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第第二二节节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第第三三节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第第四四节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第第五五节节 大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第第六六节节 吸吸 收收第七节第七节 摄食的调节摄食的调节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二、消化系统的功能二、消化系统的功能三、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三、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四、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四、消化和吸收的概念五、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五、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六、消化管的运动六、消化管的运动七、消化腺的分泌七、消化腺的分泌八、消化与吸收活动的调节八、消化与吸收活动的调节l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一、消化系统的组成l消化管:消化管:分
2、口腔、咽、食道、分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胃、小肠、大肠、肛门l消化腺:消化腺:分大消化腺和小消分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化腺l大消化腺大消化腺有唾液腺、胰和肝有唾液腺、胰和肝l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各段的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各段的管壁内管壁内,如唇腺、舌腺、食,如唇腺、舌腺、食管腺、胃腺、肠腺等。管腺、胃腺、肠腺等。l二、消化系统的功能二、消化系统的功能l消化、吸收;消化、吸收;免疫功能免疫功能l三、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三、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l一般分为四层(除口腔外),由内向外依次为一般分为四层(除口腔外),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膜、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l1粘膜粘膜
3、 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分,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分,又分为上皮、固又分为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层三层有膜和粘膜肌层三层。l(1)上皮)上皮 复层扁平或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或单层柱状上皮。l(2)固有膜)固有膜 细密的结缔组织细密的结缔组织l(3)粘膜肌层)粘膜肌层 薄层平滑肌组成,内环外纵两层薄层平滑肌组成,内环外纵两层(除口腔和咽)(除口腔和咽)l2. 粘膜下层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l3. 肌层肌层 口腔、咽、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口腔、咽、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肌,其余为平滑肌,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l4. 外膜外膜 薄层结缔组织薄层结缔组
4、织1.消化消化: 是把食物成分中不能溶解、结构复杂的、是把食物成分中不能溶解、结构复杂的、不能渗透的大分子物质,水解为简单的、可溶的不能渗透的大分子物质,水解为简单的、可溶的小分子物质,使其能透过消化管上皮,再由循环小分子物质,使其能透过消化管上皮,再由循环系统运送至全身,为组织细胞利用。系统运送至全身,为组织细胞利用。2.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物理性消化3.细胞内消化细胞内消化 细胞外消化细胞外消化4.吸收:吸收:食物分解后产生的营养物质经消化管上皮食物分解后产生的营养物质经消化管上皮细胞膜进入血液与淋巴的过程为吸收。细胞膜进入血液与淋巴的过程为吸收。l有肌肉组织的共同特性,如兴奋
5、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且表现自身的特点有肌肉组织的共同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且表现自身的特点l(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l1.缓慢而不规则的自动节律性缓慢而不规则的自动节律性 能自动地发生有节律的收能自动地发生有节律的收缩,但较心肌缓慢且不规则。其节律性收缩是肌源性的,且受缩,但较心肌缓慢且不规则。其节律性收缩是肌源性的,且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双重调节。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双重调节。l2.富有伸展性富有伸展性 能适应实际的需要而作很大的伸展。如胃变化能适应实际的需要而作很大的伸展。如胃变化.l3.持续的紧张性持续的紧张性 经常处于微弱而持久的收缩状态,使消化经常
