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9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 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2、 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我们与文本的对话,寻找伟大与悲剧的内涵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二、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一个个深不见底的冰窟窿、一座座巍峨壮美的雪山、平均零下88.3摄氏度的气温,相当于九级大风三倍的飓风,这就是南极,这些危险的暴风雪、酷寒、飓风,或许会成为我们征服南极的困难,但有一群人却把征服南极当作自己矢志不移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他们。2、快
2、速跳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明确:可以从事情入手,也可以从人物入手,还可以从结果概括。探险家斯科特一行在征服南极的归途中,悲壮的死去的故事。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人物+事件+结果,必要时可以加时间和地点。3、对比标题,我们对课文结尾的解读明确:我们来看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对这个事件、这些人物做了怎样的评价?出示标题:伟大的悲剧,我们再回头看看刚才同学们的概括中,哪里可以表现出“悲剧”?提问1:难道死亡就是悲剧吗?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提问2:作者茨威格是在课文中诠释了伟大的悲剧的吗?请从文中找出来。课文16自然段朗读第1遍:找出关键词语;(毁灭自己、心灵变得高尚)谈谈自己的
3、理解朗读第2遍:找出修饰语:“不可战胜”谈谈,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是一种勇气,更是斯科特对探险事业的痴迷。小结:在面对不可战胜的厄运时,我们可以选择放弃,我们也可以选择坚持,现在我们来看看斯科特及队员们怎么做的?朗读第3遍,找出一个词,“搏斗”,不管是内心的搏斗也好,行为的搏斗也罢,我在这里把他解读为每一次考验时的选择。4、走进文本,感悟斯科特一行的三次选择第一次选择:面对理想的落空 (1-2自然段)心情的对比:找出相关句子,品味理解。他们热情高涨地他们像被判了似的失去希望从激情满怀坠入冰谷,但他们的选择:尽管精疲力竭,但还是要继续走着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伟大的悲剧教学
4、设计为他人作证:此时此刻,你会怎么做?斯科特的做法:接受了这项任务,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为他人的业绩作证。思考:悲在-,伟大-。第二次抉择:面对队友的死亡朗读第10自然段,思考我们应怎样朗读?试朗读奥茨牺牲前的一句话。注意朗读出平静中的回响,就像一块石头从高处掉落到很深的潭水,总会激起我们心中的回响。思考:奥茨是怎么死的?他不做出这样的选择行吗?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队员,你会怎么做?斯科特和队员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小结:又一名同伴要离开他们,这样,虽然身体的负担会有所减轻,但心灵的负担却加重了,所不同的是,这次,大家多了一份镇定,钦佩,奥茨虽然死在南极的寂静之中,却给人留下心灵的回响
5、。思考:悲在-,伟大-。第三次抉择:面对自己的死亡A、斯科特及队员们做了哪些事?骄傲的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给祖国、朋友、亲人留下书信B、找出最让你感动的细节,加以品味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最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他们上面不写出了可怕的“我的遗孀”。品味:关键词 “我的妻子” “我的遗孀”修饰语 “悲伤地” “坚决地”思考:悲在-,伟大-。5、各抒己见悲剧总会催人泪下,在这茫茫的雪原之中,五个生命在和暴风雪整整搏斗了八天之后,消逝了,但是今天,我们却能看到南极雪原之上1957年1月23日修建的“阿蒙森
6、-斯科特科考站”一般我们命名的原则是以第一个发现它的人来命名,例如:“哈雷彗星”,你能说说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起名的原因吗?科学的理性、探险的精神6、课外拓展:也许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重走南极、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也许我们每个人只能平平淡淡过我们自己的生活,但是,人生的历程本身就是崎岖险阻的,你能例举身边的事例,谈谈你从这课学到的启示。附:板书设计伟大的悲剧茨威格不可战胜的厄运 毁灭自己选择心灵高尚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教
7、学重点】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教学过程】一、 导入1、生齐读名言: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同样可贺可敬!导语:是啊,失败和成功应同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说,历史便是为他们而写的,其实并非如此,千百年来,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接下来,让我们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再次回顾那段光荣的历史吧!(板书课题)2、作者介绍 茨威格,这位出生于奥地利的犹太作家为人正直高洁,一生著作颇丰。起初,他以写诗和翻译作品作为步入文坛的“敲门砖
8、”,一俟进入到小说领域,他那过人的文学天赋就立刻光芒夺目。同样使他蜚声文坛的传记作品更是其创作生涯中高矗的里程碑。他曾经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司汤达、弗洛伊德等许多著名人士作传。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伟大的悲剧是茨威格为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南极探险队所作的一篇传记。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学习和研究这篇传记作品,我们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启迪和收获。3、教师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作个简单的测试第一关:你会读了吗?第二关: 关于南极,你了解多少? (冷、冰天雪地、人迹罕至、荒无人烟)第三关:
9、你觉得在南极考察,应该注意些什么? (食物、路线、天气变化、耐寒的动物)二、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跳读课文,注意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课文读完之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他们真伟大;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虽然他们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他们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2.复述课文(可以单个复述,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抓住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丧气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的死去)3.你觉得文中哪些细节令你难忘,说给大家听听
10、。刚才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定有不少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拿起笔,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最使自己感动的词语或句子,并谈谈体会。例如: 斯科特为挪威人阿蒙森作证;感动的原因是:斯科特诚实、守信,有强烈的英国绅士风度,能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斯科特在死后,还象亲兄弟一样抱着威尔逊;感动的原因是:他们互相团结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威尔逊在临死之前还拖着16公斤重的珍贵岩石样品;感动的原因是:他有一种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关注细节细节1: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务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细节2:负责科学研究的威
