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前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前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前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前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前三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四年级的教材从内容看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个方面的内容,有的是综合单元也有专门的单元,大多数还是一个整合的单元,如冷与热单元就是一个整合性强的单元。从探究过程技能看其中第一次出现了假设和搜集证据的单元。本册教材将继续以活动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共分5个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冷和热、奇妙的声音王国、吃的学问、排序和分类。在教材中,呈现了大量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知识概念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价值观的取向等全部融入在活动中。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和天气变化等方面

2、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第二单元冷和热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是以声音这种物理现象是一种能的表现形式为主题,引领学生对声音展开研究,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音量、音调、音色)、乐音与噪音。第四单元吃的学问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饮食状

3、况和社会的食品问题,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去衡量自己的营养行为,去思考吃什么和怎么吃,用吃的学问指导自己健康饮食,注意消化器官的保健是十分必要的。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科学排序作为整理证据(资料、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和所有其他过程技能学习和训练的单元一样,第一课注重在学生经验和习得知识的基础上来认识排序,通过观察、动手与合作,初步学习同时给多个物体的两个或多个特征排序,并得到初步的然而是专项的训练。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

4、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2、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4、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5、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四、教学思路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把教材当作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理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

5、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而“用教材教”则是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2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教案,走近学生,蹲下去倾听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课堂的好坏不是看教案写得怎么样,而是看课上具体的细节,只有从细节当中才会看出教者是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是不是真正地实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3把握活动的取舍,深入进行探究翻开科学教材,发现里面每一课的活动都挺多,如果每一节课都要把教材上的活动都加以实施,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其实教材里的活动只是提供给你一个教学的思路,有的甚至是两三个活

6、动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不要求每个活动都做,在实际教学中要具体对待,与其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倒不如抓住一个重点活动做深、做透。4课内外结合,把课后研究落实到实处课堂一开始往往是提出好多问题,然后师生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研究,至于其它的,往往都是“课后研究研究”,至于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清楚。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课后研究看得和课上一样重要,因为那是学生更加自主的表现,更是他们能力发展,良好科学品质形成的大好时机。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课后研究的兴趣,关注他们课后研究的状况,提供及时的帮助,定期开展一些交流研讨会,为他们搭建表现的舞台,并同学生的评价挂钩,真正地把课后研

7、究落到实处。5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意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欣赏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水的形态,体会听力障碍者的困难,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三、教学进度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19.19.4空气的性质(1)29.59.11空气的性质(2)热空气和冷空气(1)39.129.18热空气和冷空气(2)空气中有什么(1)49.199.25空气中有什么(2)中秋节放假59.2610.2国庆节放假610.310.9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单元总结评价710.1010.16冷热与温度热的传递810.1710.23加热和冷却(2课时)910.24

8、10.30吸热和散热(2课时)1010.3111.6水在加热和冷却后(2课时)1111.711.13单元总结评价 声音的产生1211.1411.20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311.2111.27不同的声音(2课时)1411.2812.4单元总结评价我们吃什么1512.512.11怎样搭配食物食物的消化1612.1212.18我们的食物安全吗(2课时)1712.1912.25单元总结评价排序1812.261.1分类元旦放假191.21.8期末复习与评价201.91.15期终复习211.161.22221.231.27放假四年级第一单元1-1、空气的性质1-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过程

9、和方法:能对“杯子里的纸巾为什么不湿”和“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作出正确的推断。能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空气具有流动的性质。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会制作空气枪。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知道空气是流动的。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纸巾、天平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谈话: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

10、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但是这个问题你研究过吗?二、实验探究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1)实验一: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2)实验二: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空气要占据空间)(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

11、记在活动记录上2、探究空气具有质量的性质。(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你能告诉我空气有多重吗?实验:称气球。将两只同样大小的气球,一只吹气另一只不吹气,并分别放在天平上称一称,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空气有质量)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的感觉记录在P623、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1)实验一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62上(3)我们又

12、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三、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并说出理由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哪些新的性质?五、课外拓展:观察生活中利用压缩空气的事物。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空气还有没有其他性质呢?二、探究空气可以流动的性质。看看点燃的蚊香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说明空气还具有什么性质?(空气可以流动)3、马铃薯、牛奶、空气分别是什么状态的物体?4、和马铃薯、牛奶等固体、液体相比,空气有什么特殊的性质?5、将你的发现和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6、小结:空气可以任意流动。三、理

