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低碳环保”观念的调查报_第1页
关于大学生“低碳环保”观念的调查报_第2页
关于大学生“低碳环保”观念的调查报_第3页
关于大学生“低碳环保”观念的调查报_第4页
关于大学生“低碳环保”观念的调查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题目:关于大学生“低碳环保”观念的调查报告 班 级: 2012160105 专 业: 建筑工程技术 小组成员: 叶志杰 吴宽 张工俭 杨胜 洪平 黄日华 指导老师: 谢 艳 撰 写 人: 黄日华 调查问卷信息统计表 序号选 项ABCDE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16248.4%6651.6%25341.4%1310.1%2519.5%2318.0%1411.0%37660.1%5139.9%44232.8%5845.3%2821.9%53426.5%9473.5%66349.2%1814.1%4736.7%71713.3%4938.3%6248.4

2、%82620.3%8264.1%2015.6%93426.6%7558.6%1914.8%103628.1%7155.5%2114.4%112620.3%7659.4%2620.3%12129.4%2519.5%5442.2%3728.9%135744.5%5845.3%1310.2%141814.1%5341.4%5744.5%关于大学生“低碳环保”观念的调查报告 调查说明1、调查目的:提高高校及整个社会对大学生低碳教育的重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和行动水平,并以此为出发点,提高未来整个社会群体对低碳行动的响应度; 通过调查目前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和行动水平,发现大学生在节能环保方面存在的问

3、题和高校在低碳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并希望以此提高大学生以及整个未来社会的低碳意识和行动水平在世界环境问题面临严峻考验的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提及和了解。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后续知识和力量的储备,是我国环保事业的主力。因此,了解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让我们大学生对于环境多一份关注,对绿色多一份关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更多的大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了解日常环境保护的只是和方法,增强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同时也带动身边的人低碳环保。对于解决我国现存的环境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2、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报告采用调查问卷 打印调查

4、问卷130份,采用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8份3、调查对象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此次调查的男生62个人,占48.4%,女生66个,占51.6%。其中大一的76人占了60.1%,大二的51人,占39.9%,由于大三的实习,因而不在调查对象4、调查时间2014年3月15日-2014年3月31日调查报告任务分配调查报告问卷制作打印:叶志杰 吴宽调查报告问卷发放回收:叶志杰 张工俭 杨胜调查问卷统计表制作: 张工俭 调查报告问卷统计: 吴宽 黄日华 洪平调查报告撰写人: 黄日华 一、报告正文前言 目前全球气温变暖,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类居住的陆地一点点的逐渐被海水吞噬。这些都是人类发

5、展与自然不和谐导致的悲剧。如今,倡导“低碳环保”生活已经迫在眉睫。世界的关注目光集中在低碳环保中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众多的国家,在低碳环保上更应该注重。经济竞争的同时更要在低碳环保中竞争,那才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低碳环保”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作为新世纪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提倡实行“低碳环保”生活,号召大家共同保护我们赖于生存的地球。摘要PM2.5一直是市民所关心的问题。当北京的空气质量被积极关注时,我们还可能津津乐道;而现在,雾霾天气发生在我们居住的长沙时,我们从何以对?2014年1月13日,长沙橘子洲大桥,天空被大雾笼罩,市民在雾中骑行。 实习生 李健

6、 摄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1月13日讯 新年第二个周末,长沙笼罩在“雾霾”和污染天气中,空气质量处于重度污染程度以上。 12日,星期六,中央气象台监测全国33个城市部分监测站点空气质量 指数(AQI)检测数据超过300,长沙雨花区监测站达到337。 记者发现,两天来,长株潭23个监测站点PM2.5数据一直在200以上重度污染高位运行,数据不断被刷新,于今日上午达到最高值后,下午开始回落。长沙市9个PM2.5监测站点的实时数据均在250以上最高点火车站监测站数据显示287。最低的天心区监测点数据为252。PM2.5数据连续三天创新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

