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宣贯 (1)_第1页
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宣贯 (1)_第2页
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宣贯 (1)_第3页
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宣贯 (1)_第4页
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宣贯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暂行技术要求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第二、五章第二、五章盛盛 刚刚 博士博士/ /高工高工福州福州2012-03-272012-03-27宣贯内容宣贯内容(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第二章第二章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第五章第五章 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附录附录 B B 视频监测设施技术要求视频监测设施技术要求附录附录 D D 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第二章第二章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2 2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公

2、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2.1 2.1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2.2 2.2 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2.3 2.3 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2.4 2.4 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2.5 2.5 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监测设施布设要求2.1 2.1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基础信息应急资源运行信息出行信息信息内容2.1 2.1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2.1.1 2.1.1 公路基础信息公路基础信息 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路基、路

3、面、桥梁、隧道等;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 附属设施信息:附属设施信息:收费站、治超站、服务区、停收费站、治超站、服务区、停车区等;车区等; 公路管理信息:公路管理信息:路线编号、路线名称、路段名路线编号、路线名称、路段名称、技术指标和管理单位等。称、技术指标和管理单位等。 公路基础信息公路基础信息具体内容及要求具体内容及要求应按交通运输部应按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定执行,主要通过相关规定执行,主要通过全国公路数据库全国公路数据库获取与更获取与更新。新。2.1 2.1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2.1.2 2.1.2 公路应急资源信息公路应急资源信息 公路应急资源信息

4、:公路应急资源信息:应急应急物资储备物资储备情况、应急情况、应急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以及应急以及应急队伍配置队伍配置情况等。情况等。 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包括储备库名称、地址、包括储备库名称、地址、级别、主管单位、所在地市、所在区县、经度、纬级别、主管单位、所在地市、所在区县、经度、纬度、负责人、值班电话、传真、库容、物资类别、度、负责人、值班电话、传真、库容、物资类别、物资名称、数量、计量单位、更新时间等。物资名称、数量、计量单位、更新时间等。 公路应急资源信息采集的公路应急资源信息采集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具体内容及要求应按应按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定执行,主要通过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定执行,

5、主要通过全国公路数据全国公路数据库库获取与更新。获取与更新。2.1 2.1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2.1.3 2.1.3 公路网运行信息公路网运行信息 公路网运行信息公路网运行信息:交通运行交通运行数据、数据、视频视频图像数图像数据、据、基础设施运行基础设施运行数据、公路交通数据、公路交通突发突发(阻断)信(阻断)信息和路网息和路网环境环境信息等。信息等。 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方式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方式:包括从路网监测点:包括从路网监测点自动自动采集,采集,人工人工采集以及从相关部门采集以及从相关部门共享共享获取等。获取等。2.1 2.1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

6、息内容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1)1)交通运行数据,包括:交通运行数据,包括: 断面交通量数据:断面交通量数据:指实测通过公路主线及节点指实测通过公路主线及节点的断面车辆数。其中,收费站交通量应含车辆出入的断面车辆数。其中,收费站交通量应含车辆出入收费站时间、地点和行驶里程等;收费站时间、地点和行驶里程等; 车辆速度数据:车辆速度数据:指实测公路主线及节点的地点指实测公路主线及节点的地点车速(含方向)和时间平均速度等。车速(含方向)和时间平均速度等。2)2)视频图像数据视频图像数据 主要包括各公路主线,以及互通立交、桥梁、主要包括各公路主线,以及互通立交、桥梁、隧道、收费广场、服务区、停车

7、区、治超站点等公隧道、收费广场、服务区、停车区、治超站点等公路节点的视频图像。路节点的视频图像。2.1 2.1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3)3)公路交通突发(阻断)事件信息,包括:公路交通突发(阻断)事件信息,包括: 重特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信息:重特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信息:达到达到公路交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突发事件二级响应级别以中突发事件二级响应级别以上(含二级)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信息;达到上(含二级)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信息;达到交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中规定报送中规定报送的重大及以上公路突发事

8、件和险情信息;的重大及以上公路突发事件和险情信息; 公路交通阻断信息: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指符合指符合公路交通阻断信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息报送制度规定的公路交通中断和阻塞信息。规定的公路交通中断和阻塞信息。2.1 2.1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4)4)重要基础设施运行数据重要基础设施运行数据: 主要包括桥梁、隧道、互通立交等重要公路基主要包括桥梁、隧道、互通立交等重要公路基础设施运行的监测数据。础设施运行的监测数据。5)5)路网环境信息,包括:路网环境信息,包括: 环境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主要包括公路主线及节点的气主要包括公路主线及节点的气象环境数据,如

