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复习重点广播记者工作的特点广播记者的工作都是围绕声音这一表现形式进行。声音是报道的全部内容。完全通过声音来传播新闻事实。主要是用语言来叙述、描绘新闻事态。这是广播 新闻的特点,也是广播记者工作的特点。广播记者要掌握录音知识,熟悉录音机的使用方法,需要熟练的录音技巧。会 录 音”不仅仅是指单纯的技术,仅仅把声音录下来是不够的。采录音响是搜集典型材料,录什么,如何发掘、驾驭提炼这些有声材料,大有学 问。广播记者要会说广播话,已成为运用声音报道内容的主要部分。广播记者应该口齿流利、文思敏捷,又能即兴发挥。广播记者要善于运用通俗、口语的文体,写出符合人们听觉习惯的稿件。电视记者工作的特
2、点电视记者工作则贯穿于这个全过程。1 .形象画面的报道电视记者应当尽可能少用文字语言,以免重复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映的事物, 分散 观众的注意力。形象的画面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础。电视记者主要是通过画面来报道传播新闻事实的,而不是用文字叙述、描绘新闻事态。这是电视新闻的特点,也是电视记者工作的特点。电视记者必须有迅速捕捉到有价值能反映新闻本质画面的能力。形象画面的报道这一特点,还要求记者熟练掌握摄影技巧,掌握采访摄影的本领, 善于把新闻思考、画面思考结合起来,当机立断地选择拍摄有价值的新闻画面。2 .连续画面的形象思维电视采访报道,要求电视记者运用连续画面的形象思维, 既蒙太奇思维方式。这 是区别于
3、文字记者工作的特点之一。电视记者要用蒙太奇思维方式去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发生的一切。蒙太奇思维贯穿于选材、采访、摄影、编辑、制作的全过程。采访构思时要运用视觉形象对新闻素材进行选择。在现场拍什么、怎样拍,哪些 地方需要着力渲染,哪些地方可以一笔带过,每幅画面包含什么内容,各个画面 如何组接,上下段落如何转场,都需要记者从节目的主题和整体出发, 进行蒙太 奇的构思,不断地在脑海里 过画面”。电视记者掌握蒙太奇的规律,并把它运用到采访报道工作中去。遵循这一规律采 制的电视新闻,除同期声的语言交流外,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通顺流畅的画面语 言。3 .人是电视报道的主体电视新闻着重表现人的活动。人是电视新闻
4、更活跃、最生动、最有力的表现因素。电视新闻使用ENG报道以来,人物讲话在电视新闻中成为重要的因素。电视记 者可以通过在屏幕上发表言论,对新闻人物进行采访,或与特定对象探讨问题等 来挖掘新闻的深度。4 .现场的交流判断电视报道工作要求电视记者必须到新闻现场。电视记者要在现场拍摄画面,要在现场与人物交谈。文字记者的采访是读者所不能见到的,而电视记者的采访活动除了屏幕外的观众见到的采访外,还有在屏幕上观众 监视”下所进行的采访活动。这一现场性的特点,要求电视记者要善于在瞬间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画面; 善于在 镜头前从容不迫地报道事态、 表达思想;善于在现场组织谈话,让采访对象感到 自在,解放开来,谈出有
5、价值的内容。为此,电视记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新闻业务水平, 具有在事件现场瞬间迅速作出判 断的能力。否则事过境迁,无法补救。5 .综合的表现手法每一则电视新闻报道都是各种表现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 电视记者要从报道内容 出发,围绕报道中心熟练自如地调度视听各种因素, 以发挥电视新闻报道的感染 力。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调动观众收看兴趣。6 .集体工作一条电视新闻或一个电视新闻报道往往是摄制组共同劳动的成果。而在这个集体中,记者负责采访构思、现场报道等,是采访报道工作的主角,是摄制组的指挥 者。因此,记者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指挥调度好集体成员,使大家能共同为节 目努力,融洽地工作。选择合适的访谈对象记者首