7、颗粒物。主要来自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影响。PM2.5粗细还不到头发丝的三十分之一,能携带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支气管进入人体的肺部,甚至融入到血液之中,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造成肺癌死亡率的增加,成为危害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雾霾天气中携带的细小颗粒物对人体伤害极大,其中,PM2.5可直接进入肺部和血液。 二、主体(一)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1、低碳生活的定义 低碳生活(lowcarbonliving)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

8、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2、低碳环保的途径 除了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

9、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3、低碳生活的意义,地位和发展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

10、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4、低碳环保与大学生的联系 大学生较其他社会群体拥有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和更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并且引领国家未来发展趋势。在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及能源十分匮乏的今天,需要一群年轻人来宣传保护环境的概念与意识,社会环境,专业领域需要提供一个平台,这是大家的舞台,希望在于青年。关注科技,关注环保,关心低碳,关乎日常生活:今天,你低碳了

11、么?低碳,共行动,我们在努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需要付诸实践,更需要联合行动。“优秀低碳,节能沼气、另类CEF,就业NGO、青国青城,倾心倾力” 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有句话为我们解读了活着的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曾对全国30个省会以上城市居民作过一次低碳调查,发现低碳只是人们节俭生活习惯的延续,而非缘于内在的低碳追求;但人们对低碳的意识仍会对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在低行为率表现的低碳活动中,公众低碳动力不足具有普遍性。针对在校对新生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的性质,做如下“关于低碳生活你知道多少?”的一个调查问卷表。可以反映出低碳之路

12、的前进脚步。5、 低碳环保小常识少搭乘1次电梯,就减少0.218kg的碳排放;少开冷气1小时,就减少0.621kg的碳排放;少吹电扇1小时,就减少0.045kg的碳排放;少看电视1小时,就减少0.096kg的碳排放;少用灯泡1小时,就减少0.041kg的碳排放;少开车1公里,就减少0.22kg的碳排放;少吃1次快餐,就减少0.48kg的碳排放;少丢1kg垃圾,就减少2.06kg的碳排放;少吃1kg牛肉,就减少13kg的碳排放;省一度电,就减少0.638kg的碳排放;省一度水,就减少0.194kg的碳排放;省一度天然气,就减少2.1kg的碳排放。 如果一天做到每一项,那么我们可以每天减少21.1

13、73kg的碳排放量;如果全中国每一人每一天都能做到每一项,那么我们每天可以减少29642200000kg的碳排放量,约合3x106吨;如果全世界每一人每一天都能做到每一项,那么我们每天可以减少1058650000000kg的碳排放量,约合1.1x108吨。(二)针对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1.普遍大学生对“低碳环保”还是有一定的认识 问题4中对于“低碳环保”的认识有42个人是很熟悉的,占调查比例的32.8%;有58个调查者选择“比较熟悉”,占调查比例的45.3%;28个人选择不是很熟悉,占调查比例的21.9%。我们可以发现,熟悉“低碳环保”的将近占了调查人数的八成。问题七中你觉得“

14、低碳环保”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大吗?有17人觉得不大,占了调查比例的13.3%,有49个人认为于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有点关系,占了38.3%,另有62个人认为与生活息息相关,占了调查人数的48.4%,也有将近八成的同学认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有关系的。因此,说明普遍大学生对于“低碳环保”还是有一定的认识。 2.大多数大学生对“低碳环保”的关注度不够大家都知道,全球气候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

15、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问题九中你是否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只有34个人是经常关注的,仅仅占调查比例的26.6%;偶尔关注的占了58.6%,有75个人,有19个人是从未关注的,占了调查比例的14.8%。因而可以看出,我们大学生对于“低碳环保”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3. 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低碳环保还是止于表面生活上,大多数人会注意“节电节水节气”,有94人,占了调查比例的73.5%,34个人没有注意,占了36.5%。因而,大学生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值得表扬的。但在就简单的出行会不会选择自行车作为