9、能见度、大气温湿度、降水、风速、象环境数据,如能见度、大气温湿度、降水、风速、路面温度以及结冰积雪等路面状况等;路面温度以及结冰积雪等路面状况等; 环境共享信息:环境共享信息:包括与气象、国土等部门共享包括与气象、国土等部门共享交换的日常气象监测与预报信息、公路气象预报预交换的日常气象监测与预报信息、公路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等各类环境信息。警信息、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等各类环境信息。2.1 2.1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2.1.42.1.4公路出行信息公路出行信息 公路出行信息:公路出行信息:主要包括对公众出行具有参考主要包括对公众出行具有参

10、考作用的作用的路径规划、实时路况、占路施工、公路气象、路径规划、实时路况、占路施工、公路气象、事件预报预警、交通诱导事件预报预警、交通诱导等服务信息。等服务信息。 公路出行信息发布技术要求公路出行信息发布技术要求详见详见 第六章第六章 公路公路出行信息发布技术要求。出行信息发布技术要求。第二章第二章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2 2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2.1 2.1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2.2 2.2 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2.3 2.3 公路网运行信息

11、监测质量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2.4 2.4 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2.5 2.5 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监测设施布设要求2.2 2.2 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1交通运行交通运行数据参数数据参数3公路交通公路交通突发突发(阻断阻断)事件信息事件信息参数参数2路网环境路网环境数据参数数据参数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运行参数运行参数 交通运行数据参数交通运行数据参数和和路网环境数据参数路网环境数据参数分为一级和二分为一级和二级参数。具体要求为:级参数。具体要求为: 一级参数:一级参数:须严格须严格按照参数内容和要求采集;按照参数内容和要求采集; 交通运行数据二级参数

12、:交通运行数据二级参数:可根据实际需求、技术发展、可根据实际需求、技术发展、投资规模等情况尽量采集;投资规模等情况尽量采集; 路网环境数据二级参数:路网环境数据二级参数:应根据监测点实际气象特点应根据监测点实际气象特点尽量采集,并结合结合一级参数联合或单独采集。尽量采集,并结合结合一级参数联合或单独采集。2.2 2.2 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2.2.1 2.2.1 交通运行数据参数交通运行数据参数 参数等级参数等级参数内容参数内容一级参数断面交通量(车辆数)(v/h) ,车辆类别(大/小),行驶方向,地点速度(km/h) ,时间平均速度(km/h) 二级参数收费站交通量(

13、含车辆出入收费站时间、出入收费站地点、车辆出入收费站行驶里程、车型),突发事件信息(视频)2.2 2.2 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 断面交通量和收费站交通量:断面交通量和收费站交通量: 监测点的断面交通量(即车辆数)数据应区分监测点的断面交通量(即车辆数)数据应区分车辆类别车辆类别和和车辆行驶上、下行方向车辆行驶上、下行方向; 收费站交通量数据收费站交通量数据含含车辆出入收费站时间、出车辆出入收费站时间、出入收费站地点、行驶里程、车型,如为开放式收费入收费站地点、行驶里程、车型,如为开放式收费可不提供出入时间和行驶里程。可不提供出入时间和行驶里程。 车辆速度:车辆速度: 监

14、测点的监测点的地点速度地点速度和和时间平均速度时间平均速度,应区分车,应区分车辆行驶辆行驶上、下行上、下行方向。方向。车辆类别车辆类别车辆长度车辆长度(m)(m)小车6m大车6m2.2 2.2 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2.2.2 2.2.2 路网环境参数路网环境参数 包括公路包括公路沿线气象数据沿线气象数据,以及与气象、国土等,以及与气象、国土等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共享信息共享信息。 气象数据参数:气象数据参数:主要包括能见度主要包括能见度(m)(m)、路面状、路面状态态( (可区分干燥、潮湿、冰雪等可区分干燥、潮湿、冰雪等) ),及风速,及风速(m/s(m/s) ) 、风向风

15、向( () )、大气温度、大气温度()()、相对湿度、相对湿度(%)(%)、降水量、降水量(mm)(mm)、路面温度、路面温度()()等。等。 参数等级参数等级参数内容参数内容一级参数能见度(m)、路面状态:包括路面是否有冰雪、路面是否潮湿、路面是否干燥二级参数风速(m/s)、风向()、降水量(mm)、大气温度()、相对湿度(%)、路面温度()2.2 2.2 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 共享信息:共享信息:与气象、国土等相关部门共享的气与气象、国土等相关部门共享的气象环境与灾害信息、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象环境与灾害信息、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 共享部门共享部门信息内容信息内

16、容气象部门气象部门卫星云图、降水实况、中短期天气预报,暴雨、暴雪、雾薶、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等天气落区图国土部门国土部门地质灾害的范围、区域和时间,以及地质灾害的类型(如泥石流、滑坡、塌方等),落区图等2.2 2.2 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2.2.32.2.3公路交通突发(阻断)事件信息参数公路交通突发(阻断)事件信息参数 以人工采集为主。符合以下之一即为采集对象:以人工采集为主。符合以下之一即为采集对象: 重特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信息:重特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信息: 达到达到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突发事件的中突发事件的二级二级响应级别响应级别