6、先是要在众多的被访对象中发现、 选择合适的谈话对象。合适的访谈对象 概括起来说,就是那些大家愿意倾听、为广大听众所关心、注意的人物.或者是 对听众所关注的问题了解透彻、其发言有权威性的人。1 .因事选人(1)新闻事件的中心人物新闻事件的中心人物或一段时间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人物, 对这类人要抓住时 机及时米访。新闻人物的一切言谈都是为广大听众所关注的。由于这些人物是与新闻事件联系 在一起的,所以采访时机要把握好,采访要及时。他们的讲话引人注意的程度是与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联系在一起的,时过境迁, 错过了报道时机就不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了。(2)新闻事件的亲历者还有一些访问对象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
7、 旁观者或是参与者、指挥者,在突发事 件中,他们是在记者得到消息赶到现场之前就率先到达的。记者需要从众多旁观 者中找到这些最早的目击者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记者要在现场有一个选择的过程。 有一些访问对象是必须找到的,如一个活动的 组织者,如火灾现场的消防队长,这类人的身份是固定的;另外一些人身份不周 定但也是必须找到的,如同样是火灾现场的最初目击者和其他知情者、参与者。特别是在直播现场报道时,记者要迅速抉择。 (3)与所报事实相关者除了亲身经历事实者外,还有一些人只是与你要报道的人或事有着某种关系。他们中间可以有专家、名人、有关领导,也有一部分是一般群众,他们都因自己 特定的地位而使谈话具有特定
8、的代表性、权威性,而为听众所关注。(4)典型人物还有一些人并非因新闻事件,而是因作为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者而为世人所瞩目,这就是指那些先进典型人物。他们身上集中代表了国家、集体对劳动者的要求,代表了一种社会价值。他们是 社会主义建设的带头人,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最积极的实践者、体现者,是大家 学习的榜样。这样的人也是报道的核心人物。2 .因名选人知名人士从来都是媒介关注的焦点,他们永远是媒介追逐的对象。对这些人大家充满了好奇,除想要了解其本人各方面的情况外,还想了解与其相 关领域的情况及变化发展,所以对这类人物的访问具有广泛的社会兴趣。有时某一领导、知名专家与一新闻事件有一定相关,也可请他们就事件
9、谈话。因名选人做的报道有两种:一种是人物作为报道中心,另一种是就一个事件、一 个问题提供意见。有的报道中虽然谈话很简短,也不一定要报姓名,但也应当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 报道中可以出现几个人物讲话,但也不宜太多,否则,头绪太多会影响收听效果。访问谈话的技巧1.访谈要求(1)谈话内容新鲜充实A、要言之有物,避免空泛的表态。B、要反映谈话人真实的思想感情。C、抓住重点、简明扼要。(2)谈话结构清晰合理谈话无论长短都应该内容集中、主题突出、层次清楚、结构合理。(3)谈话情绪活跃饱满记者与谈话对象双方交谈默契和谐,交流深入,没有勉强意味,语言节奏感好。要想使谈话情绪活跃饱满,在人物谈话采录中,一次性采录
10、成功是非常必要的。2.创造良好的谈话条件(1)选择恰当的访问谈话时间一些完美的音响一般是在事物某一新变化过程中开始采录的。人物的心情表达只有在这种时候是最具典型性的。在一些新闻事实出现后,记者要抓住时机及时联系采访,争取在事件仍然新鲜的 时候就适时采访,抓住采访对象的第一反应。一些重大的关头,当事人会有很多感触,对此不仅听众关心,而且被访者也最可 能谈出最真实的感受,比较真实可信。其次是要选择被访人情绪较高,愿意交谈的时候进行访问。(2)选择恰当的谈话环境选择采访对象感到熟悉、亲切、愿意交谈的环境,可使他轻松自然,也能保证采 访成功。记者采录谈话一般应寻找一个相对安静, 使谈话者能畅所欲言,又
11、具有较好录音 条件的场合,创造一种与记者单独交谈的气氛和现场条件。(3)消除对方紧张心理,激发想要交谈的欲望录音机一打开,会使人有一种压力感,容易引起心理紧张。记者要善于组织现场, 善于抚慰、安定被访对象,使对方克服、摆脱对记者、录音机的紧张感。记者的采访开头可以先提一两个启发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一般应较简单,为采访 搭一座桥,使对方较轻易进人话题,状态能保持正常。这一两个问题有的能用在 报道中,有的不能用。它们的作用只是心理启动,不是报道。现场解说现场解说是现场报道中记者在现场即兴做的解说, 它要在现场与采录音响同时完 成。由于播出时间的不同进一步分为直播的现场解说与录播的现场解说两种。直播
