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鸿业第七版答案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 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 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 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 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
2、定展开的。(4)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 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 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 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 析建立在微观
3、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 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 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 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 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 会受到影响。2. 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4、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 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 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 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 它还属于中间产品。3.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
5、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 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 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 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4 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
6、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 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 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5. 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解答:间接税虽由岀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 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
7、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岀,因 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 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 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 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 GDP6. 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
8、40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 GDP o(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o(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o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 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 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 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 5= 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 7.5) + (30 5) = 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 + 27.5 = 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
9、GDP是相同的。7. 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2016年和2017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2016 年2017 年数量价格数量价格书本10010美元11010美元面包(条)2001美元2001.5美元菜豆(千克)5000.5美元4501美元(1) 2016 年名义 GDP ;(2) 2017 年名义 GDP ;(3) 以2016年为基期,2016年和201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变化多少百分比?(4) 以2017年为基期,2016年和201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变化多少百分比?(5) “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
10、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6) 用2016年作为基期,计算2016年和2017年的GDP折算指数。解答:(1) 2016 年名义 GDP= 100X 10+ 200X 1 + 500X 0.5 = 1 450(美元)。2017 年名义 GDP= 110X 10+ 200X 1.5 + 450X 1= 1 850(美元)。 以 2016 年为基期,2016 年实际 GD= 1 450 美元,2017 年实际 GD= 110X 10+ 200X 1 + 450X 0.5 525(美元),这两年实际 GDP变化百分比=(1 525 - 1 450)/1 4505.17%。 以 2017
11、年为基期,2017 年实际 GDP= 1 850(美元),2016 年的实际 GD= 100X 10+ 200X 1.5 + 500X 1 800(美元),这两年实际 GDP变化百分比=(1 850 - 1 800)/1 8002.78%.“ GDP所以是不完(5) GDP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岀了后一个因素,整的。斤算(6) 用 2016 年作为基期,2016 年 GDP折算指数=名义 GDP实际 GDP= 1 450/1 450 = 100%,2017 年 GD
12、P 指数=1 850/1 525 = 121.3%。8. 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一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 = 800 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 500= 4 300(亿美元)。(2)从 GD= c + i + g + nx 中可知 nx = GDP- c i g,因此,净出口 nx = 4 800 3 000 800 960= 40(亿 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
13、,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 有 T= BS g = 30+ 960= 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 = NNP- T= 4 300 990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 S= yd c = 3 310 3 000 = 310(亿美元)。BS= T-g,从(而闰、=39.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 都是亿元)。试计算:解答:(
14、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p),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 yd c = 4 100 3 800 = 300(亿元)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岀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岀口,在本题中为 为sg = t sg = BS= 200。gsr100,因此投资某国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 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 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