6、处于微弱而持久的收缩状态,使消化道内保持一定的基础压力,胃、肠保持一定的位置和形态,从道内保持一定的基础压力,胃、肠保持一定的位置和形态,从而使胃肠的容量与食物的体积相适应。而使胃肠的容量与食物的体积相适应。l4.缓慢的收缩特性缓慢的收缩特性 其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时其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时程均比骨骼肌和心肌的长,而且变化很大。程均比骨骼肌和心肌的长,而且变化很大。l5.对不同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对不同刺激的敏感性不同 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温度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温度变化、机械牵拉和化学刺激敏感。变化、机械牵拉和化学刺激敏感。l(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二)消化道平滑肌的
7、电生理特性l1.静息电位较低静息电位较低 约为约为-50 -60 mV。主要是。主要是K+外流造成外流造成,也与也与Na+和和Ca2+的离子流有关。某些激素和递质浓度的变化可的离子流有关。某些激素和递质浓度的变化可影响其水平,如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影响其水平,如肾上腺素、乙酰胆碱。l2.基本电节律基本电节律(BER) 静息时的膜电位并不恒定地维持在一静息时的膜电位并不恒定地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它能自动地发生周期性的去极化,出现缓慢的、定的水平,它能自动地发生周期性的去极化,出现缓慢的、节律性的电位波动,称为慢波或基本电节律节律性的电位波动,称为慢波或基本电节律。慢波是肌源性。慢波是肌源性的,起源
8、于平滑肌的纵肌层,其波幅变动在的,起源于平滑肌的纵肌层,其波幅变动在515 mV之间,之间,持续持续14 s。BER的的产生可能与细胞膜钠泵活动周期性减弱或产生可能与细胞膜钠泵活动周期性减弱或停止有关停止有关,当其减弱或停止时,即出现去极化。,当其减弱或停止时,即出现去极化。l3.动作电位的波幅变异很大动作电位的波幅变异很大 平滑肌的动作电位又称快波,平滑肌的动作电位又称快波,是一种快速的电变化。锋电位的波幅变异很大,从数十微伏是一种快速的电变化。锋电位的波幅变异很大,从数十微伏到数毫伏,时程为到数毫伏,时程为10l00 ms。其产生。其产生主要是激活了钙通道,主要是激活了钙通道,大量大量Ca
9、2+内流所致内流所致.l消化管的活动分为两种:消化管的活动分为两种:l一种为混合食物的运动一种为混合食物的运动,靠肠壁的靠肠壁的蠕动或局部的分蠕动或局部的分节运动节运动将内容物充分混合将内容物充分混合l另一种为推动内容物从一另一种为推动内容物从一部分向另一部位的推进式部分向另一部位的推进式运动,运动,推进食物在消化管推进食物在消化管内以适宜的速度前进,使内以适宜的速度前进,使之消化和吸收。之消化和吸收。l包括蠕动、分节运动、摆包括蠕动、分节运动、摆动、紧张性收缩等。动、紧张性收缩等。是主动的分泌过程:是主动的分泌过程:1.所需的所需的营养物质是从毛细血管主动运输至腺细胞基部营养物质是从毛细血管
10、主动运输至腺细胞基部;2. 线粒体为其提供线粒体为其提供ATP;3. 在内质网中合成有机物在内质网中合成有机物,核蛋白体合成酶蛋白的前体,核蛋白体合成酶蛋白的前体,进入内质网腔;进入内质网腔;4.含酶蛋白前体的内质网含酶蛋白前体的内质网以出芽方式与内质网脱离以出芽方式与内质网脱离,成,成为运输小泡移高至尔基体,为运输小泡移高至尔基体,进入高尔基体的囊泡内进入高尔基体的囊泡内;5.小泡浓缩、脱离高尔基体形成大泡小泡浓缩、脱离高尔基体形成大泡,融合成较大颗粒,融合成较大颗粒,以酶原颗粒形式排至细胞质中;以酶原颗粒形式排至细胞质中;6.酶原颗粒移至细胞表面与质膜接触酶原颗粒移至细胞表面与质膜接触、融
11、合、破裂后排、融合、破裂后排至腺泡腔。至腺泡腔。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l外来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外来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内在神经:壁内神经丛。内在神经:壁内神经丛。2.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旁分泌和神经分泌。旁分泌和神经分泌。l旁分泌: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可通过简单扩散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可通过简单扩散进入细胞间隙,有的通过很短的毛细血管,作用于附入细胞间隙,有的通过很短的毛细血管,作用于附近的细胞起作用,称为旁分泌。近的细胞起作用,称为旁分泌。l神经分泌:神经分泌:化学物质由位于胃肠道黏膜或平滑肌的化学物质由位于胃肠道黏膜或平滑肌的神经细胞合成而移至神经末梢,
12、由于动作电位使之神经细胞合成而移至神经末梢,由于动作电位使之释放,称为神经分泌。多为胺类、肽类等物质。释放,称为神经分泌。多为胺类、肽类等物质。一、舌一、舌二、牙二、牙三、唾液腺三、唾液腺四、唾液的作用四、唾液的作用五、唾液分泌的调节五、唾液分泌的调节l一、舌一、舌l1舌的形态舌的形态 分舌尖、舌体和舌根分舌尖、舌体和舌根l2舌肌舌肌 属骨胳肌属骨胳肌,分为舌内肌和舌外肌,分为舌内肌和舌外肌l舌外肌舌外肌 起于附近骨上,止于舌内起于附近骨上,止于舌内,有颏舌肌、舌骨,有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颏舌骨肌等;舌肌,茎突舌肌,颏舌骨肌等;l舌内肌舌内肌 起止均在舌内起止均在舌内,有舌纵肌、舌垂直
