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第一篇 建筑防火案例分析分析目的:将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和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已经掌握的以下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建筑分类;建筑耐火等级;建筑防火构造;总平面布局;防火分区的划分;建筑平面布置;安全疏散和避难设施;灭火救援设施等。案例1 木器厂房(丙类)防火案例分析案例15甲醇合成厂房(甲类)防火案例分析案例2 毛皮制品仓库(丙类)防火案例分析案例3 歌舞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防火案例分析案例4 购物中心(商场)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6 餐饮建筑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7 高层旅馆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8 超高层(高度超过100m)办公楼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9 高层病房楼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10
2、设有商业网点的高层住宅防火案例分析案例11 高层综合楼防火案例分析案例5 体育馆(特殊建筑)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12 地下人防电影院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13 地下汽车库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14 汽车加油站建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16可燃液体储罐区防火案例分析案例1 木器厂房(丙类)防火案例分析分析要点 分析图中各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和层数 分析图中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分析厂房的消防车道 分析厂房建筑中特殊用房的构造防火 分析厂房的防火分区 分析厂房的安全疏散生产类别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特征甲1.闪点小于28的液体;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
3、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乙1.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2.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助燃气体;6.常温下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丙1.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2.可燃固体丁1.对不燃烧物质
4、进行另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各种生产;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戊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在确定火灾危险性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当厂房内有多个生产时,生产的火灾危险性通常按其中最危险的物质确定,通常可根据以下因素分析确定:1生产中使用的全部原材料的性质;2生产中操作条件的变化是否会改变物质的性质;3生产中产生的全部中间产物的性质;4生产的最终产品及其副产品的性质;5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条件。许多产品可能有若干种不同工艺的生产方法,其中使用的原材料也各不相同,因而其所具有的火灾危
5、险性也可能各异,分类时应注意区别对待。(二)该木器厂房中间仓库内储存的油漆、稀释剂的主要成分均为甲苯(闪点4)和二甲苯(闪点29),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应为甲类。(三)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该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四)丙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三级的丙类厂房最多允许层数不应超过2层。(五)中间仓库是指为满足日常生产需要,需要在厂房内存放从仓库或上道工序的厂房(或车间)所取得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
6、料的场所。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生产类别厂房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2)单层厂房多层厂房高层厂房地下、半地下厂房,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甲一级二级除生产必须采用多层者外,宜采用单层4000300030002000乙一级二级不限6500040004000300020001500丙一级二级三级不限不限2不限8000300060004000200030002000500500丁一、二级三级四级不限31不限40001000不限200040001000戊一、二级三级四级不限31不限50001500不限300060001000厂房之间及其与乙、丙、
7、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名称甲类厂房单层、多层乙类厂房(仓库)单层、多层丙、丁、戊类厂房(仓库)高层厂房(仓库)民用建筑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甲类厂房12.012.012.014.016.013.025.0单层、多层乙类厂房12.010.010.012.014.013.025.0单层、多层丙、丁类厂房耐火等级一、二12.010.010.012.014.013.010.012.014.0三级14.012.012.014.016.015.012.014.016.0四级16.014.014.016.018.017.014.016.018.0单层、多层戊类厂
8、房一、二12.010.010.012.014.013.06.07.09.0三级14.012.012.014.016.015.07.08.010.0四级16.014.014.016.018.017.09.010.012.0高层厂房13.013.013.015.017.013.013.015.017.0室外变、配电站变压器总油量(t)5,1025.025.012.015.020.012.015.020.025.010,5015.020.025.015.020.025.030.05020.025.030.020.025.030.035.0消防车道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1规定“占地面积大于3000m2
9、的甲、乙、丙类厂房或占地面积大于1500m2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 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 消防车道与厂房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它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0m12.0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0m18.0m。 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厂房中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及中间仓库的防火要
10、求 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不低于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设置甲、乙类中间仓库时,其中间仓库储量不宜超过1昼夜的需要量并应靠外墙布置,还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u 厂房中设置丙类仓库的要求:采用防火墙和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u 厂房中设置丁戊类仓库的要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不低于1.00h的楼板与与厂房隔开。u 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构造防火 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固定灭火系统的设备室
11、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上述设备用房除消防水泵房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外,其他隔墙上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防火墙耐火极限为3.00h。防火分区 该木器厂房地上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均不应大于2000; 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上述规定增加1倍; 厂房内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倍计算。安全疏散 该木器厂房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应分散布置; 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该厂房内疏散