13、论应用。自带材料利用压缩空气做玩具。(任选一种)样使空气枪的“子弹”射的远?说说其中的道理。注意安全。不要对着人“开枪”。四、课外完成其他做玩具活动。四年级第一单元1-2、热空气和冷空气1-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目标:1、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能依靠事实推断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空气受热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冷热差异会造成空气的流动。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教学重难点: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及风的成因。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

14、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我们已经知道空气在平常情况下会任意向四面八方流动。可是,当空气受热或者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3、把你们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二、实验探究。探究热空气怎样流动。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热空气上升)2、探究冷空气的流动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生活中,你看

15、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你能推断出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吗?(冷空气下沉)3、冷热空气的对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三、根据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看图,请你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四、热空气的用途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五、课外拓展制作热气球、孔明灯。1-3、空气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过程和方法:能通过实验发现空气中的几种不同成分。会通过事实推断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二氧

16、化碳不支持燃烧。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认识二氧化碳。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感悟清新的空气是我们人类健康的必备条件。教学重难点:认识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教学准备:水槽、蜡烛、火柴、石灰水、集气瓶、醋、小苏打教学过程:一、导入演示实验: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讨论: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课题:空气中有什么)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实验1:燃烧要消耗

17、一部分空气(1)讲述: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内倒入红色的水。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心。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2)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水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4)讨论: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5)讲述:接着实验。把杯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心),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现象?(6)分组实验。(7)汇报实验结果。(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8)讨论: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说明杯

18、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是空气跑走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通过与前一次“不点燃蜡烛,水进不了杯子”的实验相比较,可以知道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燃烧有关系。)杯内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都烧光了?为什么?(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领杯内的全部空间。)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燃烧与空气有什么关系?(9)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燃烧要消耗(或说用去)一部分空气。(10)填空:课本第17页的空白。实验2:燃烧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1)讲述:杯内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呢?火在这些气体中能不能燃烧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接着做实验

19、。实验的步骤是: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杯子,倒过来放在桌上。点燃火柴,把杯口的玻璃片掀开一个小缝儿,将燃烧着的火柴伸进杯子里,观察有什么现象?(2)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4)讨论: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明确后,把问题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第18页的空白中。)进而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能支持燃烧。)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另一种气体不

20、能支持燃烧。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成分(1)讲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板书);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板书),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等。在空气中,这些气体的多少比例是不同的。(2)观察:看课本第10页空气成分比例图和资料介绍。(3)提问:其他气体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4)讲解: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彼此分割的。3、认识二氧化碳。(1)空气中不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呢?(2)实验:制取二氧化碳。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晃几下。有什么现象发生?(3)讨论: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空气中不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

21、4)讲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不支持燃烧等性质。三、拓展:你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是利用了哪些性质?1-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目标1、过程和方法: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教学重难点: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教学准备: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

22、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安排教学措施对应目标一、导入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板书生命之源板书空气加深世界环境日的保护意识二、自主学习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空气是生命的关键意识到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2、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2)人类一

23、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怎么知道空气受污染了?(3)讨论研究P13的车辆尾气实验,定实验计划(4)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利用小组搜集的资料对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安全最重要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3、我们能做什么(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2)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3)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让学生从小学生的角度讨论我们能做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4、调查反馈(1)通过车辆尾气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空气污染还会造成哪些危害?从实验中了解

24、车辆尾气的“毒害”性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三、课外拓展1、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延伸到课外,学生合作的完成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1-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目标1、过程和方法: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教学重难点: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

25、任保护它教学准备: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安排教学措施对应目标一、导入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板书生命之源板书空气加深世界环境日的保护意识二、自主学习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空气是生命的关键意识到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2、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

26、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怎么知道空气受污染了?(3)讨论研究P13的车辆尾气实验,定实验计划(4)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利用小组搜集的资料对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安全最重要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3、我们能做什么(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2)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3)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让学生从小学生的角度讨论我们能做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4、调查反馈(1

27、)通过车辆尾气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空气污染还会造成哪些危害?从实验中了解车辆尾气的“毒害”性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三、课外拓展1、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延伸到课外,学生合作的完成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2-1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数据、绘制曲线图,并根据曲线图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知识与技能: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亲历探究过程中,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教学重、难点:能够在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时,搜集数据,发现热水变凉的温

