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典诵读的有关知识教学目标:1.朗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2.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教学环节: 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秀,超级男“声”女“声”秀。教学过程: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内容:利用精美的朗诵创设情境,引入课堂。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上的震撼。方式:播放美文诵读素材。材料:生死不离音频朗诵。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内容:明确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朗读误区。介绍朗读的三层境界。介绍朗读的基本方法。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朗读是一种特殊的口语方式,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它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
2、言的再创作活动。 “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遗产中的精华。每个学子都应当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古人的诵读方式主要以抑扬顿挫有节奏地吟咏为主,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重感性的表达方式。而今人对诵读的理解,主要指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朗读的三层境界第一层次品其滋味熟读。要能抑扬顿挫地诵读。(书读百遍,酝酿胸中,自然悟入)第二层次入其境界求静。这时候身心专注,读书求悟进入的一种读书状态(若能达到此种静态,则其义自现)第三层次悟其真谛妙悟。能在静态中达到对诗文精妙之处的感悟。(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即便当时没有情出,以后说不
3、定什么时候答案会一下子在脑海中出现,豁然开朗) 朗读的方法:读正字音用普通话读是起码要求,纠正方言。口眼并用,心到口到,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读出标点符号,音量适当,语速合适。读通词句这是诵读的基础。要解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音双音,词类活用等,以及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问题。读准停顿这是诵读关键。包括虚词用法,句式、语气等,作用是训练语感,把握意脉,领悟内容。读清思路这是诵读的深入。两个作用,一是训练思维,体味构思的妙处;二是便于背诵,会背文章者背结构。读出感情这是诵读的熏陶感染。把握诗文基调,了解诗文基本感情倾向。读懂内涵这是诵读的深化。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4、才能真正将朗读表现至完美。三、朗读中的符号:语文朗读符号表示的意义短暂停顿。较长时间的停顿,换气。···表示重音,读的时候饱满有力。波浪线表示轻声,读的时候声音放慢、放低。渐强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增大、增强。渐弱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变小、减弱。连音,读的时候要连贯而迅速。上扬音,表示由低平转为高昂。下沉音,表示由高昂转为低平。尾音拉长。多才之士诵读设计 诵读目标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2.让学生了解幼学琼林多才之士的原文,并能够熟读成诵3.在一种典雅的氛围中间接熏陶,以培养学
5、生温文儒雅的气质。4.认识重音符号,能读好重音。诵读重点:“诵”与“读”,突出重音,读好停顿。诵读难点:培养诵读、吟诗作对的兴趣。诵读课时:一课时诵读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诵读比武,看谁最大胆,声音最宏亮,背诵得最快!敢比吗? 二、学习幼学琼林多才之士(一)范读、带读幼学琼林多才之士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2、教师引出重音符号,在文字的下面打一点就是重音符号。表示比其他文字读的要重。3、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
6、,跟我念。(二)释读多才之士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德,学富五车。三坟五典,乃三皇五帝之书;八索九丘,是八泽九州之志。书经载上古唐虞三代之事,故曰尚书;易经乃姬周文王周公所系,故曰周易。二戴曾删礼记,故曰戴礼;二毛曾注诗经,故曰毛诗。1.自读三个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重音和节奏。在老师没有说停的时候你能读几遍就读几遍)2.指名读。(男、女各一人)谁来展示一下,大声朗读给大家听?3.拍手齐读。4.你们读的真好,读的朗朗上口,你们发现了什么?5.质疑:你们真了不起。请问: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呢?老师来考考你。(交流,理解意思)(三)采取各种方式来熟读背诵。1.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2.接口读。先
7、师生接口读,后男女生对读。3.开火车诵读。(要求:大声朗读,声小,后一人重复。)三、总结全文才华横溢的士人才储八斗,学识广博的儒学富五车。三坟五典是三皇五帝的书;七纬九经是先代文人的秘要。尚书上记载的是上古时期尧、舜和夏、商周三代的政事;周易由周文王、周公所编纂,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的精心杰作。戴德、戴圣删减礼记,所以礼记叫做载礼;毛亨、毛苌曾经注解诗经,故而诗经又名毛诗。四、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幼学琼林多才之士。蜀相诵读设计【教学目的】 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读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 按诵读符号提示诵读诗歌,注意读准重音
8、。 读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教学重点】由“辨读”到“情读”律诗中“起、承、转、合”四联的结构及其各自在创设意境上的作用。读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教学难点】读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向司马徽问道:“元直(徐庶)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司马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诸葛亮)出来呕心血也?” 司马徽告别刘备出门时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果不其然,诸葛亮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后又辅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
