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免疫调节_第1页
第九章免疫调节_第2页
第九章免疫调节_第3页
第九章免疫调节_第4页
第九章免疫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第九章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指抗原驱动的免疫应答过程中,:指抗原驱动的免疫应答过程中,通过免疫细胞之间,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之间及通过免疫细胞之间,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之间及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免疫应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免疫应答维持在适当的强度和时限以保证机体免疫功能答维持在适当的强度和时限以保证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的生物学过程。的稳定的生物学过程。 作用:作用: 1.1.提高机体免疫力,排除外来抗原。提高机体免疫力,排除外来抗原。 2.2.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因子与免疫调节细胞因子与免疫调节 细胞因子:

2、指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能调节细胞功能的小分子细胞因子:指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能调节细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多肽。 免疫分子:可溶性和膜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膜分子)免疫分子:可溶性和膜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膜分子) 介导免疫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可溶性分子主要是介导免疫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可溶性分子主要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介导免疫细胞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膜分子包括白细胞分化抗介导免疫细胞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膜分子包括白细胞分化抗原、黏附分子、原、黏附分子、MHCMHC分子、分子、TCRTCR、BCRBCR等,即等,即免疫膜分子免疫膜分子。一、概述一、概述 2 2、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ytokinec

3、ytokine,CKCK):是由细胞分泌,具有多:是由细胞分泌,具有多种功能的高活性小分子蛋白质种功能的高活性小分子蛋白质(分子量约(分子量约8-80KDa8-80KDa),其在),其在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免疫应答与调节、炎症反应、造血功能与调节、炎症反应、造血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广泛参与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广泛参与机体其他生理、病理过程。机体其他生理、病理过程。一、概述一、概述 3 3、来源:来源:广泛,主要有免疫细胞,尤其是激活的广泛,主要有免疫细胞,尤其是激活的淋巴细胞和单核淋巴细胞和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巨噬细胞产生。(1 1)活化的免疫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

4、T T、B B细胞,细胞,NKNK细胞,单核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2 2)基质细胞)基质细胞 骨髓和胸腺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骨髓和胸腺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胞, ,上皮细胞等。上皮细胞等。(3 3)某些肿瘤细胞)某些肿瘤细胞 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细胞等。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细胞等。一、概述一、概述 4 4、细胞因子作用方式、细胞因子作用方式自分泌和旁分泌:多自分泌和旁分泌:多数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数细胞因子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应内分泌:某些细胞因内分泌:某些细胞因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内分泌形式介导全以内分泌形式

5、介导全身性反应。身性反应。二、分类与命名二、分类与命名 1 1、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nterleukin,ILIL) 来源于白细胞,参与白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而得来源于白细胞,参与白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而得名,目前已发现名,目前已发现IL-1IL-1IL-33IL-33。 作用:调节细胞生长与分化,促进免疫应答,介作用:调节细胞生长与分化,促进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等。导炎症反应等。 白细胞:血液中除红细胞和血小板外的各种血细白细胞:血液中除红细胞和血小板外的各种血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包括淋巴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二、分类与命名二

6、、分类与命名 2 2、干扰素(、干扰素(interferoninterferon,IFNIFN) 因其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而得名因其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而得名 分类:分类:IFN-IFN-、IFN-IFN-、IFN-IFN-三类三类I I型型IFNIFN: IFN-IFN-、IFN-IFN-,主要由白细胞、成纤,主要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产生。IIII型型IFNIFN: IFN-IFN-,主要由活化,主要由活化T T细胞、细胞、NKNK细胞产细胞产生。生。功能:作用于宿主细胞中病毒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功能:作用于宿主细胞中病毒基因转录和翻译的酶类或诱导抗病毒蛋

7、白而产生抗病毒效能。酶类或诱导抗病毒蛋白而产生抗病毒效能。二、分类与命名二、分类与命名 4 4、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factor,CSF) ) 是一组在体内外均可选择性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是一组在体内外均可选择性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某一谱系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成某一谱系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作用:刺激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刺激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5 5、生长因子(、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rowth fa

8、ctor,GFGF) 一类可介导不同类型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一类可介导不同类型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6 6、趋化因子(、趋化因子(chemokinechemokine) 趋化性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attractantchemoattractant cytokine cytokine)是一类对不)是一类对不同靶细胞具有趋化效应的细胞因子家族。同靶细胞具有趋化效应的细胞因子家族。 四、共同特征四、共同特征 1 1、理化性质:大多数、理化性质:大多数CKCK是低分子量糖蛋白,单体是低分子量糖蛋白,单体形式。形式。 2 2、作用局限性: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在局部、作用局限性:

9、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在局部发挥作用。发挥作用。 3 3、分泌具有自限性:无刺激信号,合成立即终止。、分泌具有自限性:无刺激信号,合成立即终止。 4 4、产生具有多源性:同一种、产生具有多源性:同一种CKCK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可由多种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CKCK。四、共同特征四、共同特征 5 5、作用具有高效性:极微量的、作用具有高效性:极微量的CKCK(pM/L,10-12 M)pM/L,10-12 M)就可发挥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就可发挥显著的生物学效应。 6 6、作用具有多效性:一种、作用具有多效性:一种CKCK可作用于多种细胞,可作用于多种细胞,产生不同的生理功

