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1页
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2页
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3页
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4页
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潼南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 明 书目 录一、规划背景2二、现状概况与分析2三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编(2005年)解读4四、规划依据4五、规指导思想划与原则5六、规划目标6七、产业定位与规模6八、用地布局7九、土地使用规划9十、地块指标控制规划9十一、“四线”规划13十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3十三、道路交通规划14十四、公用工程设施规划15十五、城市设计导则19十六、绿化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十七、防灾规划22十八、规划实施26一、规划背景1、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发展形势和我国加入WTO的举措,既拓展了我国各级城市的发展空间,又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其直接后果就是各地方如何因

2、地制宜,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宏观发展背景,加大发展力度,推动地方经济的“起飞”。2、重庆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等国家宏观战略的启动与实施,潼南面临着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一机遇,潼南县可以从资金、项目、人才政策等层面争取到国家实实在在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分工的发展,区域产业的转换和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潼南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3、潼南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北部城镇产业拓展带上和西北经济发展区中,根据重庆市提出“一圈两翼”的空间发展战略构想,进一步明确了潼南是以发

3、展商贸、旅游、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中等城市的定位。4、建设特色工业园是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我市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跨跃式发展,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大举措。5、重庆潼南工业园区位于潼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梓潼镇,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总体建设规模 15平方公里,首期启动2平方公里,园区分为南、北两区,重点发展机械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化工纸业。6、随着特色工业园区在潼南建设的确定,给潼南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随着工业用地规模的扩大,规划需要进行潼南产业及相关基础设施用地空间布局的调整。为进一步拓展深化潼南工业园区(北区)建设,特编制潼

4、南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二、现状概况与分析(一)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潼南江北新城东北部,东至规划北区工业大道以西自然山体,西北接火车站片区,西南区部分位于现状万利来化工厂区域,南临涪江。规划区面积836.86公顷。(二)自然环境1、区位关系规划区与江北新城行政中心相距3.5公里,至涪江南岸旧城区距离5.5公里,距重庆潼南工业园区南区5.5公里,到双江古镇约12公里。2、交通区位规划区沿涪江展开,离潼南火车站仅2公里,离奋进大道仅1公里。 3、地形地貌根据地形分析,规划区地形主要为缓坡地,标高集中在305.0米至325.0米。在坡度上,主要集中在0-10%坡用地。 从潼南整

5、个城市规划区来看,本次规划区应该是较为难得的一块平地,比较适合大规模集中建设。4、水文气象规划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温夏热、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季节变化大、多云雾、少日照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7.9,最高年份为18.4,最低年份为7.1,气温变化较为稳定,潼南最热月为月,平均气温达28,极端最高温度40.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6.9,极端最低气温为-3.8。潼南县地处四川盆地底部,冬季温暖、很少霜冻,多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最长则长年无霜,无霜年率为14%。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18.8小时。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974.8毫米,最高年份达1413.9毫米,最少仅650.8毫米,

6、年际变化显著。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也不均匀,夏半年(5-10月)降水量偏差,达781.4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冬半年(11-4月)降水量仅195.4mm,占年总水量的20%。规划区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设防,防洪水位为245.75245.11米。5、现状概括1)规划区东北地块大部分用地为农业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农村居民点。现状有民丰化工用地。2)规划区内现有110kv电铁线穿越规划区。3)现状道路有奋进大道至民丰化工厂的专用道以及其他几条5米宽左右的碎石道路。 4)临涪江地块以现状为主,有新华化工厂等。(三)规划范围开发条件评定1、不利条件(1)道路交通落后规划范围内道路除了奋进大道至民丰化

7、工厂的专用道外,其他道路等级极低,路面质量差,道路网密度低,可利用路基少。(2)现状用地零散规划范围内现状建筑分布零散,大部分为砖结构,建筑质量较差,且大部分属于农村居民房,在园区开发建设工程中涉及到拆迁问题。(3) 城市建设需要较大规模的前期投入。规划区的现状企业还只有民丰化工、万利来化工厂等,城市建设的展开需要一定量的前期投入,以获得良好的开发环境。(4) 与周边区域发展协调的问题规划区是以发展工业为主的开发区,在项目引进的过程中面临市内其他工业园区的竞争,同时还面临工业园区南区的挑战,如何与其他同类工业园区协调发展也是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2、有利条件(1)政策优势国家批准重庆设立统筹城

