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力学实验报告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5/8f63aba9-aa49-4642-a205-5cc038a6c3e4/8f63aba9-aa49-4642-a205-5cc038a6c3e41.gif)
![电子电力学实验报告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5/8f63aba9-aa49-4642-a205-5cc038a6c3e4/8f63aba9-aa49-4642-a205-5cc038a6c3e42.gif)
![电子电力学实验报告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5/8f63aba9-aa49-4642-a205-5cc038a6c3e4/8f63aba9-aa49-4642-a205-5cc038a6c3e43.gif)
![电子电力学实验报告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5/8f63aba9-aa49-4642-a205-5cc038a6c3e4/8f63aba9-aa49-4642-a205-5cc038a6c3e44.gif)
![电子电力学实验报告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5/8f63aba9-aa49-4642-a205-5cc038a6c3e4/8f63aba9-aa49-4642-a205-5cc038a6c3e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子电力学实验报告学号: K031341725 姓名: 张治中 实验成绩: 实验时间: 2015.11.29 五六节 实验地点: 实验楼六楼 实验题目: 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 1、 实验设备电脑一台;MATLAB仿真软件一个;2、 实验目的(1) 熟悉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2) 熟悉Buck电路与Boost电路的组成和工作特点三、实验原理1. 直流降压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Buck电路)Buck电路产生低于直流输入电压Ud的平均输出电压Uo。图1 Buck电路结构工作原理 t=0时刻驱动V导通,电源E向负载供电,负载电压Uo=E,负载电流io按指数曲线上升。 t=t1时控制V关断,二极管VD
2、续流,负载电压uo近似为零,负载电流呈指数曲线下降。 通常串接较大电感L使负载电流连续且脉动小。数量关系 电流连续: 负载电压平均值: 负载电流平均值:图2 Buck电路波形图2. 直流升压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Boost电路)Boost电路产生高于直流输入电压Ud的平均输出电压Uo。图3 Boost电路结构图工作原理 假设L和C值很大。 V处于通态时,电源E向电感L充电,电流恒定I1,电容C向负载R供电,输出电压Uo恒定。 V处于断态时,电源E和电感L同时向电容C充电,并向负载提供能量。图4 Boost电路波形图数量关系: 输出电流的平均值Io为: 4、 实验内容两种直流斩波电路的设计与测试5
3、、 实验步骤1. Buck电路的仿真(1)启动matlab,进入simulink后新建文档,绘制Buck电路如图5所示;(2)双击各模块设置参数。电压源参数:100V;电阻、电容参数设置:C=1F,L=100mH,R=1;脉冲发生器模块(Pulse):振幅设置1V,周期0.001s,脉冲宽度50%;(3)设置好参数后仿真,仿真时间2s,观察输出电压并保存示波器波形图,保存为jpeg格式,命名为“Buck50.JPG”;图5 Buck电路仿真模型图(4) 在步骤(2)的基础上修改脉冲模块的宽度,将50%改为80%,观察输出电压幅值并保存输出波形,命名为“Buck80.JPG”;(5) 在步骤(2
4、)的基础上修改脉冲模块的频率,将周期0.001s修改了0.01s,观察保存输出波形,命名为“Buck_Pluse.jpg”;(6) 在步骤(2)的基础上修改电感,将100mH修改为10mH,观察负载电流并保存输出波形,命名为“Buck_Inductor.jpg”。2. Boost电路的仿真(1)启动matlab,进入simulink后新建文档,绘制Boost电路如图6所示;(2)双击各模块设置参数。电压源参数:100V;电阻、电容参数设置:C=0.7mF,L=100mH,R=10;脉冲发生器模块(Pulse):振幅设置1V,周期0.001s,脉冲宽度20%;(3)设置好参数后仿真,仿真时间2s
5、,观察并保存示波器波形图,命名为“Boost20.jpg”;图6 Boost电路仿真模型图(4) 在步骤(2)的基础上修改脉冲模块的宽度,将20%改为50%,观察输出电压幅值并保存输出波形,命名为“Boost50.jpg”;(5) 在步骤(2)的基础上修改脉冲模块的频率,将周期0.001s修改了0.01s,观察输出波形并保存输出波形,命名为“Boost_Pluse.jpg”;(6) 在步骤(2)的基础上修改电感,将100mH修改为10mH,观察输出电压并保存输出波形,命名为“Boost_Inductor.jpg”。3. 试验台验证六、试验结论与分析1. 分析两种斩波电路占空比与输出电压幅值的关