15、30i = sp + sg + sr = 300 + ( 200) + 100 = 200(亿元)(3)从GD= c + i +g+ (x m)中可知,政府支出 g= 5 000 3 800 200 ( 100) = 1 100(亿元)10. 举例说明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四者的关系,这四者是否都计入GDP ?他们是否一定都是整数?解答:总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存量则是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 总量。假定某国在某年投资是4000亿美元,该国在该年的资本存量可能是2万亿美元(包括厂房、机械设备及存货价值等)。厂房、机械设备等会不断磨损。假定概念磨损掉
16、的资本价值即折旧(当然不仅有物质磨 损,还有精神磨损,例如设备因老化过时而贬值)有1000亿美元,则上述 4000亿美元投资中就有1000亿美元要用来补偿旧资本消耗,净增加的资本只有3000亿美元,这3000亿美元就是净投资,而这1000亿美元因是用于充值资本设备即用来替换或者说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故称重置投资。净投资加重置投资称为总投 资,即上述4000亿美元(=3000+1000)是总投资。用纸出发计算GDP时的投资,指的就是总投资。从上述可知,资本存量、总投资和重置投资不可能是负数,拿总投资来说,即使本年度没有生产任何资 本品,总投资也只是零而不能为负的。但净投资情况就不同,如果本年度生产
17、的资本品不足以弥补资本消耗 的折旧,净投资就要成为负数,例如,本年度投入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1000台机器,但报废了 1万美元/台的1200台机器,这样,尽管总投资达到1000万美元,但由于重置投资达1200万美元,因此,净投资就是-200万美元。11. 为什么存货会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答:存货对厂商来说,像设备一样,能提供某种服务。例如,当市场发生意料之外的需求增加时,存货可 应付这种临时增加的需要,同时,生产过程要顺利连续不断的维持下去,仓库也必须有足够的原材料储备。至于商店,更需要库存必需的商品,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可见,存货对厂商的正常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它构成资本
18、存量的一部分。GNP是某经济社会在每一时期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NP之外,所记得的就只是销售额,而不是产生额。例如,某国年生产9000亿美元产值,但只卖掉 8500亿美元,还有500亿美元要作为存货投资计入 GNP即看作是企业自己购买存货的支出计入GNP12. 为什么计入GDP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答:出口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本国GDP勺一部分,出口收入流入本国,本国的GDP增加;而从外国进口的货物是外国的产出,进口支出流入国外,是本国GDP勺减少。这实际上是用本国的产品交换外国的产品,出口增加 GDP进口减少GDP因此,我们计算 GDP时,必须从出口中扣除进口即仅计
19、算净出口,才 能准确计算GDP13. 假定甲厂商为乙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400美元,乙厂商为甲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 300美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试问计入GDP的是否就是这100美元?【答案】不是。答:计入 GDP的应当是700美元(=300+400),因为GD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现在甲乙两厂商生产的服务价值总共是 700美元而不是 100美元,因此,计入GDP的应是700美元,至于双方抵消多少,和GDP计量无关,否则,甲乙两厂商相互销售 时计入GDP的就都只是相互收支抵消后的支付余额了。14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机选国民收
20、入(NI )、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个人收入(PI)单位:亿美元折旧20间接税15红利100公司利润250个人租金收入140社会保险金10雇员报酬500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00政府转移支付50企业支付的利息25解答:(1)国民收入Nl=雇员报酬+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企业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500+25+140+250+200=1115(2)国内生产净值 NDP国民收入+间接税=1115+15=1130(3)国内生产总值 GDP=NDP折 旧=1130+20=1150(4)个人收入Pl=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1115-(2
21、50+10)+50=90515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能否完美地衡量人们生活费用的变动吗?答:消费者价格指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生活费用,但不能完美地衡量人们的生活费用。这是因为:(1)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组合的种类和数量是固定的,如果一些消费者实际消费的“一 篮子”商品和服务的组合和数量与计算CPI所采用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不一致,这些消费者的生活费用及其变化就不能够完全在 CPI上反映岀来。(2) CPI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替代倾向。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 动时,它们并不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明显,一些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比较缓慢,而另一些商品和服务的价
22、格甚至会下降。对此消费者会进行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替代,即少消费价格上升明显的 商品和服务,多消费价格上升缓慢甚至下降的商品和服务。但是,CPI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组合是固定的,因此CPI会高估生活费用的变化。(3) CPI没有考虑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出现。当新产品或新服务出现后,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而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消费者为了维持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支岀的钱可以减少了,因此CPI会高估生活费用的变化。(4) CPI难以反映和衡量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如果一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提高了,而这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保持不变,单位货帀的购买力实际上是上升了;反之则反是。但由于CPI“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组合是固
23、定的,所以也难以反映和衡量产品和服务质量。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一支岀模型1.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岀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岀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 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MPC=A cA y或MPC= dcdy表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APC= cy表示)。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PC=A cA y = 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
24、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 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A y=A c+A s,因此,A cA y+A s A y = 1,所以,A c A y= 1 - A s A y。只要A s A y不等于1或0,就有OVA cA y< 1。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2.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
25、变动。这条定律提岀的 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 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 短期分析。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3. 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解答: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岀