16、交通工具时,49.2%的人看情況而定,有63人,选择不会嫌麻烦而且累的有18人,占比例的14.1%,只有47个人选择会、环保,占调查比例的36.7%。在超市购物每次都购买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有26个人,占20.3%,东西多时会用的占64.1%,有82个人,而选择不用自己带的只有20个,占调查比例的15.6%。生活中会经常将垃圾分类的有26人,占20.3%,偶尔分类的有76人,占59.4%,从没有进行分类的有26个人,占了20.3%。所以,可以表明大学生们“低碳环保”在生活中的实施还是有待提高的。4. 学校在环保事业教育方面做得不好就学校在低碳环保方面做得怎样,有9.4%的人认为做得非常好,19.

17、5的人认为很好,42.2%的人认为好,28.9%的人认为差。而被问及是否可以为环保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有58人选择看情况,占45.3%,13人不愿意,占10.2%,57人是愿意的,占44.5%。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知道学校在低碳环保实行方面做的不好,并且在环保教育方面也做得不好,没有对学生进行“力度”教育,有环保的意识,但是没有实施的实际动力。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学校的教育方面做不够。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低碳意识薄弱,低碳生活的推广存在很多问题。作为鲜活的社会群体,我们应该作引领低碳生活的先锋。调查报告表明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低碳还是止于表面,而且实施的又少之又少。(三)原因分

18、析如下:1 国家政府还没有真正把低碳意识引导到主流生活。人们的生活意识虽然较过去有所提高,但是还是不够的。2 学校缺乏相关活动的引导、宣传和实施。作为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群体,没有相关的引导,学生们的注意力聚焦到低碳生活的程度当然就很低。3 学生本身对低碳生活缺少敏感度。当今社会的发展多少都带有急躁的成分,学生生活中贪图方便等无形中加重了低碳推广的难度。(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针对上诉的调查报告结果,我们知道要想低碳生活在现实中广泛传播可以对接收新生事物快的大学生采取一些办法。1 政府加大对低碳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甚至可以制定相应的法规和奖励政策。社会应该提供相应的平台,如专家的讲座,奖励低碳实施者

19、等以便扩大其影响,学校可以设定相关的问答竞赛,普及低碳的重要性。2 学生本人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多多了解低碳生活,身体力行的去实践低碳活动。消除攀比,浪费的行为,在生活的小事上践行低碳生活,为整个世界的绿色增添一份力量。3 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目前我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约有2700多个,其中大学生社团占了绝大多数,成为环保公益活动的生力军。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吸收更多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的基础上,注重自身品牌建设,扩大影响力和关注度,将低碳生活理念在校园内外广为传播。 三、结尾(感悟) 简单地说,“低碳环保”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

20、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自12月7日开幕以来,就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低碳环保就在身边。它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就可以加入进来。从今后开始,走进“低碳环保”生活,努力做一个

21、真正的低碳消费者,环保消费者。做一名合格的“绿色大学生”(意义) 这次组织的“低碳环保”观念调查活动,虽然时间不长,而且范围也不是很广,也没有足够的社会影响力,但是通过这次活动,自己也了解了很多“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内容,引起了周围人对于环保的反思,重提环保,并不是旧事重提,也不是无所谓的口头语言,而是我们要真正重视起我们生活的环境。通过与人交流,我发现很多人还是很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开始,真正的过着一种将康、绿色的生活。关于大学生“低碳环保”观念的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们: 近年来,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话题在国内同样备受关注,二十世纪上半期以后,随着世界工业经济飞速发展,人口的剧增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无节制,CO2排放量越来越大,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化异常等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低碳”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我们身边也存在着许多铺张浪费,不环保等现象。我们想通过此次调查了解你的看法以及生活中的做法,请认真填写,让我们这次的调查报告更有它存在的意义,你的参与将给我们极大的帮助!谢谢。1、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