13、肌和舌横,有舌纵肌、舌垂直肌和舌横肌,肌,收缩时可改变舌的形状。收缩时可改变舌的形状。l3舌粘膜舌粘膜 舌上、下面都被覆粘膜,舌上、下面都被覆粘膜,由复层扁平上由复层扁平上皮和固有膜组成皮和固有膜组成,舌根部的粘膜内含有淋巴组织集聚成的舌根部的粘膜内含有淋巴组织集聚成的小结节,称舌扁桃体。小结节,称舌扁桃体。l舌背面粗糙不平有许多小突起,称舌乳头。舌背面粗糙不平有许多小突起,称舌乳头。l舌乳头有四种类型: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舌乳头有四种类型: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状乳头。轮廓状乳头。l味蕾味蕾 卵圆形小体,卵圆形小体,由支持细胞和味细胞组成由支持细胞和味细胞组成,能,能感
14、受酸、甜、苦、咸等味感受酸、甜、苦、咸等味l二、牙二、牙l1牙的分化牙的分化 门牙、犬牙、磨牙(前磨牙和磨牙)门牙、犬牙、磨牙(前磨牙和磨牙)l2牙式:乳牙牙式为牙式:乳牙牙式为 2102; 恒牙牙式为恒牙牙式为 2123;l3牙的构造牙的构造 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为复管泡状腺为复管泡状腺,由结缔组织和腺组织组成,由结缔组织和腺组织组成腺泡细胞分两种类型腺泡细胞分两种类型:l浆液性细胞:含有酶原颗粒和不定量的粘多糖。浆液性细胞:含有酶原颗粒和不定量的粘多糖。l黏液性细胞:含粘蛋白和酸性粘多糖。黏液性细胞:含粘蛋白和酸性粘多糖。l唾液腺
15、多为混合细胞,或大部分为混合细胞唾液腺多为混合细胞,或大部分为混合细胞l唾液为无色、无味、近中性的分泌物,成分与血浆唾液为无色、无味、近中性的分泌物,成分与血浆类似。类似。主要为粘液和少量淀粉酶主要为粘液和少量淀粉酶。l10001500ml/天天1.湿润口腔,润滑食物,使其便于吞咽;湿润口腔,润滑食物,使其便于吞咽;2.清洁和保持口腔卫生清洁和保持口腔卫生3.促进生长、利于伤口愈合的作用(含表皮生促进生长、利于伤口愈合的作用(含表皮生长因子和长因子和N生长因子)生长因子)4.消化分解淀粉消化分解淀粉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反射调节:反射调节:交感交感N:引起含酶及粘液较多的唾液分泌:引起含酶及
16、粘液较多的唾液分泌副交感副交感N:引起含水量较多而有机物较少的唾液分泌:引起含水量较多而有机物较少的唾液分泌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性调节:食物形状、颜色、气味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性调节:食物形状、颜色、气味等;望梅止渴等;望梅止渴2. 激素调节激素调节: 肾上腺素、垂体。肾上腺素、垂体。l一、胃的形态结构一、胃的形态结构l二、胃的机能分区二、胃的机能分区l三、胃的运动三、胃的运动l四、胃运动的调节四、胃运动的调节l五、胃液分泌的调节五、胃液分泌的调节l一、胃的形态结构一、胃的形态结构l胃大部位于左季肋部胃大部位于左季肋部,小部在腹上区;胃分贲门部、,小部在腹上区;胃分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胃底
17、、胃体和幽门部;l胃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胃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特点是:,特点是:l1.肌层较厚肌层较厚,有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有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l2.胃粘膜表面有许多小窝胃粘膜表面有许多小窝l3.胃粘膜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和三种腺体。胃粘膜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和三种腺体。l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质充满粘原颗粒,排出后成粘液。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质充满粘原颗粒,排出后成粘液。上皮下陷入固有膜形成胃腺:上皮下陷入固有膜形成胃腺:l(1)贲门腺)贲门腺l(2)幽门腺)幽门腺l(3)胃底腺:由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未胃底腺:由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未分
18、化细胞和亲银细胞构成分化细胞和亲银细胞构成。1. 胃分为头区(近端胃)和尾区(远端胃)胃分为头区(近端胃)和尾区(远端胃)l头区包括胃底和胃体的上头区包括胃底和胃体的上1/3。头区的平滑肌排列。头区的平滑肌排列不明显,也没有扩布性的电位和蠕动,其收缩运动不明显,也没有扩布性的电位和蠕动,其收缩运动对胃容量和胃内压影响较大。对胃容量和胃内压影响较大。l尾区有外纵、中环、内斜的平滑肌纤维,有尾区有外纵、中环、内斜的平滑肌纤维,有1/4纵纵行肌跨越幽门移行到十二指肠,其余纵行肌在幽门行肌跨越幽门移行到十二指肠,其余纵行肌在幽门向胃腔方向折回并潜入纵行基层,这部分纵行肌的向胃腔方向折回并潜入纵行基层,
19、这部分纵行肌的收缩对幽门的开放具有重大意义。收缩对幽门的开放具有重大意义。2. 起步电位:起步电位:胃电慢波和蠕动起博点在尾区头端大胃电慢波和蠕动起博点在尾区头端大弯侧,由其发出周期性变化称为慢波或起步电位,弯侧,由其发出周期性变化称为慢波或起步电位,控制着胃的收缩节律。控制着胃的收缩节律。 1、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 由于食团对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的由于食团对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的引起胃喷门舒张,使食团进入胃中,由于刺激,反射的引起胃喷门舒张,使食团进入胃中,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底、胃体部肌肉发迷走神经的兴奋,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底、胃体部肌肉发生一定程度的舒张,即容
