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必须对技术创新加以认真研究。依靠技术创新,实施高技术产业化,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研究,也是认识技术对当代社会发展影响的重要方面。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点一、技术创新的由来和发展1、由来最早,马克思(资本论)。资本家通过使用新机器降低商品的价值,获利。实际上就是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的本意。系统理论,熊彼特,1912,经济发展理论用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变革来解释经济发展过程。技术创新本质:将技术上的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所引起的生产要素与生
2、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即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包括五种情况:1,开发新产品;2,引入新技术或新工艺;3,开辟新的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给源;5,企业的新管理方法或组织形式。创新的形成机制:创新能带来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率先创新模仿创新浪潮大量投资、信贷扩张和生产资料需求扩大经济高涨经济繁荣。创新普遍化超额利润逐渐消失开始新的创新使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循环。按照创新理论:经济发展经济生活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变动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创新这种破坏均衡又恢复均衡的力量经济增长通过经济的周期更新来实现,经济周期又是以创新为媒介和动力而循环。在创新理论中,创新是将新的科学技术注入经济过程所发生的经济变动,因而整个经
3、济的增长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2、发展熊彼特以后,创新理论沿两个方向发展:技术创新经济学和制度创新经济学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1)美,爱德温.曼斯费尔德,20世纪60年代,模仿与守成理论。影响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三大要素和四个补充要素,即模仿比例、模仿的相对盈利率、模仿的投资额、旧设备的使用年限等。2)美,莫尔顿.卡曼和南赛.施瓦茨,影响技术创新的三大变量:竞争程度是影响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企业规模是影响某种创新所能开辟的市场大小的重要因素;垄断能力是影响创新利润多少和持久性的关键所在。3)加拿大,海莱纳,三种技术创新类型: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和中间性的
4、技术创新。4)美,米拉.维尔金斯,技术转移的主体、内容和十大障碍,以及跨国公司在技术转移中的两种作用。以上的技术创新理论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技术创新机制的形成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制度创新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创始人,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尔斯制度创新同样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例如,企业制度创新、税收制度创新、社会保险制度创新等组织管理形式的变革,以及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都可能为创新者创造获取潜在利益的新机会。诺尔斯在分析促进现存制度变革的主要因素时指出:除了市场的规模、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集团的预期收入的改变这三大促进性因素之外,还应注意克服一些阻碍性因素的影响。比如,制度创新的艰难复杂性
5、、时间过程的渐进性、现行法律的限定性和人们的认同程度,以及政府支持的力度和参与的程度等。这些思想对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二、技术创新的基本含义1、含义不是纯粹技术学概念,也不是纯粹经济学或社会学概念,是一个技术社会学或技术经济学概念。因此,可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不同角度理解。不论从何种角度理解,反映的,都是技术创造与各种经济、社会、自然条件相结合,以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目的,使技术发展满足经济和社会需求的社会行为。所实现的,是技术长入经济与社会的转化过程以及技术在一定过程中的创造性的应用。因此,“所谓技术创新,就是行为主体吸收、创造、掌握、
6、应用新的技术成果,一方面响应与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刺激和重创市场需求,从而把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能动地、有机地、动态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体现这种结合的新产品与新工艺并开拓新的市场,以获得更大效益的创造性行为。”简言之,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界定,“技术创新就是发明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也就是说,它是实施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技术响应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基本方式,也是技术长入经济和社会的基本途径。2、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技术进步、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等概念既有区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1)与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关系这组概念着眼于
7、技术作为独立主体的演变或发展的考察,因其演变或发展的性质不同而作区分。技术发明:着眼于技术的具体进展,只要一种技术变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具有新质的人工自然系统,而不管它对整体技术发展可能带来多大的影响。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着眼于整体技术发展(技术体系的演变)。技术革命:引起技术体系质变的技术进展,技术革新:对于技术体系只能算是量变或局部质变的进展。技术创新则远远超出了技术本身的范畴,它是技术与经济应用相结合,实际上已进入了技术与经济交叉的领域。它追求的不是技术本身的先进或新颖,而是由技术变革带来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必须以技术发明为依托。2)与技术进步、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关系这组概念,不仅仅着眼于