17、以上(含二级)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信息;以上(含二级)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信息; 达到达到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中规定中规定报送的报送的重大及以上重大及以上公路突发事件和险情信息;公路突发事件和险情信息; 达到达到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中中重大重大突发类的交突发类的交通阻断信息。即使未引起长时间交通中断或阻塞,但造成重通阻断信息。即使未引起长时间交通中断或阻塞,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影响社会公共安全以及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大人员伤亡、影响社会公共安全以及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局局部重大突发事件部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18、,并造成多,以及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并造成多条国省干线公路交通中断或阻塞的条国省干线公路交通中断或阻塞的区域性重大阻断事件区域性重大阻断事件。2.2 2.2 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 公路交通阻断信息:公路交通阻断信息: 符合符合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规定的公路交通规定的公路交通中中断信息和阻塞信息断信息和阻塞信息,不含重大突发类信息。,不含重大突发类信息。 1)1)计划类计划类: : 公路养护施工、改扩建施工、重大社会活动等计划性事公路养护施工、改扩建施工、重大社会活动等计划性事件,引起的高速公路(含收费站)件,引起的高速公路(含收费站)超超

19、2 2小时小时以及国、省道等以及国、省道等干线公路干线公路超超5 5小时小时的交通管制或封闭的阻断信息。的交通管制或封闭的阻断信息。 2)2)一般突发类:一般突发类: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包括地质灾害、恶劣天气等包括地质灾害、恶劣天气等) )、事故灾难、公、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其他原因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其他原因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引起高速公路引起高速公路( (含收费站含收费站) )局部路段预计局部路段预计超超2 2小时小时及国、省道及国、省道等干线公路等干线公路超超5 5小时小时的交通中断或阻塞的阻断信息。的交通中断或阻塞的阻断信息。2.2 2.

20、2 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2.2.42.2.4基础设施运行参数基础设施运行参数 基础设施运行参数主要指基础设施运行参数主要指特大桥梁、长大隧道特大桥梁、长大隧道等重要公路基础设施等重要公路基础设施结构稳定性结构稳定性和和技术状况技术状况等。等。 基础设施运行参数主要基础设施运行参数主要采集采集自各省(自治区、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直辖市)公路管理部门公路管理部门,包括依托桥梁、隧道的健,包括依托桥梁、隧道的健康监测系统或安全预警系统确定的动态健康状况等康监测系统或安全预警系统确定的动态健康状况等级,以及人工检测评定的技术状况等级参数等。级,以及人工检测评定的技术状况等级

21、参数等。第二章第二章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2 2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2.1 2.1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2.2 2.2 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2.3 2.3 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2.4 2.4 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2.5 2.5 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监测设施布设要求2.3 2.3 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 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应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应真实真实、可靠可靠,数据,数据格

22、式格式应标准应标准统一统一 2.3.12.3.1数据准确度与时效要求数据准确度与时效要求 视频数据:视频数据: 视频分辨率应视频分辨率应不低于不低于D1D1、每秒每秒不低于不低于2525帧帧。 视频图像应确保视频图像应确保实时实时传送,且图像传送,且图像清晰清晰。 视频图像应视频图像应叠加叠加省份、公路名称、摄像机桩号省份、公路名称、摄像机桩号或位置名称、方向等或位置名称、方向等信息信息。2.3 2.3 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 交通运行数据:交通运行数据: 断面交通量和车辆速度应断面交通量和车辆速度应全天候全天候监测,其准确监测,其准确度应度应不低于不低于85%8

23、5%; 应每隔应每隔1010分钟分钟以内上传一次数据。以内上传一次数据。 路网环境数据:路网环境数据: 气象环境数据应气象环境数据应全天候全天候监测,自动采集气象数监测,自动采集气象数据应至少确保据应至少确保85%85%的准确度的准确度,应,应每隔每隔1010分钟分钟以内上以内上传一次数据。传一次数据。 与气象、国土等相关部门共享信息应具备与气象、国土等相关部门共享信息应具备定时定时自动自动传输与更新传输与更新功能。功能。2.3 2.3 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 公路交通突发(阻断)事件信息:公路交通突发(阻断)事件信息: 公路交通突发(阻断)信息应保证公路交通突发

24、(阻断)信息应保证98%98%(含)(含)以上的准确度。以上的准确度。 信息报送信息报送时间要求时间要求应符合应符合公路交通阻断信息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报送制度的要求。的要求。 基础设施运行数据:基础设施运行数据: 基础设施运行数据从基础设施运行数据从省级路网平台获取省级路网平台获取,应具,应具备备定时定时自动自动传输与更新传输与更新功能。功能。2.3 2.3 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2.3.2 2.3.2 数据传输要求数据传输要求 业务数据:业务数据: 国家级路网监测点国家级路网监测点采集的业务数据应传输至省采集的业务数据应传输至省级路网平台,再上传至部级路网