26、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岀水平,于是总产岀或者说总收入水 平就会随之提高。4. 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解答:政府(购买)支岀直接影响总支岀,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岀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的 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但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 响消费支岀,再影响总支岀。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岀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
27、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 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 影响消费支岀,再影响总支岀,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岀的绝对值。例如增加10亿元政府购买,一开始就能增加 10亿元总需求,但是减税 10亿元,会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0亿元,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一开始增加的消费需求只有8亿元,这样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绝对值就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岀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也是间接影响总支岀,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 入来影响消费支岀及总支岀;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
28、政府转移支付是与政府购买总支岀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5. 平衡预算乘数作用的机理是什么?解答: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 率。在理论上,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也就是说政府增加一元钱开支同时增加一元钱税收,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一元钱,原因在于政府的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如果用公式说明,就是At =A g(假定转移支付tr不变),而收入的变化是由总支出变化决定的,即Ay=A c+A i +A g,假定投资不变,即A i = 0,则A y = A c+A g,而A c=A yd =B ( A y-A t),因此,有A y
29、=B ( A y-A t) + A g =B ( A y-A g) + A g(因为A t = A g),移项得到Ay(1 -3 ) = A g(1 -B )可见,A y A g= 1-3 1-3= 1,即平衡预算乘数(用kb表示)kb =A gA y = 1。这一结论也可以通过将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直接相加而得kg+ kt = 11 B (1 -1) + B (1 -1)1 -p (1 -1) =16 .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解答:总需求由消费支岀、投资支岀、政府购买支岀和净岀口四部分组成。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需求,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
30、消费支出,再影响总需求。税收的变化与总需求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 从而消费减少,总需求也减少。总需求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岀直接影响总需求,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需求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需求,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岀及总需求。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总支岀是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31、。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例如,增加1美元的政府支岀,一开始就使总需求增加1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可是增加1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美元的税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消费支岀只增加 0.8美元,这0.8美元才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 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 求的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的 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7.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 = 1
32、00 + 0.8yd,投资i = 50 ,政府购买性支出g =200,政府转移支付tr = 62.5,税收 t = 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解答:(1)由方程组可解得y= 1 000(亿美元),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 000亿美元。(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投资乘数:ki = 11-p= 11-0.8 = 5政府支出乘数:kg= 5(与投资乘数相等)税收乘数:kt =-p 1 -p=- 0.81 0.8 =- 4转移支付乘数:ktr =p 1 -p = 0.81 - 0.8 =
33、 4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 kg+ kt = 5 + ( 4) = 18. 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 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解答:本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 000,现在需要达到1 200,则缺y= 200。(1)增加政府购买 g=A ykg = 2005= 40。(2)减少税收厶 t = 200|kt|= 2004= 50。(3)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 1可知,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34、9. 消费支出波动比国内生产总值波动平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从长期来看,消费支岀和国内生产总值按相同的比率增长。但从短期或从经济周期角度来看,消费 支岀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有波动,消费支岀的波动幅度比国内生产总值要小。这是由于,国内生产总值中包 含折旧、税收、公司未分配利润等项内容,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则不包含这些;个人可支配收入包含诸如失 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等政府转移支付,而国内生产总值中不包含这些。由于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存在,因 而当经济衰退时(即国内生产总值减少时),税收减少,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增加,使得个人可支配收入 的减少量小于经济衰退程度(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量);反之,当经济高涨时(
35、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时), 税收增加,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减少,使得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小于经济高涨程度(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量)。税收和转移支付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波动幅度要小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幅度。而消费支岀则依赖于个人可支配收入,显然,消费支岀波动幅度要比国内生产总值要小, 即消费支岀波动比国内生产总值波动要平稳。10.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答:增加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 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 ;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
