用时,附录E与附录F中应包含建设单位所指定的全部验收条目。4.2. 信号源设备验收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包括基站设备和直
43、放站设备,基站设备和直放站设备的性能验收参见中国移动相关设备安装验收规范。对于TD-LTE系统,针对“4G网络一期工程”,在使用E频段的情况下,原则上业务子帧配置为1:3,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上行业务需求大的楼宇可将业务子帧配置为2:2,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F频段室内分布系统如与室外宏站基站交叠则应与室外宏站子帧配置一致。如果和其他运营商的TD-LTE系统临频共存,则需要注意添加一定隔离。4.3. 工艺指标验收4.3.1. 驻波比测试针对室内分布系统具体制式的实际使用频段,测试室内分布系统的驻波比,包括信号源所带无源系统整体驻波比和平层分布系统驻波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抽查测试,
44、测试的点位原则上应包含主干驻波且不少于总点位的20%。验收要求:驻波比应不超过1.5。4.3.2. 无源器件指标抽检室内分布系统所使用无源器件的工作频段应与所支持技术保持一致(附录A)。对于2012年起建设与改造的室分系统的新器件,所使用无源器件的互调抑制、功率容量和端口隔离度(仅针对合路器)等指标应符合无源器件相关企业标准要求,即互调抑制和功率容量应与系统多载波功率需求相匹配,端口隔离度应符合多系统共存要求;对于原有系统中的老器件,对靠近基站信源端的器件进行逐步替换。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抽查测试,具备条件的应按照无源器件测试规范相关要求进行测试,不具备条件应依据外部标识或产品型号核查器件的标称指
45、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3dB电桥、合路器、负载和衰减器应全检(重点关注TD-LTE与WLAN的合路器隔离度应达到90dB),耦合器和功分器抽检的器件原则上不少于该类器件总数量的5%,并尽量涵盖不同RRU所覆盖的典型楼层)。验收要求:无源器件的重要性能指标符合使用原则。4.3.3. 天线口输出功率测试针对室内分布系统具体制式的实际使用频段,测试验证室内分布系统在各天线口面的输出功率,此处天线口输出功率指单系统的总输出功率。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抽查测试,测试的点位原则上不少于总点位的10%。验收要求:(单系统)天线口输出功率与设计方案标称值的差异不超过3dB,且必须满足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870
46、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对公众照射的限值要求为(30-3000MHz):在一天24h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功率密度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不超过0.4W/m2。;正天线下终端接收RSRP范围要求:大于等于-65dbm; 天线点位位置与设计一致;如采用双天线实现MIMO则必须满足天线间距大于0.5米,小于1.25米的要求;TD-LTE(E频段)与WLAN不共分布系统时,TD-LTE室分天线与WLAN AP天线距离安装偏差应不超过竣工资料的5%;竣工资料中未明确的应控制在1m以上,条件具备的应控制在3m以上。4.3.4. 双通道功率平衡性测试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抽查测试,测试的点位原则上不少于总点
47、位的10%。验收要求:双通道功率差应不超过5dB。TD-LTE双通道功率平衡率 95%。4.3.5. 上行干扰测试通过网管系统读取LTE系统上行干扰。验收要求:TD-LTE系统:一周六忙时平均RIP值不高于-120dBm。4.4. 网络性能验收4.4.1. 测试环境要求室内分布的覆盖测试原则上要求遍历室内分布系统的各层,但实际上许多相邻楼层覆盖情况接近,故可选典型楼层进行测试。典型楼层的选取原则如下:1、大楼的非标准层(专用楼层、一楼大厅、会议楼层)、地下层、停车场为必测层;标准层选择低、中、高层分别测试。2、每个测试层测试走廊、楼道、电梯厅、公共区域、卫生间以及有代表性房间的窗口边缘区域(距
48、离窗口一米处)。3、每个RRU覆盖范围内至少抽测一层。4、每层电梯均需要进行测试。由进入电梯前开始记录,出电梯进入电梯厅后停止记录。4.4.2. 性能验收项目室内覆盖工程的网络性能验收项目应包括如下内容:1、公共信道覆盖测试。(1)公共信道覆盖率。(2)信号外泄情况。2、数据业务测试。(1)数据业务上传/下载速率。(2)数据业务接通率/掉线率。(3)数据业务系统内切换成功率(4)数据业务链路层误块率(BLER)以上涉及的具体验收项目的项目定义及参考标准参见表4-1,具体测试方案和项目定义参见本规范的第二分册工程验收测试规范。表4-1 网络性能验收项目1验收项目项目定义参考标准备注TD-LTE参
49、考信号覆盖率一般场景:TD-LTE RS覆盖率 = RS条件采样点数(RSRP-105dBm & RS SINR6dB)/总采样点×100%;营业厅(旗舰店)、会议室、重要办公区等业务需求高的区域:TD-LTE RS覆盖率 = RS条件采样点数(RSRP-95dBm & RS SINR9dB)/总采样点×100%;95%必选TD-LTE室内信号外泄受控比例4室内信号泄漏至室外10米处的参考信号强度-110dBm的采样点比例或低于室外主小区10dB的采样点比例95%必选数据业务接通率/掉线率下载接通率=下载接通次数/下载尝试次数下载掉线率=下载掉线次数/下载成
