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步设计总说明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主要依据的国家现行建设法规、规范: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5) 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6)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7)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75-20038) 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45/221-2007工程设计有关文件:1) 广西罗城县开发整体规划2) 项目土地使用书3) 罗城县建设与规划委员会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4) 甲方提供的规划
2、红线图5) 其它设计依据本地区气象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1) 气象条件2) 工程地质条件二、工程概况1)本工程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13年矿区改造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原罗城矿务局原机修厂内)。2)用地范围: (东西)长 约227.50 m,(南北)长 约217.70 m。四周道路均为规划城市道路。三、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建设规模和项目组成本工程净总用地面积 24236.81 m(包括公租房),由12栋住宅楼组成,其中一栋为公租房。总建筑面积 41464.49m,本项目住宅户数共 800 套。2)设计范围本次初步设计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建筑电气的方案设计,以及规划的平面、道路及室外管网等
3、设计,同时包括内装修设计。第二章 总平面一、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1) 建设单位提供规划及建筑利用的意见。2) 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用地范围图。3) 建设地点的水文、气象、地质、用地范围有关情况等资料。4) 建设地点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绿化美化等有关要求。5) 建设地点有关给水、排水及供电情况。6) 建筑、水、电暖通等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及要求。二、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本设计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充分协调景观、环境、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发挥创造力,深入细致的考虑建筑户型的空间组合利用,旨在创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适艺应现代生活需求。 对小区的设计绝对离不开对整个环境的考虑与分析,本
4、次设计以空间系统化、功能组织整体化作为整个住区的中心思想。在提升设计品质的同时,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物美价廉的廉租房小区。 三、主要技术评价指标一览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项目总用地亩36.3624236.81(包括公租房)2廉租房建筑面积m241464.49其中新建住宅m240056.20800户新建公共服务用房m21408.293廉租房建筑占地面积m26397.654建筑密度%30.10包括公租房5容积率1.86包括公租房6绿地率17.15%包括公租房第三章 建筑一、 设计依据及要求设计依据:1) 罗城县发改委立项计划批文2) 项目地地使用书3) 罗城县建设与规划委员会关于该项目的规划
5、设计条件4) 甲方提供的规划红线图5) 其它设计依据现行设计规范: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5) 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6)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7)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75-20038) 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45/221-2007二、 建筑特征概述1) 本工程均为多层住宅楼。2) 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抗震设防烈度 小于6 度。3) 本工程建筑设计为 二 类(多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