36、减少,经济 萧条。I由此得岀一个看来是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从而引起萧条,因而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从而使经济繁荣,因而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这就是“节检的悖 论”。在这个悖论中包含了某些一般理论的因素,即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强调了消费的这种作用。从总体上看,生产对消费的制约 作用是主要的,但在某些情况下,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也可以成为主要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能力 的无限增加与有支付能力的
37、需求的相对缩小是其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一。总需求不足在经济中成为一种比较 普遍的、重要的制约因素。11. 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家通常可假定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答:宏观经济学之所以通常假定产量决定于总需求,是从企业的行为上分析得岀的。一般来说,企业的 生产设备并不会100%勺利用,同样,劳动力也不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一旦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增加 时,企业就会通过增加生产能力的利用率来增加生产。同样,当需求下降时,企业也会作岀同样的反应, 减少生产。因此,把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看,可以把整个社会的产量看做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在短期内,总需求的波动会引起 GDP的波动。12. 试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答
38、:我们有公式厶Y=AA A,其中A为乘数值, A为自发支出的变化,它包括投资变化I,政府购买 G转移支付变化 TR等因素,这个公式表明了自发需求变化导致产出以A倍变化。这个理论反映了现代(即需求)的增加必然在经济中引起其他A会导致收入水平增加 A- A.当经济A只会导致价格水干上升而不会使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关系,某一部门支出 部门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收入以。倍值增加。一般说来,需求的增加有两个后果:一是价格水平上升;二是产出水平即收入水平)上升.只有当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时,自发需求增加凸 中已实现了充分就业时,即没有可利用的闲置资源时,自发需求增加厶 产出水平
39、(或实际收入水平)上升。一般情况下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水平和产岀水平同时上升,上升幅度一般不等还应该指岀,有时经 济中的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贤源处于“瓶颈状态”,这也会限制乘数 发挥作用。因为这种某些资源的“瓶颈状态”会使利用其他闲置资源成为不可能。13.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能否反过来说,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答:答案一: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边于边际 消费倾 向。答案二: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逐渐趋近于边际消费倾向,但平均消费倾向
40、始终大答:, apc = .欣电清序网数C = a + bY(则MPC = i = i +式闵以看出*血黒曲际消费惶向h赛减.H APC-定瞬U但是年能应过来说,仮递城+卿世 疋递咸+闪为即便1FC即b木基APC也会随着收入Y的增尢而左笑r阖为慕是常St Y变人时会越來越小*从戸点氏谨减=Y - C + I + G + (X - M)Y = C +1 + 0 tTR+(X-M)MPC -=dr答案三:假定消费函数为atc.*c w * wmpc r:竹TMPC=KM=Sapc=¥则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边际消费倾向 b递减,则APC定递减。但是不能反过来说 ,APC递减,MPC也一
41、 定递减,因为即使MPC即b)不变,APC也会随着收入Y的增大而表笑(因为a是常数,Y变大时,会越来越小, 从而APC递减。)14. 假设某社会经济的储蓄函数为 s=-1600+0.25y,投资从i=400增加到i=600时,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答:根据储蓄等于投资决定均衡收入,当 i=400,s=-1600 十 0.25y 时,均衡收入为-1600+0.25y=400,所以当 y=8000,i=600 时,均衡收入为:-1600+0.25y=600,y=8800。可见,当投资增加200时,均衡国民收入增加为y=800,以上结果也可以根据乘数原理得到。从储蓄函数可知,当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42、时,投资乘数Ki=1/ (1-0.75 ) =4,所以 y=200*4=80015.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 c=1000+0.75y d,投资为i=800,政府购买为g=750,净税收为t=600,试求:(1) 均衡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2)消费支出;(3)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4)投资乘数答案:(1)均衡国民收入 y=c+i+g=1000+0.75(y-600)+800+750=1000+0.75y-450+800+750,解得,y=8400,即均衡国民收入为8 400。( 3分)可支配收入 yd=y-t=8400-600=7800(1 分)(2 )消费支出 c=1000+0.75y d
43、=1000+0.75*7800=6850( 2 分)(3 )私人储蓄Sp=yd-c=7800-6850=950( 1 分)政府储蓄Sg=t-g=600-750=-150( 1 分)(4)投资乘数 Ki=1/ (1- B) =1/ (1-0.75 ) =4( 2 分)16. 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假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2,投资增加1000亿美元时,国民收入、消费及储蓄如何变化?【答案】该经济投资乘数为:Ki=1/0.2=5投资增加1000亿美元时,国民收入增加为: y=1000*5=5000 (亿美元)消费增加量为收入增量和边际消费倾向的乘积,即: C=5000*0.8=4000 (亿美元)同样求
44、得储蓄增加量S=5000*0.2=1000 (亿美元)17. 假设一国经济中消费者支出增加 600,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各减少300,边际储蓄倾向为0.2,试问新的均衡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动?若边际储蓄倾向0.2,则投资乘数为5=1/0.2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分别问:Kf1/0.2=5K tr =0.8/0.2=4 Kt=-0.8/0.2=-4因此,消费支出增加 600时,收入增加: y=600*5=3000政府购买减少300时,收入减少: y=300*5=1500政府转移支付减少300时,收入减少 y=300*4=1200税收减少300时,收入增加: y=300*4=12
45、00均衡国民收入变动量将是: y=3000-1500-1200+1200=150018.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50+0.75y ,试问y=1000 时的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 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是多少?解:根据消费函数 ,y=1000时消费 c=150+0.75*1000=900,储蓄为 100因此,这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MPC=0.75,平均消费倾向为APC=0.9边际储蓄倾向为MPS=0.25平均储蓄倾向APS=0.119. 什么是宏观税收函数?第十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 模型1 样理解IS 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
46、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 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 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 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 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 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