12、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0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0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0.90m;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且该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 该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但因其封闭楼梯间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故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该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40m;厂房的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案例15甲醇合成厂房(甲类)防火案例分析分析要点 厂房类别、耐火等级和层数。 防火间距。 平面布置。 防火分区面积。 安全疏散。 防爆泄压。 甲类厂房耐火等级
13、和层数不应低于二级,最多允许层数除生产必须采用多层者外,宜采用单层。 防火间距 甲类厂房与其他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表1-15-1名称甲类厂房单层、多层乙类厂房(仓库)单层、多层丙、丁、戊类厂房(仓库)高层厂房(仓库)民用建筑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甲类厂房12121214161325注: 1.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2.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3.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耐火
14、极限不低于1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设置防火卷帘时,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4.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与架空电力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塔)高度的1.50 倍。 平面布置甲类厂房内严禁设置员工宿舍。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该厂房内,当必须与该厂房贴邻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防火分区面积甲类厂房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和层数确定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15、,本案例由于是一级耐火等级,且为单层,4000。 安全疏散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该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该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均不应大于30m。该厂房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人数不小于0.60m/百人计算,且所有外门的最小净宽度均不应小于1.20m。 防爆泄压1.该厂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2.该厂房应设置泄压设施。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不应采用普通玻璃;泄压设施的设置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险的部位
16、;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轻质墙体的单位质量不宜超过60kg/;屋顶上的泄压设施应采取防冰雪积聚措施。3.该厂房的泄压面积宜按公式A10CV2/3计算(式中 A:泄压面积,;V:厂房的容积,m;C:厂房容积为1000m时的泄压比,甲醇的泄压比应为大于等于0.11/m)。经计算,该厂房的泄压面积不应小于915.20。4.因甲醇(常态下为液体)挥发的蒸气较空气重,故该厂房应采用不发火花地面;采用绝缘材料作地面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厂房内不宜设置地沟,必须设置时,其盖板应严密,地沟应采取防止可燃蒸气在地沟积聚的有效措施,且与相邻厂房连通处应采用防火材料密封。5.该厂房的管、沟不应和相邻厂房
17、的管、沟相通,该厂房的下水道应设置隔油设施。需要掌握的几个知识:1长径比为建筑平面几何外形尺寸中的最长尺寸与其横截面周长的积和4倍的该建筑横截面积之比。当厂房的长径比大于3 时,宜将该建筑划分为长径比小于等于3的多个计算段,各计算段中的公共截面不得作为泄压面积。2.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设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宜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3.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置。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分控制室宜独立设置,当贴邻外墙设置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不燃烧体墙体与其他部分隔开。4.供甲、乙类
18、厂房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所,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时,可一面贴邻建造,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等规范的有关规定。案例2 毛皮制品仓库(丙类)防火案例分析分析要点 分析图中各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和层数 分析图中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分析仓库的消防车道 分析仓库建筑中特殊用房的构造防火 分析仓库的防火分区 分析仓库的安全疏散 丙类仓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仓库中的防火分区必须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00h 多层丙类仓库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4800m2,地上部分每个防火分区面积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200 m2,地
19、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 m2,设喷淋后可增加1倍。火灾危险性分类仓库类别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甲1.闪点小于28的液体;2.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小于10%气体的固体物质;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乙1.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2.爆炸下限大于
20、等于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助燃气体;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丙1.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2.可燃固体。丁难燃烧物品戊不燃烧物品厂房(仓库)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构件名称耐火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墙防火墙不燃烧体3.00不燃烧体3.00不燃烧体3.00不燃烧体3.00承重墙不燃烧体3.00不燃烧体2.50不燃烧体2.00难燃烧体0.50楼梯间和电梯井的墙不燃烧体2.00不燃烧体2.00不燃烧体1.50难燃烧体0.50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不燃烧体1.00不燃烧体1.00不燃烧体0.50难燃烧体0.25非
21、承重外墙不燃烧体0.75不燃烧体0.50难燃烧体0.50难燃烧体0.25房间隔墙不燃烧体0.75不燃烧体0.50难燃烧体0.50难燃烧体0.25柱不燃烧体3.00不燃烧体2.50不燃烧体2.00难燃烧体0.50梁不燃烧体2.00不燃烧体1.50不燃烧体1.00难燃烧体0.50楼 板不燃烧体1.50不燃烧体1.00不燃烧体0.75难燃烧体0.50屋顶承重构件不燃烧体1.50不燃烧体1.00难燃烧体0.50燃烧体疏散楼梯不燃烧体1.50不燃烧体1.00不燃烧体0.75燃烧体吊顶(包括吊顶搁栅)不燃烧体0.25难燃烧体0.25难燃烧体0.15燃烧体仓 库 的 耐 火 等 级、层 数 和 面 积储存物
22、品类别仓库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2)单层仓库多层仓库高层仓库地下、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每座仓库防火分区每座仓库防火分区每座仓库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甲3、4项1、2、5、6项一级一、二级1118075060250乙1、3、4项一、二级三级3120005005002509003002、5、6项一、二级三级5128009007003001500500丙1项一、二级三级5140001200100040028007001502项一、二级三级不限360002100150070048001200120040040001000300丁一、