28、度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温度计、热水、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新课:课堂一开始,出示一杯热水,分别指名三位同学到讲台来测量这杯热水的温度。分别板出学生测出不同的温度。提问:怎么三个同学测出了三个不同的温度?二、探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果每隔2分钟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相隔相等的时间,温度下降的变化规律将是怎样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进行假设。三、归纳形成科学认识1、提问:同学们作出不同的假设,怎样才能判断哪种假设是正确的?2、学生回答后分组测量,老师统一发令。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连续测量10分钟并做好记录。3、搜集证据,验证假设。4、指导学生根据测得的数据画曲线图。

29、5、展示各组画的曲线图。6、提问:从各组画的曲线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7、小组交流后个别回答。8、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结论:一杯热水温度下降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2-2热的传递实验器材:演示试管夹、涂蜡的铁片、酒精灯、试管、温度计;茶叶、木屑、颜料等。分组试管夹、涂蜡的铁片、酒精灯、试管、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槽。教学目标:能够做固体热传递实验和液体热对流实验。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的“跑动路线”。认识固体热传导和液体热对流都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能够预测温度的变化,能初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想。具有探究热现象的意识。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课程设计:一、

30、游戏导入,研究热在固体金属中的传递。1、教师出示一张涂了蜡的铁片,提问:这是一张涂了蜡的铁片,你们想不想把上面的蜡烛油提取出来?2、学生实验(注意安全,用酒精灯加热)。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谈自己在实验中所看到的蜡的融化。把你的发现记录在活动记录上。4、总结:由此可以看出热在固体金属里是从温度高的部分向四周温度低的部分传递。二、探究热在液体水中的传递。1、热在固体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那在液体水中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2、演示实验:加热试管上部的水,直至沸腾。(注意安全)3、试管上部的水怎么了?被烧开的水温度能达到100,那试管下部的水是多少摄氏度呢?学生猜测究竟是多少摄氏度呢?

31、我们来测测看。教师点名叫一位学生来测量,并读出结果。(学生惊讶)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问的?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说出自己想提的问题4、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奥秘,我们来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看看会怎样。那我们怎样才能看得出水的冷热变化呢?小组讨论,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学生讨论实验方法5、下面同学们就按照你们的研究方案去试试看,需要什么材料的可以到老师这里来取。6、分组实验(要求:仔细观察水中物体的运动,注意安全)7、谈谈你们小组的发现。根据你们的发现推想烧杯里的水是怎么全部变热的。9、总结:水在液体水中的传递方式。(热对流)三、设计实验1、热水在冷水中或者冷水在热水中又是怎样“跑动”的呢?学生谈自

32、己的猜想。2、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呢?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的设计。3、此实验的操作安排在学生课后完成2-3加热和冷却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给糖加热认识到物体会融化和凝固。能够通过给铁圈加热和冷却认识到固体的热胀冷缩。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和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和其他一些物理性质。知道有一些物体受热会融化成液体,遇冷会凝固成固体。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即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

33、多好处,避免许多危害。体会到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2、教师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片叶画是用什么做的。3、教师点拨:这是用蜡笔做成的。(学生感到特别好奇)二、探究活动(一)探究蜡笔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的现象1、提问:你们知道这幅蜡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奥秘吗?2、师生共同讨论:制作蜡画的注意事项。3、分小组制作。4、各小组汇报:各小组把制作的蜡画展示前面的黑板上。5、学生汇报:实验记录。6、教师点拨: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后会产生与蜡笔相似的变化?(糖、巧克力、蜡烛)(二)探究玉米粒爆成玉米花的现象1、谈话:刚才每个

34、小组的同学探究热情很高,制作的蜡画也很出色。现在,你们想不想看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第二件礼物?2、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到前面领取一个小纸袋。(纸袋内装有事先爆好的玉米花)3、学生打开纸袋品尝玉米花。4、提问:你们知道玉米花是怎样爆出来的吗?5、学生汇报:把玉米粒加热一定温度后,就可以爆成。6、教师点拨:你们想试一试吗?应该怎样去做呢?7、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8、学生爆玉米粒,教师巡视指导。9、学生汇报:实验记录(三)探究小铜球热胀冷缩的现象1、谈话: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大家发现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可真不小。那么,一些看不出来变化的物体比如这个铜球,受热后会发生变化吗?2、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3