11、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细节3: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4、情感把握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 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二)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失
12、败之悲:“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你认为这句话说得对不对呢?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的。”死亡之悲:1.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3. 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世人之悲: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20xx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问题探究二: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答:作
13、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哪些地方?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课文中,写他们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他们在归途中与
14、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问题探究三: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三)品味语言,谈体会1、
15、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斯科特和伙伴们万分痛苦、沮丧的心情。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斯科特受英国传统文化的影
16、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动,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赢得人们的尊敬。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之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念。虽是美好的,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说是”海市蜃楼”,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5、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
17、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品德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三、扩展延伸1.假如你是挪威探险队员阿蒙森,当你通过卫星电视看到斯科特一行在南极艰难的情景,你会怎么办呢?2.假如你是挪威国王,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遇难的消息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最想做的事又是什么呢?3.假如你是一位作者,你会为谁作书立传呢?是啊,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18、所有这一切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斯科特和胜利的阿蒙森呢?斯科特虽然在探索领域里失败了,但是他这种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爱国精神等,不仅是英国人的骄傲,而且是我们全人类的骄傲,人们以此为荣;他虽然在探险事业中牺牲了,但他的探索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4、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探险队员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19、。教学重点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体会探险队员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挖掘探险队员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教学方法结合语境、结合中心法学习方法质疑、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里有雪域冰山,有南极冰川,有深不见底的冰窟,有平均最低 -88.3气温,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这里也有过这样一群人,曾经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这里是南极。这里是故事发生的地方。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来回顾一下课文内容。1912年,英国人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到达时间为1月18日,
20、但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他们仅仅比 瑞典人阿蒙森迟了一个月,只好沮丧地踏上归途,在途中与暴风雪搏斗2个多月后,在恶劣的气候下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二、自主探究 、合作答疑默读课文,划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和有疑难的句子1、文中哪些语句、情节、事件或细节深深地打动了你?并说一说,这些情节为什么会打动你? 初步感受人物形象。示例1: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体现出威尔逊博士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对探险事业的热爱,对死亡的无惧。)示例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
21、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真正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一行:“为他人作证”体现出他们具有诚实守信、高洁的品质。英国人普通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2、合作答疑在我们的阅读中,那些语句理解上有疑难?把你标示出的有疑难的语句,进行小组讨论答疑,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来共同讨论交流。示例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表达斯科特
22、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痛苦的心情,同时也反衬他追求标准之高。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示例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为什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表现出斯科特内心的沮丧、失落。)示例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
23、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指美好的往事,以及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无法实现的。这样比喻更加突出了悲剧给人心灵的冲击。)示例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变得无比高尚,他们的失败是“伟大的悲剧” 。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三、说话练习作者把斯科特一行的壮举称为“伟大的悲剧”,“伟大”体现在那几个方面?“悲”又体现
24、在在哪几个方面?(一)“悲”体现在:失败之悲死亡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二)“伟大”体现在:精神品质1坚毅,勇敢,执著,坦然面对死亡,热爱自己的事业并有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有强烈的团队精神。4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的无私的爱。“伟大”还体现在:有意义的事业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认识自然,挑战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四、体验反思 课后练笔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伟 大 的 悲 剧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 死亡之悲集体主义精神 失败之悲诚实、守信、勇敢 作证之悲对