50、功次数98%4%TD-LTE系统内切换成功率TD-LTE网内成功切换次数/TD-LTE网内切换尝试次数×100%95%必选TD-LTE业务上传/下载速率上传速率平均值单路下载速率平均值双路下载速率平均值移频双路下载速率平均值6Mbps30Mbps60Mbps55Mbps必选TD-LTE链路层误块率(BLER)TD-LTE链路层出错块次数 /TD-LTE链路层总块数×100%10%必选注:1、本节规定的参考验收标准仅针对常规室内分布系统,部分特殊场景(如场馆、隧道、车库等)可参考本标准进行上下浮动。2、当建筑物距离道路小于10米时,以道路为参考点。4.5. 初验问题整改在初验
51、时,发现有重大缺陷或质量问题的工程,不能通过初验,直至此工程重大缺陷或质量问题已解决,再重新组织初验;在初验期间发现的一般问题,由建设单位责令集成商进行整改和初验问题的解决,经整改,初验问题全部落实解决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检查、确认,并在集成商提交的相关报告上签字盖章后,方可通过初验。5. 工程试运行5.1. 试运行要求试运行验收是对系统质量稳定性观察的重要阶段;试运行验收应从初验测试完毕开始,如合同无特殊要求试运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5.2. 试运行观察指标1、系统试运行期间,应观察下列项目,并做好记录:(1)硬件故障率:设备因部件等损坏、失效需要更换电路板的次数应不大于
52、系统所有正在运行电路板数量的0.5%;关键部件的故障率(如处理器板、电源转换器、磁盘等)应为0。(2)在试运行器期间,不得由于硬件设备原因进行系统再装载。2、系统试运行期间,应借助网管系统统计以下指标: (1)接通率: 接通率应不低于99%。(2)掉线率: 数据业务掉线率应不高于1%。(3)系统内切换成功率: 系统内切换成功率应不低于98%。 5.3. 试运行问题整改在试运行期间,建设单位指定具体部门对系统运行情况认真、仔细观察,定期统计、分析运行指标,在试运行期间如发现有质量问题,由集成商负责免费返修,经修复,试运行问题全部落实解决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检查、确认,并在集
53、成商提交的相关报告上签字盖章,试运行时间应适当延长,试运行期间如发生重大事故,事故排除后试运行时间重新计算。6. 工程终验6.1. 终验条件1、工程终验应满足下述条件:(1)终验工作原则上应在试运行期结束后开始。(2)工程项目的返修部件已返回,且手续齐全,返回的部件可以保证设备运行正常。(3)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技术文件。6.2. 终验内容和要求1、工程终验的内容应包括:(1)确认各阶段测试检查结果及问题整改落实情况。(2)验收组认为必要的项目需要进行复检。(3)设备的清点核实。(4)对工程进行评定和验收。(5)编制终验报告。2、对验收中发现的质量不合格项目,应由验收组查明原因,分清责
54、任,并提出处理意见。3、工程竣工后,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应进行综合考核。衡量施工质量标准的等级如下:(1)优良:主要工程项目全部达到施工质量标准,其余项目较施工质量标准稍有偏差,但不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和寿命。(2)合格:主要工程项目基本达到施工质量标准,不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和寿命。6.3. 终验问题整改在终验时,对发现的质量不合格项目,应由验收小组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由责任单位按要求处理后方可通过终验。附录A 我国室内分布系统制式的频段范围(MHz)表A-1我国室内分布系统制式的频段范围(MHz)制式上行频率下行频率FM广播和DTV数字电视系统80108和207215公安、消防系统350SCDMA406.5409.5CMMB470806集群806821851866数字移动824844869889CDMA8258358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酒店客房翻新装修承包合同
- 2025年度厨师餐饮项目合伙人聘用合同范例
- 2025年离婚协议中共同债务分担及清偿协议范本
- 2025年度离婚协议书中子女心理健康关怀与辅导协议
- 2025年度城市综合体房地产开发建设工程合同
- 制定客户忠诚计划的月度工作计划
- 住院患者权益维护措施计划
- 国际贸易的市场分析与预测计划
- 应对突发事件的生产计划调整
- 秋季学期学业辅导计划
- 2025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表(小学部分)
- 2025年春季1530安全教育记录主题
- 川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 2022年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培训试题和答案
- 玻璃水钻行业需求分析及生产工艺流程
- 上科教版五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 中美个人所得税征管与税收流失现状比较
- 可填充颜色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各省市地图填色
- 第四军医大学拟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意见表
- 环保机制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中式烹调技艺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