25、平台。级路网平台,再上传至部级路网平台。 省级路网监测点省级路网监测点采集的业务数据传输至省级路采集的业务数据传输至省级路网平台,如部级路网平台需要,可按需调用。网平台,如部级路网平台需要,可按需调用。 人工输入信息人工输入信息由各级路网平台上传部级平台。由各级路网平台上传部级平台。 省级路网平台与各省气象、国土等部门实现省级路网平台与各省气象、国土等部门实现信信息共享息共享;部级路网平台与国家气象、国土等部门实;部级路网平台与国家气象、国土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现信息共享。2.3 2.3 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 视频数据:视频数据: 国家级、省级路网监测点的视频数

26、据应全部供国家级、省级路网监测点的视频数据应全部供省级路网平台调用,其中,国家级路网监测点应通省级路网平台调用,其中,国家级路网监测点应通过省级路网平台同时上传过省级路网平台同时上传至少至少4 4路图像路图像至部平台。至部平台。省级路网监测点可根据部级路网平台的需要,通过省级路网监测点可根据部级路网平台的需要,通过省级路网平台省级路网平台供部级路网平台选择供部级路网平台选择调用。调用。 发生重特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时,可通过发生重特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时,可通过移动移动应急采集设施应急采集设施将视频图像及相关业务数据上传至省、将视频图像及相关业务数据上传至省、部两级路网平台。部两级路网平台。第二章

27、第二章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2 2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2.1 2.1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2.2 2.2 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2.3 2.3 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2.4 2.4 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2.5 2.5 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监测设施布设要求2.4 2.4 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2.4.1 2.4.1 路网监测点的对象路网监测点的对象 路网监测点的对象路网监测点的对象主要包括主要包

28、括高速公路、国省干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的线公路的重要路段重要路段,以及重要桥隧、互通立交、收,以及重要桥隧、互通立交、收费站、治超站、服务区、停车区等费站、治超站、服务区、停车区等公路节点公路节点。2.4.2 2.4.2 路网监测点的分类与定义路网监测点的分类与定义 路网监测点主要分为路网监测点主要分为三类三类:国家级路网监测点:国家级路网监测点(I I级监测点)、省级路网监测点(级监测点)、省级路网监测点(IIII级监测点)级监测点)和其他监测点(和其他监测点(IIIIII级监测点)。级监测点)。2.4 2.4 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2.4.3 2.4.3 路网监测点的基本判

29、别原则路网监测点的基本判别原则 国家级路网监测点的基本判别原则为:国家级路网监测点的基本判别原则为: 易拥堵、易发生突发事件重要路段。易拥堵、易发生突发事件重要路段。 高速公路恶劣气象条件频发路段。高速公路恶劣气象条件频发路段。 高速公路重要公路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重要公路基础设施。 省界收费站和城市省界收费站和城市( (地市级以上地市级以上) )入城收费站。入城收费站。 国家国家I I类超限超载检测站。类超限超载检测站。 高速公路服务区。高速公路服务区。 省级路网监测点判别标准不得低于国家级。省级路网监测点判别标准不得低于国家级。2.4 2.4 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2.4.4

30、2.4.4 路网监测点的布设规范路网监测点的布设规范 国家级国家级路网监测点路网监测点须按照须按照本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严格设置严格设置;省级省级路网监测点路网监测点应应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情况实际情况逐步设置逐步设置,特殊情况可以分期实施;,特殊情况可以分期实施;其他其他路网监测点路网监测点原则上应设置原则上应设置,具体根据各地方、各路,具体根据各地方、各路段实际需求和资金情况实施。段实际需求和资金情况实施。2.4.5 2.4.5 路网监测点的监测内容路网监测点的监测内容 路网监测点的路网监测点的监测内容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视频图像数据、主要包括视频图像数据

31、、交通运行数据、基础设施运行数据、公路交通突发交通运行数据、基础设施运行数据、公路交通突发(阻断)事件信息和路网环境数据。(阻断)事件信息和路网环境数据。2.4 2.4 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监测点类别监测点类别视频视频数据数据交通运行交通运行数据数据路网环路网环境数据境数据公路交通突公路交通突发事件信息发事件信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运行数据运行数据易拥堵、易发生重特大交通事件路段恶劣气象条件频发路段特大桥梁特长隧道枢纽互通收费站(省界、入城)I类治超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第二章第二章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2 2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

32、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2.1 2.1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内容2.2 2.2 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参数要求2.3 2.3 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质量要求2.4 2.4 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2.5 2.5 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监测设施布设要求2.5 2.5 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监测设施布设要求2.5.1 2.5.1 监测设施利用原则监测设施利用原则 对于对于新建新建监测设施,其布设应按照所属监测点监测设施,其布设应按照所属监测点类型及采集内容统筹考虑,同一监测点尽可能利用类型及采集内容统筹考虑,同一监测点尽可

