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整理_第1页
文言文复习整理_第2页
文言文复习整理_第3页
文言文复习整理_第4页
文言文复习整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题精选(含答案)(一)、桃花源记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 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 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 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4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渔人甚异之。5.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 、文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

2、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表现“村人”热情待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表现“村人” 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疋.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 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疋.的句子有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 不已?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9.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0. “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同时也为渔人出而复寻,“不复得路”, 埋下伏笔。)1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1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以游人行

4、踪为线索。 发现桃花源-小住桃花源-离开桃花 源-再寻桃花源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一、环境方面 (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3、与居室环境的4、写作者交往对象 的句子:谈笑有鸿儒, 、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6、互文见义 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7 、画何陋之有? 8、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 的句子: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二)陋室铭 1、文中的名句 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句子: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往来无白

5、丁。 5 无案牍之劳形。疋:龙点睛的句子具-1作者描绘的莲花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三)爱莲说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全文的纲领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四)核舟记1、全文围绕着“奇巧 ”一词选择材料。文中引用赤壁赋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3、文中引用后赤壁赋 的句子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文中直接描写鲁直 的句子是:佛印绝类弥 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一一珠可历历数也。

6、 5 、文中描写舟子的神态的句子是: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6 作者的感叹是:嘻,技亦灵怪矣哉!1、总括全文的纲领句 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 2 、最能够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衿、 独、 废 疾 者 皆 有 所 养。(六)杜甫诗三首(望岳)1、远望的句子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7、作者对核舟的细致描绘,印证了文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五)大道之行也贤与能,讲信修睦。寡了。 2、近望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细望的句子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 、表明愿望的句子

7、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子疋短,浑欲不胜簪。 诗情节紧紧围绕着 男新战死。老妇人确实被抓走5、富含生活哲理 的句子: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 1、借物抒情的 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绘自我形象的句子是:白头搔更1 、全3、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石壕吏)“有吏夜捉人” 一句展开。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 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 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4、表明 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七)三峡1、引用渔人的民歌 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沾裳。2、写夏天水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

8、、侧面写山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 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八)答谢中书书 1 、文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 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 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 、表明作者自豪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九)记承天寺夜油 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十)观潮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是: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一)湖心亭看雪 描写景物 的句子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十二)

9、诗四首1、使至塞上的描写 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名 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景物的句子 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描写 江上美景的句子 是:月下飞天境 云生结海楼 3、游山西村富含生活哲理 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秋词中,体现作者对秋天看法与古人不同 的一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 朝二)理解性默写。17、桃花源记中描写 桃花林的语句 是:夹岸数百步,中 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 土

10、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9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 的句子疋: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 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 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2、人说 “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陋室铭中 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 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

11、入帘青25 、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 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6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27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8、核舟记中介绍苏 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 的句子是: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 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32、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

12、,浑欲不胜簪”两句, 我们可以想见 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33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 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34、归园田居中透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 稀”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 流露出自惭之情。35 、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 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31 草萋萋鹦鹉洲。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 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充分体现了 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 苍劲,意境雄浑。36、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

13、年留客足鸡豚” 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37、透过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 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 国游”两句直扣诗题,交代 此行的目的。39、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表明作者要按照 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4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用 游动的视角来描 写景物的变化。 41、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 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42 、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仅写出

14、 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 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43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 壮丽及其感人力量。44 、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45、望岳中“岱宗复如 何,齐鲁青末了”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46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47、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上启下,表明 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48 、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 迅不至时迫切心

15、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9、春望中表达 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50、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 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 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51、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 吏与妇尖 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2、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 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53、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 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54、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 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6、。或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5 、三峡 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 的句子:春冬之时良多趣味。56、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量猿鸣三声泪沾裳5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拓展性默写58、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 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59、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0、请写出古代诗词中 有关山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61、

17、请写出古代诗词中 有关花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2、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你举出两例,课内课外不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 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 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 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

18、并怡然自乐。6. 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 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1. 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 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3.4.5.隔绝很久。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19、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 自由快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没有必要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 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 一写出。10. 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

20、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1. 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 安定的生活。12. 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 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 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14.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 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

21、社会。15.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1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 开朗。2. 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3. 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不

22、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4. 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黄发垂髫”又运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5. 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 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 析性文字。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

23、生活宁静。7. 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躲避不是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 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自我做答)爱莲说1阅读探究1. 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 作者怎样的情操?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 流合污的情操。“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2. “陶后鲜有闻”中的指陶渊明。文中

24、与“鲜”3.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 洁身自好的品格。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 的操守。10. 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 追求富贵的世风。11 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

25、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 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12. 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13.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 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4. 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5. 用原文语句回答。1)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

26、许、哗众 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 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 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16. 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7.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7、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 于反衬。1迁移拓展1. 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像陶渊明那样保持 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女口: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2. 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 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3. 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

28、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菊花。在万 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4. 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记承天寺夜游 *问题探究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 进门与他为伴。2“欣然起行”

29、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谁能与我同赏明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 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 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 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 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

30、,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 者的恬静、悠闲。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清静、舒适、愉悦。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 的含义?)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10. 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悠闲自得、无忧无虑。11. “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 情尽在其中。为俗务所累。"闲”表现在何处?(摘引12. 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31、?世人大多热衷名利,13. 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 文中句回答)“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 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1拓展延伸1 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 愁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 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

32、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答谢中书书1理解探究*整体把握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动静归隐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 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 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3、?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 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 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

34、的思想感 情?与谢公比肩之意溢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于言表。7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9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 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

35、文,以“美”点明全文 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 次第井然。(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 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诗歌阅读一、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 骑,都护在燕然。1请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及所押之韵。押韵的字有: ;所押之韵为: 2. 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颈联描写塞上秋色,也写出诗人(身世浮沉漂泊) 的感受。3.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示例:(1)这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描绘塞外雄奇 壮观的独特风光。开阔鲜明,气势雄浑。(2)两句诗讲究线条美,一望无际的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线条简约,物态毕现。4. 全诗有三层意思,分别是什么?(1)出使路线;(2)沿途风光;(3)最新消息。大漠 “孤烟直”则使画面有立体感,“长河”把画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的气势。“归雁”即景设喻,用于自比,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幽微难言)5. 苏轼称这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