6、为 二 级。4) 防火等级:屋面防水为 二 级。5) 本工程属 (居住) 建筑,本地区属 夏热冬暖 气候地带,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和地区节能标准,进行节能设计。6) 本工程根据使用要求和相关规范作无障碍设计。三、 建筑单体设计本项目共设计11栋住宅楼,住宅户数共800套。住宅楼均为6层,层高均为2.8米。每套户型面积均约为50m,都为两房一厅的户型。各户型面积详下表。住宅户型面积表户型套内面积阳台面积套型面积公摊面积建筑面积A户型41.496.8844.933.9848.91B户型43.394.6245.703.9849.68四、剖面设计住宅楼层高均为2.8m,总高16.8米。室内外高
7、差0.20m。五、竖向交通设计本工程每单元楼均设疏散楼梯一部.六、节能设计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本工程处于夏热冬暖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夏季隔热)要求。采取内保温措施,外墙采用240厚页岩多孔砖墙。七、建筑消防本工程设1部通往屋面的楼梯,靠(外)墙布置,(有)直接采光通风。八、无障碍设计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要求设置。九、建筑装修做法1)外装修 外墙:涂料外墙面,做法详:05ZJ001-65-外墙18;颜色和分隔详立面图。2)墙体材料外墙、分户墙:240厚页岩多孔砖部分厨房、卫生间隔墙:180厚页岩多孔砖3)防水做法屋面防水做法:层面做法详11ZJ001-104-屋101
8、,保温层厚度由节能计算确定。4)门窗采用普通塑钢窗+无色透明玻璃(5mm)。十、内装修做法详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的建筑材料构造做法表第四章 结构设计说明一、主要依据设计依据的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超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二、自然条件1、 基本风压:W。=0.30KN/m2、 按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设计3、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4、 设计使用年限为
9、50年三、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为室内地面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请详建筑说明。四、采用的活荷载标准值楼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KN/m)功能空间活荷载(KN/m)功能空间活荷载(KN/m)室外地面10.0厕所、盥洗间2.0消防车道20.0设备机房7.0厅、卧室、厨房2.0上人屋面2.0门厅、楼梯、走廊2.5不上人屋面0.5阳台2.5五、结构形式1、采用砖混结构形式2、本工程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3、住宅楼拟采用毛石混凝土基础。六、地基基础1、本工程多层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给。2、多层住宅楼拟采用毛石混凝土基础。第五章 给排水初步设计总说明一、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有关资料。2、
10、建筑和有关专业提供的作业图及有关资料。3、国家现行有关给水、排水、消防和卫生等设计规范及规程。(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二)工程概况:1、建设地点:原罗城矿务局原机修厂内2、建筑高度16.8m 建筑层数:6F3、建筑分类:多层住宅楼(三)设计范围:1、本工程范围包括红线以内的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灭火器配置及小型给排水构筑物。2、给排水工程设计范围: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给水至室外总阀井,排水至化粪池后的总出口。
11、(四)管道系统本工程设有室外消火栓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雨水系统、灭火器配置等系统。1、生活给水系统:1) 本建筑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为0.35MPa。2) 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为456m/3h,最大时用水量为28.5m/3h。3) 供水形式:低区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供水压力0.35MPa。4) 系统分区:市政直供区:16层由小区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供水压力0.35 MPa。2、生活污水系统:1)宜州市暴雨强度公式:q=4230(1+4.021ogp)/(t+13.5)0.841(L/S.ha)2)屋面采用重力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经雨水斗和雨水管排至室外雨水沟。3)室外地面雨