8、技术本身的演变或发展,把视野拓展到对技术变动的经济影响和经济变动的技术根源以及技术如何长入经济过程的分析上。技术进步:用以解释“经济增长余值”所建立的一个特定概念,指新技术的采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技术开发:意指把技术应用于生产以获得新产品或采用新工艺的技术活动;技术改造:指的是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的改造或更新。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的宏观效果;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则是技术创新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把这两种活动包括在技术创新之中。三、技术创新的本质与特征1、本质实质:给商业化生产要素引入新的产品、工艺、管理方法等,以期得到更多的商业利益;关键:新的技术的商业化;行为主体:只能是企业家。(战略眼
9、光,善于识别和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敢冒风险,勇于创新)成功标志:生产条件、要素、组织三者重组后,相应生产经营系统是否有利利润的增长。2、特点技术经济活动,具有创造性、效益性、风险性、过程性、周期性、群集性等特点。1)创造性。 创造性活动,需要行为主体的创造力的充分调动,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和技术创新的要求是根本背离的。没有创造就没有创新。 “创造性毁灭”。2)效益性。每一次成功的技术创新,伴随着适量的资金投入,都能取得相应数量的物质、信息或货币收益。包括经济收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技术创新的效益体现为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两种。微观效益:指创新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后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宏观效益:
10、指技术创新的实现对于整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和生态的积极影响。3)风险性。活动由于因素复杂性和变动性的影响,实际结果和预期发生背离而导致创新活动中途夭折或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从而使利益受损的可能性。技术创新,创造性的活动,事先难以估计,不可控的因素,因此蕴含着极大的风险性。一般来说,创新成功的概率往往小于失败的概率。工业发达国家,90%左右的创新项目在进入市场之前即告夭折。创新风险可分为三种类型: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社会和自然风险。社会和自然风险,无法控制,但相出现的概率较小;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可抗拒性小,原则上可控。4)过程性。包括从创新决策开始,
11、通过研究和开发活动、创新实施,直至创新实现,达到技术成果在商业上成功的首次应用,使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函数多次转移,并伴随着一系列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技术创新首先是技术本身的过程创新,即技术本身的完善化和体系化。5)周期性。任何技术创新的成果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成熟、衰退的周期,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 “构思一代、开发研制一代、生产一代、销售一代”。6)群集性。扩散效应,连锁反应。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出现,跟进模仿,创新“浪潮”,IT产业、硅谷。找到技术创新的合理切入点,就会带动整个产业或某一区域的发展。7)高投入性。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而是包
12、括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资源、组织资源、以及时间资源的综合投入。创新工作越来越复杂,这种投入也越来越大。美国。早期开发DC-3型客机,开发费30万美元,后期波音-747型客机,7.5亿美元。波音767X型客机,25亿美元。IBM, 19801984,280亿美元。这种高投入,贯穿技术创新过程始终。起始阶段资金相对较少,随着过程展开,要求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四、技术创新的类型时间轴:渐进性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空间轴: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1、 渐进性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渐进性技术创新:“对现有产品和工艺的非质变型的改革与改进,所依据的基本技术原理没有质的变化和发展。” 非质变型。但也不可忽视。
13、突破必然辅之以大量的渐进性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的技术创新,也需要渐进性技术创新使其进一步完善。如从半导体现象的发现到大规模生产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的产业化生产,其间有大量的渐进性创新。突破性技术创新(根本性技术创新):“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商业化上取得巨大成功,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创新活动。”质变。往往导致新产业部门兴起,或全新市场的开辟。如尼龙、半导体、计算机渐进性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相对性质。如:集装箱。从技术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看,一般情况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决定渐进性技术创新,为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形成提供技术机会。但渐进性技术创新反过来又会推动突破性技术创新,大量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出现
14、是最有效的实现突破性技术创的社会经济变革,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机制。2、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产品技术上所出现的具有新价值的发展和变化,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和现有产品的改进。”工艺创新:“工艺技术上所出现的具有新价值的发展和变化,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加工技术、操作方法和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改进。”两者又都有突破性的和渐进性的之分。突破性产品创新;渐进性产品创新;突破性工艺创新;渐进性工艺创新。任何一项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同时包含产品和工艺创新两种创新形式。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产品创新占据主要地位,但工艺创新也至关重要的。产品创新的主要目标在于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提供新的使用价值