9、血吐五丈原,病死于军中,诸葛孔明虽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毕竟未能实现一统天下之大业,这不能不叫后世之人扼腕叹息。有一个旷世诗人,在卧龙先生去世五百年后,参谒了他的纪念祠堂,感慨之余,写下了一首传世的诗作。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的蜀相。二、作者生平提示:杜甫,字子美,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
10、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院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770年冬,死
11、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据说他是食牛肉过多而死的,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传说相比,确实惨得多了。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三、 简析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的一首蜀相。1、这首诗歌题目叫做蜀相,“蜀相”,指的是谁?(学生明确:诸葛亮。)2、所以,从诗歌的题材上讲,这是一首什么诗?(学生明确:怀古诗。)3、确定蜀相一诗的形式,七律诗,有八句,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诗歌的
12、学习,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今天虽然不提倡写古体诗,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无疑会大有好处。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从基调、格律等方面来学习古诗的诵读。四、诵读指导:1、要想有感情地诵读一首诗,必须建立在对诗歌内容的准确又深透的理解的基础上。如果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读得慢,低沉些,读出点感伤。反之则相反。就如刚刚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要轻快些。2、教师范读。3、请一个学生,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集体朗读全诗。4、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
13、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学法指导二:要懂点格律,读准节拍。集体朗读。5、读准了音节后,接下来我们需要的是感情了五、诗歌分析1、我们看这首诗,很明显也有景的描写和主旨的揭示,哪几联在写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1)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2)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不错,诗
14、的一开始作者以设问提起,好像凭空高歌,飘然不俗。然后自答:就就在那古柏森森的锦官城外的地方!紧接着他写下了祠堂内部的荒凉景色。满院的绿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荫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无人欣赏。(简要分析,“自”“空”:该怎么理解? 改为 尽,皆 有何不同)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为下面转写人事作了过渡)2、分析本诗的关键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颈联两句诗中写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五、六两句凝练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伟大功绩;诗人专程为凭吊诸
15、葛亮的祠堂,自然要想到他的生平: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恩遇,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取荆州,定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军中。这样的辉煌业绩,被诗人用两句话概括出来,既有高度的文字技巧,又有深刻的思想内容。(2)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明确: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品德和智慧的倾慕。(3)尾联简要分析,谈谈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诸葛亮统一全国的理想毕竟没有实现,所以诗人在尾联中说“出师未捷身先死”,包含了无限惋惜。这种惋惜当然不只是杜甫一人有,后来有志于匡扶社稷的英雄们,都曾
16、为之痛哭流泪。而杜甫的这首诗对后代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载,时隔四十多年,永贞革新失败,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就曾吟诵过杜甫的这首诗。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正要收复祖国山河时,不幸病危,临死也曾吟咏过这两句诗。这一方面说明了杜诗的成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浩然正气激动人心。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去建功立业,所以常常吊古抒情,怀古寄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正如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4、学生感受诗意,诵读诗歌。六、作业 背诵这首诗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