47、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 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 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 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2. 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 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 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 130万美元。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利率是 5%,答 案有变化吗?(假定价格稳定。)解答:第一个项目两
48、年内回收120万美元,实际利率是 3%其现值是1201.032 - 113.11(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故值得投资。同理可计得第二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是1251.033 - 114.39(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第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为1301.034 - 115.5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如果利率是5%则上面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分别是: 1201.052 - 108.84(万美元),1251.053 - 107.98(万 美元),1301.054 - 106.95(万美元)。因此,也都值得投资。3. 每年通胀率是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的名义美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值
49、得投资吗?解答:如果预期通胀率是4%则120万美元、125万美元和130万美元的现值分别是120/1.042 -110.95(万美元)、125/1.043 - 111.12(万美元)和 130/1.044 - 111.12(万美元),再以3%的利率折成现值,分别为:110.95/1.032 - 104.58(万美元),111.12/1.033- 101.69(万美元),111.12/1.034- 98.73(万美元)。从上述结果可知,当年通胀率为 4%利率是3%时,第一、第二个项目仍可投资,而第三个项目不值 得投资。同样的结果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得到:由于年通胀率为4%实际利率为3%因此名义利率
50、约为 7%这样,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分别为:1201.072 - 1201.145 - 104.81(万美元);1251.073 - 1251.225 -102.03(万美元),1301.074 - 1301.311 - 99.18(万美元)。4. (1)若投资函数为i = 100(亿美元)一5r,找出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2)若储蓄为S=- 40(亿美元)+ 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3)求IS曲线并作出图形。解答:(1)若投资函数为i = 100(亿美元)5r,则当r = 4时,i = 100 5X 4 = 80(亿美元);当 r = 5 时,i =
51、 100 5 X 5= 75(亿美元);当 r = 6 时,i = 100 5X 6 = 70(亿美元);当 r = 7 时,i = 100 5 X 7= 65(亿美元)。(2)若储蓄为S= 40(亿美元)+ 0.25y,根据均衡条件 i = s, 即 100 5r = 40+ 0.25y, 解得 y = 560 20r,根据(1)的已知条件计算y,当r = 4时,y = 480(亿美元);当r = 5时,y=460(亿美元);当r = 6时,y=440(亿美元);当r = 7时,y=420(亿美元)。(3) IS 曲线如图14 1所示。5. 假定:(a)消费函数为c= 50 + 0.8Y,投
52、资函数为1= 100(亿美元)5r ;(b)消费函数为c= 50 + 0.8Y,投资函数为1= 100(亿美元)10r ;(c)消费函数为c= 50 + 0.75Y,投资函数为1= 100(亿美元)10r。(1)求(a)、(b)、(c)的 IS 曲线;(2)比较(a)和(b),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3)比较(b)和(c),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斜率发生什么变化。解答:(1)根据Y= C+ I,得到 (a)的IS曲线为Y= 750 25r ;同理可解得(b)的IS曲线为Y= 750 50r,(c)的IS曲线为Y= 600 40r。比较(a)和(b),我们
53、可以发现(b)的投资函数中的投资对利率更敏感,表现在IS曲线上就是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小,即IS曲线更平坦一些。(3)比较(b)和(c),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从0.8变为0.75)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大了,即(c)的IS 曲线更陡峭一些。6假定货币需求为L= 0.2Y - 5r。画出利率为10%、8%和6%而收入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亿美元,价格水平 P = 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画出LM曲线,并说明什么是 LM曲线;若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再画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相比,有何不同?(5) 对
54、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 = 10,Y= 1 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 怎样变动?解答:(1) 由于货币需求为L= 0.2Y - 5r,所以当r = 10,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10亿美元、130亿美元和150亿美元;同理,当r = 8, 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20亿美元、14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当r = 6,Y为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130亿美元、150亿美元和170亿美元。如图142所示。阳 112(2) 货币需求与供
55、给相均衡即 L= MS由 L= 0.2Y - 5r,MS= m= M/P= 150/1 = 150,联立这两个方程得 0.2Y - 5r = 150, 即Y= 750 + 25r可见,货币需求和供给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为Y= 1000,r = 10 Y = 950,r = 8 Y= 900,r = 6(3) LM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即预防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岀来的。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Y和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曲线。也就是说,LM曲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 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根据 的Y= 750 + 25r,就可以得到LM曲线,如图14 3所示(左边的一条)。图 143 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则LM曲线为0.2Y - 5r = 200,即Y= 1 000 + 25r。这条LM曲线与 中 得到的这条LM曲线相比,平行向右移动了 250个单位。 (5) 对于 中这条LM曲线,若r = 10, Y=1100亿美元,则货币需求L= 0.2Y - 5r = 0.2 XI100-5X10 = 220- 5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9. 手形的联想》教学设计
- 发动机智能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
- 2025年双端面磨床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借款合同书保证人的责任
- 二零二五营业员招聘合同
- 海洋货物运输保险合同书范例
- 时刻记录器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三轮摩托车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电美容仪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块孔式石墨热交换器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邮政快递车辆安全管理讲解
- 提水试验过程及数据处理
- 城市供水企业(用氯)安全检查表
- 《口腔基础医学概要》课件-口腔的功能
- GA/T 2015-2023芬太尼类药物专用智能柜通用技术规范
- 枣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 悯农-幼儿园通用课件
- 米兰大教堂完整版本
- 失能老人消防应急预案
- CONSORT2010流程图(FlowDiagram)【模板】文档
- 国际经济与贸易-关于阿里巴巴国际站RTS频道外贸新机遇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