33、能利用一种监测设施获取多个数据参数,需要布设不同监一种监测设施获取多个数据参数,需要布设不同监测设施时,应尽可能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供电设测设施时,应尽可能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供电设备及传输通道等。备及传输通道等。 对于对于已建已建的监测设施(如交通量调查系统设的监测设施(如交通量调查系统设施),如为国家级监测点的,应充分考虑数据格式施),如为国家级监测点的,应充分考虑数据格式与接口标准的统一,设施功能、准确度等指标须满与接口标准的统一,设施功能、准确度等指标须满足本技术要求规定,避免重复建设。足本技术要求规定,避免重复建设。2.5 2.5 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3000m3000

34、m及以上隧道及以上隧道,须设置视频监测设施,其,须设置视频监测设施,其设置间距设置间距宜在宜在120m120m150m150m之间;之间;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枢纽互通立交须按监视范围和角度设立交须按监视范围和角度设置置1 12 2处处视频监测设施;视频监测设施; 省界收费站省界收费站和和城市(地市级)入城城市(地市级)入城收费站广场收费站广场出入侧出入侧须分别设置视频监测设施;须分别设置视频监测设施; 国家国家I I类超限超载检测站类超限超载检测站须设置视频监测设施;须设置视频监测设施;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区须按场区分别设置须按场区分别设置1 12 2处处视频视频监测设施。监测设

35、施。2.5 2.5 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省级路网监测点视频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省级路网监测点视频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在满足国家级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下,省级路在满足国家级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下,省级路网监测点应参考如下设置原则:网监测点应参考如下设置原则: 大型桥梁、大型桥梁、1000m1000m以上隧道、高速公路互通立以上隧道、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除国家级监测点外的收费站广场、除交、除国家级监测点外的收费站广场、除I I类之外类之外的超限超载检测站、其它如停车区、避险车道、长的超限超载检测站、其它如停车区、避险车道、长大下坡路段、地质灾害易发路段等宜设置视频监测大下坡路段、地质灾害易发

36、路段等宜设置视频监测设施。设施。 省级路网中心视频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省级路网中心视频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省级路网中心监控大厅、会商室须设置。省级路网中心监控大厅、会商室须设置。2.5 2.5 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监测设施布设要求2.5.3 2.5.3 交通运行监测设施交通运行监测设施 交通运行监测设施交通运行监测设施主要采集主要采集监测点监测点断面交通量、断面交通量、车辆速度车辆速度等交通运行数据。等交通运行数据。 国家级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国家级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 易拥堵、易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易拥堵、易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的重要路段须的重要路段须设置,其中高速公路路段应设置,其中高速公路路段应小

37、于小于2km2km间距设置;间距设置; 恶劣气象条件恶劣气象条件频发路段须设置,其中高速公路频发路段须设置,其中高速公路路段应路段应小于小于2km2km间距设置;间距设置; 特大型桥特大型桥须设置,桥梁须设置,桥梁两侧两侧应设置;应设置;2.5 2.5 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3000m3000m及以上及以上隧道须按照隧道须按照300m300m750m750m间距设置间距设置交通运行监测设施;交通运行监测设施;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互通立交和和服务区服务区两侧两侧须设置交通运须设置交通运行监测设施;行监测设施; 省界收费站省界收费站和和城市(地市级)入城城市(地市级)入城收费站须

38、设收费站须设置交通运行监测设施,其中,主线收费站应在距收置交通运行监测设施,其中,主线收费站应在距收费车道费车道200200米处米处设置。收费站交通量由收费站的收设置。收费站交通量由收费站的收费系统提供;费系统提供; 国家国家I I类超限超载检测站类超限超载检测站须设置交通运行监测须设置交通运行监测设施。设施。2.5 2.5 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省级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省级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 在在满足满足国家级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下,省级路国家级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下,省级路网监测点参考如下布设原则:网监测点参考如下布设原则: 收费站收费站应设置交通运行监测设施,其中,主线应设置交