17、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生查子诵读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晏几道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2、按照诵读提示读一读这首词,注意读好停顿和升降调。3、把握情感基调,移情入境地诵读。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背诵宋词。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了解晏几道。二、出示译文。生查子1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1.生查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文人词始见于晚唐韩偓所作。考正白香词谱注云:“本名生楂子,其后从省笔作查。五言八句,唐时作者,平仄多无定格.至宋以
18、后始奉魏承班一首为律。”此高速异名颇多,有楚云深、陌上郎、愁风月等。2.关山:泛指关隘和山川。3.鱼雁:指书信。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后因以“鱼雁”代称书信。4.音尘:音信,消息。5.怜:怜惜。6.归梦:归乡之梦。7.碧纱窗:装有绿色薄纱的窗。8.人人:对所亲近的人的呢称。9.真个:确实,真正。 白话译文:荒漠凄凉的关山,常常令我魂牵梦萦,那远在塞外的亲人难以寄家信回来。可惜我两鬓秀美的青丝,只因为日日盼望、夜夜相思而渐渐变白了。到他回来的时候,我要依偎在他怀里,傍着碧绿的纱窗共诉衷肠。
19、我一定要告诉他:“那别离的凄苦真是难耐,哪有团聚在一起好度时光。”三、温馨点击。下片借助梦境,抒发渴望归家的痴情。词人思乡心切,但回到家乡明显是不可能的事。那该怎么排遣这满心的思乡之情呢?恐怕只有在梦中才能和亲人相见了。恍然间,他就进入了梦境,竟然真的从碧纱窗里看见了朝思暮想的爱人。他高兴极了,急忙向爱人倾诉满腔的相思之情。他说:“离别是世间最难最苦的事了,不像相逢团聚那样美好啊。”这是词人的肺腑之言,乃是真情流露,因而尤其令人感动。这里词人没有用大量抒情的语句,而是喃喃低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比之大发感慨更为真挚动人。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浣溪沙诵读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节奏,读好韵脚,读出
20、词的韵律美。2、诵读时,注意将舒缓的语速与低回的语调结合。3、进入词人的情感世界,读出眷恋和惆怅的情绪。4、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课文: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一、导入1、诚实稳重的“太平宰相”(1)14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第三天复试“赋”时,看题后奏道:此赋题自己以前曾做过,请求另改他题。其诚实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
21、赏。(2)真宗立太子,就是后来的仁宗,召见晏殊要他入宫陪伴太子,并说其所以选择晏殊是因为他生活检点谨慎,不像其他的大臣出入于声色之场。晏殊说不然,自己只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才没有和他们一样去听歌看舞,真宗更信任晏殊的诚实,之后不断提拔晏殊,委以重任。2、与柳永的潦倒不同,晏殊的经历是平坦富足,令人羡慕的。晏殊虽然居高位、食厚禄,但不改赤子之心,凭着对生活的细心体悟,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诗词作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等都成为了名篇佳句。二、感受语言风格1、自读此词,解决字面理解上的障碍2、朗读这首词,说说
22、你觉得这首词在语言风格、用字用词上与柳永的蝶恋花有什么不同? 清丽自然,圆通晓畅3、背诵这首词三、领会情感哲理1、反复朗读上片,说说上片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怀?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怀? 表面的不变:去年天气、旧亭台 深层的变:夕阳西下几时回2、诗人感怀的只是“夕阳西下几时回”吗?“夕阳西下几时回”流露出的是诗人哪些更为深层的所思所感? 在“新曲”与“酒”的助力下,触景伤怀,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追问 年华的流逝,美好事物的一去不返,生活中得失的意义何在?3、上片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不返的淡淡的哀愁,但诗人的思想并没有停留在对过往不再的惋惜和惆怅之中,品读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23、归来”,诗人在这两句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4、朗读这首词,在读的过程中融入诗人对于生活的体悟。苏幕遮诵读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连读符号,了解连读的感觉。2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3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4按照诵读符号提示读一读这首词,注意把握语速。教学重点1朗读指导。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余光中的乡愁。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
24、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一)诵读 初步感知请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由朗读5分钟,尽量能背诵下来。(老师提示朗读要求)点拨:诗是“直觉”的艺术,因此“朗读”是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朗读不是机械的读,而是要美读,也就是体会诗人情感,要读出感情,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a、 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b、 词大多是参差不齐的长
25、短句组成,缓急要处理好;c、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带声,因声求气,声情并茂。(二)细读 理解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问题: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成了几幅图画?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好?你喜欢哪些词句?然后请学生自由作答,老师稍加点拨。意象:沉香、鸟雀、荷、初阳图画: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摇曳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炼字:“呼”字表现出小鸟欢快的
26、呼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字,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遥”“久”“梦”等。(三)美读 体会情感1、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明确:羁旅之苦、思乡之愁。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这首词中,触发词人思乡之愁的是哪幅图画?明确:第三幅 风