25、祖国、亲人、朋友的爱 世人之悲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4一、教材依据:伟大的悲剧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记叙的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二、设
26、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本单元要紧紧围绕“探险”这一中心话题来设计教学,希望能在学生内心深处埋下“上下求索”的种子,树立“敢于冒险,乐于探索”的意识,而每篇文章又具有独立的价值,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有效地拓展深化以及对文本的解读走向深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准备借助这类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单元目标就设定为:1、理解文章内容,激起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乐于探究的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2、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知识,提
27、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二)设计理念: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人物传记。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是任何一个阅读此文的人都会感触良深的。所以,教学此文,舍弃什么,都不应舍弃这一点。在教学中,要努力通过朗读品味文章语言,透过人物具体的语言、行动,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精神,深入地理解文题中“伟大”的含义。要做好这一点,我觉得采用重点语句圈点批注的方法,比只是让学生口头说效果会更好,印象会更深,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有所帮助。(三)教材分析:本文位置在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篇传记的节选,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历尽艰辛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发现对手挪威的阿蒙森队已捷足先登,只好从南
28、极绝望而归,最终悲壮覆没的故事文中处处闪耀着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祖国和事业献身的精神及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并颂扬了斯科特诚信的绅士风度和勇于承认失败的优秀品质本文题材生动,情节引人入胜,主题令人深思,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读来令人感动,也让我们敬佩。学习时要通过快速阅读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经过和结果,把握以时间为序的写作顺序,即理清故事情节;重点是通过细读文中一些令人激动难忘的细节来理解:为什么说斯科特他们是失败的英雄,为什么这场悲剧被冠以“伟大”二字,即品味文中动人的细节,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是还要通过理解、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去感悟这一出悲剧中所包
29、含的人类崇高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四)学情分析:学习本文的学生,是十三四的青少年,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探险的文章恰恰能够满足孩子们这样的心理,同时,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大部分知识面较宽,他们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对待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他们对探险为主题的故事很感兴趣,然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又是懵懂的,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中成功与失败的含义,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准备按照“课前预习到课堂交流深入解读文本领悟精神内涵升华情感拓展延伸”等过程来进行,以期实现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掌握字词、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2、过程方法:通过
30、品味语言,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看待成败的人生观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评价: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4、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四、教学重点: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五、教学难点:1
3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六、教学准备:1、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2、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1、PPT:展示南极图片,教师简介:世界最南的站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1957年1月23日建于南极点,海拔2900米。以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位著名探险家阿蒙森、斯科特的姓氏命名。在1911年底,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就在这白雪皑皑的南极上。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不为胜利的阿蒙森作传,却为斯科特一行作传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走进伟大的悲剧。2、作者介绍:茨威格,探险南极展开角逐,角逐的结果斯科特一行失败告终
32、,最后英雄的体魄留在这位出生于奥地利的犹太作家为人正直高洁,一生著作颇丰。起初,他以写诗和翻译作品作为步入文坛的“敲门砖”,一俟进入到小说领域,他那过人的文学天赋就立刻光芒夺目。同样使他蜚声文坛的传记作品更是其创作生涯中高矗的里程碑。他曾经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司汤达、弗洛伊德等许多著名人士作传。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伟大的悲剧是茨威格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南极探险队所作的一篇传记。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学习和研究这篇传记作品,我们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启迪和收获。(二)快速阅读,整体感
33、知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完成表格。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三)品味文章,研读语段“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1、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你认为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悲”在哪些方面?(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要求学生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明确: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死亡之悲:“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