8、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未来潼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建设特色工业园是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我市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跨跃式发展,是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是促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交通区位优势规划区沿涪江展开,离潼南火车站仅2公里,离奋进大道仅1公里。(3) 良好的建设条件规划区地形较为平坦,工程填挖方量较少,无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有利于土地开发建设。规划区土地基本为农用地,土地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建设吸引力和投资开发价值。(4)景观资源优势规划范围拥有极好的江景资源,位于规划范围至高点可直接观赏涪江,景观优势突出。三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

9、编(2005年)解读(一)梓潼组团“一环、一带、三片区”一环:外围生态保护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包括河流、冲沟、丘陵组成的有相当宽度的复合生态系统,该范围内以农地、林地为主。一带:绿色生态走廊以涪江及两岸湿地及防护绿化为主的绿色生态走廊;面积6平方公里,是包括涪江两岸100-200米范围内的河流、滩涂湿地及岸线绿化。三片区:旧城-凉风垭哨楼片区:规划建设区面积约7.9km2,人口8.5万人。旧城部分是潼南县的商业中心,城市建设以旧城改造为主,不宜进行大拆大建,并严格控制城市向旧城区以南的发展规模。凉风垭哨楼片区包括居住区和潼南工业园区(南区),是以发展商贸、信息、物流、高新技术、和机械制

10、造、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城市新区。” 江北新城片区(含火车站):规划建设区面积约10.6 km2,人口10.6万人,是潼南县新的政治、文化中心及商业副中心,是城市的重要发展方向。该片区内的潼南工业园区(北区)是依托潼南天然气资源优势,发展化工产业、纸业产业的现代工业园区。大佛坝片区:规划建成区面积约2.5km2,人口2.5万人。该片区依托涪江二桥的建设逐步发展,是潼南县城新的文化、商业副中心,是城市的又一重要发展方向。(二)双江组团双江组团规划建设区面积约0.8km2,人口1.0万人,是以发展旅游、商贸、轻工机械为主的旅游组团。规划形成以旧城为中心,几个分散组团密切联系的组团式布局结构。

11、新城建设应脱开老城,跳过碉楼堡、金龙寺,向高速路接口方向发展,严格控制长滩子、三星堡地区,保护老镇及其周边环境。梓潼组团以北的奋进大道两侧的建设以发展高新技术、服装加工产业为主的带状工业区。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4、重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5、重庆市城乡规划工业用地规划导则6、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7、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编(2005年)。8、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评价9、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五、规指导思想划与原则(一)规划

12、指导思想1、以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的协调发展。结合渝遂高速公路的修建,使该区成为潼南县城的有机组成部分。2、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人与自然、城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工作、休闲环境,精心塑造富有特色的生态居住社区和工业园区。3、尊重自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的原生性。(一)规划原则1、重视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工业园区不仅是生产活动的区域,也是产业人员的生活场所。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生活场所,都对优美、舒适的环境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强调坚持“三生性”原则

13、,注重以人为本。另外,通过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为基地提供一个良好的区域文化和发展空间,从而以优越的环境质量、良好的开发区形象和声誉提升基地的投资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园区的规划着力营造一种生活舒适、生产方便、生态环境优美的氛围。园区建设初期,在用地、配套设施等方面主要满足企业生产和产业开发的需要,随着园区规模的逐渐扩大和人气的旺盛,在开发区预留的土地上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把园区逐渐转变为一座新城。同时,在这整个过程中,保留永久性绿地,保持优美的城镇环境,为广大的居民提供开敞的公共活动空间。2、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规划也是生产力,工业园区的规划则要求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主