27、荷(提示周邦彦的家乡在钱塘)这三幅图画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图片让学生自己体会)明确:沉闷 欢快 欣喜由此得出上片的朗读技巧:上片写景的整体格调是活泼的,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感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言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词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下片抒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
28、觉。2、根据朗读指导,学生自己美读。3、听朗读录音,指出不足。三、延伸拓展苏幕遮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不愧为词中精品。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语言朴素生动,创造形象优美。整首词无一句用典,主要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神韵。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四、作业:背诵苏幕遮司马光救友诵读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文言文的朗读。 2
29、、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动作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文中人物形象,激励学生形成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爱动脑筋的品质。 4、注意文中叙述性语言的读法,读出语速的变化。5、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教学重点: 感受古文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注释,自己尝试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把古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在上课之前,老师有两个句子只知道前半句,你能帮老师把后半句补充一下吗? 三人行,(
30、 )。 有朋自远方来,( )。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她为文言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瑰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司马光救友。(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两遍,说说课题的意思。(司马光救朋友)这篇课文出自于元朝的宋史。 二、出示目标 师:那我们一起细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看完后举手。 1、学会文言文的朗读。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
31、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 3、说说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4、注意文中叙述性语言的读法,读出语速的变化。 师:我相信我们班的学生能顺利达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师:学习文言文,贵在诵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怎么落实第一目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一)请同学来读读自学提示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分钟后比比谁读音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二)检查。 1、抽名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2、师:刚才,几位同学把课文读了一遍,我们纠正了读错的地方。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词句间的停顿,把课文有节奏地读一遍。 3、指名读,其余同学
32、认真听并评价,谈谈自己这样读的原因。 4、你们想听老师读吗?师示范读课文 5、你们现在有没有信心读好?有信心的学生就大声地读吧。 6、大家都读课文,那在读书的过程中,古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语言简练就是文言文的特点。 7、教师小结:读文言文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读出古文的节奏即词句间的停顿和韵味,那你们还想读吗? 8、古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的,到了汉代才出现了用以表示文章停顿的句读符号。(出示无标点课文,学生读)古代的文章都是竖着写的,你会读吗?(出示竖排课文,男女生各读一遍)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师:刚才我们体验了古人的读书方式,还想真正读进去,还得用心地品味语
33、言的魅力,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理解课文内容。(一)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小声读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插图或动作等多种方式理解句子的意思,在书上做好笔记,5分钟后比谁能解释重点词并将全文大体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三)、指明各组同学汇报,检查自学效果。 1、教师分工,每组说哪些句子,小组长推荐一名同学起来汇报。要求:每句的意思说法不求完全一致,只要主要意思不变就可以。2、谁起来把课文的大体意思说出来?讲讲这个故事。 3、总结学法:同学们,我们用多种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那我们一起来回忆,有哪些方法?我也有几种方法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