12、的现场解说是由记者在新闻现场边说边播出,一次形成报道,没有再思考、 重说的余地,对记者的观察、捕捉、反应、表达能力要求最高,也是解说中最难 的一种。录播的现场解说虽然也要求记者在现场完成, 但由于并非直接播出,允许记者对 说得不满意的部分在现场重说,有时甚至可以多次重说直到满意为止, 这比直播 的现场解说容易些。现场解说的特点(1)现场形成现场解说无论在现场能重说多少次, 但它都必须在现场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没有 太多的反复思考的时间,也没有事后修改之机。(2)即兴性记者要在面对最新变化中完成报道,常常是边听、边看、边思考、边说,这种即兴的解说很能表现记者的素质, 反映他的现场状态,是智力、修
13、养和心理的多 重测验、挑战,这对听众也是极有趣味、充满变化且具有极大悬念感和魅力的。(3) 口语化记者使用的口语化语言报道,会更易吸引听众注意,听起来也容易入耳。口语化 还可以增加报道的现场感。(4)个性化记者用口语进行报道,语言容易有个人风格。解说的地位与作用1 .解说的地位对于音响报道来说,音响和解说是不可缺少的,解说是音响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2 .解说的作用(1)叙述事实、说明音响A、交待新闻要素解说要说明事件采录的时间、地点、人物、事实、原因等音响无法提供的新闻要素。B、解释说明音响解说要为音响报道中没有确定性特征的声音形象提供解释,说明其内容、含义与发出声音的主体。(2)补充音响A、
14、补充音响中不能提供的视觉形象及其他感觉记者要用解说为听众提供现场环境、 活动、人物及事物的视觉形象,以及它们的 触觉、嗅觉、味觉等其他现场感觉,以便听众得到完整的印象和信息。B、补充音响报道不能传达的有关的背景材料及相关知识非现场的、非现时的内容,如事物过去的状况等背景资料,事物的性质、特点等 内在情况,人物的历史及其他人生经历,以及事物、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环境因素, 除去人物谈话音响可做一些交待外,主要靠记者的解说来加以介绍。C、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记者在采访中产生的感想、意见要通过解说来抒发,这类解说还常常具有点明主 题的作用。(3)概括、提示音响A、铺垫音响要使音响的出现能引起听众的重视,
15、并能让他们听全听好,就要对重要音响有所 预告、提示,也就是要用解说铺垫音响。B、概括音响对于占时过长、节奏缓慢、内容拖沓的音响,解说要加以概括压缩,以便更好地 突出、提示重要音响,并使内容精练、提高节奏,增加报道信息量,使听众爱听、 听好。对现场解说记者的要求(1)事先充分的准备在报道前要尽可能多做一些准备。 如果有时间可以拉个提纲,将可能遇到的情况 列出来,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以便更好理解事实、 理解当事人;设想事件中可能出 现的情况、可能发生的变故,据此设计报道结构、解说内容;设想可能需要采访 的人物并有针对地设计提问。做准备的目的也是为了减轻现场压力,使记者能够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关注现场的 变
16、化上,平心静气地观察、思考、报道,为现场报道时的冷静、从容创造前提条 件。(2)良好的心理素质记者平日也应该有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头脑冷静、情绪稳定、紧张有序, 把它变成一种素质,一种职业反应。(3)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报道的一定之规准备再充分,报道也要从现场出发,如果现场与准备的内容发生了冲突、 现场出 现了变化,就应该以现场、以事件发展为准做报道。在变化的情况下,记者的基本原则是 准确地报道出事件的动向、发展,先在瞬息万变的现场把握住最重要的正在进行的事件主体、核心,抓住它,说清它,然后再顾及其他。(4)处理好解说与音响的关系记者要会判断解说的时机,当重要音响出现时,记者要让音响突出,