39、通运行监测设施,其中,主线收费站应在距收费站应在距收费车道收费车道200200米处米处设置。收费站交通设置。收费站交通量由收费系统提供;量由收费系统提供; 大型桥梁大型桥梁的的两侧两侧、1000m1000m及以上及以上隧道宜按照隧道宜按照300m300m750m750m间距设置交通运行监测设施;间距设置交通运行监测设施; 其他其他治超站点、停车区、避险车道、长大下坡治超站点、停车区、避险车道、长大下坡路段、地质灾害易发路段等路段、地质灾害易发路段等宜宜设置。设置。2.5 2.5 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监测设施布设要求2.5.42.5.4气象监测设施气象监测设施 国家级路网监测点气象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40、国家级路网监测点气象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以以大雾大雾为主要恶劣气象条件的路段,气象监测为主要恶劣气象条件的路段,气象监测设施须能够设施须能够采集能见度采集能见度参数。对于参数。对于季节性浓雾季节性浓雾多发多发地区,气象监测设施应按地区,气象监测设施应按151520km20km间距布设;对于间距布设;对于浓雾多发浓雾多发的山区和水网地区,应按的山区和水网地区,应按10km10km间距布设;间距布设; 以以结冰结冰为主要恶劣气象条件的路段,气象监测为主要恶劣气象条件的路段,气象监测设施须能够采集路面潮湿、结冰等设施须能够采集路面潮湿、结冰等路面状况参数路面状况参数。路段长度小于路段长度小于15km

41、15km,在路段中部或两侧适合位置布,在路段中部或两侧适合位置布设设1 12 2处气象监测设施;大于处气象监测设施;大于15km15km,按,按15km15km间距;间距;2.5 2.5 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以以大风大风为主要恶劣气象条件的路段,气象监测为主要恶劣气象条件的路段,气象监测设施必须能够设施必须能够采集风速参数采集风速参数。路段长度小于。路段长度小于15km15km,在路段适合位置布设在路段适合位置布设1 12 2处气象监测设施,宜选择处气象监测设施,宜选择在风区两侧开始位置附近;路段长度大于在风区两侧开始位置附近;路段长度大于15km15km,按,按15km15km

42、的间距布设;的间距布设; 存在存在多种恶劣多种恶劣气象条件的路段,应同时监测相气象条件的路段,应同时监测相应环境参数,统筹气象监测设施的布设,以节约建应环境参数,统筹气象监测设施的布设,以节约建设和运维成本。设和运维成本。2.5 2.5 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省级路网监测点气象监测设施布设要求:省级路网监测点气象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对于对于平原或微丘平原或微丘地区,按地区,按303050km50km间距布设;间距布设; 对于对于山岭或重丘山岭或重丘等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按等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按202040km40km间距布设;间距布设; 对于我国对于我国西部西部地广人稀且地形与气

43、象条件变化地广人稀且地形与气象条件变化不频繁、或是以沙尘暴和大风为主要交通高影响天不频繁、或是以沙尘暴和大风为主要交通高影响天气的(半)干旱、沙漠气的(半)干旱、沙漠等地区等地区,可采用,可采用50km50km以上的以上的间距布设;间距布设; 在路网相对密集地区,气象监测设施的布设需在路网相对密集地区,气象监测设施的布设需对公路沿线的气象监测点进行统筹考虑。对公路沿线的气象监测点进行统筹考虑。宣贯内容宣贯内容(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第二章第二章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信息技术要求第五章第五章 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附录附录 B B 视频监

44、测设施技术要求视频监测设施技术要求附录附录 D D 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第五章第五章 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5 5 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5.1 5.1 组网方式组网方式 5.2 5.2 传输内容传输内容 5.3 5.3 数据传输周期数据传输周期 5.4 5.4 接入控制系统接入控制系统 5.5 IP5.5 IP地址规划地址规划 5.1 5.1 组网方式组网方式 部、省两级路网平台之间的组网方式采用部、省两级路网平台之间的组网方式采用“公公专结合专结合”的原则,其带宽要求、备用链路等联网规的原则,其带宽要求、备用链路等联网规范应满

45、足本技术要求。范应满足本技术要求。 路网监测点与省级路网平台之间,以及省际路路网监测点与省级路网平台之间,以及省际路网平台之间的组网方式网平台之间的组网方式可参考可参考。5.1 5.1 组网方式组网方式5.1.1 5.1.1 主用链路主用链路 路 网 监 测 点 的路 网 监 测 点 的 业 务 数 据业 务 数 据 每 路 带 宽每 路 带 宽 至 少 为至 少 为19.2kbit/s19.2kbit/s,视频数据视频数据带宽每路带宽每路不高于不高于4Mbit/s4Mbit/s; 省级省级路网平台利用公网上传路网平台利用公网上传至部级至部级路网平台的路网平台的传输信道带宽传输信道带宽不小于不

46、小于20Mbit/s20Mbit/s,其中视频数据传输,其中视频数据传输带宽每路带宽每路不高于不高于4Mbit/s4Mbit/s; 远期可按照实际业务传输需求进行带宽增容;远期可按照实际业务传输需求进行带宽增容; 主用链路中断的时间主用链路中断的时间不应超过不应超过5 5分钟分钟,否则应,否则应切换至备用链路。切换至备用链路。5.1 5.1 组网方式组网方式5.1.2 5.1.2 备用链路备用链路 部级与省级路网平台之间部级与省级路网平台之间应建立备份应建立备份传输链路,传输链路,备用链路可基于公网或专网的传输通道实现,其带备用链路可基于公网或专网的传输通道实现,其带宽宽不小于不小于5Mbit