10、能。产生不同的生理功能。 7 7、作用具有网络性:细胞因子之间相互诱生,功、作用具有网络性:细胞因子之间相互诱生,功能上相互叠加、协同或拮抗,形成复杂的细胞因能上相互叠加、协同或拮抗,形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发挥综合作用。子网络,发挥综合作用。 8 8、作为细胞间的信号分子:、作为细胞间的信号分子:CKCK与激素、神经肽、与激素、神经肽、神经递质组成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神经递质组成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第四节第四节 免疫耐受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免疫耐受: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表现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 特点:抗原特异性、

11、可诱导性、可转移性、非遗特点:抗原特异性、可诱导性、可转移性、非遗传性等。传性等。 耐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耐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 免疫原:诱导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免疫原:诱导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 自身耐受(自身耐受(self toleranceself tolerance) 免疫耐受免疫耐受 诱导性耐受(诱导性耐受(induced toleranceinduced tolerance)二、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和诱导途径二、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和诱导途径 1 1、抗原诱导的免疫耐受、抗原诱导的免疫耐受 抗原的理化性质与耐受诱导抗原的理化性质与耐受诱导 小分子可溶性、表面有许多相同重复决定

12、簇的小分子可溶性、表面有许多相同重复决定簇的抗原,易介导免疫耐受,而成为耐受原。抗原,易介导免疫耐受,而成为耐受原。 抗原的剂量与耐受诱导抗原的剂量与耐受诱导 有些抗原诱导耐受性需要剂量大,称高区带耐有些抗原诱导耐受性需要剂量大,称高区带耐受性,相反,称低区带耐受性。受性,相反,称低区带耐受性。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与耐受诱导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与耐受诱导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和方式不同,诱导免疫耐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和方式不同,诱导免疫耐受的难易也有差异,如口服和注射,注射的部位受的难易也有差异,如口服和注射,注射的部位不同及是否加佐剂均与免疫耐受的诱导有关。不同及是否加佐剂均与免疫耐受的诱导有关。

13、二、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和诱导途径二、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和诱导途径 3 3、机体与耐受性的关系、机体与耐受性的关系不同动物的免疫耐受诱导不同不同动物的免疫耐受诱导不同. .同一种动物不同个体间也有差异。同一种动物不同个体间也有差异。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免疫耐受诱导有很大的影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免疫耐受诱导有很大的影响响. .最易诱导的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免疫系统尚未成最易诱导的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时。熟时。三、免疫耐受的机制三、免疫耐受的机制 抗原有自身抗原和外来抗原,所以机体对这些抗抗原有自身抗原和外来抗原,所以机体对这些抗原产生的免疫耐受也可分为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原产生的免疫耐受

14、也可分为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和对外来抗原的免疫耐受受和对外来抗原的免疫耐受. . 从耐受产生的机理来看从耐受产生的机理来看: : 一是克隆缺失一是克隆缺失 二是克隆无能二是克隆无能 这些耐受过程可在中枢免疫器官中或外周免疫这些耐受过程可在中枢免疫器官中或外周免疫器官中产生。器官中产生。三、免疫耐受的机制三、免疫耐受的机制 1 1、中枢性耐受、中枢性耐受 中枢免疫耐受中枢免疫耐受:T:T、B B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发育过程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发育过程中,大部分自身反应性中,大部分自身反应性T T、B B细胞在阴性选择阶段细胞在阴性选择阶段时被删除,产生中枢性耐受。中枢性耐受的破坏时被删除,产生中枢性

15、耐受。中枢性耐受的破坏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在这时形成,当在这时有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在这时形成,当在这时有一些外来的抗原与中枢淋巴细胞接触,也形成对一些外来的抗原与中枢淋巴细胞接触,也形成对这些外来抗原的免疫耐受。这些外来抗原的免疫耐受。三、免疫耐受的机制三、免疫耐受的机制 2 2、外周免疫耐受、外周免疫耐受 外周外周T T细胞耐受的机制细胞耐受的机制 外周免疫耐受外周免疫耐受: :中枢性免疫耐受是不完全的。在中枢性免疫耐受是不完全的。在中枢免疫器官中未被删除的自身反应性中枢免疫器官中未被删除的自身反应性T T、B B细胞细胞进入外周后受到外周耐受的制约。进入外周后受到外周耐受的制约。 外周免疫耐受主要是通过外周外周免疫耐受主要是通过外周T T细胞和细胞和B B细胞机制,细胞机制,其中有通过其中有通过ThTh、TsTs和独特型等引起的免疫耐受性。和独特型等引起的免疫耐受性。三、免疫耐受的机制三、免疫耐受的机制 2 2、外周免疫耐受、外周免疫耐受 外周外周T T细胞耐受的机制细胞耐受的机制 无协同刺激信号的抗原识别可以诱导无反应性无协同刺激信号的抗原识别可以诱导无反应性 抗原肽片段变异诱导免疫性丧失抗原肽片段变异诱导免疫性丧失 诱导活化的诱导活化的T T细胞死亡与免疫耐受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