17、使主体音响 声音饱满、响亮、清晰。而当现场没有重要音响时,要适时进行解释说明。记者 的现场解说不能与重要音响发生冲突。在现场采录时,记者要靠有预见地移动位置来调节现场音响的音量,使报道或突出音响或突出解说。记者在现场不断根据报道需要变换自己的位置。修改稿件的步骤1 .审读稿件编缉在动笔之前,对选用的稿件按照选稿标准,进行审查阅读。广播编辑必须要有这样的能力:在时间紧迫,周围非常嘈杂的环境下,能高度集 中注意力,沉着冷静地修改完稿件。而所作是修改既是必要的,又是准确的。编辑在动笔改稿之前,要求弄清原稿中的六个基本向题。(1)主题。搞清作者在新闻广播稿中所要说明和表达的主要问题,有何现实意义、有何
18、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2)观点。稿件中通过主题所要说明和反映出来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是否符 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当前的宣传精神。(3)事实。新闻事实材料(包括事件、人物、地点、时间、数字等)是否真实 确切;是否有造假或合理想象之处;事实是否充分,尤其是说明主要问题的事实 材料是否充分。(4)结构。从听的角度考虑,层次是否清楚,布局是否合理,逻辑文理是否通 顺,是否适合听。(5)语言。语言是否清晰、通俗、流畅;有没有晦涩的别人难以听清听懂的字、 词和句子。(6)效果。听众对稿中所反映的事实和观点、会不会有所怀疑、误解、异议,稿件播出后有没有副作用等。2.处理稿件(
19、1)处理稿件的方案在审读的基础上,最后决定处理稿件的方案,一般有五种:A.采用。有些稿件的主题抓得准、抓得好,观点正确,事实比较充分,只是结构 松散些、布局不够合理,词句上有点毛病,这样的稿件,经编辑修改后即可采用。B.待用。有些稿件的主题好、角度也较新,有现实意义。但主要的事实材料交待 不清,又缺乏必要的背景材料。对于这类稿件,编辑无法代劳。编辑可提出修改 的具体意见,供作者参考,然后请作者补充些有关的具体材料或重写。C.暂不用。有些稿件的主题和思想内容都好,基本可用,只是目前发稿时机不适。 需要暂时压一压,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再用。D.留用。有些稿件基本上不能用,但稿件中某一点或某一部分的具
20、体材料(包括音响材料)有可取之处,可以留作资料或作综合稿件时用,或作报道线索用E.不用。有些稿件初选时虽已过关,但审核复查时,发现主题不是太好,仍可决定不用。有些是经复查,发现同类题材不久前已报道过了,也就决定不用。(2)改稿应注意的问题A.防止在修改过程中出现差错许多差错均与编辑工作有关。在编辑工作中产生错误的原因大体是:a.主观臆断有的编辑在修改稿件过程中,主观性很强;有的片面追求生动,凭空添枝加叶, 画蛇添足。b.缺乏知识不能要求编辑什么都知道,但是不知道的东西一定要注意提出问题, 向书本或别 人请教。c.粗枝大叶编辑是把关人,要有十分严谨的作风。在改稿中,粗枝大叶会造成许多错误。如一篇
21、报道说渔民为迎接渔汛,赶结了 31盘网。编辑以为“ 31”是“引”字, 结果“结了 31盘网”就改成“结了引盘网”。当然来稿字迹潦草的情况是常有 的,编辑的任务是仔细辨认,把一切可能出现的差错堵在播出之前, 更不能因自 己的疏忽和潦草的字迹而造成新的差错。特别是形象相近的字(日一月、了一3、土一土),标点符号的间隔号() 与逗号、顿号也易混淆,有些外国人姓名中间的间隔号如错成顿号, 则一个人变 成两个人了。对原稿任意勾删,也容易造成差错。有的把两人之一的姓名勾掉了,两人的事迹 却留着,把张三的事迹说成是李四的,张冠李戴。有的则删得上下文意思不连贯。改稿时如在时间、地点上不注意核查,也容易出错。
22、对时间性的词,应在稿上注 明具体日期。有些地方台的来稿常有“我省”、“我县”等说法,上一级台或其它 台用时应改为全称。B.尊重作者编辑在编稿时,应谦虚谨慎地对待原稿,尊重作者,不能凭主观意图窜改作者原 意,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作者。除广播语言需要改得通俗易懂外,在表现手法、 语言艺术风格上也不能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改造”原作的风格。一个编辑在写稿或制作节目时能显现自己的风格, 在编稿时能保留并突出他人的 风格,在他手中能编各种风格的稿件,这样的编辑才是真正高水平的编辑。C.为播出者创造良好的播出条件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不但心中要有作者、 受众,而且要有播出者,要尊重他们的劳 动,处处为他们着想,尽量