35、、教师点拨:究竟它会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办?4、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汇报:实验记录(在探究铜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铜球在受热的情况下,它不会通过铁圈,原因是它受热膨胀;它在受冷的情况下,能顺利通过铁圈,原因是它缩小;这种现象科学上叫热胀冷缩。)6、提问:通过这三个探究活动,大家有什么新发现?7、师生共同总结:冷和热对物体有一定的影响。(板书课题)(四)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1、谈话:在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哪些物体受到冷和热的影响?2、大组交流:铺水泥地时要夹木条、自来水管会冻裂、夏天电线变长3、讲解:法国塞纳桥断裂的故事和北京至太原铁轨伸长的事例。4、讨论:大连的

36、立交桥、快轨在建造在建造时应注意些什么?协和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为什么会长胖25厘米?5、学生大组交流、汇报。三、总结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样的收获和体会?2-4吸热和散热过程与方法:能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知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教学准备:杯子、温度表、水、沙、记录表、黑白塑料手套、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教学过程:活动一:研究不

37、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1、情境引入问题: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相同吗?2、学生讨论:、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慢?、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快?3、研究两种情况: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学生做出预测:、水比沙吸热快,散热也快;、水比沙吸热慢,散热也慢;、水比沙吸热快,散热慢;、水比沙吸热慢,散热快。4、学生讨论如何做好实验:需要控制哪些相同条件?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做实验?小组怎样分工?学生进行实验。完成曲线图,引导学生发现变化规律。活动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1、学生预测:、深色

38、物体吸热快、浅色物体吸热慢;、深色物体吸热快、浅色物体吸热慢。2、学生讨论如何做好实验。3、学生进行实验。4、学生汇报实验情况。2-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云和雾的模拟实验了解云、雾的形成原因。能够通过雨的模拟实验了解雨的成因。能够通过蒸发和沸腾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形成。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蒸气会吸收热量。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结冰的条件。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知识与技能:知道云、雾、雨、露、雪、冰、雹上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知道云、雾的成因。知道雨、露的成因。知道水蒸气的成因。知道水在蒸发和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大量的热。知道水会在一定

39、条件下结冰,成为固体。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三态会互相转化。知道在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愿意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教学过程: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1、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2、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1、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三、研究云和雾的形成1、提问: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形成云或雾?2、学生讨论、预测、汇报。3、教师指导实验:把一支冰棒放在不冒热气的杯口,你有什么发现?4、学生

40、做实验、汇报。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云和雾的形成,是因为温度的降低。6、提问:自己设计实验,说明雨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应该适当的指导)7、学生实验、汇报。8、教师引导总结:云、雾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遇到低温形成的。四、研究蒸发和沸腾1、提问:空气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2、学生猜测、汇报3、提问:把水和酒精涂在手背上,会怎样?你有什么感觉?4、学生进行实验。5、汇报(重点让学生谈自己的观察现象和自己的感受)。6、提问:用温度计先测量教室的温度,再测量水的温度,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的瞬间,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会是多少?7、学生猜测。8、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9、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把水和酒精涂在手

41、上后,手总是感觉凉丝丝的?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时,温度反而会下降呢?10、得出结论:水在常温时会吸收周围的热,由液体形态的水变成眼睛看不见的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11、提问:水在烧开是能达到多少度?一直烧下去,会怎样呢?1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出结论:蒸发和沸腾都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而且都要吸收热量。五、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能结冰1、提问:在什么条件下,水会结冰呢?2、学生猜测。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易拉罐中装上冰盐混合物,在试管里面装上一点儿水,插上温度计,在冰盐混合物中也插上一只温度计。4、布置任务:你观察到两支温度计有什么变化?尤其是试管中的那支温度计的变化,记

42、下当水结冰时温度。你还观察到了什么?5、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指导。6、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六、总结水的三态变化1、提问:水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做好指导。七、巩固、延伸水结冰后会把盖着盖的玻璃瓶胀破吗?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找出使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能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2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3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5学会尊重事实,学会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

43、联系。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活动准备:音叉、橡皮筋、钢尺等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1放录音:国歌声、雨声、鞭炮声、鸟鸣声、欢呼声、打雷声谈话: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提问:你能从这些声音知道些什么?2保鲜袋发声。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3身体发声。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我们每组请一个人上来做。老师也参加。提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4小结。(二)研究声音的产生1提问: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2请你按要求使它发出声音,然后完成