34、?课件出示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查阅工具书; 结合注释诵读理解; 结合现代白话文故事理解;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看课文插图进行联想。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拓展学习) (一)大屏幕出示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笔记。 (二)指明反馈,学生评价答案。司马光救友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渔父诵读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诵读符号提示,读出轻重缓急,尤其注意读好韵脚,读出词的韵律美。2、边读边想象出一幅清丽的秋江图。3、进入词人的情感世界,读出眷恋和惆怅的
35、情绪。4、根据自己对本曲的理解,重划节拍,对比诵读。教学重点: 感受古文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注释,自己尝试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把古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二、作家作品简介 白朴,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幼年时蒙古军攻占东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终生不仕。后移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诗酒往还。作杂剧16种,今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三种。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咏景和闺怨之作。曲词秀
36、丽清新,有些小令颇有民歌特点。其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多为怀古、闲适、咏物与应酬之作。今存天籁集词2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录。三、合作探究,感知理解 1、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朗读: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齐读 3、学生自由朗读,理解。这首曲的意境 【注释】1.白苹: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2.红蓼: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3.刎颈交:刎,割;颈,脖子。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4.忘机友:机:机巧、机心。这里指相互不设机心、无所顾忌的朋友。5.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显贵。
37、【译文】秋江岸上黄芦摇荡,渡口旁边白苹点头,堤坝上绿杨葱茏,江滩头红蓼茂盛。在这秋日的江南水乡,持一支钓杆,驾一叶扁舟,泛舟江上。虽没有刎颈之交,却有许多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那点缀在秋江上的白鹭沙鸥,就是我最亲密的侣伴。这样的生活一定让那些居庙堂之高的万户侯们羡慕死了。(问我是谁?)我只是个一字不识的江上钓鱼老叟。四、品读赏析 全班再次有感情朗读。 品味语言,体会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作者写景,既不夸张,也不用典,纯勇白描勾勒,语言凝练,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五、学生大声诵读,当堂背诵,教师抽查。【诵读提示】渔父 元 白朴黄芦岸/白苹
38、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此曲语言清丽,风格俊逸,前两句中“黄芦”、“白苹”、“绿杨”、“红蓼”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一个色彩鲜明的秋天。黄、白、绿、红的颜色交错,和谐而明快。诵读时要读出对自然风光的由衷喜爱和赞美之情。有了自然明媚的风光,有了忘机友的相交,这样的生活已令人满足,难怪渔夫敢于“傲杀人间万户侯”,讴歌“烟波钓叟”,表现了一种文人清高孤傲的风骨,表达了倍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诵读此曲时要表达出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和性格的高洁,以及对尘浊的厌弃和蔑视功名富贵的气度。六、小结&
39、#160;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确,我们通过朗读,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体会其中的意象,从总体上感受了其中的意境;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的思乡之感情,进入他的艺术境界,我们的文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升。【链接】 中国文学史上的“渔夫”形象 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往往藉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夫,来寄托自己清高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远离官场不愿为官或仕途坎坷的各种苦恼。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诵读设计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并读出词的重音、节奏和韵味。 2、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3、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词的意境,培
40、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夜行路上的恬静自然以及词人喜悦快慰的心情。 难点:指导学生品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妙。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激趣导入1、看一幅图,你想起了什么?背诵村居,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2、简介作者: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文武双全,力主抗金,却受奸臣排挤,被罢官后来到上饶,开始隐居田园的生活。上饶县西四十里有一座黄沙岭,岭下有两股泉水,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田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写下了很多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