12、水经雨水沟,由室外雨水管汇集,排至市政雨水管。4)屋面雨水重现期为3年,设计暴雨强度491L/S.ha,屋面排水能力按50重现期雨水量校核。5)屋面应设置事故紧急溢流口,采用DN100塑料管,管口伸外墙60mm,其设置高度一般高出完成屋面200mm,但应保证雨水不会从开口处漫流入室内。4、水消防系统:1)室外消防水量为20L/s。2)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接自市政给水管网,设二根DN150进管,满足室外消防用水,详见总体设计。5、建筑灭火器配置:1)灭火器旋转高度为底部距楼地面0.15m和顶部距楼地面1.5m之间,数量及位置详见各层平面图。二、施工说明(一)、管材:1、生活给水管1)给水支管(检修
13、阀后)采用S5系列PP-R给水管,热熔连接。2、给水管1)室内污废水立管采用PVCU排水管,承插粘接。2)雨水管采用PVCU排水管,承插粘接。3、消防管: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DN=100 沟糟式连接。(二)阀门及附件1、阀门1)消防管:采用双向型蝶阀,工作压力为2.0MPa。有明显的启闭标志。2、附件:1)排水存水弯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2)屋面采用87型重力雨水斗。3)伸缩节:塑料排水管接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GJJ/T29-98要求设置,并设于汇合配件处。(三)卫生洁具1)本工程所用卫生洁具均采用陶瓷制品,颜色由业主和装修设计确定。2)卫生洁具给水及排水五金配件应用采用与卫
14、生洁具配套的节水型,并须符合节水型用水器具GJ164技术参数要求。3)不得采用一次冲水量大于6L的坐便器,应采用陶瓷片密封水龙头,不得采用螺旋升降式铸铁龙头。4)卫生洁具预留孔待业主洁具型号后由施工方根据样本预先核对位置,在施工前及时调整,以免返工。(四)管道敷设:1)给水立管、消防立管穿楼板时,应该设套管,钢套管管径比所穿越的管道大二档。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内的套管,其顶部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面光滑。2)找平层内敷设的管道应配合土水施工压槽,槽深10mm,施工完毕用细石混凝土填实。
15、找平层内敷设的管道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两端接口应明露。3)排水管穿楼板应预留孔洞,管道安装完后将孔洞严密捣实,立管周围应设高出楼板面设计标高1020mm的阻水圈。4)管道穿钢筋混凝土墙和楼板、梁时,应根据图中所注管道标高、位置配合土建工种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穿地下室外墙或穿越屋面的给排水管道须预埋B型柔性防水套管。管道坡度:1)室内排水支管采用标准坡度:i=0.026,排水干管除图中注明者外,均按下列坡度安装:管径(mm)De50De75De110De125De160De200污废水管道通用坡度0.0250.0150.0120.0100.0070.005污废水管道最小坡度0.0120.0070
16、.0040.00350.0030.0032)给水管、消防给水管均按0.002的坡度向立管或泄水装置。3)通气管以0.01的上升坡度坡向通气立管。管道布置及综合:室内管线竖向发生矛盾时,遵从以下原则:压力管(给水管、消火栓管)让重力管(一般为污废管、雨水管);可弯管让不易管;分支管让主干管;小管径让大管径。管道支架:1) 管道支架或管卡应该固定在楼板上或承重结构上。2) 立管每层装一管卡,安装高度为距地面1.5m。3) 钢管水平安装支架间距,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之规定施工。塑料管安装支架间距,按给水塑料管安装02SS405-2之规定施工。4) 排水管上
17、的吊勾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得大于2m,立管不得大于3m。层高不小于或等于4m,立管中部可安一个固定件。7、 排水立管检查口距地面或楼板面1.00m。消火栓栓口距地面或楼板面1.10m。8、 管道连接:1) 污水横管与横管的连接,不得采用正三通和正四通。污水立管偏置时,应采用乙字管或2个45弯头。2) 污水立管与模管及排出管连接时采用2个45弯头,且立管底部弯管处应设支墩。(五)防腐及油漆:1、钢管埋地敷设时,管外壁刷冷底子油一道,石油沥青二道,外包玻璃布。2、在涂刷底漆前,应清除表面的灰尘、污垢、锈斑、焊渣等物。涂刷油漆厚度应均匀,不得有脱皮、起泡、流淌和漏涂现象。3、
18、消防干管应做红色环圈标志。红色环圈标志宽度不应小于20mm,间隔不小于4米。(六)管道试压1、市政生活冷水管试验压力为0.9 MPa。2、市政生活冷水管试验压力为0.9 MPa,保持2小时无明显渗漏为合格。3、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在隐蔽前须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再灌满5min,水面不下降且管道及接口无渗漏为合格。4、室内雨水管注水至最上部雨水斗,持续1h后以不渗漏为合格。5、污水及雨水的立管、横干管,还应做通球试验。6、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表应位于系统或试验部分的最低部位。7、以上所有试压方法均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9、GB50242-2008的规定执行。(七)管道冲洗:所有管道在系统运行前均须按规范用水冲洗,生活给水管须做消毒。(八)室外管道1、室外埋地管道及附属构筑物须做100厚砂垫层基地。2、雨、污水检查井和化粪池人孔均采用铸铁井盖、井座。3、室外排水管道采用管顶平接方式;雨水立管就近接入室外雨水沟,雨水沟详见水施图。4、排水管道转弯和交汇处,应保证水流转角等于大于90,当跌差大于300时且管径不大于DN300时不受此限。5、建筑周边污水收集管排水检查井可采用方形户线检查井,化粪池后排水管检查井井径为1.0m,重型铸换井盖,施工详02S515图。(九)其它:1、图中所注尺寸除管长、标高以m计外,其余以m