44、课后记录表。(1)橡皮筋: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拨动橡皮筋。(2)钢尺:一只手在桌子边缘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3)音叉: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4)鼓、鼓槌、绿豆:将绿豆撒在鼓面上,将左手的食指按在鼓面上,用右手拿鼓槌敲击鼓面。(5)塑料瓶、小泡沫球: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轻轻地连续吹气。提问:经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3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谈话: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请你们通过下面的活动去证明。(三)总结谈话:通过这么多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小结

45、: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声音的传播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设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的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三、教学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

46、式向四周传播。四、教学准备:演示实验材料音乐卡、长绳子、教学课件(声波演示及资料)、蜡烛、音响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发声器、密封塑料袋、沙土、塑料管、小棍(可以有金属的、塑料的、木头的)、绳子、石头、记录单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产生疑问1、出示音乐贺卡,提问:这是什么?(打开,一起和学生很投入的样子听音乐)随口问:听见什么了?谁听见了?(环视学生,表示不同位置的学生都听见了)2、提问: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音乐,这说明了什么? 这使你产生了什么问题?学生:振动产生声音-教师就顺势复习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教师简单说明: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方向

47、是向着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声音隔着物体也能传播-教师用事实简单说明(类似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说不出,可引导,也可不引)生:声音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师:引出课题 3.(教师应灵活,意图是引出问题)关于声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二)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递的1. 提问:你认为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学生可能说出:声波 振动传递-谁传递震动?空气2实验:那么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1)演示实验:高低不同的4组蜡烛围在音

48、响周围。观察:当音响不发声时,蜡烛的火焰是什么样子?(静止、直立)猜想:当音响发出有震撼力的音乐后,火焰会是什么样子?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3)提问:当音响发声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音响周围蜡烛的火焰随着声音在不断地振动)思考:什么原因使火焰颤动?(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讨论: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或问:火焰为什么会随着声音振动)(4)讲解:(课件辅助)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课件演示声波)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的物体,向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传播。“声波”实际上是一

49、种由于声音引起的物体的振动。当音响发声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时,就会引起火焰跟着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声音。虽然“声波”是无形的、看不到的。可以通过“水波”的演示,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感受“声波”的传递方式,从而把无形的“声波”转化为一种有形的效果!3提问:你认为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让学生充分的说,教师要引着让学生说明白和怎么想的:如就刚才的实验分析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教师肯定并强调一下:物体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到我们耳朵里,才听见声音的。如学生说不出其他物体,教师可以出示一二件实验材料,问学生声音可以在塑料管子、绳子这样的

50、物体中传播吗?塑料管子、绳子能像空气那样传递物体的振动吗?还可以在什么物体里传播?)归纳分类: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想法,教师应结合“副板书”将学生提到的物体进行归纳为“气体(空气)”固体(桌子、绳子、沙子等)和液体(水)(三)实验探究,声音在哪些物体里传播1实验验证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提问:设计怎样实验证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需要什么材料,实验要注意什么?各组讨论(1)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及需要材料(2)交流改进实验(教师结合学生提出方法,可以提出建议并适当转化为教师事先准备的分组材料)提示:实验过程中,注意不要相互干扰!(3)进行实验、填写记录单(4)汇报实验结果(完成实验记录单)(5)归纳总

51、结:你们从物体的分类,总结一下声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学生总结归纳得出:声音可以在气体(空气)、液体(水)和固体(绳子、课桌、人体)中传播。教师归纳: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我们把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又叫做“介质”,“介质”就像架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入我们耳朵中。出示“宇航员”的图片,提问: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探险时,要通过“对讲机”通话,他们之间为什不直接通话呢?(学生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关于“声音”传播的问题。六、板书设计: 声音的传播 声 波 气 体声音(振动) 液 体 固 体 实 验 记 录 单组长: 实验员: 记录员:实 验 一猜 想音响发声后,火焰会有什么现象?现 象实 验 二实验目的探究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实验材料 材料属性(气体、液体、固体) 实验结果(可以传递声音的画)我们的发现第8周第2课时课题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1对人是怎样听到声音以及耳廓的功能提出合理假设。2了解人耳的构造及作用,知道如何保护耳朵。3对噪声有一定认识。4知道怎样从自己做起减少噪声,懂得如何保护听力。5正确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耳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难点:正确区分噪声和非噪声。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