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线段与角的复习讲义教学内容线段与角教学目标1.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掌握线段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2. 理解线段可以相加减,掌握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 倍.3. 理解角的和、差的意义及性质,会用数学式子表示角的和、 差,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和、差、倍的方法,体会类比的思 想方法。4. 理解余角(补角)的性质,会用方程的思想方法求有关角的 度数。5. 理解余角、补角、互余、互补等概念,理解余角(补角)与 互余(互补)的区别和联系,会求已知角的余角或补角。重难点1.探求线段的比较方法。 2.线段、直线的基本性质;角的概念及分类。3. 理解角的和、差的意义及性质,会用数学式子表
2、示角的和、 差,会用量角器画角的和、差。4. 已知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画法;角度的有关计算,度、 分、秒与度的换算。5. 理解余角(补角)的性质,会用性质及建立方程的思想方法 求有关角的度数。教学过程知识框架:.1.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可把它们移到同一条直线上,使一个端点A和C重合,另一端点B和D落在直线上A和C的同侧。若B与D重合,则=;若 D在上,则 >若D在延长线上,则<。 度量法:分别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再比较。2. 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3. 两点之间的距离联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4. 两条线段的和、差两
3、条线段可以相加(或相减),它们的和(或差)也是一条线段,其长度等于这 两条线段的和(或差)。5. 线段的倍、分线段的倍:戶('为正整数,是一条线段)就是求 条线段冋相加所得和的意义。|回也可理解为:线段卜|的倍。线段的中点: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这条线段的中点。6. 角的概念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顶点,边)一条射线绕着其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始边,终边)角的表示:I7.方位角 方位角的正方向与地图中一样,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处在四个直角平分线上的方向, 分别称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 其他方向要用到“偏”字:北偏东口北偏西凶,
4、南偏东卫,南偏西J O8. 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来比较。 叠合法:把一角放在另一个角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并将其中一边也重合, 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放在这条边的同侧,就可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9. 画相等的角 度量法:对中: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对线:将量角器的 零度刻线与角的一边重合;读数。 尺规法:用直尺与圆规做图。10. 角的和、差、倍的画法 度量法: 尺规作图法:11. 角平分线的概念及画法概念: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 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画法:用量角器画图:量f算f画;用直尺与圆规作图12. 余角、补角余角:若
5、两个角的度数的和是 凹,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 是另一角的余角;补角:若两个角的度数和是 冃1,这两个角互补。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13. 角的度量单位、角的换算及角的分类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角的换算: 1 I |, N I ;角的分类:小于凹且大于勺的角叫做锐角;等于凹的角叫直角;大于凹小于凹 的角叫做钝角。典型例题:例1填空1、 线段2,延长到点C,使,再反向延长到 D,使,则.2、 线段被点M分成2: 3两段,且被点N分成4: 1的两段,且3,则.3、若点D在线段的反向延长线上,则(填“ <”或
6、“ >”)4、 如图:D是的中点,2,若10,二 cnb贝V(第4题图)5、 一个角的余角的3倍是这个角的2倍,则这个角等于.6、 互为补角的两角之差为 20°,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7、 计算:180° -62 ° 58 4 .IU I IAB C E8、已知直线上的点 B、 C,贝U .(第8题图)9、射线位于北偏东25°方向,射线位于南偏东 70°,则/ 度./ 52/ 7410、如图,点A M B在一条直线上,30,则/例2、如图,已知线段10, C为线段上一点,M N分别为、的中点,(1) 若=4,求的长,(2) 若=6,求的
7、长,(3) 若=8,求的长,(4) 若C为线段上任一点,你能求的长吗?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H*H*_1*AMC N B例3、如图,已知/= 90°,分别平分/和/,(1) 若/= 30°,求/的度数,(2) 若/= 50°,求/的度数,(3) 由(1) (2)你发现了什么,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例4、如图,已知线段10, C为线段延长线上一点,M N分别为、的中点,(1)若=4,求的长,(2)若=6,求的长,(3)若C为线段延长线上任一点,你能求的长吗?若能,请求出的长,并明理由。M B N C例5、如图,已知/= 90°,分别平分/和/,(1) 若
8、/= 40°,求/的度数,(2) 若Z=a,求/的度数,(3) 若Z=p,求/的度数,(4) 由(1) (2) (3)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例6已知/=a,过 O任作一射线,平分/,平分/,(1) 如图,当在/内部时,试探寻/与a的关系;(2) 当在/外部时,其它条件不变,上述关系是否成立?画出相应图形,并说 明理由。巩固练习1.如图,=2:3:4,如果中点M和中点N的距离是24,求,的长度A M BC N D5. 如右图,已知:C, D是上两点,且206是的中点,N是的中点,则线段的长6. 如图,从点0引出6条射线,且/ 100,平分/,/,/ 140,
9、求的长.7. 如线段和的公共部分为,且 邛,线段、的中点E、F的距离为6,求、8. 点A 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P是数轴上的一动点A日3-2-10123(1)若2,则点P表示的数是(2)若点P是的三等分点,则点 P表示的数是(3) 是否存在点P,使的值最小?若存在,则点 P在数轴的什么位置?的最小值 是多少?答;(4) 若2且点M是的中点,求线段的长。拓展延伸:1、如图,二,_q二j ,点 B、O 数为()(D);的度A(A)匚(B)(C)2、如图,已知是一条直线,/仁/ 2, / 3=2 4,丄.则(1) 2的补角是 (2) 是2的余角;(3) 2的余角是 (4)2的补角是 3、如图,
10、点 A、O E在同一直线上,2 40°,2 28° 46'平分2,求2的度数(7分)和回相交于阿点,I是直角,A.如图9点0是直线上的一点,是/的平分线,是/的平分线,若/14° ,6、如图10,将长方形纸片沿AC对折,使点B落在B',CF平分ZBCE, 求ZACF的度数.AO则ZD_>第15C70°,图107、把一张正方形纸条按图中那样折叠后,若得到/ =8如图所示,已知/ 165°,/ / 90°,求/.9、如图14,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在一起.(1) 若/与/的比是 2 : 11,求/的度数.(2)
11、若叠合所成的/°(0<n<90),贝V/的补角的度数与/的度数之比是多少?10、如图,点C在线段上,=8厘米,=6厘米,点M N分别是、的中点。(1)求线段的长;(2)若C为线段上任一点,满足 + = a 厘米,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11、如图,已知C点为线段的中点,D点为的中点,=10,求的长度。# «4AC D BAC=10cm,12、如图 9,AD= i|ED,E是EC的中点,EE=2cm,求线段DE的长.A DBE图91.有一张地图(如图),有A、B、C三地,但地图被墨迹污损,C地具体位置看不 清楚了,但知道C地在A地的北偏东30 °,在B地的南偏东45°,你能确定C?地的位置吗?2.如图8,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有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