41、。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二、齐读课题,解题。1、指读课题,提问:为什么中间有停顿?(词牌名、题目)2、题目是什么意思?你从题目知道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夏季夜晚、地点:黄沙岭、事件:散步、行走)二、初读全词,示范引路。1、你们以前是怎么学习诗词的?(相机板书“读”)我们的老祖先早就总结了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古诗词的办法,想知道吗?就一个字:读!(板书)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先来读第一遍。2、先自由读,然后指读。(正音,正节奏。)你觉得他读得有问题吗?注意“见”的读音。如读对,则表扬,并追问字义;如读错,则教师范读,请生注意异同,并提问字义。3、听老师读一遍,看看跟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42、。想不想比老师读得还好?这节课就来学习读会这首词,读懂这首词。4、自由读,指读。我觉得他前两行读得最好,说说,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慢?【先来读前两行。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读得很慢)】知道为什么这么慢吗?(看题目,夜行黄沙道中,“行”是什么意思?怎么走?为什么走这么慢?)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怎么样?鹊为何受惊?受惊后是什么样子?风什么样?蝉怎样叫?)把这些内容组合起来,就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月亮悄悄的升起来,月光洒满大地。山鹊被明亮的月光惊动了,扑着翅膀飞离树枝,在空中盘旋;夏夜的清风徐徐吹来,送来阵阵蝉鸣你觉得景色怎么样?这么美的景色已经把作者陶醉了,他怎么舍得快走呢?你在读的时候
43、,脑子里要想着画面,要读出被这景色陶醉的感觉!指读,齐读。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读好这一句的?(板书:画面,感情)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读出感情。1、自己读后面的句子,选择你喜欢的两句,想象画面,读出感情。2、交流朗读。朗读交流:【相机点拨: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思】【主要问题:他读得怎么样?哪里不合适?为什么?读得好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读?】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闻到了什么?【听过稻花的香味吗?会是什么样子的(淡淡的,飘飘渺渺,连绵不绝)】听到了什么?谁在说?说什么?)作者的心情怎样?谁能把这种喜悦读出来?师:多少年来,与
44、农民朝夕相处的辛弃疾,看到黄沙岭这喜人的丰收景象,他能不高兴吗?男生齐读!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丰收多不容易啊!辛弃疾怎能不为农民高兴呢?女生齐读!师:这里不仅有稻花飘香,更有辛弃疾心头漾起的兴奋和惬意!再读!B、“七八个”你们感觉到他的节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读这么快?同学,你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吗?(天外有七八个星星,山前落下两三个雨点。)按现在说话的习惯应该怎么说:天外七八个星星,山前两三点雨。为什么把“七八个星星”和“两三点雨”放到前边?强调什么(“天外”“山前”)?(远处还是星光闪耀,眼前细雨已经来临,天气变化之快,让人措手不及)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故意把
45、词语的顺序倒过来说,这叫“倒装”。这个倒装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读出来!赶紧找避雨的地方啊。找到了吗?怎么知道?C、“旧时茅店社林边”你读这句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或者:此时,急于避雨的词人会怎么做?)引导:眼看就要下雨了,作者会怎么想?(得赶紧找个避雨的地方啊。)找到了吗?在什么地方?“茅店社林边”应该解释为“社林边的茅店”为什么用“忽” 见?(因为道路曲折,树林茂密;因为天黑看不见,心情焦急;因为被美景陶醉)此时,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作者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急急忙忙往前走,在小路的转弯处,走过溪流上的小桥,抬头一看:社林边的茅屋忽然出现在眼前!此时,词人的心情怎样?(高兴、
46、惊喜、欣喜、大喜)一个“忽见”写出了急寻避雨地,突现旧茅屋的欢喜;一个“忽见”写出了陶醉于美景,重返现实的欣喜;一个“忽见”写出了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的惊喜;一个“忽见”写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喜;五、回归整体,读出韵味。1、引读全诗。现在我们通过想象画面,体会了词人的思想感情。我们一起跟着他重温一下这次夏夜之行。夏夜,黄沙岭的小路一片寂静。诗人漫步在山间小路,欣赏着美丽的乡间夜景闻着淡淡的稻花香气,听着阵阵蛙鸣,想象着丰收的年景,词人心中充满了喜悦把诗人的高兴之情再读的浓烈一些!就在诗人被这乡间夜景陶醉之时,一片乌云遮住了天空这可怎么办啊,赶紧找个避雨的地方吧。2、配乐朗读一次
47、多么有趣的夏夜旅行啊!恬静美妙,波澜不惊。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来吟诵一遍这首千古绝唱!六、布置作业。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江城子·密州出猎诵读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词和内容与思想; 2、体会词人所抒发的情怀; 3、按诵读符号提示诵读诗歌,注意读准重音。4、“鬓微霜,又何妨”用用反问语气抒发了词人豪迈的英雄气概,诵读时注意体会。教学重点:按诵读符号提示诵读诗歌,注意读准重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已学过
48、的苏轼的诗词名句,引入江城子.密州出猎。 2、让学生指出词牌名与词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作者及作品介绍 1、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狱,后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2、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
49、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八年(1075)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四、朗读理解词意 1、播放示范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按诵读符号提示诵读诗歌,注意读准重音。 3、结合课下注释再读理解词意; 4、教师指导理解词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我年纪已经不轻,却还想显示出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色猎犬,右臂架着捕猎的苍鹰。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千骑