14、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部交通条件,要求高速、便捷、通畅;二是基础设施条件,包括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讯、供气以及场地等,要求起步早、水平高、起点新。在服务设施方面要求有专门商业服务设施、文化服务设施;在通讯方面,要求有发达的信息网络、信息传输设备、数据库以及运用信息的各类专业人才;三是具有完备的辅助产业和发达的第三产业,能够满足休闲娱乐和商业服务的需求;四是环境质量条件,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宽松优惠的社会政策环境。在生活环境中,要求文化、生活服务设施齐全、良好的配套协作条件,满足其舒适的住房条件。3、促进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本规划范围的健康发展,规划和建设结合潼南工业的总体定

15、位,发展自身特色,切实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建设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建设优美的科技产业开发区,在增强竞争能力的同时保持自己独有的优势,独特的风格,促进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4、节约、合理利用土地土地是一种短缺的宝贵资源,它是经济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合理土地利用,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土地的经营具有长期收益和升值的特性。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和经营策略,节约、合理利用土地。 节约、合理利用土地要避免土地闲置现象,理顺土地利用与收益关系,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按照土地

16、的适应性特征,布局生产、生活设施,营造企业基地优美的环境,确定开发建设的时序,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同时,利用规划的契机,解决由于土地分属不同的所有者而造成的在开发方式、开发水平、开发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5、保持规划的弹性、可操作性要求规划既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但同时在某些方面也要保持一定的弹性。规划范围的开发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未知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在地块划分、道路布局、设施配套、开发强度等方面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方便以后的土地出让、地块合并与拆分、支路选线、扩大开发区容量,有利于基地的开发建设,使规划真正作到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六、规划目标创造一个产城联动、和谐发展的工业

17、园区;创造一个卓越的、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性工业园区;创造一个生产、营销、休闲、生活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工业园区;创造一个生态化、人性化、集约化的特色工业园区。七、产业定位与规模(一)产业定位工业园区建设是推进潼南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吸纳产业应该突出生态型特色,突出区位优势,以吸纳与重庆主城区机械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化工纸业等主导工业配套的企业为主,同时注重弹性,并优先考虑环保型、科技型企业吸纳。(二)规划规模1、用地规模本规划范围总用地为836.86公顷。由于本规划区靠近潼南江北新城区和火车站场片区,主要公共配套设施均在潼南城区内解决,所以规划区内以各企业内布置少量职工宿舍和公寓及基本配套设施

18、为主。2、人口规模参考相关新区就业职工的人数,工业园区就业职工按照2500人/平方公里计算,约有就业员工21000人左右(工业园区内的职工人口不计入城市常住人口)。八、用地布局(一)规划性质规划区是以一般化工为主的生产建筑用地,辅以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绿化、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等。(二)规划结构本规划区用地功能结构概括为“二轴、五片”布局结构。“二轴”规划的南北向32米宽北区工业大道,和东西向32米宽的巴渝大道形成的经济发展轴线。该轴线连接规划区的各生产区,并通往江北新城区,带动园区整体发展。“五片”即位于规划区北部物流片区、西部专业市场片区、中部精细化工园片区、南部纸业化工园片区和外围滨江休

19、闲片区。北部物流片区该区域地形简单,北侧紧靠火车站,为工业园区产品集散、堆放及中转区域。西部专业市场片区该区域地形简单,西侧紧靠火车站场片区,是为工业配套服务的现货批发市场区域。中部精细化工园片区该区域地形简单,主要布置以精细化工为主的生产区域。南部工纸业化工片区该区域西侧地形较为复杂,其他区域相对平坦,主要布置以纸业化工为主的生产区域。该区域现已落实民丰化工用地、新华化工用地、万利来化工用地。外围滨江休闲片区该区域紧靠涪江和大溪沟,环境及景观资源突出,规划做为滨江休闲区域和江北新城区的生态缓冲区。(三)用地布局1、行政办公用地(C1)在规划区南侧靠近涪江位置规划一处园区管理用地,位于D23-

20、3/01地块内。规划行政管理用地面积0.8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12%。2、商业金融用地(C2)商业金融用地为规划区西侧呈带状布置的专业市场片区用地。是为工业配套服务的现货批发市场区域。规划商业金融用地面积39.2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48%。3、文物古迹用地(C7)在规划区东侧,位于D17-2/01地块内,现有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需进行保护和控制。4、工业用地(M)规划区内工业用地分为精细化工产业区,化工纸业产业区规划以二类以上工业为主,精细化工产业区规划为一类工业,鹭鸶溪流域内的工业不得布置有污水、废水排放的企业,工业总用地面积为436.2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60.93%。5、仓