34、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明确:事业失败的悲伤,替人作证的悲哀,生命死亡的悲壮,世人悼念的悲痛3、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要以文中的具体事件为依据)明确:(1)斯科特接受了为他人作证的任务: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能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失败。体现了他人格的高尚。(2)威尔逊博士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对于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英雄的气概。(3)奥茨在暴风雪之夜离开营地:不愿拖累同伴,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4)三个人在帐篷里骄傲地等待死神的来临:勇敢无
35、畏的牺牲精神,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之情。(5)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记日记:无私的爱。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6)英国国王跪下悼念这几位英雄: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侧面表现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四)品味语言,妙谈体会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学生讨论)(明确)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
36、的复杂感情?(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斯科特和伙伴们万分痛苦、沮丧的心情。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明确)斯科特受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动,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赢得人们的尊敬。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
37、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明确)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之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念。虽是美好的,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说是”海市蜃楼”,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5、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品德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38、八、结语师: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3.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
39、准备幻灯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风光图,引入探险故事,导入课题。二、简单认识作者三、整体感知全文1.请用一个词概括读完全文后的感受。(如:感动、敬佩)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不幸遇难。3.理清故事情节奔向南极点带信返程一个个牺牲(充满希望)(沮丧)(悲壮)四、深入探究1.分小组分别讨论以下问题: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文中的“悲”,体现在那几个方面?文章所渲染的“悲”,是悲哀还是悲壮?请用悲壮的语气试读这句话。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
40、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斯科特一行体现了哪些伟大精神。2.讨论后请各组派代表金明确答案3.教师明确答案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死的是他们的肉体,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所以是悲壮而不是悲哀。勇于探索、勇于献身、诚信守约、集体主义、无私爱心4.找出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分析本段的含意及作用。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是高尚的。一切高尚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5.全班讨论: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在于什么?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五、精彩语句品
41、味请朗读你认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六、思维扩展1.展示三幅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悲剧的图片,并引用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段话来评论什么是真正的英雄。2.全班朗读里根的这段话。3.说说你对英雄的认识。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英雄人物及相关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七、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送学生两句话,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失败。?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八、课外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学了本文后的感受。2.阅读推荐书目:鲁宾逊漂流记-笛福英老人与海-海明威美板书(见课件幻灯片)
42、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6一、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记叙的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
43、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难点: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1、导语师:同学们,千百年来,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为实现第一个站在地球最南端的梦想,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等五位失败的英雄在同厄运的搏斗中英勇
44、牺牲,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记录了这一感人至深的历史事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节选伟大的悲剧,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这悲壮的一幕 。2、提出学习目标(播放课件)(二)快速阅读,感知大意方法点拨,师:这篇文章约4250多个字,篇幅长、容量大,我们如何才能迅速把握全文大意呢? 请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按下列提示快速捕捉文章的信息 。按人物故事,再现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形。按时间顺序,寻找文中关键的时间词,圈点勾画,筛选各时间段发生的重大事件。在以上基础上,请大家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选点品读,感受情感1、师:在预习文章以及梳理完文章主要
45、故事情节之后,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课文了,请大家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深的感受。(学生会说“感动”)2、师:是啊,文中有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请同学们画出这些段落中最让你感动或者难忘的细节,把它深情地朗读出来 。3、教师从两个角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师:读到这个细节,你最感动什么?请以“我为而感动,它让我感到”的句式说话 。(四)深入探究,品味语言师:刚才,同学饱含感情朗读了课文中许多让人感动的语句,老师也准备了一些优美的语句,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其中内涵(播放课件)【课件1】“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46、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提问:1.“无比美丽的秘密”指的是什么?(南极点的风光)2.“拽”这个字体现了五位探险家什么身体状态以及什么样心理?(极度疲劳,本不想起床,但夺取胜利的焦急心情强迫他们提前起床)3. “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指的是什么?(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课件2】“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