23、二级三级四级不限31不限3000210030001000700不限1500150050048001200500戊一、二级三级四级不限31不限30002100不限1000700不限21002000700600015001000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其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建筑类型单层、多层乙、丙、丁、戊类仓库高层仓库甲类厂房单层、多层乙、丙、丁类仓库单层、多层戊类仓库单层、多层乙、丙、丁、戊类仓库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一、二级一、二级10.012.014.010.012.014.013.012.0三 级12.014.016.012.014.016.015.0
24、14.0四 级14.016.018.014.016.018.017.016.0高层仓库一、二级13.015.017.013.015.017.013.013.0民用建筑一、二级10.012.014.06.07.09.013.025.0三 级12.014.016.07.08.010.015.0四 级14.016.018.09.010.012.017.0 消防车道占地面积大于1500的乙、丙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其他要求同厂房 丙类仓库同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的要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库房隔开,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
25、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安全疏散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每个防火分区通向疏散走道、楼梯或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个,通向疏散走道或楼梯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用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首层靠墙的外侧可设推拉门或卷帘门;仓库内垂直运输物品的提升设施应设置在井壁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井
26、筒内,提升设施通向仓库入口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案例3 歌舞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防火案例分析分析要点 设置楼层位置的从严要求 一个厅室面积的要求 袋形走道和走道尽端的距离要求 装修材料和消防设施的特殊要求 平面布置歌舞厅宜设置在商业中心首层、地上二、三层的靠外墙部位;歌舞厅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当必须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时,其最远房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9m。歌舞厅当必须布置在商业中心首层、地上二、三层外的其他楼层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其以下层。当布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2.一
27、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厅、室的疏散门应设置乙级防火门。3.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防烟与排烟设施。 安全疏散1.楼梯间的形式和位置商业建筑层数超过2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时,地下室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当高差大于10m时应设防烟楼梯间;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也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15m处。2.疏散门的数量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该房间相邻
28、2 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但建筑面积不大于50的地上房间和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地下房间,均可设置1个疏散门。3疏散距离 该歌舞厅内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4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歌舞厅为9m),其他为22m;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22m;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上述规定增加25%。4.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
29、m。5.该歌舞厅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0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6.该歌舞厅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0.50人/计算确定。7.该歌舞厅各层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均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确定。当每层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中的下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中的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或以下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确定,不供楼上或楼下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
30、确定。8.该歌舞厅不宜在窗口、阳台等部位设置金属栅栏,当必须设置时,应有从内部易于开启的装置。窗口、阳台等部位宜设置辅助疏散逃生设施。9.该歌舞厅疏散用的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不应敷设可燃气体或甲、乙、丙类液体管道。10.该歌舞厅的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疏散用的楼梯间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封闭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2)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3)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
31、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4)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11.该歌舞厅如设置室外楼梯,则其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除疏散门外,其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12.该歌舞厅如设置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疏散用的楼梯间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设
32、置防烟或排烟设施、消防应急照明设施。(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3)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5)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6)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13.地下室与地上层的共用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案例4 购物中心防火案例分析分析要点 民用建筑分类 防火间
33、距 防火分区 安全疏散 分类多层民用建筑(24m);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建筑分类名称一类二类居住建筑高级住宅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普通住宅十层至十八层的普通住宅 公共建筑1.医院2.高级旅馆3.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4.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500m2的商住楼5.中央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楼6.网局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电力调度楼7.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8.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9.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10.建筑