21、储用地(W1)在规划区北部区域规划仓储用地,仓储用地与火车站片区仓储形一体化的物流园区,仓储用地可根据实际建设发展需要可兼容无水污染、无大气污染的一类工业。仓储用地面积为59.0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25%。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在规划区中心布置一处消防站,位于D15-2/01地块内,用地面积0.80公顷。在规划区北侧布置一处环卫站,位于D2-3/01地块内;在规划区南侧靠近涪江规划一处污水处理厂,位于D25-2/01地块内。规划环卫设施用地面积4.89公顷。在规划区靠近火车站场布置一处货运车站用地,位于D3-1/01地块内,用地面积1.72公顷。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7.41公顷,占建

22、设用地的1.03%。7、道路广场用地(S)结合现状地形特征,规划区道路采用方格网为主,自由式为辅的道路骨架。规划道路用地面积83.3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1.64%。本规划共规划二处公共停车场,分别位于D2-1/01、D23-3/01地块内。用地面积1.10公顷。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84.4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1.80%。8、对外交通用地(T)在规划区西南侧,结合涪江流域规划一处货运码头,位于D25-1/01地块内。规划对外交通用地面积1.7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24%。9、绿化用地(G)结合现状自然山体、水体特征和园区发展需要,本规划绿地分为防护绿地、公园绿地两类。1)防护绿地(G3)规

23、划区内防护绿地主要为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的绿化隔离带,污水处理厂周边防护绿带,110KV高压线两侧15米宽防护带以及文物古迹隔离带等。规划防护绿地用地面积28.8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03%。2)公园绿地(G1)主要包括东西沿江景观带绿地,巴渝大道和北区工业大道两侧各控制的10米景观绿化带,以及规划区北侧自然山体公园。规划公园绿地用地面积57.8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08%。土地利用汇总表序号用地类型用地代码用地面积(公顷)占建设用地比重(%)1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40.355.64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0.810.12商业金融用地C239.255.48文物古迹用地C70.290.042工业用地

24、M436.2560.933仓储用地W41.078.254对外交通用地T1.730.245道路广场用地S84.4911.80其中道路用地S183.3911.65社会停车场用地S31.100.15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7.411.03其中交通设施用地U21.720.24环境卫生设施用地U44.890.68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90.800.117绿地G86.7312.11其中公共绿地G157.848.08防护绿地G328.894.038规划建设用地716.031009其他用地120.8310合计836.86九、土地使用规划(一)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均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

25、3790),将用地划分至中类,必要时划分至小类。(二)土地使用的各项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三)地块划分的原则:1、为便于规划管理,有利土地出让出租,基本地块划分应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功能性质的用地在未来开发建设中建筑布置的相关要求合理划分。2、地块划分应充分考虑保持用地性质的完整性和唯一性,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公园绿地等尽量单独划分,以便重点优先保证。3、地块划分应考虑山、河、崖等形成的天然界线。对于地块高差大,位于不同标高台地上的用地应划分成各自独立的地块。4、基本地块划分应依据由道路、步行道等形成的人工界线。对于单一性质的成片用地,应采用增加可灵活管理的支路

26、或步行道加以划小,并要注意保留和利用传统的公共步行道。5、地块划分应兼顾行政区划界及土地权属界,注意把成规模的新建区与未开发用地分开。十、地块指标控制规划 (一)限制性指标土地利用控制限制性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出入口方位、绿地率、建筑退界。1、地块容积率地块容积率是反映土地开发强度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的容积率,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不至过度开发,形成良好的城园区环境。规划对不同功能用地规定不同的上限。规划行政办公控制在1.8以下;商业金融不大于2.5;仓储用地控制在1.2以下;一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2,二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5,容积率参见重庆市城乡规划工业