6、系(1)Buck电路A,将“Buck50.jpg”、“Buck80.jpg”的波形粘贴在下方,描述各波形参数的含义,分析电感电压与电源电压的关系。四幅子图中第一幅显示电源和电感的电压波形,第二幅显示输入IGBT电力管控制极的波形,第三幅显示电感电流和负载电压波形,第四幅显示二极管两端电压波形;由图可知,电感电压小于电源电压,且电感反向供电与正向供电的电压幅值之和大约等于电源电压。B. 通过导通比计算实验步骤1的(3)和(4)中输出电压的理想值,与仿真的显示值比较,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3) 计算值为: 仿真显示值为:误差不超过0.9%,故仿真结果正确;(4) 计算值为: 仿真显示值为:误差不
7、超过0.3%,故仿真结果正确;C. 将“Buck_Inductor.jpg”的波形粘贴在下方,并分析电感减小后对输出的影响电感变小后,负载电流的波动幅度增大(2) Boost电路A. 将“Boost20.jpg”和“Boost50.jpg”的波形粘贴在下方,描述各波形参数的含义,分析电感电压与电源电压的关系。三幅子图中第一幅显示电源和负载的电压波形,第二幅显示电感的电压和电流波形,第三幅显示控制极输入波形;电感正向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此时电感吸收能量,电感反向电压等于需要的负载电压,此时电感释放能量。B. 通过导通比计算试验步骤2的(3)、(4)中输出电压的理想值,与仿真的显示值比较,验证仿真结
8、果的正确性。(3) 计算值: 显示值:误差不超过0.7%,故仿真结果正确;(4) 计算值: 显示值:误差不超过0.6%,故仿真结果正确;C. 将“Boost_Inductor.jpg”的波形粘贴在下方,并分析电感减小后对输出的影响。电感变小后,负载电流的波动幅度增大2. 分析PWM脉冲周期变化对输出的影响将“Buck_Pluse.jpg”和“Boost_Pluse.jpg”的波形图粘贴在下方,并分析与上面各波形的异同点,并解释原因。波形周期比前面的大,因为控制极的输入波形周期增大;负载的电流和电压波动幅度增大,因为电感存储能量的能力有限;电子电力学实验报告学号: K031341725 姓名:
9、张治中 实验成绩: 实验时间: 2015.11.29 七八节 实验地点: 实验楼六楼 实验题目: 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逆变电路实验 3、 实验设备电脑一台;MATLAB仿真软件一个;4、 实验目的(1)了解电压型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2)了解正弦脉宽调制(SPWM)调频、调压的原理(3)研究单相全桥逆变电路触发控制的要求三、实验原理1 正弦脉宽调制(SPWM)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思想:利用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由控制线路按照一定的规律控制开关元件的通断,从而在逆变器的输出端获得一组等幅、等距不等宽的脉冲序列,脉宽基本按照正弦分布,以此脉冲序列来等效正弦电压波。把希望输出的波形作为调制信号,把接受
10、调制的信号作为载波,通过信号波的调制得到所期望的PWM波形。调制信号波:正弦波;载波:等腰三角波或锯齿波1)单极性PWM控制方式2)双极性PWM控制方式电压型单相全桥逆变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图1 单相全桥逆变电路 共四个桥臂,可看成两个半桥电路组合而成。 两对桥臂交替导通6、 实验内容(1)观测参考波Ur与调制波Uc的波形(2)观测双极性脉宽调制控制信号的波形(3)逆变电路输出电压波形的观测7、 实验步骤1 双极性PWM控制方式仿真图2 双极性PWM控制发生电路模型图(1)三角波与正弦波参数设置如图3和4,其余逻辑模块如图2: 图3 三角波模块参数设置 图4 正弦波模块参数设置(2)设置好模块
11、参数后仿真,观测并保存波形图,命名为“UcUr.jpg”;2 电压型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仿真(1)绘制电压型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仿真模型图,如图5所示:图6 单相SPWM逆变电路仿真结构图(2)其中开关器件和二极管模块参数按照默认设定,直流电源(250V)与RL负载(R=10om,L=0.01H)如图6所示;(3)图7为测量模块结构图,其中subsystem子模块结构如图8所示,其中函数f(u)表达式为:f(u)=u(1)*sin(2*pi*50*u(3)+pi*u(2)/180) 图7 测量模块 图8 子模块结构图(4)设定仿真时间0.2s仿真,观察并保存输出波形,命名为“DCACPWM.jpg”,
12、记录基波有效值;(5)将载波频率减小为之前的一半,即参数改为下图所示,观察并保存输出波形;六、实验结论与分析(1)将参考波Ur与调制波Uc的波形“UcUr.jpg”粘贴在下方;(2) 将“DCACPWM.jpg”粘贴在下方,并结合电路图分析脉冲与负载电压两者的关系,根据公式计算基波电压幅值,并与实验仿真结果比较;计算值:测量值:88.54可知仿真结果正确。电子电力学实验报告学号: K031341725 姓名张治中 实验成绩: 实验时间: 2015.12.6 五六节 实验地点: 实验楼六楼 实验题目: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 5、 实验设备电脑一台;MATLAB仿真软件一个;6、 实验目的1. 加深理