34、高度超过50m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1.除一类建筑以外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商住楼、图书馆、书库2.省级以下的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3.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 防火间距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6.07.09.0三 级7.08.010.0四 级9.010.012.0 防火分区1. 地上各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1倍,局部设置时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倍计算);2. 地下层设备用房及辅助用房不应大于500(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
35、1倍,局部设置时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倍计算);3. 当建筑仅在首层设置商业营业厅,并设置全部消防设施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最大允许面积不应大于10000;4. 地下层的商业营业厅2000;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物品,地下商店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其以下各层;当地下营业厅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选择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防火分隔: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该室外开敞空间的设置应能防止相邻区域的火灾蔓延和便于安全疏散。1.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3m。室外开敞空间除用于人员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业或可能导致火灾蔓延的
36、用途,其中用于疏散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69。2.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内应设置不少于1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当连接下沉广场的防火分区需利用下沉广场进行疏散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3.确需设置防风雨蓬时,防风雨蓬不应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应均匀布置,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室外开敞空间地面面积的25%,开口高度不应小于1.0m;开口设置百叶时,百叶的有效排烟面积可按百叶通风口面积的60%计算。防火隔间 防火隔间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在隔间的相邻区域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1.防火隔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6。2.防火隔间的门应采用甲级
37、防火门。3.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不应计入安全出口,门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4m。4.防火隔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5.不应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避难走道 避难走道两侧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且在局部连通处的墙上应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1.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2.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3.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4.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5.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
38、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6.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安全疏散1.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2.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地下一层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1个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有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3.因该建筑地上建筑层数超过2层,故其地上部分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
39、外疏散楼梯;因该建筑地下室仅为1层,且其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故其地下室应设置封闭楼梯间。4.该建筑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5.该建筑商店营业厅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上述规定增加25%。6.该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经计算确定。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该建筑商店营业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0
40、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7.该建筑的室外疏散小巷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8.该建筑地下一层设备用房及物业管理用房区域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75m计算确定;该建筑地下一层及地上各层商店营业厅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均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确定。当每层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中的下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中的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或以下人数最多的
41、一层人数计算确定,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确定。9.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人/):地下一层和地上一、二层为0.85,地上三层为0.77,地上四层为0.60。10.该建筑不宜在窗口、阳台等部位设置金属栅栏,当必须设置时,应有从内部易于开启的装置。窗口、阳台等部位宜设置辅助疏散逃生设施。11.该建筑疏散用的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不应敷设可燃
42、气体或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如封闭楼梯间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则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12.该建筑地下室与地上层的共用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13.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作为安全疏散设施。14.客、货电梯宜设置独立的电梯间,不宜直接设置在营业厅内。案例6 餐饮建筑防火案例分析分析要点 建筑分类中的一些特殊定性 建筑内部的中庭和装修要求 燃气厨房和管井 特殊定性重要公共建筑人员密集,发生火灾后伤亡大、损失大、影响大的公共建筑。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高层)性质重要。建筑装修标准高