27、用地规划导则中4.1.3中规定。 2、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控制地块建筑容量和环境容量及空间利用强度的重要指标,根据用地性质、地块区位、环境质量、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安全距离、建筑类型、地方气候条件、用地条件及景观要求等来确定。本次规划商业金融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35%以内,工业用地建筑密度不低于40%;仓储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40%。 3、建筑高度及间距指地块内建筑(地面上)最大高度限制,在保证土地合理使用的同时,必须满足园区的总体景观效果和建筑间距、日照、消防等要求。 规划区各类建筑日照间应当符合重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中第四章、第五章规定。 4、建筑后退距离指建筑控制线与道路红线的距离

28、,应根据地块的位置、道路红线宽度,不同使用功能、街道空间及景观来确定后退距离,相邻地块建筑控制线与地块边界距离的确定参照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各地块建筑具体退让距离按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建筑退界表道路等级后退红线距离(米)建筑10层高30米建筑11-16层高30米建筑17层高50米红线宽度40米以上8-1010层(30米)后退距离建筑高度30米 517层(50米)后退距离建筑高度50米 7红线宽度30-39米6红线宽度20-29米4红线宽度20米以下2-3注:位于主要交通集散地段的建筑物或人流集散量大的建筑物视其情况后退距离可酌增。(1)沿城市道路两侧的多层、低层建筑

29、(含高层建筑裙房),其后退城市主次干道红线的距离不小于5米,后退城市支路红线距离不小于3米。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层、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主要出入口后退城市主次干道红线的距离为5-8米,后退城市支路红线距离为3-5米。(2)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多层、低层建筑分别不小于5米和不小于3米,大型公共建筑应不小于8米。5、绿地率(GAC)指地块在地面上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之比,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次规划公建用地绿地率控制在25%-35%之间;工业用地绿地率不得大于25%。 6、配建停车位对地块配建停车位的要求,见下表 建筑类别配置数量备注商业0.4-0

30、.6车位/100平方米建筑车位按小车计,露天停车场每个车位面积为25-30平方米;室内停车库每个车位面积为25-30平方米。下同。办公0.5-0.8车位/100平方米建筑公园2.5/公顷工业0.1车位/100平方米建筑仓储0.1车位/100平方米建筑7、出入口方位路段开口出入口方位控制是指地块允许设置的机动车出入口方位。开口方位、开口数量的确定,主要考虑减少对外围交通干道的干扰,并合理组织引导地块内部交通。本规划具体的开口方位和开口数量按图则执行。出入口位置至道路交叉口距离必须保证:距主干道交叉口70米;距次干道交叉口50米;距支路交叉口30米。8、停车场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停车方式越来越趋向

31、于就近停靠,因此各个地块的配建停车就显得至关重要。各类用地需按其使用性质和开发强度设置足够的停车位和公共停车场(库)。规划根据地方要求,参考其他城市的配建停车规定,考虑一定的超前,对片区的各个不同功能地块配建停车标准做出规定,具体体现在规划图则中对各地块的配建停车位的数量要求。公共停车场(库)出入口位置按下列规定执行: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出人口不宜设在主干道交叉点附近,且距离交叉口大于50米;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出入口应设在次干道和支路上。机动车公共停车位大于50个时,出入口大于等于2个;停车位大于500个时,出入口大于等于3个。出入口之间距离应大于15米。9、不同性质地块的容量控制规划充分考虑用地

32、的性质、区位、基础设施、空间环境条件、土地出让价格、城市设计要求等方面的因素。使得控制要求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开发策略,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当某些性质的用地与商业、服务业等混合使用时,往往会在建筑下部的1-2层加建裙房,因此这些用地将会比其单一用途时有更大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如商住混合用地、商办混合用地等。规划对此混合使用用地的开发指标控制适当提高,一般容积率按增加0.2左右控制,建筑密度按增加10%左右控制。不同的建筑层数将直接影响用地的开发强度,在规划中依据层数的高低取容积率的高低限。此外,建设用地所在的区位由于交通条件、周围设施条件、基础设施配置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也会