13、解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2. 掌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仿真方法,会设置各模块的参数3. 掌握触发角与输出电压的关系三、实验原理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图1 电路原理图1带电阻负载时的工作情况当a60时,ud波形均连续,对于电阻负载,id波形与ud波形形状一样,也连续。 波形图: 由上到下依次为:三相电压波形、输出直流电压波形、晶闸管电流波形、晶闸管电压波形(下同)当a60时,ud波形每60中有一段为零,ud波形不能出现负值波形图: :带电阻负载时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a角的移相范围是120。a60整流电压平均值为:(1-1)a60整流电压平均值为:(1-2) 2 对触发脉冲的要求:
14、(1)按VT1-VT2-VT3-VT4-VT5-VT6的顺序,相位依次差60。(2)共阴极组VT1、VT3、VT5的脉冲依次差120,共阳极组VT4、VT6、VT2也依次差120。同一相的上下两个桥臂,即VT1与VT4,VT3与VT6,VT5与VT2,脉冲相差180。(3)ud一周期脉动6次,每次脉动的波形都一样,故该电路为6脉波整流电路。(4)需保证同时导通的2个晶闸管均有脉冲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宽脉冲触发;一种是双脉冲触发(常用) (5)晶闸管承受的电压波形与三相半波时相同,晶闸管承受最大正、反向电压的关系也相同。8、 实验内容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2. 在整流状态下,改变触发角,分
15、析触发角与输出电压的关系9、 实验步骤1. 实验模型搭建在simulink中新建模型文件如图:2. 参数设置1)三相交流电压设置线电压峰值380V,频率50Hz;负载参数设置:R=452)通用桥模块设置如图3,注意下方的测量部分应该选择“测量所有电流与电压(all voltages and currents),方便通过万用表模块测量晶闸管电流与电压图2 三相桥式整流仿真模型图 图3 通用桥参数设置 图4 六脉冲发生器参数设置3)脉冲发生器参数设置如图4,为宽脉冲触发4)万用表模块选择测量晶闸管VT1的电压与电流,如图5所示:图5 万用表模块参数设置3. 改变触发角,得到触发角与输出直流电压的关系,设定仿真时间为0.08s。分别设定a=0,保存两示波器的输出波形为“alpha0_1.jpg”、“ alpha0_2.jpg”,记录输出电压平均值; 设定a=30,保存两示波器的输出波形为“alpha30_1.jpg”、“ alpha30_2.jpg”,记录输出电压平均值;设定a=60,保存两示波器的输出波形为“alpha60_1.jp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简约风格与科技公司办公环境的融合
- 现代物流技术与医疗物资保障体系
- 沟通技巧在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
- 环保技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 物流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 Unit 3 Where did you go?PartB (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 2《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说课稿(统编版必修下册)
-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 Unit3 Amazing animals(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001
- 2024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章末整合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3
- 2025-2030年中国清真食品行业运行状况及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文
-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含答案)
- 2025年河南洛阳市孟津区引进研究生学历人才5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军人军事秘密保护保密协议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合同3篇
- 蛋鸡生产饲养养殖培训课件
- 数字化转型中的职业能力重构
- 运用PDCA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 临床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1h集束化措施落实率PDCA品管圈
- 小学生品德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小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