15、、新的效用和功能,从而扩大和开辟新的市场,增大产品销售额和盈利的新来源。工艺创新的目标则在于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对于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内容的换代新产品和全新新产品的创新来说,其最终的商业化成功,如果没有新工艺的创新是很难实现的。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一、技术创新运作的动力机制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系统的动源在哪里,这个动源是如何产生动力的。二是这种动力是怎样发挥作用推动系统运行的。1、技术创新动力的来源。国内外的各种创新理论中都作过分析。马克思,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创新动力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熊彼特,经济生活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变动。德鲁克,创新机会的七个来源,即,
16、意外情况、不一致、基于过程需要的创新、行业结构或市场结构中人人不知不觉碰到的变化、人口变化、认识、情绪和意义的变化、新知识。在对技术创新过程的研究中,对其产生的动因,又有技术推动说、需求拉引说、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引共同作用说、以及多因素起源说等等。一般来说,任何行为的动力或动机都来自两个方面:行为主体对外部环境的积极的反应和对自身价值的自觉的追求。技术创新的动力,也来自这样两个方面。一方面,外部环境对于创新主体的引导和压力;另一方面,创新主体对于自己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和对于企业自身利益的一种追求。外部环境的引导和压力:需求的更新、市场的竞争、计划的干预和科技的推动。社会责任的自觉与对企业自身利
17、益的追求:“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2、技术创新动机的形成。“把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的引导和压力与企业对于自己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和对于企业自身利益追求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的过程。”外部刺激转化为主体利益的转化环节:作用主要因素:体制的约束和政策的调控。把对企业利益的考虑变为企业的创新动力的认识转化环节:作用主要制约因素: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决策素质。外部压力作为启动动源和企业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必要条件体制、政策以及创新意识和决策素质:充分条件可以在企业中形成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技术创新动力的内在机制
18、。3、企业内部技术创新动机的激励。企业内部合适的激励手段。西方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等。对不同创新角色激励的手段和作用方式也要有区别。对各类创新角色的激励,目前采取的主要方式有:民主参与激励(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奖惩激励、竞争激励(如聘任制、择优上岗、劳动优化组合等)、榜样激励(如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情感激励(如日本的“一滴蜜”情感投资活动)、目标激励等等。二、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想不想,动力;能不能,能力。一个企业适合于搞何种水平、类型的技术创新,取决于这
19、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状况。1、含义“企业作为技术创新行为主体能够实施并完成技术创新的综合本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企业在完成某项技术创新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遇诊断、方案设想、创新决策、创新研究和开发、创新方案实施、创新产品投产、市场销售、信息反馈等综合的整体的能力。”狭义:“ 指技术工作者在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的研究开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思维方式、操作技巧等综合本领。”多数学者倾向于从广义上理解技术创新能力。2、技术创新能力的特征首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能力系统。其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力。第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决策能力。最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0、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3、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有一定结构、规模、时序的纵横交错、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网络。”从系统角度看:硬因素和软因素。硬因素:技术水平、设备水平、资金支持强度等;软因素:预测、决策水平、组织管理水平等。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取决于硬因素和软因素的相互配合。从过程角度看:决策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实施能力、实现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每一个子系统又都有各自的结构,可以分解为二级子系统、三级子系统。创新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开发。三、技术创新的运作的过程模式各种动力因素的有序化和协同,各种资源要素投入的最佳化配置。寻找技术创新运作的合理过程模式,也是企业有效的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