33、影响开发利用价值和开发建设的成本,规划中对不同的区位条件的同类性质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采取相应的限值。对于建设用地临主干道或次干道等区位条件较好的用地容积率可取高限。区位条件较差的用地容积率则取低限。在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建筑容积率应严格依照建筑容量控制指标表中的容积率规定执行。任何开发建设都不得超过该地块最高容积率指标要求。当地块开发需划分为小地块进行时,应首先保证大地块开发总量不突破本规划指标的情况下进行再分配。现有建筑的建筑容积率已经超过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对于总面积大于3公顷的大地块,在开发过程中如进一步划分小地块(小于1公顷)时,其开发强度可

34、按如下规定进行调整:(1)细分后小地块的建筑面积总和不得超过原大地块所规定的限度。(2)对于沿街道、城市广场等开阔地段的小地块,其容积率可适当提高。(3)为防止土地投机,开发地块必须满足最低容积率要求。若分期开发,首期开发的容积率不得低于0.6。对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的建设项目,在符合消防、环保、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章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按开放空间建筑面积补偿表在允许范围内给予一定的面积补偿。对于开放空间的核定遵循地方有关技术规定。开放空间建筑面积补偿表容积率控制指标(F)提供1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F212F424F63所额外提供的公共开放空间须符合以下要求:在任意方向净宽不

35、小于10米,实际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10、建筑基地最小面积开发控制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多层公共建筑为1000平方米;高层居住建筑为2000平方米;高层公共建筑为3000平方米。但在特殊地形下的异性地块,可提出设计方案单独评审和批准。(二)地块兼容性控制对地块使用功能和属性的控制,在用地性质相似或负面相互影响较小时,允许用地性质具有一定的弹性或兼容性,但幅度不能过大,按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序号用地类型建设项目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商贸办公科教文卫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普通危险品G1G21底层独立式住宅

36、5;×××××××××2其他低层居住建筑××××××××××3多层居住建筑××××××××××4高层居住建筑××××××××××5单身宿舍××××6居住小区教育设施(中小

37、学、幼托机构)××××××××7居住小区商业服务设施×××××××8居住小区文化设施、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文化馆等×××××××9居住小区体育设施××××××10居住小区医疗卫生设施(卫生站、街道医院、养老院等)××××××××11居住小区

38、市政公用设施(含出租汽车站)12居住小区行政管理(派出所、居委会等)××××13居住小区日用品修理加工场××××××××14小型农贸市场×××××××15小商品市场×××××××16居住区级以上(含居住区级、同上)行政办公建筑×××××××××

39、15;17居住区级以上商业服务设施××××××××18居住区级以上文化设施××××××××19居住区级以上娱乐设施(电影院、游乐场、俱乐部、舞厅、夜总会)×××××××××××20居住区级以上体育设施××××××××21居住区级以上医疗卫生设施

40、15;×××Ö××××××22特殊病院(精神病院、传染病院)需要单独选址×××××××××××23办公建筑、商办综合楼××Ö××××××24一般旅馆ÖÖ××××××25旅游宾馆ÖÖ×

41、5;××××××26商住综合楼ÖÖÖ×××××××××27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Ö××××××28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学校和业余学校Ö××××××29科研设计机构Ö××××××30对环境基本无干

42、扰、污染的工厂×××××ÖÖÖÖ××31对环境有轻度干扰、污染的工厂×××××ÖÖÖ×××32对环境有严重干扰、污染的工厂××××××Ö×××××33普通货运仓库×××××ÖÖÖ&

43、#214;××34危险品仓库×××××××Ö×××35农、田、水产品批发市场×××××Ö×Ö×××36社会停车场、库ÖÖ×Ö×Ö×37加油站×××Ö×Ö×Ö×38汽车修理、专业保养场和机动车训练场&#

44、215;××××ÖÖÖ×Ö××39客、货运公司站场×××××ÖÖÖ×Ö××40施工维修设施积废品场×××××ÖÖÖ×××41污水处理厂、殡仪馆、火葬场××××××ÖÖ×4

45、2其他市政公用设施×××××ÖÖÖ×注:允许设置;×不允许设置;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三)规划控制凡列入限制性的指标,在实施时必须严格执行,如需调整,应按法定程序办理十一、“四线”规划1、蓝线:即河流二十年一遇洪水位线和水库坝顶及沿坝顶的等高线,河流沿二十年一遇洪水位线自然岸线两侧划定。2、黄线:是指对区域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必须控制的基础设施用地控制线。本规划区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厂、消防站和环卫站等外围控制线。3、绿线:绿线指规划区内各类绿地范围控制