47、/s5Mbit/s。 主备用链路主备用链路切换切换时间时间不应超过不应超过5 5分钟分钟。5.1.3 5.1.3 网络性能网络性能 平均网络时延平均网络时延上限值为上限值为400ms400ms; 平均抖动平均抖动上限值为上限值为50ms50ms; 丢包率丢包率上限值为上限值为1 110-310-3; 错包率错包率上限值为上限值为1 110-410-4。5.1 5.1 组网方式组网方式5.1.4 5.1.4 即时通信即时通信 为实现部、省两级路网平台进行实时会商与即为实现部、省两级路网平台进行实时会商与即时通信,省级路网中心时通信,省级路网中心应设置应设置应急会商室应急会商室并配备应并配备应急会

48、商设备,其信息利用部、省两级路网平台间的急会商设备,其信息利用部、省两级路网平台间的主用链路或备用链路的信道进行传输。主用链路或备用链路的信道进行传输。 为实现重特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调为实现重特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调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利用公路应急通信利用公路应急通信车车、多媒体、多媒体移动采集设施移动采集设施及传输系统,依托及传输系统,依托公网、公网、海事卫星海事卫星等通信资源,完成部、省级路网平台与现等通信资源,完成部、省级路网平台与现场工作组之间的数据、语音联络和视频会商功能。场工作组之间的数据、语音联络和视频会商功能。第五章第五章

49、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5 5 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5.1 5.1 组网方式组网方式 5.2 5.2 传输内容传输内容 5.3 5.3 数据传输周期数据传输周期 5.4 5.4 接入控制系统接入控制系统 5.5 IP5.5 IP地址规划地址规划 5.2 5.2 传输传输内容内容5.2.1 5.2.1 上传数据信息上传数据信息 国家级监测点向部、省两级路网平台上传数据国家级监测点向部、省两级路网平台上传数据 业务数据:业务数据:交通运行参数、路网环境参数;交通运行参数、路网环境参数; 视频数据:视频数据:上传至少上传至少4 4路图像;省级路网中心路图像

50、;省级路网中心监视大厅、会商室视频图像数据应能供部级调用。监视大厅、会商室视频图像数据应能供部级调用。 省级监测点向部、省两级路网平台上传数据省级监测点向部、省两级路网平台上传数据 参考国家级监测点上传的数据内容和要求。其参考国家级监测点上传的数据内容和要求。其中,省级路网监测点向部级路网平台上传的业务和中,省级路网监测点向部级路网平台上传的业务和数据应根据部级路网平台需要随时上传,部级路网数据应根据部级路网平台需要随时上传,部级路网平台平台不对省级路网监测点不对省级路网监测点视频图像视频图像进行控制进行控制。5.2 5.2 传输传输内容内容 省级路网平台向部级路网平台上传数据省级路网平台向部

51、级路网平台上传数据 省级路网平台根据部级路网平台的需要,上传省级路网平台根据部级路网平台的需要,上传业务及视频数据,内容包括:业务及视频数据,内容包括: 公路基础数据:公路基础数据:公路基础数据上传内容按交通公路基础数据上传内容按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定执行。运输部相关规定执行。 应急资源数据:应急资源数据:应急资源数据上传内容按交通应急资源数据上传内容按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定执行。运输部相关规定执行。 5.2 5.2 传输内容传输内容 公路网运行信息:公路网运行信息: 路网环境信息:路网环境信息:省级路网平台与各省气象、国省级路网平台与各省气象、国土等部门共享的气象和地质等信息;土等部门共享的气象和地

52、质等信息; 公路交通突发(阻断)事件信息:公路交通突发(阻断)事件信息:包括重特大包括重特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公路交通阻断信息,具体包括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公路交通阻断信息,具体包括基本情况、处置情况、恢复情况等;基本情况、处置情况、恢复情况等; 基础设施运行数据;基础设施运行数据; 省级路网平台提取计算的省级公路网运行状态省级路网平台提取计算的省级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与服务监测与服务指标数据指标数据。 其他信息其他信息:部级路网平台所需的其他信息。:部级路网平台所需的其他信息。 5.2 5.2 传输内容传输内容5.2.2 5.2.2 下发数据信息下发数据信息 公路网的公路网的协调指令协调指令信息

53、;信息; 各省间需各省间需共享的共享的公路网公路网运行信息运行信息; 部级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与服务部级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与服务指标信息指标信息; 重特大突发事件的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应急处置和和交通组织指令、交通组织指令、信息及执行反馈信息及执行反馈; 公路应急资源的公路应急资源的调度、部署指令调度、部署指令; 应急应急宣传宣传信息发布信息发布指令指令; 应急情况下,国家级路网监测点遥控应急情况下,国家级路网监测点遥控摄像机控摄像机控制指令制指令; 其他信息其他信息:部级路网平台下发的其他信息。:部级路网平台下发的其他信息。第五章第五章 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5 5