43、,设备、资料贵重,发生火灾后伤亡大、损失大、影响大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高级住宅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 建筑中庭建筑内部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共享空间设有中庭时防火分区面积的计算应中下层迭加,当迭加后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需要采取的措施1房间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2.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应设置甲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应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或降落;3.中庭;设置排烟设施。中庭装修材料的防火要求:建筑物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中庭、走马廊、开敞楼梯、自动扶梯时,其连通部位的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 级的装修材料。
44、 燃气厨房和管井1.可燃气体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2.燃气厨房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窗应为乙级防火门窗。(2)燃气引入管应设手动快速切断阀和紧急自动切断阀;紧急自动切断阀停电时必须处于关闭状态(常开型)。(3)燃气炊具应有熄火保护装置。(4)厨房应设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并由管理室集中监视和控制。(5)宜设烟气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6)燃气管道净高不宜小于220m。(7)应有固定的防爆照明设备。(8)应设置独立的机械送排风系统;其送、排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的通风设备,当送风机设置在单独隔开的通风机房内且送风干管上设置了止回阀
45、门时,可采用普通型的通风设备。3.燃气管井应符合下列要求:(1)燃气管井应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2)燃气管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3)燃气管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4)竖井内的燃气管道尽量不设或少设阀门等附件;竖井内的燃气管道的最高压力不得大于0.20MPa;燃气管道应涂黄色防腐识别漆。(5)每隔45层设一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上、下两个报警器的高度差不应大于20m。燃气厨房装修材料防火要求:顶棚、墙面、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判断题中有关防火卷帘的分
46、析案例7 高层宾馆防火案例分析分析要点 建筑分类(略) 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中对宾馆建筑的从严要求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3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15m。 疏散距离会议室、健身房、咖啡厅和餐厅的宴会厅,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他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房间疏散门的数量要求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75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
47、m;地下室房间面积不超过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 内走道的净宽要求应按通过人数每100 人不小于1m计算;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m) 表1-7-1宾馆每个外门的净宽走 道 净 宽单面布房双面布房1.201.301.40 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要求应按通过人数每100 人不小于1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公共疏散门开启方向的要求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采用侧拉门、吊门和转门。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构造的防火要求出口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
48、于1m的防火挑檐。 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2)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与消防电梯间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10。(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4)楼梯间及防烟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5)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剪刀楼梯应为防烟楼梯间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燃烧体墙分隔应分别设置前室 地下室与地上层的共用楼梯间的防火构造要求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
49、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要求不应小于1.20m。 室外楼梯的构造要求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 时,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设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 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0,且每级离扶手0.25m 处的踏步宽度超过
50、0.22m 时,可不受此限。 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的数量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安全出口的定义安全出口是指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案例8 超高层办公楼防火案例分析分析要点 建筑分类(略) 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当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专题研究、论证。 避难层设置的要求1.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民用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3.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人/m计算。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5.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6.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7.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8.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h,照度不应低于1Lx。9. 避难层顶棚、墙面、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消防电梯数量要求:一类高层公共建筑、高度超过32m的其他二类高层公共建筑、高层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单元式住宅和高层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意外受伤赔偿协议书范本2篇
- 乳腺癌患者蒙医饮食起居治疗方案研制及疗效观察
- 《儒林外史》 上课课件
- 面向自动调制识别模型的后门攻击方法研究
- 应急指挥系统的改进与优化
- 熟人借款合同三篇
- 2025版夏令营拓展训练项目代理商合作协议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行政合同订立实务操作与案例分享3篇
- 二零二五年版个人股东股权转让协议范本适用于所有企业股权变更19篇
- 二零二五年度品牌授权销售系统合同样本2篇
-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 注射泵操作使用课件
- 2024年全国新高考1卷(新课标Ⅰ)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
-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知识差异盘点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 大连高新区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及功能布局)
-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责任与风险防控
- 未婚生子的分手协议书
- 变更监事章程修正案范例
- 北京小客车指标租赁协议五篇
- 输液室运用PDCA降低静脉输液患者外渗的发生率品管圈(QCC)活动成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