46、线,主要包括道路绿线和河流水系绿线。按照绿线管理办法规定,绿线内的土地只准用于绿化建设,除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等特殊用地需求外,不得改为他用。在绿线内禁止任何建设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规划确定本规划区内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界线为园区绿线。4、紫线: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限,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限。紫线范围包含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和其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心地段,以及为确保该地段的风貌、特色完整性而必须进行的建设控制地区。本规划区内的文物古建筑为紫线控制区域。 十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7、(一)配套设施主要通过“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和“配套设施一览表”控制。控制目标是:保证非营利性配套公共设施和公用设施的用地规模足够和布局合理,从而保证规划区建成后经济、社会生活可持续发展和市政设施正常运行。(二)配套设施的设置规划区配套设施包括配套公共设施和配套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设施项目和规模的确定是以规划用地布局为基础,以“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中确定的开发强度为依据,参照现行有关规范进行计算确定的。在规划实施中,如某一街区或街坊内大量(超过总用地30%)用地改变使用性质时,应考虑对配套公共设施的规模和布局进行相应调整。当集中进行商业开发的地块中有非营利性配套设施或公用设施时,开发建设单位必须

48、按规划保证规模(由开发建设单位建设)或留足用地(由政府建设)。本规划未涉及的其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参照重庆市相关规定执行。规划控制各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按人口及用地规模、服务半径及有关规范进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序号类别项目用地代码数量(处所)用地规模(公顷)所在地块号服务半径备注1文体体育活动场C33D25-4/01D25-5/01D2-2/01公园G1313.94D25-4/0117.29D25-5/016.29D2-2/012行政管理园区管委会C110.81D23-3/013道路交通码头T411.73D25-1/01停车场S220.20D23-3/010.91D2-1/014

49、电力开 闭 所U1810KVD2-4/01、D6-2/01D13-1/01、D14-1/01D16-1/01、D17-1/01D18-1/01、D24-1/015环卫垃圾收集站U14D20-1/01、D19-1/01、D4-2/01、D7-3/01公厕U14D25-4/01、D26-1/01、D8-2/01、D7-2/01十三、道路交通规划本次道路交通规划包括道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规划和步行系统规划三部分。本规划区内所有规划道路坐标、标高、平面线型均只作为规划管理和下阶段设计的依据。(一)道路规划原则以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编(2005年)为指导,满足本次土地利用规划为目的,结合规划区内

50、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地形条件,使规划区内各功能分区交通联系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需要,充分结合江北新城和火车站片区的用地布局,同时依托奋进大道和民丰化工专用道为基础,组织规划道路。使本规划区内各功能分区有着合理的布置和交通联系;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需要的安全畅通的道路系统。(三)对外交通本规划区内对外交通主要以水运码头为主,在规划区西南侧新建货运码头。(四)内部道路1、规划区道路主要采用方格路网结构。规划道路以巴渝大道、北区工业大道为主骨架,主次干道形成“六横六纵”园区道路系统。2、规划区西部通过大溪沟大桥、大溪二桥和奋进大道联系江北片区,其中通过大溪沟大桥连接巴渝大道,规划区内巴渝大道红线宽度32米,

51、车行道16米,是未来联系江北片区-大佛坝片区-双江组团的重要交通干道;以大溪二桥连接滨江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26米,车行道16米;规划区北部通过火车站前大道、奋进大道和北区工业大道与火车站联系,其中北区工业大道红线宽度32米,车行道16米;规划区南部通过涪江四桥与工业园区南区直接联系。北区工业大道通过涪江四桥形成未来城市环形快速路的一部分。3、结合城市主干道规划22米城市次干道若干条;另按规范规划若干16米城市支路以分割地块和分流交通量。4、路幅分配新规划的道路采用44米宽主干道、32米宽主干道两种、26米宽次干道、22米宽次干道和16米宽支路共六种路幅分配形式。44米宽主干道为双向6车道,路

