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6篇复习资料_第1页
文言文16篇复习资料_第2页
文言文16篇复习资料_第3页
文言文16篇复习资料_第4页
文言文16篇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十则1、论语记录 和 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2、子: ,指 。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3、时习: 。4、说( ):通“ ” , 。5、愠( ): 。6、君子: 。翻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7、吾: 。8、日: 。9、三省( ): 。10、信: 。11、传( ): 。翻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温故而知新: 。翻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13、罔: 。 14、殆: 。翻译: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15、女:通“ ”, 。16、是知也: 。是, 。知,通“ ”, 。翻译: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17、贤 : 。齐:翻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18、弘毅: 。翻译: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19、凋: 。翻译: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20、其恕乎: 。其, 。恕, 翻译: 十则理解性默写1、十

3、则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2、十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3、十则中,既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又讲学习方法的语句是:4、十则中,含有实事求是精神的语句是:5、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6、十则中,阐述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语句是:7、十则中,表达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这一意思的名言是:8、十则中,根据“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一意思,可以概括出一个成语、孔子认为,聪明人应具备“”的学习态度。10、在现实生活中,表示要善于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或随时以周围的人为鉴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十则中孔子的话:11、生活中

4、,表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这一意思时,我们可以引用十则中的一句:12、选文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重”表现在,“远”表现在 。13、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的句子是: ,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爱莲说一、课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 。作者( )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说”,是古代( )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 ),也可以论述( )。 (2)蕃: 。 (3)晋陶渊明独爱菊: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淤泥, (6)濯(zhu)清涟而不妖: 。濯, 。清涟, 。妖, 。 (7)不蔓不枝: 。 (8)香远益清

5、: 。益, 。 (9)亭亭: 。 (10)亵(xi)玩: 。亵, 。 (11)隐逸者: 。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 。 (15)菊之爱: 。 (16)鲜(xin)有闻: 。鲜, 。 (17)宜乎: 。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 , 。2、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

6、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 。5、“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 , ;“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 , 。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 。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下注释:1、选自 。苏轼(1037-1101,( )代文学家。字( ),号( )居士。2、念

7、无与为乐者 。念, 。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4、如积水空明 。5、藻荇 。6、盖表示 。7、闲人 。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是: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4、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 5、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它与“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6、记承天寺夜游中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陋室铭一、课下注释:(1)名: (2)灵: (3)斯: 。陋室: 。(4)惟: 。(5)惟吾德馨: 。馨, ,这里指 。 (6)鸿儒: ,鸿: 。(7)白丁: 。

8、(8)调(tio)素琴:调,原指 ,这里指 。 。素: 。(9)金经: (10)丝竹: ,“丝”指 乐器,“竹”指 乐器。这里指 。(11)乱耳: 。(12)案牍: 。(13)劳形: 。形, 。劳, 。(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15)何陋之有: ?之,表 。 (16)铭:古代的一种文体,刻在石碑或器物上,用来( )或记录行为,也可以用来提醒,激励自己的文字。 (1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二、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2文章的点题句是: , 。3文章是从 、 、 三方面表明陋室的 之雅、 之雅、 之雅,见“惟吾德馨”

9、,而明“陋室不陋”的。4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 , 。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 。5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 。6.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 , ; , 。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 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 之情。7.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 , 。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 与 ,进一步突出“ ”。8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9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 的节操和 的情趣。10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 的写法。

10、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 ,引出主旨。“ ”立意贯穿全篇。11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 散句: 12“仙”和“龙”比喻 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 。13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 三 峡一、课下注释1、 自: 。 2、 略无: 。阙:通“ ”, 。 3、 嶂(zhng): 。4、自非: 。 5、 亭午: 。夜分: 。 6、曦(x): 。这里指 7、 至于: 。 8、 夏水襄陵: 。襄, 。陵, 。 9、沿: 。溯, 。 10、 或: 。王命: 。宣: 。 11、朝发白帝: 。 12、奔: 。御风: 。 13、不以: 。疾: 。 14、素湍绿