50、竞逐,像一阵狂飙卷过平原山冈。替我告知全城的人,随我出城打猎,看我如同当年孙权那样亲自射杀猛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喝足了酒,胸襟还开阔,胆子也还壮。两鬓添些白发,对我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使臣冯唐,手持符节来到云中郡,重新起用魏尚?将会把雕花的良弓拉得像圆月一样,朝瞄准西北的目标,射杀天狼。 五、品读赏析 1、作品整体赏析。 (1)词的上阕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词句,展开联想说一说。 (2)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3)概括
51、这首词的内容与思想。 (4)这首词有什么艺术风格? 板书: 上阕描写出猎的的壮观场面。粗犷豪迈刚劲有力 下阕抒发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出示: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六、作业: 背诵本词。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3咏煤炭诵读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
52、诗人于谦及其作品风格,熟读并背诵。2、按诵读符号提示诵读诗歌,注意读好节奏。3、细读品味,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托物言志、为国为民的抱负。4、发挥想象,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教学重点:了解诗人于谦及其作品风格,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按诵读符号提示诵读诗歌,注意读好节奏。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咏煤炭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写物中巧妙结合着咏怀,表达了于谦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诗歌还蕴藉体现了于谦清正廉洁的品行,政绩卓著的才华。通篇寄托深远,而语言质朴明畅,无疑是于谦的力作。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明
53、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永乐进士。任监察御吏,河南山西巡抚,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敌军。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诬以“谋逆罪”杀之。2、背景资料:于谦少年时代,就以“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的诗句抒发过自己的襟怀。之后历任官职,都为百姓办实事,百姓视他为当代的“包公”,称他为“于龙图”。他的清廉刚正也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为证。于谦的一生,诚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诗作“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毕生的心力、年华化
54、作了熊熊的炭火,发散着光和热。骨气、灵魂经受烈火的考验,在天地间留下一片清白。于谦的诗,汲取了历史对于自己时代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蕴藏在万千百姓的愿望里。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按诵读符号提示诵读诗歌,注意读准重音好节奏。4、翻译:深深的土层凿开了才能挖到煤炭,黑黑的煤炭中储存着极大的热量。小小的煤块能让人感受到春之暖,沉沉的黑夜也竟被那炉中煤照亮。鼎彝这类器具,要依赖煤炭才能熔铸而成,铁石这般坚硬,但依然存有为民造福之心。只希望百姓都能享温饱,所以
55、我不辞辛苦出山林。三、品味赏析:1、前四句:人们向地下开采,采到了这乌金般的煤,它墨黑表里,浑身蕴藏着巨大的热能。一块煤燃烧起来,如同春风,可以让人感到暖意融融;一炉煤燃烧起来,火焰升腾,华光四射,能够照亮沉沉黑夜。2、后四句:写煤炭的色泽以及功用。表面上写煤炭的愿望:苟生俱饱暖。实际表达了作者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四、合作探究: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明确: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明确: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五、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言志。通过对煤炭品质色泽的高贵及其种种功用的歌颂,表现了作者自己坚忍不拔、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和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诗中物我融合,寄托深远,语言质朴明快。六、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鹊踏枝诵读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词中的层深法。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家纺布艺统一订购协议模板
- 2024年规范格式员工解聘协议范本
- 2024年培训学校业务承接协议典范
- 2024年资格认证代理挂靠服务协议
- 2024年简化场地租赁协议范例
- 2024年水产养殖协议范本及条款详解
- DB11∕T 1694-2019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节能规范
- 2024年设备分期付款购销协议典范
- 2024年房产租赁业务协议参考
- 2024年停车场租赁模板协议
-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培训
- 糖尿病专科护士考试试题
- 录音行业的就业生涯发展报告
- 人工智能概论-人工智能概述
- 乡村旅游财务分析策划方案
-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1
- (中职)ZZ030植物病虫害防治赛项规程(7月19日更新)
- 2024年国能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非甾体类抗炎药课件
- 出入库登记管理制度
- 内科医生的职业认知和自我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