52、幅分配:9+12+2+12+9(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32米宽主干道(1)为双向4车道,路幅分配:8+16+8(人行道+车行道+人行道)。32米宽主干道(2)为双向4车道,路幅分配:6.5+8+3+8+6.5(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26米宽次干道为双向4车道,路幅分配:5+16+5(人行道+车行道+人行道)。22米宽次干道为双向3车道,路幅分配:5+12+5(人行道+车行道+人行道)。16米宽支路为双向2车道,路幅分配:4+8+4(人行道+车行道+人行道)。(五)交通设施1、本规划区的停车位必须按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规划管理暂行规定执行。2、规划四车道及以

53、上道路平面交叉口双向均设置展宽段,其宽度不小于3.5米,长度在交叉口进口道外侧自路缘石半径的切点向后展50-80米。(六)步行道1、步行系统由人行道、人行梯道、人行过街系统组成。2、步行系统必须设置无障碍通道。(七)弹性道路(建议性道路)本规划在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部分弹性道路,主要用于面积较大的地块,可运用于日后地块开发建设中的灵活实施,适当取舍。(八)道路规划指标规划区道路(含支路)总长33.24公里,道路网密度4.00公里/平方公里。道路广场用地84.49公顷,占建设用地11.80%。十四、公用工程设施规划(一) 给水工程1、现状概况规划区内现状无给水厂,现状的江北水厂

54、位于规划区以西,为规划区供水。2、用水量预测规划区内的用水包括为工业用水;公共建筑用水;仓储用水;浇洒道路、绿地、广场用水;管网漏失和未预见用水。各类用水的指标分别如下:工业用水:100立方米公顷·日;公建用水:80立方米/公顷·日;仓储用水:50立方米/公顷·日;浇洒道路、绿地、广场:20立方米/公顷·日;未预见水量:以上各项和的15%。则规划区的最高日用水量约为6.3万立方米/日。3、给水系统规划区内的用水水源由江北水厂,根据实际用水量扩建江北水厂。同时,规划区内部分用水量较大,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企业可以以涪江为水源设置自备工业水厂。规划给水主管布置在

55、北区工业大道和巴渝大道,给水主管管径为DN400-600毫米,其余支管沿规划区内的其余道路布置,遍布整个规划区并与给水主管连接为环状供水管网,保证供水可靠。规划配水管网的最不利点的水压需大于0.24兆帕,规划区内部分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不能通过管网内水压直接供水时,可自行单独加压解决。消防用水主要由城市市政给水管网供给,所有道路上必须严格按不大于120米间距布置地上式市政消火栓。区内规划路幅大于16米的城市道路上的给水管道最小管径按不小于DN100敷设。(二) 排水工程1、现状概况规划区用地位于大溪沟和鹭鸶溪之间,由于鹭鸶溪是潼南县城将来的水源,用地的选择的原则是排水不能进入鹭鸶溪流域。规划区除民

56、丰农化外,其余为农村,零星污水就近排放。2、排水体制为保护水资源,美化城市环境,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结合涪江流域的综合整治工程,区内新区建设必须同步建设雨、污分流管道。旧区合流系统应逐步改造为分流制系统,改造原则上利用原合流管道作为雨水管道,新建污水管道系统。(1)雨水系统按就近分散排放原则,区内所有道路及地块雨水均就近排入附近自然河道或雨水冲沟,自然河道和雨水冲沟大部分沿原走向接入下游,局部地区结合地块整治和规划道路改线渠化,同时应加强自然河道的清淤和环保工作,严防自然河道内垃圾成堆,淤塞自然河道的现象发生。雨水流量按流量公式QqF进行计算,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升/秒);q设计暴雨强度(升/秒公顷);综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公顷);本规划中综合径流系数取0.65;设计暴雨强度按重庆地区暴雨强度计算公式:q2822(10.775lg p)(t12.8P0.076)0.77(升/秒·公顷)进行计算;设计重现期P取12年,设计降雨历时t视管道长度、坡度和汇水面积取为1015分钟。(2)污水系统规划区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进入污水收集系统的污水按总污水量的90%计,约为4.8万立方米/日。规划区内污水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处理达标后排放,根据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