23、为他们创造比较好的播出条件。 编辑应注意以下问题:a.修改完的稿件若不打印,修改时最好不用红笔、铅笔,因为红色在灯光下晃眼, 铅笔字在灯光下反光(有时还模糊不清),影响播音。b. 一个词不要在行尾和行首、页尾和页首分开书写。宁可在本行、本页挤写,或在本页空上几格不写,也要把这个词写在一起,以便于播读。例如:若把沃尔特 克朗凯特这个名字在间隔号处分成两页或两行书写,就可 能被说成两个人。因此,要尽量把这个人名写在一行或一页上,不要分开。c.有些名词(特别是少见的专有名词),若与前后文字连起来不易断句,使播读 者费解或产生误解时,编辑应在专有名词下作记号示意不能拆开,以免播错。某电台新闻报道了一条
24、“ 30万吨乙烯吴径工程”的消息,播音员把“ 30万吨乙 烯”这个词拆开,把乙烯和吴径连接起来播读,就令人听了费解。编辑应将“30万吨乙烯”下面作个记号,示意这是一个词(其实这还不是一个少见词) ,或者 把原稿改为“吴径的30万吨乙烯工程”,这就好理解了。d.除年、月、日以外,凡数字尽可能用汉字,这样说起来方便。如:增产了 2 230 000吨大米。有时会误把“了”字,当做阿拉伯数码“ 3”,于 是播音员就可能告诉受众,这里“增产三千二百二十三万吨大米”,这就造成了夸大事实的错误。编辑若把上述数字改为“增产了二百二十三万吨大米”,就可避免差错了,更何况这么长的数字让播报者临场转换成个、十、百、
25、千、万去表 达是很困难的。e编辑应该知道印刷媒介文字稿的各种改稿符号,但不能整个套用。广播编辑用的改稿符号要便于播读述说。印刷媒介用的改错符号和增添符号等都要从稿中拉出来写在旁边以利于修改时 查找,而这种“抛气球”的方法,却使播读者拉长了视线的寻觅和回归过程,造 成连续播读的困难,破坏了语气的连贯性。因此,广播稿,特别是用于直播的稿件,需要增添或改正的地方,应该就近写在 两行之间,最好是楷体,以便利于播读。如果改动的内容多、太乱,在时间允许 时,应在修改后,重新录入打印。3.检查性诵读广播稿修改完毕,还要从头至尾仔细地诵读几遍。要检查修改后的稿件上下是否 连贯,有没有没错字、漏字,别字,有没有
26、用行,发稿时页码是否齐全。最后,编辑应在改好的稿件标签(亦称稿签)上签名、注明日期、核算并标明字 数(时间)等。新闻节目新闻次序的安排1 .首先确定头条及二、三条。与当前最新政治、经济动向有关,与反映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重要问题的新闻放头条。即最新、最重要的新闻放头条(0如果头一、二、三条重要性相近,短的在 前,长的在后。这样,播了短的,长的不觉得压后。否则,播了长的,短的尽管 位居第二,也会让人感到放得太后。2 .各类新闻的编排程式要根据节目性质确定。要根据各台所办的新闻节目的宗旨来定新闻的次序0一般情况下,国内新闻在前,国际新闻在后;或本地新闻在前,外地的新闻在后。 如发生重大国际事件,国际新
27、闻也应放在前面。3 .层次分明,便于收听。同一方面、同一区城的新闻最好安排在一起,使听众听起来集中、清楚,对比的 稿件要安排在相邻的位置,使听众听起来有“径渭分明”之感。新闻提要的编排广播电台新闻节目的提要犹如报纸的标题。 电台的新闻节目是借助正式报告新闻 以前播送的新闻提要,使听众知道这次节目要播什么内容, 哪些是重要的,哪些 是他感兴趣的,哪些是他已经听过了不必细听的或者虽然听过还想再听的。报纸上发表的新闻,每一条都有标题。电台广播的新闻却不是每条都写提要。新闻提要只是电台部分新闻节目的组成部分,是节目内容的提要。要选择最重要的、最新鲜的新闻和评论写提要,不要面面俱到地条条新闻都写提 要。
28、一般来讲每次新闻节目选择二分之一左右的新闻写提要比较合适。 另外,报纸上 是一条新闻一个标题,电台的新闻提要可以是一条新闻写一条提要, 也可以同一 主题或内容相关的几条新闻合写成一条提要。电视新闻摄像的特殊要求一、新闻摄像的特点:1 .时间紧迫,反应敏捷电视新闻记者要有敏锐的目光,看到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不漏掉一个关键细节;有预知事件发展的能力,在新闻事件产生进展时,总是提前到位,抢占有利位置 拍摄画面;有充沛过人的体力;有熟练的摄像技术,在紧张的现场娴熟地调整设备拍摄出符合技术标准的画面。2 . 一次成功,不可重复电视记者拍摄时都必须与事件的进展同步进行, 对新闻现场的记录只有在新闻事 件正