47、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提问:1.“盯”能不能换成“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真的,内心无比的复杂)2.“到过”能不能换成“到达”?(“到过”说明他们已经来过了,从第一个角度来讲,注定他们是失败者)【课件3】“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
48、、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提问:1.“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2.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作者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表达斯科特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痛苦的心情,同时也反衬他追求标准之高。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五)拓展思维,领悟情感1.师:刚才,通过分析语句,我们感受到了斯科特一行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正如题目所写“伟大的悲剧”
49、,所谓“悲剧”就是悲惨的经历和结局,那么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悲”在哪几个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明确: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死亡之悲:“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明确:事业失败的悲伤,替人作证的悲哀,生命死亡的悲壮,世人悼念的悲痛3. 斯科特一行的
50、壮举是“伟大”的悲剧,其“伟大”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事业伟大: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精神伟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人格伟大:为对手作证,有令人敬佩绅士风度和伟大胸怀。态度伟大: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在进行科学观察。情感伟大:生命的最后一息惦记的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祖国和人民。4.了解了其中的伟大,我们知道了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明确:“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五、布置作业:学习本课后,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写
51、一篇作文,写出对于斯科特等五位英雄壮举的真实感受。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本人认为这节课有如下优点:教师对教材的研读精细。教学目标的确定恰当。本文篇幅较长,不可能面面俱到。结合单元提示,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迅速抓取信息,是可取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大胆。教师由最后一个中心端牵出两个大问题。再由这两个大问题带出两个次问题:在大自然的巨大威力面前探险队员们遭受了哪些困难?探险队员们具有哪些常人的情感?这四个问题就像蛛网的四根主线,将分布在课文各个段落的答案缀连起来。文本解读和练习兼顾。巧妙地追问,将课后的练习穿插到对文本的解读中,落实到学案上,做到真正落实。学生的能力训练全面。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速读能力、
52、提取信息的能力、快速整合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而在小组学习中,既要听,又要记,还要想,更要说,学生的协作意识得到强化,自我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小组展示不囿于常规。常规的小组展示大都是一人或两人板书,一人上台展示。考虑到本课的信息量非常大,故采用口头展示的方法,省时高效。不过,这节课还有不足:老师的讲解有点多。这主要表现在“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句的理解时。学生对这个句子本身的理解没有问题,但是同学压根儿没想到作者的写作态度是赞同还是否定。老师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引导。教师情感的渲染还不够细腻,课堂气氛有点冷。教师不仅要在导入和总结时煽情,在抓取信息
53、和朗读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情感的调动。但是也要注意避免热闹的气氛出现。课堂容量大,教学时有点赶。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7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理清思路概括内容。2品味意味深长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3鉴赏作品的壮美,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重点难点】1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2理解探险的意义以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知识链接】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1920),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1921);同精灵的斗争(1925),为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和尼采作传;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为托尔斯泰、斯汤达和卡萨诺瓦作传;约瑟夫?福煦(1929);精神疗法(1931),为催眠术发明者梅斯默尔、“基督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低轨互联网星座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碳封存解决方案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高速木屑制粒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家用吊扇灯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非动力重力滚筒输送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超声波封订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PTC热敏电阻烧结炉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纤维蛋白密封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全向堆高AGV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天花板安装防护罩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粮油厂食品安全培训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领导力》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完整版)
- 电力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借名买车的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4 ESC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解读
- 北京中考英语词汇表(1600词汇)
- 20世纪西方音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塑料 聚氨酯生产用聚醚多元醇 碱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十二章运动技能学习的反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