20、受性舒张生一定程度的舒张,即容受性舒张. 2、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胃壁平滑肌经常保持某种程度的收胃壁平滑肌经常保持某种程度的收缩状态,当胃充满食物及消化过程中,紧张性收缩逐渐缩状态,当胃充满食物及消化过程中,紧张性收缩逐渐加强,加强,使胃腔内具一定压力,有助于食物与胃液的混合,使胃腔内具一定压力,有助于食物与胃液的混合,并协助推动食糜移向十二指肠并协助推动食糜移向十二指肠. 3、蠕动、蠕动 :蠕动波出现在胃的基本电节律之后,是尾蠕动波出现在胃的基本电节律之后,是尾区运动的唯一形式,约区运动的唯一形式,约3次次/分;意义在于使食物与胃液分;意义在于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消化,可搅拌和
21、粉碎食物,推动胃内充分混合,以利于消化,可搅拌和粉碎食物,推动胃内容物向十二指肠移行。容物向十二指肠移行。(一)神经性调节(一)神经性调节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食物中枢的反射,另一类是壁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食物中枢的反射,另一类是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兴奋性冲动沿迷走兴奋性冲动沿迷走N走行,抑制冲动沿交感走行,抑制冲动沿交感N走行走行.(二)体液性调节(二)体液性调节胃泌素使胃的基本电节律频率增加胃泌素使胃的基本电节律频率增加,胃运动加强,幽,胃运动加强,幽门括约肌舒张。门括约肌舒张。(三)胃的排空(三)胃的排空 胃内容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胃内容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22、问题即是如何把液体部分排出而把固体物留在胃内的问题问题即是如何把液体部分排出而把固体物留在胃内的问题.影响排空的因素:影响排空的因素:胃内压的作用、幽门括约肌胃内压的作用、幽门括约肌(幽门(幽门窦与括约肌窦与括约肌机能单位)、机能单位)、食物的理化性质食物的理化性质对胃排空对胃排空速度的影响速度的影响 1、胃液的分泌:胃液的分泌:胃黏膜内的腺体细胞有颈部黏液细胞、主细胃黏膜内的腺体细胞有颈部黏液细胞、主细胞、壁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分别分胞、壁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分别分泌黏液、胃蛋白酶、盐酸、内泌黏液、胃蛋白酶、盐酸、内因子和胃泌素因子和胃泌素。pH:0.81.52、胃酸的形成:胃酸的形成:是主动过程,
23、是主动过程,氢离子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产生,其氢离子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产生,其来源为水;氯离子来自血液中的盐来源为水;氯离子来自血液中的盐,其分泌一般与氢离子是偶联的其分泌一般与氢离子是偶联的.3、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液分泌的调节:按食物刺激部位的先后,分头期、胃期按食物刺激部位的先后,分头期、胃期和肠期。和肠期。l头期胃液分泌:由进食动作引起,来自头部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头期胃液分泌:由进食动作引起,来自头部感受器的传入冲动经经5、7、9、10脑脑N传入中枢,再经迷走传入中枢,再经迷走N传至胃直接刺激腺传至胃直接刺激腺C,同时经幽门同时经幽门G细胞释放细胞释放胃泌素胃泌素引起胃液分泌。引起胃液分泌。l胃
24、期胃液分泌:有神经和体液(胃泌素)两方面的调节。胃期胃液分泌:有神经和体液(胃泌素)两方面的调节。l肠期比头期和胃期少,分泌视为幽门窦神经肠期比头期和胃期少,分泌视为幽门窦神经-体液分泌的继续。体液分泌的继续。l一、小肠的形态结构一、小肠的形态结构l二、小肠的运动二、小肠的运动l三、小肠运动的调节三、小肠运动的调节l四、四、胰的形态结构胰的形态结构l五、胰液的成分和作用五、胰液的成分和作用l六、胰液分泌的调节六、胰液分泌的调节l七、小肠分泌的调节七、小肠分泌的调节l八、肝形态结构八、肝形态结构l九、肝脏的功能九、肝脏的功能l十、胆汁的分泌与排出十、胆汁的分泌与排出l一、小肠的形态结构一、小肠的
25、形态结构l(一)小肠的位置与分部(一)小肠的位置与分部 上接幽门,下与盲肠相接,上接幽门,下与盲肠相接,长长57M,蟠曲于腹腔中、下部。,蟠曲于腹腔中、下部。可分为十二指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空肠和回肠。l(二)小肠的结构特征(二)小肠的结构特征l小肠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小肠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特征是:特征是:l1. 腔面腔面有许多环状皱襞和肠绒毛有许多环状皱襞和肠绒毛l环状皱襞环状皱襞 是由粘膜是由粘膜 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环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环状或半环状结构;状或半环状结构;l肠绒毛肠绒毛 是在环状皱襞或粘膜表面由上皮和固有膜向是在环状皱襞