29、在发生、新闻过程正在进行、新闻主体在现场的情况下进行,即电视新闻采 访多在“现在进行时”的状态下进行。电视摄像记者的基本功一一挑、等、抢摄像记者是否具备“挑”、“等”、“抢”的能力,可以说是衡量其思维能力和专业 素质的标志之一。1 .挑选记者要对大量可供报道的事实进行严格的挑选,以确定拍摄那些最能体现事物本 质的、最能说明问题的、适合于拍摄的典型事件、人物、场景等。从具体镜头的 拍摄来说,就要挑选最富有本质特点的情节、细节、动作、表情、神态等,以生 动的镜头突出表现新闻报道的主题。2 . 等待等待,就是在挑选的基础上,有预见地、有准备地等待最富表现力的场面出现。首先,等待决不是消极的、无目的的
30、,而是对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一种深入的 观察和预测。其次,等待需要记者极大的耐心。3 .抢拍抢拍,就是抓住时机,把等待来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迅速拍摄下来。摄像记者就要善于在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眼明手快,当机立断,把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景迅速抢拍下来,特别是对那些影响较大的生动事件和场面, 更要不 失时机地加以捕捉。电视记者现场出镜的主要作用有:一、记者带领观众亲临现场,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二、使现场的信息更加条理化、秩序化三、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四、使采访更加深入电视记者出镜的非语言行为电视记者常用的镜头前的非言语传播行为主要有以下四类:1 .外表可分为两大部分:(1)可控部分,如头发
31、、服装、化妆和装饰品等;(2)不可控部分,如容貌、身高、体重等等。对于电视记者的不可控部分,也 就是身高、长相等,一般说来没有什么要求。(除了那些口音太重或在镜头面前 过于不自信的记者之外)电视记者的着装打扮就有一定的讲究,有时具有让观众解读的信息。2 .体态语电视记者的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体态语在电视采访中的存在意义在于配合记者的口语表达, 对口头语言中出现的 不够严谨或不够完整的部分进行形象化的补充。体态语可具体区分为表情语、首语、手势语和体姿语四种。(1)表情语电视观众也会不自觉地从出镜记者的面部表情中捕捉信息。面部表情是传达记者情感以及被采访者和观众认知记者的最重要和最直接
32、信息源之一。在电视采访中,目光和微笑的交流是电视记者非语言符号中常见的手段, 无论是 现场观察还是与访问对象交流,或是面对镜头述评播报,记者的目光和微笑都传 达着最丰富、最有效的信息。(2)首语、手势语、体姿语首语是指人体头部动作所传递的信息,如记者访谈时低头、抬头、摇头、点头等 动作。手势语是指人体上肢所传递的交际信息,它包括手指、手掌手臂及双手所能 承载交际信息的各种动作。其中电视记者用的较多的有握手、鼓掌、挥手等动作, 因为它们的交际功能较强。体姿语是人的身体的各种姿态所传递的信息,如记者在采访的坐姿、立姿、步姿等,都会向被采访者传递一定的信息。首语、手势语、体姿语这三种体态语的经常是同
33、时进行的,也可以统称为身体动 作。身体动作的作用主要有三种:A.表达态度。B.情感交流。C.以动作强调语言信息。(3)记者的情绪控制面部表情和动作、姿态、语气等综合在一起在镜头前会形成记者的态度,表露 记者的情绪。电视记者在现场的情绪表现会真实地展现在镜头前,而这些情绪是有信息含量 的。作为记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3 .类语言类语言是指伴随着言语而瞬息万变发生的声学行为,它包括:音调、音色、音量、重音、口音、节奏、速度和停顿等等。在电视记者出镜报道时,运用不同的声调可以传递言语意义的细微差异。在类 语言的使用上如果不成功,会造成传播效果不理想。4 .界域界域是指记者出镜采访报道时与采访对象