11、潭: 。 15、回清倒影: 。 16、绝巘(yn): 。巘, 。 17、悬泉: 。漱, 。 18、清荣峻茂: 。 19、良: 。 20晴初霜旦: 。 21、属(zh): 。引: 。 22、凄异: 。 23、哀转久绝: 。 24、沾: 。二、理解性默写:1、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 , 。2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特点的语句是: , 。 , , 。3、三峡中,描写秋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 。4、三峡中,描写三峡总的特点的语句是: , 。 , 。 5、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 , 。桃 花 源 记一、课下注释:1、选自 。陶渊明,( )著名诗人。2、落英:。3、缤

12、纷:。4、林尽水源: 。5、仿佛: 。6、才通人: 。7、豁然开朗: 。8、俨( )然: 。9、属: 。10、阡陌交通: 。阡陌: 。11、相闻: 。12、外人: 。13、黄发垂髫( ): 。 14、要( ):通“ ”, 。15、 妻子: 。绝境: 。16、无论: 。17、具言: 。18、叹惋: 。19、不足: 。20、便扶向路: 。扶: 。向: 。21、及郡下: 。22、诣( ): 。23、寻向所志: 。24、遂: 。25、规: 。26、未果: 。27、寻: 。28、问津: 。津: 。二、理解性默写: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 , ,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 ,

13、。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 ; ,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 。 ,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和乐的句子: , 。6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 。7.桃花源记中,展现桃源人精神面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人生活幸福的语句)是: , 。马 说一、注释1.辱: 2故: 3于: 。 4 奴隶人: 。5 骈(pin)死: 。 6 骈死于槽枥之间: 。 7枥: 8 不以千里称也: 。 9 以: 。 10一食: 。 11 或: 12 尽: 。 13 粟s:本指小米,泛指 。 14 食马者(s):通“ ”, 。15 其: 。 16 是: 。 17 能: 。18 外见:

14、见:通“ ”, 。 19 且: 。20 欲: 。 21 等: 。22 不可得: 。 24 安: 。 25 策之: 。 26 执策: 。 28 以其道: 。29 道: 。 30 食之:食,通“ ”, 。31 尽其材: 。32 材:通“ ”, 。 33 鸣: 。 35 通其意: 。36 临: 。37 呜呼:38 其真无马邪: ,表 语气。39其真不知马也: ,表 。40 邪:同“ ”,表示 。 二、理解性默写:1.马说中,点明千里马被埋没(或: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或:点明“相马者”的弊病的语句)的原因的语句是: 。 2.马说中,作者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

15、者比作“ ”;将人材比作“ ”; 伯乐 指的是: 3.马说中,点明千里马终生命运的语句是: , 。 4.马说中,写出“食马者”平庸浅薄(或: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曰:“ !” 5.马说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 。 送东阳马生序1选自 生, 。序: ,这是一篇 序。 2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西北),( )文学家。余: 。 3嗜: 。 4无从: 。 5致书: 。致: 。 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每: 。 假借: 。 于: 。 笔: 。 7弗之怠(di):即弗怠之, 。 弗: 。之:指代 。 8走: 。 9逾约: 。 10以是: 。 11加冠(gu

16、n):古代男子 岁举行加冠礼,表示 。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 。 12患: 。. 13硕师: 。 硕, 。 14游: 。 15尝: 。 16趋: 。 1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先达: 。叩, 。 18德隆望尊: 。 望, 。 隆: 。 19门人弟子填其室: 。 门人、弟子, 。 填, 。这里是 的意思。 20稍降辞色: 。 辞色, 。 21援疑质理: 。援, 。 质, 。 22俯身倾耳以请: 。 23或: 。 24叱(ch)咄(du): 。 25至: 26复: 。 27俟(s): 。 28负箧(qi)曳屣(y x): 。 箧: 。 屣: 29穷冬: 。 30皲(jn)裂: 。