26、或粘膜表面由上皮和固有膜向肠腔突出的指状突起。肠腔突出的指状突起。l2. 具有发达的肠腺具有发达的肠腺:由上皮下陷入固有膜中形成的单:由上皮下陷入固有膜中形成的单管腺,管腺,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亲银细胞、潘氏细胞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亲银细胞、潘氏细胞和未分化细胞组成。和未分化细胞组成。1.分节运动:以环行肌舒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分节运动:以环行肌舒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2.蠕动:一种将食糜向大肠方向推动的运动蠕动:一种将食糜向大肠方向推动的运动3.摆动:以小肠纵行肌舒张和收缩为主的节律摆动:以小肠纵行肌舒张和收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作用是使肠内溶物与绒毛相接触,性运动,作用是使肠内溶物与绒毛相接触
27、,并使之与消化液相结合。并使之与消化液相结合。神经调节:神经调节:副交感神经使小肠运动加强,交感副交感神经使小肠运动加强,交感神经使之减弱。神经使之减弱。食糜对肠壁的机械和化学食糜对肠壁的机械和化学刺激,通过壁内刺激,通过壁内N丛局部反射可使小肠运丛局部反射可使小肠运动加强。动加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等都物质等都能加强小肠运动能加强小肠运动;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胰液素等抑制小肠运动促胰液素等抑制小肠运动。l四、四、胰的形态结构胰的形态结构l(一)胰的形态位置(一)胰的形态位置 位于胄的后方,横位于腹后壁,位于胄的后方,横
28、位于腹后壁,呈长棱柱状,头被十二指肠所包绕,尾与脾接触。呈长棱柱状,头被十二指肠所包绕,尾与脾接触。l(二)胰的组织结构(二)胰的组织结构l表面覆以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表面覆以薄层疏松结缔组织,不形成明显被膜,结缔组不形成明显被膜,结缔组织深人将腺分为许多小叶织深人将腺分为许多小叶,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l1外分泌部外分泌部 为复管泡状腺,包括腺泡和导管。为复管泡状腺,包括腺泡和导管。l腺泡腺泡 为纯浆液性腺泡,为纯浆液性腺泡,分泌多种消化酶。分泌多种消化酶。l导管导管 分闰管、小叶间导管和主导管。分闰管、小叶间导管和主导管。闰管与腺泡相闰管与腺泡相连,为单层扁平上
29、皮;闰管汇合成小叶间导管,其管连,为单层扁平上皮;闰管汇合成小叶间导管,其管壁为单层立方或低柱状上皮,有散在的杯状细胞和内壁为单层立方或低柱状上皮,有散在的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小叶间导管汇合成一条主导管(单层高柱分泌细胞;小叶间导管汇合成一条主导管(单层高柱状上皮)。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状上皮)。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l导管可分泌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导管可分泌大量的水和电解质。l2内分泌部内分泌部 位于外分泌部之间,由内分泌细胞团一位于外分泌部之间,由内分泌细胞团一胰岛组成胰岛组成,成人约,成人约 100万个。万个。在在HE染色切片中,胰染色切片中,胰岛着色较浅岛着色较浅,
30、大小不等,大小不等,有丰富的有孔型毛细血管,细胞有丰富的有孔型毛细血管,细胞的分泌物可直接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胰岛有的分泌物可直接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胰岛有四种细胞四种细胞。lA细胞细胞 约约20,胞体大胞体大椭圆形,核居一侧,胞质含椭圆形,核居一侧,胞质含粗大的分泌颗粒,粗大的分泌颗粒,多位于胰岛外周多位于胰岛外周。分泌高血糖素分泌高血糖素,可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使血糖升高。可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使血糖升高。lB细胞细胞 约约75,多分布在胰岛中央部多分布在胰岛中央部,胞,胞体较小体较小,内含有细小颗粒,内含有细小颗粒,分泌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可使血葡萄糖转变为可使血葡萄糖转
31、变为肝糖原,降低血糖。肝糖原,降低血糖。lD细胞细胞 约约5,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调节,调节A、B细胞的分泌活动,细胞的分泌活动,D细胞均匀散在于细胞均匀散在于A、B细胞间细胞间lPP细胞细胞 数量少,胞质内有分泌颗粒,可数量少,胞质内有分泌颗粒,可分泌胰多分泌胰多肽肽,可抑制胃肠运动,减弱胆囊收缩。,可抑制胃肠运动,减弱胆囊收缩。胰液由胰腺外分泌部分泌,无色、无嗅,胰液由胰腺外分泌部分泌,无色、无嗅,pH7.88.41. 水和电解质水和电解质:阳离子有纳、钾和钙;阴离子有氯离子:阳离子有纳、钾和钙;阴离子有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2. 碳酸氢盐:碳
32、酸氢盐: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酸,使肠黏膜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酸,使肠黏膜免受侵蚀,免受侵蚀, 并提供了消化酶活动的适宜环境。并提供了消化酶活动的适宜环境。3. 胰淀粉酶胰淀粉酶:为:为a-淀粉酶,可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双淀粉酶,可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双糖、麦亚糖及其他产物。糖、麦亚糖及其他产物。4. 胰脂肪酶:胰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5.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可将蛋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白质分解为多肽.胰蛋白酶可由肠致活酶、酸及其本胰蛋白酶可由肠致活酶、酸及其本身激活,糜蛋白酶只能由胰蛋白酶