34、的距离和自我空间的调整。在电视访谈中,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存在保持距离的问题。美国人类文化学者爱德华霍尔提出“相互作用距离”的概念,他把口语交流中 的互相作用范围分为四个区域:(1)亲密区:距离为0厘米至15厘米,是关系最密切的人之间的交流区,常发 生于情人和夫妻之间;(2)个人区:距离为45厘米至75厘米,为一般熟人的交流区;(3)社交区:距离为120厘米至210厘米,是相识但不熟悉的人们之间交流 活动的范围;(4)公众区:距离为350厘米至750厘米,包括所有类型的公众交流,如演 讲、法庭辩论等。一般而言,电视记者出镜访谈,与被采访者保持的合适界域应在“个人区”的 范围,即45厘米至75厘米
35、之间。离被采访者太远会让对方觉得自己不被重视; 太近则使人感到“逼人太甚”或产生其他不适感。止匕外,记者出镜访谈的界域和空间不仅体现在采访现场,还会体现在呈现给观众的电视画面上一一人物的距离从屏幕上看是否合适。镜头意识记者出镜的目的是使现场采访形成面对面的交流形式。电视记者在镜头前要有如同面对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的意识,这一意识叫镜头意识。提问的任务电视记者在镜头前的采访提问,总的目的是:代观众了解新闻事实。对于那些 记者已经了解了的事实,有时为了突出新闻来源的真实感,记者还需在镜头前进 行提问采访。电视记者仅仅了解新闻事实是不够的,他还必须以画面的素材形式将现场的新 闻事实记录下来,有时候提问
36、的过程直接构成报道的内容。电视记者出镜提问的任务包括:1 .获取未知事实获取未知事实的实现途径是“问”与“答”,由摄像机记录双方的问答过程,作为形象素材成为后期节目编辑的内容。在某些时候,被采访者拒绝回答的画面可以作为素材编进最后的节目中,因为节目中配合介绍被采访者拒绝回答的原因,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2 .已知事实,“明知故问”对于记者已知的事实,有时为了使它成为电视画面,往往通过记者提问,再让采访对象自己亲口说出,以便镜头记录。对于电视采访来说,把提问采访的过程记录下来,是形成节目的需要。这种“明知故问”的提问方式是电视独有的。电视隐性采访概念电视隐性采访是指记者出于特定原因, 不公开自己的记者身份,或在不通知被摄 对象、不申明采访目的等情况下,进行隐蔽的信息搜集的采访方式。电视隐性采访的适用范围隐性采访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的采访方法,它必须有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基金服务合同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四课 与世界共发展 第一框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教案 新人教版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大自然中的伙伴教案 辽海版
- 安徽省滁州二中九年级体育 第21次课教案
- 2024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This is me Grammar教案 (新版)牛津版
-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2023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1 Shall we go to the theatre说课稿 湘少版
- 厨房管理规章制度
- 租赁交通标志合同范本(2篇)
- 屈原 节选 课件
- 部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光伏发电项目试验检测计划
- 国开(陕西)2024年秋《社会调查》形考作业1-4答案
- 一年级拼音默写表
- 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8.大家的朋友-部编版(15张)课件
- 南昌市南京路医药谷工程勘察报告资料
- TAPP手术技巧精品课件讲座
- 信贷A初级题库(判断、单选题、多选题)
- 金属材料的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 不锈钢面板吊顶施工工艺(详细)
- 使用INSITE刷写ECM标定操作指导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