17、31舍: 。 32支:通“ ”, 。 33媵(yng)人: 34汤: 。 35沃灌: 。沃, 。 36衾(qn): 。 37拥: 。 38而: 。 39乃: 。 40寓逆旅: 。 寓, 。 逆旅, 。 41被(p)绮(q)绣: 。 被,通“ ”, 。 42朱缨: 。 43腰: 。 44容臭(xi): 。 臭, ,这里指 。 45烨(y)然: 。 46缊(yn)袍敝(b)衣: 。 缊, 。敝, 47略无慕艳意: 。 略无: 。 慕、艳, 。 48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中: 。 口体之奉: 。 奉: 。 。49盖: 。 二、理解性默写:1、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的句子是: 2、揭示作者

18、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3、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 4、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5、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 。小石潭记一、课下注释:1从: 。2小丘: 。3西: 。4行: 。5篁(hung)竹: 。篁, 。6如鸣佩环: 。 。7乐: 。 8伐竹取道,伐: 。取: 。道: 。9 下: 。10见: 。11水尤清冽(li): 。尤: 。清冽 : 。清, 。冽: 。12全石以为底: 。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宾语前置,“以全石为底”)。以: 。为: 。13近岸: 。近, 。岸, 。14卷石底以出: 。卷: 。 15为坻

19、(ch)为屿(y),为嵁(kn),为岩:形成了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 。屿: 。嵁: 。岩: 。16青树翠蔓,蒙络(lu)摇缀,参差(cn c)披拂:拂: 。翠蔓, 。17可百许头: 。可: 许:用 18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皆: 。19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下, 。布: 。彻: 。20佁然不动: 。佁(y)然, 。21俶尔远逝: 。俶(ch)尔, 。远, 。22往来翕(x)忽: 。翕忽: 。23乐:逗乐。24潭西南而望: 。西南, 。2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 。斗折: 。蛇行: 。26. 差互: 势: 。 犬牙: 。 27 可: 28 四面竹树

20、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o chung)幽邃: 寂寥: 。悄怆, 。邃, 。凄: 。寒: 。29 以其境过清: 。以, 。清, 。30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居: 。之: 。 去: 。31 游者: 。游: 。者: 。32隶而从者: 。 33 小生:两个年轻人。 二、理解性默写:1、小石潭记中,写潭边茂盛的植物的语句是: , , 。2、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的语句是: , , , , , 。3、小石潭记中,借景生情,寄寓自己孤寂凄清的失意心情的语句是: , , , , 。4、小石潭记中形容溪身形状的语句是: 。5、小石潭记中,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 。岳阳楼记一、课下注释:谪:

21、 。守: 。越明年: 。 政通人和: 。 通: 。和: 。 具:通“ ”, 。乃: 。 增: 。制: 。属:通“ ”, 。作文: 。记: 。胜状: 。 衔: 。吞: 。浩浩汤汤(shng): 。横无际涯: 。横: 。际涯: 。朝晖夕阴: 。晖: 。气象: 。万千: 。大观: 。前人之述备矣: 。 备: 。然则: 。南极潇湘: 。极: 。迁客: 。骚人: 。会: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若夫”近似“ ”,“至若”近似“ ”。淫雨: 。霏霏: 。开: 。阴: 。浊: 。排空: 。日星隐曜: 。 山岳潜形: 。行: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薄: 。斯: 。则: 。去国怀乡: 去: 。国: 。忧谗畏讥: 。畏: 。谗: 。讥: 。萧然: 。感: 。春和: 。景: 。波澜不惊: 。惊: 。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万顷: 。沙鸥: 。翔集: 。集: 。锦鳞: 。岸芷汀兰: 。郁郁: 。而或: 。长烟一空: 。一: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何极: 。旷: 。怡: 。宠辱偕忘: 。宠: 。偕: 。临: 。把酒临风: 。 洋洋: 。尝: 。求: 。古仁人: 。心: 。或异二者之为: 。为: 。 不以物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