33、激活身激活,糜蛋白酶只能由胰蛋白酶激活.1.促进胰液分泌的调节促进胰液分泌的调节l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头期:头期:迷走神经的直接作用迷走神经的直接作用。迷走神经还可引起胃泌素。迷走神经还可引起胃泌素释放;引起胃酸分泌,后者入十二肠刺激促胰液素释放;引起胃酸分泌,后者入十二肠刺激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释放;和促胰酶素释放;胃期:通过胃期:通过胃胃-胰反射或迷走胰反射或迷走-迷走反射迷走反射。肠期:肠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酸等刺激十二肠分泌)刺激导管(酸等刺激十二肠分泌)刺激导管C引引起水分和起水分和HCO3增加增加 促胰酶素促胰酶素(蛋白质分解产
34、物(蛋白质分解产物HCI等刺激小肠分泌)等刺激小肠分泌)刺激腺泡刺激腺泡C引起胰酶分泌引起胰酶分泌 胃泌素胃泌素的作用同的作用同促胰酶素促胰酶素2.抑制胰液分泌的调节抑制胰液分泌的调节头期:交感神经兴奋降低胰液分泌,副交感神经兴头期:交感神经兴奋降低胰液分泌,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奋引起胰液分泌:胃期:凡延缓食糜自胃排空的因素皆降低胰液分泌胃期:凡延缓食糜自胃排空的因素皆降低胰液分泌肠期:脂肪入回肠,会抑制胰液分泌肠期:脂肪入回肠,会抑制胰液分泌小肠液由小肠腺分泌,小肠液由小肠腺分泌,弱碱性弱碱性,pH7.88.0;13L/天;天;含水、含水、Na+,K+,CI-,Ca+,淀粉酶、脂肪酶
35、、,淀粉酶、脂肪酶、氨基多肽酶和肠致活酶等氨基多肽酶和肠致活酶等。在消化中起辅助作用,。在消化中起辅助作用,肠致活激活胃蛋白酶。肠致活激活胃蛋白酶。神经调节:迷走神经、神经调节:迷走神经、体液调节:肠黏膜分泌的肠泌素、组织胺、胃泌素、体液调节:肠黏膜分泌的肠泌素、组织胺、胃泌素、CCKl八、肝形态结构八、肝形态结构l()肝的形态位置。()肝的形态位置。l大部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在左季助区。大部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在左季助区。上邻隔,下面上邻隔,下面左叶邻胃。方叶下面接触幽门,右叶邻右肾上腺,右肾、十二左叶邻胃。方叶下面接触幽门,右叶邻右肾上腺,右肾、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等。指肠、结肠
36、右曲等。l肝分上、下两面和前后两缘,肝分上、下两面和前后两缘,上面隆起贴于膈上面隆起贴于膈,其表面借肝镰,其表面借肝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肝下面凹肝下面凹陷,借陷,借“H”形沟分成四叶形沟分成四叶;即左叶、右叶、方叶和尾叶。;即左叶、右叶、方叶和尾叶。“H”沟的横沟为肝门,右纵沟前部为胆囊窝,后都有腔静脉窝,左沟的横沟为肝门,右纵沟前部为胆囊窝,后都有腔静脉窝,左纵沟前方有肝圆韧带,后方有静脉韧带。纵沟前方有肝圆韧带,后方有静脉韧带。l(二)肝的组织结构。二)肝的组织结构。l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
37、,富有弹性,大部有浆膜覆富有弹性,大部有浆膜覆盖。肝门处结缔组织随肝门管道伸入实质将其分为许多小叶盖。肝门处结缔组织随肝门管道伸入实质将其分为许多小叶.ll肝小叶肝小叶 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面棱柱体,长呈多面棱柱体,长约约2mm,宽,宽1mm,成人肝约有,成人肝约有5O10O万个肝小叶,小叶之万个肝小叶,小叶之间以少量结缔组织。间以少量结缔组织。l肝小叶中央贯穿一条中央静脉,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肝小叶中央贯穿一条中央静脉,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成不规则的、相互连接的板状结构呈放射状排列成不规则的、相互连接的板状结构-肝肝板,相邻肝板互相吻合连接,其间是窦状的肝血
38、窦,板,相邻肝板互相吻合连接,其间是窦状的肝血窦,肝血窦与肝血窦通过肝板上的孔相互沟通。肝血窦与肝血窦通过肝板上的孔相互沟通。l肝板的断面呈索状称肝索。相邻肝细胞间有细胞膜凹陷形成肝板的断面呈索状称肝索。相邻肝细胞间有细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小管一胆小管。的微细小管一胆小管。l(1)肝细胞)肝细胞 是多角形的是多角形的腺细胞腺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体、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l肝肝C有三种不同接触面,即相邻肝细胞间的接触面,有三种不同接触面,即相邻肝细胞间的接触面,肝细胞与肝血窦的邻接面,肝细胞与胆小管的邻接面肝细胞与肝血窦的邻接面,肝细胞与胆小管的邻接面l(2)肝
39、血窦)肝血窦 肝血窦是扩大的毛细血管,位于肝板肝血窦是扩大的毛细血管,位于肝板之间,之间,互相吻合成网状管道,由一层内皮构成互相吻合成网状管道,由一层内皮构成l内皮内皮C扁平而薄,其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窗孔,孔无扁平而薄,其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窗孔,孔无隔膜,内皮外无基膜,细胞间常有较大间隙,故肝血隔膜,内皮外无基膜,细胞间常有较大间隙,故肝血窦壁通透性大。窦壁通透性大。l窦壁上有枯否氏细胞,体大,不规则星状。能作变形窦壁上有枯否氏细胞,体大,不规则星状。能作变形运动,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可吞噬细菌和异物颗粒运动,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可吞噬细菌和异物颗粒l(3)窦周隙)窦周隙 是肝细胞与肝血窦内皮