21、关键。较有代表性的过程模型:约翰逊:技术创新决策、实施和管理的系统模型;马丁:从新观念的产生、理论的建立、到可行性论证、制造原型、直到商品化应用、打进原有市场和扩散到新市场上等七个相互交联的推进阶段的分析;施密特梯德曼:伴随模型;布拉德布里:技术创新项目模型综合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实,可以给出以下的规范化的企业技术创新运作的过程模式。整个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按功能可划分为相互关联的五个子系统:创新决策系统、创新R&D系统、创新实施系统、创新实现系统和创新管理系统;按时序则可划分为四个过程:创新决策过程、创新R&D过程、创新实施过程和创新实现过程,而创新管理实际上包含在后
22、三个过程之中。每一个过程环节的含义、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实质是:1、企业技术创新决策过程。“是从创新动机的产生、创新思路的形成,到创新方案的制定和最终通过创新方案经济技术评估的一整套战略选择过程。”解决的核心问题:从市场的消费与竞争需求出发,以国家的政策和计划为指导,以企业的能力与储备为基础,把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在企业行为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者以科技进步去响应和满足市场需求,或者以科技进步去刺激和重创市场需求,创造出体现这种结合的新产品或新工艺,以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质:企业必须面向市场需求,寻求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适合本身条件的最佳结合方向、结合途径、结合方式。2、企业技术创新R&
23、D过程。“企业以自身的研究与开发为基础,并借助于外部的成果引进与技术合作,从开发研究与设计,到样品、样机研制,直至通过中间试验的一整套战术方案的制定过程。”解决的核心问题:利用企业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并借用外部可以借用的科技力量,尽可能地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用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开发,找到一条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取尽量大的经济效益的途径,从技术上为这种新产品或新工艺的投产进行准备,以保证创新决策的实施和创新目标的实现。实质:企业必须面对科技进步,寻找企业可以采纳的最佳技术方案,以尽可能的缩小体现在产品和工艺中的本企业技术水平与当代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3、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过程。“不是指使用新工艺或生
24、产新产品的生产过程本身,而是指为建立这种生产过程必须完成的对生产力诸要素劳动手段、劳动者和劳动对象的更新。”解决的核心问题:为企业采用新技术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实质: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企业技术能力与创新技术要求的适应和匹配。4、企业技术创新实现过程。“企业通过积极的销售活动和售后服务,使自己的创新产品迅速进入市场,占有、巩固并不断扩大市场,以实现创新所追求的目标使企业实际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解决的核心问题:把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出来的新产品推向市场,以收回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生产的投入,并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实质:企业必须面对用户,面对竞争,努力提高创新产品的市场信誉,使之被市场和用户
25、接受。整个技术创新的规范化运作,即按上述过程循序展开,并形成一个从一次创新到另一次创新的良性循环。上述运作模式,单线性。不足以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运作的全貌。仅看到某项技术在时间轴上的演进不够,还要看到多项成果创新的交替并行关系。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既指技术创新的顺序演进,又指空间的扩展。不同的创新项目难易程度不同,其创新周期也不完全一样,所以,各项成果的创新周期也不会一一对应。实际上的技术创新运作过程复杂。规范化的运作模式虽然有助于我们认识对象的本质特征,但尚不足以反映技术创新运作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对规范化运作模式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现实中的具体运作过程模式。第三节 高技术
26、及其产业化一、 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1、高技术的含义与特点1)含义40余年历史。国际上还没有公认定义,对其内涵与特征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共识:科学基础、广泛效益、新技术群。据此理解为:“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以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知识高度密度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兴技术群。”发展的、动态的概念,目前的高技术,再过几十年,又会成为传统技术。2)内容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 863工程。六大技术领域和十二项标志技术:一是生物技术领域,其标志技术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二是信息技术领域,其标志技术是智能计算机和智能机器人技术;三是新材料技术领域,其标志技术
27、是分子设计和超导材料技术;四是新能源技术领域,其标志技术是核能聚变技术和太阳能利用技术;五是空间技术领域,其标志技术是航天飞机和永久太空站技术;六是海洋技术领域,其标志技术是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技术。对于一些对于社会发展可能或正在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人们通常也独立划分出技术领域,如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克隆技术等。 3)特点:第一,知识高度密集的科学化的技术。基本原理主要建立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最新成就的基础之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研究和开发的难度也比较高。第二,具有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而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仅追求科学价值,而且追求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高技术的研究开发