20、m计。2、本图所注管道标高:给水、消防管等压力管指管中心;污水、废水、雨水等重力流管道和无水流的通气管内底。3、本设计施工说明与图纸具有同等效力,二者有矛盾时,业主及施工应及时提出,并以设计单位解释为准。4、室外总体说明见各自图纸。5、施工中应与土建公司和其它专业公司密切合作,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时预留孔洞及预埋套管,以防碰撞和返工。6、除本设计说明外,施工中还应遵守所有国家、地方相关规范、规定及设计所选用 的相关标准图案。第六章 电气初步设计总说明一、设计内容1、电力及照明2、电视、电话、网络系统3、防雷接地二、设计依据1、本设计依据现行国有设计规范、标准及本行业设计规范、标准和地方设计规范
21、、标准进行设计、其中设计应用主要规范有: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1.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12、本工程各相关专业对电气专业的要求。三、供配电1、本工程负荷等级:住宅住户用电、物管用房、泛光/园林照明活动室照明均为三级负荷。2、供电电源:本项目各楼用电回路电源从室外箱变引来
22、220/380V电源至各配电箱(集中电表箱),若干栋共用一台箱变,变量均约为:630KVA。整个不区作电由若干个室外箱变变供电。室外具体布置及线路敷设和选型由当地供电部门提供。3、用电计量:220/380V侧电源进线柜由小区变电专用计量单元。四、接地及等电痊联结1、本工程采用TN-S接地保护系统,总电源三相五线由小区变电所引来,工作零线和接地保护干线均由室外变电站引出,接地保护干线PE在建筑物入户处做重复接地,接地保护干线PE与总等电位端子箱MEB联接,并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极。电缆由室外埋地引入,电缆进户穿焊接钢管保护,管顶埋深室外地坪下0.8米,伸出室外散水处1.0米,进线电缆金属铠装外皮和
23、保护钢管在入户处应接地至MEB以防止雷电波的侵入。2、灯具安装高度距地低于2.4米或采用类灯具进,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均应接PE保护接地线。3、本工程采用接地故障保护,在建筑物内应将下列导电体作总等电位联结。(详见: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图集第16页)3.1、PE干线;3.2、电气装置地极的接地干线;3.3建筑物内的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3.4、条件许可的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导电体。上述导电体宜在进入建筑物处接向MEB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等电位联结中金属管道连接处应可靠上述导电体宜在进入建筑物处接向MEB总等电位联结的场所,其等电位联结做法详见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
24、1-2图集。五、设备选择及安装1、开关、插座和照明器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保护措施。住宅户内安装高度在1.8米及以下的插座应采用安全型插座。2、住宅集中电表箱底距地1.6米明装;住户配电箱底距地2.2米,暗装;荧光灯、吸顶灯;吸顶安装;跳板开关:底距地1.3米,暗装;普通插座:底距地1.2米,暗装。六、线路敷设照明主干线采用电力电缆YJV-0.6/KV穿焊接钢管敷设,从电度箱引至住户配电箱的电源干线回路导线均采用BVV-750V铜芯塑料绝缘异导体穿一根PC16管,四五根导线一根PC20管(未标根数者均未3根配线)。普通插座和空调插座和空调插座回路线均为三根,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回路
25、均为三要(配线为耐火绝缘导体)。敷设线路时应参照各配电箱系统图进行。线路遇有两个及以上90转弯时,保护管径应放大一级。线路过长或转弯较多的据需要加中间接线盒子、的所有穿线管中间不应有接并没有,穿线管转接、分支应在管线根接线盒、过线盒内完成。七、弱电部分A、电视1、本工程电视主干线采用同轴电缆SYWLY-75-9-1穿焊接钢管埋地引处室内,管顶埋深室外地坪下0.8米。2、经电视前端设备箱分支线采用SYWLY-75-5-1穿金属线槽致中层改穿PC20暗敷顶板内引至住户弱电箱。B、电话1、本工程电话主干线采用电话电缆HYV20-2x0.5穿焊接钢管埋地引处室内,管顶埋深室外地坪下0.8米。2、经电话分线箱分支线采用五类线穿电井金属线槽至各层改穿PC20引至住户弱电箱。C、网络1、本工程网络引入线由电讯部门考虑,管顶埋深室外地坪下0.8米。2、经宽带局域箱分支线采用五类线穿电井多种线槽至各层改穿PC20引自住户弱电箱。D、其它1、弱电箱底距地1.8米暗装。2、电视、电话、网络系统入户考虑过电压保护措施,具体措施由有关部门解决。3、各弱电系统深化设计由有关部门负责,设备元件均由有关部门提供并负责安装、调试。八、防雷接地1、防雷类别等级:本建筑预计雷击次数小于0.06次/年,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属于第三类防雷,防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