40、细胞间的间是肝细胞与肝血窦内皮细胞间的间隙隙,肝细胞与血窦间除内皮,肝细胞与血窦间除内皮C外无其它屏障结构,外无其它屏障结构,血血浆内的各种物质都能自由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窗孔进入窦周浆内的各种物质都能自由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窗孔进入窦周隙与肝细胞充分接触,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液间进行物质交换隙与肝细胞充分接触,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液间进行物质交换l(4)胆小管)胆小管 相邻肝细胞连接面之间,局部胞质相邻肝细胞连接面之间,局部胞质凹陷形成胆小管凹陷形成胆小管. l2 门管区门管区 l3 肝的血循环肝的血循环1.对消化与吸收的作用:肝脏分泌的胆汁对消化与吸收的作用:肝脏分泌的胆汁(胆盐)(胆盐)可乳化脂肪,
41、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重要作用可乳化脂肪,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重要作用。2.代谢功能:代谢功能:肝脏对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肝脏对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和维生素代谢起到重要作用和维生素代谢起到重要作用。3.清除功能:清除功能:肝血窦中有枯否肝血窦中有枯否C,可净化血液,保,可净化血液,保护其他器官免受生物活性颗粒的侵袭。护其他器官免受生物活性颗粒的侵袭。4.解毒与排泄功能解毒与排泄功能 :主要是:主要是解除氨的毒性解除氨的毒性。肝。肝C通通过鸟氨酸循环将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排出。过鸟氨酸循环将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排出。胆汁具苦味,黄绿色粘液样液体,胆汁具苦味,黄绿色粘液样液体,弱碱性弱碱性,
42、 pH7.4, 8001100ml胆汁的成分:水、胆汁的成分:水、胆盐胆盐、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及一些无机盐。磷脂及一些无机盐。胆盐为结合的胆汁酸所形成的胆盐为结合的胆汁酸所形成的钠盐,可乳化脂肪,可将脂肪酸和甘油一酯携至小钠盐,可乳化脂肪,可将脂肪酸和甘油一酯携至小肠纹状缘,促进其吸收;肠纹状缘,促进其吸收;胆固醇为胆汁酸的前身,胆固醇为胆汁酸的前身,肝脏内脂肪代谢的产物,肝脏内脂肪代谢的产物,胆盐与胆盐与胆固醇适当比例是胆固醇适当比例是维持胆固醇成溶解状态的必要条件;胆色素为血红维持胆固醇成溶解状态的必要条件;胆色素为血红蛋白分解的终产物,与消化无关。
43、蛋白分解的终产物,与消化无关。胆汁分泌的调节胆汁分泌的调节 体液因素:体液因素:胃泌素、促胰液素促进胆汁的分泌胃泌素、促胰液素促进胆汁的分泌;胆胆囊收缩素囊收缩素(促胰酶素促胰酶素)引起胆囊的收缩与排空。引起胆囊的收缩与排空。 神经调节:迷走神经使肝神经调节:迷走神经使肝C分泌增加。分泌增加。l胆囊的排空胆囊的排空 :当脂肪或蛋白质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当脂肪或蛋白质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引起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舒张。食物在十二指引起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舒张。食物在十二指肠内引起蠕动增强,蠕动波收缩前的容受性现象使肠内引起蠕动增强,蠕动波收缩前的容受性现象使括约肌和邻近的肠壁都出现暂时舒张,
44、此时胆囊收括约肌和邻近的肠壁都出现暂时舒张,此时胆囊收缩,使胆汁总胆管流动的压力怎强,胆汁排入十二缩,使胆汁总胆管流动的压力怎强,胆汁排入十二指肠。指肠。l一、大肠的形态结构一、大肠的形态结构l二、大肠的运动二、大肠的运动l三、大肠的分泌与功能三、大肠的分泌与功能l一、大肠的形态结构一、大肠的形态结构l(一)大肠的位置和分部(一)大肠的位置和分部l1.盲肠和阑尾盲肠和阑尾l2.结肠结肠 分升结肠、横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l3.直肠直肠l(二)大肠的结构特点(二)大肠的结构特点 大大肠口径大,肠壁薄,肠口径大,肠壁薄,管壁由管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粘膜
45、、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膜组成。l具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具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1.袋状往返运动:袋状往返运动:主要由分节收缩完成,这种收缩在主要由分节收缩完成,这种收缩在不同部位交替反复发生,将内容物向两个方向作短不同部位交替反复发生,将内容物向两个方向作短距离位移。距离位移。2.集团运动:集团运动:为强的推进性运动,可把内容物完全排为强的推进性运动,可把内容物完全排空至下一段,一般在横结肠受扩张或激惹部位发生空至下一段,一般在横结肠受扩张或激惹部位发生缩窄点,将内容物压成团块向下推进。缩窄点,将内容物压成团块向下推进。3.排粪:排粪:动作部分是随意的,部分是不随意的动作部分是随意的,