28、一旦取得成功,就可以大幅度地改善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性能,显著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并能向社会各个技术、经济领域广泛渗透和扩散,以及导致新的产业部门的开辟。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因而才出现了风险投资和风险企业。第三,对于技术、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战略价值的技术。技术的开拓力量、经济的竞争力量、军事的威慑力量以及政治的影响力量的增强。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制定自己的高新技术发展规划。1983年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1984年日本制定了“振兴科学技术政策大纲”,1985年欧洲共同体制定了“欧洲研究协调机构”方案,1985年苏联和经互会制定了国际政治经济竞争的战略。1986年,我国也制定了“高技术
29、研究发展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高新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水平,为我国的长远战略发展准备条件。 第四,一种具有国际化特征的技术(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既联合又竞争)。正因为高技术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所以,它在当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2、高技术产业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指在高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团的总称。”本来就是美国经济学界提出,后来才用于对技术本身的评价和概括。当时,美国把研究与开发经费在生产投入中所占比重
30、高,科学技术人员在雇员中所占比重高,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的企业称为高技术企业,把产品成本构成中科技比重高技术附加值高的产品称为高技术产品。如何确定,至今仍没有统一的看法。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001年,依据研究开发的经费强度,把制造产业划分为高技术产业、中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业四个组,并把航天航空、医药、办公和计算设备、无线电和电视及通讯设备、医疗和精密及光学科学仪器确定为高技术产业。2)高技术产业的特征看法也不尽统一。首先,微电子技术是高技术产业兴起的龙头。第二,高技术产业是以技术、智力为基本价值的。第三,高技术产业是高增殖的产业。第四,高技术产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最
31、后,国际化也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二、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与机制1、高技术产业化的含义“指在高技术的基础上形成新兴产业的过程,它是把高技术成果转化为技术商品、投放市场,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过程。”世界各国,积极推进本国高技术产业化。我国,1988年 “火炬计划”。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创新体系。我国也在国家层次上着手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应用系统的交互作用。2、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技术扩散包括规划、设计实验研究、试制、批量生产、市场经营、技术扩散等若干环节,从规划到市场经营,企业层面上完成的,技术创新的介绍中已述及。某项成果,只能在非常狭窄的领
32、域中使用,或只是在一个或几个企业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远不能说产业化。高技术只有通过一定的方式或途径,在企业中传播开来,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变成社会中的基本生产领域,才能说这项技术实现了产业化,这就是技术扩散的过程。技术扩散:“指某项技术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传播采用,从而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三个方面:企业之间的扩散,在国际、国内、地区、部门或行业范围内各企业之间传播和采用;企业内部的扩散,即技术成果在企业内部扩大应用范围和生产的规模;总体扩散,上述两类扩散方式的叠加。技术扩散的程度和水平决定了某项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和规模。技术扩散过程:新技术成
33、果从扩散源出发,经过中介渠道,到达另一个采用该项技术的企业,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扩散过程。这一过程又由供给、采用和交流三个环节构成。供给和采用环节通过中介渠道的中介功能发生相互交流的活动。供给:“扩散源在提供新技术成果的技术扩散过程中产生和结构优化的过程;”采用:“采用者在接受新技术成果的技术扩散过程中提高技术接受能力的过程;”交流:“新技术成果通过中介扩散机构、大众传播媒介和人际交流网络等形式在扩散源和采用者之间沟通,即供给和采用双方发生交流活动的过程。”滚雪球。 扩散源和采用者也有一定的相对性。初始的扩散源潜在的采用者-现实的采用者-新的扩散源新的潜在的采用者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内外各种因素交织作用,构成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包括供求机制、计划机制、中介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五种机制同时发生作用,合力决定技术扩散的状况。供求:技术的供给行为(技术扩散的推动力),与需求的拉动共同作用。计划:下达计划指标和进行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等办法。中介:中介扩散机构在促进技术扩散过程中所体现的传播、咨询和服务等功能。激励:可以从内部调动供求双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华传统美德心得体会(10篇)
- 员工表扬信15篇
-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集合
- 中国好人李培生先进事迹
- 他乡的童年日本纪录片观后感
- 二八定律读后感
- 个人无收入证明书(9篇)
- DB12∕T 1050-2021 畜禽粪污异位发酵床处理技术规范
- 报关实务-教学课件 第三章 海关检验检疫
- 影响我国自主创新因素的SVAR分析
- 初中数学规律探索公开课完整教学课件
-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一年级上册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工密闭空间施工方案
- 备用金申请单(完美版)
- 健康营养科学减脂课件
- 三国演义作品简介名著导读PPT 模板
- 直角角焊缝的受力性能
- 固定资产情况表
-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
- 《建筑施工技术》课后习题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 广东开放大学风险投资(本2022春)-练习4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