54、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5.1 5.1 组网方式组网方式 5.2 5.2 传输内容传输内容 5.3 5.3 数据传输周期数据传输周期 5.4 5.4 接入控制系统接入控制系统 5.5 IP5.5 IP地址规划地址规划 5.3 5.3 数据传输周期数据传输周期 公路基础数据、应急资源数据的传输周期应按公路基础数据、应急资源数据的传输周期应按交通运输部相关要求执行,公路网运行信息数据传交通运输部相关要求执行,公路网运行信息数据传输周期应满足以下要求。输周期应满足以下要求。5.3.15.3.1上传数据周期上传数据周期序号序号数据传输内容数据传输内容数据传输时间数据传输时间(周期)

55、(周期)数据传输数据传输优先级优先级1交通运行参数断面交通量(车辆数) (v/h)不大于10min中等优先级车辆类别(大/小)不大于10min中等优先级地点速度(km/h)不大于10min中等优先级时间平均速度(km/h)不大于10min中等优先级收费站交通量* (含车辆出入收费站时间、出入收费站地点、车辆出入收费站行驶里程、车型) 不大于10min一般优先级2视频图像数据实时中等优先级5.3 5.3 数据传输周期数据传输周期序号序号数据传输内容数据传输内容数据传输时间(周期)数据传输时间(周期)数据传输优先级数据传输优先级3路网环境参数能见度(m)不大于10min中等优先级路面是否有冰雪不大

56、于10min中等优先级路面是否潮湿不大于10min中等优先级路面是否干燥不大于10min中等优先级气象、国土等部门共享信息4-8小时中等优先级风速* (m/s)不大于10min一般优先级风向* () 不大于10min一般优先级降水量* (mm)不大于10min一般优先级大气温度* ()不大于10min一般优先级相对湿度* (%)不大于10min一般优先级路面温度*()不大于10min一般优先级4公路交通突发(阻断)事件信息按相关制度执行最高优先级5基础设施运行参数24小时中等优先级6省级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与服务指标数据4-8小时中等优先级7部级路网平台所需的其他信息发生时一般优先级5.3 5.

57、3 数据传输周期数据传输周期5.3.2 5.3.2 下发数据系统响应时间下发数据系统响应时间 序号序号数据传输内容数据传输内容系统响应系统响应时间时间数据优先级数据优先级1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网的协调指令信息5min中等优先级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间需共享的公路网运行信息5min中等优先级3部级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与服务指标信息5min中等优先级4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指挥指令、信息及执行反馈等2min最高优先级5公路应急资源的调度、部署指令、执行反馈等5min最高优先级6应急宣传信息发布指令5min最高优先级7国家级路网监测点遥控摄像机控制指令5s最高优先级8部级路网平台下发的其他

58、信息5min一般优先级第五章第五章 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5 5 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5.1 5.1 组网方式组网方式 5.2 5.2 传输内容传输内容 5.3 5.3 数据传输周期数据传输周期 5.4 5.4 接入控制系统接入控制系统 5.5 IP5.5 IP地址规划地址规划 5.4 5.4 接入控制系统接入控制系统 接入控制系统接入控制系统主要实现主要实现部、省两级路网平台之部、省两级路网平台之间间数据标准化的交互数据标准化的交互。 采取在部、省两级路网平台上设置采取在部、省两级路网平台上设置“接入控制接入控制系统系统”的方式的方式解决部级路网

59、平台与省级路网平台之解决部级路网平台与省级路网平台之间的业务数据、视频数据格式间的业务数据、视频数据格式一致性一致性问题。问题。 部、省两级路网平台之间采用部、省两级路网平台之间采用一对多的一对多的方式进方式进行接入控制系统布设,省级路网平台布设至少一套行接入控制系统布设,省级路网平台布设至少一套接入控制系统。根据省级路网平台的数据规模,部接入控制系统。根据省级路网平台的数据规模,部级路网平台设置相应的接入控制系统与各省接入控级路网平台设置相应的接入控制系统与各省接入控制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制系统进行信息交互。 接入控制系统的布设方式如图接入控制系统的布设方式如图5-25-2所示所示 5.4 5.4 接入控制系统接入控制系统5.4 5.4 接入控制系统接入控制系统5.4.1 5.4.1 功能要求功能要求 接入控制系统配置需满足部、省两级路网平台接入控制系统配置需满足部、省两级路网平台的信息规模、管理粒度、业务扩展趋势等的信息规模、管理粒度、业务扩展趋势等多层级互多层级互操作要求操作要求,可扩展,可实现平稳升级。,可扩展,可实现平稳升级。 业务数据、视频数据交换功能要求业务数据、视频数据交换功能要求5.4.2 5.4.2 数据交换接口要求数据交换接口要求 业务数据、视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