46、部分是不随意的大肠不具重要消化机能。大肠不具重要消化机能。大肠黏膜有大量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局部刺激大肠黏膜有大量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局部刺激即可引起碱性粘稠的黏液分泌即可引起碱性粘稠的黏液分泌.结肠自身摩檫结肠自身摩檫等的机械刺激也引起分泌,等的机械刺激也引起分泌,刺激盆神经可引刺激盆神经可引起黏液分泌起黏液分泌。作用:对大肠壁具保护作用,对水的吸收及调作用:对大肠壁具保护作用,对水的吸收及调节粪便中电解质的量有重要作用;节粪便中电解质的量有重要作用;l一、吸收的部位和结构一、吸收的部位和结构l二、吸收的机制二、吸收的机制l三、各主要物质的吸收三、各主要物质的吸收吸收部位: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主
47、要在小肠吸收结构:吸收结构:肠壁自内到外为黏膜肠壁自内到外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小肠黏膜及部分黏膜下层小肠黏膜及部分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向肠腔突出形成环状皱壁环状皱壁,使肠面积增大近使肠面积增大近3倍,黏倍,黏膜上皮和固有膜伸向肠腔膜上皮和固有膜伸向肠腔而形成而形成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使肠面,使肠面积增大积增大10倍,小肠柱状上倍,小肠柱状上皮游离面伸出皮游离面伸出微绒毛微绒毛,使,使其面积增大其面积增大20倍。倍。吸收面积:约为吸收面积:约为 200 M2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滤过作用:取决于膜两边的流体静压差。滤过作用:取决于膜两边的流体静压差。扩散作用:当两
48、边的流体静压差相同而溶质浓度不同扩散作用:当两边的流体静压差相同而溶质浓度不同时,溶质分子从膜的一边扩散至另一边时,溶质分子从膜的一边扩散至另一边主动转运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消耗: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消耗C代谢能量。代谢能量。交换扩散交换扩散:两种离子通过上皮细胞转运时,一种为逆:两种离子通过上皮细胞转运时,一种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同时伴随另一种离子顺浓度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同时伴随另一种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被动转运。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被动转运。1.水、电解质水、电解质小肠上部为水吸收部位小肠上部为水吸收部位,大肠继续吸收,胃吸收很少。,大肠继续吸收,胃吸收很少。水为
49、被动吸收,水为被动吸收,钠主动吸收产生的渗透压吸收水钠主动吸收产生的渗透压吸收水.钠:钠:50%在空肠、在空肠、25%在回肠,其余在结肠。在回肠,其余在结肠。主要随葡主要随葡萄糖、半乳糖和水而被动吸收,萄糖、半乳糖和水而被动吸收,小部与小部与H+交换主动交换主动吸收。由于吸收。由于C内的电位较粘膜面负内的电位较粘膜面负40mv,且浓度远,且浓度远较周围液体低,所以钠较周围液体低,所以钠顺电位差扩散入顺电位差扩散入C内,内,C内的内的钠通过底侧膜上的钠泵进入血液。钠通过底侧膜上的钠泵进入血液。钾:大部在小被动吸收。钾:大部在小被动吸收。钙:在小肠和结肠中吸收,钙:在小肠和结肠中吸收,大部通过钙结合蛋白主动转大部通过钙结合蛋白主动转运运,VD是重要决定因素。是重要决定因素。铁:在十二肠和空肠吸收,铁:在十二肠和空肠吸收,溶解状态的铁才能被吸收溶解状态的铁才能被吸收。胃液中的盐酸和食物中有机酸有利于铁的吸收。上胃液中的盐酸和食物中有机酸有利于铁的吸收。上皮皮C内的铁蛋白与铁吸收有关,内的铁蛋白与铁吸收有关,铁蛋白有贮存铁及随铁蛋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新进厂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 2025年各个班组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B卷)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精美课件
- 2025机械设备购销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租赁合同印花税计算
- 2025劳动法律对劳动合同的新规定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精美课件
- 纹身模特合作协议书
- 药店医保协议续签委托书
- 2025企业物业保安劳动合同模板
- 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指导手册
- 第七章-生物医学工程的伦理问题
- MOOC 中医与辨证-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年产10吨功能益生菌冻干粉的工厂设计改
- 中联HIS系统挂号收费 操 作 说 明
- H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课件
-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 螺栓加工工序卡(共7页)
- 《焦虑症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 基于钻石模型的南通纺织产业竞争力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